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苏东坡有首《琴声》诗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就是说主体(手指)与客体(琴)结合,主体作用于客体才会发出声音,单是客体不会出声,只有主体也发不出声,必须结合才行,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琴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而作为主体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
如果教师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就有可能排斥教育,教育效果就会降低。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课堂的主体参与意识上。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指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勇于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迫切要求。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能否调动得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精练,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
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精讲精练,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授,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才会学得有趣味,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供了前提。
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语文课的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搞好预习,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比如,有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准确;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边画边标注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等。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的地位愈发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通过组织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独特性,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师需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唤醒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应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二、精心备好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三、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平等对话
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1.挖掘教材因素,诱发学习欲望
2.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3.利用游戏激趣,唤醒主体意识
4.利用表演激趣,引导主动学习
5.赏识评价激趣,诱发学习兴趣
五、转变教学方式,表达学生为本
1.改变教学方式,落实主体地位
2.释放学习时空,落实主体地位
3.引导学会质疑,落实主体地位
4.注重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六、落实主体地位,需要注意问题
1.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体性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体性意识作者:苟芳来源:《新一代》2010年第07期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入选中学课本的古诗文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
主要原因是:1.古诗文与当代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2.古诗文的遣词造句让学生难懂。
3.教学方法单调无味.过于注重翻译。
4.学生积累的古诗文知识欠缺。
关键词:培养 ;学习;古诗文;意识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47-01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查找根源,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如果我们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意识,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我想最主要的是在学生和古诗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这座桥走进古诗文的殿堂并畅游其间。
那么怎么去做?一、让学生与古人“对话”——巧妙导入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抓住学生的心魂,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学习兴趣。
古诗文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要激发起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如有一位老师上《口技》这一课时,就为学生表演鸟叫,并让学生仿火车声,仿马蹄声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拟声表演录像。
这时,老师才说:“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却可以讲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齐发出。
”老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马上明白什么是:“口技”,而且想知道那人是如何能干。
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进入了学习角色。
平时,从流行音乐入手渗透古诗的教学。
中秋节的时候,我先试着给学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从军行》经典教案设计: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篇文章以《从军行》这首经典的古文诗歌为例,探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优美的古文诗,讲述了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大义而投笔从戎的故事。
从军行的内容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意义深刻,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从军行》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
因此,教师在教授《从军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一种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旨在:1、通过课前导学、预习讲解,让学生掌握《从军行》的基本情节、主题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字词的理解与辨析,以及诗歌运用的基本方法和手法。
3、通过课堂互动、集体讨论、PPT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发扬人文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4、通过自主期末作业,让学生展示文学鉴别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发扬人文精神。
三、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导学预习:在课前通过文献资料、课件等渠道,让学生充分了解《从军行》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和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2、阅读理解: 讲述《从军行》的文章背景、描述和分析,让学生加强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古典诗词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存在 。基于此 ,在教学 中应 以学生 为主 体, 采用 多种 教学方法 , 运用各种教学 手 段 ,让学生 由被动 的知识接受者成 为积 极的参与者 ,激发他们 主动探求知识 的 积极 性 , 营造 自信 、 自主的课堂 气氛 , 使 他们在一次次 的参与 、 探究 中获得 知识 , 培养能力 。 具体而言 , 可采取 以下几种方
古典诗词教学与学生主体 地位 的构建
口 河 南省郑 , 大学 J l 1 丁桂香
【 摘
要】 古典诗词教 学是 大学语 文
以 下几 点 : ( ) 挥 教 师 的 示 范作 用 一 发
( )引导 学生主动 问答 一 提 问通 常是指教师 有针对性的 “ 问” 和学 生 自由、 主动的 “ , 问” 即教与学 的互 动 。 在古典诗 词的教学 中, 但 教师对 一首 诗词的讲解 习惯 于介绍作者生平 、写作
诵 。如 《 诗经 》 中的 《 关雎 》 《 、 蒹葭 》 唐 , 诗 、宋 词 中的名篇 都需 要反 复 的诵 读 , 方 能体 会 出古 典诗 词精 美 的文句 、 明 鲜
的节奏 、 铿锵 的音 调 。但也 有一些诗 , 如 屈原 的《 离骚 》 生僻 字多 , 意 隐晦 , , 诗 难 以领会 ,教 师就应 在扫 除文 字 障碍 , 理 清思 路 , 串讲 大意方 面做 好示 范及 帮助
轻松 、 快 、 欢 沉滞 、 急促 、 昂扬 、 缓 等节 舒 奏韵律 的变化 ,就 反映 了人 的情 绪的起 伏波 动,表现 的其 实就是人 的生命 活动
的节律 。声情并茂 、 抑扬 顿挫的诵读 , 能
二、 开展 良性的师生互动
背景 、 词 解 释 、 字 主题 分 析 、 义 概 括 。学 意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试论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文言文是初中课程的一个亮点,在历届升中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要让学生完全掌握文言文,并加以应用,就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下面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一、在“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文言文是讲究朗读的,因为朗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更是关键、基础,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精髓。
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好朗读呢?一般情况下,先读准字音,再读出文意,然后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和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比如在朗读《木兰诗》中的“可汗大点兵”时,许多学生按照平时的读音读成“可汗”(kěhàn),这个词在书上的解释是“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属于专有名词应保留古音,所以这个词的读音就应该是(kèhǎn),学生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后,就可以读准字音并记得很牢固。
等学生读准了字音,再指导他们读好停顿,除了要读好课文中有标点处的停顿,还要根据课文意思读好无标点处的短暂停顿,避免因不恰当的停顿而引起误会。
二、在了解课文内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之多,固然太费时费力,但对书的理解主要是靠自己的读而不是靠别人的讲,就这一点,大有借鉴之处。
文言文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最准确的答案,遇到大家都拿不准的难字词,就挑出来。
这样大家就能基本明白课文意思了。
接着,教师把学生挑出来的难字词和课文上没有的难字词集中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放入句中,再去理解句意。
这时需要我们教师直接给出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被动句式、省略句式等等。
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江 苏 省 丰 县 刘 王 楼 初 中 郑 莉
摘 要 :在 古诗 文教 学 过 程 中 若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激 活 学 生 的 学 习 主 体 性 意 识 ,就 可 以使 教 和 学 得 到 和谐 发
一
《 岳 阳楼 段 时 ,很 多 学 生 读 不 出
那种 “ 悲情 ” , 这 时 就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想 象 考 试 考 砸 了 的 颓 丧 .联 想 朱 自清 让 人 潸 然 泪 下 的父 亲 的 背 影 .学 生 猛 然 间 找 到感 觉 了 ,有 共 鸣 了 ,兴趣 来 了 ,悲 情 也 就 读 得 像 样 了 。 熟 读 成 诵 是 古 诗 文学 习 的 必 经 途径 。
的 刺 激 渠 道 ,大 大 强 化 了对 语 感 对 象— — 课 文 的 理 解 。也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让 并 未 “ 全 死 ” 的 文 言 文 在 现 代 中 学 生 头 脑中 “ 复活” ,超 越 时 空 ,化 难 为易 。 用 人 情 的 朗 读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 人 情 的 示 范 朗 读 可 以是
课 堂 是 教 学 的 核 心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 “ 所 谓 把 课 上
得 有 趣 就 是 学 生 带 着 一 种 高 涨 的 、激 动 的 情 绪 从 事 学 习 和 思 考 ,对 面 前 展 示 的 真 理 感 到 惊 奇 甚 至 震 惊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意识 到 自 己 的智 慧 和 力 量 ,体 验 到 创 造 的欢 乐 ,为 人 类
展 ,教 学效 率和 学 习效 率 也 就 随之 大幅 度 提 高 。文 章 对 此 进 行 了探 讨 , 以期 激 活 学 生 对 古 诗 文 的 学 习 兴趣 ,让 学 生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6)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创造和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结合具体事例给出策略及实践方法。
二、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学生作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启发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和能力。
具体可采用的策略包括:(1)倡导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钻研、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认识,加深领会,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性。
2.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观察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更加生动地体验学习的乐趣。
具体可采用的策略包括:(1) 通过课堂活动设置,让学生亲历实践,体验情景教学,如剪贴海报、手工制作、辩论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向生活融合的课堂形式,结合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生活,如在小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校园趣味体验。
(3) 借助传统文化、书籍、媒体等资源,以文化创意设计为载体,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参与活动,体验文化魅力。
3. 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自身优势,与人合作,协作共赢,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具体可采用的策略包括:(1)开展小组研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提高合作意识,锻炼交际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了学”。
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感受。
这里,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予以科学的指导。
一、明确古诗词的教学目标,避免盲目学习。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不赘述。
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鲁姆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的越大,孤寂实现的概率越高。
这个目标的激发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目标具有激励功能。
在教学之前就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期望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我坚持使学生明确三个教学目标。
在新学期开始时,引导学生学习书前的“说明”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册中的古诗词在本册书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则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使他们清楚本单元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同样,在教每课古诗词之前布置预习时也会简单告知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不是走形式,而是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便于学习结束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改写古诗词,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改写,是诗词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
改写是在保留原作中心,符合原作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要求对文体、结构、人称、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变,它可以不受原文的束缚,但必须体现原文的精神。
学习《木兰诗》,可以将第六节内容设计改写为一段记叙性文字;《卖炭翁》读后,要求用现代汉语将全诗改写成记叙文,并特别提出故事情节要完整,注意记叙的详略等等。
这里应特别引导学生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满足于一篇文章的成文,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改写,应该结合原文说出这样改写的依据。
谈谈诗歌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诗歌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要】诗歌是综汇各种艺术手法的文学样式,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想象奇幻,意境深邃;音律优美,辞格丰富;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淡笔白描;粗犷豪放可成一派,清丽婉约别是一家。
十几岁的学生在读了百遍之后也未必能分析出其中的艺术手法。
诗歌除其表面文字外,还融入了诗人的人生阅历、心灵感悟、道德判断、价值认同,我们无法指望学生用几十年的光景来揣摩一首诗的内涵。
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从诗歌学习中吸收更多的文学素养,必须打破读与讲二元教学的垄断,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诗歌的读解中来。
【关键词】诗歌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打破讲读二元垄断,构建互动阅读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并且“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二、人人参与,环环互动(一)以听促读,情文并重诗歌中有最凝练的语言,诗歌中有最丰富的情感,因此朗读诗歌较之朗读其他文体更为困难。
对于一首诗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朗读,就很难感悟出其中的所蕴含的情感。
但如果一味只让学生读读读,而不肯在读的形式上多翻花样,不在读的技巧上多加指导,则学生的朗读水平只能一直维持原地踏步,甚至于出现高中生朗读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的怪状。
许多名师在教诗歌时都很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注意以听促读。
也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先做错误范读,而后让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再进行师生朗读比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
在这一系列的赛读活动中,教师看似输给了学生,很没面子,实际上则激发了学生读诗的热情,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有时为了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尝试让学生为诗歌挑选合适的朗读伴奏音乐,这对于学生弄清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的内涵有一定好处。
以激发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好家长 / 中学教育研究以激发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天水师范学院/谷思慧【摘要】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虽然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但学生对诗词的学习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学生解读文本的主体性不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可采取以解放思维,自由体悟;以写促读,积极创造;合作学习,快乐参与等为主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主体性 体悟 写作一、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1.肢解意境。
许多教师认为古诗词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对意境的分析先是将古诗词中的意象一个一个挑出来进行分析,而后加入诗人的思想情感汇总分析就完成了对意境的解读。
意境的构成不仅仅包括诗人在诗词中塑造的意象、融入的思想感情,还有诗人个人的气质精神、语言习惯等共同构建出了诗歌的一种境界。
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的意境空间不仅仅是由诗人一人创造出来的,这其中还有读者的功劳,诗人所言之语是固定在那里的,至于诗意之境的大小是要看诗之言能够激发出读者多大的想象力,并且激发出的读者想象空间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返回诗词本身,与诗词的意境空间相交融。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意境的解构恰巧阻碍了学生对意境的信号的接收及对意境的想象。
2.讲多读少。
目前高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朗诵的次数少,学生在课堂上的读大多是朗读,在自读的时候甚至没有朗,只有小声的念叨。
本来诗歌的意境就比较空灵,学生感悟起来是比较花费心力的一件事情,学生可能描绘不出意境来,但可以通过朗诵读出感情和意境。
若是不读或一次一次没有感情的念叨,学生就无法从中获得体验,诗与读者是分离的,形不成对话、没有交流,学生对古诗词在心理上会越来越排斥。
3.写少画无。
高中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发展的比较多,但是课堂当中对于“写”这一环节的设计还是比较少。
这里指的“写”一是指写作,二是指画图。
学生写作是表达个人理解感受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学当中组织学生写能够使学生走进诗词、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还能实现以写促读。
小议如何激发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议如何激发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作者:罗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1期摘要: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古诗文学习的厌恶情绪,不喜欢也不愿意学习古诗文。
要改变这样的现象,让学生提起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学习古诗文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合理地安排,让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从“教师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主学”。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中国的古诗文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文化、情感,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语文教师,谁不想让自己的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了解更多古代文化的精髓?但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都存在相当程度的厌恶情绪,不愿学,不想学。
这让古诗文的教学课堂陷入了一个怪圈: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沉沉,一头雾水。
等到了考试前又不得不借助大量的教辅来死记硬背,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还为此付出了不少精力。
造成这样一种尴尬境地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对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与生活脱节,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不少的学生都认为古诗文学习除了用来考试以外,一无是处。
2.古诗文的遣词造句虽然优美,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难,更无从谈欣赏古诗文的优美之处。
对于不能理解古诗文之美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形同学习外语。
3.教师教学的方式僵化单一,“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教师过于专注于字词句的翻译和文本的解读,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切割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倍觉枯燥无味。
4.学生学习古文的知识积累不足,无法在头脑中构建学习古文的体系,对于学习古文的信心不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与古诗文“亲近”,就需要在学生和古诗文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近古诗文。
初中古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初中古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摘要】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
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在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注重预习指导,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自读自悟就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感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阅读、去感知。
但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因为当前我们的学生在自读、预习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他们普遍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二遍而已。
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给予提示和明确要求。
首先,在读的程序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标题——作者——出处——课文文本及注释——内容结构——文章主旨——疑难问题”的程序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由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过程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程序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记忆读过的材料的能力。
其次,在读的具体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⑴第一遍粗读课文,在朗读中校正读音,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⑵第二遍细读全文,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做到边读边口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⑶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
最后,对自读情况要落实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
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把自读的结果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即把自读过程中的发现、体会、疑问分四大板块整理在作业本上,第一板块是作家作品常识板块;第二板块是生字词板块;第三板块是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课文翻译板块;第四板块是课文内容、结构层次、主题思想的理解及疑难问题板块。
如何在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性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如何在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性孙玉芳︵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建昌中学︶我们要改变学生对古文的畏惧,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有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体会中找到学习古文的乐趣,进而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古文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古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高古文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一、自主阅读古文阅读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熟悉古文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但是,很多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几遍之后,依旧是在读汉字,对文本中的短句、停顿根本不知所措。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学习质量,也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古文阅读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进行停顿,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欣赏《小石潭记》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学习质量,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试着对全文进行停顿划分,比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引导学生按照“主谓宾”的形式对句子进行停顿划分,这样不仅能够将汉字连接成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而且,正确地停顿划分,也能让学生感受古文中语调的抑扬顿挫。
二、自主翻译古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翻译,提高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是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
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学生在古文学习中一直采取的是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解答“阅读赏心理学家提出的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人格结构完整。
4.情绪积极稳定。
5.社会适应能力好。
实例:我担任高三平行班的班主任工作已近一年。
小Y是我班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原先就读于重点班,但在分班时因成绩失误被划到了平行班。
浅谈“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摘要】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一直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参与度。
首先介绍了背景,即唐诗宋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现状,指出学生普遍缺乏对其的热情和主动性。
然后分析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重实践等。
接着探讨了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总结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对于唐诗宋词教学的启示,指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唐诗宋词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旨在为中学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唐诗宋词,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唐诗宋词、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现状、参与、方法、提升、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被视为文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唐诗宋词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
这一现状使得唐诗宋词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已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个性化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情感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唐诗宋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唐诗宋词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唐诗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提升。
浅谈“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介绍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指出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深入讨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方法,包括提倡学生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等。
教学方法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另外还探讨了学生作品展示和案例分析以及相关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成果和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唐诗宋词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者对于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视。
【关键词】唐诗宋词、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教学方法、学生作品、案例分析、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一直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学习与理解。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和主体意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唐诗宋词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和人生智慧也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诗词的创作和欣赏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要,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唐诗宋词以其优美的诗文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成就,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重点讨论古诗文教学中优秀教师的主动化、电子类型的应用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主体意识,学习热情【正文】古诗文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教育界多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优秀的教师要主动去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激发对古诗文的深层次的理解,使古诗文的活动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这样,学生就能在古诗文教学中建立更加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电子类型的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古诗文语言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古诗文教学更加有机,让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被激活他们的主体意识。
本文论述了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大量分析了优秀教师的主动化、电子类型的应用等方法,以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古诗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要主动去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层次的理解,使古诗文的活动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这样,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就能建立更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在讨论古诗文时,可以采用电子工具,让学生用古代词汇表达古诗文的内容和思想,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古诗文语言特点,并运用深入思考分析各种文体、情节、主题,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内涵,从而增强对古诗文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古诗文教学更加有机,让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被激活他们的主体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语境,将古诗文纳入日常学习中,把古诗文的精髓深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运用古诗文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老师可以创设古代的场景,让学生仿写古诗文,绘制相应的形象,对比古今的文化表达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尝试创新,更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键是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古诗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对古诗背景的介绍,文言词句的讲解,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诗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诗句、说说诗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
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展想象力,通过各种形式把学生引入美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一)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登鹳雀楼》中所描述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色,《山行》为我们描绘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小池》中,诗人静观“泉眼”“池水”,感受“蜻蜓”“小荷”相依偎的乐趣,《游园不值》里“不值”的失意和忽见“红杏”的兴奋。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
如讲《春晓》时,通过教师动情的描述,把春天美好的景色展现出来:盛开的桃花,欢快的小鸟,柔和的春风……随着悦耳的鸟叫声,和着优美的配乐,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似乎自己就是诗人。
(二)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配上对白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
如古诗《所见》,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画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记录了古代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浩如烟海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学生传达一种优雅而感人的情怀,从而唤醒沉睡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古为今用,成为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文化人。
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原因是“内容枯燥”、“课文难懂”、“上课乏味”、“学了没用”。
于是,在古诗文教学中便呈现了这样两种状态:
一是老师滔滔不绝,讲得激情飞扬,总担心自己没讲全讲透;学生却学得昏昏沉沉、一头雾水,只是机械地写满笔记。
二是学生索性不听课,为了应付考试而找来各种教辅资料死记硬背。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我们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意识,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
识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学生和古诗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古诗文的殿堂并畅游其间。
一、要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古诗文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要激发起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笔者一开始让学生表演鸟叫,让学生模仿火车声、牛羊叫声等,再放一段洛桑的口技表演录像。
然后告诉学生:“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却可以将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
”老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马上明白什么是口技,而且想知道那人是如何能干,就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导入设计贵精贵短,过于冗长的导入,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适当地介绍背景来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接触课本进而深入阅读的积极性。
二、改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觉,由陌生到熟悉
对古诗文由陌生变熟悉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
读诵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多遍的诵读与课文反复接触,能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语言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语言美的感染。
同时,诵读又是一个眼、耳、口、脑协同活动的过程,诵读时,口耳并用,目视口诵,增强了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全死”的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
可用入情的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入情的示范朗读可以是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选用优秀的音像材料播放给学生听。
例如,在上《桃花源记》时,配一曲古筝音乐,带着郊游时欣赏美景的享受心情,贴近桃源人惊讶叹惋的脉搏,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了有置身其中的美妙感觉,迸发想象、联想的火花,引发学生共鸣。
因此,熟读成诵是古诗文学习的必经途径。
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把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可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石壕吏》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面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态。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同学表示同意,有的表示反对,各自在文中找依据,争得不亦乐乎。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杜甫在诗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态。
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
四、指导学法,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初中阶段的学生,只要多一些学习的成就感,就会自觉地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古汉语作品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教师抱着“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之所在”的理念,教会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去探索,这样才能真正获益。
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只要学生坚持不懈,有计划、有系统地积累知识,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每课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都要归纳整理,而且不能只限于当堂所讲的课文,还要回顾、比较,把以前所学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补充进去,并随着新课的学习不断丰富,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
作,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传承文明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