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稻作文化的印记3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稻作文化的印记3](https://img.taocdn.com/s3/m/4978ed5231126edb6f1a10d5.png)
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地形)
民居 特色
饮食以大米为主
水稻生产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寻找我们身边的稻作文化的印记?
(提示:可以从民风民俗、社会风尚、民居饮食等角度去思考)
①以米饭为主食,年糕、汤圆、粽子等 ②稻杆作造纸原料,织成草鞋、草绳,也作能源 ③划龙舟,期盼丰收 ④敬畏神灵,丰收后要感谢上苍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稻作文化的印记
随处可见的米市
水 上 木 偶 戏
越南民间表演艺术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 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 吃好食,过好日,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 天神在耕种的季节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请思考:泰国“春耕礼”这个特殊的节日,对于当地 的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水文: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地形: 湄公河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土壤肥沃
世界人口的分布
湄公河平原
亚马孙平原
根据两大平原的人口分布,说一说湄公河平原盛产水 稻的社会条件原因
水稻自述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 播种、插秧、收割等,为了保证 我的健康成长,我还需要精心的 照顾,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产作物。
请你说一说水稻的成长需要哪些条件?
平坦的土地 高温、充足的阳光
肥沃的土壤
潮湿、水分充足
中国南方乡村图
稻化 作印 文记
我国的三大平原
华 北 平 原 珠江三东角北洲平平原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杭嘉湖平原
稻作文化的印记
(经纬度位置) 103°E-108°E ;7°N-17°N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9f0a353802d276a200292ef7.png)
课堂小结
自然 环境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
1.话题要一致或相关。仿写有时会和 续写相 结合, 在仿写 时我们 要注意 话题或 中心的 一致性 ,使前 后语意 连贯。
•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 全貌, 才能更 好地把 握人物 的性格 ,因为 人物的 性格是 通过完 整的故 事情节 ,在矛 盾的冲 突中展 现出来 的。
慢走着的 人,地 里还有 工作的 农民, 披着蓑 戴着笠 。他们 的房屋 ,稀稀 疏疏的 ,在雨 里静默 着。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二、稻作生产的特色
1、水稻生产需要经过___育__秧___、________、__收__割____、 __打_谷_____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 ____大__量__的__劳__动____,所以水稻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2、水稻生产的劳动主要依靠___人__工___完成,所以湄公河 平原人口___稠__密___,当然__高__产____的水稻也能满足众多人 口的生活需要。
•
7.《散步 》是一 篇叙事 抒情的 散文。 本文从 一件小 事入手 ,表达 了深刻 的内涵 。这种 以小见 大的写 法给读 者留出 了想象 空间, 同时也 充分地 表达了 主题思 想。日 常生活 中,你 可曾见 过一些 小事蕴 藏着哲 理和内 涵。试 着写一 段文字 ,从生 活中的 “小” 发掘出 “大” 。
1.高脚屋的外形设计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当地有些农民要绕着稻
绕田 而建:
田建高脚屋?
方便田间管理
三、寻找湄公河平原上稻作文化的小印组记 讨论说一说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ed64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6.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的第一子目“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程内容包括:1. 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古代先民如何最早驯化水稻,以及水稻种植技术在古代的发展和传播。
2. 稻作文化的影响:探讨水稻种植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
3. 古代水利工程:分析如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已学习过中国古代农业的知识,本节课将加深学生对古代农业技术的了解。
-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将水稻种植与古代文明进步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实证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使学生能够:1. 运用史料实证,理解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运用时空观念,认识水稻种植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 运用历史解释,理解古代水利工程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作用。
4.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差异及其原因。
5. 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稻作文化的历史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代水利工程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作用。
3. 稻作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难点:1. 水稻种植技术在古代的发展和传播的原因和过程。
2.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和背后的智慧。
3. 稻作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生动展示水稻种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遗址或通过视频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稻作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稻作文化的印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稻作文化的印记](https://img.taocdn.com/s3/m/e93dc777a1c7aa00b52acbfe.png)
8、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平原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美国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湄南河平原
9、被誉为“泰国谷仓”的是() A曼谷 B芭提雅 C清迈 D湄南河平原
10、湄南河平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最深() A.中国的传统文化 B稻作文化 C西方文化 D佛教文化
11、我国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平原 C青藏高原 D山东丘陵
1.请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美国、东 南亚的位置,并比较三个区域的纬度位置. 2.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湄南河平原和美 国大平原的位置.
世界气候图
分析湄南河平原符合哪些水稻生产的条件?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季风影响,雨量充沛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高温无霜,光照充足
湄南河平原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水稻
•
2. 而要既 符合要 求,又 要有张 扬个性 的出彩 的地方 。所以 说高考 作文不 是自由 写作, 既有限 制又有 开放的 空间, 既有考 生必须 完成的 规定动 作又要 有彰显 特色的 自选动 作。
•
3. 一篇议 论文如 果能有 几个联 系密切 并具有 较强论 证力度 的主体 段,那 就会增 加论证 的深度 、广度 和厚度 ,颇具 层次感 ,使议 论文富 有说服 力。因 此,同 学们写 好议论 文的主 体段至 关重要 。
C 2.3
D2.3
5、湄南河平原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多雨 D、炎热干燥
6、湄南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梁
7、下列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d89aa9f18583d0486459a2.png)
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稻作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稻作生产影响饮食 稻作生产影响精神生活 稻作生产影响……
生活情况
服饰:
单薄
原因
气候炎热,注意避暑
饮食: 米饭
居住:
高脚屋,干栏式建筑 交通: 水上交通发达
崇尚神灵,团结 互助,关爱弱者
水稻生产为主 气候潮湿 这里水网密布 祈求来年好收成
本课小结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的特色
精耕细作
探究:稻作文化的印记有哪 些?即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 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聚落景观、 民居
日常饮食
稻作生产
文化活动
人际关系
湄公河的聚落
在东南亚国家,如 泰国、缅甸、老挝、 越南等国,“干栏式” 民居非常普遍。俗称
“高脚屋”。一般
的高脚屋分上、下两 层。上层住人,下层 用于饲养牲口、家禽, 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
米饭
米粉
春 耕
(3)精神生活 崇拜神灵:“谷神”、“稻
每年五月初在泰国举母行”的由国王亲自主持的祭拜神 灵、祁求丰收的宫廷大典,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 稻的标志。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等农活,需要村民协作完成— —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4、人际关系)
水 稻 生 产
苦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稻作文化的印记
水稻小知识
水稻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喜高温潮湿, 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高温,还需要平整的土地,深厚而肥沃 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水稻一年可种1-3次。在粮食作物 中,除玉米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
世界水稻种植区的分布
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beeb7a4028915f814dc238.png)
•
7.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 ,有很 多事物 就是以 因果关 系的联 系形式 存在的 。写材 料作文 ,审题 时如果 能由材 料中列 举的现 象或结 果推究 出造成 所列现 象或结 果的本 质原因 ,往往 能找到 最佳的 立意。
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
越南水上木偶戏视频
柬埔寨“御耕节”视频
文化活动
人们崇尚“稻母”、“谷神”
民俗
泰国的春耕礼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 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 廷大典,在每年的五 月初举行。这一天, 耕牛打扮一新,吃好 食,过好日,预兆丰 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 祈求天神,保佑农家 风调雨调、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 种植水稻的标志。
过,水网密布,便
于灌溉。
土壤:深厚肥沃
水
温度 稻
种
水分 光照
植
土壤 四
要
素
探究三 水稻生产的环节是怎么样?
扯秧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打谷
结合这些水稻生产的环节,说一说湄公河平原水稻 生产的特点和原因?
自然 环境
人 工 劳 动
精 耕 细 作 ,
水稻 生产
人
满足需要,
力
高产的水稻
需 求
大
人口
密集
多姿多彩、丰富绚丽。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人口 密集
自然 环境
水稻 生产
民居 特色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思考: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种植 水稻?
平原,人口密集,土壤深厚、肥沃,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我国南方地区、东南亚 及南亚平原地区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 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 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 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 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 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 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 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 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 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 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 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 整个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23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4a25ca06c77da26924c5b099.png)
③小农经营,单产量大;
④商品率低; ⑤水利工程量大
精耕细作
四、图说人文环境--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
生活情况
请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及P59-60图文,想象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说出理由。(可 以从民居、饮食、娱乐、风俗习惯等方面来介绍 )
湄公河平原的民居------高脚屋
•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相对位置)亚洲 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上,地跨泰国、越 南、老挝和柬埔寨 等国家。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水文: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地形: 湄公河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土壤肥沃
世界人口的分布
湄公河平原
亚马孙平原
根据两大平原的人口分布,说一说湄公河平原盛产水 稻的社会条件原因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水稻自述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 播种、插秧、收割等,为了保证 我的健康成长,我还需要精心的 照顾,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产作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589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1.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古代稻作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稻作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5)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探讨了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如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广东的基塘农业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答案:古代稻作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水稻品种的改良、耕作制度的创新、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对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
3. 题型:讨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讨论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答案: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表现在:许多民间习俗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具体案例包括:赛龙舟起源于庆祝水稻丰收,吃粽子源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对学生的反应感到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很浓,也说明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https://img.taocdn.com/s3/m/d03fda7ffc4ffe473368abb0.png)
热量充足 雨水丰富
气候条件
土壤深厚、肥沃 水网密布、排灌方便 地势平坦
土壤条件 灌溉条件 地形条件
优越的社会条件?
分布全国87﹪人口
劳动条件
人们对稻米的需求
市场条件
这是什么?
思考三:
湄南河平原水稻生产为什么需要那么 多劳动力?
水稻生产环节多,农闲时修建水渠。
5.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 ,抒情 色彩极 为浓重 ,容易 打动读 者感染 读者, 读后能 给人以 启迪与 思考。
6.童 年 生 活 , 是无 忧无虑 ,天真 烂漫的 时光, 对它的 描摹更 能激起 学生的 共鸣, 相似年 纪发生 的事情 也会更 具说服 力,更 能使学 生体会 作者丰 富的情 感,能 引导学 生健康 的成长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3.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 理,把 纷繁的 事物经 过高度 浓缩, 使之呈 现出简 洁美, 给人以 启迪, 令人从 中品味 出诗意 。
4.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 的想法 ,而是 以孩子 的口吻 ,从孩 子的视 角去观 察生活 ,认识 生活, 想象生 活,感 怀生活 ,拉近 了沟通 的距离 ,增强 了亲切 感。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稻作文化的印记
嘿,让我想想!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亚洲的粮食)
找一找:
看课文74~75页“稻作文化的印 记”一节,找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时间:五分钟)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条件. 当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生活、生产及精神生活)
的
肥沃
自
然 水网密布
条
件 地势平坦
种 植 为 形成 特 色 的 稻 作 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cc9d4d680203d8ce2f24ea.png)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我叫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 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 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需 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沃 的土壤上。
自学指导P58-P60
• 1、湄公河平原在哪里(位置)? • 2、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如何(从气
候、河流、地形、纬度等分析)? • 3、水稻生产的环节是怎么样?
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潮湿、水分充足
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平坦的土地、肥沃的土壤
湄公河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 (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 播种、插秧、收割等,为了保证 我的健康成长,我还需要精心的 照顾,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产作物。
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
结合这些环节和照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 的特点?
劳动力需求大,依靠人力手工劳动为主
世界人口的分布
插秧 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湄公河平原的人口
水稻生产
人口分布
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地人口众多,为水稻
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水稻是高产作物,能满足众多 人口的生活需要,因此人口分布比较密集。
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结合图片和书本
请你描述一下湄公 河平原在世界上的 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 半岛上,地跨泰国、越 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 家。
结合地图和图表,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 么特点?这样的气候和地形比较适合什:地处低纬, 阳光充足重、要水稻产区 高温、充足的阳光
①以米饭为主食,年糕、汤圆、粽子等 ②稻杆作造纸原料,织成草鞋、草绳,也作能源 ③划龙舟,期盼丰收 ④敬畏神灵,丰收后要感谢上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16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b48a9df7e21af45b307a8c2.png)
找一找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
说一说
本地的自然 条件以及适 合哪几种农 作平原的主要农作物,
主要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从自然环境的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泰国的春耕礼
祭祀谷神、稻母
祭神舞
这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 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
同:1、深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 润,
4.对于话题作文的拟题我们一定要多 一些有 针对性 的训练 ,掌握 一定的 技巧, 达到需 要应用 时信手 拈来, 出语不 俗的效 果,感 动自己 ,征服 读者。
5.这些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进一步 挖深、 提炼出 来的题 目,源 源源于 材料而 高于材 料,加 进去个 体的感 悟与理 解,充 满了理 性的光 辉,于 平凡中 见奇倔 ,也是 很多喜 欢定议 论文的 同学拟 题一种 好方法 ,很有 思想深 度。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6.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前方转弯” 的路牌 不是要 你停下 ,而是 提醒你 该转弯 了,心 随路转 ,心路 常宽。 让思维 转弯是 人生的 智慧, 因为挫 折往往 是转折 ,危机 同时也 是转机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a4777ada38376bae1fae7e.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大片稻田,水网密布
协作劳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生活需要,增加收 入,提高生活水平 民居沿河或稻田而建, 悬空架设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 结互助,关爱弱者
低
人口稠密 高脚屋 比较集中
高
人口稀少 平房或矮层楼房 比较分散
生活水平
一般
较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两个平原,农作物为何不同? 美国大平原位于中纬度,气温、降水 都不如湄南河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
家住平原
———— 稻作文化的印记
位置:
湄 地处低纬,
南 河 平
光照和温度 充足 地形:
冲积平原,
原 地势低平
的 气候:
自 高温多雨
然 水文:
环 水网密布
境 土壤
深厚、肥沃
湄南河平原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世界水稻产区:
中国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南亚
占世界总产量的90%
说一说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86b76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7.png)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稻作文化的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稻作文化的发展和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稻作文化的印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⑤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高产稳产,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抗病抗逆,提高作物品质;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九、板书设计
①古代水稻种植技术的特点: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稻种植周期长,需精心管理;使用农具进行耕作,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水利建设,保证水源供应。
②古代水稻种植中使用的农具:犁、耙、锄、镰刀、水车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水稻种植在中国的起源、发展以及稻作文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水稻种植对我国文明进程的贡献,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获得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e35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d.png)
情感升华:
结合稻作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稻作文化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稻作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的起源时间、稻作技术的演变、稻作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②稻作文化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稻作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批改作业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你的思考很有深度,加油!”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可以让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测试则可以让我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业评价
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时,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批改关于稻作文化影响的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稻作文化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于是,我通过点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51cf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5. 稻作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体现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6. 保护和传承稻作文化的建议包括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稻作文化的教育、举办稻作文化活动等。
3. 了解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4. 认识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农具、水利工程、民间习俗等。
5.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稻作文化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价值?”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稻作文化的印记,了解了稻作文化的定义、特点、种植技术以及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我们还探讨了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稻作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稻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稻作文化的建议。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稻作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关系,以及稻作文化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153352af1ffc4ffe47ac63.png)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热同期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 节,如播种、插秧、收割 等,为了保证我的健康成 长,我还需要精心的照顾, 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 产作物。
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环节
播 种
田间管理
育
秧
插
秧
收
割
晒谷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 原上聚集 着泰国87% 的人口。
这与稻作农 业对人力的 巨大需求有 一定关系, 高产的稻米 也能满足众 多的人口的 生活需要。
精耕细作,人工劳动
独特的聚落景观
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 河流构成水网,环绕 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民居特色
“高脚屋”,“吊脚楼” (云南傣族),屋顶坡度 较大为了排水,悬空架设 为了通风防潮,适应多雨 环境
米市 以米为食
亚 洲: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中国的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的湄南河平原 南亚的印度河平原
物质生活: 聚落景观、民居特色 商业贸易、 饮食习惯
精神生活:
“御耕节”仪式
稻作农业对当地人们精神生活 有何影响?
☆敬畏神灵。春耕礼 ,御耕节 ,崇尚“谷神”“稻
母”,水上木偶戏
☆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很多环节需要协作完成,人们
能够团结协作,关爱弱者
☆人口聚居,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和睦
世界各地的水稻生产集中地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我叫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
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 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
需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 沃的土壤上。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湄公河 平原在 哪里?
说到稻谷,听说湄 公河平原产的泰国 香米特棒,跟我去看 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7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a157b0b376eeaeaad0f3300f.png)
稻作文化——生产文化
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
人工劳动 人口分布密集
湄公河平 原上聚集 着泰国 87%的人 口。
稻作文化——民居文化
阅读教材思考:这种建筑特色当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当地高温多雨
不怕水,且通风防潮。 避免虫蛇,简单易建。
就地取材,当地木和竹较多。
稻作文化——民居文化
干栏式房屋
俗称“高脚楼”, 在泰国 十分普遍。一般只分上下 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
慢走着的 人,地 里还有 工作的 农民, 披着蓑 戴着笠 。他们 的房屋 ,稀稀 疏疏的 ,在雨 里静默 着。
7.《散步 》是一 篇叙事 抒情的 散文。 本文从 一件小 事入手 ,表达 了深刻 的内涵 。这种 以小见 大的写 法给读 者留出 了想象 空间, 同时也 充分地 表达了 主题思 想。日 常生活 中,你 可曾见 过一些 小事蕴 藏着哲 理和内 涵。试 着写一 段文字 ,从生 活中的 “小” 发掘出 “大” 。
•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 全貌, 才能更 好地把 握人物 的性格 ,因为 人物的 性格是 通过完 整的故 事情节 ,在矛 盾的冲 突中展 现出来 的。
•
3.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 其思想 性格之 所以如 此的社 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 的形成 与社会 环境有 着密不 可分的 关系。
•
4.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 赏析人 物形象 的社会 意义 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 性,然 后结合 社会现 实分析 人物形 象折射 的社会 现象及 给人带 来的某 种启示 。
•
5.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 他们偏 爱自然 界中的 某一方 面,没 有接受 完整的 自然教 育,他 们在自 然界的 行为比 较自我 随性, 可能会 妨害生 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36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5e1cf56cb9f3f90f76c61bd0.png)
❖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
2.所以如 果你有 愿望, 如果你 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开秧门
拔秧插田开始之日,农家要在田头或道坛上祭 拜天地,叫做“开秧门”。祭品颇丰,内有20个 米桃,在果盘上叠成山形,称为“生盘儿”,取 “积谷如山”之意。祭毕,农民绕秧田一圈,拔一 把秧带回家,挂在门墙上,意为谷神进门。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因地制宜 发展生产
查一查
为迎接泰国考察团的来访, 请你回去查阅或收集相关资 料,准备向他们介绍我国水 稻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人们的生活与水稻生产有怎 样的关系?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 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 扮一新,吃好食,过好年,预兆丰年,人们以 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 丰收,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爱护牛
传统农业,敬畏自然 祈求风调雨顺 灾害
民—俗———春春耕耕礼礼
一般的高脚屋分上、下 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 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 和其他物品。
傣家竹楼
湄南河民居
水上市场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 辞优美 ,字里 行间透 着灵气 ,迸发 出勃发 向上的 追求与 热情, 展示了 作者与 众不同 的个性 。要在 反复"读" 中用心 去体会 。
8.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分析 其结构 ;更重 要的是 要认识 文学作 品对青 少年成 长的意 义,从 而养成 自觉主 动地阅 读优秀 文学作 品的习 惯。培 养热爱 大自然 、热爱 பைடு நூலகம்活、 热爱祖 国的思 想感情
然 条 土壤:深厚肥沃
植
件
扯秧苗 打谷
插秧 收割
三、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 精耕细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依
靠大量人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湄公河平原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影响平原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
原 因: 当地的生产水平低下,同时人口稠密,
能够满足水稻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四、稻作文化的印记
小时青青像棵草
稻老作来文黄化黄的结印珠记宝
秋风吹—处—走金进浪湄公滚河平原 给人贡献可不小
中南半岛
一、介绍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大洲位置、海陆位置、纬度 位置、温度带
湄公河平 原
地形
合作探究 二、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土壤
水文 气候
湄公河平原的地形
胡志明市的气温和降水
合作探究 二、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民选择耕种的主要 农作物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水稻。深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公河平原的人们在 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以精耕细作,人工协作完成,种植的都为水稻。
1.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收养弃 婴的感 人故事 。本课 的教学 旨在引 导学生 关注自 己的生 活实际 ,去真 切地感 悟这种 人间真 情,并 让学生 体会爱 的伟大 ,从而 也能奉 献爱心 。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去 真切地 感悟这 种人间 真情, 并让学 生体会 爱的伟 大,从 而也能 奉献爱 心。
3.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 理,把 纷繁的 事物经 过高度 浓缩, 使之呈 现出简 洁美, 给人以 启迪, 令人从 中品味 出诗意 。
4.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 的想法 ,而是 以孩子 的口吻 ,从孩 子的视 角去观 察生活 ,认识 生活, 想象生 活,感 怀生活 ,拉近 了沟通 的距离 ,增强 了亲切 感。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C、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2、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 ② 湄公河平原在亚 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 ③湄公河平原水稻高产区,人口稠 密 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自然条件上与湄公 河平原有很多相似之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 罗棋布,稻田鱼塘遍布。
地形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水文 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土壤 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
高温,夏季多雨,雨热同 期。
湄 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公
开阔。
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
适 宜
温度
平 原 自
→ 年高温,夏季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水分 光照 土壤
水 稻 种
聚落景观、 民居
日常饮食
稻作生产
风俗文化
人际关系
随处可见的米市
当地人的食物
水稻为主要农作物 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
房屋大都盖在稻 田、河流边上, 便于田间管理。
高脚屋
以木、竹为主,用木桩 支撑,悬空架设。
防潮、避免虫蛇、简单易建。
聚落景观: 众多水渠和河流环绕着稻田和村庄 水——稻田——村庄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精神生活
柬埔寨的御耕节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
春 耕
祭神舞
每年五月初(雨季开始)在泰国举行,由国王亲自 祭拜“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 雨顺。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稻的标志。
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或生活特点 的是( D )
A、生产主要靠机器
B、生活水平较高
5.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 ,抒情 色彩极 为浓重 ,容易 打动读 者感染 读者, 读后能 给人以 启迪与 思考。
6.童 年 生 活 , 是无 忧无虑 ,天真 烂漫的 时光, 对它的 描摹更 能激起 学生的 共鸣, 相似年 纪发生 的事情 也会更 具说服 力,更 能使学 生体会 作者丰 富的情 感,能 引导学 生健康 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