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开题报告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开题报告《金批水浒》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在明末清初对《水浒传》进行的批评和评述,也是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在该书中,金圣叹提出了诸多小说叙事理论,对中国小说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金批水浒》的背景、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以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一、《金批水浒》的背景《金批水浒》是金圣叹在明崇祯七年(1634年)以后撰写的,当时他年已七十余岁。
《金批水浒》原本是《水浒传》的批注,但金圣叹在批节中穿插了大量对小说叙事的分析和批评,因此逐渐演化成小说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小说创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而引起了不少文学家和批评家的关注。
金圣叹就是这个时代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对明末清初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提出的小说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在《金批水浒》中,金圣叹提出了诸多小说叙事理论,包括“诗史小说之别”、“小说情节之谓”、“小说皆用意而成”、“线索之分”、“人物之分”、“人物行事之分”等等。
这些理论在当时是有创新性的,对中国小说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小说情节之谓对于小说情节,金圣叹认为要“有情有理,有是非之分,有虚实之际”,即写实与虚构要结合,情节要有逻辑性和合理性,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各方面的规定。
同时,小说情节能够引导读者思考,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感悟。
2.小说皆用意而成金圣叹认为小说必须要有一定的用意,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表现。
小说的写作必须要明确目的和意向,不能随意妄为。
同时,小说的用意应该隐喻、蕴含在情节、人物性格和行为里,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呈现。
3.人物行事之分金圣叹认为人物的行事应该符合其性格和境遇,同时要符合社会伦理,不得有任意性和不合理性。
他还强调了人物在行事时的态度和行动,如要注意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表现,使之更加生动和立体。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论文题目: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姓名:陈芬芬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号:12021404004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内容摘要:金圣叹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叙述等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金圣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的小说理论出发,把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来谈谈他这些丰富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小说教学;中学语文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相当分量的小说篇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小说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社会、历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获得巨大的教育意义。
那么,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既使学生对小说内容兴趣浓厚,又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无疑,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叙事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小说教学提供了方法,这对于学生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常说一篇理想的小说,关键是看它如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创作的命脉。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其实,一篇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很重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作家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人物性格美学理论。
而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所要学习的小说篇,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出来的经典小说或者段落,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每一篇都体现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这也是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
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字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转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对《水浒》、《西厢》这类白话文学作品赞赏有加,将之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合称为“六才子书”。
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以诗文为主,自明代以后,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的理论,以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影响最大。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是金圣叹重要的文学批评成果,他通过三篇序言,一篇假托古本《水浒传》序,《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正文部分每回的回前总评、夹批、眉批和对正文做出的部分删改,体现了其小说理论观点。
金圣叹的评点是我国白话小说发展的高峰,他对小说的叙事艺术非常重视,提出许多有创造性的、独到的见解,他富有创新的评点肯定了《水浒传》的艺术价值,提出了一系列叙事理论,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在我国当代白话小说理论和传播上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研究金圣叹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在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小说理论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争论。
有褒之者如廖燕在其《金圣叹先生传》中称金圣叹评点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乃千百年来始开生面者,文章秘诀,悉为发掘。
①《天下才子必读书》序中其好友说“圣叹固非浅识寡学者之能窥其涯者也。
圣叹异人也,学最博,才最大,识最超,笔最快。
”①有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贬之者,如陆文衡说他“伤风败化之尤也”。
②鲁迅曾评价“他抬起小说传奇来,和《左传》《杜诗》并列,实不过拾了袁宏道辈的唾余,而且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③胡适《水浒传考证》高度评价了金圣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称赞其小说具有“何等眼光,何等丹气”,但对其文论的具体内容则评价为:“不但有八股选家气,还有理学先生气。
”②对金圣叹的争论主要在于他的评点是否具有理论价值。
金圣叹文学创作思想研究

从肯定文学的虚构性 出发 , 金圣叹又提出了“ 无实写”
真, 为妙。”《 所以 “水浒传》 文字原是假的, 是为他描写得真 论。他认为,从来妙文, “ 决无实写一法”“ ,自古至今无限妙 情出, 所以便可与天地相终始。…( 金圣叹继承了叶昼 文 , ” n 必无一字是实写” ( 而“ 。【 脚 】 著书之家” 也从来不计其
探讨。
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 , 虽是史公高才 , 也毕竟是吃苦事。囚
文生事即不然, 只是顺着笔性去, 削高补低都由我。【]I ” ( P 以 文运事,也就是组织文字将既有的事件表现出来,因文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事, 文学 则是根据 作文的需要, 虚构出一定的事件来。一个强调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是任何批评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有 真实, 一个要求虚构; 一个文字可以 千变万化, 有的 但已 事 关《 水浒传》 的评点中, 最早透彻说明这一关系的是叶昼。 实不能 叶 改变, 一个不仅文字可以千变万化, 事件也可以 根据 昼一方面认为, “ 世上先有《 水浒传》 一部书, 然后施耐庵、 写作的需要进行变化。金圣叹的这段论述不仅指出了历史 罗
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 水浒传》 西厢记》 与《 的评点中。 者的想象与虚构都是不可避免的。 他以《 史记》 水浒》 和《 对 在评点《 水浒》 西厢》 与《 时候, 金圣叹对于文学创作有较多 比, 进一步说明文学创作虚构的 性质: 史记》 “ 《 是以文运事, 的涉及 , 有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试作一初步的 《 浒》 文生事。以文运事, 水 是因 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
浅析金圣叹小说理论

浅析金圣叹小说理论作者:李德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11期摘要: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这是因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不像诗文那样作为文学正宗受到人们重视。
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为后人留下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的评点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
文章对其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等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传》小说理论金圣叹(1608-1661),苏州吴县人。
原姓张,名采,字若采。
后改姓金,名喟。
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
他为人狂放不羁,“倜傥奇高,俯视一切”,能文善诗,却决意仕进,终身以读书著述为乐。
他评点的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业绩,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金圣叹有着耿介清高的可贵品格,有着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他缺乏对封建政治黑暗酷虐的本质的深刻洞察,缺乏对贪官污吏残忍本性的清醒认识,以至于为民请命而惨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之下,他一辈子不曾参加任何重大政治事件,除临终前被卷入“哭庙案”之外。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20世纪上半叶,学界已开始关于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研究,有学者赞赏,也有学者极力批评,金圣叹当时被胡适称为“十七世纪的一大怪杰”,赞其小说“有何等眼光,何等胆气”,但对他的小说评论为“极迂腐”“八股”。
鲁迅的观点和他大致相同,也认为他的小说点评“八股”。
1949-1978年,这一时期学界对金圣叹较多的从社会性和政治性角度进行研究,时代思想的印记过于明显,对他的小说理论缺乏深入探讨。
1979年至今,这一时期金圣叹及其思想受到了学界的赞同,叶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呼吁“重新研究金圣叹及其思想”,学界对金圣叹的研究转向美学和文学的方向,与金圣叹理论有关的文章大量出现,金圣叹小说研究在数量上让人叹为观止,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显示了金圣叹小说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深刻,并具有超越时空的巨大价值。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对金圣叹的小说进行欣赏观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还可以对国内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金圣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写实的创作方法。
比如他的小说《虎年》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传统家族的底层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金圣叹的小说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反应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的小说《庐山谣》和《突围》等作品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境遇。
金圣叹的小说既有“写实”的特点,又注重通过文学手法的运用来展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这使得他的小说作品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金圣叹的小说还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通过对主人公和配角的独特刻画和生动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他灵活运用情节的设置和叙事的方法,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而产生共鸣和思考,这使得金圣叹的小说具有观赏性和思辨性。
金圣叹的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中日小说对比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小说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转化,这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评金圣叹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之“因文生事”

有机结合,实现“导”的义务与“学”的责任的统一,通过双方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1]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2]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J].外国教育动态,1988,(1).[3]韩少华,余柏民.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比较研究[J].班主任之友,2006,(5).[4]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3).作者简介:吕忆松,男,白族,祖籍云南,系党委副书记,博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中国古代小说在创作的发展历程中,明代是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清代则是点评的繁盛时期,体系完备,名家辈出。
金圣叹、张竹坡、胭脂斋等人的小说理论在启示后世文学批评引领读者阅读鉴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其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影响最大的一位。
他在美学方面的批评思想,有着很多精彩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中国小说美学史对小说创造审美特性的认识由来已久,名家辈出,金圣叹犹能独辟蹊径,从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区别分析入手,阐明了小说“因文生事”的美学特征,对小说的审美本质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独具慧眼地看到了小说“因文生事”的审美价值。
在关于“小说是什么”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属于再现艺术,是真实地反映模仿再现社会生活的记录。
比如,毛宗岗曾说过,“读《三国演义》胜读《西游记》,《西游记》捏造妖魔之事,诞而不经,不若《三国演义》,实叙帝王之实,真而可考也。
《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
”而现代西方美学主张小说要描写形而上的支配现实世界的本质,是抽象的超现实的,看不见摸不到又无处不在的东西。
比如,约瑟夫?海勒说过“现实是不真实的,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才是最高的真实”。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小说要写出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在这里,金圣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小说观念的基础上,以“因文生事”为突破口提出了自己对小说审美特性的独特认识。
金圣叹论文:金圣叹小说美学理论探究

金圣叹论文:金圣叹小说美学理论探究【中文摘要】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角度独特,为中国小说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长期以来学术界的金圣叹研究常着眼于其政治思想、人物性格理论、小说的社会功用理论以及西方的叙事学理论、阐释学理论等,而对于金圣叹美学体系的批评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金圣叹的小说美学理论因评点这种形式的限制,分散驳杂,无系统考虑,但存在系统观念。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审美批评的脉络、范畴、言论、观点的整理,将其小说理论放在美学体系的总体视角下,阐释其审美批评思想,揭示其审美批评的逻辑,分析其审美批评的体系和特点,认识并总结金圣叹对小说美学理论所作的巨大贡献。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小说的审美特性”。
从金圣叹对小说和历史著作作的区别入手,阐释金圣叹对小说审美本质的独特看法,即:小说“因文生事”,可以虚构。
在此基础上的“锦心绣口”,一改过去文学是政治附庸的说法,以审美娱乐的标准取代政治功利的标准,从美学的高度评价衡量文学的价值,这种文学娱乐观为文学的独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章“小说创造主体的审美素养”。
这一章从层层相连的三个方面揭示金圣叹对作家审美素养的认识:作家生活积累时的清澈心胸,艺术构...【英文摘要】Jin Shengtan’s comments on novel is rich in content, profound in thinking and unique in terms, and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Chinese novels aesthetic theory. But, for a long time academic study about Jin Shengtan often focuses on his political ideas, character theory, the social function theory as well as the West narrative theory, hermeneutics theory etc, and concern on his aesthetic criticism of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small. Jin Shengtan’s novel aesthetic the...【关键词】金圣叹小说批评审美【英文关键词】Jin Shengtan Novel criticism Aesthetic【目录】金圣叹小说美学理论探究摘要4-5Abstract5-6引言8-12第一章小说的审美特性12-19第一节“因文生事”说12-16第二节“锦心绣口”说16-19第二章小说创造主体的审美素养19-27第一节“澄怀格物”说19-21第二节“忠恕”说21-24第三节“三境”说24-27第三章小说审美创造技巧与灵性27-36第一节“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27-31第二节“层层生奇,节节追险”31-33第三节“大珠小珠满盘迸落”33-36第四章小说审美意蕴的兴发36-42第一节“骤读此言,不觉泪下”36-38第二节“看书要有眼力”38-40第三节“文章之妙,都在无字句处”40-42结语42-43参考文献43-46个人简历46-47致谢47。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论文题目: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姓名:陈芬芬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号:12021404004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内容摘要:金圣叹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叙述等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金圣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的小说理论出发,把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来谈谈他这些丰富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小说教学;中学语文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相当分量的小说篇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小说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社会、历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获得巨大的教育意义。
那么,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既使学生对小说内容兴趣浓厚,又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无疑,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叙事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小说教学提供了方法,这对于学生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常说一篇理想的小说,关键是看它如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创作的命脉。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其实,一篇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很重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作家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人物性格美学理论。
而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所要学习的小说篇,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出来的经典小说或者段落,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每一篇都体现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这也是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金圣叹,原名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深受影响。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其时代有着非常特别的东西,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相当的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小说欣赏观的角度对金圣叹的小说进行研究,探讨其小说作品中的特色、主题、风格以及写作技巧。
一、金圣叹小说的特色金圣叹的小说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文学品味,他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察和对人性的关注。
他的作品多以历史、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对人情世态的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
他的小说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别是在小说《边城》和《童年》中这一特色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建构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他的小说情节紧凑有致,结构严谨,引人入胜,人物塑造生动鲜活,栩栩如生。
金圣叹擅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使其小说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深受读者喜爱。
二、金圣叹小说的主题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主题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作品《边城》以及《童年》等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进行深入的刻画,反映了作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在小说中,金圣叹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还关注人性的探讨。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生活轨迹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中还不乏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表现了作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
三、金圣叹小说的艺术风格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他的小说语言流畅优美,行文简练明快,对古典文学遗产有着深厚的底蕴。
在小说中,金圣叹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文学氛围。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止为后人留下了创建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而他的小说评点的叙事理论堪称别树一帜!在这里我主要谈谈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叙事理论,共有八个方面:其一,明确指出刻画人物个性是《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
中间便结撰得来。
”又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吧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了。
”以上论述都指出了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是《水浒传》的最大魅力。
其二,金圣叹非常注意人物的性格、品德的先天后天之别,推崇先天的自然的东西,相对轻视后天的成分。
比如他对李逵、鲁达粗鲁之区别。
还有另一种分析:第三十七回夹批“连粗鲁不知是何语,妙绝。
读至此,是指鲁达自说粗鲁,尚是后天之民,未及李大哥也。
类似说法还有还见于第三回夹批:“鲁达自知粗鲁,李逵不然。
(82页)”这是说鲁达是知道世间的礼节名教的,但他不愿意奉行,因而以粗鲁自嘲,李逵却是于所谓礼数斯文浑然不觉,一任天性,所以粗鲁的理直气壮,因此金圣叹认为鲁达的粗鲁是后天自知的,不及李逵的先天不自知。
重视先天固有的性格是金圣叹人性论的一个侧面其三,金圣叹向往建功立业。
由于金圣叹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真正得偿所愿,他的建功立业之志在其著述中往往表现为英雄失意之悲,高才被屈之痛。
而在《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评点中“豪杰失意”之类的感慨俯拾皆是。
比如。
第三回于鲁智深“扑倒头便睡”下加夹批云“闲杀英雄,作者胸中,血泪十斗”,这是明显的借题发挥之笔:又如第十回于林冲“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下加夹批道:“十二字写千载豪杰失意如画”此类在小说评点叙事时蕴含的感慨在我开来寄托了金圣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
其四,金圣叹在批注中运用的语言言简意赅,颇具知识内涵。
金圣叹小说叙事技法论评述_刘春生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金圣叹小说叙事技法论评述刘春生 摘 要 我国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他的《水浒传》评点中,提出了许多小说叙事的技巧和方法,如视角、倒插、弄引、獭尾、作对、草蛇灰线、鸾胶续弦等,见解独到、深刻,不愧为我国第一位探究小说叙事技法的文学批评家。
他的小说叙事技法论是对叙事学的杰出贡献,而不是“八股章法”。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评点 小说叙事技法 视角 倒插 弄引 獭尾 作对 草蛇灰线 鸾胶续弦 小说是一种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叙事文学。
如何把表现人物性格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地表述出来,是需要小说家精心策划、苦心安排的。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指出小说叙事的许多技巧和方法。
这些技巧和方法有的在今天已成为写作常识,但在350多年前却是难能可贵的发现;有些则相当微妙,有先见之明,很值得今人深思和借鉴。
视 角《水浒传》叙事采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即叙事者——我国古代话本和长篇小说常称为“说话的”——对所讲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无所不见,无所不知。
既知前因,也知后果;既见外形,也见内心。
这样全知全能的叙事者,西方又称为“上帝叙事人”。
《水浒传》的叙事者虽然全知全能,但他却不愿意总是充当指点一切的“教师爷”,而是在进入具体描述时,常常把人物形态和故事情景的呈现,委托给所写人物的眼睛或耳朵,由他们看出或听出叙事者所要描述的种种情态。
这种当代小说家和评论家极为重视和论说纷纭的叙事视角的转换,已在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大量而熟练地运用了。
具有高度艺术敏感的金圣叹捕捉到这一点,为之赞叹不已。
例如《水浒传》的下列描述和金圣叹所作的评点:鲁达于五台山出家几个月后,到山下市镇散心,走到铁匠铺前,“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渗濑人,先有五分怕他。
”金圣叹批道:“从打铁人眼中,现出鲁智深做和尚后形状,奇绝之笔。
”(第三回夹批)——这是从人物眼中看出人物面貌。
梁山泊是宋江义军的大本营,水浒故事的中心地点,不能不着意描绘,但它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透过林冲的眼睛。
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对《水浒》、《西厢》这类文学作品有很高的评价,将之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合称为“六才子书”。
金圣叹对叙事艺术非常重视,他通过评点揭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性、超前性的叙事理论,为叙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文学史上一向以诗文为正宗,叙事文学相对滞后,甚至是视小说为“稗官野史”,叙事理论一直未能充分的发展,金圣叹之前虽有过李贽、叶昼、冯梦龙等人的小说理论,尤其是叶昼对《水浒传》的评点对金圣叹影响很大,但从叙事理论角度建立评点式小说理论,他们都难与金圣叹相比。
金圣叹在他评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发表了一系列骇人的独道的见解,强调《水浒传》、《西厢记》和《史记》等史著的之间的关系,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
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并通过其批判性的评点对小说的特质和叙事的艺术性做出了阐释,将叙事艺术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创了小说文本新话语。
其在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史上的地位得到肯定。
金圣叹的评点理论在小说理论研究中一直有着争议,毁誉不一。
其问世之初,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并未得到很大的重视。
研究主要着眼于政治批评和史学批评,即从他的小说评点中挖掘其思想,评价其功过,而对他的艺术理论很少触及。
鲁迅、胡适等人对金圣叹的评点形式激烈抨击,批判其八股作法。
80年代以来对金圣叹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对他的研究从政治方面向其文本理论转变。
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手法,通过宗教学、心理学、美学、西方文论等对其评点理论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揭示了其文学理论的内涵及重要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如对金圣叹“性格”论、“文事”观、“格物”论、“忠恕”观、“因缘生法”说、“三境”说都作了前所未有的开掘,极大地提升了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研究水平。
评金圣叹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之“因文生事”

制, 这样便可以抛开一切束缚 , “ 顺着笔性去 , 削高补低都 由我” , 依据文的需要 , 随时“ 生” 出真正的虚构性情节 , 满
足 读者 的审 美需 要 。 金 圣 叹进 一 步 洞察 到 “ 生” 的审 美 虚 构性 需 要 遵 循 一 定 的原则 , 即符合生活逻辑 , 合乎人物情理 。 尽管小说创造
【 专题研讨】
评金圣 叹小说艺 术研究理论 之“ 因文生事”
吴 心 月
( 中国劳动关 系学 院 , 北京 1 0 0 0 4 8 )
摘要 :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 的著名文学家, 其主要成就在 于文学批评。金 圣叹在众 多名家中是独特的一位 , 他在小说
美学方面的批评思想成果对研 究小说 艺术有着相 当大的价值。在“ 因文生事” 和“ 以文运事” 上, 金圣叹通过《 史记》 和《 水 浒传》 的相 关情节作 出了自己的看法。“ 事” 与“ 文” 的作 用和地位不 同, 在符合 生活逻辑 , 合乎人物情理的原则下, 利用
造小说时 , 作家可以根据文章需要 , 虚构 出并不存在但合 乎生活逻辑的人物情理 的事情来 。 与“ 因文生事” 相对的是 “ 以文运事” , “ 以文运事” 则指撰写历史 时, 史官根据 已有 事实 , 运用想象裁剪等艺术手法对其加工创造。二者被金 圣叹视为小说 和历史著作 的区别 : “ 《 史记》是 以文运事 , 《 水浒传》 是因文生事 , 以文运事 , 是现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 却要算计 出一篇文字来 , 虽是史工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
中国古代小说在创作的发展历程中, 明代是小说创作 的繁盛时期 , 清代则是点评 的繁盛时期 , 体系完备 , 名家辈 出。 金圣叹 、 张竹坡 、 胭脂斋等人的小说理论在启示后世文 学批评引领读者阅读鉴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 中, 金圣 叹毫无疑问是影响最大 的一位。他在美学方面 的批评 思 想, 有着很多精彩富有启发性 的内容。中国小说美学史对 小说创造审美特性的认识 由来已久 , 名家辈出, 金圣叹犹
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的开题报告

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金圣叹,中国现代小说先驱之一,其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以深刻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涉及广泛的社会题材,又兼有个人思想、精神、人格等方面的深刻探讨,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高度评价。
而他的小说创作理论也为中国现代小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选题旨在探讨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深入分析其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影响和价值,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意义1.充实了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内容金圣叹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小说创作理论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充实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内容。
2.探讨当代小说创作方法的问题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虽然产生于上个世纪初,但是对于当代小说创作方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研究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可以帮助当代的小说创作者深入了解小说的构造和技巧,提高小说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3.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持续发展研究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可以为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吸取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中的精华,可以推动中国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渊源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渊源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主要内容传统小说创作中多重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式在金圣叹创作中得到建构,他强调的视角创新、人物刻画、明暗对比等因素对于小说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内容将得到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对中国小说事业的影响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对中国小说事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金圣叹小说创作实践,探讨其小说创作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结合金圣叹小说创作实践,探讨其小说创作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当代的小说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试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文艺研究试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文/夏乙天摘要: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些理论主要融合在针对《水浒传》所作的评点里,包括关于创作动机的观点,格物与因缘生法的理论和小说创作方面的技巧。
其中格物与因缘生法的理论在作者设置情节、塑造人物和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运用。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水浒传金圣叹没有创作过专门的文论作品,他的小说理论是融合在对小说的评点过程里的,分析详细、理论性强,其丰富的内容在多方面都体现出价值,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金圣叹针对作者为何创作小说,提出了文以载道、心闲试笔和怨毒著书三种创作动机论。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金圣叹从维护封建纲常的观念出发,对农民起义是不赞成的,然而他又对人民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苦难感同身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司马迁“发愤著书”观点的影响,所以怨毒著书是他持有的主要思想。
他认为这种著书动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感受,譬如对奸臣当道的愤懑和朝廷腐败的不满,表达的是作者对时代的思想感情。
[1]同时,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即格物与因缘生法。
“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忠恕,量万物之斗斛也;因缘生法,裁世界之刀尺也。
”[2]格物本是儒家的认识论命题,金圣叹所提出的则是要求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内在的道理,并以忠恕为法门。
所谓忠恕就是将自己对事物本性的理解推及其它事物。
因缘生法是一个佛教命题,认为世间万物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是因缘和合而成。
格物与因缘生法相结合,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艺术想象。
这种方法在设置情节、塑造人物和阅读鉴赏方面有重要作用。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3]显然他已经认识到小说剧情的虚构性。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都作了独到而详尽的评点。
金圣叹评《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故事的叙述,即性格理论与叙事理论。
(1)性格理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创作即故事创作,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重视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性格美学理论。
对此,他提出了两方面的见解:①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在其他小说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
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例如李逵的直爽、林冲的隐忍、武松的刚毅等,读者能够从小说身上找到现实生活中此类人的共性,金圣叹所提倡的小说理论,正是追求这种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②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了很多具体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水浒传》中李逵在得知他面前的黑矮汉子正是自己仰慕已经的宋江之时,立即“扑翻身躯便拜”,此种动作描写让人确信这确是李逵的形式风格。
除此之外,利用对比、细节描写也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③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金圣叹认为,只有不断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才能够使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有如亲眼目睹之感觉。
(2)叙事理论——故事的叙述①小说重在虚构叙事文学在中国最先使用于史传之中,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史传文学当中的很多叙事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滥觞,古典小说家在从事小说创作时,往往取法于史传文学。
金圣叹小说批评理论研究——以《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例

第22卷第12期Vcii22No.9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020年92月Dec.2224金圣叹小说批评理论研究以《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例李辰辰(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90022)摘要:金圣叹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是他一生小说评点的集大成之作。
金圣叹通过区分作品中的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动态化塑造人物的个性化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描写手法三个方面展示了《水浒传》典型人物塑造方式。
他通过细微之处的细节评点,梳理了书中的字句章法和结构脉络,加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进一步明晰了作者的主题观点和写作用意。
金圣叹“腰折”《水浒传》造成某些艺术成就方面的缺憾和主题思想上的矛盾,也不应被忽略。
关键词: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小说批评理论中图分类号:2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496-790X(2022)9-2279-24DOI:12.39576/j.isst2096-792X.2222.12.413A Theyretical Study of Jin Shengtan's Novel Criticism------Taking tin Examplt of Wator Margin Writteo Uy the Fifty Literature Taleor rnChina and CommeoteO in Guanhua HouseLsChnghhng(Chinest National Acanem,;p4Us,BeOg,100229)Abstract:Watcs Maruin Written b;;hc Fifth Literaturu Talent in Chinn anC Commented in Guangun Houst, which was createn by Jin SSengtag,is a masteeCcc of his life wore in hov I comment.Jin SSengtag distmnuishaS artistic fictiog fem tUe real lit,createn tUe persoxalities of his charactera dyuamiccltu;ang usen tUe descdptivv metUoXs of contest and foit sc as U demogstra)e tUe typiccl chardctedzatiog in Water Maruin.Thegah his ccm-menis ox tUe details,he showen tUe eddes how tUe dutUor oraanizen sentences ang tUe whole stectura,how tUe store de-vype step bp step ang how tUe pemonalities of charactem were shdp—,thus tUe ptUod's views ang intentiogs in wd)-ing were clapged alrtUed.However,Jin ShenUag also deleted much of the conteni in the Uitln hat of Watee Marmn,ang caused some defecis in adisho achievemenis ang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theme,which P so s O ou IU noi be isnored.Key word:Jin SSenatan;Water Margin Written b;;hc FOU Literature Talent in Chinn anC Commented in GuarCiua H ous,;theoe of action cdticism金圣叹(968—1961)是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小说戏曲评点家,其一生主要成就便在评点,他对《左传》、《西厢记》、以杜甫为代表的唐才子诸家诗、《水浒传》均有重要评点。
才子应须才子知——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关键概念命题研究之一

"A Talented Person Understands a Talented
Person"——A Study of the Key Conceptual Propositions of Jin Shengtan's Narrative Theory 作者: 周淑婷[1]
作者机构: [1]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出版物刊名: 河池学院学报
页码: 1-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金圣叹;才子(作者);才子(读者);才子书;叙事交流活动
摘要:在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中,"才子"勾连作者、文本、读者,有"才子书""才子(作者)"和"才子(读者)"之不同,以强调作者、读者的共通性及其文本表达.在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理论体系中,小说叙事是"才子(作者)"与"才子(读者)"以"才子书"为媒介而进行的交流活动,这个交流活动由三阶段构成:"才子(作者)"完成第一次建构,建构成果以"才子书"形式存在,"才子(读者)"通过阅读"才子书"完成叙事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止为后人留下了创建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
的思索。
而他的小说评点的叙事理论堪称别树一帜!在这里我主要谈谈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叙事理论,共有八个方面:
其一,明确指出刻画人物个性是《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
中间便结撰得来。
”又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吧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了。
”以上论述都指出了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是《水浒传》的最大魅力。
其二,金圣叹非常注意人物的性格、品德的先天后天之别,推崇先天的自然的东西,相对轻视后天的成分。
比如他对李逵、鲁达粗鲁之区别。
还有另一种分析:第三十七回夹批“连粗鲁不知是何语,妙绝。
读至此,是指鲁达自说粗鲁,尚
是后天之民,未及李大哥也。
类似说法还有还见于第三回夹批:“鲁达自知粗鲁,李逵不然。
(82页)”这是说鲁达是知道世间的礼节名教的,但他不愿意奉行,因而以粗鲁自嘲,李逵却是于所谓礼数斯文浑然不觉,一任天性,所以粗鲁的理直气壮,因此金圣叹认为鲁达的粗鲁是后天自知的,不及李逵的先天不自知。
重视先天固有的性格是金圣叹人性论的一个侧面
其三,金圣叹向往建功立业。
由于金圣叹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真正得偿所愿,他的建功立业之志在其著述中往往表现为英雄失意之悲,高才被屈之痛。
而在《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评点中“豪杰失意”之类的感慨俯拾皆是。
比如。
第三回于鲁智深“扑倒头便睡”下加夹批云“闲杀英雄,作者胸中,血泪十斗”,这是明显的借题发挥之笔:又如第十回于林冲“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下加夹批道:“十二字写千载豪杰失意如画”此类在小说评点叙事时蕴含的感慨在我开来寄托了金圣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
其四,金圣叹在批注中运用的语言言简意赅,颇具知识内涵。
而在我看来,金圣叹想必也是易
学研究者!在小说评点叙事的过程中多处运用了阴阳之数附会小说中的人事。
如他评点小说楔子:“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拨乱五十秋!”批文曰:“十五、五十,颠倒大衍河图中宫二数,便妙!”又如《水浒传》第十四回批评点阮氏三兄弟的名称云:“小七是七,小二小五合成七,小五唤作二郎,又独自成七,三人离合,凡得三个七焉,筹亦三七二十一,为少阳之数也。
”当然书中批文所用阴阳之数不仅仅是这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五,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人物时所用的叙事语言掺入自我仁义、忠义、孝悌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读过《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人都会明显的发现金圣叹在评点人物的语言
中对不同人物持有的褒贬观点非常明显。
书中对林冲、武松、鲁达、李逵、柴进等人言行举止、性格等各方面多以褒扬的批语为主,而独对宋江体现出贬责的态度!如《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四十六,圣叹外书,第四十一回“还道村手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序文中明显看出金圣叹独恶宋江!金圣叹多以“权术”“权
诈”“小人”之语点评宋江。
尤其在第十七回、第
三十五回至三十七回、四十一至四十二回、五十至五十一回、五十七回、五十九回、六十一回、六十四回、六十六、六十八回、七十回等十回中,金圣叹无论在总评还是在夹批中几乎都在以全
力揭示宋江的狡诈权术。
除此之外,金圣叹运用背面铺粉法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对比的方法着力
刻画宋江的反面形象。
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率:宋江满口孝义屡自矜许,李逵取娘陡一念;圣叹之感:孝顺不在口说,孝顺亦不在人前,凡属口说及在人前者,皆强盗,非孝顺也。
”又如第四十九回夹批:“写宋江为小人而外君子,真是笔笔如镜。
”在这里“说”与“做”的对比彰显金圣叹对仁义、忠义、孝悌的理解。
其六,金圣叹的叙事角度观念包含了叙事视角在人物和作者之间、不同人物之间的变化和叙事感觉在听觉与视觉之间变化等内容。
首先,金圣叹指出《水浒传》中有些叙事并非作者视角而是人物视角。
如第二十六回剐王婆一段后,小说中有“话里只说武松带上行枷,看剐了王婆”数语金圣叹评点道:“此句不是写出畅快,正显上文数行,都自武松眼中看出,非作者自置一笔也。
其次,金圣叹在第二十六回武松在十字坡假装被
蒙汗药麻倒一段的批注则反映叙事角度层面里重视知觉变化。
还有在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叙事时,常指出某些事件是从作者或书中某一人物眼中写出的。
比如第九回写李小二看见有两个客人进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
跟着,也来坐下。
”金圣叹评点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
”由于金氏评点中常有“某某眼中”之类的说法,在我看来更加体现叙事的视角变化了!
其七,按照现代小说理论看金圣叹的批注具有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统一的特征!比如《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四十六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有石秀到石家庄探虚实的一段情节金圣叹在回总评中说;“石秀探路一段,描出全副精细人。
”探路是情节,精细人是人物性格,在这里可以看出金圣叹在小说叙事中,人物与情节的合为一体。
除此之外,根据现代小说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关系看金圣叹的批语,可以说金圣叹的人物性格塑造属于心理性人物观。
“心理性人物观指的是把人物视为小说的首要因素,文本中的一切都为揭示或塑造人物性格而存在。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第61页。
--引自王先霈主编《文学理论导引》)例如第一回写史进“少年任气”,先是交代他约有十八九岁”然后又写他起初不服林冲,不肯拜林冲为师,与林冲较量时说“你来!你来!怕你不算好汉!”金圣叹在这段话下批道:“写史进负气,可笑。
”此乃“少年任气”,也写出史进年轻气盛,不愿服输的心理状态。
又如第十四回写阮小七。
处处着眼于他的悲愤无处倾诉。
比如阮小七道:“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见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还有阮小七跳起来道:“一生的指望,今日害了愿心!正是搔着我痒处!我们及时去?”这些语言、行为都刻画出阮小七多年无人赏识,满怀郁愤不平之气,一旦得遇指引边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的心理情态。
这也又是一处说明金圣叹小说叙事过程中情节与人物塑造合乎心理性人物
观的有力论据了。
而书中点评符合这一理论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其八,在金圣叹批文中显示出金圣叹善用数字统计来逐步递增来彰显人物特性!如二十三回中潘金莲初见武松,在潘金莲想要撩拨武松的情节中,金圣叹对潘金莲对武松的称呼的夹批中单
是“叔叔”一词总共有39次之多,而在潘金莲称谓第39次后忽作一个“你”字则把潘金莲不把伦理道德的淫妇样呼之欲出,正如金圣叹所说:“写淫妇便是淫妇,妙心妙笔。
”又如,王婆贪贿说风情一节中,王婆和西门庆你来我往过程中,金圣叹的批语统计“笑”共有37次,深刻刻画出王婆趁火打劫,贪得无厌的丑陋之态!最后以第三十八次即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上的“笑”终结!在写出潘金莲的放荡,西门庆的下流,王婆的丑恶的同时也窥探出金圣叹的贞洁观念!
最后,小说以梦结尾则体现金圣叹追求文学作品的虚幻色彩的尝试;而金圣叹腰斩《水浒》和其众多批语中显示出来的“独恶宋江”,或多或少是为了掩盖“诲盗”的倾向,同时反映了金圣叹不能突破封建纲常的矛盾心态。
此外,“独恶宋江”众多批语中所含的“砭伪”语气和评点蕴含的学识也折射出了金圣叹的自命不凡,炫耀自身才智的心理。
还有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总结了《水浒传》所用文法,如有“背面铺粉法”可以说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的前身!
然而300多年过去了,而金圣叹这位旷世怪杰留给我们的文学财富犹如一座有待挖掘的宝矿等着我们仔细研究,耐心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