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连加》微课案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5 《连加》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5《连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的概念,理解连加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2. 连加的计算方法3. 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连加的计算过程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连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连加的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连加的定义,理解连加的意义。
3. 讲解连加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为载体,讲解连加的计算步骤,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4. 演示连加的计算过程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连加的计算过程,加深对连加计算方法的理解。
5. 练习连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连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讨论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连加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连加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人教新课标(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人教新课标 (16)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83页的例1和第84页的练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连加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连加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的概念,能够识别连加的运算符号;2. 能够运用连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连加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连加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连加的例题和练习题;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3.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们做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比如说,我会拿出3个苹果,再拿出2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出连加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课件展示连加的例题,比如2+3+4。
我会讲解连加的含义,即把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连加计算。
我会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地进行计算,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 +3 +4 = 9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3 + 4 + 5 =b. 2 + 6 + 7 =c. 4 + 5 + 6 =2. 请找出生活中的连加例子,并写下来。
答案:1. a. 3 + 4 + 5 = 12b. 2 + 6 + 7 = 15c. 4 + 5 + 6 = 152. 答案不唯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连加的概念和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使其在团队协作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注重资源节约,关爱自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以“购物天堂”为教学情境,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连加、连减知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语言。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教师设计各种有趣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连加、连减知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语言。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学生对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4.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案例以“购物天堂”为教学情境,将连加、连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77页的例题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摘水果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连加的实际应用。
3.例题讲解:我会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随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与教材中的练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连加的定义、连加的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连加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2.小红有5个糖果,她吃掉了3个糖果,小红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1.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2.小红还剩下2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运用连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期待他们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也是我作为教师需要着重讲解和引导的地方。
一、实践情景引入引入新课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都有重要影响。
我选择通过小兔子摘水果的故事来让学生们了解到连加的实际应用。
《连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连加》年级:一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准备: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动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连加的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连加的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连加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计算能力。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连加的应用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练习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连加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连加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的微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连加》的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重点]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教学难点]知道连加的运算方法和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微课,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连加计算方法。
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学习新内容,有不懂的及时提出来,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二、讲述连加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如果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那么怎么计算?怎样列式呢?(是的)用加法。
列出的算式是5+2+1=。
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
三、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如何来计算呢?(1)看:原来地上有5只,跑来两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小鸡)最后又跑来一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2)小棒图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我们一起来算算左边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有几根?然后一共有几根?想一想用什么算式计算?(4+3+1=)(3)4+3+1=?先把左边4根和中间3根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这7根小棒加上1根就等于8根小棒。
(你们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摆摆看。
)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四、总结连加计算顺序和方法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两个数的和,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五、巩固练习2+2+4=? 5+1+2=? 3+2+4=? 5+0+3=?六、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10以内的连加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课后你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这样会学的更加扎实。
一年级数学连加微课教案例文
一年级数学连加微课教案例文教学内容的引入。
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控教材的桥梁。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连加微课教案202X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连加微课教案202X例文1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肯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进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肯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利,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照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二、探究新知(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视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视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连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连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交换。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师:你爱好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一年级连加法教案
一年级连加法教案【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案】课题:连加(7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第1-4题)主备教师:刘宏凌使用教师:教学目标1、经历从情境中抽象出来的连加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连加的意义。
2、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会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ppt课件以及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3、提问:为什么这两题都用加法计算?二、新知教学1、出示72页的小鸡图第1小题。
ppt课件演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寻觅食物的小鸡,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最后再出现1只小鸡。
观察完动画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部分组成?要求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算式吗?列式:5+2+1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道题是3个数加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师:连加算式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
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出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连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就是8只小鸡,最后在算式后面写上“=8”。
师:谁还能说一说三个数连加应该怎样计算?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把前面的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完成书72页“做一做”左边的一道题。
学生摆小棒。
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
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1=8。
3、小结:(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教师再引导小结)这节课学习的三个数连加,计算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与第3个数相加。
《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
《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加》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连加”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针对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以上,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还可以分成三个数或三个以上数的连续加法,这为高年级的多位数的连加算理学习做了铺垫准备。
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起了认知的准备。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具体形象阶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或亲身实践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
为适应儿童年龄特点,便于理解和掌握连加的意义,教材编排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活动性等几个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认知目标: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技能目标:在理解连加意义的过程当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掌握连加顺序----从左到右,和计算方法:把前两个数先相加,再把计算结果加上第三个数。
5、教学难点:两步进行连加口算时,前两个数相加所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容易发生困难。
学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因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第二步计算时发生困难。
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所以确立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明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探索”愉快式的教学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诱导学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以学求创,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连加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3.故事情境的融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如“小熊分糖果”,将连加概念融入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连加的意义。故事情境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连加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中“连加”知识板块为依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发展学生的数感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教师给出讨论任务:小组内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连加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应用。
2.学生复述连加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4.激励与鼓励: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将两个数的和称为连加。
2.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能够在教师示范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情境,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认识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找几位同学来说说这几道题的答案。
(出示口算课件)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那两个数的加法大家算的这么棒呀!我们再加一点难度来考考大家,大家做好准备了吗?大家来帮老师算一算糖果盒里面一共有多少粒巧克力呢?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连加。
1、教学例题(一)教学连加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告诉大家,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一天非常的辛苦,所以大家在家里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家务对吗?那么小明同学周末也去了奶奶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帮奶奶都干了什么呢?(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小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带读)板演:5+2+1=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连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
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四、联系生活实际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
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五、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连加》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连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连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连加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的含义、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连加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小朋友喂小鸡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连加算式。
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连加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连加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连加的计算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算式,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棒、计数器等学具。
五、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直观演示,理解算理。
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共同提高。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小朋友喂小鸡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有三个小朋友在喂小鸡。
师:观察得很仔细。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连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0 以内的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即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加法运算。
连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两步运算,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连减、加减混合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连加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连加的计算步骤。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连加的意义。
2.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理解连加计算的顺序。
2.理解连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他们在学习连加之前,已经掌握了 10 以内的加法运算,对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两步运算的连加,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计算顺序和正确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讲授法:讲解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实际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连加》︳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连加》︳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连加》的内容。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课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2章第2节,即连加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连加的定义,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独立完成连加运算,并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连加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连加算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然后,我给学生讲解了一个连加的例题:“妈妈买了2个苹果,爸爸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我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并演示了连加的运算过程。
3. 随堂练习:接着,我给出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连加算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连加:妈妈买了2个苹果爸爸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教材第2章第2节的练习题15。
a. 小明有2个玩具,又得到了3个玩具,一共有多少个玩具?b. 小红买了4个糖果,又买了2个糖果,一共买了多少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讲解较为清晰,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和练习。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口算8+210-38-76+40+95+510-82+53+710-24+37+12、情景引入:小明的妈妈带他回了趟农村老家,小明课高兴了。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喂小鸡。
这不,他又来喂了(出示课件),刚开始来了几只小鸡啊?后来又跑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鸡?该如何列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会儿,又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该如何列示呢?还可以怎样列?5+2+1,这个算式与以前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介绍:有2个加号,是连续的加法的算式叫做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探究新知1、学习读法5加2加12、学习计算方法5+2+1怎样计算呢?请再看一遍小鸡图的演示过程: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所以可以把5和2合起来,先算5+2=7,接着又跑来1只,所以这时候算7加1的得数,就是7+1=83、指名再次说计算方法4、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②从左往右计算三、巩固练习1、小明在喂鸡的时候还看到了天空中飞过一群快乐的燕子。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3、4、2,说说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提一个问题吗?试着列出算式3+4+2,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9表示什么?2、中午,妈妈把全家的脏衣服洗了洗,晾了起来。
出示图片,你会算一共有几件衣服吗?指名列示,说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连加》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连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连加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2. 连加的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加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棒、计数器等教具3.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连加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连加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连加的含义,即把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过程。
(2)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以两个数的连加为例,讲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工具进行操作,加深理解。
(3)巩固练习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连加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中的连加计算方法补充和说明: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连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够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对于刚刚接触数学运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连加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1. 引入连加概念在讲解连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连加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连加︳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连加︳北师大版(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连加︳北师大版(秋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章“连加”。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连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加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连加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练习本、笔、学习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出示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然后又飞来2只小鸟)学生:图中有3只小鸟,然后又飞来2只小鸟。
老师:那么,我们可以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情景吗?学生:可以,用加号连接3和2,表示3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
2. 例题讲解:老师:很好,那么我们来做一个类似的题目,请看大屏幕。
(出示PPT,PPT中有5个苹果,然后又加上了3个苹果)学生:5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用加号连接,表示为5+3。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
连加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中间用加号连接。
比如,5+3,就是将5和3相加。
3. 随堂练习:老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连加的方式来表示下列情景。
(出示学习卡,学习卡上有6个橘子,然后又拿走了3个橘子)学生:6个橘子减去3个橘子,用减号连接,表示为63。
老师:很好,你们都做对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题目。
(出示学习卡,学习卡上有8个小朋友,然后又来了2个小朋友)学生:8个小朋友加上2个小朋友,用加号连接,表示为8+2。
4. 板书设计:板书示例:5 + 3 = 88 3 = 58 + 2 = 105.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用连加的方式来表示下列情景,并计算出结果。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微课《连加》教案模板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微课《连加》教案模板备课程大纲,使其明确掌握本调和的教学目的、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等)、本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核心技能课,还是为实现核心技能课目标打基础的或起辅助作用的课)。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微课《连加》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微课《连加》教案模板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
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
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
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
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
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
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
”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连加》微课案例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 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 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 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
(出示课件:5 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 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 只) (出示课件:1 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 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
列出的算式是5+2+1=。
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像5+2+1 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 只小鸡,跑来2 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 只)最后又跑来1 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 只),5+2+1=8,一共有8 只小鸡。
⑵小棒图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 4 根小棒和中间的3 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 根小棒,再用7 根小棒加右边的1 根小棒等于8 根小棒,所以4+3+1 =8.一共有8 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 个红三角形加上4 个蓝三角形等于7 个三角形,再用7 个三角形加上2 个黄三角形等于9 个三角形。
因此,3+4+2 =9,一共有9 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2+2+4=? 5+0+3=?
6、结束语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谢谢大家观赏!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课题:连加1、导语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小棒图小三角形图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5、巩固练习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