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荣成三十五中许志华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比较线段的长短》位于是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中的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它在工业农业生产、土木建筑、测量绘图、管道设计、交通运输等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平面几何知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

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5、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说学情

因为六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合作与交流,渴望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发现引导法”,即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知识重新建构,建立了适应师生交流的教学活动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本节课的教法上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另外,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三、说模式

我校数学新授课模式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索,合作互助

(三)交流展示,点拨反馈

(四)巩固练习,变式应用

(五)拓展提高,直通中考

(六)总结提升,达标检测

四、说设计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

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3、我们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二组图形中线段a 与b 的长短吗?(看完以后再请同学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

(二)、自主探索,合作互助

生活感悟:

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短 (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

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 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度尺,圆规,米尺,细绳

(三)交流展示,点拨反馈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可边说边用电脑演示)

如果AB 比CD 短,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与CD 相等,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比CD 长,我们可以记为

AB AB ). AB

=CD (或

CD =AB ) . AB >CD (或CD

C D A B

C D

表示方法:试用几何语言表述两线段比较可能出现的结果。若两线段为线段AB 、线段CD ,则有如下结论:ABCD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四)巩固练习,变式应用

1、练一练

1)全班分组,每组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同桌交换,估计三条边的大小,再利用手中工具(直尺、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并用几何语言来表达。

学生活动:个体独立思考并利用工具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目的:学生学会用直尺,圆规来完成度量法与叠合法,变感性为理性,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利弊,同时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拓展提高,直通中考

1.如图,MN 为已知线段,你

MN

2.做一做

A B (第1题) 1.(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三角形三边的长: (2)用”=“ “<“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B____BC, AC____AB, AB____BC. 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线段的长短. (1) (2)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