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趣味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必背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必背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56830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9.png)
六年级下册必背小古文一、两小儿辩日1.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 注释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3.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4. 赏析这篇小古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这一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从描写手法上看,它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两小儿的语言简洁生动,各执一词,理由充足,将他们天真可爱、善于思考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不能决也这一情节设置得很巧妙,既表明了即使是学识渊博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宇宙无限、知识无穷的道理。
5. 作者介绍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doc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3eecf6b307e87101f696d7.png)
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 ,清香四溢 ,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 ,当严霜降临的时候 ,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 (kuài)皆盈。
未几,雨霁 (jì),夕阳返照墙隅 (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fd21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png)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的小古文是指中国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上学期所包含
的古文篇目。
小古文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篇幅较短的文章,通常包
含了一定的哲理或者教育意义。
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小古
文的选择通常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
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的小古文篇目的列表:
1.《童子读书》。
2.《鹦鹉学舌》。
3.《捕鱼》。
4.《马上对》。
5.《刻舟求剑》。
6.《劝学》。
7.《孟母三迁》。
8.《白马非马》。
9.《张良辞》。
10.《韩非子》。
11.《弟子规》。
12.《论语》。
这些小古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古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希望这些古文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doc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3eecf6b307e87101f696d7.png)
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 ,清香四溢 ,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 ,当严霜降临的时候 ,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 (kuài)皆盈。
未几,雨霁 (jì),夕阳返照墙隅 (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小学六年级小古文
![小学六年级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007e5b33687e21af45a969.png)
1.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 1 -2.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 2 -3.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 3 -4.左右逢源【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
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
”- 4 -5.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六年级小古文必背
![六年级小古文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97d7ec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5.png)
六年级小古文必背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字词解释。
- 鼓:弹奏。
-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志,心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 善哉:好啊。
- 巍巍:高大的样子。
- 少选:一会儿,不久。
-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把弦扯断。
- 不复:不再。
-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讲述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
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善于听琴,子期能准确领会伯牙琴音中的意境,当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不再弹琴。
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 字词解释。
- 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宝,珍藏。
-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 曝:晒。
- 拊掌:拍手。
- 搐:抽缩。
- 股:大腿。
- 掉:摆动。
-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同时也说明实践出真知,即使是名家的作品也可能存在错误,要敢于质疑权威。
六年级小古文
![六年级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5a984ef01dc281e53af0a6.png)
六年级经典诵读小古文20篇1、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
(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教学相长(zhǎng)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小学五至六年级小古文
![小学五至六年级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36248df12d2af90342e649.png)
九星级第一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1、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①歇:消散。
②颓:坠落。
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④欲界:佛家语。
即指人世间。
⑤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封康乐公,山水诗派创始人。
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2、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
有些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
随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享受风和日丽的天气。
一年之中,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
3、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ù,隔夜的)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zhàn,落花沾染水面)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xi án,全,都)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译文】杭州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绣。
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
4、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fcf6c3cde80d4d8d15a4fdb.png)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3、木兰诗《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六年级小古文
![六年级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5a09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3.png)
14. 宋濂嗜学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观沧海([东 汉 ] 曹操)
经典诵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2.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
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13、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 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 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 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 涌银为郭,江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腰”者是也。
18.塞翁失马
经典诵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 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 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 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3.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 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 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 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4.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 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 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 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
历年小六会考的小古文
![历年小六会考的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1f15e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9.png)
历年小六会考的小古文
1、酒以成礼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2、功名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3、目贵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选自《管子•九守》)。
5道小古文六年级
![5道小古文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17c987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6.png)
5道小古文六年级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jiao)可知。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u)契(qi)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停止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u)。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i)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去到集市上,却忘了带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于是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报(ya)苗助长宋人有悯(min)其苗之不长而报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搞(go)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摆苗者也。
六年级古诗词(小古文)
![六年级古诗词(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a006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6.png)
六上古诗词(小古文)读读读(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词语意思: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
泊:停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日暮:黄昏时分愁新:新愁旷:空阔远大。
2.诗句中“客”:指诗人孟浩然,“愁”是诗眼。
3.古诗大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黄昏时分,新添的愁绪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4.诗歌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古诗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忽然,狂风席卷大地,把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2.词语意思:醉书:喝醉酒后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诗中形容云很黑。
遮:遮挡。
白雨:雨点大而猛。
3.诗中的每一句仿佛都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四幅画面,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了西湖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语意思。
别枝:横斜的树枝茅店:茅草盖的旅舍社林:社庙(土地庙)丛林见:同“现”,出现2.古诗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这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拐了个弯及忽然出现在眼前。
3.“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六年级必背小古文
![六年级必背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45295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4.png)
一、【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屐,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日:“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二、欧阳询揣摩古碑【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傍,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出行,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书写的,(他)停下马浏览古碑,很久后才离开。
(他离开)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晚上睡在碑旁,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三、【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徴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四、孔门师徒各言志【原文】颜渊、季路伺。
子日:“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욲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
六年级下册古诗及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古诗及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7aff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b.png)
六年级下册古诗及小古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小古文如下:
一、古诗
1.汉代《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
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唐代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小古文
1.先秦《孟子·告子·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趣味小古文
趣味小古文
一、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1、汝:你。
二、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欲:想要。
2、皆:都。
三、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竞走:比赛跑步。
2、眠:睡。
3、及:等到。
四、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2、成:完成。
3、去:离开。
4、逢:碰上。
5、方:正在。
6、欲:想要
7、还:回去
8、卒业:完成学业。
五、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尝:曾经。
2、诸:众,各。
3、游:游玩,玩耍
4、竞:争逐,争着。
5、走:跑。
6、之,它,这里指李子。
7、唯:只,仅。
六、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1、故:原因
七、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
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欲:将要,想要。
2.度(duó):测量。
3.置:放置,搁在。
4.至:等到,直到。
5.之:到……去,往
6.履:鞋。
7.持:拿。
8.反:同“返”,返回。
9.遂:于是。
10.曰:说。
八、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
1、为:被。
2、何:为什么。
九、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
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或:有的人.
5.而:却.
6.曰:说.
7.何:哪里
8.坐:因为
十、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甚:非常。
2、诣:拜见。
3、乃:就。
4、设:摆放,摆设。
5、闻:听。
6、未闻: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