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 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xi é(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 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 ,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

彭吉象_艺术学概论笔记

彭吉象_艺术学概论笔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复习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绝对精神。

包含深刻的辩证法,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中国"文以载道说"南北朝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自然之道和生人之道的统一,是文的本源。

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即"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尼采:将其推向极端。

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醉和梦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根植于人的深层本能,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梦幻;后者是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欲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的面目。

南北朝时代文学日益繁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小伙伴们,你们心心念念的,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来啦!01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基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理念和宇宙精神的显现。

柏拉图将理式世界当作第一性,感性世界当作第二性,艺术世界看作第三性,认为艺术是理式世界的摹本的摹本,否定了艺术世界的真实性。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外在表现,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我国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首篇《原道》中,提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的观点。

明代朱熹认为“文以载道”,即“犹车载物”。

02模仿说模仿说,基于唯物主义,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真实,从而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原有的,而是社会的本质,艺术应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此处的生活不仅指社会生活,还有自然界。

我国南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心师造化”,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十国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度物象取其真”。

03审美认知作用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具有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的作用,是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因此艺术反映的是社会本质和人生的真谛,是真善美的统一。

而且艺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欣赏者欣赏,从而使人类通过艺术欣赏认识社会、历史、人生。

其次,艺术可以认识自然,因为艺术反映的社会生活包括自然界,并且由于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反映自然,让人们认识自然。

但是,我们不可以夸大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专业方面艺术无法像历史、物理等学科一样深刻的认识,但由于艺术认知作用是以审美价值作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在发挥认知作用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2015考研,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编辑版

2015考研,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编辑版

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1)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2)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和真实隔着三层”。

(3)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1)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艺术是纯粹的。

(3)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1)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2)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是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1)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主观因素渗透并融汇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

(3)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三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2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2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2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基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艺术是自由的活动,不涉及任何目的和功利性。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解释艺术的起源、本质、作用,甚至是人生的意义,他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来解释艺术的两种起源,把梦和醉看成艺术审美的两种状态。

我国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家,把情和志看作艺术家欲望和心灵的表现。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

艺术生产马克思首次将艺术与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个名词,揭示了艺术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但,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产品具有精神属性,主要价值为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的起源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真理,艺术的性质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其特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另外,艺术生产还揭示了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基础,而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某些艺术门类只能在经济落后的时期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繁荣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的神话。

并且艺术与经济有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艺术上也可出现繁荣的状态,如19世纪的俄国。

最后艺术生产还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从而阐释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形象性艺术的形象性是指艺术用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区别。

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也是艺术家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反映。

《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客观精神说(见表1-1)表1-1 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见表1-2)表1-2 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或再现说(1)模仿说(见表1-3)表1-3 模仿说(2)再现说(见表1-4)表1-4 再现说(3)评析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表1-5 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见表1-6)表1-6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考点三: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非抽象,见表1-7)表1-7 形象性2主体性(见表1-8)表1-8 主体性3审美性(见表1-9)表1-9 审美性。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核心重点笔记中外实用艺术 赏析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核心重点笔记中外实用艺术 赏析

故宫全景明代永乐四年始建悉尼歌剧院约翰·伍重设计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一、北京故宫(建筑艺术)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建筑群,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后史称故宫,1988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房屋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整个紫禁城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没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其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故宫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美都是罕见的,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赏析】北京故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坐落北京中轴线,1406年始建,14年基本建成。

作为明清皇宫,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

以皇帝处理政务的三大殿为主,三大殿中以太和殿(金銮殿)为主,居故宫中心,太和殿红墙黄瓦,店面宽11间,进深5间,建在高约2米的汉白玉台基上。

太和殿位于南北方向中轴线的中央,精心设计了三个高潮:一是从正阳门开始,穿过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二是长方形的午门广场,三是太和殿前气氛森然的正方形广场,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体现出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绝对权威。

此外,故宫的总体布局也鲜明的体现出封建礼制。

封建社会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伦理观念和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十分强调稳定,故宫前部宫殿宏伟壮丽、明朗开阔,后部内廷庭院深邃、建筑紧凑,这种南北纵向层层递进、左右两面对称均衡的构建方式恰恰最能体现稳定的特点,也反映出朝代君主希望江山社稷稳固、世代相传的意愿。

故宫的色彩和装饰也都渗透着儒家的观念意识,凝聚着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

从色彩上来看,总体上富丽堂皇。

尤其是朱红色的围墙、白色的台阶、金黄色的琉璃瓦顶,大红色的柱子和门窗,使这座皇宫的色彩别具一格。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精编版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精编版

1.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1)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审美性: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理论家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种种探索,产生了许多不同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1:艺术起源于摹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

这一理论具有合理之处,但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主要有席勒和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没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把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进一步认为,认得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但这种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认为周围的世界非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首次提出。

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都具有一定影响。

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表现感情,艺术家确实是通过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科学阐述艺术的起源。

5:艺术起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只有从此入手,才能真正揭开艺术诞生的奥秘。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艺术的起源和可能是多因的而非单因的,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的出现更难用单一的原因来概括,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发展是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识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两个方面的审美认识功能,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到天体,小到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之所以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达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是欣赏着从中受的启迪和教育。

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娱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和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文艺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2,使劳动者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投入新的工作。

3,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寓教于乐”。

美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他在《美育书简》中不仅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而且还系统的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

席勒已经不仅限于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阐述美育,是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领域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他对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文化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参考系来探讨艺术问题。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首先表现在参与和推动,体现和放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时,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和流露出来。

还表现在,出现一些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更表现在,能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各种艺术思潮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相联系,具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

同时,艺术对哲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的内容。

尤其表现在它能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作用上。

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

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

区别: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人的只有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劝人去天国寻求精神安慰,有时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从方式来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

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的现象。

对立现象:从实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