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培优学案

合集下载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顾书德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Griffith)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向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活;②向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③向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活;④向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且从死鼠中分离得到了S型活细菌。

实验④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R型的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的推论是: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实验结论:推测细菌内有一种“转化因子”。

②Avery实验实验过程:将S型细菌的构成成分分离提纯后,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培养,从而判断“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2)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见下表)。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题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

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DNA 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 、b 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提示:(1)显微观察:制作装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荚膜结构。

(2)宏观观察:培养形成菌落,根据培养基中两种细菌不断增殖形成菌落的形态可以区分,肉眼即可辨别。

2.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必修2 P44图3-3改编)艾弗里和同事用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 )B .②说明S 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 .③和④说明S 型细菌的DNA 是转化因子D .①~④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1.(2018·武汉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 .S 型菌的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选D。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在小鼠体内繁殖,所以仅注射该菌后小鼠存活,B错误;S型细菌中有活性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2.(2018·福建高三质检)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方式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 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 质
题型一 考查噬菌体及侵染实验 1.(2017 ·全国Ⅱ卷 ) 在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 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C )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和蛋白质
离心到沉淀物中 , 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4) ①保温时间过短 , 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
清液中 ,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 ,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
上清液中 , 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
3. 填表比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菌落
表面光滑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毒性
有毒
2.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 型肺炎双球菌 表面粗糙
无多糖类荚膜 无毒
(1)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R型细菌无毒性 ,S 型细菌有毒性。 (2) 实验②、③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无毒性。 (3) 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 R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 (4) 结论 : 已经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 , 含有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 因子”。 3.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不能使 R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 ①~④只能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 , 而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题型二 细菌转化实验的拓展考查
3.(2018 ·四川成都二模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菌的部分 DNA片段进入 R 型菌内并整合到 R型菌的 DNA分子上 , 使这种 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 S 型菌,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R 型菌转化为 S型菌后的 DNA中, 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 整合到 R型菌内的 DNA分子片段 , 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进入 R型菌的 DNA片段上 , 可有多个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S 型菌转录的 mRNA上, 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解析 :R 型细菌和 S型细菌的 DNA都是双链结构 , 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 , 因此 R 型菌转化为 S型菌后的 DNA中, 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 , 依然是 占 50%;整合到 R型菌内的 DNA分子片段 , 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 ; 基因是有遗 传效应的 DNA片段 , 即一个 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 , 每个基因都具有 RNA聚合酶 的结合位点 , 因此进入 R型菌的 DNA片段上 , 可有多个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S 型 菌转录的 mRNA上, 可由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 而不是一条。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备课人陶阳华参与者彭正喜、何发金课型复习课教者一、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二、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三、导学重难点1.导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导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导学关键:引导学生分析兩個实验思路极其流程4.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实验教学法,习题分析教学法四、导学过程【导学引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自主复习,提出疑问】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判一判(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间: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1)(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方法:技术。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如图所示)。

4.实验过程(1)标记T2噬菌体(2)侵染细菌5.实验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仍留在细胞外。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遗传的。

6.实验结论: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7.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三、生物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由和组成)。

(2)实验过程(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不是。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因此,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链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多糖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C.噬菌体的蛋白质D.细菌的核糖体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7.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9.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B.乙种病毒的特征C.丙种病毒的特征D.都不是10.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本周知识查疑解惑(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会叙述“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的①实验者②实验材料及其特点③实验步骤(2)会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原理以及得出的结论(3)会叙述“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的①实验者②实验材料及其特点③实验步骤(4)会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原理以及得出的结论(5)回答下列问题:①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因为高温而,丧失其感染性,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时只是氢键被打开,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②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这种变异属于③在转化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的程度会受那些因素的影响?③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是?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Ⅱ.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会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①实验者②实验材料及其特点③实验方法④实验步骤(2)会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以及得出的结论(3)回答下列问题:①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什么?②为什么能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而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③能否用C、H、O、N来标记T2噬菌体?为什么?④能否用35S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为什么?⑤如何培养出用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能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验过程中培养时间(即保温时间)控制要求是怎样的?⑦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⑧离心的目的是什么?⑨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苏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苏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辨析下列叙述的正误(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2.连线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的种类3.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提示:不是。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一是与只加DNA的实验进行对照,二是说明DNA的基本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题组练透·过考点]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1.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B.实验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C.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解析:选C 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该实验结论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而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实验结果,即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2.(2017·浙江选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选D S型菌的菌落光滑,R型菌的菌落粗糙;S型菌经加热后,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没有失活;从患病致死的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菌,也能分离出R型菌;本实验并没有证明转化是由DNA引起的。

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教案

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教案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2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复习要求:熟练掌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基础自查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观察下面两个过程图,回答问题:1.实验材料——T2噬菌体2、过程: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组成:2.实验过程:3.结论: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课堂深化探究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2)对照实验哪是对照组,哪是实验组?(3)实验结论: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R型活细菌;分离提纯的S型细菌中的蛋白质、DNA、多糖等各成分;DNA水解酶;细菌培养基等。

(2)实验思路?(3)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与结论?特别提醒: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体内、体外转化实验都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各实验相互为对照,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遗传物质辨析(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思路及方法:2.侵染特点及过程特别提醒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提醒该实验可同时证明:①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都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三)生物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1)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最新考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见学生用书P096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特点菌落荚膜毒性类型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诊断辨析(1)格里菲思实验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均是S型菌。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热图解读如图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分析:(1)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可作出____________的假设。

提示(1)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DNA是遗传物质考向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实验处理注射活的R型菌注射活的S型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结果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B.分析第4组实验时必须是以第1~3组的实验为参照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关键实验是向小鼠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死亡,且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活细菌;该实验表明了R 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实验中没有从S型菌体内提取DNA,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故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一轮复习 苏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一轮复习   苏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第1课时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讨实验。

2.认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2.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存活 R 型细菌无致病性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可能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 S 型细菌有致病性③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致病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 不是荚膜而是S 型活细菌导致了小鼠死亡,部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而且转化后的S 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延伸思考(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 和蛋白质变性?提示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资料:R型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感受态因子,这种因子会诱导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它的表达使R型细菌具有与DNA结合的活性。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遗留下来的DNA片段会与感受态的R型活细菌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置换的方式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请结合资料,思考: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即基因重组。

(3)(源于必修2 P41图2-1-3)格里菲斯在向小鼠体内注射加热后的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液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①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②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学案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学案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一、染色体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染色体的功能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R型细菌S型细菌2.过程3.结论(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T2噬菌体2.过程3.结论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烟草花叶病毒2.过程3.结论二.思维拓展1.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四项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DNA与染色体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细胞中DNA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但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不一致(呈1:1或2:1比例)3.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但不构成染色体。

4.生物的遗传物质(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在内,其遗传物质为DNA。

(2)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5.S型菌和R型菌是如何转化的具体内容见“优化设计”第105页。

课时1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用某种酶处理转化因子后,R 型细菌不能再转化成S 型细菌,这种酶是 ( ) A .蛋白酶 B .分解多糖荚膜的酶 C .DNA 酶 D .纤维素酶2.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R 型菌落−−→−培养基R 型菌落+S 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 A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 .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3.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

则人与小鼠DNA 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 .20%B .80%C .11%D .无法确定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DNA 都在染色体上B .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 分子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 .以上叙述均对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DNA 能自我复制C .DNA 是遗传物质D .DNA 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 、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 、3H B .可在DNA 中找到3H 、15N 、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35S D .可在DNA 中找到15N 、32P 、35S 7.用同位素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 分子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后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 .2% B .1% C .0.5% D .50%8.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对不同的核酸序列进行剪切。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应具备的特征。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总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思路。

知识点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基础回顾1.填表比较R型和S型细菌2.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①实验a、b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S型细菌有毒。

②实验b、c对比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③实验b、c、d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方法规律1.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2.关于细菌转化实验的三点总结(1)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代中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且大多数为R型细菌。

(3)转化与DNA的纯度有关,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知识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基础回顾1.实验材料: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增殖——自我复制2.填写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图方法规律1.归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三个易误点(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不能标记C、H、O、N,因这些元素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2)(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细菌、培养基。

(2)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3)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归纳整合]1.格里菲思与艾弗里实验的3个不同2.S型细菌和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一般情况下,转化率很低,形成的S型细菌很少,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快速繁殖形成大量的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思维探究]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分析注:图1图示的实线表示R型菌,虚线表示S型菌。

(1)据图1图示的ab段R型菌数量减少,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小鼠体内形成对抗R型菌的抗体,致使R型菌数量减少。

(2)据图1图示的bc段R型菌数量增多,其原因是什么?提示:b之前,已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菌大量繁殖。

(3)据图2分析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什么?提示: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4)依据上述实验,可做出怎样的假设?提示:DNA是遗传物质。

[教材深挖]1.教材必修2 P44中图3-3: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不能长出S型细菌的菌落,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培优学案[考纲明细]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型细菌:菌落光滑,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实验思路:将组成S型活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并使其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

(2)实验过程及结果(3)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分子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方法、32P同位素标记法,用35S。

DNA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3.实验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4.实验步骤及结果和结论(1)标记大肠杆菌①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大肠杆菌。

②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大肠杆菌。

(2)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32P标记DNA的噬菌体。

(3)让噬菌体侵染细菌①方法:分别用含32P的DNA和含35S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搅拌器搅拌:使吸附于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4)结果检测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时a.上清液放射性很高;b.沉淀物放射性很低;c.新形成的噬菌体未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时a.上清液放射性很低;b.沉淀物放射性很高;c.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放射性。

(5)结论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1)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2)烟草叶出现病斑烟草叶未出现病斑2.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深入思考1.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与只加DNA一组形成对照,说明DNA水解产物不能实现转化。

2.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中吗?提示不是,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

◆自查诊断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答案×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答案√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答案×4.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答案×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答案√6.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答案×板块二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 ①中R型菌中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没有S型菌生长,能证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②中加入S型菌的荚膜多糖,没有S型菌生长,证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③中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皿中长出了S型菌,④中加入经DNA酶处理的DNA,DNA酶分解DNA,培养皿中无S型菌,因此,③④证明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题型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B.分析第4组实验时必须是以第1~3组的实验为参照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实验中没有从S型菌体内提取DNA,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故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2.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该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是如图1所示还是如图2所示以及对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可能是图1,小鼠的免疫调节致使R型细菌数量逐渐下降B.最可能是图2,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最初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C.最可能是图1,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最可能是图2,小鼠体内S型细菌与R型细菌为共生关系答案B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而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R型菌转化成S型菌,S 型细菌增多,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

3.[2017·苏北二调]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答案D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F组加入了S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而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C正确;A组经煮沸、D组为R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易错警示(1格里菲思实验仅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

)(2艾弗里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为DNA。

)题型二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实质4.[2017·江淮十校联考]如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转化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图中a与b、a与c、c与d之间相互对照,各对照组间只有一个变量,A正确;a、b小鼠死亡是由S型细菌有毒性导致的,B错误;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C错误;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易错警示关于“转化”的两点提醒考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解析] 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宿主细胞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含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DNA,故两者的核酸类型不同,增殖过程不完全相同,D错误。

[答案] C题型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实际操作中只能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不可能检测到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应该先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被35S标记的细菌去培养噬菌体,A错误;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便于分离,B正确;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C错误;本实验的结果是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错误。

2.[2016·广州模拟]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

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答案B解析蔡斯、赫尔希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是哪种物质在起遗传效应,A正确;32P标记组的离心结果是试管底部出现大量的放射性,说明DNA是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物质,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因为大肠杆菌裂解而被释放,从而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如果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被35S标记的噬菌体随着大肠杆菌一起离心到试管底部,从而使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DNA 才是真正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会因为半保留复制使得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32P标记,但被标记的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不会含有35S,D正确。

知识拓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题型二同位素示踪法及标记问题3.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C.一定有32P,其中有1个含有35SD.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是(1个32P标记)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侵入内部后,以大肠杆菌为场所,利用大肠杆菌的结构、酶系统和原料(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35S标记的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