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总结
材料性能知识点总结
材料性能知识点总结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力学、物理、化学、热学等方面的特性。
了解材料的性能对于进行材料的选择、设计以及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材料的力学性能1. 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强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选择材料至关重要。
2. 韧性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发生损伤时的能力。
与强度不同,韧性反映了材料在受到冲击或者局部损伤后的延展性和吸能能力。
韧性高的材料通常会在受力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会立即断裂。
3. 刚度材料的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刚度高的材料在受力后会产生较小的变形,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在很多工程应用中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刚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4. 硬度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表面划伤或者压痕的能力。
硬度测试通常通过洛氏硬度、巴氏硬度等方法进行检测。
硬度是材料的持久性能,硬度高的材料通常耐磨损、耐腐蚀能力较强。
5. 疲劳性能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交变载荷或者重复载荷作用下的抗疲劳能力。
疲劳性能是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重要性能之一,对于机械零部件、航空工业等领域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6. 蠕变性能材料的蠕变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下长期受力变形的抗蠕变能力。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的蠕变性能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材料的物理性能1. 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材料的重量和强度。
通常情况下,密度较小的材料更适合用于要求轻量化设计的结构。
2. 热导率材料的热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热导率高的材料在传热和散热方面表现更佳。
3. 电导率材料的电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高的材料通常用于导电材料和电子器件的制造。
4. 磁性材料的磁性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导能力。
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加工硬化:试样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欲继续变形则必须不断增加载荷,这种随着随性变形的增大形变抗力不断增大的现象叫加工硬化。
2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塑性变形功的能力。
3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着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通过预先加载产生少来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参与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见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6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最大正应力应力状态软性系数α越大,最大切应力分量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软,材料越易产生塑性变形α越小,表示应力状态越硬,则材料越容易产生脆性断裂7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拜年话,产生所谓―缺口效应―①缺口引起应力集中,并改变了缺口应力状态,使得缺口试样或机件中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应力状态改变为两向或者三向应力状态。
②缺口使得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增大材料产生脆断的倾向。
8缺口敏感度:有缺口强度的抗拉强度ζbm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ζb的比值. NSR=ζbn / ζs NSR越大缺口敏感度越小9冲击韧性:Ak除以冲击式样缺口底部截面积所得之商10冲击吸收功:式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单位J11低温脆性: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或某些秘排立方晶格的金属,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种现象称为低温脆性12 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增加,而塑形和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
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升高的温度,或断后延伸率,断后收缩率,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的温度就是韧脆转变温度tk,tk是一个温度区间13疲劳贝纹线:以疲劳源为中心的近于平行的一簇同心圆.是疲劳源裂纹扩展时前沿的痕迹14疲劳条带:具有略显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是疲劳断口最典型的微观特征15驻留滑移带:金属在循环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永久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具有持久驻留性.16应力场强度因子KI :表示应力场的强弱程度,对于某一确定的点的大小直接影响应力场的大小,KI 越大,则应力场各应力分量也越大17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18氢致延滞断裂:高强度钢或α+β钛合金中,含有适量的处于固溶状态的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应力持续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期后在金属内部,特别是在三向拉应力区形成裂纹,裂纹的逐步扩展,最后突然发生脆性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称为氢致延滞断裂第一章2.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1)δ0.2 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材料,塑性变形硬化过程是连续的,产生0.2%残余伸长应力时刻的屈服强度。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总结。
一、新材料的涌现在2024年,新材料的研发持续推进,涌现了一批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材料。
其中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高韧性陶瓷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的力学性能远超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特点,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二、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提升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成功提升了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新型高强度钢材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新型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其更容易成形和加工,满足不同行业对材料的需求。
三、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复合材料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扩展。
高强度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载荷能力,提升产品性能。
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光电、能源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电、磁、光等特性,为新一代电子产品和能源装置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陶瓷材料的韧性提升传统陶瓷材料脆性大,容易破裂,限制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在2024年,陶瓷材料的韧性得到了重大突破。
通过引入纤维增强、晶体设计等手段,成功提升了陶瓷材料的韧性。
新型韧性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仿生材料的发展仿生材料是以自然界生物体结构和性能为蓝本设计的新型材料。
在2024年,仿生材料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模仿昆虫翅膀、植物叶片等自然结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仿生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适用于飞行器、船舶、建筑等领域。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材料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表现能力。
材料性能是评价材料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本文将从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三个方面对材料性能进行总结。
机械性能是材料性能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塑性和抗疲劳性等指标。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载荷、外力作用下的能力,通常用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来衡量。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物体侵入的性能,通常用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进行检测。
韧性是材料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延展的能力,可以通过冲击强度进行测试。
塑性是材料变形后能够保持新形状的性质,可以通过延伸率和冲击强度进行评估。
抗疲劳性是材料在循环载荷下抵抗损伤的性能,可以通过疲劳寿命试验来衡量。
物理性能是材料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密度、导热性、导电性和热膨胀系数等指标。
密度是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材料固有的重量。
导热性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通过热导率来衡量。
导电性是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通过电导率来衡量。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温度变化时体积膨胀或收缩的程度,可以通过热胀减小率来评估。
化学性能是材料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表现能力,包括耐腐蚀性、耐磨损性和耐氧化性等指标。
耐腐蚀性是材料抵抗腐蚀介质侵蚀的能力,可以通过腐蚀速率进行测试。
耐磨损性是材料抵抗磨损和磨削的能力,可以通过磨损量来评估。
耐氧化性是材料在高温或氧气环境下抵抗氧化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氧化速率来衡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之外,材料性能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指标,如导磁性、导音性、吸音性和透明性等。
导磁性指材料对磁场的响应程度,可以通过磁导率来评估。
导音性和吸音性是材料传导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可以通过声速和吸声系数来衡量。
透明性是材料透过光线的程度,可以通过透明度来评估。
总之,材料性能是评估材料品质和适用性的重要标准,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了解和评估材料性能,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文____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摘要:本文对____年新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对新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材料;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耐热性一、强度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是一个材料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
____年新材料的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结构和组成的优化。
新材料采用了多种复合材料技术,在不同材料的复合过程中,不同材料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使得新材料的强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新的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和超塑性成型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材料微观结构和缺陷,使新材料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划痕和压痕的能力,表征了材料的抗磨性能。
____年新材料的硬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新材料的研发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硬化机制,如晶体缺陷的控制、固溶体弥散硬化和位错强化等。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硬化机制,新材料的硬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一些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镀、电沉积和离子注入等,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相结构,来提高材料的硬度。
三、韧性韧性是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是反映材料抗拉伸、抗压和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指标。
____年新材料的韧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新材料采用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如冷变形和等离子注入等,通过调整材料的晶界和位错密度,使新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一些新的复合技术,如纳米复合和纤维复合等,通过增加材料内部的弥散相和增强相,来提高材料的韧性。
四、耐热性耐热性是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性和性能的能力。
____年新材料的耐热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材料采用了一些新的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如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等,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2篇)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第一章二节.弹变1。
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弹性模量: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3.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宏观体现,本质上决定于晶体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显微____,因此,弹性模量是对____不敏感的性能指标。
4.比例极限σp。
应力与应变成直线关系的最大应力。
5.弹性极限σe。
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性塑性变形的应力。
6.弹性比功。
表示单位体积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又称弹性比应变能。
7.力学性能指标。
反映材料某些力学行为发生能力或抗力的大小。
8.弹性变形特点:应力与应变成比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9.滞弹性。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
10.循环韧性。
指在塑性区加载时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11.循环韧性应用。
减振、消振元件。
____包申格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____包申格应变。
指在给定应力下,正向加载与反向加载两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应变差。
14.消除包申格效应: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
在第二次反向受力前先使金属材料于回复或再结晶温度下退火。
三节:塑性晶粒小可以产生细晶强化。
都会使强度增加。
3.溶质原子:溶质元素溶入金属晶格形成固溶体,产生固溶强化应变速率越高强度越高。
3.细晶强化。
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阻碍,晶粒小相界多。
减少晶粒尺寸会减少晶粒内部位错塞积的数量,减少位错塞积群的长度,降低塞积点处的应力,相邻晶粒中位错源开动所需的外加切应力提高,屈服强度增加。
4.固溶强化。
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合金,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此即为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与基体原子尺寸差别越大,引起的弹性畸变越大,溶质原子浓度越高,引起的弹性畸变越大,对位错的阻碍作用越强,固溶强化作用越大。
材料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比功:为应力-应变曲线下弹性范围所吸收的变形功的能力,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即弹性比功=σe2/2E =σeεe/2 其中σe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它表示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极限抗力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滞弹性粘弹性:具有慢性的粘性流变,表现为滞后环,应力松弛和蠕变。
上述现象均与温度,时间,密切相关。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加载和卸载时,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所吸收,这部分功叫做材料的内耗.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补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
断口一般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冲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断口往往呈暗灰色、纤维状。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河流花样:实际上是许多解理台阶,不是在单一的晶面上。
流向与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致。
韧窝:材料发生微孔聚集型断裂时,其断口上表现出的特征花样。
2、设条件应力为σ,真实应力为S,试证明S>σ。
证明:设瞬时截面积为A,相应的拉伸力为F,于是S=F/A。
同样,当拉伸力F有一增量dF时,试样在瞬时长度L的基础上变为L+dL,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为de=dL/L,试样自L0伸长至L后,总的应变量为e=lnL/ L式中e为真应变。
于是e=ln(1+ε)假设材料的拉伸变形是等体积变化过程,于是真应力和条件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S=σ(1+ε)由此说明真应力S大于条件应力σ3、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数受什么因素影响最严重?答:材料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可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对金属材料),而对高分子和陶瓷E对结构和组织敏感。
材料力学性能与应用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与应用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材料无处不在。
从建筑结构中的钢梁到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从电子产品中的芯片到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部件,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其应用的范围和效果。
而材料力学性能则是评估材料质量和适用性的关键指标。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性能等。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而抗拉强度则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例如,在建筑领域,高强度的钢材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可靠。
硬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如用于制造刀具的高速钢,其硬度较高,能够在切削过程中保持锋利的刃口。
塑性是材料在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衡量。
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如铝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成型,可以制造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
韧性则是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韧性好的材料在受到突然的冲击时不容易断裂。
例如,汽车的保险杠通常采用具有高韧性的材料,以在碰撞时吸收能量,保护乘客的安全。
疲劳性能对于那些承受周期性载荷的零件至关重要。
长期的反复加载可能导致材料在低于其抗拉强度的应力下发生疲劳断裂。
例如,飞机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气流的冲击,其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疲劳性能,以确保飞行安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使得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应用。
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由于其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钢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和机械零部件;铝合金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
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
塑料在电子设备、日用品和包装行业中应用广泛;橡胶则因其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轮胎、密封件等。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材料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和特点,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热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了解材料性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选择和应用材料,提高制造品质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材料性能。
1.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破坏或者塑性变形的能力。
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是弹性或塑性形变下的应力,是评价材料抵抗拉伸作用的指标。
硬度是材料抵抗刮擦和压痕的能力。
韧性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破坏的能力。
疲劳强度是材料在反复载荷作用下的耐用性能。
2.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指材料表现出的磁性、电性、超导性、光学性能等。
其中,磁性是指材料具有磁感应强度、磁化强度等性能特点。
电性是指材料具有各种导电性和介电性。
超导性是指某些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磁场下,可以抑制电阻的产生。
光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入射光线作用下,出现的折射、透射、反射、发射等特性。
3.化学性能化学性能主要涉及材料在各种化学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包括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物理腐蚀多是由于机械力的磨损、挤压等引起的;化学腐蚀则是由于化学反应作用而导致的。
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反应能力。
4.热学性能材料的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膨胀性、热膨胀系数等。
导热性是指材料具有传导温度的能力。
膨胀性是指材料在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的特性。
热膨胀系数是指材料受温度变化时,长度、体积发生变化的系数。
总之,材料的性能是很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点。
故在应用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材料,以此来满足制造要求。
针对材料的性能特点进行合理选材,可有效提高制造成本和品质、使用寿命。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三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摘要: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描述了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也将取得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材料力学性能;2024年;发展总结;应用展望一、引言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考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行为。
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力学性能也将迎来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总结2024年,预计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力学性能发展和突破:1.高强度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强度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高强度材料得到开发和研究。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还具有其他良好的特性,如轻质、高温稳定性等。
这些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和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多种材料组成的材料,它的力学性能往往比单一材料更优越。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复合材料被研发和应用。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并且可以具备一些其他功能,如导电性、光学性能等。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一些工程问题,同时也为制造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3.纳米材料的应用拓展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的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力学性能。
2024年,预计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和高韧性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传统材料的性能,并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材料科学学习总结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的实验方法
材料科学学习总结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的实验方法在材料科学学习中,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的实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特性、性能和结构。
本文将对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的实验方法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一、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材料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特性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1. 强度测试:强度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可以反映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等能力。
常用的强度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2. 硬度测试: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形变和磨损的能力,它可以用来判断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等。
3. 热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是材料在热力学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等。
常用的热学性能测试方法有热导率测试、热膨胀系数测试和热分析测试等。
4. 电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是材料在电场中的性能表现,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电阻率等。
常用的电学性能测试方法有电导率测试、介电常数测试和电阻率测试等。
二、材料表征的实验方法材料表征是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表征实验方法:1. 显微观察:显微观察是观察材料形貌和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2. 物相分析:物相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组成和相变规律,常用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质谱分析等。
3.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常用于组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4. 热分析:热分析可以研究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行为,包括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
5. 界面分析:界面分析是研究材料界面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包括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首先是强度。
强度是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扭强度和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抵抗断裂的能力,抗压强度是材料在受压状态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扭强度是材料在扭转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剪强度是材料在受剪应力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强度越高,材料的承载能力越强。
其次是刚度。
刚度是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刚度可以用杨氏模量来衡量,杨氏模量是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变应力比。
刚度越高,材料的刚性越好,在受力时形变较小,保持较好的形状稳定性。
再次是韧性。
韧性是材料在受力时能够吸收大量能量而不断延展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抗拉伸功和冲击韧性来衡量。
抗拉伸功是材料断裂前吸收的能量,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能力。
高韧性的材料能够在受力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具有较好的抗震和耐久性能。
此外,还有硬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刮痕或压痕的能力,常用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硬度越高,材料越难被刮伤或压痕,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最后是塑性。
塑性是材料在受力时变形能保留在材料内部的能力。
塑性可以用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来衡量,屈服强度是材料在破坏前的最大抗拗力,延伸率是材料在断裂前拉伸变形的百分比。
高塑性的材料能够在受力时发生大量变形而不破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总结起来,材料力学性能是评价和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硬度和塑性等指标。
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很大,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实现最佳性能。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材料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材料性能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工作。
该文档将对材料性能进行总结,介绍材料性能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一、概念材料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的条件下所具有的特性。
它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机械性质、热性质、电性质、光学性质等。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扩散系数、热容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惰性、耐腐蚀性、溶解性、反应性等;机械性质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韧性、脆性等;热性质包括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系数等;电性质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光学性质包括折射率、透射率、吸收系数、色度等。
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很大,因此材料的合理选择必须研究并考虑其性能。
二、分类材料性能可按其表征特性而分为一般性能、功能性能和服务性能。
一般性能指材料的基本特性,如机械强度、热处理性能、加工性能等。
功能性能指材料提供特定功能的特性,如电、磁、光、声、热等功能性质。
服务性能指材料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如耐腐蚀性、抗辐照等。
三、影响因素材料的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1.化学成分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其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同一类材料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会导致其性能的不同。
例如,具有不同碳含量的钢具有不同的硬度和强度。
2.微观结构材料在微观上的结构也会影响其性能。
例如,由于金属晶粒尺寸的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中,材料的性能会降低。
4.制备工艺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
例如,热处理过程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5.应力状态应力状态或应力水平也会影响材料性能。
例如,金属在拉伸应力下可能会变得更具弹性,但在压力下可能会更易变形。
四、总结材料性能是材料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了解材料性能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合适性能的材料,以保证其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不同形式的载荷或应力下,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材料的特性,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材和设计各种工程应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总结。
一、强度与韧性材料的强度是指其在受到载荷或应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强度高的材料在设计中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或应力。
常见的材料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
但是,仅依靠强度指标来选材是不够的,因为材料的强度高并不代表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例如,脆性材料的强度很高,但其韧性较差,容易发生断裂。
因此,韧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能。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载荷时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也称为能量吸收能力。
通常使用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来描述材料的韧性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兼顾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以确保其不仅能够承受载荷,还能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
二、硬度和耐磨性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各种形式的本质上属于局部破坏的作用或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能力。
通常使用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指标来描述材料的硬度。
硬度高的材料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够减少磨损和划痕的发生。
与硬度相似,耐磨性也是一个测量材料抗磨损能力的重要指标。
材料的耐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本身的硬度结构、尺寸、表面形貌和应力等。
在应用中,已经开发出多种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应对不同的工程需求。
三、热性能材料的热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热扩散等。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材料在热膨胀时的变形情况的指标。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这种变形会限制材料的可靠性。
热导率是指材料在温度差异下传导热能的速率。
高热导率的材料有助于热能的传导和散热,减少过热和热膨胀的问题。
热扩散是指一个材料在受到热载荷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释放热能的能力。
材料的热性能也同样需要在应用时进行考虑和选择。
四、协变效应协变效应是指材料在光滑的表面上受到应力或载荷时出现的变形现象。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样本(2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样本2023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材料工程学的深入研究,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力学性能指标的改进、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得到了革命性的进步。
在强度方面,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使得材料的强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还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
例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使汽车的结构更加牢固,并大幅减轻了车身重量。
在刚度方面,新材料的出现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例如,蜂窝状材料的应用使得材料的刚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这种材料既轻便又具有较高的刚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此外,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塑性,能够在承受外力时更好地抵抗变形和破损。
这些材料的出现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化,为人类创造了更多可能。
其次,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还得益于对于传统材料的改进研究。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合金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调控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使得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等得到提高。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的应用已经普及。
通过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钛合金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还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磨性能。
对于陶瓷材料来说,通过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粒尺寸,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例如,纳米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可以应用于刀具等高强度和高耐磨性要求的领域。
另外,新材料的研究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和二维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这些材料的力学强度和刚度远高于传统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1.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值;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缩力时的最大应力值。
强度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抵抗破坏能力,适用于需要承受大力的场合。
2.韧性:韧性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大变形的能力。
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能够抵抗冲击或拉伸等动力载荷的作用,不易发生断裂或失效。
韧性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断裂韧性。
3.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刮擦或压痕的能力。
硬度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刮擦能力和耐磨损性能。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等。
4.延展性: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塑性变形程度。
延展性高的材料能够在受力后产生大的形变而不发生断裂。
材料的延展性通常与其抗拉强度、韧性和冷加工性能有关。
5.抗疲劳性:抗疲劳性是指材料在重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疲劳断裂的能力。
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决定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耐久性,具有抗疲劳性的材料能够在长期受力下保持稳定性能。
6.温度效应:材料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高温下,材料可能会发生软化或氧化等变化,降低其强度和韧性;而低温下,材料可能变脆,容易发生断裂。
温度效应的了解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重点性能指标外,材料力学性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材料的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应力条件等。
因此,在材料性能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绪论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和恢复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的能力。
刚度: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强度:材料对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韧性:指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和断裂功的能力。
硬度:材料的软硬程度。
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寿命:指材料在外力的长期或重复作用下抵抗损伤和失效的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取决因素: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残余应力、表面和内部的缺陷等;外因——载荷的性质、应力状态、工作温度、环境介质等条件的变化。
第一章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1.1 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退火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和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曲线的起始部分,图中的oa 段。
多数情况下呈直线形式,符合虎克定律。
屈服阶段:超出弹性变形范围之后,有的材料在塑性变形初期产生明显的塑性流动。
此时,在外力不增加或增加很小或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变形继续产生,拉伸图上出现平台或呈锯齿状,如图中的ab 段。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后,欲继续变形,必须不断增加载荷,此阶段的变形是均匀的,直到曲线达到最高点,均匀变形结束,如图中的bc 段。
不均匀塑性变形阶段:从试样承受的最大应力点开始直到断裂点为止,如图中的cd 段。
在此阶段,随变形增大,载荷不断下降,产生大量不均匀变形,且集中在颈缩处,最后载荷达到断裂载荷时,试样断裂。
弹性模量E :应力—应变曲线与横轴夹角的大小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用弹性模量E退火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表示。
塑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a)弹性—弹塑性型:Oa为弹性变形阶段,在a点偏离直线关系,进入弹—塑性阶段,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屈服点以后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在m点卸载,应力沿mn降至零,发生加工硬化。
(b)弹性-不均匀塑性-均匀塑性型:与前者不同在于出现了明显的屈服点aa′,有时呈屈服平台状,有时呈齿状。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1.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常用于评估材料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强度与材料内部结构关系紧密,常用措施是通过原子间结合力和晶粒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强度。
2.韧性:材料的韧性是指承受冲击负载时材料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韧性与材料断裂韧度有关,断裂韧度越高,材料的韧性越好。
韧性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来实现,例如降低材料的晶界和相界的应力集中。
3.硬度: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划痕或压痕的能力。
硬度可以用于评价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能。
通常,硬度较高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抗划伤能力。
硬度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强化材料的位错密度来改善。
4.塑性:材料的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可逆性的非弹性形变的能力。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重要的变形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变形能力。
材料的塑性与材料的熔点、晶粒尺寸和晶粒形态等因素有关。
5.疲劳寿命: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能够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
疲劳寿命是材料设计和选择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机械和航空领域中。
疲劳寿命与材料中的微观缺陷、动态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6.脆性:材料的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紧急的破坏,通常不会发生明显的可逆塑性变形。
与韧性材料相比,脆性材料更容易发生断裂。
材料的脆性取决于材料中的缺陷结构和应力分布。
总的来说,材料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强度、韧性、硬度、塑性、疲劳寿命和脆性是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指标。
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可以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材料物理性能知识点总结
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材料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不同,决定其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内部分子层次上,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键合对材料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多晶多相材料的显微结构的不同,影响材料的大部分性能。
晶体结合类型、特征:(1)离子晶体:离子键合、高硬度、高升华热,可溶于极性溶剂、低温不导电,高温离子导电。
(2)共价晶体:共价键合、高硬度、高熔点,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高折射率,强反射本领。
(3)金属晶体:金属键合、高密度、导电率高,延展性好,只溶于液体金属。
(4)分子晶体:范德华力结合,高热膨胀,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低熔点、沸点,压缩系数大,保留分子的性质。
(5)氢键:低熔点、沸点,结合力高于无氢键的类似分子。
单晶体是由一个微小的晶核各向均匀生长而成,其内部的粒子基本上按其特有的规律整齐排列。
晶体微粒(包括离子、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晶体性质:1.均与性;2.各向异性;3.规则的多面体外形;4.确定的熔点;5.对称性晶体可分为单晶、多晶、微晶等微晶:粒度很小的晶体组成的物质(显晶质、隐晶质、单晶、多晶)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如下: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外形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显各向异性非晶体显各向同性按热力学观点看:晶体一般都具有最低的能量,因而较稳定非晶体一般能量较高,都处于介稳或亚稳态晶格确定步骤:1.确定基本结构单元;2.将结构基元看做一点;3.这些几何点聚焦形成点阵(面角守恒:同组晶体和对应面之间夹角恒定不变)材料应用考虑因素:使用寿命、性能、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性价比。
材料性能是一种用于表征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参量。
同一材料不同性能,只是相同的内部结构,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材料性能的研究:材料性能的研究,既是材料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其重要归属。
材料强度、表面光洁度、绝缘性能、热导性、热膨胀系数等是衡量基板材料好坏的重要指标。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
关于材料性能总结金属材料的差不多特性:①结合键为金属键,常规方法生产的金属为晶体结构②金属在常温下一样为固体,熔点较高③具有金属光泽④纯金属范性大,展性、延性也大⑤强度较高⑥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的导热和导电性好⑦多数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高分子材料的差不多特性:①结合键要紧为共价键和范德华键②分子量大,无明显熔点,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粘流温度;并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③力学状态有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强度较高④质量轻⑤良好的绝缘性⑥优越的化学稳固性⑦成型方法较多⑦有长的分子链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陶瓷为例〕的差不多特性:①结合键要紧是离子键、共价键以及它们的的混合键②硬而脆、韧性低、抗压不抗拉、对缺陷敏锐③熔点较高,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④自由电子数目少、导热性和导电性较小⑤耐化学腐蚀性好⑥耐磨损⑦成型方式为粉末制坯、烧结成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国际公认〕是:研究有关材料成份/结构、制备/合成、性能/组织和使用效能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
第2章材料结构简述结合键的类型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系: 1.物理性能:①熔点:熔点的高低代表了材料稳固性的程度。
熔点与键能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共价键、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点较高,其中纯共价键的金刚石具有最高的熔点,金属的熔点相对较低,这是陶瓷材料比金属具有更高热稳固性的全然缘故。
金属中过渡族金属有较高的熔点,专门是难熔金属W、Mo、Ta等熔点更高,这可能起因于内壳层电子未充满,使结合键中有一定比例的共价键混合所致。
具有分子间力结合的材料,它们的熔点一定偏低,如聚合物等。
②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大多数金属有高的密度: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量;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总是趋于密集排列。
陶瓷材料的密度较低:原子排列不可能致密,共价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结合那么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稳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比功:为应力-应变曲线下弹性范围所吸收的变形功的能力,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即弹性比功=ζe2/2E =ζeεe/2 其中ζe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它表示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极限抗力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滞弹性粘弹性:具有慢性的粘性流变,表现为滞后环,应力松弛和蠕变。
上述现象均与温度,时间,密切相关。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加载和卸载时,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所吸收,这部分功叫做材料的内耗.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补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
断口一般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冲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断口往往呈暗灰色、纤维状。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河流花样:实际上是许多解理台阶,不是在单一的晶面上。
流向与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致。
韧窝:材料发生微孔聚集型断裂时,其断口上表现出的特征花样。
2、设条件应力为ζ,真实应力为S,试证明S>ζ。
证明:设瞬时截面积为A,相应的拉伸力为F,于是S=F/A。
同样,当拉伸力F有一增量dF时,试样在瞬时长度L的基础上变为L+dL,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为de=dL/L,试样自L0伸长至L后,总的应变量为e=lnL/ L0 式中e为真应变。
于是e=ln(1+ε)假设材料的拉伸变形是等体积变化过程,于是真应力和条件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S=ζ(1+ε)由此说明真应力S大于条件应力ζ3、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数受什么因素影响最严重?答:材料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可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对金属材料),而对高分子和陶瓷E对结构和组织敏感。
补充:影响聚合物的弹性模量的因素:下列因素的增加,E↑1)主键热力学稳定性的增加2)结晶区百分比的增加3)分子链填充密度的增加4)分子链拉伸方向取向程度的增加5) 集合物晶体中链端适应性增强6)链折叠程度的减小4、决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内在因素: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结合键: 金属—金属键高分子—范德华力陶瓷—共价键或离子键键能越大,屈服强度越大。
组织: 四种强化机制影响ζrs :①固溶强化②形变强化③沉淀和弥散强化④晶界亚晶强化其中沉淀强化和晶粒细化是工程上常使用提高ζrs 的手段。
前三种机制提高ζys,但是降低δ,只有第四种提高ζrs又提高δ。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温度因素:一般升高温度,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下降。
但是金属晶体结构不同,其变化趋势各异。
应变速率与应变状态:应变速率对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在应变速率较高的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屈服应力将显著升高。
应力状态的影响是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就越低。
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屈服强度不同。
补充:ζ0.2屈服强度单位是Mpa,表示的是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是0.2%时的应力。
ζb抗拉强度单位是Mpa,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但它表示了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以上两种强度都是在静载条件下的拉伸实验中测得。
穿晶断裂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而沿晶断裂则多数为脆性断裂。
准解离断裂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塑性变形,如:贝氏体钢中、高强度钢它是解理和微孔聚合的混合断裂相似点:有解理面、河流花样不同:①主裂纹的走向不太清晰,原因是主裂纹前方常产生许多二次裂纹;②晶粒内部有许多撕裂棱,撕裂棱附近有许多变形;③裂纹多萌生于晶粒内部,裂纹的扩展从解理台阶逐渐过渡向撕裂棱。
另外,加工硬化指数也是重点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新书38页)(2)缺口效应:缺口产生应力集中,引起三向应力状态,使材料脆化,由应力集中产生应变集中,使缺口附近的应变速率增高。
(3)缺口敏感度:缺口式样进行拉伸试验时,常用试样的抗拉强度ζ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ζb的比值作为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并称为缺口敏感度。
(4)布氏硬度:将单位压痕面积承受的平均压力(F/S)定义为布氏硬度。
(5)洛氏硬度: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1)ζPC:规定非比例压缩应力;(2)ζbc:抗压强度;(3)ζpb:规定非比例弯曲应力;(4)ζ:弯曲强度;(5)ηs:扭转屈服强度;(6)ηp0.3: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7)ηb:扭转强度bb极限;(8)γmax:扭转相对残余切应变最大值;(9)HBS压头为淬火钢球时的布氏硬度值表示符号;(10)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的布氏硬度值表示符号;(11)HR30N(12)HR45T(13)HV:维氏硬度和显微硬度(14)HK努氏硬度(15)HS(16)q e:缺口敏感度,试样的抗拉强度ζ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ζb的比值;3缺口对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1)缺口产生应力集中(2)引起三向应力状态,使材料脆化(3)由应力集中产生应变集中(4)使缺口附近的应变速率增高4今有如下工件需要测定硬度,试说明选用何种硬度测试方法为宜。
(1)渗碳层的硬度分析(2)淬火钢(3)灰铸铁(4)硬质合金(5)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6)仪表小黄铜齿轮(7)龙门刨床导轨(8)氮化层(9)火车圆弹簧(10)高速钢刀具答:布氏硬度:(3)(6)洛氏硬度:(1)(4)(8)(2)(7)(3)(10)显微硬度:(5)第三章1、名词解释低温脆性: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
蓝脆:碳钢和某些合金钢在冲击载荷或静载荷作用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出现脆性,因为在该温度范围内加热钢时,表面氧化色为蓝色,故称为蓝脆。
迟屈服:指当用高于材料屈服极限的载荷以高加载速度作用于体心立方结构材料时,瞬间并不屈服,需要在该应力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才发生屈服,且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
韧脆转变温度:冷脆转变温度韧脆温度储备:Δ=t0-tk3、试说明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及影响因素。
物理本质:从宏观上分析,材料低温脆性的产生与其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随温度变化有关。
微观上,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脆性与位错在晶体中运动的阻力~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有关。
影响因素: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晶粒大小,金相组织)、温度加载速率、试样形状和尺寸第四章 材料的断裂韧性1、解释下列名词:低应力脆断:一些高强度或超高强度机件,中低强度的大型机件常常在工作应力并不高,甚至远低于屈服极限的情况下,发生脆性断裂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低应力脆断。
应力场强度因子:1K Y σ=3/2/kg mm或1/2MPa m ⋅ Y 是与裂纹几何形状和位置决定的参数,K1表示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大小或强度。
对于张开型的()1/211CK a K σπ==断裂韧度:当应力ζ或裂纹尺寸a 增大到临界值时,也就是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断裂强度,裂纹便失稳扩展而导致材料的断裂,这是 也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记为 称为断裂韧度 能量释放率:G 表示弹性应变能的释放率或为裂纹扩展力J 积分:断裂能量判据,在弹性条件下,J=G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裂纹体受载后,在裂纹尖端沿垂直裂纹方向所产生的位移,用δ表示。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δ=4K I 2/ ПE ζs2、说明下列符号的名称和含义这四个符号都是断裂韧度。
第一个是应力强度因子达到失稳状态时的断裂韧度第二个是能量释放率达到临界值时的断裂韧度第三个是能量率达到临界值时的断裂韧度第四个是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达到临界值时的断裂韧度3、答案:P68中间一段4、答案:K 判据表示当应力场强度达到临界值时的断裂韧度,多用于裂纹体在受力时的情况。
G 判据表示能量释放率达到临界值时的断裂韧度,多用于分析裂纹扩展中的情况。
前两种判据都是裂纹失稳扩展的断裂判据。
J 判据表示的是裂纹相差单位长度的两个等同试样,加载到等同位移时,势能差值与裂纹差值的比率,即形变功率差。
J 判据的目的是期望用小试样测出J Ic ,以代替大试样的K Ic ,然后再用K 判据去解决中、低强度钢大型件的断裂问题。
COD 表示的是裂纹受载扩展时的位移。
后两种判据都是裂纹开始扩展的断裂判据。
8、课本P78-799、分析影响断裂韧度的因素。
课本P75-7810、计算略 公式见课本P67 (4-4)P69 (4-12a)另外断裂强度试验测定也应该看看第五章 1K 1C K ()()22222u c c G c c E E πσσπ⎛⎫∂∂=-=--= ⎪∂∂⎝⎭一.解释名词1.载荷谱:它是结构疲劳与断裂设计和试验的载荷条件。
载荷谱原则上应代表整个载荷变化过程,但这难于实现和应用,实际上常进行数据处理或简化,因此它只是载荷变化过程的某种近似代表。
2.应力幅3.平均应力:4.应力比:以上三个见书本P865.疲劳源: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多出现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等缺陷相连。
但若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也会因局部材料强度降低而在机件内部引发出疲劳源。
6.疲劳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经典特征,一般人文是因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是不可避免的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均要在裂纹扩展前沿线留下弧状贝纹线痕迹。
7.疲劳条带:主裂纹和裂纹核之间因内颈缩而发生相向长大,桥接,是主裂纹向前扩展一段距离而构成疲劳条带。
8.驻留滑移带:称这种永久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为,驻留滑移带。
其一般只在表面形成,深度较浅,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滑移带会不断的加宽。
9.挤出脊和侵入沟:驻留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出现挤出脊和侵入沟。
详见书本P90下部和P91上部。
10.疲劳寿命: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成为疲劳寿命。
11.次载锻炼:材料特别是金属在低于疲劳强度的应力先运转一定周次,即经过次载锻炼,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12.过载损伤:材料在过载应力水平下只有运转一定周次后,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才会降低,造成过载损伤。
13.热疲劳:由周期变化的热应力或热应变引起的材料破坏称为热疲劳。
14.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疲劳形式按应力高低和断裂寿命分,有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
高周疲劳的断裂寿命较长,N>105 ,断裂应力水平较低,ζ<ζs ,又称低应力疲劳,为常见的材料疲劳形式;低周疲劳的断裂寿命较短,N=102至105,断裂应力水平提高,ζ大于等于ζs ,往往伴有塑性应变发生,常称为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