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化荒漠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_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18055
水 域 湖 泊 地 16795

地 228242
工矿居民用地 4654
3. 8 22. 8 15. 1 41. 7 4. 4 0. 9 0. 8 11. 4 0. 2
1243 1789 1298 6088 251 711 187 892
97
1. 65 0. 39 0. 43 0. 73 0. 29 3. 92 1. 11 0. 39 2. 06
2 自然概况
内蒙古鄂托克旗总土地 面积为 19981. 61km 2,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43′~108°54′、北纬 38°18′~40° 11′。鄂托克旗属额尔多斯高原的组成部分, 西北部 为丘陵地形, 中部大部分为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 东 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按地貌特征可分为 四大类: 山地、梁地、沙地、滩地。全旗大部分地区的 海拔高度在 1100~2000m 之间。
成的结果。
表 1 鄂托克旗景观类型面积及指数表
景观类型
面积 百分比 斑块数 斑块密度
多样性指数
(h m2)
%
( 个) 个/百 h m2
合 计 1998161 100 11858 0. 59

地 75268
低 覆 盖 草 地 455182
高 覆 盖 草 地 301681 固定半固定沙 833715
流 动 沙 地 87055
建议: 加大以保护为主的生态建设, 重点实施湿 地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程。
参考文献:
[ 1]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2] 角媛梅, 肖笃宁, 马明国等. 河西走廊典型绿洲景观格局比较研究[ J] . 干旱区研究, 2003, 20( 2) . [ 3] 程国栋, 肖笃宁, 王根绪.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J]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 1) .
3 研究方法
3. 1 数据源及其处理 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相结合的方法 获取数据
源, 划分图班统计各类型面积, 求得各景观单元特征 值。该方法首先应经过几何校正和增强 处理后的 T M 卫星遥感数据, 在建立解译标志基础上, 利用 Ar cview 软件在计算机上按沙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 的不同目视解译划分图班, 并对调查因子进行初步 解译, 然后到现地核实图班界限和调查各项因子, 获 取沙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及其他方面 的信息。然后, 用 GIS 求算图班面积、数量并编制荒 漠化和沙漠化土地分布图。 3. 2 景观分类
经分析、统计, 得出本区各景观类型面积、图斑 等数据, 见表 1:
分析, 研究上述数字及影象资料可得出本区域 自体景观特征: ¹ 区域沙地景观占总面积 46% , 另有 近 20% 的草地表面覆沙, 形成以沙地景观为主体的 景观格局; º 河流、湖泊湿地较为发达, 尤其以沙地
中湖伯湿地居多, 这也体现出区域沙地为主体的景
关键词: 荒漠; 景观格局; 研究; 鄂托克旗 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 B
1 前言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的空间分布, 包括景观组 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格局 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它能揭示区域生态 系统的特点及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作用。 因此, 对于生态现状及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化荒漠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 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
冯娟丽, 崔红, 刘利清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 测规划院,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鄂托克旗 T M 影像数据研究, 分析, 并结合地面实际调查, 给出了区域景观各类型的面积、斑
块数, 总结出了区域景观的共性和个性, 为本地生态建设评价和措施制定提供了依据。
观类型特点; » 工矿居民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较小, 占
0. 2% , 但斑块密度大, 分布广泛, 增加了区域景观类 型的复杂性。反映出区域人类活动广泛而规模较小;
¼农地景观的斑块密度最大, 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
观的影响极为显著; ½ 景观类型中以固定、半固定沙
地多样性指数最高, 其间林地、草地、农地、水域均有 分布, 反映出沙地地形、水分、土壤分布的多样性造
0. 23 0. 29 0. 24 0. 34 0. 08 0. 17 0. 08 0. 19 0. 05
5 结论与建议
鄂托克旗作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组成部分, 也作为草原到荒漠的过渡带显示出了景观共性, 同 时,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也表现出自身的景观特 点。总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¹ 整个区域景观基质主体 为沙质荒漠景观, 其中沙地景观面积占近一半, 沙地 景观也是区域中景观多样性最丰富的类型; º 人类 活动对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在农地、工矿居 民用地景观斑块密度大, 分布广泛; » 沙地以外的景 观植被盖度明显低于沙地, 多样性贫乏, 显示出此区 域生态的脆弱性。
鄂托克旗土壤资源丰富, 土壤分布有三个地带 性土壤, 即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非地带性土壤有 风沙土、草甸土、盐土和沼泽土。
主要植被类型以沙地植被、旱生多年生禾本科、 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 如: 小针茅、羊草、沙蒿、狭叶 锦鸡儿、红砂、白刺、猫头刺、杠柳等。灌木及半灌木在 植物群落占有相当的比重。该旗西北部沿黄河的台地 上及一些河床地区还生长着四合木、沙冬青、霸王、蒙 古扁桃。在中部的硬梁地区还分布有半日花等珍稀濒 危植物种。该旗共有植物71 科, 252 属, 460 种。
文章将本区景 观类型划分为1 林地、低覆盖 草 地、高覆盖草地、沙地、农地、水域沼泽地、裸地、工矿 居民用地等 8 种类型。
4 景观格局特征
4. 1 景观格局整体特征 鄂托克旗植 被地带上处于 草原与荒漠的过 渡
区, 其中, 草原荒漠植被占据主体地位, 因而景观格 局具有草原荒漠的共性, 主要表现在:
收稿日期: 2006- 02- 28 作者简介: 冯娟丽( 1963- ) , 女, 通 辽市人, 工程师。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 3 期 冯娟丽等: 草原化荒漠 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 7 7·
景观分类目前在景观生态学中尚未形成一个统 一的分类原则和方法。考虑到本区是生态脆弱区, 也 是生态建设重点区, 因此, 景观分类总的原则是要有 利于反映生态系统特征, 并指导生态建设。本区地处 干旱和半干旱区, 景观受地貌、气候、植被和人类活 动等多种影响而形成。大气降水影响土壤, 决定植被 类型; 风吹蚀着地表, 对地形、土壤影响极大; 地貌对 降水、风起到再分配的作用。上述因子相互作用, 形 成直接体现景观因子的地貌、植被和土壤。景观分类 就主要依据上述三类因子。
鄂托克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主要特征是 无霜期短, 昼夜温差大, 干燥少雨, 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 风大沙多,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352. 4mm 。 旗境内黄河流经 38. 5km, 此外还有都斯图河 、赤老 图河等十多条河流。旗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可开采 储量为 18985. 8 万 m3。
内蒙古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西部, 地处草原与 荒漠的过渡区, 毛乌素沙地分布在旗内的东南部, 境 内沙地、荒漠、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多样, 区位十分 重要。该旗基本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旗县, 近几年实 施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 生态 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
2004 年笔者参与了该旗荒漠化和沙化监测, 该 调查采用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积累 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文章就是在上述调查的基础 上, 经分析, 研究得到的成果。
¹ 景观斑块较大, 结构粗粒化, 草原荒漠和沙地 荒漠占主体优势, 形成景观中的基质。农田和水域呈 斑块状镶嵌其中, 形成景观中的缀块。河流、公路穿 越其中, 形成景观中廊道; º 沿水源景观格局迥然有 别。沿河流、滩地等水源较丰富地区植被盖度较高, 尤其人工景观农地、工矿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这一 地区, 形成明显的缀块; » 受大气候降水的作用, 区 域从东南到西北植被呈现草本到灌木的逐渐变化, 景观结构也逐渐粗粒化。 4. 2 景观格局自体特征
第 29 卷第 3 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v ol. 29. No . 3 2006 年 7 月 July . 2006
文章编号: 1006- 6993( 2006) 03- 0076-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