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明清) 第一讲明清美术概况
中国美术史 笔记 第七章 明清美术 (一)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挂壁飞泉图》等等。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艺术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明清美术
明代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在江南产生了 资本主义萌芽。促使 了市民文艺的发展,通俗文学的 发达。如,四大名著之三《水浒》《三国演义》《西 游记》等问世。这种新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了美术 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 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为明代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文征明诗文基础深厚,文笔流畅,文风朴 实自然。其书法初学李应祯,亦临习宋克, 后专法晋唐。隶书出于钟繇,楷书师法钟 繇、王羲之及赵孟頫。字体宽舒,疏密匀 称,以精整圆劲见长。尤善小楷,流畅秀 劲、混纯精绝,有自家风貌,与董其昌、 祝允明齐名,对后世影响甚大。
文征明《漪兰竹石卷》局部
文征明《仿米氏云山图卷》
沈周《庐山高图轴》
沈周《落花诗意图》 沈周《枇杷图》
沈周精湛的艺术,给后世画坛留下了深远 而巨大的影响。文征明为其高徒,唐寅也 曾受益于他。其弟沈豳[bīn]、沈召也师法于 他。此外陈焕、宗周、陈铎、杜冀龙、沈 颢、沈硕也深受他的影响。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后以字行, 又改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 人。官至翰林待诏,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 工诗文书画。他是夏昶[chǎng]的外孙。文征 明幼不慧,九岁时说话尚不清楚,稍长, 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 学画于沈周。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 称“吴中四才子”。
今存主要作品有:《雪景山水图轴》,学 马远,用笔较粗放。《渔乐图轴》,学戴 进,场面宏大,景界开阔。《长江万里 图》,侧锋秃笔皴擦点染,笔墨飞动,极 为潇洒。人物画有《铁笛图》,描写元末 诗人杨维桢。树石及用具画得很细致,人 物衣纹以细劲之笔画之,线条流畅。《武 陵春图卷》为白描,线条粗细略有变化, 利用生宣纸的特性,行笔稍作顿挫,线条 的韵律感很强。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明清美术1
明清时期,美术的其它门类也有新的发展。
明代工艺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景德镇的瓷器, 二是毛织工艺和“顾绣”,三是明式家具。
清代工艺,一是陶瓷,二是纺织业,特别是南京 的“云锦”,刺绣中的“四大名绣”(苏绣、广 绣、蜀绣、湘绣),三是漆器,其它像珐琅制品、 金银器、木雕、玉雕等工艺,都有一定成就。
代表作品:《长江万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追随戴进、吴伟的画家很多,主要有蒋嵩、 张路等人,但是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过分 强调用笔时酣畅痛快,以致后来的“吴派” 和清代的“正统派”对这种粗狂恣肆的画 风很不喜欢,称他们是“画家邪学,徒呈 狂态”,所以很快就被新兴的“吴门画派” 所取代。
3.明初其他重要画家
明清时期的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都城建设、 园林等建筑艺术中,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 重要的典范意义。
第二节 绘画
一、浙派与明代前期的绘画 明代统治者将为宫廷服务的专业画家归
入到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辖,分别 在不同的殿内顶差。画家也没有专门职 称,而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如锦 衣卫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 等。
代表作品:《春山积翠图》(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1459-1509),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人。 因善画两度应召入京,待诏仁智殿,授锦衣百户之 职。弘治时,被皇帝赞为“真仙人笔”,故自号 “小仙”。但吴伟生性狂放,傲视权贵,尤看不 惯官场的腐败与争斗,毅然离京。正德年间又被 召进宫,但未赴京就离世,是继戴进后浙派中影 响最大的画家。
明代院派在山水画方面主要继承了南宋刘、 李、马、夏传统,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 多用水墨,略施色彩,戴进是“院体”画 的代表,但他对传统并不是专习某一家, 而是吸取众家之长,自成体系。
人物、花鸟方面,较多继承北宋“院体” 风貌,用笔工整细致、一丝不苟,所施色 彩浓丽而沉着,格调清新雅致。有些人在 继承两宋院画的基础上,有所开拓,代表 画家有边文进、林良、吕纪等。
中国美术史(明清) 第一讲明清美术概况
浙派
江夏派
海派
1368 洪武 单位:年
1399 建文 1403 永乐
1425 1450 洪熙 景泰 1426 1457 宣德 天顺 1436 正统
1488 弘治
1522 嘉靖 1506
1567 隆庆 1573 万历
1620 泰昌 1621
1644 顺治 1662
1723 雍正 1736 乾隆
金农 郑板桥
1368 洪武 单位:年
1399 建文 1403 永乐
1425 1450 洪熙 景泰 1426 1457 宣德 天顺 1436 正统
1488 弘治
1522 嘉靖 1506
1567 隆庆 1573 万历
1620 泰昌 1621
1644 顺治 1662
1723 雍正 1736 乾隆
1796 嘉庆 1821 道光
1796 嘉庆 1821 道光
1851 咸丰 1862 同治
1875 光绪
1911 1809 宣统
1465 成化
正德
康熙 天启 1628 崇祯
明代
清代
中国美术史
明清美术
曲刚 主讲 曲刚 主讲
明清美术史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一、明清历史概况
1、明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的大帝国。明朝至公元 1644年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所推翻,前后共二七六年,其间中国社会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1403年朱棣迁都北京。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二、明清美术特征
1、宫廷美术的复兴 2、文人美术的发展 3、市民美术的勃兴
4、西洋美术的传入及其影响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
1.“吴门画派”
活跃于江南苏州一带的是“吴门画派”或简称“吴派”。创始于沈周, 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 家”。
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 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一 是在出身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另一个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 效果,所谓“气韵神采”。
后期
文人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 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 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其理论在 清代的画坛掀起不小的波澜。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 讲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一节 明代绘画
初期
朱元璋也恢复了传统的画院,在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十五世纪) 最为发达。但都模仿前人画作,少有创新。
中期
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巍然兴起,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 雅俗共赏之路,形成声势巨大的吴门画派。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②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 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 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 被称为“吴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
空林积雨图-沈周
东庄图 沈周
山谷云吞图-沈周
牡丹图轴-沈周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第三节 清代绘画
一、清初绘画
• 清朝初年,占据画坛时间最长的画派是被统治阶级与时人 视为正统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 翚为代表。“四王”与另外两位画家吴历、恽寿平,并称 为“清初六家”。
• •
答
仙
菊
山
图
楼
阁
王
图
时
敏
王
时
清
敏
清
•
仿 巨 然 山 水 图 轴 王 翚 清
• 仿古山水册 王翚 清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一、明初画院及浙派 • 在明代前半期,宫廷绘画在画坛上占居主要地位,山水画
形成了浙派,花鸟画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画史上 的地位不可忽视。
•
山
鹰 鹊 图 轴
茶 百 羽 图
吕
林
纪
良
明
明
• 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以戴进、吴伟开始,至谢时臣、蓝瑛而终 。浙派和画院是明初至嘉靖时期最有力量的画派。以戴进为 首的浙派画家一般既擅长山水,又长于人物,这一点为明代 文人画家中不多见。
• 景德镇窑刻花影青梅瓶 南宋
• 绿釉龙梁鸡冠壶 辽
• 缂丝莲塘乳鸽 朱克柔 宋
二、元代的工艺美术
• 青花松竹梅炉 元
• 青花釉里红镂花盖罐 元
• 雕漆花卉红尊 元
返回主目录 • 纳石失 佛衣披肩 元
•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辽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辽
三、元代建筑
• 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
一、工艺美术
• 青花麒麟纹盘 明成化年间
• 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 明万历年间
• 白釉烛台 明
• 珐琅彩团花蝴蝶图碗 清雍正年间
• 粉彩人物笔筒 清雍正年间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高剑父
(1879—1951) 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 人。1906年赴日,东京美术院 毕业,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 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 历任广州市立艺专校长,中山 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澳门。
高奇峰
(1889—1933) 名嵡,字奇峰,以字 行,广东番禺(今广州) 人。留学日本,同盟会 会员,与兄高剑父、陈 树人画脉相连,画技高 超,世称“二高一陈”、 “岭南三杰”,也是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之一。
画风:笔力雄健,风格粗犷豪放。 主要画家 :
★ 戴进(领袖,杭州人)
吴伟(武汉人)张路(河南开封人) 蒋嵩(南京人)
风格:笔力 雄健,气势
奔放
戴进 《风雨归舟
图》
吴伟 山水画作品
蒋嵩 山水画 张路 山水画
吴门画派(吴派)
(158)
★ 明朝中期,江南的苏州因经济繁荣
逐渐成为文人画家的聚居之地,开始形 成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地域画派,史 称“吴门画派”,简称“吴派”。吴派 以画山水为主,兼及花鸟、人物,主要 画家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 个画派的主要艺术风格是:雅洁清淡、 追求笔墨情趣。吴派属文人画派,对明 末中国的画坛影响很大。
山水画——“清初四王”
175
1. 王时敏(董其昌弟子,四王 之领袖,江苏太仓人)
2. 王原祈(江苏太仓人) 3. 王鉴(江苏太仓人) 4. 王翬(江苏常熟人)
“四王”山水画 ——清代宫廷的复古山水画派
“四王”主要临摹古代各朝的山 水画家的作品,他们以仿古为能 事,缺少艺术的创造性,但受到 皇帝的喜欢和倡扬,被标榜为清 初山水画的正宗和楷模。
王时敏的山水画
王原祈的山水画
王翚的山水画
清初的“金陵八家” (180)
明清美术ppt课件
清版杨柳青木版年画《猴抢草帽》
清版杨家埠木版年画 《喜报三元对画(右)》
清版杨家埠木版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清版杨家埠木版年画《当朝一品》
清版杨家埠木版年画《白蛇传之许仙游湖》
清版杨家埠木版年画《白蛇传之金山寺》
清版桃花坞木版年画 《麒麟送子》
清版桃花坞木版年画 《琵琶有情》
清版桃花坞木版年画《十美踢球图》
陈洪绶画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 叶子》、《娇红记》插图及张深之正本《西厢记 》插图等。
丁云鹏的作品,著名者 如《博古图录》、《考 古图》、《方氏墨谱》 、《程氏墨苑》、《养 正图解》等。其中《程 氏墨苑》中收有他摹绘 的四幅西洋宗教版画, 当属中西版画艺术较早 的一次交流。
明代小说插图 《金瓶梅》插图(木刻)明末苏州刊本
《西厢记》(明)戏曲插图 陈洪绶绘 项南洲刻
《大字魁本全相 注释西厢记》明 弘治十一年(1498年)
明 代 版 画 《 西 厢 记 》
明代 陈洪绶《水浒叶子》——明清木刻版画
(明刊木刻版画《还魂记插图》 )
这一时期,是版画繁荣发展的 鼎盛时期。明代雕版印刷的范 围和内容非常广泛,刻印技术 也日益精良,形成独特的刻印 风格。
美术系 龙凯
第一节 绘画 第二节 书法 第三节 建筑与雕塑 第四节 工艺美术
第一节 绘画
明清民间绘画 版画 年画
明清绘画
民间绘画
版画:明代是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雕版印刷 业在宋元基础上进一步兴盛。它主要表现在:书 籍的插图,普遍出现于各类图书著作之中,经史 文学著述以外,科技、医药、农业、军事书籍配 有的插图版画远远超过了前代。
《楷书四箴页》 纸本 纵29cm 横1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美术史完整版课件 第九章--明清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明代前期绘画
戴进、吴伟与浙派
戴进 字文进。其山水以取法南宋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 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比南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 精当而景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 秀。山水画之外,戴劲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都较少 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者甚众,乃以戴的籍贯,称这一派为“浙 派”。 二、吴伟 字次翁。他的山水画师法马、夏,近则“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 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 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是为“江夏派”的开山者。
第九章明清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明代前期绘画1111第二节董其昌与南北宗画论2222第三节四僧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33334444第九章明清时期的美术中国美术史第九章明清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明代前期绘画111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中国美术史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明代前期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九章 明清时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术
1 第一节 明代前期绘画
时代简介
清朝(1644年—1911年),是中国封 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满姓爱新 觉罗。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 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 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 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 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 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清代自入 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一、明清美术一般特征1. 逼真写实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尤其是绘制人物、花鸟和山水的作品,力求逼真。
这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艺术流派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追求精细、真实的艺术作品,追求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2. 注重传统继承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宋的艺术传统,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以唐宋画家的作品为模板,借鉴其意境、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3. 反映社会生活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宫廷生活、乡野田园、民间风俗等题材。
4. 禅意风格禅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明清时期绘画的一种风格。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画家对禅意的表现,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明清绘画流派1. 四王四王是指明清时期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江、唐寅、文征明、祝允明。
他们致力于复古,提倡古画法,师法自然,推崇唐宋画风,但同时也融入了元代画风和南方画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山水画。
2.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山谷。
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山水最为精通。
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注重意境的表达,通常用简练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来表现。
3. 精粹派精粹派是明清时期新兴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李流芳等。
精粹派的画家主张“以心拟形”,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4. 洪武画派洪武画派是明代初期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倪同仁、王时敏等,他们注重展现画家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作品以大气和神韵著称。
5. 青绿山水派青绿山水派是明清时期的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该派的画家主张用色鲜艳,明快的绿色来表现山的真实感,同时也注重画家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6. 籀兰派籀兰派是以籀兰山(今天的籀兰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题材的山水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陈洪绶等。
明清美术简介ppt课件
ppt课件
6
师从沈周的文徵明(1470—1559),苏州 人。小的时候不是很聪明,但他学习很刻苦, 终于成为一位诗、文、书、画皆能的全才。 他还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 四才子”
ppt课件
7
• 唐寅(1470—1525),
与文徵明是好友,但寿
命比文徵明短得多,只
活了54岁。唐寅号称
•
而 出进《马画饰一(戴 行 狂却风(。被次今进 的 风画雨远戴扔,杭( 渔 大得归)进进他州 夫 雨更舟、山炉在) , ,见图夏水里一人 充 又气》(、熔个。 分 简势这圭人掉熔早
。描 绘 了 狂 风 暴 雨 的 运 动 感 括地勾出逆风而行的小船、顺风,他成功地运用浅设色,阔笔扫类题材是宋人常画的题材,但戴)一路,用笔豪放,水墨淋漓。物、花卉皆工。他的山水主要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改学绘金铺里看见自己精心制作的银首年是个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有),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3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在江南可谓是妇孺皆知,
民间故事《唐伯虎三笑
点秋香》里的“伯虎”
就是他的字。他年轻时
参加科举考试,因无辜
牵涉到一场考场舞弊案
而入狱,出狱后,断了
求功名的念头,从此放
荡不羁、玩世不恭,成
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
家。
ppt课件
8
❖ 唐寅的山水画多学李唐、刘松年, 兼及元四家,又曾远游名山,故其 画用笔豪放中见风雅情致,自创一 派。唐寅亦擅长仕女人物画,多用 “院体”工细着色之法描绘。他笔 下的仕女多是下层社会的妓女,他 以同情的态度描绘她们。
• 2 吴伟;受戴进影响最大,有浙派盟主之称,作品《溪山鱼艇图》,《松风 高士图》。
• 3 蓝瑛;活动在明末清初,在画史上被称为浙派殿军,与吴伟,戴进并称浙 派三家。传世作品《白云红树图》,《岳华秋高图》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题库形式,介绍明清时期的美术,帮助考生系统了解与学习。
一、题目:明代山水画的特点和代表人物是谁?明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明代,山水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卓越的构图技巧,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入剖析,创造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其代表人物是谁?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之一,而明代山水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则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与颠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注重气韵生动,以笔墨浓淡交替,线条简练流畅为特点。
他尤其擅长以小品、随意笔触勾画山水景物,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宁和。
二、题目:清代人物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清代人物画是明清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美术流派,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充分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氛围。
清代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清代人物画注重形象写实,更加注重人物的气质和思想内核的表达。
与明代相比,清代人物画更加关注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的人情味道。
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线条和纤巧的笔法,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与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有石涛、吴昌硕等多位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清代人物画的特点。
例如石涛的《秋江渔隐图》中,他用精湛的画工塑造了渔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江渔隐的场景,使观者对渔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恬淡生活产生共鸣。
三、题目:中国瓷器的明清时期发展特点是什么?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的瓷器无论在纹饰、造型还是烧制工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在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明代的瓷器以宜用为主,注重实用价值。
明清美术
宜兴紫砂壶
陈鸿寿,号曼生,曾任宜兴县令,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但鼓励当地 陶工生产,而且还协助陶工设计壶的式 样有十八种以上之多。其中以四方、六 方、井栏、瓦当、石瓢、葫芦、直筒、 圆珠等壶最为常见。设计这类壶主要是 壶体光洁素面,能使文人可以任意在壶 身展现自己的才华;在紫砂上写诗作画, 大大提高了紫砂品位。
沈周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 山大川,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 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 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博取众 长,出入于宋元各家,融会贯通,刚 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 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 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 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 简豪放,气势雄强。
画中未作任何背景,仅绘银发长髯的东 方朔左手捧着硕大的仙桃,右手紧握书 卷,一边疾步奔走,一边转首回望,其 紧张与机敏之态,栩栩如生。以散乱的 笔触和淋漓的运墨表现出腰间所围毛皮 的蓬松;顿挫跌宕的运笔又令衣袍、帽 带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呈现出作家 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白 云 红 树 图
3.著名的宫廷画家
戴进 边文进 林良 吕纪
关 山 行 旅 图 明 戴 进
三 友 百 禽 图 明 边 文 进
残 荷 鹰 鹭 图 明 吕 纪
第八章 明清美术
第二节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 派”
二、‚浙派‛——山水画派(人物也佳)
1.“浙派‛的来历 2. “浙派‛名家
云 锦
云 锦
金 陵 云 锦 时 装 秀
苏 绣 先 春 四 喜 图 轴 清
粤 绣 百 鸟 朝 凤 镜 芯 清
蜀绣芙蓉鲤鱼图
蜀 绣
现 代 湘 绣 作 品
8.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由于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 戴进:早年做过金银首饰的工匠,后该学绘画。传世作品有《春游晚 归图》《风雨归舟图》,人物画《钟馗雪夜出巡图》。 吴伟:受戴进影响最大,有浙派盟主之称,代表作品有《灞桥风雪图》 《溪山鱼艇图》等。
2. 吴门四家:
明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派完全成熟。由于他 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苏州古为吴地,古称其为“吴门四家”。吴 派是文人画体系,他们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还标志 着明代独立绘画面貌的形成。
王翚:“四王”中对古人技法涉及面最广的一位,他除“元四家”外,对 范宽、文徵明乃至院体风格都能旁涉。作品虽多为仿古之作,临仿的宋元 古画几乎可以乱真,却也具有清丽神秀的风致,功力深厚,熔铸南北画派 于一炉。当时复古之风大盛,他的艺术自然受到高度推崇。代表作《太白 观泉图》《溪山渔乐图》《山庄雪霁图》《仿李成山水画》等。
朱耷 又号八大山人,哭之笑之
荷花水鸟图 藏故宫博物院 纸本墨笔 126.7x46
鱼图 藏上海博物馆 纸本墨笔 34x26.5
11
花鸟图册 朱耷 清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藏故宫博物院 纸本墨笔 42.8x285.5
13
髡残
苍翠凌天图 藏南京博物院 纸本墨笔淡着色 85x40.5
弘仁
黄海松石图 藏上海博物馆 纸本墨笔淡色 198.7x91
第八章 明清美术
08
明初绘画继承南宋院体绘画传统,并形成以戴进为代表的 “浙派”及由此流衍出来的“江夏派”,画风豪放。明中 期,在苏州地区,以沈周、文徵明为核心的一批文人画家, 发扬元画传统,表现文人优雅生活,构成了地域流派“吴 门画派”。晚明,陈洪绶、徐渭以一种不同于时俗的独创 精神为人瞩目,董其昌则重建文人画理论,提出“南北宗 论”。清初,“四王”受董其昌影响,崇尚师古,掀起摹 古潮流: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遗民画家,重视师法自 然和表现自我精神,给画坛带来清新的画风。清代中期的 扬州,一批失意文人以绘画为业,自写胸臆,艺术形式标 新立异,画史上称为“扬州画派”。清朝晚期,书坛碑学 的兴起,启发画家吸收金石的笔意,后来逐渐形成了以赵 之谦、吴昌硕为代表的金石画派,开创了刚健豪放的写意 花卉的新画风。
中国美术史——明代美术讲解稿
明代美术讲解稿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红巾军为首的元末农民起义开始了,在此期间朱元璋趁势崛起,在南方先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等,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
1387年9月,再接再厉的朱元璋任命大将军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彻底歼灭溃逃北方的北元朝廷,元朝正式灭亡,大批元朝皇室成员身陷囹圄,三千人被押解回南京,历史上靖康之变类似的情况再现,此时两者相差两百余年明代因覆灭元代而得以建立。
由于元代时间不算太长,其中后期许多画家都过渡到了明朝,所以明初的绘画基本上是元代的延续,而这些前朝的画家也纷纷被征召致仕,如王蒙、赵原、徐贲、王绂等。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
那些曾山入宫廷或同样以南宋遗风为宗旨的画家,在民间逐渐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画风与明初的院体画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空间。
因这些人大多来自浙江一带,故被称为浙派,其中以戴进为领军人物。
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
“浙派”的创始者和领军人物是戴进(1388-1462),他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
字文进号静庵。
他的绘画在年轻时就已经盛名远扬,宣德时曾经被征召入宫廷,但是受到谢环等人的妒嫉和排挤,之后又在北京地区寄寓多年,晚年回到家乡杭州卖画为生。
戴进虽然曾经在宫廷中供奉过,但是他的主要创作还是在民间完成的,其影响也是在民间。
所以后世将他代表的这一画派称之为“浙派”。
戴进在绘画方面有着超凡的才能,他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他的山水主要师承南宋刘松年、马远、夏圭,兼收北宋郭熙和元人的画法。
中国美术史第五编明清美术
中国美术史第五编明清美术一、绘画艺术清初画坛呈现出繁荣景象,山水画的代表是以“四王”与吴历、挥寿平为中心的正统画派,以及独抒个性的“四僧”等非正统画派。
花鸟画在工笔和写意两个方面,以恽寿平和八大山人为代表。
清代中期形成了扬州、北京两个绘画中心,北京主要流行宫廷绘画,扬州商业繁荣,兴起了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新的绘画潮流,使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拙而充满个性。
晚清的人物画方面,出现了适应世俗审美趣味的肖像与仕女画名家改琦、费丹旭等人,这都为近代上海诸画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一)清初绘画1、清初六家与正统画派清初山水画承继了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代表人物是清初六家,即“四王”、吴历和恽寿平。
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推崇“元四家”致力于摹古,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又受到统治者的赏识,被作为正统画风而推崇,形成了所谓的正统画派,占据了画坛的主流。
清初“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原祁(王时敏之孙)和王晕(王时敏、王鉴学生)。
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原祁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达到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代表作品有《山中早春图》等。
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王鉴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在画法面貌上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王翚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也注重观察自然,因此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夺造化之精髓。
吴历的早期作品有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
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笔墨苍浑凝练,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醇厚神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侵略者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开始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二、明清美术特征
1、宫廷美术的复兴 2、文人美术的发展 3、市民美术的勃兴 4、西洋美术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
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 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 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 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 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 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 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 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 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 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 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初年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到公元一三九三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 八五○万顷。在明初七十余年中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结果,使城市更加繁荣。北京、南京以外全国有三十多个城市,大多分布 在沿海和长江下游。
发展对外贸易,永乐时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南洋,远达非洲东岸,促进了中国和南洋群岛在经 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明朝中期以后,中国不仅和南洋有经常的贸易,并且和欧洲也有了直接的 海上来往,欧洲的商人和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把欧洲的文 化带来中国。
弘治 嘉靖
1426 1457
宣德 天顺
1436
1465
1506 正德
正统
成化
明代
1567 隆庆
1573 万历
1620 1644
泰昌 顺治
1621
1662
天启 1628 康熙
崇祯
1723 雍正
1736 乾隆
1796 嘉庆
1821 道光
1851 1875 1911
咸丰 光绪
1862
1809
同治
宣统
清代
中国美术史
明清美术
曲刚 主讲 曲刚 主讲
明清美术史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一、明清历史概况
1、明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的大帝国。明朝至公元 1644年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所推翻,前后共二七六年,其间中国社会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1403年朱棣迁都北京。
中央集权较以往各朝代更为严重,朱元璋采取政治高压政策,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机构, 禁锢了文人思想。
十六世纪时,大明帝国急剧地趋于崩溃。除了东南和西北的边患以外,由于宦官掌权,政治黑 暗,官吏贪污,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尖锐。明朝在东南沿海一带也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 在十七世纪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并直接导致明朝灭亡。
四、明清美术发展进程及主要画派简略图
新安派
金陵画派
传统文人画家群
吴派
明宫廷院画
姑熟派
松江派
常州派
(华亭派、苏 松派、云间派) 娄东派
……
清宫廷画风
扬州画派
江西派
浙派 江夏派
武林派
虞山派
波臣派
岭南画派
海派
1368 洪武 单位:年
1399 建文
1403 永乐
1425 1450 1488 1522
洪熙 景泰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2、清代
十七世纪初,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女真族的满洲人在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的统率下,组
织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逐渐扩大占领到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一带,公元1636年自称
为“清”,并乘公元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在明大将吴三桂的勾结下进入山海关,
占领了北京,随即征服全中国。
清朝的统治,大体上承袭了明朝的旧制。对于被征服的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采取严格
的高压政策。屡兴文字狱,钳制汉人的反清思想。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
一直没有停止,嘉庆年间白莲教、天理教的起义蔓延川陕鄂诸省,各种教徒的起义相继不
断,到道光帝的末年终于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革命。
在清朝初年,农业得到恢复,手工业和商业的继续发展,十八世纪出现全国普遍的繁
荣,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全国人口有四亿多。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前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
道光年间广东有二千五百个纺织厂,共拥有工人五万。江南是丝织业的中心。南京一地织
锦缎机就有五万张,大的工场可以有织机五六百张,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比明朝有进一
步的发展。
欧洲的资本主义在十八世纪开始侵入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商业贸易
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恐惧,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公元一八四○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