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复习1—10课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10课程教案(海燕出版社)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10课程教案(海燕出版社)第1课:认识自我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并培养自信心。
教学内容:-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描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欣赏他人的特点和优点-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第2课:情绪管理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情绪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习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进行情绪管理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情绪的方法第3课:人际交往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习分享和倾听的技巧- 培养学生友善、尊重和合作的态度-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第4课:自我管理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自我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习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进行个人目标制定和规划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第5课:适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积极应对变化和困难的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团队合作的挑战活动,让学生学会适应不同情境和环境第6课:情绪调节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态度- 进行情绪调节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第7课:积极心态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内容:- 介绍积极心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消极思维的影响-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 进行积极心态培养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正面思考和鼓励自己第8课:压力管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和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道德与法治》七上知识点归纳(1--10课)最新
《道德与法治》七上(1—10课)知识点讲义第1课新生活新面貌★1、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P8—10⑴积极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友善待人;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尊师亲师;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快融入班集体。
⑵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主动学习。
⑶我们要认真学习,不因自己的偏好而轻视或放弃某门课程。
⑷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把握好学习生活的节奏。
★2、学习的重要性(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让人生更亮丽?)P10—11⑴学习丰富知识,学习增长才干。
⑵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不仅能成就个人,而且能决定国家的未来。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以使自己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注意:前两点是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第三点是学习对国家发展的意义)★3、怎样享受学习的快乐?P12--13⑴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⑵学习的快乐出现在逐渐了解世界奥秘时、好奇心获得满足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⑶初中阶段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勤奋学习、快乐学习,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4、怎样学会学习?P15—19⑴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思考、借助网络学习、从生活实践中学习。
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专心致志、勤于阅读、善于观察、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等。
★5、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P17⑴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0课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0课教案第一课: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2. 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学会接纳自己。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 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文章。
第二课: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
2. 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找到调控情绪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变化及调控方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绪,学会调控情绪。
3. 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尝试用积极的方式调控情绪。
第三课: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困惑。
2.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3.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项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如组织一次小组活动。
第四课: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和谐。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经验和困惑。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
3.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与家人沟通的文章。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十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复习提纲 人民版
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哪些内容?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等几类。
⑴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⑵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⑶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⑷违宪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3、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是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对犯罪分子给予的强制处罚,目的在于消灭犯罪和预防犯罪。
它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政治权利,还可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⑴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以下五种:①管制——不关押,但限制一定的行动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3个月至2年);②拘役(jǖyì)——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③有期徒刑——在一定的期限内(6个月至15年)剥夺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④无期徒刑——终身剥夺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与社会永久隔离;⑤死刑——剥夺生命,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是最严厉的刑罚)。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0课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0课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帮助五年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课程大纲第一课:认识情绪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了解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并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第二课:积极思维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教授他们如何转变消极想法,并鼓励他们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
第三课:自信心培养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一些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第四课:情绪表达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他人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第五课:压力管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并教授他们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第六课:团队合作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授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七课:冲突解决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策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课:自我控制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并理解冲动的后果。
第九课:心理健康与学习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教授他们一些提高学习效果的心理技巧。
第十课:目标设定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设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和个人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结语通过这十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五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0课教案的简要介绍。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第1至10课程教案(海燕出版社)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第1至10课程教案(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第1至10课程教案(海燕出版社)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3.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第2课:积极心态的培养1. 导入:讲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心态的训练,如感恩练习。
3. 总结: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3课:情绪调节与表达1. 导入:讲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
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第4课:应对压力1. 导入:讲解压力应对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教授压力应对的方法,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
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应对压力。
第5课: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1. 导入:讲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教授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
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第6课:团队合作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3. 总结: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第7课:自我认知与自尊1. 导入: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尊的练习。
3.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第8课:自信心的培养1. 导入:讲解自信心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进行自信心训练,如成功日记。
3. 总结: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
第9课: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1. 导入:讲解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教学活动:教授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3. 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1-10课程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1-10课程教案课程目标该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以促进个人成长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概述本课程共包括10节课,每节课的内容都紧密围绕心理健康主题展开。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课程大纲第一课:了解情绪- 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并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 内容:情绪的定义、常见的情绪类型、情绪表达的方式。
第二课:情绪管理- 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内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策略、情绪调节的方法。
第三课:积极心态- 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
- 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积极思维的培养、积极心态的好处。
第四课:自我认知-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并学会接受自己。
- 内容:自我认知的意义、个性特点的认识、自我接受的重要性。
第五课:人际关系- 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 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第六课:压力管理-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并学会有效应对压力。
- 内容:压力的定义、常见的压力来源、应对压力的方法。
第七课:情绪释放- 目标:教导学生正确的情绪释放方式,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
- 内容:情绪释放的重要性、积极的情绪释放方式、负面情绪的危害。
第八课:自我控制- 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 内容:自我控制的意义、自我控制的方法、自我控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第九课:亲子沟通- 目标: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
- 内容: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第十课:幸福与快乐- 目标:培养学生感恩和快乐的心态,追求真正的幸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0课知识框架结构(框题)课件(共22张PPT)
国 家 好
认识 国家 利益
②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③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
大
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家
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才 国家利益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 会 是人民利 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好 益的集中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
在社会课
在 堂中成长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社
会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
中
①有利于我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
成
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长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亲社 ③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会行为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
思考和践行。
课堂小结
诚实守信 诚 的意义 实 守 信
如何践 行诚信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 2、 3、
。 。(处理好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课堂小结
⒈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⒉
是最刚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为 关什 爱么 他要 人关 有爱 什他 么人 意?义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 情感,是
关爱他
维系友好的桥梁
关 爱
人是一 种幸福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 滑剂和正能量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他
人 关爱他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第12章【圣才出品】
第10章健康心理学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与健康相关的概念1.健康、心理健康与健康心理学(1)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学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者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还能够与社会相和谐。
(3)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它致力于研究人们怎样保持健康,研究内容包括人们患病的原因,人们生病后的反应以及健康预防等。
2.健康模式的变迁在医学领域,人们对健康的模式的观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表10-1 健康模式的发展阶段3.心身疾病(1)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属于躯体疾病,但其产生、发展、治疗与预防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
一般来讲,心身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是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的疾病;②患者身上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③患者躯体变化与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持久和强烈;④心身疾病不是神经症和精神病,后两者没有器质上的异常。
(2)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心身疾病的种类很多,研究发现,心身疾病往往和个体的一些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
心身疾病的产生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应激或情绪反应,并进而出现身体器质性病变的过程,总结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除了人格特征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表10-2 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考点二:压力1.生活事件(1)定义生活事件是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它表明了生活变化对个体健康的价值。
(2)生活事件与应激生活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个体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被称为应激,它是身体对威胁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反应。
Holmes和Rahe发现,应激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在应对外界事件时所做的转变及适应的程度:转变越多,应激就越强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课件(1_10课)
济
发
商业活跃
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
(公田,又叫井田制,分封制存在的基础)
阶级崛起
分封制瓦解
经济变化
政治变化 思想变化
延揽人才 思想繁荣
兼并战争 变法图强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第二单元:重要考点讲解
齐桓公之时……南夷北狄,交伐中国。
——《淮南子》
随武子(晋国大夫)曰:“……(楚国)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 从、礼顺,若之何敌之?”
重要史实 史学方法
第一单元:时空定位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最早栽培 农作物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炎帝黄帝
夏朝建立
距今约 170万
年
距今约 距今约 70-20 3万年 万年
距今约 1万年
距今约 距今约 五六千 7000年 6000年 年前
约公元 前2070
年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从事采集渔猎 会用火 群居生活 出现了骨器
第二单元:重要考点讲解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成功原因: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符合国情 ③商鞅作为改革家个人品质(不畏强权、公正无私)和措施得力
启示: ①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立足现实,突破陈规 ②改革要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守旧势力作斗争 ③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单元:重要考点讲解
中国历史第一册期中考试 复习(1~10课)
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 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 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2023初中道法核心知识点:八上道德与法治1-10课重点
2023初中道法核心知识点:八上道德与法治1-10课重点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是我们可以参与的社会生活?)答:到农村、工厂、商场感受社会生活;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等等。
2、社会生活的特点?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3、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积极了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答:①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会跟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我们正是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走向成熟。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答: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答: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如家庭成员)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如邻居、老乡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如同学、同桌、同事等)6、为什么说个人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答: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有哪些?答: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青少年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1-10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1-10教案第1课: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自我描述、他人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
2. 自我接纳:引导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
3. 沟通技巧:教授学生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角色扮演的反馈,评估他们的沟通技巧。
第2课: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
2. 培养学生面对压力时的应对策略。
3.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1. 情绪认知: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了解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2.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3.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面对压力时,采取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的相关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
2. 收集学生对应对策略的反馈,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
第3课: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交往技巧:教授学生基本的交往技巧,如微笑、礼貌用语等。
3. 冲突处理:引导学生学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人际交往中的经验。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第1-10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第1-10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本教案共包括10个课时,每个课时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 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 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
- 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 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 学会寻求帮助和资源。
3. 教学内容第1课: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导入: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 主体:讨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2课:情绪的认识与管理- 导入:探讨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 主体:学习情绪调节和处理情绪的方法。
- 总结:培养积极面对情绪的态度。
第3课:倾听与理解- 导入:讨论倾听的重要性和技巧。
- 主体:练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 总结:提高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第4课:人际交往的艺术- 导入:探讨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
- 主体:学习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 总结: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5课:应对压力- 导入:讨论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 主体:学习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
- 总结: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6课: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导入:探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
- 主体: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 总结: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7课:尊重差异- 导入:讨论尊重他人差异的重要性。
- 主体:学习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 总结:培养包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第8课:生活习惯与自我管理- 导入:探讨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主体: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技巧。
【知识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字词复习资料(1-10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字词复习资料(1-10课)课件www.5yk 一、《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jī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ánxūn”,他是dāngzhīwúkuì的。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ìyǒu。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yáoyán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kěɡēkěqì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wéirén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
6)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ɡmánɡbìlù。
当时,他是美国jiāyùhùxiǎo的人物。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
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zhìsǐbúxiè,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jūɡōnɡjìn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闻先生xīnbùzàiyān,bàoqiàn地道一声:“zhìxù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shēnxiāo灯火是他的bànlǚ,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érbùshě他从唐诗下手,mùbùkuīyuán,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jìnxīnxuè。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guǒ()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zhuóyuè的成绩。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qǐ,形势紧张。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1-10课程教案
海燕出版社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1-10课程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发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应对策略等关键心理健康技能。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 教授学生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教学内容课程1:的情绪-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绪表达练、情绪日记。
课程2:积极心态的培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 教学方法:积极心理训练、自我肯定练、成功日记。
课程3:人际沟通技巧-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沟通技巧练、小组讨论。
课程4:应对压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 教学方法:压力管理技巧练、放松训练、小组讨论。
课程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 教学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课程6:自我认知与自尊-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提高自信心。
- 教学方法:自我认知练、自尊训练、小组讨论。
课程7:应对挫折与失败-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 教学方法:挫折应对策略练、情绪调节技巧、小组讨论。
课程8:情绪管理与调节-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 教学方法:情绪调节练、情绪日记、小组讨论。
课程9:合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方法:团队协作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资料1-10课知识点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时间、地点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发现(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化石)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体貌特征①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又叫北京直立人)使用工具打制石器生产生活①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②群体生活③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意义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生产生活①已经懂得人工取火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③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④过着集体生活第2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发展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的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原始农业标志与作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活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姆渡人★房屋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使用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种植作物水稻★家畜饲养以养猪、狗和水牛为主★手工业①会制作陶器(制作黑陶,有猪纹陶钵)、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②会运用雕刻技术(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③使用天然漆时间距今约6000年生活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半坡居民★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北方寒冷干燥,可防寒保暖)★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初二思想品德第五单元第10课
初二思想品德第五单元第10课我与集体共发展(复习课)复习目标1、理解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2、知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理解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知道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团结就是力量2、我为集体添光彩难点:1、个人与集体不可分2、以集体利益为重复习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指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树2、交流展示知识树,修补知识树,查漏补缺,找出还没有掌握的疑难问题3、依据复习提纲自主复习,小组相互检查4、典型习题训练5、相互交流展示,总结解题规律复习提纲:1、集体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如何理解“团结就是力量”?4、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处理二者关系?5、我们应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6、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荣誉的原因和表现复习过程:一、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独立构建知识树(教师适时指导)二、小组代表展示知识树,查漏补缺,及时修善知识树,梳理疑难问题三、依据复习提高及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复习,同桌之间进行检查四、典型习题训练(要求限时独立完成)1、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他告诉我们A、个人可以脱离集体B、个人离不开集体C、集体可以离开个人D、集体只需要最优秀的人2、江泽民同志曾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这是因为A、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社会实践B、学习书本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C、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D、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代替学习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一、社会学——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一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观点1、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2、我们的直觉很强大,但有时很危险。
3、社会影响塑造行为4、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5、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行为6、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三、操作性定义——在操作性定义中,使用者必须在界定项中说明观察或测量被界定项所指的变量或事项时所作的实际活动。
四、相关研究的定义和优缺点相关研究——探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在自然状态下,测量或记录行为、思考和感受的过程。
优点:①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研究问题不可能随机的分配人们住在大城市或者在小家庭长大很难去改变个体的人格或者自尊水平(研究伦理)②效率高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检验更多的关联。
缺点:①不能说明因果关系共变并不意味着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②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③无法排除中介因素的存在五、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前提条件1、实验者可以操纵自变量旁观者数量、情绪、排斥不可操纵:性别、年龄等2、实验者可以随机分配被试同质,减少被试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二讲一、自我——自我是主体我+客体我,主体我是以自我为思考对象的心理状态,自我的知悉者。
客体我是自我觉知、观察、评价的对象。
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指个体对于自己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和看法。
理想自我——指个体所希望的自我的形象。
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三、实际自我、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应该自我——个体或他人认为个体在有关承担责任与义务方面应该具有的特质。
实际—理想自我差异,导致抑郁、沮丧、悲伤和失望。
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导致焦虑、内疚。
四、认知自我的三个途径:1、通过自省来认识自己2、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3、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a. 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b. 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五、虚假普遍性效应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认为别人和我们的观点一样,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似乎都是常识。
原因在于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来自一个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有限样本。
“投射”自己的内心来推断他人我们和大部分是一致的偏爱和自己态度与行为一致的人虚假独特性效应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
特别是在能力方面我们表现不错时,更易发生。
研究发现,在诸如政治观点方面,荷兰大学生更喜欢成为大群的一员(虚假普遍性),在对诸如音乐偏好等品味方面,更喜欢成为小群体的一员。
六、自我展示的目标与策略目标:三种公众形象表现得讨人喜欢—奉迎的策略①表达对他人的喜爱②创造相似性③把自己变得漂亮④表现谦虚表现能力出色—自我提升的策略①舞台表演②能力宣告③使用外部标志④制造借口或宣告障碍传达地位与权力—强化地位和权力的策略①呈现地位和权力标志②炫耀性消费③与位高权重者结交④用非言语表达来传达支配地位第三讲一、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因此,他为海德的理论增加了一个维度:1、内部与外部2、稳定与不稳定维纳的研究表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容易、运气好、他人帮助,使人产生感激和意外。
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让人产生气愤和敌意。
三、琼斯与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人们如何利用个体行为出现的背景来推断其行为,究竟是环境暂时影响的结果还是个人特点的影响。
即人们会将行动者的某个外显行为与这个行动者的某个稳定人格特征是否对应进行推论。
人们从他人行为中推断其人格特征的法则当人们觉得他人的行为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最有可能认为是反映了他们的潜在的品质:低社会赞许性自由选择的产生了独特的、非共同效应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凯利认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观察行为,其次是判断原因,第三是排除偶然因素和迫于环境的因素。
一般人们在归因时要沿着三个方面的线索进行思考,然后把原因归结于刺激物——行动者——环境因素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行动者)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环境背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刺激物)此人是否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五、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人们的行为原因时,夸大个人内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
基本归因错误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1、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知觉显著性2、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情境线索易被遗忘3、文化因素:东西方的不同基本归因错误可能是个人主义文化中所特有的,或多见的4、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较多第四讲一、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或消极评价,通常植根于个人的信念,表现与个体的感受或行为倾向中。
二、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这就是认知失调。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1、改变行为2、改变态度3、增加认知4、减少选择感5、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费斯廷格的实验在一个小时中,给被试分配一些无聊的任务,然后让他们告诉下一名被试这是一个有趣的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获得1美元报酬的被试相对于获得20美元报酬的被试更相信这个实验是有趣的。
费斯廷格认为,那些仅仅得到1美元的被试将更可能调整他们的态度以适应这种行为,因此当他们的行为理由不足时,他们更可能感到不舒服并因此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当我们的行为不能完全用外部报酬或强迫性因素来解释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失调,我们可以通过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减少失调。
该实验证明,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劝说做了某种和他原来观点相反的事或说了某些与他们真实观点相反的话,他将会产生一种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以使之与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相一致。
一个人出现认知失调之后,如果缺乏充足的辩解理由,他的态度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对认知失调理论的评价认知失调理论所面临的挑战1、认知一致性并非人类普遍具有的动机2、认知的一致性的需要在个人重要文化下更为突出3、对一致性偏好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与自我知觉理论人们会由行为推断出自己的态度当我们摇摆不定或态度不明确时,就会处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
倾听自己的言语,则可以了解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行为则可以提示我们自我信念有多么坚定,尤其是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简单地解释为外部约束的时候。
第五讲一、进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1、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①要充分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就必须了解这些心理现象的起源和适应功能。
②过去不仅是指个体的成长发展经历,更主要的是指人类的种系进化史。
2、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①所有有机体都是适应的产物,适应器是演化形成的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选择形成的。
②人的某种特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可靠地、有效地、经济地、精确地解决某种适应问题。
③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去发现、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机制,而确定、描述和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是功能分析,即弄清某些特征或机制是用来解决哪些适应问题的。
3、人类进化中主要的问题是生存与繁殖①人的心理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过程而演化形成的。
②要成功繁殖后代,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成功的同性内竞争;怀孕;配偶保持;亲本投入;额外的亲本投入二、进化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解释男女择偶策略的研究双亲投资理论发生性行为的异性双方,对后代投资较大的一方,处于选择的地位,另一方则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后者在性行为当中相对比较积极主动。
两性的生物学差异导致女性在养育后代方面投资更多。
亲子关系理论因为女性负责孕育和生产,她们十分清楚自己是否是孩子的母亲。
但是对于男性,孩子是否是自己亲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必须采取措施证明他们所投资的孩子是自己亲生而非其他男性的。
因此,男性更关注竞争对手,也更看重备选对象的贞洁程度。
结论男性偏好年轻性感且坚贞不移的女性,这一偏好具有普遍性,是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
女性选择有能力投资的,选择愿意投资的,选择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子女的配偶。
选择更适合为人父母的配偶,选择可以相互适应的健康的配偶。
三、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的社会角色理论6. 基因、文化与性别社会化其它因素(例如生物因素等)男女的不同分工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与性别有关的技能和信念两性行为的差异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的社会角色理论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童年经历)使得男女两性具有不同的角色。
正是对这些不同角色的期望和信念影响了男女两性的行为。
第六讲一、从众的概念和类型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从众的类型顺从:由于外部力量而违心的从众行为。
接纳:发自内心真诚地从众行为。
二、从众的两种原因及相关的经典实验从众的原因1.信息影响,即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
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的时候,这种影响就被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
2.规范性影响,即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这时他人的影响就称为是规范性影响;这类从众导致个人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
谢里夫的自动效应研究证明了第一个原因。
该实验请被试坐在黑暗的屋子里,对面15英尺的地方出现一个小光点,在似动现象的错觉下,被试感觉到光点在移动,让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几次试验之后,人们达成了一个共同的估计数值,而且每个成员都遵从这个估计值。
人们都将他人作为信息的来源,从而相信团体的估计是正确的。
信息影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会导致接纳。
阿希的线段判断研究则说明了第二个原因。
实验要求被试判断图中的三条线段,哪一条与标准线段长度相同,正确答案很明显,但团体成员(6名实验同谋)却给出了错误的答案,被试(真正的被试)只有24%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从众,76%参与者至少一次从众,相当多的人几乎每次都从众。
人们会担心在陌生人面前显得很愚蠢,此时不顺从,人们并不真正受到社会排斥,但人们依然不愿意冒险失去社会认同。
三、服从的原因及经典实验服从权威的原因1、规范性影响的作用2、信息性影响的作用3、其他原因:遵守了错误的规范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经典服从实验考察了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相抵触时会发生什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