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在 1961 至 1965 这几年里,吸取了教训之后农业 上开始进入调整阶段。面对国情的变化积极的调整农 业政策,很快收到成效,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其 后又有了长达十几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个阶段的 农业政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措施和手段,而 是将农业生产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了一起,政策失去了 它的功能和效益,一定程度上沦为了一些人进行阶级 斗争的工具。
研究我国的农业政策演变历程,最重要的主线就 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也始终贯穿于我国的农业政策 改革中。我国的土地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 变迁。建国初期实现了土地的私有私营,其后发展到 土地的公有公营,最后变成公有私营。对应的法律《土 地管理法》也经历了三次修改,基本确立了以土地所 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权力制度。土地制度 改革的好,不仅能兼顾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利 益,实现共享改革“红利”,而且土地制度改革本身就 是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政府职能转变最好的样本。
农经 研究
2018 年第 4 期
扫一扫 看全文
本文 DOI:10.16675/14-1065/f.2018.04.020
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亲爱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喜看农村新变化》。
农村,是我们中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农村的变化,更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体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壮大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长久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但是,自党中央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公路修建得更宽更平整,给农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面临着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但是,通过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
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大力推进,农村的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再次,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农村人口在我国占绝大多数,而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通过实施农村产业扶贫、小农户入股等政策,让农民群众真正分享到了农村发展的成果,实现了让农民富起来的目标。
最后,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各地农村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如今,农田绿化、水体改善、农村垃圾处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亲爱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农村的变化让我们欣喜不已。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然而,农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杨 苗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及其历史启示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农村土地政策也历经了百年演变。
探索和总结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制定不同土地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新时代;土地政策;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减租减息、限租限田”的土地政策建党初期,在毛泽东、澎湃等先进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农村掀起了反对地主恶霸的农民斗争,在斗争中,党提出了限租、减租,对地主占有土地提出“限田”的口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早期曾说过:“国民革命即是农民革命,真实去解决农民问题是革命,反之是反革命,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大革命过程中党正式提出了“减租减息、限租限田”的土地政策。
这些土地政策,对于刚刚接触革命的农民在反对地主恶霸方面,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农民缴纳的地租少了,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土地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广泛传播和接受,为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耕地农有”的土地政策在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历经了多次调整,对土地政策的摸索不断走向成熟。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1928年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其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这两个土地政策都是实行土地国有制,对于当时渴望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来说,吸引力不大、支持度不高。
因此,1929年党又颁布了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年2月,毛泽东同志又修改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肯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提供了坚实支撑。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关口,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要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作为5个重要意见之一。
鉴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属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因此重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对于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至关重要。
推进“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地生根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
推进农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姜长云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做好“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文章,并将其切实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比如,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需要更加重视共同富裕。
为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还要努力让更多农民在共商共建中增强参与发展和实现就业增收的能力。
这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当前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
坚持新发展理念,应该协同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显示了较强的创新驱动能力;但却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户可望而不可及,甚至将其排斥在发展过程之外。
“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
6Agriculture Economics“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已经实现。
2018年以来,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
一是设施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
二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装备支撑、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新阶段,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其他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1农民收入连年增长,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
3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498%98%。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2020年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2018年以来,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
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FOCUS /焦点7February 2021FOCUS /焦点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进展与深化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进展与深化方向作者:高鸣郑庆宇来源:《改革》2022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作为改革的关键举措,将“基层探索—充分试点—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作为改革的实践路径。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此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6-0038-1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基本内容。
总体来看,我国积极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举措,使农村改革逐步推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有效带动了“三农”发展。
值得思考的是,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进展如何?过去十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可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启示,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体系。
围绕农村改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作者:赵美玲来源:《求知》 2018年第3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阶段性特征和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有待发展壮大。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农业废弃物量大且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农村人居环境污染严重。
三是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严重缺乏,一些地方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不良风气蔓延,陈规陋习盛行。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亟待净化。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找准短板,精准发力。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短板是什么,以扎实的思路、举措尽快把短板补齐,避免各种各样的短板牵扯我们的工作、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即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制度框架体系和政策体系;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基础练习题(参考)-第一章现代农业发展概论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基础练习题(参考)-第一章现代农业发展概论[单选题]1.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是()。
A.传统农业B.原始农业C.现代农业D.都市农业(江南博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一般而言,以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划分,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按照美国学者西奥多·W·舒尔茨的界定,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单选题]2.现代农业中投入和使用大量现代要素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A.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B.提高资源利用率C.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D.提高经济收益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现代农业可以简要表述为,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来装备,以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集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为一体,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协调、高效、安全的农业生态系统。
现代农业中大量现代要素的投入和使用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单选题]3.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的竞争。
A.人力资本B.生产方式C.科技领域D.资源配置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竞争。
[单选题]4.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在()左右。
A.30%B.50%C.80%D.95%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竞争。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在80%左右。
[单选题]5.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形式不包括()。
A.工商业公司与农场之间建立合作社,形成一体化经营B.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综合体C.农场之间通过建立合作社,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紧密相连,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一体化经营D.工商业公司通过同许多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联合体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农业一体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综合体,它一般是大工商资本或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兴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工厂化的农工综合体。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xx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
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
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主要任务进展与经验启示
本期聚焦总第236期栏目编辑:徐刚双泉村位于山东省莒县丘陵山区,山岭薄地,春旱秋涝,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很低,一直就有“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薄水缺打粮难”的说法,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土地抛荒、撂荒严重的“空巢”村。
2014年,双泉村被纳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324人。
2015年,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上任伊始,面临四个难题:一是村民的土地分7个等级,细碎化严重,不利于耕种。
二是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他们好点的地一两百元流转给其他村民或送给亲戚种,偏远的或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就被撂荒了。
三是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黄烟和药材为主,由于这两种作物都不能重茬种植,因此经常出现隔年种植、中间抛荒的现象,收成自然就是一年“旱”一年“涝”。
四是集体经济收入不足8000元,还有近54万元外债,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都不高。
2018年初,省人大机关干部刘国敏同志到双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位书记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双泉村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一是强化党支部建设。
完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把有能力、能干事、思想觉悟高的党员或群众吸收到党支部中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立足传统种植产业,做活土地文章。
划分黄烟、中药材和桑蚕片区,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其中黄烟、中药材实行轮作,防止重茬,同时利用好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建设蚕蔬两用大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18年秋,按照前期谋划的产业布局,村集体制定了《双泉村土地流转入户征求意见书》,挨户征求意见,但是全村只有70%左右的村民同意,还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因此,双泉村召开多次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在村西北方离村庄近、水源条件好、方便群众耕种的地方,划出一片自由种植区,村民可以用地置换,也可以按300元/亩的价格再流转。
通过规划自由种植区和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双泉村所有村民全部同意土地流转,双泉村也具备了黄烟、中药材、桑蚕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作者:李政龚政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4年第03期摘要:中央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分析中央一号文件对做好“三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为分析对象,在探究中央一号文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要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比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文本结构的差异及其主题的变化。
分析并探寻当下农村改革方向和政策核心主线。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长期并将持续存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确保粮食安全是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议题,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故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
2012年,时年粮食产量“九连增”,当时核心任务是确保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粮食安全,保持粮食总量的稳定乃至增长。
而从2013年开始,农业方面着力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促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发展开始转型。
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出现,对数量与规模的要求已经更多地转向追求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如何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2015年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的思路更加明确。
由此成规模、有规划、有体系、有保障的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新思路渐渐深入人心。
在我国农村产业持续优化发展的基础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与发展主题。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作者:杜培毓刘培军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第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报告首次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出台利国利农重大举措,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区农牧业生产也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农牧业产量稳中有增。
粮食总产量连续4 年保持在550 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6 亿头只,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1 位。
二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6 年全区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07 家,实现销售收入4398.5亿元,同比增长7.6%,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达到5264元,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3%。
三是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区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 家,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6 件,我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具有一定的区位发展优势和上升空间。
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农业生产总量不足的矛盾正在逐步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 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单一地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的农业现代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农业农村的发展,应将农业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统筹考虑,把农业置于国民经济系统来分析考察,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农业(乡村建设)的典型事例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农业(乡村建设)的典型事例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农村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以下是我对于我国农业乡村建设十八大以来的典型事例的深度评估。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在十八大以来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扬州市广泽村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技术,发展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广泽村利用现代化的设施、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除了现代农业,我国还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通过挖掘农村地方特色资源,培育农村地方特色产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
浙江省义乌市南岳村通过发展竹编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竹资源,发展了一条完整的竹编产业链,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南岳村通过培训村民技术,推广竹编产品,提升了竹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推动了农村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松溪镇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农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2.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向。
山东省曲阜市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形势下我国“三农”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三农”问题内容概要:本文依照最新的三农信息,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的“三农”问题。
提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又结合十八大中关于“三农”问题的一些论述,分析了我国当前“三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农十八大城乡进展生活水平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1、三农问题是阻碍社会稳固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其关键就在于农村,若是农村问题不能取得有效的解决,农村不能取得好的改善和进展,就无益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没有农村的稳固和进展,就没有全国的稳固和进展,因此这必将阻碍社会的稳固。
在中国的人口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农人,但土地资源不够这么多农人利用,以目前的人口增加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遇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着劳动力严峻多余的现象,如此多的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但城市也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遇,就业问题的解决将无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固进展。
1.2、三农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进展的全局。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仍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进展的重要性。
所谓农业丰那么基础强,农人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国家安,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必然要处置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人,踊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一起行动。
全面踊跃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进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
但现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进展的内部动力和调剂机制且政策却多数存在短时间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多数放在了减缓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咱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十八大对三农问题的一些论述2.1、着力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熟悉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人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2018年第4期扫一扫看全文作者简介:尹校辉(1992-),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研究。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8.04.020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尹校辉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建国后从土地改革入手,经历了公社化集体化时代,才有了农民自创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对我国农业政策探索之路的分析,结合土地问题和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政策变迁,提出农业政策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政策;农民;粮食安全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36-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 (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1我国农业政策的阶段划分1.1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此时的中国农村人口占到了绝大部分,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初建政权的稳固。
加上连年的战乱和土地破坏,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环境恢复生产,面对庞大的粮食需求压力,优先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是关键,因此,这一时期恢复农业生产成为重中之重。
最终历史证明,土改的成效是空前的。
从1949年到19529年,全国粮食年平均递增13.14%,棉花递增43.15%,而这一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取得的成果是伟大的。
这三年农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而土地改革的实施以及农业的恢复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2摸着石头过河经验积累阶段(1953~1977年)19569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对于农业是比较注重的。
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这基本上就为土改后的中国农业发展定了一个基本的调子。
十八大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A Review of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作者: 孔祥智;张琛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海淀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16-12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征地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可以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当前,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政策效果;二是在实现土地的"三权分置"的同时,需纠正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价格扭曲现象;三是在分类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
国家统计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国家统计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佚名
【期刊名称】《老区建设》
【年(卷),期】2022()1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总页数】6页(P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变化编辑日期:2014-6-13 文章来源:决策网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今天有机会来到咱们的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谈农村改革到每个省都可以谈,但是安徽特殊,因为安徽是发源地。
另外安徽在农村改革方面非常有经验,甚至在农村改革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是处在领先地位。
所以我不敢轻易到安徽来胡说八道。
刚才讲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说到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个里面包括几个原因,甚至包括外交方面的原因。
这对农村改革有很多重大的部署,大家都在翘首企盼,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开了有半年多了,大家没有看到具体的改革方案,很着急。
三中全会已经半年多了,怎么一点动静没有。
说要统一部署,大家很着急,应该说中央在这方面也很重视。
关于主要的改革措施,都应该落实到每个部门,也有一个时间表,也有牵头部门,我想很快在有些改革方面,具体的方案会跟大家见面。
现在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讲些什么。
还是对最近一年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方面有一些变化。
苗头性的变化跟大家做一个梳理,这既是对我们下一步把握好我们的下一步农村工作重点,也对我们下一步怎么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改革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
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变化,我们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是从过去十年的新成就过来的。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间,应该是中国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整个农产品全面增长,不算2013年我们是连续九年增产,再看去年我们是十年增。
粮食以外,其他的大的农产品,都是全年增长。
我们看这十年增长幅度是很高的。
这十年是黄金的十年,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我们农村的民生,农民的民生是全面改善的十年。
我们是年均83%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农村增长速度都很快的。
那么刚好到2012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40%,那么40%按照联合国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点,中国农民按照国际标准,从恩格尔系数的已经进入了相对比较富裕的阶段。
应该说农民的消费层次,就是吃的部分已经在整个指数里面不到40%,从就业的角度,这十年第一产业整个少了一个亿。
从2002年到2012年,这应该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8000多万人从农村转到了城市,这十年里面还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通过这十年的努力,农村的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包括医保、低保,这在十年调整关系方面迈出很大的进步。
这些技术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这十年里,整个三农的体系是一个崭新期,基本搭建了一个新的三农政策的框架体系。
这十年有很多标志性的三农政策的出来。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从这十年黄金期走来的。
我们往哪里去?这个是我今天要重点讲的,我们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我认为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是在十八大以来这一年多的时间,实际上在三中全会之前已经在讨论这个问题,下一步的三农工作怎么样在十年黄金期的起点上要有新的创造和开拓。
怎么办?今年的一号文件,去年以来中央领导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做法。
这里面,至少现在看的比较清晰的有七个方面的变化。
十八大以来,在农业农村政策方面,我个人认为有七个新的变化。
这七个变化不一定都在三中全会里面体现,这很多东西在三中全会里面就有了,有些东西在三中全会进一步加强了。
其中第一个就是转变农业投入机制与方式。
去年的研究三农问题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黑龙江的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多改革试点问题。
去年一年大概把三农投入分为三大类,生产发展类、农村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
大概涉及到77项的专项资金,大概300多个亿,中央资金250多亿,把这77项整合到三大类。
这个东西反映到去年的三中全会上,涉及到我们整个财政体系改革的问题,就是增加一般性,减少专项改革。
这项改革其实也是对新一届政府执政理念也有很大关系。
新一届政府就是要改变政府职能。
那么在农业里面同样有一个问题,那么多专项,涉及到农业部的有七八个部门,下一步就是要进行清理整合。
今年的专项转移支付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
这个就是说,这个里面包括三农,也包括其他领域。
三农领域的专项比其他领域要多的多,规模要小的多。
这个变化对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徽省直部门和龙头部门影响比较大,下一步大家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第二个变化,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解决粮食安全的思路或者是理念,我认为有重大的创新。
特别是去年年底提出来的5句话20个字,大家看看这里面,有些长期以来我们的政策主张,在这里面体现了。
该坚持的先提出来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主要立足国内,像这样一些长期以来的政策主张,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里面继续得到体现。
但是有新的变化,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首次,第一个是首次划分粮食安全范围,从老的粮食概念收缩为谷物。
按照老的口径,我们1996年讲中国的粮食要在60%以上,到2013年我们自给率只有87%。
我们应该有个新的说法,谷物资本自己,口粮绝对安全。
首先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之一。
首次明确中央承担首先责任,未划定明确的粮食自给率数量标准。
第三个变化,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最低收购价,对促进农产品价格的稳步提高,对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这个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是逐步的积累。
我们的最低收购价已经偏了,我们国内价格逐步已经进入农产品最低收入价格。
有很多问题就不可持续,这次中央提出来,就是要改革农产品收购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定价、价格分离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这个目标价格制度到底什么东西。
这个目标价格制度美国七十年代就有了,现在美国人不搞了,更多的依靠市场。
我们想恐怕先试一试,今年一号文件就提出来,要启动对东北大豆、棉花等补贴,国家把这些差价补给农民。
这两个几个国家已经公布了,棉花的目标价格是一万九千八,这应该是去年的储备价格。
那么东北的大豆这次定的价格是四千八,去年的价格是四千六。
那么目标价格的第二种形式就是价格保险,就是探索粮食和农产品的目标价格。
这个价格保险的基本原理跟刚才的价格补贴是一样的,也是定一个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这个价格的时候,保险公司补偿。
第三个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我们也知道这个目标价格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想一想美国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是非常大的,是农厂主自己选择,你愿意你就跟政府签合同。
我们国家生产规模这么小,农户这么多,做起来我们对信息的掌控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操作上也会有一些问题。
包括我们价格补贴也好,价格保险也好。
你到底跟什么挂钩,你当期的收购量挂钩,这些会受到影响。
我们要规避这种,我们要跟以往的生产行为挂钩。
它的好处是农民的既得利益得到保护了,你以前从国家的最低收购价得到好处。
那么你现在的产品价格就有上升余地,就导致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产品的产量,这些产品的生产就有可能波动。
我们的市场价格应该是跟以前的最低收购价格要低,这也是两难的选择。
第四个变化,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的呼声作出回应。
政策初是调动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分配补贴资金,以各省区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库存量、商品量为依据。
承包者与经营者分离不普遍、粮食生产普遍存在,以农村税费改革分户数据作基础有利于财政部门将补贴直接发放到户。
第五个变化,下决心让土地休养生息。
今年年初也公布了我们土壤污染的普查结果,应该说情况比较严重。
这样也给我们一个反思,我们老讲成就,讲黄金十年,我们去年超过粮食超过了6亿吨,水产品超过了7千万吨。
这样的产生是很大的,这样的产生的取得是付出了严重的生态代价。
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那就是说对我们以前透支的产能要想办法弥补。
同时要健康的产能提高,那么在这一进一退之前使我们的产能稳住,在稳住上有新的提高,这也是一个对我们当前的农村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不退的话,我们以前那样一种透支未来的生产方式,到底能维持多久,这也是值得考虑的。
今年1月提出来的建立农业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
这个事情要做好,就是要让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要受到大的冲击,做到这几个目标兼顾确实有难度。
第六个变化,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亮出更明确的态度。
耕地的流转从84年开始就不存在障碍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
谨慎是有道理的,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非常谨慎,是因为农民的就业没有解决,是因为农村的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我们以前在设计农机制度,现在确实在发生新的变化。
比如说农民的就业、农民的收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大。
去年从全国来讲,第一产业在农民收入所占的比重26%,全国平均农民收入里面只有26%是靠种植业来的。
那么农民的保障体系,现在生活保障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这个框架是有的。
所以我想这些新的因素和新情况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土地的流转的规模上,可以更明确一些。
这次三中全会也好,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好,这样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所高度关注。
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问题,我个人体会在政策肯定上,比以往的政策好像是要宽松一点。
我们几位领导通知都是十八大以来,在农村的调研中间,在土地的流转这个问题上,在发展家庭农场,到底持有什么样的立场。
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包括总书记,包括总理,包括我们分管的副总理,到江苏、安徽考察,对土地的流转,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问题非常关心。
汪洋副总理在安徽考察的时候也是对农业经营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发展适度经营方面他们的政策信号是非常明确的。
第七个变化,提高扶贫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扶贫这个问题在整个三农问题是最重要的。
三农政策体系里面要把扶贫政策纳入到里面来。
从注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区域发展,专项注重民生导向、扶贫到户。
十八大以来,在扶贫政策倾向上有微妙的变化,包括去年年底的工作会议,和今天的一号文件都提出来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作为我们衡量政绩的考核指标。
现在扶贫的系统也在严重中,怎样扶贫到村扶贫到户是下一步扶贫很重要的政策走向,还有贫困县的特殊机制问题,下一步怎么建立这个机制,恐怕也是我们扶贫政策的一步的走向。
所以我想今天利用这个简短时间,跟同志们回来一下,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从中央工作部署的角度,从领导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农业部的政策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下一步有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这些东西我个人体会,在推进这些变化的时候,其实心态也是非常纠结的。
为什么非常纠结?因为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三农工作成就太大了,轻易不能改,改起来要瞻前顾后,要考虑很多因素。
所以在稳定这十年的政策同改革创新中间有很多两难。
我个人感觉这一年多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太大的实施,还是有一种投石问路的意义在里面。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的中央领导在三农方面,他的政策体系或者他的三农的理念,我认为还是不是十分定性,还是在形成过程中间。
到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一系列全面推开了,那么十八大以后的三农政策的体现才能出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是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