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NEW)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

(NEW)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

目 录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古代汉语部分(50分)一、举例说明如何辨别通假字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6分)二、将下列小篆字形转为楷书,如果是形声字,分析其义符表意作用;如果是会意字,分析它们是如何会意的(12分)。

三、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并说明它的基本特征(5分)。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四、《关雎》“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宵部的“芼”和沃部的“乐”押韵;《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中,脂部的“晞”和微部的“湄”押韵。

请运用音韵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8分)。

五、分析下列短语,然后回答问题(14分)。

①【为】之箪食与肉②人不【难】以死免其君③城郭沟池【以】为固④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1)各短语中括号部分和划线部分是否有直接结构关系?为什么?(2)如果短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指出,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doc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doc

2010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真题(回忆)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宫体诗词"别是一家"拟话本桐城派二、简答题1.《战国策》中寓言的特点2.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是魯迅关于《西游记》的一段评述(记不清了),让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理解。

叫、名词解释《回春之曲》《人兽鬼》《升官图》《其香居茶馆》五、简答题1.胡适、周作人对新文学的建设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春之声》的主要艺术特色六、论述题结合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穆旦的诗歌创作论述中国现代新诗罚站历程的基本轨迹2009年北师大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花间集2、四六3、四大声腔4、六义5、"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二、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5分,共30分)1、左传的记言。

2、姜夔的词的特点。

3、《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三、论述题:(共30分)杜甫《秋兴八首》之一赏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随想录》2、《海滨故人》3、《这不过是春天》4、《绝对信号》5、《画梦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对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地位,以及你的看法。

2、九叶诗派对两方现代诗的继承以及为什么穆旦等九叶诗人的诗代表了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三论述题:(共30分)论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中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考研真题-723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5*3=15)1、骚体赋2、江西诗派3、才子佳人小说二、简答题(15*2=30)4、举例说明《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5、简析《西厢记》的叙事结构特点。

三、论述题(二选一,30*1=30)6、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及其构成原因。

(完整版)【古代文学】至历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完整版)【古代文学】至历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20121、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吴越春秋》 正始之音以文为词 南戏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2011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2010723古代一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1《战国策》的寓言特色2大历诗风的艺术特色三论述:根据鲁迅“……鬼魅亦有其性情”分析《西游记》2009723古代一1诗六义2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3《花间集》4四六5四大声腔二简答1简述《左传》记言特点2 姜夔词的艺术特征3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三论述:读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结合具体的诗歌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

2008723古代一1.骚体赋2.江西诗派3.才子佳人小说二1.结合实例谈谈庄子寓言的特点。

2.试述《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三、论述题(二选一)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特色。

2007723古代一1《文选》2唐宋八大家3杂剧 二1、《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各举一例说明之.2、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三、1、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塑造方法的异同2、论述王唯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艺术特色 2006 723古代一1楚辞2《元曲选》 3 公安派二1 举诗句说明《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哲理(哲理特点2.谈一下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三1 根据材料谈对杜诗集大成的认识(材料出元稹《杜君墓系铭》和秦观《韩愈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部分详解)古汉部分1.写出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0分)一鼓作气铤而走险尸位素餐不刊之论自贻伊戚2.根据以下材料比较“之言”和“言”的区别(同10年原题)3.给出材料《说难》中“郑武公欲伐胡”一段,回答(1)抄写并加标点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2)指出这一段中的复音词(3)翻译全文(4)这一段的主旨或观点并分析论据现汉部分4.从汉字规范化的角度分析汉字规范中出现的问题。

(15分)答:(1)汉字规范中出现的问题使用汉字的规范化包括书写字形,不写错字、别字,不写被废止的繁体字、异体字,不写不合规范的简化字,不写旧字形等,也包括正确地读字音,不错读乱读字音。

换一个角度说,汉字规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①写错字、别字;②写不合规范的字;③误读字音。

(2)常见的误读①对多音多义字的非常用音不能读正确;②任意读半边字或者根据熟悉的字的半边来类推字音;③声调误读;④异读词未遵照审订后的读音念。

5.有人将“子”、“者”都看做词缀,两者是否相同?(15分)答:(1)“子”和“者”不一样。

(2)判断依据“子”在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或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

词缀“子”由实词“子”虚化而来,它是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们便转为名词。

“子”作词缀如“桌子、椅子、杯子”等。

“者”也是构成名词的词缀,如“作者、读者、唯物主义者”。

北师大文学院考研题目及答案

北师大文学院考研题目及答案

北师大文学院考研题目及答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人文学科研究与教育基地,其考研题目和答案往往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考研题目及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考研题目一:中国古代文学题目:请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雅”则包括了宫廷诗歌和贵族诗歌,语言更为文雅,主题多涉及政治、道德等。

“颂”是祭祀用的歌辞,内容以歌颂祖先和神灵为主,风格庄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先河,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考研题目二:现代汉语题目:分析现代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法功能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答案:“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两种重要的句型。

“把”字句通常用来表达动作的结果,强调动作对宾语的影响,如“我把书看完了”,这里的“把”字引导了宾语“书”,并强调了动作的结果。

“被”字句则用来表达被动意义,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书被我看完了”,这里的“被”字引导了主语“书”,并突出了被动的语义。

两种句型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和准确。

### 考研题目三:外国文学题目:简述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为特点,强调对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真实描写。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写来反映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有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和《雾都孤儿》,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等,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也在思想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 考研题目四:文艺美学题目:论述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1999~2009文学院文学类专业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1999~2009文学院文学类专业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1999~2009文学院文学类专业考研试题>>> > 1999年> >> > 中国古代文学> > 一、简答> > 1、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 >> 2、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 > 3、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 >> 4、概述明代章回小说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 > 二、论述> >> 1、前人谓司马迁《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结合作品论之。

> >> 2、前人称杜甫诗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论之。

> >> 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的异同。

>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一、文学知识> >> 1、“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曾以何种刊物为主要阵地?> >> 2、“五.四”以后,与语丝社同时展开活动的未名社的主要成员有哪些?> >> 3、湖畔诗社成立于何年?四位发起人是谁?> >> 4、“山柴禾”、方达生、小满儿、卢孟实分别是谁的哪篇(部)作品中的人物?> >> 5、闻一多曾参加哪个文学社团?他积极倡导和探索过何种诗体?> >> 6、新时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学生的翅膀》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各属于什幺题材?> >> 7、被视作“七月派”和“九叶派”的代表诗集分别是什幺?> > 8、何谓“第四种剧本”?> > 二、简答> >> 1、简析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的成败得失。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____》中。

【答案】淮南子【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____。

【答案】笙诗【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3.《庄子》作为创作方法的“三言”是指卮言、重言、______。

【答案】寓言【解析】《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4.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庄骚
2.永明体
3.《云谣集杂曲子》
4.唐宋派
5.《阅微草堂笔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题(30分)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二月》
2.《画梦录》
3.中国新诗派
4.《茶馆》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及意义。

2.试析曹禺话剧的诗意化倾向。

三、论述题(二选一,25分)
1.试析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2.试析新时期以来中国“新历史小说”的基本追求和发展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答:《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作家在诗文中表现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诗文的日趋整饬华美,预示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即将到来。

2.宫体诗答: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

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3.词“别是一家”答: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继承了苏轼论词“自是一家”说的精华,在其所著《词论》中提出的新的词学观点。

它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讲究音律,以便“协律”“可歌”。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4.拟话本答: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指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2012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2012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吴越春秋》2.正始之音3.以文为词4.南戏5.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欧化的白话2.《语丝》3.“京派”4.“第三代”(或称“新生代”)诗歌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2.简述“爱美剧”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

六、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共25分)1.有人提出,鲁迅杂文不是文学,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试述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与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吴越春秋》答:《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

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全书所叙重要事件都明确标示年代,但实际并不准确,多有讹误。

《吴越春秋》叙事完整,全书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具体到各章又都有自己的重点,保持相对独立性;各章之间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讲述的故事具有连续性。

2.正始之音答:正始之音是指正始时期诗人的风尚言论。

他们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而使此时的诗歌表现出与建安诗坛迥异的风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二、简答题: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题: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二月》2、《画梦录》3、中国新诗派4、《茶馆》二、简答题:1、试析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及意义。

2、试析曹禺话剧的诗意化倾向。

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析无ZF主义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2、试析新时期以来中国“新历史小说”的基本追求和发展概况。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文学类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文学类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

北师大2024年文学类考研真题精解(答案仅供参考)北京师范高校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探讨生入学考试真题部(院、系、所):文学院科目代码:723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全部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裔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中。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

3、《庄子》作为创作方法的“三言”是指卮言、重言、__。

4、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和述志赋两类。

5、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__》。

6、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骈文,一时齐名,号称“__”。

7、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许。

8、__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9、范成大的《__》是描写出蜀见闻的闻名笔记散文。

10、“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__的五古《颖亭留别》。

11、白朴的《墙头立刻》故事源自白居易诗《__》。

12、揭露阉党论政的《__》是明代一部以反面人物为主角的时事小说。

13、冯梦龙所编辑的两部明代民歌专集是《__》和《山歌》。

14、汪中的《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15、“春夜难过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出自近代闻名诗人__的《夜坐》。

二、材料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1、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尽变,魄力厚于子桓。

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

”如何理解陈对三曹的评价?结合作品加以简析。

2、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

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

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简述朱的主要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古代汉语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古代汉语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2 / 22
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洛哀切。” (2)形声字。本义为牛颈下垂的肉。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户孤切。” (3)会意字。本义为生育。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字即生育,字形采用
“子、宀”会义。
4.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中国传媒大学 2014 研]
5 / 22
答: 修,形声;甘,指事;祭,会意;先,会意;念,形声。 的,形声;碧,形声;鹿,象形;看,会意;臭,会意。
5.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古字形和本义。[武汉大学 2011 研] (1)败 (2)斤 (3)元 (4)载 (5)寸 答:(1)败,会意。从贝,从攴。本义为“毁坏,搞坏”。 (2)斤,象形,本义为“砍木头用的斧子”。 (3)元,会意。从一,从兀。本义为“头”。 (4)载,形声。从车,声。本义为“乘车”。 (5)寸,指事。从又,从一。本义为“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 简称‘寸’”。
6.说明下列汉字的结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河北大学 2012 研] (1)本
6 / 22
(2)征 (3)及 (4)沐 (5)刃 (6)上 (7)信 (8)集 (9)栽 (10)日 答:(1)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征,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是到 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3)及,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是追赶上,抓住。 (4)沐,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是洗头发。 (5)刃,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是刀口,刀锋。 (6)上,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 意思。本义是高处、上面。 (7)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是真心诚意。 (8)集,会意。字形采用“隹、木”会意。集,是“雧”的异体字,省略了两个“隹”。 (9)栽,形声。从木,声。本义是筑墙立板。

全国名校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现代汉语部分:一、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5分)二、请举例说明汉字的特点。

(15分)三、什么是修辞现象的词汇化现象。

请举例说明(15分)四、什么是缩略语?举例说明其类型及各类型的形成方式。

(15分)五、什么是语义指向?举例说明状语的语义指向。

(15分)六、“我是昨天来的”这句话有没有歧义?这句话对我们研究与学习语法有什么启示?(25分)古代汉语部分:一、选择题1.关于古汉语的界定2.《广韵》的编排方式3.六书定义的判断4.《毛诗训诂传》的作者是5.“是”字用法的辨别6.下列为王引之的著作的是7.关于同源词意义的表达的判断8.关于因形求义的定义的判断9.加点词用法的分析判断10.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判断二、填空题1.史记三家注是指。

2.《说文解字》作者,全书分部首。

3.汉隶之前的文字都称为,小篆以后的文字都称为。

4.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相同。

5.关于上古韵部,王力分部,黄侃分部三、名词解释1.尔雅2.通假字3.钱大昕4.连及5.石鼓文四、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

(同2004年古汉试题)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6.微.斯人,吾谁与归?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部分详解)现代汉语部分:一、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5分)答: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爸”(bà)从音色角度可以划分出“b”和“a”两个不同的音素;而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音位变体是一个音位中包含的一些不同的音,例如,音素/a/有[a、ɛ、ᴀ、ɑ]四个音位变体。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部(院、系、所):文学院科目代码:723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庄骚[北京师范大学2011研]【分析】考察古代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滥觞,可从提出者、所指内容、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回答。

【参考答案】指《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作为浪漫主义珍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都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另外,在艺术手法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因为这些相似点,因此《庄》、《骚》合称。

(1)同样的文化土壤。

先秦时期,南方民族地区人神杂糅,巫风不衰。

巫术文化浸润着从《楚辞》到《庄子》等一系列作品,转化为这些作品里奇异的想象和炽烈的情感。

屈原游历楚地山泽,深受楚地诸族文化的影响。

他的《九歌》、《招魂》、《天问》、《离骚》等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在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吸收了楚地诸族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养料。

庄子生于黄淮之间,那里正是苗族先民三苗活动之地。

《庄子》所论述的观念,所引用的神话,掺进不少三苗等古族的文化,吸收了不少三苗等古族的作品。

(2)显示独立不羁的个体人格。

《庄子》和《离骚》都塑造了一个独立不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主人公形象,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但是最终没有得到实现,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怨恨。

《庄子》对当时的昏上乱相的黑暗现实和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法制度也表现出强烈的愤恨。

他揭露当时的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诸侯之门。

而仁义存焉”。

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

《离骚》中,始终贯穿着世人改造现实、追求理想的顽强斗争精神。

他“哀民生之多艰”,痛斥奸佞“靖进以贪婪”“竞周容以为度”。

怨恨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他忠于理想,至死不渝,“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他注重内美,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品质,“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古代汉语部分一、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10分)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6.节器用。

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10.而擅离职一节。

【解析】本题考查多义词词义的引申,难点在于根据材料对“节”字的多个意义进行系联。

在进行意义的系联时应当首先从字形入手,找到其本义;然后再从本义所标示的事物特点出发,寻找各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联系,将具有相似性联系的引申义归为一组,即可大致得出某词词义的引申义列。

对于不太好看出来与本义有何种联系的引申义可以暂时放下,待通过其他引申义大致归纳出引申义列之后再对其进行意义分组即可。

“节”字的引申义列是书上举的例子,所以大家务必要将书上举出的例子搞懂、吃透。

【答案】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竹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季节)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礼节)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节制,控制)6.节器用。

(节约)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节奏)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符节)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气节)10.而擅离职一节。

(一段时间)二、什么是分化字?什么是母字?说出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化字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古代汉语》教材对分化字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只要能够准确理解这部分内容,本题就可拿到满分。

同时提醒大家关注其他两种古代汉语中汉字使用的情况:异体字和通假字。

【答案】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宽泛的字,到了后来,分化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化的字,称作分化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中国文学史(代码723)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卫风》中的《____》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2.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____》。

3.《九辩》是楚辞作家____的代表作。

4.王褒《____》以善于描摹物态著称。

5.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是陆机和____。

6.元结《____》收录了沈干运、赵微明等七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莆的诗24首。

7.柳宗元《三戒》是指《水某氏之鼠》、《黔之驴》和《____》。

8.唐传奇中篇幅最长的是《____》。

9.“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自____的《跋子瞻和陶涛》。

10.____的词集名《山中自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

11.“元诗四大家”是指____、杨载、范樗、揭傒斯四人。

12.明代茶陵派的代表是____。

13.清初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____》和《十二楼》。

14.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发扬光尺,蔚为宗派。

15.近代后期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____。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九歌》如何写情。

2.简论宋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30分)汤显祖称:“湖家四种(按,指‘临川四梦’),里巷儿童之技。

人知其乐,不知其悲!”(《答李乃始》)结合竹:品分析,谈淡你对汤显祖所说“乐”与“悲”的理解。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共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裘廷梁2.甲寅派3.《上海屋檐下》4.《透明的红萝卜》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无政府主义文化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义。

六、论述题(从下列两题中选做一题,25分)1.试比较中同现代文学中的“京昧”与“京派”。

2.试论中国当代学“前17年”出现的”革命历史叙事”作品的叙事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部(院、系、所):文学院
科目代码:723
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中。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

3.《庄子》作为创作方法的“三言”是指卮言、重言、。

4.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述志赋两类。

5.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

6.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骈文,一时齐名,号称“”。

7.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8.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9.范成大的《》是描写出蜀见闻的著名笔记散文。

10.“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的五古《颖亭留别》。

11.白朴的《墙头马上》故事源自自居易诗《》。

12.揭露阉党论政的《》是明代一部以反而人物为主角的时事小说。

13.冯梦龙所编辑的两部明代民歌专集是《》和《山歌》。

14.汪中的《》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15.“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出自近代著名诗人的《夜坐》。

二、材料分析(每题l5分,共30分)
1.陈祚明《采菽堂占诗选》:“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尽变,魄力厚于子桓。

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

”如何理解陈对三曹的评价?结合作品加以简析。

2.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

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

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旬,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简述朱的主要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三、论述题(共30分)
刘熙载称五代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艺概·词曲概》),试结合作品进行评述。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75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潮》
2.乡土文学
3.中国诗歌会
4.朦胧诗
五、简答题(每题l5分,共30分)
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学观念与旧文学观念的主要区别在哪?
2.结合代表作家作品,试述80年代到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六、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共25分)
1.有人说1940年代的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衰退期,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文学史现象加以阐述。

2.举一两部十七年时期的革命文学作品,试对其“潜叙事”进行分析,并且说明如何更有效和更富有深度地研究这些作品的方法与途径。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部(院、系、所):文学院
科目代码:723
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中。

【答案】淮南子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

【答案】笙诗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3.《庄子》作为创作方法的“三言”是指卮言、重言、。

【答案】寓言
【解析】《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4.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抒情小赋
【解析】楚辞长于抒情言志,汉代骚体赋继承楚辞的这种特点,除依傍屈原的“九体”之外,又陆续产生一批带有自传性质的骚体赋。

东汉冯衍的《显志赋》,这篇作品精神上与屈原相近,形式上却稍有不同,情境上则差异很大。

班固的《幽通赋》也是一篇抒情言志为主的作品,它和张衡的《思玄赋》一起,为抒情小赋的最终勃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它以非凡的艺术创造而在赋坛上独领风骚。

5.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

【答案】咏史
【解析】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
事。

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

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

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

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

《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

班固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词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

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6.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骈文,一时齐名,号称“”。

【答案】三十六体
【解析】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

在创作技巧和文风上,他们的骈文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7.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答案】杨亿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

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