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称谓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场称谓文化
称呼礼节是社会风尚、组织文化的体现;是一个人修养、情感、情商的表现。一声简单的称呼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不仅表现辈分、亲疏等关系,还可以在称呼中表达自己的别人的定位,我们也可以在称呼中感受的别人对我们的感受与认知。在很多场合,称呼还代表了身份地位,财富等内涵。
在职场中,彼此称呼得当,能够助力营造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还能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然而面对职场称谓,在实际操作中却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扰。智联招聘上调查显示,95%的新人曾遭遇称呼烦恼,而且称呼的烦恼即使老员工也经常遇到。作为职场新人,这是我们正需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困扰。在我看来,这些困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不同企业的称呼文化存在差异。
企业的称呼文化受企业类型和管理者风格的影响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企业称呼文化可以分为四大类:一些等级观念比较重的公司,如国企、日韩企业等,职场中的称谓可以按照职位(如王主管、王经理),职业(王律师、王会计)来称呼;在一些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企业中,如私营企业等,等级制度较为宽松,员工领导间的称呼也相对自由随意,同事可以按照辈分称(如哥、姐、叔、阿姨等),称呼领导可以称“头儿”、“老大”等。而一些文化单位,如机关、事业单位等一般以“老师”互称。另外,外资、欧美企业一般以英文名字互相称呼,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他们会使用英文名简称,熟悉名字的时候要多注意,避免出现错误。
作为职场新人,在确定公司的称呼文化类型时,上面的四大归类也不可生搬硬套,还是要多多观察分析公司的称呼风格。为解除这第一道困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简单快速的“看听”法来简单迅速的捕捉公司的风格。“看”:看公司同事、领导的穿衣风格、打招呼时的肢体语言。初入京东,看到同事领导们穿着普遍休闲时尚,很少有人穿正装;同事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打招呼时都会互相微笑甚至会有拍肩膀等动作而不是仅仅点一下头。并且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受到京东的企业文化是轻松活泼的,而且员工领导之间关系亲密友爱。“听”:在电梯、楼道里,随时可以听到员工间的招呼、员工与领导间的招呼,这可以为我们学习“招呼”提供直接的模板。在京东,我们听到员工间多以小名或者哥哥、姐姐相称,员工对领导也一般亲昵的称“某哥”“某姐”或者“老大”、“大大”。
二、不同的领导、同事对称谓的喜好不同。
在职场文化中,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在京东培训的第一天,团队建设的课程中,我们各组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一任务。在时间用完时,我们小组勉强完成任务,可以上交但实际也存在需要修缮的地方,老师问大家是否完成任务时,我们组中有组员表示已经完成,也有组员坚称还有没有完成。这时候讲师笑了笑,说:这里体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对待任务的完美主义者,而另一类人是更注重在期限内达成目标。在两种本身并有谁好谁坏,关键取决于面临什么任务和你们的领导更喜欢哪一种。
称呼文化也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称呼方式并没有妥与不妥,关键取决于听者的喜好。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当我们依照公司的风格,称呼带我们团队破冰的讲师为“杰哥”时,他在课间主动告诉我们他希望我们直呼他的英文名而不要称他为哥。大环境决定了整个称呼文化的类型,但每个人的风格、喜好不同,所以称
呼方式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因人而异。新人在称呼单位领导时,最好可以提前去了解领导的喜好的称谓,选择更恰当的称呼。这也提醒着我们如果有偏好的称谓,可以主动在自我介绍中说出来,也避免了不熟悉的人在称呼我们过后为自己的称呼方式是否被我们接受惴惴不安。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职场称谓文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同一企业的称谓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场合、特殊情况下称呼方式往往也发生改变。
在特殊场合中,如私下里或者聚会时,就算是在等级观念较严格的企业,我们也最好把平时的职业化的称谓换做轻松的称呼,如把“王总”换做“老大”等,但切忌主动换成太过冒昧或者亲昵的称呼,以免让人产生不尊重他人或巴结讨好之疑。反之,正式场合中,正式会议、接待外来人员时,平时亲昵随意的称呼应当调整为更加职业化的称谓,要和严肃正式的气氛相匹配、维护公司形象。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一起奋斗的“老战友”成为自己上级以后,称其为上级反而显得生疏。
虽快速的记忆他人不仅是一种必备技能还是对别人的尊重,但毕竟脑容量有限。像很多职场新人一样,运用了“脑补面貌”“记下五官特征”等招数,我依然无法全部将新认识的同事领导对上号。那么在对不上号时,对同事我们可以称呼哥哥、姐姐,对领导职称不清楚时,虽说职场里面前辈没有教的义务,但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拿“老师”配以真诚的微笑来救急吧!
从古代官场到现代职场,称呼涉及到礼仪、组织风尚、个人风格等影响,想要用讲究恰当的称呼打动身边的职场人并不是一门学简单的学问。曾经有一段时间某晚报讨论说“衡量公务员微笑是否达标需量化”,这标量就是露出八颗牙齿,这一说法引发了热议。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排在第一个的领舞邰丽华,她的微笑并不露齿,却征服了全世界。千手观音慈悲为怀,相由心生,有这颗心的人微笑自然能打动人。所以真正打动人的职场称呼,取决于发出这个称呼的人。职场称呼没有固定的套路,会随着所在的公司、自己的年龄、职务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去做一个真诚踏实的职场人,用自己的为人处事去征服他人,纵使没有十分精通称呼文化,纵使偶尔发出不够妥帖的称谓,也能被他人“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