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76da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1.png)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中国文化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话题,涵盖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些针对中国文化史的复习题及其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回顾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1. 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2. “仁者爱人”的观念属于哪种思想?答案:这个观念属于儒家思想,代表了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核心理念。
3. “无为而治”是哪个思想的核心观点?答案: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主张顺应自然,不做过多干预,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4. 被誉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路连接了哪些国家?答案: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西亚、中亚、印度、欧洲等国家。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
6. 唐朝的艺术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唐代的代表?答案: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被称为“唐诗”。
7.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答案: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
8. 以下哪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紫禁城是哪个朝代的皇宫?答案: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
10. 以下哪种戏剧形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11. 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哪一天?答案: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日期不同。
1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大家可以回忆和巩固对中国文化史的了解。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思想体系、艺术形式还是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1a74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9.png)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起点,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同时,先秦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萌芽时期,包括了古代音乐、礼仪、文字等重要方面的发展。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期汉文化也逐渐形成,如汉朝的政治制度、哲学、文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这时期的文学、诗歌、哲学等都十分繁荣,形成了南朝的文化风貌,主要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如世界文化名城扬州,成为当时文化的中心。
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文人墨客最豪放自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文化名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唐代的文化辉煌,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时期。
宋代的文化以理学为中心,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代的文化以辽金元的文化为特点,特别是元代文学的繁荣,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后期,特别是明代的文化繁荣,如明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令人着迷,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增进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宝贵的参考。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简要复习参考,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您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以及相关的重要思想家、作家等。
中国文化史课程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课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b2be2accbff121dd368327.png)
《中国文化史》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2.封邦建国制3.甲骨文4.玄学5.文化基本精神6.长善救失二、简答题:1.怎么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2.简述唐朝时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特点?4.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5.简述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三、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看法。
2.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了解。
3.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中“家国同构”现象的理解。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5.试述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6.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7.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8.请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年间编纂而成,收书3503种,近8万卷,收录了从先秦到乾隆前的大量典籍文献,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
整套书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一共抄写了7套(现存4套),分藏各地。
《四库全书》既是清朝一项庞大的文化整理工程,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清王朝也通过“寓禁于征”的方式,禁毁删改了不少古籍,体现了严密的思想文化控制,造成了很大的文化损失。
2.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分封制。
分封制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生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是由周人创立的。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将王室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邦国,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作为王室的屏障。
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
即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各级贵族依次分封土地,建立邦国、采邑等,形成一系列的权力与义务的对应关系。
分封制在周代和西汉初期一度盛行,后世也经常采取类似的分封,但权力和义务关系各有变化。
分封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b2fc196c175f0e7cd13742.png)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文化”概念的界定:1、从狭义上:作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系列,在整个意识形态中处于最高范畴。
2、广义上文化可以把人类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在内人类对自然界进行加工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都属于文化,对精神的加工是对自然界的看法。
二、儒家文化的理论特色、思想特点、主要特点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儒家的思想特点:第一,儒家祖属尧舜,宪章文武。
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
第二,以六艺为法。
六艺是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的负荷者。
周公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第三,崇尚礼仪。
代表主张以礼治国,以礼区分君臣、父子、贵贱、亲疏。
第四,仁、义、礼、智、忠、孝、信、爱、中、和等,是儒家的基础概念和范畴,构成儒家所有的思想外壳。
第五,内部分出许多派别,但都以孔子为祖师,宣布自己是孔子的真传。
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育人民安分守己,应该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
三、道家文化理论特色道家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讲道;二讲法自然。
①道家之所以被称之为道家,最主要的根据就是他们讲道。
道是他们整个理论上的核心范畴,也是整个理论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
抽去了道,道家就失去了脊梁。
(老子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能存崇高地位,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道)②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特点,这里的所谓自然指宇宙最初的原始状态或天地万物的天然本性。
因而法自然有两层含义:第一应效法宇宙本原的无知、无欲、无为;第二所谓法自然就是因循自然的天然本质而不妄为。
四、秦汉对外交流及文化意义秦汉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空间上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学理上的三教初现。
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二是佛教传入中国。
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时,蔡愔到印度研究佛学,回来后在洛阳建白马寺,翻译佛经。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c803ec551810a6f52486c9.png)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共包括7个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生活和生活状况。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他生活在()流域。
距今约()年,他们会制造()和使用()。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二、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羊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器学会织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1、使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那时他们制造的陶器有黑、白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三、讲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23c9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9.png)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绪论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一)文化和文明1、文化的概念中国:“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化”本意为改易、生成与整理,含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西方:“文化”本意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后引申为对人类精神的培养化育。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现在有两百余种甚至上千种。
梁启超、梁漱溟、钱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几种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说: 凡是把社会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文化涵盖对象的文化定义。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77年版《辞海》“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82年《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涵盖对象限定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方面的文化定义。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归结为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等等文化多义兼容说”广义地说,指人类的活动方式几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义而言,它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法律、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等观念性的东西。
狭义指人类的一般知识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水平等。
“ 2、文化与文明文化、文明同义说施宜圆《中国文化辞典》1987年; 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1991 认为文明与文化没有多大差别文明大于文化说钱学森、罗大冈”文明包括文化,而文化不能替代文明”最早见“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易?乾?文言》指社会生活光彩绚烂,其义包括文化文化大于文明说汪澍白“濬哲文明” ——孔颖达《尚书?舜典》疏解:“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2ea3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f.png)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5ff83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1.png)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归纳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众多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追溯至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代表性古文化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文化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包括精湛的陶瓷制作、农业生产技术和祭祀信仰等。
二、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中国古代历史包括了众多的朝代,其中最重要的有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
每个朝代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而这些朝代的统治者,即帝王,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采用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其中有些朝代实行封建制度,例如周朝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汉朝建立的制度体系,如郡县制和科举制,对于后来的王朝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仁爱、孝悌、礼仪等道德观念,并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推崇礼教、道德和教育,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五、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后逐渐流传开来。
佛教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修行方法和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代是佛教在中国最为繁盛的时期,而且中国佛教的艺术和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六、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以其众多的科技发明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七、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戏曲和建筑等多个领域。
其中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国文化史复习
![中国文化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c26a48fe4733687e21aae0.png)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
二、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两千多年,二十多个朝代,总长度达五千多公里,横跨今天十六个省区,在世界工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7米,宽4-5米。
城建造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即古代军事防御系统,是古代家国寻求生存的保证。
①长城:“路”文化与“墙”文化的统一“墙”文化的本质是对内封闭禁锢,对外闭关锁国,“路文化”的本质是开放与交流。
蜿蜒在北方大地长逾万里的长城既是出于“墙”的必要选择,同时又实现了“路”的文化历史价值。
长城的建造是出于一种生存意识的驱使,既要“互防”,又要“御胡”。
绵延的长城和其间接连不断边亭保障了古代军事行动的交通、粮草供给以及信息传递的顺畅,随之而形成的长城道路保障体系也促进了边疆经济开发,加强边疆与内地的物资交流。
可见长城的修筑,恰恰是扩张交通网络的一个导因,中国北疆瘠薄苦寒之地最初的生命之路,就是由构筑长城的苦役和将士们的脚踏出来。
长城以“墙”带“路”,丝绸之路以“墙”护“路”,由此可见,长城虽是“墙”的初衷,却也实现了“路”的价值。
②长城:民族思想与民本思想孰与轻重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是世界文物质化遗产。
无论长城本来的历史面貌是什么,在其形象升华的过程中,它帮助中国人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认同,于是,长城杯塑造成为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
长城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和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无可非议。
可是,那些牺牲的不计其数的苦役和将士更应该为我们所纪念。
据史料记载,仅秦始皇一世就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可能只是长城悲剧的冰山一角。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c7fc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中国文化史复习重点内容
![中国文化史复习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cfdb62afd0a79563c1e72ca.png)
中国文化史复习重点内容1、中国的文化定义:①《辞海》条目: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在日常生活中,也泛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
②我们的定义: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成果的总和。
2、文化的基本属性①超自然性②时间性或时代性③地域性或空间性④民族性⑤承袭性和变异性3、文化的基本形态(1)物质文化(2)制度文化(3)精神文化4、文化的主要功能即作用:凝聚功能、规范功能、认知功能、技术功能、教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愉悦功能5、文化史的定义:文化史广义指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史相近。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发展史,也即精神文化及其精神文化的物化现象的发展史。
6、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伦理文化(伦理型文化)7、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化、融合、延续)(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5)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6)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7)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8、地形地貌特征对中国影响:①影响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②影响中国文化的多样性③影响中国文化的独立性与保守性9、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0、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了。
)主要依据有:(1)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2)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能达到中国文化的颠峰状态(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①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af8a237375a417866f8fa2.png)
一、名词、填空、判断1、国学:专为统治阶级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2、乡学:专为统治阶级下层子弟所设的学校3、辟雍:是天子设立的大学4、清代学塾:①教馆或坐馆,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读子弟;②家塾或私塾,教师在家设馆教授生徒;③义学或义塾,地方出钱聘请教师在公用场所设馆教授贫寒子弟;④书院: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大体形成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与官学、私学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书院具有:藏书、供祀、讲学等功能。
5、北宋初年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石鼓书院6、成年礼仪:包括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可以追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
我国先前的成年礼仪以服饰改变为最大特征7、封禅礼仪:皇帝祭祀天神、地袛活动中最隆重的典礼。
封指筑土为坛祭天,泰山上祭祀上帝;禅指祭地,在泰山下小山举行。
8、三纲五常:①三纲: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的学说,班固将董仲舒的“三纲”学说正式概括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原则。
仁——是儒家思想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核心;义——是仁的具体规范之一,即价值标准;礼——具有政治和道德原则;智——即知,指由智慧的知识,具有鉴别是非善恶能力,智从属于仁,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信——诚实不欺,是为人立身的根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9、七出:古代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口舌、盗窃10、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的三种情况,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11、泮宫:是诸侯国设立的大学12、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即以传授儒家经典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目地的中央官学。
它的建立为封建统治者奠定一条根据自己需要选拔官吏的道路。
太学的首创是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等人的建议而设立的,置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生称为“博士子弟”,学习内容为“五经”。
中国历古代史复习资料(DOC)
![中国历古代史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e7d3e9ba0d4a7302763a23.png)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产生在非洲,距今二三百万年,由古猿进化而来。
1、元谋人:(1)是我国目前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2)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地点:我国云南西部的云南省元谋县。
位于长江流域。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能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北京人:(1)生活时间:距今约70- --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位于黄河流域。
(3)生活特征: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劳动。
火的使用的作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
3、山顶洞人:(1)生活时间:距今约3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位于黄河流域。
(3)特质特征:和现代人没有太大差别了。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磨制石器,掌握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懂得爱美。
第二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1、河姆渡氏族村落:(1)生活时间:距今约1万年(2)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长江流域,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3)生产生活状况:A,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
骨制耒耜。
B,原始农业: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C,原始畜养业:饲养猪,狗,水牛。
D,原始手工业: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E,房屋样式:干栏式.2、半坡氏族村落(1)生活时间:距今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属黄河流域代表、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3)生产状况:(A)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石制耒耜。
(B)原始农业: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C)原始畜养业:饲养猪、狗等(D)原始手工业:会烧制陶器(如:彩陶人面鱼纹盆)(E)房屋样式:半穴居式3、大汶口氏族村落(1)生活时间:距今约5000—4000年(2)生活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属黄河流域代表,处于父系氏族时期。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0d57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0.png)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中国文化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中国文化史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一、先秦时期的著名学派和思想家1. 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2. 道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墨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4. 法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5. 名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二、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1. 秦朝统一思想和文化的举措2. 汉朝文化的发展和繁荣3. 宋代理学对汉朝文化的影响第二部分:中古时期的文化变革和发展一、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1. 唐宋文化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唐宋文人和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3. 唐宋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交流二、元明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1. 元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2. 文艺复兴对明代文化的影响3. 明代科技和航海事业的发展第三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化变迁和振兴一、清代文化的困境与复兴1. 清代文化的断裂和纷争2. 白话文运动和文言文的变迁3. 清末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多样化1.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思潮2. 文艺界的革命和鲁迅的文学传统3. 当代文化的开放与全球化第四部分:中国文化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中国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1. 思想文化对国家发展的贡献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3. 文化自信和自觉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二、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机制和平台3. 文化交流对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结语中国文化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仅仅通过这篇文章是无法全面展示其内容的。
希望以上复习题能够帮助你梳理知识框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你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做好笔记,将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考中国古代史文化专题复习笔记
![高考中国古代史文化专题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bc2dd01763231126edb1110.png)
一.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A、造纸术我国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所发明的纸被成为“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时,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传播:4世纪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7世纪)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欧(12世纪)、非(12世纪)16世纪由欧洲传入美洲19世纪传至大洋洲意义:方便了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创造了条件B、指南针我国先秦时已有司南宋代时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中国船只用指南针辨识航向的情况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意义: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C、活字印刷术我国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记载:“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传播: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使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意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D、火药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制成火药的配方:“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管型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意义: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物质条件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地理学建筑学科学著作领先世界的成就成就领先时间铸铁柔化处理技术2000年东汉华陀麻沸散1600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圆周率1000年春秋哈雷彗星记载600年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400年(领先欧洲)元朝郭守敬《授时历》300年春秋十九年七闰原则160年诸子百家儒教、道教儒教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文学艺术文字文学诸子散文赋诗歌词小说绘画雕塑书法音乐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4bcb89fad6195f302ba656.png)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
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
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
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
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
《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文化)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9166977312b3169a451a4ec.png)
一、四大发明 (备P48) 1.造纸术 2.印刷术 3.指南针 西汉 出现 东汉 改进 蔡伦 隋唐 雕版印刷 北宋 活字印刷术(毕升 )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南宋 广泛应用于航海 发明 古代炼丹家 最早记载 唐中期 广泛应用于战争:宋元
4.火药
二、医学 1.春秋战国之际 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 2.东汉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六、著名建筑工程
战国(秦) 秦
隋 明
李冰都江堰 长城(临洮——辽东)
李春赵州桥、大运河 长城(嘉峪关——鸭绿江) 故宫
3.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三、史学
1.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汉武帝) 2.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五代)
四、文字演变 (备P10)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 (秦统一文字)
五、思想 春秋 孔子(儒)、老子(道) 战国 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2d07f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a.png)
三国演义图
水浒传图
西游记图
吴承恩像
(二)书法和绘画
(三)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
二、中国古代建筑
(一)宗教建筑
布达拉宫
大雁塔
云石窟全景
(二)桥梁建筑
安济桥
泸定桥
(三)宫殿陵墓
秦始皇陵兵马俑
北京紫禁城
太和殿内皇帝宝座
三、古代科学技术
思考讨论题:
1、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何能长期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 3、文化繁荣发达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4、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5、中国古代科技自身有何缺陷?古代科技 的辉煌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专题复习
执教者:闵 红 执教班级:高三(6)
二00二年十二月
一、文学和艺术
(一)文学
我国古代代表性文学体裁:
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西游记》。 曹雪芹:清朝伟大的文学家,《红楼梦》。
再见
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清单 人民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清单 人民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1c1c8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7.png)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儒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道德经》唯心论;世界的本源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运动转化的(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中国历上上第一个讨论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战国时期)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庄子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儒家孔子“至圣”核心思想“仁”为政以德(治国理念)“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克己复礼,较保守。
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长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亚圣”发展了仁,主张施行仁政(治国理念)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倡导养浩然正气)缓和社会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治国理念;强调仁义、王道(礼法并用)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天命而用之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重法、严刑、行改革(主张;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他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简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特别是手工业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打击焚书坑儒--目的;尊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实质;实行文化专制影响;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进入低谷(4)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成为主流思想,儒学逐渐恢复(5)西汉武帝时期;享独尊董仲舒罢黜百家----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独尊儒术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柔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受新增内容;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受针对中央集权需要-----大一统针对为人处事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主张;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发展了如家的仁政思想根本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外儒内法(礼治与法制相结合)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注:儒术(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汉武帝时创办官方学校---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官位的局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6)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入学受冲击(7)隋朝时期;三教合一(8)唐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地位受挑战(韩愈率先复兴儒学)派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开创心学)王阳明(集大成者)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德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正君心1、提出“心”即“理”也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安身立命的准则;发明本心4、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填空、判断1、国学:专为统治阶级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2、乡学:专为统治阶级下层子弟所设的学校3、辟雍:是天子设立的大学4、清代学塾:①教馆或坐馆,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读子弟;②家塾或私塾,教师在家设馆教授生徒;③义学或义塾,地方出钱聘请教师在公用场所设馆教授贫寒子弟;④书院: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大体形成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与官学、私学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书院具有:藏书、供祀、讲学等功能。
5、北宋初年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石鼓书院6、成年礼仪:包括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可以追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
我国先前的成年礼仪以服饰改变为最大特征7、封禅礼仪:皇帝祭祀天神、地袛活动中最隆重的典礼。
封指筑土为坛祭天,泰山上祭祀上帝;禅指祭地,在泰山下小山举行。
8、三纲五常:①三纲: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的学说,班固将董仲舒的“三纲”学说正式概括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原则。
仁——是儒家思想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核心;义——是仁的具体规范之一,即价值标准;礼——具有政治和道德原则;智——即知,指由智慧的知识,具有鉴别是非善恶能力,智从属于仁,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信——诚实不欺,是为人立身的根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9、七出:古代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口舌、盗窃10、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的三种情况,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11、泮宫:是诸侯国设立的大学12、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即以传授儒家经典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目地的中央官学。
它的建立为封建统治者奠定一条根据自己需要选拔官吏的道路。
太学的首创是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等人的建议而设立的,置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生称为“博士子弟”,学习内容为“五经”。
13、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时在洛阳鸿都门设立的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等技艺,是一所专科性质的学校,在我国艺术教育史上有一定的贡献。
14、三舍法: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兴学内容之一。
将太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凡始入太学的学生为外舍,以后每月每岁考试其业,成绩优异者依次升舍。
上舍生按科举的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官职。
这种学校与科举相结合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祭祀之礼,祭祀的对象是天神、地袛、人鬼,包括封禅礼仪、郊祀礼仪、祭社礼仪等;凶礼——主要有丧、荒、吊、桧、恤五种礼仪;宾礼——主要指觐见礼;军礼——主要指战事礼仪,也包括田猎,建造城邑等大规模活动礼仪;嘉礼——指冠、婚、睦、敬等。
16、辽宁兴城:明代著名的“宁远城”,清称“宁远州”,明宣德五年(1430)始建,明末袁崇焕镇守宁远时重修,为明清两代著名的古城。
17、高句丽王城:中国古代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
高句丽墓葬群大约有2300 多年历史,其中一些保存着生动的壁画。
18、辽宁九门口长城: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
19、五不取:亦称五不娶,是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女子不能聘娶,即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20、帝服十二章:帝王服饰最具代表性的冕服是玄衣和纁裳。
玄衣即黑色质料的衣服,纁裳是红色围裳,上面皆绣十二章纹。
玄衣饰品六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纁裳饰品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黻、黼。
帝王十二章是礼仪典服必须具备的饰品。
21、朝臣补服:文官朝服补子为鸟,武官朝服补子为禽,定九品制。
22、五谷:五谷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麦、菽、稷、麻、黍。
六谷加上稻23、中国古代三大殿:北京故宫太和殿、曲埠孔庙大成殿、岱庙天贶殿。
24、现保存完好的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西陵和清东陵。
25、封还诏书:秦汉时宰相有谏诤皇帝的职权,皇帝下一诏书,命宰相办理某事,而宰相认为不可,则可封上诏书,拒不办理,这叫封还诏书。
26、不肯平署:臣下有所奏请,已由皇帝裁可,案经宰相,若宰相不同意则可拒绝签字,这叫不肯平署。
27、庙号:是皇帝死后的庙宇称号,是由礼官或大臣根据皇帝生前的功绩和世系评定,并经继任之君认可之后追立的一种正式称号。
28、谥号:也是皇帝死后,由礼官或者大臣议定,并经由继位之君认可后追立的一种正式称号,谥号不仅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后妃和部分有相当等级别的文武大臣,甚至是儒学者也有可能得到的谥号。
29、年号:是某皇帝当政时的标志,30、座主门生:唐代的进士等科的考试集中于京师,在尚书省进行,故称:“省试”,主考官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担任,玄宗时改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考生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自己自称门生。
31、别头试:唐宋科举制度中,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戚关系或其他原因,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
32、锁院制:由于考官是命题、阅卷和确定录取名单的负责人和执行者,加强对考官的管理是防止科场舞弊的重要环节。
从唐代后期开始,对考官实行锁院制。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年)正月,翰林学士苏易简被任命为主考官,“既受诏,径赴贡院”,并且将贡院锁起来,以杜绝请托。
这是宋代锁院制度的开始,此后成为定制。
主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等第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
而殿试一般锁院三日。
锁院期间,不能会见亲戚朋友,也不能与贡院外有书信联系,主要是防止泄露考题、通关节等科场舞弊行为的发生。
尽管如此,锁院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官舞弊,特别是对考官在被任命之前与考生约定是无法控制的。
33、弥封制:唐代一度实行的所谓弥封制也就是后来的“糊名”制,其主要用意是判卷者无法得知应试者的姓名,以防止考生与主考官的作弊。
弥封制主要用于制举及礼部铨选,是防止考试作弊的重要方法之一,时至今日依然在考试中被广泛使用。
制举是由天子亲自主持考试或以他的名义举行的考试。
凡这样的考试一般令考生“糊其名于中”。
弥封制在中唐之世都比较流行。
鉴于吏部考试发现冒名顶替、徇私舞弊者、不可悉数”的现象,武则天“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糊名自此始也”。
考试中出现弥封制始于武则天,而真正的实行是始于宋太宗。
34、誉录制:真宗时创立了誉录制。
为防止考官辨认笔迹,所有弥封卷面,一律由书吏照抄一遍,考管阅卷只能看抄本,判定取舍后再对照原本。
省试张榜以后,如有不公,还可进行覆试。
如有大臣权要子弟参加科举,则必须覆试。
35、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唐宪宗时期创制。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二、简单及论述什么是文化?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
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的特点?①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集中体现人的本质和力量,如制造工具、劳动、思维、运用符号等,具有普遍性。
由于地理、生态、条件等生存环境的差异,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种模式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②文化的后得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遗传”,而不是通过“生物遗传基因遗传”产生的。
③文化的适应性。
只对特定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首先,文化代表着对自然环境和生物需要适应性。
其次,文化还代表社会适应环境,即对邻近民族等不同文化群体的适应。
④文化的分化与融合性。
文化的分化,是指旧的文化体系中分化出新文化体系的过程。
这里说的旧文化体系,可以是民族的、国家的或整个社会的文化整合,即指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吸引、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①统一性。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华夏文化中心,同时汇聚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②连续性。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③包容性。
中国文化能兼容并蓄。
④多样性。
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差异。
满族先民与本体的区分满族先世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肃慎人。
汉代至三国——挹娄人。
南北朝——勿吉人。
隋唐时期——靺鞨(粟末、黑水)。
宋辽元——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
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
明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
清朝——满洲。
①满族祖先最早在黑龙江北岸,后南迁,大范围——白山黑水是满族活动的大舞台。
②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一个民族内部间生产力水平不同,内部政治条件变化和受外部影响不同,其发展也成不平衡状态,因此会出现一些分化和重新组合的现象。
③满族历史起源于明代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尽管满族形成与明代女真有直接联系,但也不能视为满族本体,满族先世更不是满族在历史上的不同名称。
满文的创制和改进①创制:1599年,额尔德尼、葛盖二人遵照努尔哈赤的旨意,根据本民族语言特点,仿照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即所谓的“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
②改进:1632年达海奉皇太极之命,改革老满文,彻底解决了老满文在过去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了一种与汉字能并列使用的文字,一直沿用清代几百年,改革后的满文叫“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
满文创制的影响①满文创制和颁行,是满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②满族满文,作为清代的国书、国语,在满族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
③特别是它为我们留下了大批量的满文档案,成为今天研究满族和清朝历史的宝贵财富。
满族先民的名称及各个时期(1)先秦时代——肃慎人。
(2)汉代至三国——挹娄人。
(3)南北朝——勿吉人。
(4)隋唐时期——靺鞨(粟末、黑水)。
(5)宋辽元——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
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
(6)明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