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4478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2.png)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d71c3102020740bf1e9b20.png)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沁园春长沙原文高一
![沁园春长沙原文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963b83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e.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高一
沁园春·长沙
[ 现代 ]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b32b4758fb770bf68a5564.png)
《沁园春·长沙》全文原文:·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654ca8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5.png)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关回忆。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眺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亮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宽敞的天空飞,鱼在清亮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拘束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打算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很多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拦住了奔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解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四周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头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方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bd73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2.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b46717a5e9856a561260be.png)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6084046bd97f192279e98c.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1f2e0da0116c175e0e4840.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7e1c3065ce05087632138b.png)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31b912ec3a87c24028c4d1.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shā沁园春长沙dúlìhán qiūxiānɡjiānɡběi qùjúzǐzhōu 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ónɡbiàn cénɡlín jìn r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ìt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jīchánɡkōnɡyúxiánɡqiǎn dǐwànlèi shuānɡtiān jìnɡzì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liáo kuòwèn cānɡmánɡdàdìshuízhǔchén f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élái bǎi lǚcénɡyóu yìwǎnɡxīzhēnɡr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tónɡxuéshào nián fēnɡhuázhènɡ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ēnɡyìqìhuīchìfānɡqi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zhǐdiǎn jiānɡshān jīyánɡwén zìfèn tǔdānɡnián wàn hùhóu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ef20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a.png)
《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沁园春·长沙》全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382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3.png)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静地躺在江边。
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
“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
”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
同样,作者用“芙蓉水”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
”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毛泽东借助诗歌的形式,讴歌了长沙的美丽和魅力,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描写,将长沙的环境氛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b93d63a58da0116d17494a.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shā沁园春长沙dú|lìhán qiūxiānɡjiānɡběi qù{júzǐzhōu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shān hónɡbiàncénɡlínjìnr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ìt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jīchánɡkōnɡyú<xiánɡqiǎndǐwànlèishuānɡtiān/jìnɡzì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liáo kuò&wèn cānɡmánɡdàdìshuízhǔchén"f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éláibǎi lǚcénɡ·yóuyìwǎnɡxīzhēnɡr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tónɡxuéshàonián》fēnɡhuázhènɡ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ēnɡyì^qìhuīchìfānɡqi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zhǐ]diǎnjiānɡshān jīyánɡwénzì:fèn tǔdānɡniánwànhùhóu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eff57b4b73f242336c5fe3.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沁园春长沙带拼音全文
![沁园春长沙带拼音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3074feeff9aef8941e06fa.png)
沁园春长沙带拼音全文学习《沁园春·长沙》,可以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dú lì hán qiū ,xiāng jiāng běi qù ,jú zi zhōu tóu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óng biàn ,céng lín jìn rǎn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g bì tòu ,bǎi gě zhēng liú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g jī cháng kōng ,yú xiáng qiǎn dǐ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wàn lèi shuāng tiān jìng zì yóu 。
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g liáo kuò ,wèn cāng máng dà dì ,shuí zhǔ chén f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xié lái bǎi lǚ cèng yóu ,携来百侣曾游,yì wǎng xī zhēng róng suì yuè chóu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 tóng xué shào nián ,fēng huá zhèng mào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 shēng yì qì ,huī chì fāng qi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
6.“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笔下,秋 的意象总是与悲愁、悲戚、悲怆的情绪相结合。 【 点 拨 】 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作者是否也表达了相同的 本题实际上 思想情感? 考查对作者 【答案】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 思想感情的 “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 把握。对于 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 写景的文字 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 来说,通过 是寒秋景物,作者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作 分析景物的 者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 冷暖色调,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 我们就可以 把握住作者 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 的 感情基 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调。 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答案】 起承接过渡作用。 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 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 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 的情景,过渡自然。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 推动情节发展等。具体作用要 结合文本研究确定。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5.作者用“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作结有什么深刻含 意?
【答案】 这是回忆当年在这里游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运用了几个典型的动词?请找 出来。 你能把这几个动词联系起来, 大致摸清这首词的思路吗?
【答案】 运用了“立”“看”“怅”“问”“忆”“记”六个 动词。这首词先围绕“立”字,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看” 字总领以下七个短句,用浓墨重笔描绘湘江秋色,并以“万类霜 天竞自由”收束,为下文蓄势。进而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抒发忧国忧民的激愤心情(“怅”)和由谁主宰国家命运的深切 思虑(“问”)。下阕主要以“忆”字引出旧事,其中突出了敢于 “主沉浮”的豪情和为“主沉浮”而作的努力。 最后以问句的形 式, 借“记”字引出击水湘江的情景作结, 笔墨落回到“江”上, 群泳与“独立”相对应,首尾遥相呼应,也写出对战友的怀念和 勉励。总之,这六个动词连成线索,纵贯全篇,巧妙地把写景、 叙事和抒情熔为一炉。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1 .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展开联 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湘江秋景图?
【点拨】所谓意象 , 就是客观 物体形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 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 种艺术形象。
“怎样” 就要求我们既要概 括出总的特点,还要使用必要 的、恰当的修饰限制词语放在 中心词“湘江秋景图”的前面。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原是配乐演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 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长短句),起于隋唐,盛于宋代。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内容无多大联系。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根据字数多少,词分 为小令、中调、长调。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阕、下阕。阕是音乐 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 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沁园春”是词牌名。
沁( ① 泌( 酋( ③ 遒( 携( ⑤ 镌(
沁人心脾 ) 分泌 ) 酋长 ) 遒劲 ) 携手 ) 镌刻 )
惆( ② 稠( 苍( ④ 沧(
惆怅 ) 黏稠 ) 苍茫 ) 沧桑 )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②书生意气:词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③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④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峥嵘,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 意思。
【点拨】 读词, 不能 局限于某 一字, 必须 放眼全篇, 要在全词 的大背景 下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 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 什么作用?
【点拨】 句子在篇章结构方 面的作用主要有:总起全文、 引起下文、 打下伏笔、 做铺垫、 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
第1 课 沁园春 长沙
人教版
必 修1
金榜苑 “步步高”同步课件
学习重点
1.记:背诵这首词,背诵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2.读:通过诵读,品味领悟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青春风 采。 3.写:借鉴写景的技巧,写一个有关秋天的片段。 4. 练: 学习本词的写景技巧, 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
7.这首词上阕描写秋景极其生动、传神。 试从不同角度赏析其写景特色。
【点拨】 写景 有视觉、味觉、 听觉、触觉、感 觉等五个常见角 度,此外还有空 间 (上下、 远近) 、 虚实等。
【答案】 (1)变换视觉,层次分明。七个 写景句远近结合,俯仰搭配,分总有序。 (2)动静结合。写山、写林、写江是静; “染”字,化静为动;写舸、写鱼、写鹰是 动。先静后动,写景活泼,写出了生机。 (3)巧绘色彩。山之红、水之碧、天之 蓝,色彩鲜明。 (4)讲究炼字。动词使用,如“击”字 写雄鹰之健, “翔”字写鱼儿之乐, “争” 字写行船之奋。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形容词, 如“红”“漫”“透”字的使用也 十分成功。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
8.请多角度描绘一下你的家乡秋景,要注意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融入景物描写之中。200 字左右。
答案( 示例) 秋天的落叶,把林荫小路铺得严严实实,仿佛下了一 场不大不小的秋叶雨。突然,一阵秋风吹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五 彩缤纷的颜料盒,把红色送给枫叶,把黄色送给稻田,把彩色送给 果实。 枫叶接受了秋天的颜色, 变成一枚枚红色的邮票, 飘啊飘啊, 向我们寄来了秋天的凉爽。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里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 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子, 颗颗饱满,个个都胀破了肚子。他们一齐使劲儿,稻秆可受不了, 只好弯腰受罪。深吸一口气吧,你会被那清香陶醉的。
【点拨】 理解句子的深 刻含意, 一般要注意几个 角度: ( 1) 抓住句子中的 关键性词语, ( 2) 联系上 下文, (3)从比喻、象征 意义中去理解, (4) 联系 时代背景。
泳的情景。当年,在水深流急的江 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驶如飞的 船只都挡住了。“曾记否”,这是 对同学的亲切的遥问、 深情的怀念, 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 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 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步步高同步语文 人教版 · 必修1
本课探究结束 请完成: —— 40分钟课时作业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 单音字 ①沁 园春( qìn ) . ③岁月稠 ( chóu) . ɡě ) ⑤百舸 ( . ⑦遒 ( qiú ) . ②漫 江( màn) . ④峥嵘 ( zhēnɡ rónɡ ) .. kuò ) ⑥寥廓 ( . ⑧浪遏 飞舟( è . )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近义词辨析
①寥廓·辽阔 a.往远处看, 在光的指引下, 大地苍茫, 没有尽头, 越来越辽阔。 b.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 苦地求索追随。 ②意气·义气 a.在今年中超联赛中,楼世芳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毛剑卿,有个 性、讲义气,但容易冲动和不懂规矩。 b.在“美声”项目比赛中,在圣彼得堡留学多年的黑龙江 25 岁 女选手张妮意气风发,以悦耳的歌声征服了许多观众。她也因此 成为今年青歌赛上最引人注目的黑马。
(2)多音字
看守( . ①看 见( 看 .
Kān )
)
尽管( . ②尽 情( 尽 .
jǐn ) jìn )
( 干劲 . ③劲 旅( 劲 .
jìn ) jìnɡ )
过( 度 . ④度 ( 揣度 .
dù
)
duó )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辨形组词
【答案】 对比手法。 (1)颜色对比:万山红遍与漫 江碧透。 (2)动静对比:层林尽染与百 舸争流。 (3)动作对比:鹰击长空与鱼 翔浅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 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 对比、 衬托、 反复、 象征、 设问、 反问、引用等。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 义是失意,此处是“失意”的意思吗?这一句与前 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代表词作有《忆秦 娥·娄山关》 、 《沁园春·长沙》 、 《沁园 春· 雪》 、 《念奴娇· 昆仑》 、 《清平乐· 六 盘山》 、 《采桑子· 重阳》 、 《水调歌头· 重 上井冈山》等。毛泽东的诗词具有革命 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特 点, 作品中满怀昂扬斗志和意气风发的 革命精神。
【答案】
作者抓住了寒江、
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 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 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 的、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2.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点拨】 “描写景物”给我
们划定了答题的范围,要紧扣 范围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