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以及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现象。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的重要性。
- 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确立。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各自的政治与文化特点。
-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士族文化与清谈之风。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 宋辽金元- 宋朝的科举制度完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关系。
- 辽、金的兴起与对宋朝的挑战。
-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6. 明清时期- 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对外交流。
- 清朝的康乾盛世,民族关系处理,以及鸦片战争前的封闭自守。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洋务运动的尝试,戊戌变法的改革与失败。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局限,民主思想的传播。
2.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分裂。
- 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3.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以及改革开放的启动。
4. 改革开放至今- 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 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国梦的提出。
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各大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七年级上册历史主要带我们领略了从远古人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他们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了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农耕生活逐渐兴起。
1、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 7000 年。
他们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使用骨耜等农具。
2、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 6000 年。
他们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精美的彩陶。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西周的灭亡与东周的开始:公元前 771 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西汉与东汉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王莽改制——王田制;盐、铁、酒专营;改革币制刘秀兴复汉室(定都洛阳)真题回顾【小学】(2019下)在中国历史上,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
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将盐、铁、酒、铸钱收归官府专营,多次改变币制的改革运动是()。
A.邹忌变法B.王莽改制C.庆历新政D.戊戌变法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以弱胜强;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曹操VS孙权刘备)——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夷陵之战(刘备VS孙权)——蜀军元气大伤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称帝,国号为“晋”西晋灭吴,三国结束两晋与南北朝(作背景了解)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双方——前秦(苻坚)VS东晋(谢安)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知识梳理西汉——新——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知识回顾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笔记)【说在课前】大家好,欢迎来到粉笔课堂,我是包展羽。
今天是文化素养历史常识的第三节课,本节课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幼儿在讲义的301页,小学289页,中学302页,大家翻到对应的页码。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比较少,只讲四场战争。
这四场战争是重要考点,其它内容考频低,今天就不讲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孝文帝废太子
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 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 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 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 腹逃往平城。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 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 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 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 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派兵看守。次 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 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
东汉末黄巾起义
在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
争斗的序曲。汉和帝后,皇帝都是年幼即位,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 横行朝堂,朝政日益衰败。而东汉因富商豪强势力已成,造成地主 庄园势力的膨胀问题无力解决,人口也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没有跟 上人口增长,汉灵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
《九章算术》亦有其不容忽视的缺点:没有 任何数学概念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任何推导 和证明。魏景元四年(263年),刘徽给《九 章算术》作注,才大大弥补了这个缺陷
《上林赋》写于武帝朝廷之上,是司马相如最著名的作品。《上林 赋》以夸耀的笔调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汉天子游猎的盛大 规模,歌颂了统一王朝的声威和气势。在写作上,它充分体现了汉 大赋铺张夸饰的特点,规模宏大,叙述细腻。
改革内容的实质
不堪重荷,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朝廷下令各州郡自行募
兵,将这场声势浩大的变乱基本镇压。 皇帝大权旁落,而地方豪强也趁势崛起,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自此,藩镇坐大,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秦汉1、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国家制度2、秦始皇的经济、文化和思想政策3、秦汉文化的兴起和艺术的发展4、汉武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成就以及外交政策5、汉朝的社会制度、科举制度和政治思想二、魏晋南北朝1、三国时期的政治变迁、文化发展和社会制度2、晋朝的王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世说新语》的成就3、南北朝时期的王朝建立和政治变迁4、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三、隋唐1、隋朝的统一战争和国家制度2、唐朝统一中国的战争和疆域的扩张3、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经济繁荣和社会制度4、唐代科技文化的进步,诗歌和绘画的繁荣5、唐朝的外交政策和走向衰落的原因四、五代十国及宋辽金1、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乱局面和政治变迁2、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3、北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成就4、南宋的经济、才子佳人和文化的繁荣5、辽、金对北宋的侵略和南宋的南渡,并走向衰落的原因五、元明清1、元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元代的文化成就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3、明朝的建立,政治、文化、农业、手工业和海洋事业的发展4、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蒙古、汉、满的统合5、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六、现代史1、晚清时期的改革运动和洋务运动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3、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激烈斗争4、“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融入国际社会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主要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及宋辽金、元明清和现代史六大类。
秦汉包括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国家制度、秦始皇的经济、文化和思想政策、秦汉文化的兴起和艺术的发展、汉武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成就以及外交政策、汉朝的社会制度、科举制度和政治思想等内容。
魏晋南北朝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变迁、文化发展和社会制度、晋朝的王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王朝建立和政治变迁,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等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2.秦统一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秦穆公灭了殷商,秦始皇打败了赵国、燕国。
3.统一后的改革: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是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法律规范化等。
二、秦汉王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颁布了《律书》和《九章法》,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2.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了“均田制”和对农民的“七年徭役”政策。
3.农业基础的巩固:引导人们修筑渠道,改土造田,使用骨肥,发明了农具等。
三、汉朝的建立与发展1.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楚国建立了汉朝。
2.汉初政治制度:设立了太尉、大司徒、大司马等官职,出现“相对制”和“博士制”。
3.汉朝的发展: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科学、文化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章华奏议”、“儒林外史”等文化佳作。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1.魏晋时期的政治: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2.士族阶层的出现:原有的阶级体系逐渐瓦解,新的士族阶层逐渐崛起。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形成了“豪放派”、“清谈派”、“玄学派”、佛教等不同的文化流派和思潮。
五、西汉之后的战国时期1.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分别为魏、蜀、吴,分别由曹魏、刘备、孙权所统治。
2.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统治阶级推行开发荒田、铸造钱币等经济政策,大批文化名人涌现,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
3.三国时期的战争:硝烟弥漫,武将辈出,著名的战争有赤壁之战、长坂大战等。
六、唐朝的盛世和衰落1.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兴盛。
2.唐朝的衰落:安禄山之乱是唐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政治腐败、封建特权以及民族关系的恶化等,也都是唐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3.唐代文化的成就:唐朝的文化成就是非常重要的,如唐诗、唐画、唐歌等。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
一、秦汉时期1.秦始皇统一天下:介绍秦国和嬴政的背景;六国的灭亡和统一;秦始皇的措施和成就。
2.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描述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的发展情况。
3.兵马俑和长城: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阐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4.汉武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描述汉武帝的中央集权、西南、南北方的征服;兵馬俑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介绍三国时期的分裂政权;三国鼎立和五胡乱华;南北朝对立政权的特点。
2.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和作品:阐述诸葛亮、司马懿、曹操等人物的历史地位;描述三国演义的创作和影响。
3.锻造的技术革新和农耕制度变化:描述晋朝与南北朝时期的冶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4.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介绍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描述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影响。
三、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政治经济特点:描述隋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阐述隋朝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等的特点。
2.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荣:介绍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和作用;描述唐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3.唐朝的外交、疆域扩张和疆域保卫:描述唐朝的对外关系;介绍唐朝的疆域扩张和边疆保卫。
4.唐朝始末的政治动乱和黄巢起义:阐述玄武门之变对朝政的影响;介绍黄巢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四、宋元明清时期1.宋朝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介绍北宋的江南经济和皇室工商业;阐述南宋的钱币流通和海洋贸易发展;描述宋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蒙古帝国的建立和统治:描述蒙古帝国的建立过程;介绍元朝的统治政策和社会制度。
3.明朝的政治特点和海外扩张:介绍明朝的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描述明朝的海外探险和航海事业。
4.清朝的建立和疆域的扩张:阐述清朝的建立和反清复明的斗争;介绍清朝的疆域扩张和民族政策。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1.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描述进口的工业、商业和传教活动;介绍中国积极向外国学习和借鉴的精神文化活动。
2.辛亥革命的背景和中国早期政治困境:阐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中国早期政治困境;介绍孙中山的主张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P92
西晋荀勖久任中书监,后迁为尚书 令,人往贺之,勖怒曰:“夺我凤凰 池,诸君贺我耶?”
《晋书》卷36《荀勖传》
南朝宋代文帝时,王华为侍中,经常与 皇帝接膝共语。孝武帝时,挑选侍中,讲究 风貌,其中何偃深受宠爱,与武帝形影相随 ,一次同辇而行,车过门坎,颠了一下,何 将倾倒,武帝马上将他接住。
——《洛阳伽蓝记》
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 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这些都不 符合中原的习俗。495年,孝文帝下 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 方其他少数民族一律改穿汉人服装。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 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 诸北语,一从正音”,下令官员上朝 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 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 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 要降职。
歌》便被译为鲜卑语,在北方广为流传。北魏孝
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标准语言),
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敕勒歌》又被译为汉
语,保存流传下来。
原鲜卑姓氏 拓拔氏 拔拔氏 乙旃氏 达奚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独孤氏 贺楼氏 勿忸于氏 纥奚氏 尉迟氏
改称的汉姓 元 长孙 叔孙 奚 穆 陆 贺 刘 楼 于 嵇 尉
第二单元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 四、魏晋时期的政治 五、魏晋时期的经济 六、魏晋时期的文化
秦汉大一统时期 (前221——公元2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589年)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
点总结
1.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1)政治上:①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交融加强。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
②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①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
(2)庄园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劳动力损失极大。
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民族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为隋唐的经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4)各民族经济生活交流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远古时代:
1.火的使用和原始社会的产生
2.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定居农业
3.陶器的发明和铜器的使用
4.古代黄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代文明:
1.日本、朝鲜、越南的出现
2.印度文明和佛教传入中国
3.10字经的产生
4.封建社会的产生
5.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孔子的思想
三、秦汉政权和统一的中国:
1.秦朝和汉朝的建立
2.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3.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修建陵墓
4.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政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和文化兴盛
2.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和统治
3.文人墨客的创作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4.城市和农田的规划和发展
五、宋辽金元政权:
1.南宋和北宋的建立
2.辽朝和金朝的兴起和征战
3.元朝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4.科技和文化的繁荣
六、明清政权和封建社会的末期:
1.明朝的建立和海外探险
2.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
3.平定各种反抗和对外侵略
4.外商进入中国和国际贸易的变化
七、近代以来的中国:
1.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5.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6.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和开放
八、世界历史:
1.古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建造
2.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民主政体的兴起
3.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的影响
4.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兴起
6.世界两次大战和联合国的建立
7.冷战时期的分裂和冷战的结束。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第一章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a.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b.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实施2.秦朝的兴起a.秦国历史背景b.秦朝的统一战争c.秦始皇的改革政策3.秦朝的统治a.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b.秦始皇的法律制度c.秦朝的军事制度4.秦汉帝国的灭亡a.内外因素的影响b.雄踞江山、空前富庶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a.东汉末年的动乱b.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c.五胡乱华时期的权力重组2.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体制a.曹魏政权的建立与政策b.司马家族的政权更迭c.南北宗派的对立与合并3.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状况a.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经济与城市的兴起c.长城经济带来的繁荣4.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点a.文学与艺术的繁荣b.道教、佛教与宗教文化c.士族文化与社会道德第三章隋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公元589年-公元907年)1.隋朝的兴起a.隋文帝的封建政策b.隋炀帝的改革政策c.隋朝的灭亡原因2.唐朝的盛世a.唐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员选拔b.唐朝的经济繁荣与对外交往c.唐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3.唐朝的内外变故a.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b.农民起义与割据政权c.高昌的崛起与唐朝的灭亡4.隋唐帝国对东亚的影响a.对东北的统一与开拓b.对西藏的统一与管理c.对新疆的统一与发展第四章宋朝的兴起与封建社会的巅峰(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1.宋朝的政治制度a.宋朝政权的建立与政策b.科举制度的引入与发展c.宋朝政权的变迁与复兴2.宋朝的经济与社会a.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b.商品经济与城市的崛起c.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弊端3.宋朝的科技与文化a.千古一帝——文天祥b.科学家与发明家的贡献c.文化艺术与科技教育的发展4.外来入侵与宋朝的衰落a.契丹人的侵袭与抗争b.蒙古人的入侵与灭亡c.宋朝的衰落与历史影响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隋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以及宋朝的兴起与封建社会的巅峰。
中国历史(肆: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并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赢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与赵高合谋杀害太子,胡亥即位。
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
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至此结束。
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由于汉高祖目睹秦朝因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而速亡。
所以即位後轻徭薄赋,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
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提议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
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全册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全册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夏朝的宗室始祖是大禹,盛行劳动本位制度,崇奉“天子”和“天帝”,注重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秩序,平民也得到了司法保护;2、商朝是夏朝后继祖先,宗室始祖是启母尧,国家较庞大,一民政治制度更加完善,重视本民文化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文明时期;3、周朝统一全国,有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崇尚儒家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和文化,大型社会开始出现,使中国由封建历史发展到社会发展;(二)秦汉时期1、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了简明行政体制,实行辽阔的税收体系,改革实行了封建制度;2、汉武帝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明的封建制度,全面实施汉文化,发展后来的“六艺”,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次变革;3、东汉时期是汉朝的繁荣时期,整合民籍,规范书法,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集大成“东晋文学”,开创了长安城“四大名楼”,繁荣了农业和商业,成为历史上中国最繁盛的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时期政治变革剧烈,政治思想东汉的贵族重视的以让得以大规模发展,人物分布商鞅变法,三范兴起,经学大受激励;2、南北朝时期,是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有wang-xizhi、Jin-shengan、Liu-xie,他们倡导团结一致、求同爱和,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3、北朝时期,北朝宗室落成汉室政治,注重律令制度,实行文书制度,发展教育经贸,文人雅座异军突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也为宋朝开创了生机。
(四)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隋朝是王朝的重要时期,泽世大业,统一四海,降低地方割据,强调地方官吏拘令办事,大型的民间市场完全发展起来;2、唐朝是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实行八项法则,达到内外平定、内部和睦和外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此时的文学及艺术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3、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的一段时期,民族矛盾爆发,政权更迭,特别是宋辽权力斗争使中国大陆战火连绵,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主权国家体制,并对后期文化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汇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汇总秦汉之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
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后进入了国力强盛的隋唐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注意以下几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2、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的形成如果要严格来说,应该是孙权建吴。
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政权,当孙权229年称帝时,正式开始了三国。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3、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后期,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五胡乱华”)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向内地迁徙(东汉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4、东晋与南朝(1)东晋南朝的更替: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
420—589,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为“南朝”;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2)东晋的士族制度:(补充了解,教材只是简单一提)士族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等。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2. 夏商西周。
-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两者互为表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 政治: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如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影响: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教育思想等)、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等)、荀子(“礼法并施”等)。
-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思想等)、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等)。
-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等)。
-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
二、秦汉时期。
1. 秦朝。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政治:实行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等。
2. 汉朝。
- 西汉:-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出现。
- 汉武帝时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时间表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 副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代特征该时期包括了两个阶段: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秦汉时期是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结束后的“大一统”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确立并初步发展,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从停滞到恢复发展。
该时期确立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济制度也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是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的时期。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秦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秦朝制定了选择和考察官员的制度以及严苛的法律——《秦律》公元前206年刘邦军“先诸侯至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开始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汉武帝时(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在位)颁布推恩令(1)推恩令。
背景:①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大大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②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中外朝制度。
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形成: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
于是,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教育- 1.1 官学与私学:在周朝,教育主要由官府控制,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同时,私学也开始出现,如孔子的讲学。
- 1.2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是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二、秦汉时期的教育- 2.1 秦朝的法家教育:秦朝推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
- 2.2 汉朝的太学: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成为国家培养官僚的主要机构。
同时,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3.1 私立学校的兴起:这一时期,私立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 3.2 儒家经典的注释与讲学:学者们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讲学活动盛行。
四、隋唐时期的教育- 4.1 科举制度的确立: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对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 4.2 教育内容的扩展:除了儒家经典,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也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5.1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这一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成为教育的中心。
- 5.2 书院的兴起:书院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
- 5.3 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儒、释、道教育,还出现了实学、西学等新的教育内容。
六、近现代教育的变革- 6.1 晚清的教育改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晚清开始进行教育改革,设立新式学堂,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 6.2 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民国成立后,教育制度进一步西化,实行普及教育,推广新文化运动。
- 6.3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
七、当代教育的特点- 7.1 教育法制化: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确保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 7.2 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和内容日益现代化,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成为新趋势。
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
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分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分别为奴隶制、封建制和分封制。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实行郡县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政局动荡,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各自发展,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1. 农业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繁荣起来。
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科技文化的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不仅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近现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清朝末期的变革: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振兴中华。
然而,这些改革未能挽救清朝的命运。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生和发展。
2. 工业革命:18-19世纪,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随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
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科学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
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七)思想文化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
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
三、隋唐、两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
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
780年,唐德宗颁行“两税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元和明前期,经久不衰。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全国重心开始南移。
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棉纺织业崛起于南宋后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北宋金属矿藏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
宋朝是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东京郊外建有最早的码头。
随着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集市。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对外关系从隋朝到唐朝,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70多个。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
唐朝和天竺的交往也很多,玄奘西天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天竺,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传入我国。
两宋时期,我国同亚洲5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船直接通达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
(三)科学技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最早发明了火药。
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创制先进、合理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
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指定的药典。
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出现罗盘。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四)思想文化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批判了天能赏功罚过的宗教迷信。
刘禹锡提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胜天。
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成为官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科举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宋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四、元、明、清(一)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
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元代的行省制度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
(三)对外交流元大都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
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马可•波罗是元时来我国的著名人物,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从1405年起,明成祖派遣郑和前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
利马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他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科学技术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
元朝时建立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明长城堪称世界奇迹。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与其同时代的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
(五)思想文化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
主要的代表有:明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自然唯物论哲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出“通经致用”的人才观。
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明以前古迹七八千种,近23000卷。
乾隆年间组织编著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六)文学艺术戏剧:在宋金戏曲的基础上,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
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在徽班、汉调和昆曲等剧种融合的基础上,清朝中后期在北京初步形成了京剧。
绘画和书法: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有“神品”美誉。
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七)农民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主要是白莲教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掀起了红巾军大起义。
明朝末年,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很快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支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