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P54-P55《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堂课在课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复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以及结合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运算定律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再通过出示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情景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来说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从而让学生初步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字母表达式,把乘法分配律从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来。接着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感悟到乘法分配律的作用——通过改变计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教学实录片断一)
一、复习:
1、口答
你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吗?用字母怎么表示?学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吗?
2、口算
326 +512 +174 37+(63+639)
6×25×4 125×5×8×2
6×30+4×30 44×25
965-321-279 5×26×20
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评析:虽然在复习铺垫阶段,只用了8道题目,并且是让学生通过口答的方式进行的。但这8题却全面的复习了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师很好的抓住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用口答的方式,即节约了时间,而且学生在口答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运算定律能改变运算的顺序,使计算简便,但结果是不变的。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就达到了温故且有所提升的目的。学生前续的知识对引入新知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这8题是不能小看的,它为下面的引新阶段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实录片断二)
情景出示:学校去买课桌椅,每把椅子14元,每张桌子36元,学校共买了12套课桌椅,共要付多少钱?
师:从这道题目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每把椅子14元,每张桌子36元,买了12套课桌椅。师:不错,你们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那大家能不能利用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生:(1)(14+36)×12
= 50×12
= 600(元)
答:买12套课桌椅要600元。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2)14×12 + 36×12
= 168 + 432
= 600(元)
答:买12套课桌椅要600元。
师:两个小组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生: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师:所以我们能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这两个算式呢?
生:等号
师: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表示为:(14+36)×12 =14×12+36×12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出:
生:第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而第二个算式是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想乘,再把他们相加。)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实录片段三)
师出示两组题目:第一组:第二组:
(54+46)×7 54×7+46×7
(4+6)×9 4×9+6×9
25×(4+8)25×4+25×8
师:请南面同学做第一组,北面同学做第二组。(生在本上做,二生板演)请大家观察两组题目,横着看,竖着看,各有什么规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1、2组的学习中)。
生1:第一组的题目都是先加后乘,第二组的题目都是先乘后加。师:很会观察,他从运算顺序上给予区别。
生2:第一组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第二组是先算出两个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师:不错,谈得更深入了。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
积相加。
生3:我发现,第一组前两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第三个算式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
生4:‘我发现左边是3个数,右边是4个数。
生5:不对,右边也是三个数,不过有一个数出现了两次。
师:哪个数出现了两次?
生:7、9、25,括号外的数出现了两次。
师:括号外的数乘两次,括号外的数分别与括号里两个加数相乘。从这两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后,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结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我们把这一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如果用字母表示:(a+b)×c,它等于什么呢?
生:(a+b)×c=a×c+b×c
师:等号左面表示什么?右面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表示两个积相加。
反馈揭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 = a×c +b×c
【评析:在这一环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来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字母表达式的,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