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仓库等。
三、定义1. 危险源: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因素或条件。
2.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3. 控制措施:为降低或消除危险源而采取的措施。
四、程序1. 危险源辨识1.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活动,确保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记录。
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工作场所:检查设施、设备、机械、电气设备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如破损、老化、过载等。
- 动作姿势:识别是否存在需要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工作姿势,是否存在需要频繁弯腰、抬重物等容易导致伤害的工作方式。
- 物料和化学品:识别是否存在危险物质的泄漏、泄露、滴漏等情况,是否存在不当存储、处理等操作。
- 环境:识别是否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等。
- 人员:识别是否存在潜在的人为错误,如操作不当、疲劳等。
-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识别其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针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名称、位置、可能引发的风险、存在时间等信息。
2. 风险评价2.1 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
评价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评估可能性: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包括常见的事故类型和频率。
-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
- 确定风险级别:根据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
2.2 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高风险:采取紧急措施,停止作业或暂时关闭相关设施,修改工艺流程,采购更安全的设备等。
- 中风险: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正确地识别危险源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其目的在于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目标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在工业厂房中,观察机械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员工、客户或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可能的危险源的看法和意见。
例如,在医院中,可通过问卷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看法。
(3)专家咨询法:请专业人员对目标环境进行评估和识别危险源。
例如,在建筑工地中,可以请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专业评估。
2. 危险源辨识的要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全面性:要全面、系统地辨识目标环境中的危险源,不遗漏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
(2)准确性:要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定位,了解其特点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3)合理性:要根据目标环境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概率。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最为重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定性评价: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定性描述。
例如,某项工程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可以描述为“高”、“中”、“低”。
(2)定量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型分析,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使用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某项工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概率和数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GBT45001-2020 idt ISO45001-2018)73
目录 Contents
1 危险源辨识概述 2 危险源辨识 3 风险评价 4 风险控制
01
危险源辨识概述
理论基础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 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指人类在生 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能量,如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就会发生能量 违背人的意愿而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导致 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理论基础
前提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 亡事故发生的能量 主体,决定事故发 生的严重程度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 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 一类危险源造成事 故的必要条件,决 定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
第一类危险源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 的出现是第 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 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意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 作业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并系统制定控制措 施,预防事故,是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核心, OHSMS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基础是危险 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首先对作业活动中存在 的危险源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 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方针确定不可容 许的风险,而后针对风险予以控制
第一类伤害
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 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
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 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 和冻伤
术语定义
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本(2篇)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本概述: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本,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有效控制风险。
在使用本范本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危险源辨识:1. 标示和描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 机械设备:旋转部件、移动部件、高速运转、电气设备等;- 物理环境: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振动等;- 化学物质:有害物质、易燃物质、腐蚀物质等;- 生物风险:细菌、病毒、致病动物等;- 人为行为:不当操作、不合理使用设备、违规行为等。
2. 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导致的风险等级。
例如:- 机械设备:判断设备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意外启动的风险,是否存在滑移和摔落的风险等;- 物理环境:测量温度、噪声等参数,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出安全范围;- 化学物质:评估化学品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等,确定其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风险等级;- 生物风险:评估细菌、病毒等对员工健康的威胁程度,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人为行为: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评估不当操作、违规行为等的可能后果和风险等级。
二、风险控制:1.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能的话,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
例如,更换危险机械设备、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替代品等;- 替代危险源:如果无法消除危险源,可以考虑替代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
例如,更换较安全的化学品、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隔离危险源:采取物理隔离的措施,防止危险源对员工造成直接伤害。
例如,安装防护栏、设立隔离区域等;- 控制曝露程度:限制员工对危险源的暴露时间和频率,减少潜在风险。
例如,控制工作时间、轮换工作岗位等;- 进行有效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使用设备、处理危险物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风险意识;-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危险源的不同,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安全。
2.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流程,明确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达到要求;- 监测和记录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进行事故和故障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1.目的为准确识别公司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好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3.工作程序3.1.程序描述要控制安全生产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重大危险源,据此策划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3.2危险源识别3.2.1危险源识别时要考虑以下业务活动和影响因素范围:a.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b.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c.现场临时设施及作业现场的平面布置;d.作业工艺流程;e.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g.各项制度的规定;h.安全防护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i.进入生产区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内部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
3.2.2识别和评价的时间公司每年3月份,将办公区域、到生产区的路途和生产区作业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
3.2.2.2危险源辨识方法,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识别:a.经验对比法;b.询问与交谈;c.现场观察;d.过程分析等3.2.3根据本公司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如下:1.高处坠落:脚手架、吊篮、电动葫芦、检修用卷扬机、物料提升机、等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2.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3.机械伤害:包括卷扬机、电锯、减速机、拉链机、提升机、磨机、破碎机、皮带输送机、风机、搅拌机等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各种机电设备用电、雷电击等伤亡事故;6.火灾和爆炸:包括作业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火工材料的燃烧与爆炸;7.坍塌:包括物料提升机等、堆置物、建筑物倒塌等;8.淹溺:洪水、游泳、洗澡、失足落水等;9.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在施工或到工地路途的伤害;10.中毒和窒息:煤气中毒等伤害;11.职业病:电焊、粉尘、水泥粉尘等引起的职业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3、术语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5.1危险源辨识:5.1.1划分作业活动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行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
5.1.1.2划分作业活动方法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b按地理区域划分;c按装置划分;d按作业任务划分;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危险源辨识范围5.1.2.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5.1.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1.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一5.1.3.1物的不安全状态;5.____人的不安全行为;5.1.3.3作业环境的缺陷;5.1.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二5.1.5.1基本分析法5.1.5.2工作安全分析法5.1.6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a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b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
5.2风险评价5.2.1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法和MS法(MES法、MS法和风险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三)。
5.2.1.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a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b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____万元及以上)一次;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____万元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可能发生事故。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1、目的通过对危险源的正确辨识,系统地诊断机械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特制度本制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
对于站内的某项工作要主动与有经验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记录,从中吸取经验,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似组织、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本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3、风险控制管理(1)依据《重大危险源清单》,根据重大危险特性和属性,组织、制定与站内相适应的管理方案或风险控制措施。
(2)选择风险控制实施应考虑:a列入目标,管理方案改进;b列入技术改造措施改进;c以程序或操作规程规范行为;d教育培训;e列入设备维修计划f制定应急计划(预案)g采取个体防护h保持现有措施(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由公司组织评审以下内容:a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c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e计划措施能应用实际工作中的可能性大小等。
(4)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监督方案和控制措施实施进程,车队在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结束后对完成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5)加油加气站对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加以控制。
(6)对可以承受的一般风险,可采用运行控制或测量和监控进行控制,以避免转化为重大危险源。
(7)对Ⅳ级风险较小的风险,不必采取特别或附加的控制措施,由站长组织应用现场整改或日常控制的方法予以解决。
4、危险源标识的管理对危险源应做出相应的及时的整改措施,对不能及时做出整改的应予以公示,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源应放置明显的标识。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一、引言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能量、活动或环境条件。
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时,需要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设备、材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工作流程、设备设施、材料特性等相关信息。
2. 实地观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化学品存储等。
3.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技术资料等,了解行业内常见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企业进行评审,了解企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为之后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打下基础。
三、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针对每个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伤害,确定可能受到的影响。
2. 风险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a. 事故可能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过去的记录、经验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b. 后果严重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人身伤害、环境破坏等。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优先考虑采取控制措施。
四、控制程序建立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得到控制。
具体步骤如下:1. 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
1.界定危险源:采用定义和描述法,写出危险源的具体形式、特征、
作用等。
2.运用相关危险源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价,以确定其等级。
3.对危险源进行野外调查,通过分析具体形势,研究危险源的特点,
搜集必要的资料。
4.制定分析表,将危险源分类标明,并给出其特性及危险程度,以及
对其相关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
二、风险评价
1.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现有危险源情况,建立归纳和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概率分析、影响分析等计算机支持方法,确定不同危险源之间的
相对重点和关系。
2.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实施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估分析,分析危险源类
型以及级别大小,并给出防范和应急措施。
3.采用灾害趋势分析法,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今后危险源发展的
趋势,为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1.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采用综合措施,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
控制,以避免恶化。
2.设立危险源管理书,将相关规章、安全措施、监督检查等规定于书中,作为安全管理作出规范的依据。
3.设立危险源处置机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作流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观察,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其次,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所面临的危险源。
最后,要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危险源。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排除潜在风险的过程。
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3.1 优先风险控制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的危险源。
例如,对于可能导致工人伤害的危险源,应该优先进行控制和管理。
3.2 风险控制补救措施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这可能包括安装安全设备、提供培训和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采取补救措施时,应权衡成本和效益,并确保措施的实际有效性。
3.3 风险控制预防措施对于潜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可能包括修改工作流程、改进设备设计、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考虑工作效率和成本,并确保措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4 风险控制培训和教育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采取技术措施,还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可以了解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实际案例分析在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很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4.1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故障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4.2 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储存,避免混合使用和泄漏;4.3 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4.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并进行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佩戴;4.5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并组织岗前培训;4.6 定期组织演习和紧急预案制定,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反应和采取适当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wei)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更好辨识项目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2、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 xx 电厂各项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3、职责3.1项目经理职责3.1.1 负责项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wei)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3.2项目副经理3.2.1 负责专业领域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3.2.2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2.3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3安健环部3.3.1 负责组织生产部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3.3.2 负责对生产部门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进行立项管理,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3.4各部门3.4.1 负责本部门作业范围内的危(wei)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3.4.2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管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3.4.3 实施本部门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4、控制程序4.1.1 危害因素危(wei)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伤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者状态” 。
4.1.2 危(wei)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4.1.3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4.1.4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者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wei)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完整版)油田开发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完整版)油田开发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油田开发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完整版)介绍本文档旨在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开发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危险源辨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源:1. 火灾和爆炸风险:由于油气的易燃性和爆炸性质,火灾和爆炸是油田开发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2. 毒性物质泄漏:油田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在泄漏或溢出的情况下,会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 心理和生理压力:油田开发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危险源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以上危险源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火灾和爆炸风险控制:- 确保安全操作规程得到遵守,包括禁止吸烟、使用防爆设备等。
- 安装和维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
- 建立火灾应急响应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
2. 毒性物质泄漏控制:- 严格管理化学品的购买、存储和使用,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工作人员得到培训和指导。
- 建立泄漏应急响应流程,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
3. 心理和生理压力控制:- 提供适当的工作休息制度,确保员工能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及时处理员工的压力和问题。
- 建立员工关怀机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
结论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源,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并确保开发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油田开发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460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1目的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
2范围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区域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治理方案的批准。
3.2各部门配合安全环保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3.4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3.5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程序4.1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组织:成立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设在安全部,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
4.2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2)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对公司有关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4.3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4.3.1公司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4.3.2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常规活动每年2月份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3.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有因事故、事件或其它来源的新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价。
4.4风险因素识别的顺序和内容4.4.1风险因素识别顺序为:1)部门2)生产现场2)生产现场平面布局3)生产工艺过程4)生产设备、装置5)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6)各项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7)生活设施和应急8)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4.4.2在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以下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3)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6)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7)自己认为单独进行时需要评估的活动和情况。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正常、异常、紧急的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4.4.3危险源辨识采用LEC方法进行,由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将辨识结果汇总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
4.5风险因素的评价4.5.1对已选择确定危险源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将事故分为以下的类别:(1)火灾、爆炸;(2)化学品泄漏;(3)高处坠落;(4)物体打击;(5)触电;(6)机械伤害;(7)车辆伤害;(8)化学灼伤;(9)中暑;(10)中毒和窒息。
4.5.2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D=L*E*C4.5.3风险评价准则: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5.6所示。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
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5.7所示。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表5.8所示。
表5.6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表5.7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5.8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判断准则分数值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4.5..按风险值D=可能性L×频率E×严重性C,计算出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
如果是可接受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的管理。
如果是不可接受风险,则应提出改进计划,用硬件方面的措施、软件方面的措施,或者说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实施控制,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表5.9内容表5.9风险等级划分(D)判断准则D值风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级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4级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级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级<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级4.5.5重大风险因素的判定及记录:1)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2)D≥160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将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的,记录于《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中。
4.6控制措施:评价小组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风险控制:4.7.1对登录在《重大风险因素清单》中的重大风险因素的管理,主要采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指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7.2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7.3安全环保部负责识别重大隐患并建立档案,对项目的立项、治理、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
重大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
4.7.4安全环保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订和新制定的操作规程,及时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教育,以使从业人员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安全生产。
4.8风险信息更新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有对事故、事件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9重大危险源确定和管理4.9.1重大危险源评价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4.9.2重大危险源的控制:1)安全环保部应将每个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包括物质名称、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应针对每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将报告存入档案。
2)安全环保部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根据评估对预案进行修订。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及时传达到给从业人员,并定期进行演练。
3)安全环保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与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重大危险源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
4.10日常监控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生产系统的日常巡查,填写《巡护记录》,对新发现的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应及时报告、识别、评价。
411记录的保管风险评估及重大风险档案、重大隐患治理档案、重大危险源控制档案的相关记录,由安全环保部保管,有效期三年。
5相关文件5.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6记录6.1《风险识别评价表》6.2《重大风险清单》6.3《重大隐患档案》6.4《重大危险源档案》6.5《巡护记录》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