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带答案

合集下载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2024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2024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2024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 炽热(zhì)稽首(qǐ)戛然而止(jiá)C. 殷红(yān)拘泥(nì)长吁短叹(xū)D. 伫立(zhù)遒劲(jìn)相形见绌(ch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搏度假村甘拜下风川流不息。

B. 松弛舶来品一筹莫展再接再励。

C. 精粹明信片凭心而论世外桃源。

D. 气概候车室出奇不意声名鹊起。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演讲______,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保持______,不能慌乱。

这部小说的情节______,吸引了众多读者。

A. 精彩绝伦镇定自若跌宕起伏。

B. 美轮美奂泰然自若此起彼伏。

C. 无与伦比从容不迫波澜壮阔。

D. 绘声绘色安之若素汹涌澎湃。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望而却步,要勇往直前。

C. 他在学术研究上一丝不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们要学会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好,”他说:“可以借我一支笔吗?”B.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C.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中职春考职业高考语文复习基础试题:现代文阅读

中职春考职业高考语文复习基础试题:现代文阅读

对口升学语文复习基础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

“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

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

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

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

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

其实,恰恰相反。

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

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

“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答案详解)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答案详解)
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魅力:有的储存着最后的天然财富,有的是珍稀生物仅有的乐土,有的是洪荒时代的再现,有的是理想的实验室,有的是自然的竞技场。人类终于认识到,为了地球,为了自己,为了今天,为了未来,荒原应该得到珍惜,受到保护。但也有人出于贪婪、无知或无奈,想在荒原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掠夺和榨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遥测、卫星电话、夜视器、高速摄影摄像、高速宽带网络、直升飞机、高性能越野车等先进仪器和装备。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
⑥对荒原的破坏当然必须制止,但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荒原,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利用,有人主张绝对保持原状;有人以为适度亲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人反对任何人进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⑦争论还不会停止,但无论如何,珍惜荒原、热爱荒原的人已经有了共识:现存的荒原是不可替代的,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们。当你进入时,尽可能少惊动那里的一切;当你离开时,除了你产生的垃圾废物外,请什么也别带走。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D.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终将消失。
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B.荒原——永恒的魅力
C.荒原——科学家的乐园
D.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
6.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⑥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不超过8个字)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测试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高考语文改革的整体进程。

现代文阅读测试却起步较晚。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

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2题。

时间愈久,愈爱这一室虚白,像画面上的大片留白,情味隽永。

世界至繁,天地至简,这小小的一室,容得下一个人的万千思绪。

坐在这简单的四壁之间,心无旁骛,独品一刻之(闲/静)。

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身无长物,是一种让人(羡衫/艳羡)的状态。

也许我们本来就无须为太多的念头埋单,美丽的风景,看过就好。

庞杂的愿望中往往夹杂着太多的不切实际,付账时常常随着别人的风向,有时忘了自己的。

加法生活里充满了太多多余的对比和(奢想/向往),不如试试减法生活,如这四壁白雪,保留自然给予的一点天真和质朴。

放轻松,抛开重负,世界还是一样美好。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隽(juàn)永万千思绪B.给(jǐ)予心无旁骛C.身无长(zhǎng)物付账D.广厦(shà)千间埋单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闲羡慕向往B.静羡慕奢想C.静艳羡向往D.闲艳羡奢想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要解决长假出行拥堵问题:一是修路架桥并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二是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让错峰出游成为现实,事实上,后者远比前者效果更快更好。

B.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中,管带邓世昌高高屹立在舰桥上,双手握拳高举、头戴“暖式”顶戴花翎——民族英雄的壮烈形象打动了几代中国观众。

C.节日“堵”在路上、“人在囧途”的尴尬、诸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以“千元大虾”为典型的消费猫腻……黄金周虽已结束,但一个个“假日印记”却格外鲜明。

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2024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24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24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炽热(zhì)锲而不舍(qiè)B. 字帖(tiè)殷红(yān)忍俊不禁(jīn)C. 稽首(qǐ)狡黠(xié)戛然而止(jiá)D. 伫立(zhù)粗犷(kuàng)鲜为人知(xiǎ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取缔烦燥颠沛流离。

B. 凛冽镶嵌大庭广众。

C. 愧作厄运妇儒皆知。

D. 霹雳竹蔑深恶痛绝。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______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能找到这样一片______的地方,实在是难得。

她的歌声______,让人陶醉其中。

A. 默默安静清脆。

B. 静静宁静悠扬。

C. 悄悄寂静清亮。

D. 呆呆恬静婉转。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总是精益求精。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轻易放弃。

D. 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恍然大悟。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那熟悉的山水,那亲切的乡音。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7.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比喻)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 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

(比喻)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对偶)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2024年高考上海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上海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一仰一俯,拉开纵向的空间,表现了蜀地山势高峻、谷深水急的地形特点。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年前后,黄河流域形成以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

①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②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③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④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先河⑤东西二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制度的先河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②①④C.①④③②⑤D.①⑤④②③(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

(3分)A.评论版《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B.文化版《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C.要闻版《闲读杂书:漫谈黄河流域古文化》D.社会版《二里头文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一:由两部分组成。

简讯报道一部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丹麦纪录片《逃亡》],影片内容是战争中苦难的人。

随后有五个论坛留言讨论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是否合理。

材料二:探讨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举例实验纪录片《浮生一日》,文章强调真实不仅是客观真实,更涉及到创作者的观看者。

3.从讨论区里的发言内容看,没有出现逻辑错误的网友是。

( )(2分)A.甲B.乙C.丙D.丁4.以下关于纪录片的说法与资料第1段中“真实是一个变量”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导演要以独到的眼光捕捉现实生活。

B.纪录片应当激活观众对现实的新感知。

C.导演需要对现实材料进行创造性处理。

春季高考试卷语文和答案

春季高考试卷语文和答案

春季高考试卷语文和答案**春季高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文字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不仅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语言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积累和传承知识,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繁荣。

1. 下列关于语言文字产生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语言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B. 语言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C. 语言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积累和传承知识。

D. 语言文字的产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根据文本,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语言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B. 语言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交流更加便捷。

C. 语言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标志。

D. 语言文字的产生推动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3. 文本中提到“语言文字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A. 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思想。

B. 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

C. 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积累和传承知识。

D. 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6分)5. 文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6. 请分析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春考语文专题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

春考语文专题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

文章阅读(客观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

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

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

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

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

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

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

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

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

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

与此同时,卫星寸巴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

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语文春季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春季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春季高考试题及答案[题目一]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契诃夫曾说过:“一个人只要认真研究一朵花,就能彻底改变他的思想。

”这话表达了艺术的力量。

对艺术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1.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表达了这段话的主旨?A. 艺术对人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力B. 艺术是改变思想的唯一途径C. 契诃夫是唯一真正理解艺术的人D. 艺术的内涵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才能体会到2. 根据短文,我们可以推断出契诃夫的态度是?A. 艺术对于生活没有任何影响B. 艺术只在表面上改变人的思想C. 艺术的力量在于深入观察D. 艺术的力量超越人的理解能力[题目二] 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错误,请选出并改正。

3. 不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艺术,但艺术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题目三] 作文题请按写作要求,用正确的格式完成以下作文。

4. 根据以下提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文章。

提示:-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作家,介绍他/她的经历和代表作品;- 分析该作家的作品风格和主题,并举例说明;- 阐述该作家对你个人的影响,并表达你对他/她的喜爱之情。

[答案]1. A2. C3. 将“不”改为“并”4.【作文题】在文学的海洋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作家,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最令我着迷的作家非巴金莫属。

巴金,是我心中最有趣的作家之一,他的经历和代表作品无不彰显着他独特的魅力。

巴金的一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社会的变迁,这也影响了他的作品风格和主题。

他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现象。

在他的小说《家》中,通过赞美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和伟大情操,他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巴金的作品不仅仅是寻常的文字,而是一种情感直抵心灵的艺术。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触及,这让我深受启发。

每一次阅读他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人性的探索,激发我对社会公正和人道关怀的思考。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原题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原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装,人们的心情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愉悦起来。

春天的美,美在色彩。

你看,那嫩绿的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那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竞相开放,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天的美,美在生机。

你看,那柳树披上了嫩绿的新装,摇曳着身姿;那小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那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生机。

【乙】然而,春天的美不仅仅在于色彩和生机,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理。

春天的美,美在希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生命萌发的季节。

在春天,我们可以看到农民伯伯辛勤耕作的背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的身影。

春天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梦想。

春天的美,美在奉献。

春天里,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润。

正如人们所说:“春雨贵如油。

”春天的雨,滋润着大地,滋养着万物。

人们也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播种希望,收获喜悦。

春天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春天的美,美在坚韧。

春天里,万物都在努力生长,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后代。

那坚韧的柳树,不畏严寒,迎着春风,努力生长;那小草,顽强地破土而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春天告诉我们,生活不易,我们要学会坚强,勇往直前。

【丙】春天的美,美在和谐。

春天里,万物共生,和谐共处。

那蜜蜂在花间飞舞,采集花蜜;那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小鸟在枝头欢唱。

春天告诉我们,和谐是生活的真谛,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和谐。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主要描写了春天的色彩和生机。

B. 文章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C. 文章主要阐述了春天所蕴含的哲理。

D. 文章通过春天的美景,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 那嫩绿的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

2023春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3春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3春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5题。

(现代文阅读材料)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 分析文中提到的“XX”一词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5分)3.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4. 文章中提到的“XX”事件,其对主题的展现有何作用?(5分)5.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XX”现象的看法。

(10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8题。

(古诗文阅读材料)6.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5分)7.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5分)8. 根据全文,评价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对主题的贡献。

(10分)三、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9.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词语。

(5分)10. 根据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5分)1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写出恰当的语句。

(5分)12.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句子的仿写。

(5分)四、写作(共30分)13.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0分)(写作题目)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作者主要观点是...(此处应根据具体文章内容填写)2. “XX”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其作用是...3. 作者运用了...等修辞手法,例如...4. “XX”事件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表现了...5. 对“XX”现象的看法是...(此处应根据具体问题展开)二、古诗文阅读6. 划线词语的含义是...7. 划线句子的翻译是...,其表达的情感是...8. 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对主题的贡献体现在...三、语言知识运用9. 正确选项或填写是...10. 修改后的病句是...11. 恰当的语句是...12. 仿写的句子是...四、写作(此处应根据具体写作题目给出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试题及答案应根据具体考试内容进行编写。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

(选自《资治通鉴》)23.从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

(2分)24.你怎样评价材料中的韩昭侯?(3分)(四) 古诗文默写。

(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王无罪岁,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

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

_________,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四、作文 (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把梦想当作一个温暖的藏身洞穴,就无法面对现实和生活的风雨。

——meiya生活是不可能被逃避的,就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何去面对它,有着不同的方法以及位置、角度。

——作家吴苏媚我们认定只活这一次,便追求活得无悔无愧。

——《青年文摘》官网会员蔡诺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2.A(B.“积腋成裘”应为“集腋成裘”。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加答案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B.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C.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D. 翻箱倒柜(fān xiāng dǎo gu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他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并不骄傲,反而更加努力。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B. 他的笑声如春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

C. 他的成绩如同一匹黑马,一鸣惊人。

D. 这条河面宽阔,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山谷中。

4.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恳切——诚恳B. 沉着——冷静C. 沉重——繁重D. 落落大方——潇洒自如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朵花真美啊!改句:这朵花真美啊,真让人陶醉!B.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C. 原句: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

改句:他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D. 原句: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改句: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抒情长诗,作者是______。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高考来监不好慌,平时功课最重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细心审题错误减少;清淡饮食重营养,适当休息重健康;祝你考取好成绩,鱼跃龙门自然好!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汉字再简化周溯张广照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

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

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

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

5000多年,汉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

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

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

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

几千年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

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自民间。

汉字从根和雏形上说,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

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

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

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春季高考试题和答案

春季高考试题和答案

春季高考试题和答案****一、语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18分)在春天的原野上,我遇到了一位放风筝的老人。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童真和喜悦。

他手中的风筝在蓝天上翱翔,如同他年轻时的梦想一样自由飞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翱翔(áo)沟壑(hè)童真(zhēn)B. 翱翔(áo)沟壑(hè)童真(zhēng)C. 翱翔(áo)沟壑(hé)童真(zhēng)D. 翱翔(áo)沟壑(hé)童真(zhēn)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从不脚踏实地。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总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从不精益求精。

D. 他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铄。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答案:B(4)根据上文,老人放风筝的行为象征了什么?(9分)答案要点:老人放风筝的行为象征着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以及对青春和活力的怀念。

二、数学1. 已知函数f(x) = 2x^2 - 4x + 3,求f(x)的最小值。

(5分)答案:f(x)的最小值为1。

2. 解方程:3x^2 - 5x - 2 = 0。

(5分)答案:x = 2 或 x = -1/3。

三、英语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5分)A.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B. I have gone to Beijing twice.C. I have been in Beijing twice.D. I have gone in Beijing twice.答案:A2. 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填空。

重庆春季高考语文习题

重庆春季高考语文习题

重庆春季高考语文习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人画是具有“文人气”的画,它具有人文价值的追求,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

中国传统顶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才能与之相比。

推动传统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真”,一种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种是生命的真实。

画家将笔墨、丘壑(代指文人画中的具象性因素)、气象三者融为一体,使之呈现出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变形似的追求。

画作是重视性灵传达的文人画家间“交谈”的“语言”。

这套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题材语言,一山一水(寒林、枯木、远山、近水、空亭、溪桥)就是他们的语言,莽莽的历史中蕴藏着的无限的人和事(典故)也成为他们的语言;二是笔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着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灵的世界等内容的传统模式,米家山水又是以水晕墨染、体现空蒙迷离视觉效果的一套模式;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画境的荒寒,自北宋以来便成为文人画着力表现的气韵特点,云林的寂寞,也成为明清画人效仿的程式。

文人画不是对“目”而是对“心”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画给你看的,而是让你融入其中而获得生命的感悟。

视觉性使人容易停留在具体的图像世界里,这与文人画所主张的境界创造、生命呈现的观点不合;视觉性的空间容易启发人由具体的事象引起想象活动,使人受到情理世界的裹挟,这也与文人画追求的超越境界不合。

文人画致力于创造一种“生命空间”,“生命空间”是一种绝对空间形式,“惟恐有画,是谓能画”就是对空间性的超越。

物理学上也有“绝对空间”的概念,但“绝对空间”仍然是一种具体空间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永恒存在、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的空间。

文人画的根本旨归在于脱略具体空间,反映内在生命的逻辑。

为了追求永恒的真实,对时间性的超越是其必然路径。

非时间性,并不代表对历史的忽略,正相反,文人画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一种超越历史表象的深沉历史感受。

上海高三春考语文2024

上海高三春考语文2024

高三春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4.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漫步自若(màn)B. 谈笑风生(shēng)谈笑风生(shēng)C. 惊心动魄(pò)惊心动魄(pò)D. 毕恭毕敬(bì)毕恭毕敬(bì)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了他勤奋好学。

B.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所以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尤其是结尾部分,让人热泪盈眶。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让人看了心生厌烦。

B. 她的演讲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位老教授知识渊博,学问深厚,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D. 在这场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色,取得了金牌。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B.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C. 春天来了,小草青青,花儿娇艳,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D. 春天来了,绿意盎然,花儿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美好。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美丽的桥。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玉带。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

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意境相近的一句: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理解--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

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

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

如地狱、轮回等。

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9.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0.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2分)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4分)参考答案:8.C(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9.B(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10.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11. 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

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

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

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

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

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8.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9.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

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0.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3分)11.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8.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9.B(B项阐述无限夸大)10.(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11.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

城市中的礼与乐刘士林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

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

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