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复习1—10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一、社会学——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

到他人影响的一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1、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2、我们的直觉很强大,但有时很危险。

3、社会影响塑造行为

4、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5、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行为

6、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

三、操作性定义——在操作性定义中,使用者必须在界定项中说明

观察或测量被界定项所指的变量或事项时所作

的实际活动。

四、相关研究的定义和优缺点

相关研究——探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在自然状态下,测量或记录行为、思考和感受的过程。

优点:①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研究问题

不可能随机的分配人们住在大城市或者在小家庭长大

很难去改变个体的人格或者自尊水平(研究伦理)

②效率高

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检验更多的关联。

缺点:①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共变并不意味着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②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③无法排除中介因素的存在

五、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

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

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前提条件

1、实验者可以操纵自变量

旁观者数量、情绪、排斥

不可操纵:性别、年龄等

2、实验者可以随机分配被试

同质,减少被试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二讲

一、自我——自我是主体我+客体我,主体我是以自我为思考对

象的心理状态,自我的知悉者。客体我是自我觉知、观

察、评价的对象。

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对于自己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和看法。

理想自我——指个体所希望的自我的形象。

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三、实际自我、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

应该自我——个体或他人认为个体在有关承担责任与义务方面应该具有的特质。

实际—理想自我差异,导致抑郁、沮丧、悲伤和失望。

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导致焦虑、内疚。

四、认知自我的三个途径:

1、通过自省来认识自己

2、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3、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a. 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b. 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五、虚假普遍性效应

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认为别人和我们的观点一样,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似乎都是常识。

原因在于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来自一个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有限样本。

“投射”自己的内心来推断他人

我们和大部分是一致的

偏爱和自己态度与行为一致的人

虚假独特性效应

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在能力方面我们表现不错时,更易发生。

研究发现,在诸如政治观点方面,荷兰大学生更喜欢成为大群的一员(虚假普遍性),在对诸如音乐偏好等品味方面,更喜欢成为

小群体的一员。

六、自我展示的目标与策略

目标:三种公众形象

表现得讨人喜欢—奉迎的策略①表达对他人的喜爱

②创造相似性

③把自己变得漂亮

④表现谦虚

表现能力出色—自我提升的策略①舞台表演

②能力宣告

③使用外部标志

④制造借口或宣告障碍

传达地位与权力—强化地位和权力的策略

①呈现地位和权力标志

②炫耀性消费

③与位高权重者结交

④用非言语表达来传达支配地位

第三讲

一、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因此,他为海德的理论增加了一个维度:

1、内部与外部

2、稳定与不稳定

维纳的研究表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

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容易、运气好、他人帮助,使人产生感激和意外。

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让人产生气愤和敌意。

三、琼斯与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

人们如何利用个体行为出现的背景来推断其行为,究竟是环境暂时影响的结果还是个人特点的影响。

即人们会将行动者的某个外显行为与这个行动者的某个稳定人格特征是否对应进行推论。

人们从他人行为中推断其人格特征的法则

当人们觉得他人的行为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最有可能认为是反映了他们的潜在的品质:

低社会赞许性

自由选择的

产生了独特的、非共同效应

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行为,其次是判断原因,第三是排除偶然因素和迫于环境的因素。

一般人们在归因时要沿着三个方面的线索进行思考,然后把原因归结于刺激物——行动者——环境因素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信息(行动者)

其他人也如此吗?

一贯性信息(环境背景)

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独特性信息(刺激物)

此人是否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五、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人们的行为原因时,夸大个人内部因

素,低估环境因素。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1、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知觉显著性

2、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情境线索易被遗忘

3、文化因素:东西方的不同

基本归因错误可能是个人主义文化中所特有的,或多见的

4、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较多

第四讲

一、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或消极评价,通常植根

于个人的信念,表现与个体的感受或行为倾向中。

二、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

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

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这就是认知失调。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1、改变行为

2、改变态度

3、增加认知

4、减少选择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