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与地形图》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1 4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 4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上一节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

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学习以及区域地理识图、绘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内容在初中地理乃至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由于本节内容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曾接触到的,因此我将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初一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经验,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还要做到看图识地形,这的确很难,加之我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积累较少。

因此,课堂上我通过安排A、B两队竞技pk学习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的紧张感和高度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

三、教学目标(1)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五种山体形态;(4)通过读山脊、山谷等山体形态的实物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从而归纳其等高线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五种山体形态的等高线特征。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等。

尤其是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相结合进行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学生自我破解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一组山体形态实物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中国有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8.86米),又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并设问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样的地貌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中呢?(设计意图:设问置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2、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等高线的判读四、学情分析七年级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五、教学方法1、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2、教法:教师讲解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二)地图上高度的判读1、活动: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读图讨论、学生展示)(1)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

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三)绘制等高线1.活动:(设置疑问)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1)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2)课件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课设计授课人:安静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利用自己身旁的事物(比方: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经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读图、自己着手制图、剖析地图,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觉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2、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署名笔、直尺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实践学习教课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测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察看我们四周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怎样把高低起伏表此刻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解说新课学生以《学法大视线》 P18 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籍第 24 页至 25 页。

(一)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 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8844-( -155)= 8999米(二)等高线学生阅念书籍第25 页图 1.36 等高线表示图,思虑并回答:1、等高线:(1)观点:在地图上,把海拔同样的各点连结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2、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等高线的判读四、学情分析七年级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五、教学方法1、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2、教法:教师讲解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二)地图上高度的判读1、活动: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读图讨论、学生展示)(1)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

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三)绘制等高线1.活动:(设置疑问)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1)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2)课件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教案: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优秀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优秀教案

第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编制:常云审核:刘杨审批:编号:2021D003【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利用问题导学,理解地理现象。

2.完成导学案时要研读教材,勾画重点→演练导学案,发现问题→再读教材解决疑难问题,并整理主干知识。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的读法及应用,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的名称和坡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自主学习】1绝对高度:又叫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高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以青岛附近的_______平均海平面为0米2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深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一图1-2-8,甲、乙、丙、丁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教材P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与丁的相对高度______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____。

说明计算方法提示:珠峰和艾丁湖探究二读图:将等高线图和实际地形对应起来,或说明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探究三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结合地图册):①同线______;②同一图中等高距_____;③等高线均为______曲线;④等高线不______,如重合,只能是_______;⑤等高线疏密反映的坡度规律“”;⑥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______相交,山脊线为______、山谷线为______;⑦示坡线表示坡度_____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1)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3、通过读图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等高距大小、比例尺的大小辨别坡度陡缓;4、通过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掌握各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5、通过案例研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问题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六、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七、教学过程3.等高线地形的特征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特征:然后给出试题:①小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

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②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学生跟随教师看图片和动画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第四与第五个特征:④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⑤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学生练习前面两道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介绍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为国家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展示小地形图,让学生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特点,教师强调: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教师通过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分析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并给出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d (n-1) ≤H<d (n+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A.40m至50m之间B.45m至60m之间C.50m至60m之间D.50m至55m之间根据景观图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根据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总结等高线在不同地形部位中的组合状态;学生通过观察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教师的讲解理解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通过图片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通过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

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上课浙教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上课浙教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11页
我作品一 我作品二
第12页
等高线投影原理
第13页
▲你能利用细铁丝,做这个试验? ▲从模型上方看一看! ▲归纳各种等高线地形特点?
第14页
各种地形等高线特点
第15页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分相相应处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沟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地方 洼地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减少 (盆地)
地形和表示地形地图
第1页
第2页
杭州地域地形(一)
第3页
鞍部
山沟
峭壁
山脊(陡坡)
山顶 山脊
(缓坡)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等高线形成基本过程
第9页
动手做一做用红粉笔 画好等高线
第10页
动手做一做等高线:
3.用刀沿等
高线切开
4.用笔沿下 沿画线
第16页
你知道下面是什么地形吗?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辨 认 和 应 用
第17页
同窗们想登鸡冠山走哪一条路好呢?
陡坡


线

形 图
山脊



山沟


缓坡
第18页
你知道O点海拔高度吗?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辨 认 和 应 用
第19页
我们所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呢?
第20页
再会!
第21页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识别常见的山体部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形照片与等高线地图的观察、对地形的模拟,能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在地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三、教学方法:指导自习法演示法比较法四、教学过程:[视频导入] 通过观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从而思考我们如何将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表现在地图上,那就要用到等高线地形图。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怎们绘制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一)相关概念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

讲解: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也就是说,海拔是一个高度值。

在这幅图上,A点的海拔有多高?B点的海拔呢?答:A点海拔2000米,B点海拔1500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那么这幅图上AB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多少?如何计算?答:用A点的海拔减去B点的海拔,等于500米。

也就是说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想一想:地图是平面的,我们怎么能在地图上看出地表的高低不平呢?我们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的高低不平。

什么是等高线,它是怎么来的?提问后出示动画并讲解等高线的定义:1.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都是相等的,我们叫它等高距。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

3.接下来我们用等高距相同的几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线垂直落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出示:地形与等高线疏密关系的图片,说明同学们看右边的山峰,又高又陡,它的等高线就比较密集;而左边的山峰,比较低缓,它的等高线就比较稀疏。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判读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判读地形图,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及判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及判读方法;2.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等高线地形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2.准备绘图工具,如尺子、铅笔等;3.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等高线地形图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及判读方法,通过示例讲解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和地形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初步掌握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一上课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一上课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C
第29页
第29页
10.(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题)图2示意某地域地形,依据图2信息,能够判断读 ( )
A.a河总体流向为自东向西流 B.a河落差比b河大C.P点到山顶相对高度可能为300m D.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
D
第30页
第30页
练习3.(全国卷文综Ⅱ第6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H地与甲聚落相对高差约为( )
第15页
3、地势高下判读
A
B
②计算相对高度: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
500米
900m< R﹣Q < 1100m
例题5:(1)AB两地相对高度是________.(2)RQ两地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3)BQ两地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
第11页
第11页
例题2(福建省上杭县三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下图是某地实测海拔高程,读图完毕下题。
图中地形大体走向是(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B
第12页
第12页
3、地势高下判读
A
B
①判读海拔高度:
【解析】该题考察考生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改变理解。早晨10时,当甲地气温是17摄氏度时,依据气温垂直减率(海拔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摄氏度),可算出H地气温应为8摄氏度(由于H地比甲地高1500m,气温应当低9摄氏度:17-9=8),而H地实际温度是12摄氏度,高了4度,显然H地是由于受到“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影响温度才会升高。“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会使温度升高,因而得出影响H地天气系统是“暖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就是属于暖高压,像热带沙漠地域就是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才炎热干燥。从图中百分比尺能够算出H地到甲聚落应当大约是50KM左右,从题干中交代:该天气系统以天天约200千米速度东移,能够算出“该天气系统”每小时移动8.3KM,早晨10时到15时,相差5个小时,大约东移50KM左右刚好移到甲聚落,因此15时该天气系统影响到甲聚落,此时甲聚落气温就应当是早晨10时17℃,和10点到15点所升高温度,以及受到暖高压影响所增长温度(17+4=21℃)之和,因此应当是24℃。答案:D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等高线教案一、【教学构思】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8844.43(中尼边境)。

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手上标出示坡线)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3、坡度的计算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2021年《等高线地形图》优秀教案

2021年《等高线地形图》优秀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一、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三、教学方法: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山体模型、A4纸、铅笔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环节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

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

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

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出示海拔示意图][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活动】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二、等高线的含义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一张】三、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出示图片,让学生指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出示模型:老师这有一个山体模型,请你们来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与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这是这个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活动】先让学生根据模型绘制等高线,并思考问题:(1)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等部位的等高线是怎样表示的?(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哪个更密集、哪个更稀疏?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优课地理教案等高线与地形图

优课地理教案等高线与地形图
2、要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个部位。
3、等高距选用3本地理书的厚度较合适。
4、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标好海拔。最外圈标100,往里一圈标200,以此类推。
5、画好等高线地形图后,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标在图上。
6、最后,各小组把成员名字签在这张图纸上。
培养动手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a山顶b陡崖c山谷d山脊e鞍部
(6)、甲山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60米B、350米C、430米D、570米
八、板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
海拔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反应地势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等深线
九、教学反思
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一)、自学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图2.20自学P.33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①绝对高度;②相对高;③等高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绘制等高线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
2、动手练习,调动学生参与性。
(四)、估算某个点的高程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中图课标版选高一《等高线地形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课标版选高一《等高线地形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课标版选高一(第一册)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等。

2学情分析
作为高三学生在一轮已经详细复习过等值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深线等,但是学生对于等值线还是分开学习和掌握的,并没有横向对比,同时,也缺乏对等值线整体规律的掌握。

3重点难点
总结等值线规律,突破等压面。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导入——考试说明
2011新课标Ⅰ卷第6、7、8题等高线(高差、流速、坝宽)
2012新课标Ⅰ卷第10、11题等高线(瀑布、高差问题);问答题37题等高线背景
2013新课标Ⅰ卷第9题等压线;问答题36题等高线;
2014新课标Ⅰ卷第4题等高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
列,由本公司独创。


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
“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
的教材教案、课件、导
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
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
2020年8月,是当前
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
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
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教学内容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
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距离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
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世界人种的分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形成各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反对种
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的思想
2、形成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观,每个人都应理解并且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文
化传统。

教学重点
三大人种,世界主要语言,三大宗教
教学难点三大人种的分布
教学具器材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引入新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外国朋友也来到中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体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略。

1、世界的人种。

[组织活动]
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种人种玩游戏。

(主要是三种人种因各自不同的外部特征见面时对对方从不了解到了解的对话)
[师生小结]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色中等。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头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

[教师讲述]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其言行。

{提出问题}
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
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观察P.79图5.6世界人种的分布,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师生小结]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除了亚洲以外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投影板书]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和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2、世界的语言
[承转]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语言。

[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你们知道的语言有哪些?
引导学生观察P.80图5.7不同语言的问候,说出世界有哪些语言为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问题: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为什么联合国会议主要使用这几种语言?你会其中的哪几种语言呢?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等地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大洋洲、非洲南部、东部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西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3、世界的宗教
[承转]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是说:“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你知道世界主要有哪些宗教吗?
通过“知识之窗”中对三大宗教的文字和照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三大宗教的概况、分布和建筑特色。

应当指出: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上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宗教形成源地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亚洲西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

佛教古印度亚洲东部、东南部
板书设计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人种
2、语言
3、宗教
作业设计练习册
小结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
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
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