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岩石地层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昭通市的喀斯特地貌

云南省昭通市的喀斯特地貌

黄连河溶洞
主要景点有仙女瀑、情郎瀑、少女瀑、月老瀑、鸳鸯瀑、 对歌瀑、迎客瀑、寿星瀑、 珠帘瀑等及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的白象洞,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帘长廊和使人销魂惬意的大 滑板等20多处,加上形似飞鸽的世界珍稀植物珙桐花,堪称天下奇景。黄连河风景区以瀑 布群为主,间有如梦如幻的云雾奇峰,威严的参天古木。
青龙洞峡谷溶洞
大关红旗村岩溶台地
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乌蒙 山云南昭通地区典型地质景观调查》新发现岩溶分水岭台地 上少见的溶丘群。
大关红旗村岩溶台地海拔2000-2280米,发育于栖霞-茅 口组灰岩中,顶部回春发育有溶丘洼地,溶丘呈馒头状,锥 状,溶丘高度从十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底部直径为几十米 到几百米,相对高差20~150米,坡度多小于45度。在约8.82 平方千米范围内矗立有142个溶丘,密度约为 16个/平方千米。 溶丘间还分布有石芽、石林和近圆形深洼地,形态美学突出, 同时科学研究价值也十分突出。
参考文献:
[1]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说明书-----镇雄县幅》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专报A, 2019. [2]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说明书----大关县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报 , 2019. [3]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 0 三地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 说明书-----彝良县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报A,2019.
天台山溶洞
天台山溶洞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麟凤乡驻地南面3公里的毕坝公路边的老鹰岩上, 离县城32公里。形成于2.3--2.8亿年前。洞内次生碳酸钙沉积物类型繁多,色彩绚丽,形 态各异。单体、复合形体共生,黄色、淡红色、白色或无色透明石乳、石柱、石笋比比皆 是,多以站立式、侧挂式、悬垂式分布。

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云南省地质概况一、云贵高原由于陆地的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落,使古地中海慢慢地消失。

特别是在地质年代中的原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这段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域的地层,就曾先后经历过晋宁运动、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等一系列地壳运动。

在数亿年的漫长的地球变迁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

云贵高原分布在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峡谷众多,地表崎岖,有“两山叫得应,相会要半天”之说。

这里喀斯特地貌遍布,溶洞、漏斗、地下暗河纵横,地表河突然流入地下,潜流常见.石漠化发展,到处一片灰青色调,水土流失严重。

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

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

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

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

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

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

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二、云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与藏、川、黔、桂4省区相邻,南部、西部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历史上扼西南“丝绸之路”主要冲,同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云南省东川矿区白沙包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东川矿区白沙包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东川矿区白沙包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云南省东川矿区白沙包铜矿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于滇中地区,属于南岭造山带。

白沙包铜矿矿山地质特征独特,是国内乃至世界铜矿富集型矿床之一。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地质背景云南省东川县属于滇中或中滇造山带的一部分,为属于岩浆岩占主体的前寒武纪~中三叠统岩石,矿山地质类似于岩浆浆岩化学沉淀岩,和服侍和熔融的折叠变形群。

地质上属于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巨型的莫霍面变化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活动的结果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2.矿床特征(1)产状特征白沙包铜矿是一种层状受水蚀作用的矿床,呈东南向顺次分布,最大展布长度16km,走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走向,延伸到华峰街道以南,其中主体矿床中嫩江组岩层铜矿化特别突出。

(2)岩石类型矿床与金岩、阴山砂岩及其变形岩、凭祥组岩系及祥和寺组卓库溪组沉积岩等多种岩类和构造发育的岩浆岩地带交汇处的构造复合带内相关。

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透闪石二长花岗岩、大理石、黑云母花岗岩、黄岗岩、角闪石二长花岗岩、长石片麻岩、碳酸盐岩等。

(3)矿物特征该矿床铜矿化主要赋存于受浅层氧化的硫化铜矿物中,亦赋存于伴生矿物及矿脉石英中。

矿物相有蓝铜矿、自然铜、硫铜矿、萤石和铜黄铁矿等。

3.找矿方向(1)矿化规律由于白沙包铜矿主要赋存于自然氧化作用下的“黑浸染带”和伴生于矿体中的矿物中,所以找矿重点应该是找这样的“黑浸染带”,而且黄铁矿等控矿矿物也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同时,大规模勘探和深度开发,对该矿床的残留体系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2)区域勘探应加强区域勘查工作,深化对区域构造与矿床的关系的认识,为矿床划分、寻找相似矿床、架构模型等等,都提供了依据。

(3)技术创新可以采用先进的物化找矿新技术,诸如:物化化控找矿、化石油排矿、物化流体包裹体标质分析法、洋山剖面分析法、硫氢钻探分析法成分定量分析法等的应用,可以发现难以可见眼的矿脉矿体。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1)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一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 —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云南省华宁县老熊箐中谊村段(Z∈∧z)地层层序及磷矿沉积特征

云南省华宁县老熊箐中谊村段(Z∈∧z)地层层序及磷矿沉积特征

云南省华宁县老熊箐中谊村段(Z∈∧z)地层层序及磷矿沉积特征摘要:中谊村段地层为穿时岩石地层单位,震旦系—寒武系整合地质界线位于中谊村段中上部。

中谊村段为云南“昆阳式磷矿”的赋存层位,可采磷矿层为中谊村段中上部,磷块岩主要为含铁锰质砂屑磷块岩,次为硅质粉砂质磷块岩、硅质磷块岩及硅质白云质磷块岩。

为浅海海槽(台沟)相沉积环境,以生物化学沉积为主。

关键词:岩石地层、穿时、地层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环境、磷块岩华宁县老熊箐磷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之昆明台褶束构造区,并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的过渡区域。

位于近南北向小江断裂构造带南段,行政区划分华宁县通红甸乡。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小江断裂构造带南端,受小江断裂构造带的应力作用,近南北向主断裂构造发育,次为北东向后期断裂构造。

矿区下寒武统地层为近南北走向,北部有郭家沟磷矿,南有火特磷矿(为沿抚仙湖东侧向南延伸的沉积磷矿带)。

是我省科研、磷矿勘查开发的又一重要地带。

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下震旦统澄江组(Z1c),之上依次为下震旦统南沱组(Z1n),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震旦系—寒武系穿时岩石地层单位灯影组(Z∈d)及穿时岩石地层单位中谊村段(Z∈∧z),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沧浪铺租(∈1c)、龙王庙组(∈1l)及中寒武统陡坡寺组(∈2d)、双龙潭组(∈2s)。

矿区中谊村段(Z∈∧z)地层划分见表1。

2矿区中谊村段(Z∈∧z)地层层序据《云南省岩石地层》1996划分方案,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实际(矿区1:10000地质填图及地层剖面实测),将中谊村段划分为灯影组上部层位,震旦系—寒武系整合地质界线位于中谊村段中上部。

这样中谊村段(Z∈∧z)及灯影组(Z∈d)均为穿时岩石地层单位,灯影组从下至上划分为灯影组第一段(Z ∈d1)、灯影组第二段(Z∈d2)及中谊村段(Z∈∧z)。

中谊村段(Z∈∧z)地层剖面层序结构特征见图1。

云南保山凤庆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云南保山凤庆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云南保山凤庆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摘要云南保山地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大陆与劳亚大陆之间的昌宁–孟连带上。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施甸地层小区、耿马地层小区、澜沧地层小区三个小区,从奥陶系至新近系地层皆有出露;岩浆岩以古特提斯构造域被动陆缘一侧的澜沧构造岩浆带矿物为代表,其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从岩浆岩类型上看,区内岩浆岩以二叠系、三叠系二长花岗岩和二叠系闪长岩为主,次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火山岩主要出露于保山-镇康地块和昌宁-孟连带内,总体呈南-北或近南北向的狭长带状展布;研究区的变质岩石类型主要为区域动力热流和区域热流动力两个大类,变质岩出露基岩以变质砂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为主。

区内发育岩浆岩建造、火山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碎屑岩建造。

已发现的与岩浆岩建造有关的矿物有凤庆幅的辉钼矿、铜矿、硅石矿等,与变质岩建造有关的矿物有勐统街幅的硫铁矿、铜矿、铅锌矿;与火山岩建造有关的卧牛寺玄武岩铜矿,与碎屑岩建造有关的石门坎金矿及凤庆勐佑河尾村张家煤矿,研究区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均与含矿建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三江地区的成矿地质特点,通过对研究区矿产成矿规律、控矿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研究区矿产控矿因素:(1)地层,杞木石门坎金矿及凤庆勐佑河尾村张家煤矿严格控制于地层层位中;(2) 构造控矿,控制了含矿建造的形成及其背景,同时也决定导矿、运矿、容矿,凤庆幅的钼矿、铜矿、硅石矿、硫铁矿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点发现位置皆位于构造周边;(3) 岩浆岩,岩浆活动多为成矿物质直接来源,同时也为热液活动提供动力,凤庆地区的发现了辉钼矿、硫铁矿、铜矿矿点充分说明了岩浆热液的作用。

最终通过对研究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成矿因素、控矿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研究区内矿产特征,划定了三个具有找矿潜力的成矿区:杞木林铅锌矿成矿区;字家寨钼矿成矿区;田头村铜多金属矿成矿区。

关键字:云南保山成矿地质背景钼矿含矿建造控矿因素The study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alysis,fengqin,yunnanAbstract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between the mainland of gondwana and Laurasia ,changning-menglian belt, wd whice is one part of baoshan in yunnan province.The research district spans the eastern edge of mainland of gondwana(banshan-zhenkang belt), the western border of the Laurasiat mainland (Yangtze platform ).Changning - meng lian b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njiang" tectonic belt, which is an important unit of the tethys tectonic domain.In the study area, the rocks of the magmatic rocks, which were found in the paleotethys tectonic domain, were represented by the mineralogy, which wa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fracture.From the type of magmatic rock,The magmatic rocks in the area are dominated by Monzonitic granite and diorite, and the second is quartz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Multiple metal mineralization points and mineral points are found in this rock distribution area.The volcanic rock is found in the area of baoshan-zhenkang belt and cangning-mnenglian belt,it is distribution like north-south area.In the basalt of woniushi ,there are many Cu mines.The sedimentary rocks were foud three stratigraphic area(langcang shidian genma).Clastic rock contain terrigenous clastic,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and 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 volcanic debris and sandstone debris.A large number of metallogenetic elements are initially enriched in the clastic rock.With the late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can form the deposit.The study area contain Magmatic rocks building V olcanic rocks building Metamorphic rocks building and Clastic rock building.The molybdenite/copper mine/quentzite ore were found in the Magmatic rocks building,Lead-zinc mine were found in the V olcanic rocks building,copper mine was also found in the Metamorphic rocks,the gold mine an coal mine were found in the clastic rock building .It is prove that the mine formed with the building.At last we summariz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research area,stratum structure and magmatic rocks is the main factors about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Finally will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search data of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ock, tectonic unit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magmatic rocks, the favorable factors, marking out into a mining area: qimulin lead-zinc mine, tiantou village copper mine area ,zijiazai molybdenite.Keywords: yunnan baoshan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molybdenite,ore built ,ore-controlling factors目 录第1章 引言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区自然地理 (1)1.3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3)1.3.1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现状 (3)1.3.2 研究区矿产研究现状 (5)1.3.3 存在问题 (5)1.4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6)1.4.1 研究内容 (6)1.4.2 研究思路 (7)1.5 主要工作量 (8)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10)2.1 大地构造背景 (10)2.2 地层 (11)2.3 岩浆岩 (16)2.4 变质岩 (19)2.5 构造 (19)2.5.1 断层 (24)2.5.2 褶皱 (24)2.6 地球物理、磁场特征 ................................................. 25 2. 地球化学特征 . (28)遥感特征........................................................... 30 第3章 成矿地质背景 (31)3.1 建造成矿地质背景 (31)3.1.1 岩浆岩建造成矿地质背景 (31)3.1.2 变质岩建造成矿背景 (43)3.1.3 碎屑岩建造成矿地质背景 (43)3.2 研究区矿产种类及分布特征 (44)第4章 矿产区域对比及控矿因素分析 (52)4.1 矿产区域对比 (52)4.1.1 铜钼矿 ....................................................... 52 72.84.1.2 铅锌矿 (54)4.1.3 硅石矿 (55)4.2 控矿因素分析 (66)4.3 控矿因素总结 (67)第5章 找矿预测 (68)5.1 成矿规律 (68)5.2 找矿标志 (68)5.3 找矿潜力分析 (69)结 论 (70)致 谢 (72)参考文献 (7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6)第1章 引言1.1 选题依据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开发云南本地优势矿产资源,展开了区域性概略性矿产检查工作,希望通过已发现的矿点、矿山情况,总结归纳成矿规律,通过新的地质工作找到相同成矿带、成矿规律的新矿点、矿化点和提供全新、具体找矿线索,为今后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的工作靶区和大致圈定范围。

岩石地层清理结果

岩石地层清理结果

2、地层(1)寒武系①羊坡组(丘1?刃下部为含石榴石斜长变粒岩、斜长而云变粒岩与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少量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变粒岩含十字石;上部及中部以二云石英片岩和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二云片岩、变粒岩。

与上覆的陇巴组呈断层接触。

原岩应为石英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组合,属次深海类复理石建造。

顶部未见顶、底部多被中、基性岩脉侵入。

②陇巴组(曰?力上部以深灰色、褐灰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夹绢云母千枚岩及少量变质石英粉砂岩;中部以深灰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很少的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炭质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与黑色炭质板岩互层,向下炭质板岩增多。

底部与羊坡组成断层接触。

该组整体颜色较深,下部灰黑色为主,向上变为深灰色-褐灰色, 下部的炭质千枚岩、炭质板岩是划分该组的主要标志。

(2)石炭系分布于测区北片区西北角。

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及大理岩、少量碎屑岩,有时夹基性火山岩,根据岩石化学分析,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产物。

产大塘期生物化石。

与晚泥盆世白云岩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①上兰组(T2S)分布于北起兰坪县黄松,南至乔后井,弥沙河以东,石钟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内,1964-1966年间,任纪瞬等、云南省第一区测队曾称其为“维西群”,其后,于1972年云南地层表(初稿)更名为“江尾塘组”。

前者划分为下、中、上三段,分别归入下、中、上三叠统。

后者仍引用上述层序,单据1967年以后采取大量化石,划入中三叠统。

剑川县上兰剖面及洱源县龙底村剖面后,认为上兰剖而相对来说比较理想,故建议用“上兰组” 一名,以代表本图幅内的中三叠世地层。

上兰组包括两大部分:下部(即下段)以细粒碎屑沉积为主,愈向下,粒度总的愈渐加粗。

上部(即上段)以粘土质及灰质沉积为主。

其中灰岩所占比例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单层厚度亦逐渐增大,与下部地层一起构成了一比较完整的海进旋回。

灰岩中常具连续状或断续状泥质条带,条带间距一般3—5cm。

云南镇雄地区飞仙关组岩层基本层序与沉积环境

云南镇雄地区飞仙关组岩层基本层序与沉积环境

2019年第38卷第1期1~9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云南镇雄地区飞仙关组岩层基本层序与沉积环境李兴义,刘以成,吕俊(云南地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摘要:通过1 : 5万芒部幅、镇雄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出露于滇东北镇雄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K/)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岩性段,各岩性段岩层基本层序特征有所不同,并且各岩性段可划分出多种类型的基本层序。

总的来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K/1)主要形成于潮坪沉积环境,少部分形成于为河流沉积和浅海环境。

关键词:飞仙关组;基本层序;沉积环境;云南镇雄地区中图分类号:P53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 (2019) 1-1-9下三叠统飞仙关组(K/1)岩石地层最早由赵亚曾(1929)创名于四川省广元县飞仙关。

原始定 义:以紫红色碎屑岩为主,上部含有薄层状的灰岩夹层。

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区域测量队1965年[1]将 “飞仙关组”名称引人云南以后,至今广泛使用。

据《云南省岩石地层》(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6),飞仙关组(K/)分布于滇东北地区,与下 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岩石组合具两分性:下部为紫红、黄褐色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页岩;上部为 灰绿、黄褐及少量紫红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薄层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

化石以 双壳类为主,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较少。

次层型剖面(罗平县金竹棚剖面)上,厚289 4,形成于 滨海陆屑滩环境。

近年来,在云南省1 : 5万五德、芒部、镇雄县、周骥站四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剖面测制 和系统的路线地质调查,将飞仙关组(K/)的进一步划分、以及对其岩层基本层序的研究、沉积环境 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

飞仙关组(K/)在1 : 5万芒部、镇雄县幅均有出露。

在芒布幅,该组主要出露于图幅北西部杉 树坪子-牛儿岩带、南东部老鹰嘴-马家沟门口一带,另在北东部大丫口-横山一带也有少量出露。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哀牢山群、沟头箐群中所获同位素年龄资料,较老的一组集中于1700—2000 Ma左右,表明早元古代地槽封闭于1700 Ma左右的吕梁 (中条) 运动,并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这是云南地壳的早期发展阶段。
哀牢山东,元谋——大红山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 (苴林群、大红山群) 主体为一套千枚岩、片岩、大理岩、变火山岩,仍属优地槽型火山 (细碧角斑岩) ——沉积岩系。变质程度一般为绿片岩相,但底部层位 (底巴都组、普登组) 则为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类,似有由上层位往下变质程度递增之势。由于大红山群底部的底巴都组有1706.2Ma的年龄数据,其变质程度明显强于以上 地层,还有资料认为上覆老厂河组与底巴都组间可能存在不整合界面,因而一般都将底巴都组与哀牢山群对比。剔除底巴都组、普登组后的“大红山群”和“苴林 群”,多数研究者仍将之归人早元古代 (晚期);然而,“大红山群”中已获得的10余个同位素年龄 (K—Ar、Rb—Sr、U—Pb) 数据,大多数集中在800一839 Ma区间,其余除一件为897 Ma外,均小 Ma,北部的“苴林群”也与此类同。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以发育“火红山群”和“苜林群”为标志的优地槽带,是与其东侧的昆阳群同时于晋宁运动褶皱回返,并 共同构成扬子地台的褶皱基底。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出露于中越交境地区红河东侧的变质岩系——瑶山群,因其紧邻哀牢山群、又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变质程度,通常都将之与哀牢山群对比。但最 近对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后发现,二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含量差别甚大,由此推断其原岩当属不同的物源区或不同时期的沉积;并据元素含量变化特点与全球地 壳演化趋势分析,瑶山群的沉积时期应晚于哀牢山群 (云南区调队,1990)。若如此,瑶山群是否并非哀牢山群而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结晶基底?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云南省个旧地区把南组地层岩性对比探究

云南省个旧地区把南组地层岩性对比探究

云南省个旧地区把南组地层岩性对比探究发表时间:2014-12-09T15:41:34.45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月中旬供稿作者:杨栋[导读] 区域地质背景1.1 个旧工作区位于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

杨栋YANG Dong曰赵云江ZHAO Yun-jiang曰都鹏飞DU Peng-fei(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摘要:本文通过新测制个旧地区把南组(T3b)剖面(共计2900 米)与云南省地质局1970 年测制的鸟格组(T3n)剖面的对比发现,认为鸟格组地层应归属到把南组地层内,而把南组地层岩性显示为浅海相,沉积方向由上层至下层。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comparing the new measured Banan Formation (T3b)profile (2900 meters in total) in Gejiu, Yunnanwith the Niaoge Formation (T3n) profile measured by geological survey in yunnan province in 1970, this paper found that Niaoge Formationbelonged to the Banan Formation, and the lithology of Banan Formation layer showed a neritic facies, sedimentary direction from upper tolower.关键词:云南个旧;剖面;岩性;对比Key words: Gejiu,Yunnan;profile;lithology;comparison中图分类号院P618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291-031 区域地质背景1.1 个旧工作区位于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大理岩

大理岩

大理岩百科名片编辑本大理岩3、FeO、MnO、CaO、MgO、K2O、Na2O、H2O、CO2以及TiO2、P2O5等氧化物组成。

由于形成变质岩的原岩不同、变质作用中各种性状的具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不同,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

例如,在岩浆岩(超基性岩-酸性岩)形成的变质岩中,SiO2含量多为35~78%;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形成的变质岩中,SiO2含量可大于80%;而原岩为纯石灰岩时,则可降低至零。

在变质作用中,绝对的等化学反应是没有的,在变质反应过程中,总是有某些组分的带出和带入,原岩组分总是要发生某些变化,有时则非常显著。

在通常的变质反应中,经常发生矿物的脱水和吸水作用、碳酸盐化和脱碳酸盐化作用。

这些过程,除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和变质作用过程中H2O和CO2的性状有关,其他化学组分,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外界组分的影响下,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

例如,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过程中,在侵入体和围岩之间,通过双交代作用可形成。

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化学组分的稳定程度,有时可用化合物(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的生成热来表示。

一般说,生成热越高,这一化合物也越稳定。

硫化物的生成热是较低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的生成热比硫化物高。

因此,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当温度升高时,亲石元素(包括主要造岩元素K、Na、Fe、 Mg、Al、Si)保持其稳定;而亲铜元素则根据它们本身的特性,呈现出不同的活动性。

这一情况也部分地解释了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主要造岩元素可以保持不变或稍有变化的原因。

编辑本段结构构造大理岩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

在某些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中,由于方解石的光轴成定向大理岩排列,使大理岩具有较强的透光性,如有的大理岩可透光2厘米,个别大理岩的透光性可达3~4厘米,它们是优良的雕刻材料。

大理岩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块或斑点等构造,它们经加工后便成为具有不同颜色和花纹图案的装饰建筑材料。

攀西地区红格,新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攀西地区红格,新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攀西地区红格,新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攀西地区红格与新街岩体都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境内的岩石地质体,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处地质体的岩石地球化学
特征是研究这两处地质体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对这两处地质体的地球
化学特征进行介绍。

攀西地区红格岩体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是晚中生
代花岗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球化学上,攀西地区红格岩体的
硅酸盐含量高达63.63%-74.25%,钙质含量较低,约为0.45%-2.02%。

此外,红格岩体富含铝、钾、钙等元素,而缺乏铁、钠等元素。

红格
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构成,具有高岩石熔点、低含水性、
低挥发性等特点。

攀西地区红格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硅铝比值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和地壳变形的作用下。

新街岩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新街镇,是一处具有古生代花
岗岩体系的地质体。

新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富含铝、钾、钙等元素,而缺乏钠、铁等元素。

新街岩体总体上具有高硅、低铁、低钠、低钙、低钛等特点。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新街岩体具有
比较高的硅酸盐含量,范围从69.99%-77.30%不等。

此外,新街岩体还含有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锆和铀等,具有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年代学研
究的重要意义。

综合来说,攀西地区红格和新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显示
出它们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地质学成因。

研究这两处地质体在地
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地球内部的
认识,也能够为岩石成因和岩石分类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云南省滇中地区古生界寒武系地层特征描述

云南省滇中地区古生界寒武系地层特征描述

云南省滇中地区古生界寒武系地层特征描述
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中国发育最好的重要地质剖面之一。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梅树村。

梅树村阶层型剖面的岩性主要由含磷白云岩或夹磷块岩的碳酸盐岩组成。

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Sinian/Cambrian Section in Meishucun,Jinning)是中国发育最好的重要地质剖面
之一。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梅树村,是中国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的层型剖面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

1984~1991年,此剖面
曾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最佳候选者。

包括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和筇竹寺阶。

梅树村阶层型剖面的岩性主要由含磷白云岩或夹磷块岩的碳酸盐岩组成。

底界以著名的小壳化石出现为标志,年龄为540百万年。

其上的筇竹寺阶层型剖面的岩性分为上下两段,下部为黑色炭质粉砂岩和炭质页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底界以中国最古老的三叶虫Parabadiella的首现为标志,
包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石林的地质特征

石林的地质特征

石林的地质特征石林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一个自然奇观,被誉为“石林天下奇观”。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石林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

一、介绍石林石林位于云南高原的丘陵地区,总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公里。

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形成的巨大石灰岩柱。

这些建筑物状的石灰岩柱达到了数十米高,有些看起来像是树林,因此得名“石林”。

二、地质形成过程石林的地质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海洋沉积和地壳运动。

1. 海洋沉积:数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茂盛的海洋。

在长时间的海底沉积作用下,海洋底部的石灰质生物遗骸逐渐形成了石灰岩床。

这是石林形成的第一步。

2. 地壳运动:在地质演化的长河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使得这个地区的地壳开始抬升。

同时,随着地壳的抬升,石灰岩床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发生了弯曲和断裂。

同时,大规模的风化作用也在地表展开。

这些自然力量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石林景观。

三、石林的地貌特征石林以其特殊的地貌特征而闻名于世。

其一是形态各异的石灰岩柱,有些呈现出花瓶、蘑菇等奇特的形状,令人叹为观止。

其二是各种石灰岩洞穴:从小洞口到宽敞的洞窟,石灰岩洞穴形态多样,探险者们可以在其中探索和冒险。

其三是斑驳的石头纹理:石林的岩石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纹理各异的石头图案,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四、石林的地质意义石林不仅是一道自然风景,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

首先,石林提供了研究地质演化历史的宝贵资料,能帮助地质学家们了解和研究地球的变迁。

其次,石林是石灰岩地貌的代表,对于研究长期风化和侵蚀的过程,以及岩石地貌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石林还是一个极好的地质博物馆,让游客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地球演化的魅力。

总结:石林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通过介绍石林的地质特征、地质形成过程以及地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石林的魅力所在。

云南石林地质

云南石林地质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集中于云 贵高原
云南 石林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1溶洞的概况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3堆积地貌
溶洞 &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代表景点 ——芝云洞风景区 芝云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
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长400 为,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 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 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 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 “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
2.4.1 形成因素
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
其总化学反应式为: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4.2 地表熔岩景观的发育过程
·地表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密切相关。 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 斗、落水洞等景观。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 丛、 峰林、峡谷等景观。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 ·盖层条件的重要意义: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层条件的配合, 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他岩石的覆盖。 ·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 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 ·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 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剥蚀, 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玄武岩的存 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 不复存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震旦系大红山群(Pt1):昆阳群(Pt2k):昆阳群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由武定县向南经昆阳、玉溪至元江、石屏一带,南北长约230km,北端宽约20km,向南宽度增大,在昆阳以西一带宽75km,至元江、石屏一带宽达100km;二是由东川向北至四川境内,云南境内南北长50km,东西宽75km。

赋存有重要的矿产资源。

昆阳群 Pt2k〖创名及原始定义〗朱庭祜(1926)命名于晋宁县昆阳镇。

原始定义:昆阳附近为含矽质及泥质经变质作用的板岩、千枚岩、石英岩,呈黄、棕、黑色,褶曲之多尤为显著,昆阳区外为紫或绿色具有各色条纹颇为美观的板岩,厚1200m。

〖沿革〗创名时朱庭祜称昆阳层,划属寒武系。

1942年P Misch将不整合于澄江砂岩之下的这套浅变质岩层改称昆阳系,划属下震旦系。

1944年孟宪民等将东川矿区含矿浅变质岩地层亦称昆阳系,认为其时代属下震旦系。

1959年花友仁将东川矿区含矿浅变质岩地层划属前震旦系。

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将易门、昆阳地区和东川地区不整合于澄江砂岩之下的这套浅变质岩层统称为昆阳群,划属前震旦系。

【现在定义】以板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等为主,局部夹有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砾岩、角砾岩,构成三个较完整的由粗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

未见底,顶被震旦系或更新地层不整合覆盖。

该群自下而上包括有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富良棚组(限于滇中地区)、大龙口组、美党组、因民组、落雪组、鹅头厂组、绿汁江组、柳坝塘组(限于滇中地区)、大营盘组、小河口组、麻地组(后三个组限于东川地区)1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

〖地质特征〗岩石普遍遭受浅变质作用,变质程度比较均一。

经受多次构造运动,其内褶皱、断裂相当发育,但地层叠置关系基本清楚。

其中赋存有铜、铁、非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

黄草岭组 Pt2h〖创名及原始定义〗温杰史(1961)创名于峨山县城西北18.5km黄草岭村。

原始定义:下部为灰黑、灰、灰绿色条带状板岩,中部及上部为浅灰色石英岩与深灰色板岩互层,未见底,厚1465m。

〖沿革〗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将易门地区昆阳群最下部的浅变质碎屑岩层称易门组,包含了温氏黄草岭组。

1969年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两部分:下部为板岩、千枚岩为主的称黄草岭组;上部以砂岩为主及其上富含火山碎屑岩的称黑山头组及富良棚组。

1972年云南地质局昆阳群专题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昆阳群专题组)肯定了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的划分意见,后被广泛采用。

【现在定义】主要为黑、灰黑色绢云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千枚状板岩、千枚岩,下部为灰白、灰绿色含长石石英粉砂岩、石英岩夹粉砂质绢云母板岩。

未见底,顶部板岩与黑山头组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整合接触。

〖层型〗正层型为峨山县黄草岭—旧寨剖面,位于峨山县城西北18.5km(102°18′,24°18′),由昆阳群专题组(1972)据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原测剖面经野外修测而成。

上覆地层:黑山头组灰白色中薄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整合————黄草岭组总厚度>661.3m4.灰黑色绢云千枚状板岩,有石英团块,挤压褶皱强烈 153.1m3.黑色粉砂质绢云千枚岩 227.0m2.白色薄中层石英岩,夹粉砂质绢云板岩 52.1m1.上部灰绿、灰白色中厚层变质含长石石英粉砂岩;下部灰黄、灰绿色薄层变质石英粉砂岩,具斜层理(未见底)179.1m〖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在命名地区为一套浅变质板岩、千枚岩及粉砂岩,岩性比较单调,常发育厚度小于1㎝的粒度韵律或色调韵律层。

以大量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或石英砂岩质底划分黑山头组与黄草岭组界线。

该组往往分布在背斜轴部,零星出露于峨山、石屏、晋宁及东川汤丹等地,未见底。

产微古植物化石。

在峨山县该组厚661~774m,晋宁县厚大于1003m,石屏县厚756~1438m,东川区厚大于643m。

黑山头组 Pt2hs〖创名及原始定义〗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建组创名于峨山县城西北18km的黑山头(山名)。

原始定义:主要由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组成,粒级层发育,在砂岩、粉砂岩中发育各种斜层理、小型冲刷面和波痕。

据沉积旋回及作为各旋回起始的石英岩、砂岩的厚度,可将本组划为六个段。

总厚度2804~3508m。

〖沿革〗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所称易门组之上部即包含这部分地层。

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建组时,将底界划在大量长石石英砂岩出现处,顶界划在富良棚组底部石英岩与板岩、粉砂岩互层之底。

昆阳群专题组(1972)将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建立的富良棚组改称富良棚段,归入黑山头组,将原建黑山头组也降为段级单位。

云南地矿局(1990)又将黑山头段改称寸竹段。

吴懋德等(1990)将寸竹段分解为三个段,自下而上称寸竹段、河外段、塔冲段,并将该组顶界上移至石英岩消失处。

【现在定义】由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粉砂岩、板岩依次重复构成七个正向沉积旋回层,每一旋回都以较厚的砂岩或石英岩为底,向上变细,并包含若干个小旋回。

广泛发育正向粒序层及斜层理、波痕。

底以石英砂岩与黄草岭组板岩分界,顶以粉砂岩与板岩互层和富良棚组钙质板岩、钙质粉砂岩或泥灰岩分界,顶底均为整合关系。

〖层型〗正层型为峨山县黄草岭—旧寨剖面(102°18′,24°18′),由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实测,昆阳群专题组(1972)补充修测。

副层型是峨山县寸竹—富良棚剖面,位于富良棚村东2km(102°07′,24°19′),由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实测。

下列为正层型。

上覆地层:舍资组含煤砂砾岩————断层————黑山头组总厚度>2530.7m22.灰白色绢云-黑云石英粉砂岩与绢云板岩互层,组成粒级层159.8m21.黑云绢云板岩与石英粉砂岩互层,二者构成粒级层 132.9m20.上部绢云黑云板岩与绢云黑云石英粉砂岩互层,二者构成粒级层;下部灰、灰白色致密块状变质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 82.5m19.浅灰色绢云黑云粉砂岩与板岩互层,组成粒级层,中、下部为中薄层变质石英粉砂岩 68.6m18.浮土掩盖 158.1m17.浅灰色薄—中层黑云石英粉砂岩与板岩互层,呈密集的粒级韵律,中间夹一层灰白色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250.2m16.浅灰、深灰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有两层各厚1.1m及1.4m的基性岩岩床 58.6m15.浅灰色绢云黑云粉砂岩与板岩互层,二者构成粒级韵律 67.1m14.黑灰色中薄层石英粉砂岩 58.4m12-13.浅灰、灰、黑色绿泥绢云石英粉砂岩与绢云板岩互层,呈粒级韵律,偶夹深灰色变质石英粉砂岩 290.2m11.浅灰、深灰色石英岩,下部薄层状,中部块状,石英岩中具斜层理 174.8m10.黑灰色中薄层绢云板岩,上部常夹变质粉砂岩,下部为中—厚层黑云石英粉砂岩,其中有一层辉绿岩岩床236.3m9.黑灰色中薄层绿泥绢云板岩 38.7m8.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绢云板岩,上部板岩中有少数微细层理 85.4m7.白、灰白色块状石英岩,上部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 173.9m6.青灰色粉砂质绿泥绢云板岩,夹一层1.3m的辉绿岩岩床 249.1m5.上部黑灰色薄中层粉砂质石英绢云板岩和粉砂质绿泥绢云板岩;下部灰白色中薄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246.1m———整合———下伏地层:黄草岭组灰黑色绢云千枚状板岩〖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该组以浅灰、灰白色石英岩大量存在及发育正向粒级韵律为特征,与上下岩层划分标志明显。

由于其岩石硬度较大,抗风化能力强于相邻岩层,往往形成陡崖、山峰等正地形,地貌标志也很明显。

这些是划分该组良好的宏观特征。

在峨山黄草岭、塔甸及石屏官子坡冲等地,于该组中上部获微古植物化石。

该组分布在滇中禄劝至石屏一带及东川小江两岸,陆良、路南等地也有零星出露。

各处岩性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峨山富良棚厚3152m。

石屏官子坡冲(顶被澄江组不整合覆盖)厚1691m。

晋宁三尖山(顶底不全)厚大于1600m。

东川汤丹厚945m,顶与大龙口组间可能有一沉积间断。

〖其他〗该组石英砂岩、石英岩中SiO2含量很高,是硅石矿床蕴藏的重要层位。

顶部夹赤铁矿透镜体。

富良棚组 Pt2f〖创名及原始定义〗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建组创名于峨山县塔甸的富良棚村。

原始定义:下部为石英岩、绢云板岩夹变质石英粉砂岩(常构成韵律层);上部为泥灰岩、泥质灰岩;顶部为厚约35m的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层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绢云板岩和泥灰岩构成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

与大龙口组泥灰岩过渡。

〖沿革〗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所称易门组之上部即包含此地层,但当时未发现火山碎屑岩。

1969年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发现中性火山碎屑岩层后创建该组。

昆阳群专题组(1972)将其改称富良棚段而置于黑山头组上部。

吴懋德等(1990)将其下部石英岩、粉砂岩为主的岩层划出,其余仍称富良棚段,属黑山头组。

本书该组划分与吴懋德等(1990)“富良棚段”基本相同。

【现在定义】下部为绢云板岩、钙质板岩夹钙质石英粉砂岩,中部为泥灰岩,上部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层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绢云板岩和泥灰岩构成的数十个火山喷发沉积韵律层。

底与黑山头组浅灰色石英岩、石英粉砂岩为整合接触,顶与大龙口组灰岩、泥质灰岩呈渐变关系。

〖层型〗正层型为峨山县寸竹—富良棚剖面(102°07′,24°19′),由云南二区测队七分队(1969)实测。

上覆地层:大龙口组片理化绿泥石微粒石灰岩与绢云石灰岩互层————整合————富良棚组总厚度170.4m22. 薄层变质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层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绢云板岩和泥灰岩构成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

每旋回厚5~70㎝,下为晶屑岩屑凝灰岩,向上递变为泥灰岩。

共29个旋回层 50.3m21. 浮土掩盖 21.0m20.灰绿色片理化泥灰岩 42.5m19.灰绿色薄层绢云板岩夹灰绿色钙质石英粉砂岩及绢云石英粉砂岩 56.6m———整合———下伏地层:黑山头组灰、浅灰色薄层石英粉砂岩夹灰白色石英岩〖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位于厚度巨大的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黑山头组之上、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大龙口组之下的一套泥灰岩、钙质板岩和火山碎屑岩层,是划分富良棚组的主要特征。

上部岩层显现色调鲜艳的鸭蛋绿色,十分醒目,是野外识别该组的良好标志。

峨山塔甸该组下部钙质板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

该组分布在北起禄劝县码子箐,南至石屏县至元江县条形地带内,北部厚度变薄。

易门县老乌山岩性变化较大,出露长4.5km,宽1km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层,主要岩性有暗灰色安山玄武质枕状熔岩、灰绿色安山玄武质火山集块熔岩、钢灰色铁质条带凝灰熔岩、灰绿色安山玄武质凝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