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信息的特征_说课稿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属性;3. 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信息的基本属性;3.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难点:1. 信息的基本属性;2.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强调信息的基本属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2. 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组信息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析方法和建议;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一条信息,并判断其真实性;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判断真实性的方法和经验;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特征和真实性判断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属性,并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初中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自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内容的符号或信号。
2. 教师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赖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孙膑如何利用信息取得胜利?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或其他资源,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说明信息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特征,分析生活中的一个信息案例,并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短文。
2.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热门18篇)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热门18篇)编写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优化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开始: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注意时间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是沿着信息素养的主线分章节介绍。
本节掌握是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本教材有关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理念: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1、讲练结合。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
4、学科整合的问题。
本课整合了地理、政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1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熟悉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掌握图表的分析及应用难点:1、掌握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2、尝试图表数据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媒体。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围绕信息的定义、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已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
但他们对信息的定义、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2.难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践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定义、特点。
2.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等。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是粤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的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资料的整理和引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互联网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掌握资料的整理和引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
2.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资料,资料的整理和引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并掌握资料的整理和引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对互联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教师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
3.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过程。
4.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5.讲解与实践: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分享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
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结构、IP地址和域名、网络通信协议。
4. 网络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
5. 信息道德与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应用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必修一: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理论依据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4.课后线上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发表学习心得、提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回复,形成线上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物,并提问:“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物,你们知道它们背后的原理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我会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技术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
本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开端。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启动计算机、浏览网页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观念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我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新课教学:(1)介绍信息技术概念: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
(2)演示操作:我将为学生演示如何启动计算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以及如何浏览网页等。
在演示过程中,我会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
我会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
(4)拓展知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后,我将介绍一些拓展知识,如搜索引擎的使用、下载资料的方法等。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3.巩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完成电脑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列举几种信息技术应用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小结在课堂结束之前,我将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如信息技术的概念、基本操作流程等。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的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主题为《信息技术初探究》。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o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了解信息道德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o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o如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教室、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息技术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o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o通过学生实践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巩固练习:通过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建议。
5.布置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反思:通过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为下一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设计1.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这,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教师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要想做到不枯燥空洞,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和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成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信息的定义;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2、正确理解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的含义以及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_1
2024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024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1、学习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
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2)互评学习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对比,首先是量的对比。
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平稳?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主题: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能够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重点:1.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和信度。
教学设备:1.幻灯片投影仪;2.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关于其中一种产品的广告海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张广告海报中包含了哪些信息?2.这些信息在什么情况下会对我们有帮助?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是指能够传递、表达、共享的数据或知识;-信息具有传递性、非物质性、价值性等特征;-信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2.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解释信息的特征,并展示相关实例。
三、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20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包括以下内容:-信息的生成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和整理的;-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书面传播、电子媒体等方式实现。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可以是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传播、学术研究等。
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5分钟)1.教师介绍评价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信息的一致性和逻辑性;-信息的客观性和客观数据的支撑。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条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验证。
五、信息的权威性和信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权威性和信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如果没有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2.学生通过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查询一些常用网站的权威性和信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3. 能够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视频等媒体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的存在和作用。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信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如信息的传递、交流、决策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科学研究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信息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靠性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如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信息基本特征和收集分析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例、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和收集分析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教案_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2. 学生通过案例或讨论,理解信息特征的意义;3.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场景。
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等;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信息处理方法;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重要性;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2. 选择一个信息处理方法,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讨、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描述生活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
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信息。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分析并描述该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的特征。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搜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协作能力。
《无处不在的信息》说课稿
《无处不在的信息》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
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中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素养,由于理论性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总结信息的定义和信息的特征并在学习后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很强,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信息,本节课是更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理解信息的定义并说出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信息,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信息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教师说出古诗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
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学生回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理解信息的概念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信息并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还有哪些信息在学生的周围,通过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_1
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本节的学习我们采用网络课的形式来组织,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课堂知识容量大,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明确,教学目标也应细分为几个层次,并按这几个层次展开学习,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一、说教材本节学习要点:掌握记录指针的概念学会插入、删除记录学会修改记录中的数据及数据库的结构在本节的学习安排中,由于学习的命令用法与指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这些命令之前,先要求学生掌握指针的概念及其相关操作。
但是,课本将范围参数的内容安排在Replace命令的学习之中,我认为不太妥当。
因为在这之前学习的命令和recall命令就存在一个作用范围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范围参数的内容应该提前到讲命令之时来讲。
本节教学的重点当然是以下命令的用法:、edit、、recall、replace和modifystructure。
难点却在范围参数和几个命令的比较。
我认为让同学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就在于边学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让事实说话,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在讲解这个命令的时候,学生将了解到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含义,就是为当前记录打上删除标记。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想删除的记录不止一个,应该怎样操作呢?难道删5条记录就得输入5次命令吗?当然,这样也太不方便了,系统肯定会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方式。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学过的命令中,可以用For子句来限定命令的生效范围,那么,这个子句是否同样适用于呢?试试看。
试过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用for子句限定的删除范围,在物理存储上不一定连续,如果需要删除连续的几条记录,该如何处理呢?事实上,教师这时就可以适时引出范围参数的概念来加以讲解。
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之中,教师总是加以引导,适时提醒学生去阅读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加以实践。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提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尝试解决的方法,并自主阅读相关知识链接寻找解决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信息的特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
2、掌握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基本的含义。
由于信息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可从不同角度描述,学生可能一下难于理解,所以把理解信息基本含义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2、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需要学生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师:“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
部分学生提出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
教师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
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特征一、信息无所不在:
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信息也是无处不在的。
早晨,起床铃声告诉我们该起床的信息;厨房飘出的香味,传递出厨房有美味佳肴的信息。
每时每刻我们身边都充满着各种信息。
“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的故事大家都有听说过吧,还有蜜蜂跳八字舞,这里面都隐含着信息。
(可让学生举例:要指出哪个自然界现象透露出的什么信息。
)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从中分解出信息,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通过“野外生存”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特征二、载体依附性
师: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信息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的,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
众生:看过!
师:好,请听题: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
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生1:思过崖山洞的壁上。
师:不错!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
师:下一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佑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
一条座佑铭通常写在哪地方?
生2:写在日记本里!
生3:写在铅笔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开就看到!
生5:老师我有手机,我放在开机画面上!
生6:刻在课桌上!
师:刻在课桌上是不对的,要爱护公物!鲁迅当年刻在课桌上也是不对的,不过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就不追究了。
但是现你如果随处乱写乱画,为你的座佑铭这条信息的乱找载体,我们就追究你的责任!
总之,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
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师:“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50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生: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师: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特征三、价值性
师:人们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具有价值性。
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价值却与物质、能量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以前学过“读书以明理”,这是说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是有价值的。
“知彼知已,百战百胜”,是说战争中信息(情报)可以决定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
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价值性,它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
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处理、认识、理解能力。
特征四、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发生变化。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
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师:时效性。
时,时间。
效,效用。
时效,即信息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效用性。
一旦超过它的“生命周期”,信息就会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有“事过境迁”,“机不再来”,“时不我待”的味道。
现实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此及时了解事物的动态,可以帮我们减少错过的遗憾。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使用了旧地图”等等。
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特征五、共享性
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是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会因为接受者的增多而消耗。
(举例:学校供暖)而信息的共享则不然,信息经传递,原信息并不丢失,而是让更多的人拥有,经传递可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师:提问:刚才老师讲述给同学们的这些事例,讲过以后是不是老师就会忘记了,这些信息就会丢失不见了?
生:回答问题。
师:信息经过传递以后,并不会消失或者损失。
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
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
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的。
以后大家有什么好故事,我们一起共享。
师:共享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比如说大型的网站,上边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大家任何时候都可以去上面观看,查询,只要你有需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探讨了关于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这一事物已经占据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它。
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武器”,我们就掌握了未来。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在信息社会里更好地发展做好准备呢。
同学们,让我们快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