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空气动力学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
边界层方法
03
对隧道和列车周围的流场进行精细建模,适用于研究列车与隧
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研究方法
风洞实验
在风洞中模拟列车通过隧 道的情境,以观察和测量 列车和隧道周围的流场特 性。
实物模型实验
使用实际列车和隧道进行 实验,以测量和评估列车 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 性能。
热线风速仪测量
用于测量列车和隧道之间 的局部风速和风压,以评 估空气动力学性能。
采用扁平车头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和压力波的 产生。
流线型车头设计
采用流线型车头设计,以降低空气阻力和涡流产 生。
优化车头形状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优化车头的形状,以降低 空气阻力和压力波的产生。
改善隧道内通风系统
加强隧道通风设施
加强隧道内的通风设施,如风机、通风口等,以加快空气流通和 减少压力波的产生。
02
隧道内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
流体动力学基础
01
02
03
流体的定义
流体是指可以流动的物质 ,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性质
流体具有连续性、不可压 缩性和粘性。
流体的运动
流体的运动可以通过速度 、方向和加速度等参数来 描述。
隧道内空气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空气流动的驱动力
隧道内空气流动的驱动力主要包 括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压力波和空
目前,针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空 气动力学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 种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模型,这些方 法为深入研究列车与隧道间的相互作 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 力学等学科的发展,高速列车通过隧 道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将更加深 入,有望在列车设计、运行控制等方 面实现突破。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 ,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选择和 支撑。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三维数值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一、系统开发
一、系统开发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三维数值仿真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到流体动力学、计算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首先,该系统需要对 高速列车和隧道内的空气流动进行建模。考虑到真实情况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一 个高度精细的模型,包括车体的形状、隧道的结构、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模型试验与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然而,受限于研究时间和经费等条件,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 如何更精确地模拟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复杂地质条件、如何将仿真模拟结果与 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结合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内容摘要
总之,本次演示通过对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模型试验与三维数值仿真模拟的研 究,为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仍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仿真模拟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隧道工程建设。
内容摘要
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模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连拱隧道动态 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施工顺序、 支护结构形式和地层条件等。 (2)三维数值仿真模拟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 连拱隧道的动态施工过程,预测未来变形趋势,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3) 在某些复杂情况下,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误差,需要结合现场监 测数据进行修正和完善。
谢谢观看
尽管我们已经对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了深入的理解,但仍有许多问 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更有效地降低高速列车的气动噪音,如何在保证 列车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行驶速度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高速列车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四、结论
四、结论
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是列车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理解 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我们可以优化列车的形状和结构,提高其运行速度和稳 定性,同时降低能量消耗和气动噪音。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旅客的乘坐体验,也为 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出行提供了可能。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汇报人:日期:•引言•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目录•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案•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录01引言高速列车通常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具有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
高速列车的特性隧道通常由入口、出口和洞身组成,为列车提供通行空间。
隧道的基本结构高速列车与隧道概述空气动力学在高速列车与隧道中的应用空气动力学对高速列车的影响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由于空气流动受到限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如压力波、气动噪声等。
空气动力学对隧道的影响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由于车速较高,会对隧道内的空气流动产生扰动,从而影响隧道的通风和空气质量。
02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车尾部分的空气则因为突然的扩张而形成低压区,导致车尾部分的气压低于周围环境气压。
这种压力波现象会导致列车受到额外的阻力,称为“压缩波阻力”。
列车进入隧道时,由于突然的截面变化,车头前方的空气受到挤压,形成高压区。
列车进入隧道时的压力波现象当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受到列车形状和速度的影响,形成涡旋流动。
这种涡流现象会导致列车受到额外的阻力,称为“涡流阻力”。
涡流阻力的产生与车体的形状、速度以及隧道的截面形状有关。
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涡流现象01车尾部分的空气则因为突然的收缩而形成高压区,导致车尾部分的气压高于周围环境气压。
这种压力波现象会导致列车受到额外的阻力,称为“膨胀波阻力”。
膨胀波阻力的产生与车体的形状、速度以及隧道的截面形状有关。
当列车驶出隧道时,车头前方的空气受到挤压后突然扩张,形成低压区。
020304列车驶出隧道时的压力波现象03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边界元方法(BEM)将问题域划分为边界元,通过求解边界元方程得到问题域内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高速铁路隧道建设在我国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的空气流动影响列车安全、乘客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于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传统试验方法昂贵且不易操作,因此数值模拟方法成为了研究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空气动力学的有效手段。
本论文旨在对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的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和流动特性。
2. 常见的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如CFD、LES、DNS等。
3. 针对不同的隧道类型和工况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指导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将对国内外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相关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数值模拟法将选取ANSYS 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分析不同参数下的流场特征和涡流结构。
三、预期成果本论文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对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2. 针对不同的隧道类型和工况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指导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
3. 对高速铁路隧道内部流场特征和涡流结构进行分析,为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的乘客舒适度和能源消耗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论文对于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该论文对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为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指导。
另一方面,该论文对高速铁路隧道内部流场特征和涡流结构进行分析,为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的乘客舒适度和能源消耗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升高速铁路隧道的运营效率和舒适度。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包括气压波、空气抽吸、阻力增加、噪音扩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首先,气压波是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一种空气波动。
隧道的出入口会引起气压的突变,进而形成气压波。
为了减轻气压波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设计合理的隧道出入口结构,减小气压突变的幅度。
通过合适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可以减小气压波对列车和旅客的影响。
2.在出入口处设置缓冲区,使空气压力逐渐恢复平衡。
通过设置缓冲区,使气压波逐渐减小,减轻对列车和旅客的冲击。
其次,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产生空气抽吸效应。
当列车快速进入或离开隧道时,会形成气流,产生空气抽吸。
为了解决空气抽吸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在隧道出入口设置风帘,减少空气流动。
通过设置风帘,可以减少隧道出入口的气流,减轻空气抽吸现象,并减少对列车运行的干扰。
2.通过改善列车的车身结构,减小空气抽吸效应。
合理设计列车的车身形状,采用减阻设计,可以降低空气抽吸的强度,减少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此外,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还会面临阻力增加和噪音扩大的问题。
1.优化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减小阻力。
通过合理设计隧道的几何形状和采用光滑的内壁材料,可以减小列车运行时的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2.在隧道内部设置噪音吸收层,减少噪音的传播。
通过在隧道内部设置吸音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列车行驶产生的噪音,提高隧道的环境舒适性。
综上所述,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包括气压波、空气抽吸、阻力增加、噪音扩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包括隧道出入口结构设计、风帘设置、车身结构优化、隧道设计和施工工艺优化、噪音吸收层的设置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可以减轻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提高高速列车通过隧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隧道空气动力学-报告
隧道通风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安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确保隧道通风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环 境,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障行车安全。
在满足通风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通风 设备,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
节能环保原则
适应性原则
采用高效、低能耗的通风设备,优化系统 运行模式,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车流量等实际 情况,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的布局和规模, 确保系统适应实际需求。
隧道内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隧道长度、横 截面积、气流速度、污染物排放量等。
污染物传播的动态特性
由于隧道内气流的不稳定性,污染物的传播速度和浓度分布会随时 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污染物传播的逆温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温度逆层的作用,污染物在隧道内传播时会发 生累积现象。
隧道内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交通流量和车速
交通流量和车速对隧道内空气流动特性有直接影响,车流量大、车 速快会导致隧道内空气流动加速。
隧道内空气流动的测量方法
热线风速仪
利用热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测量流体的速度 。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流体的速度。
压力传感器
通过测量流体压力变化来推算流速。
03
CATALOGUE
隧道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与传播
隧道内污染物的来源
车辆尾气排放
01
隧道内车辆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
物、碳氢化合物等。
车辆维修和磨损
02
车辆内部的机械磨损和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会产生一些颗粒物和
有害气体。
隧道维护和建筑材料
03
隧道维护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建筑材料挥发产生的气体也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附属物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附属物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力学效应与隧道断面形式、洞口结构、隧道长度、隧道附属坑道设置情况、洞内附属物的位置和形状尺寸、洞口当时气象等众多因素有关,设计应该按照最不利组合考虑。
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效应引起的隧道附属物附加力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冲击力是反复作用的,因此对附属物的影响比普通铁路隧道更为不利。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内附属物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结果,不同工况下列车进洞对隧道附属物(如灯泡、密闭洞室门及其他空心设施)引起的附加压强可参照说明表8.4.7—1取值。
说明表8.4.7—1隧道内附属设施附加压强建议值
照说明表8.4.7—2和说明表8.4.7—取值。
第二部分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ch
旌旗展开
吹起尘土 小树摇摆 电线有声 步行困难 折毁树枝 小损房屋 拔起树木 损毁普遍 摧毁巨大
小波峰顶破裂
小浪白沫波峰 中浪折沫峰群 大浪到个飞沫 破峰白沫成条 浪长高有浪花 浪峰倒卷 海浪翻滚咆哮 波峰全呈飞沫 海浪滔天
风力等级与风速对照表
3、作用在隧道衬砌或固定设备上的气动荷载 现场实测: 在遂渝铁路现场试验中测得的空气动力荷载最大值见下表。 不同车型空气动力荷载(遂渝铁路现场试验)
二、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
一、高速铁路的定义
定义之一: 1970年5月,日本在第71号法律《全国新干线铁路整备法》 中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
高速路”。
定义之二: 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列车最高 运行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 定义之三: 1986年1月,国际铁路联盟秘书长勃莱认为,高速列车最高
四、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一)、空气压力波动及相应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当列车进入隧道时,原来占据着空间的空气被排开。空气的粘性 以及隧道壁面和列车表面的摩阻作用使得被排开的空气不能像隧道外那 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两侧和上部形成绕流。于时,列车前方的空气受 压缩,列车后方则形成一定的负压。这就产生一个压力波动过程。这种 压力波动又以声速传播至隧道口,形成反射波,回传,叠加,产生一系 列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三)、影响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因素包括:
列车速度
隧道净空有效面积,以及
隧道长度、辅助道坑、道床型式、隧道壁面摩擦系数以及列车速度、 列车长度、车形、列车横断面积、列车表面磨擦系数等因素。研究表明, 在一条运营铁路线上的车型一定的情况下,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和列车速度 υ是对瞬变压力具有最大影响的因素。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通风和隧道安全综述
多, 隧道 长度越 来越 长 。随着列 车速度 的提 高 , 隧道 内 高 的压力 波动 和高 的气流 速度 产生 的空气 动力效 应对
隧 道 的设 计 ( 道 横 截 面 、 力 释 放 通 道 和 隧 道 口罩 隧 压 等) 有直 接影 响 。因此 , 新 高 速线 路 的设 计 阶段 , 在 或 者 既有 线提速 改造 时 , 均必 须 考虑空 气动力 现象 。 尤 其是在 较长 的 隧道 内 , 必 须考 虑 隧 道 安全 方 还 面 的问题 。隧道 内必 须设 逃 生 线 路 和 紧急 救 援通 道 。 必 须 考 虑 合 理 选择 基 础 设 施 、 术 和组 织 安 全 措施 。 技
hih s e d r i t nes g p e al un l.
Ke r s: alt nn l e od a is;s f t y wo d r i u e ;a r yn m c aey
l 概 述
现代 高速 铁路 线路 的典型 特征是 隧道数 量越 来越
本 文概述 了设计 铁 路 隧 道 时 , 必须 要 解 决 的 对 隧 道 系统 有重要 影 响的 、 重要 的空 气 动力 学 问题 和 安 最
1 0
国外 铁 道 车 辆
第4 9卷 第 l 2 l 期 o 2年 1 月
文 章 编 号 : 0 27 1 2 1 ) 10 1 — 8 1 0 6 0( 0 2 O — 0 00
高 速 铁 路 隧 道 空 气 动 力 学 、 通 风 和 隧 道 安 全 综 述
Ru of o p( 士 ) B r d Ha e a 奥 地 利 ) d lB p 瑞 , en g n h(
2 隧 道 空 气 动 力 学
5.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王建宇)
1 0.5 0 0.0 -0.5 气压/kpa -1 -1.5 -2 -2.5 -3 时间/s
车外气压 车内气压 车内气压(τ=12) 车内气压(τ=6)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CRH3-013C 九子仙隧道 2728m V=310km/h τdyn =1~2s
1.60 1.40 1.20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0.00 -0.20
入口首波梯度 实测数据
200km/h 240km/h 260km/h 280km/h 300km/h 310km/h 300km/h 320km/h 340km/h 320km/h 318km/h 325km/h 333km/h 327km/h 335km/h 328km/h 311km/h 326km/h
V 200 α 3.4767
新干线车 l≈(0.3~1/3)d
OPB咨询报告 2006
α-车 Dport-洞门
l=0.28d
250 300 350
3.5050 3.5489 3.6095 实测 3.5653
At=100m2 Av=11.1m2
首波出洞梯度
Lt=2728m(九子仙隧道) Lt=6000m(大瑶山1号隧道) Lt=10081m(大瑶山1号隧道) 进洞
九子仙隧道 距进口240m测点 V=350km/h,武汉-广州Lt=2728m
3.00 2.50 2.00 1.50 气 压 (kPa) 1.00 0.50 0.00 -0.50 0 -1.00 -1.50 -2.00 时间(s) 10 20 30 计算值 试验值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
附件二驻外科技机构推荐项目一、目录一、目录 (1)二、驻外科技机构推荐项目简介 (2)序号61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 (2)序号62 激光清理雕像表面技术 (4)序号63 生物质气化技术(新型气化反应炉设计) (5)序号64 航空移动通讯系统 (6)序号65 纳米自洁涂料产品开发 (7)二、驻外科技机构推荐项目简介序号61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2007-052-瑞士-003)瑞士的赫特尔工程公司(HBI公司)从事火车隧道、地铁和公路隧道的通风和气体动力学的设计已有4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完成了近500条隧道项目设计工作。
多年来HBI一直致力于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软件对通风设施和气体动力学进行设计,而且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更深一层次的计算(火灾模拟、烟的扩散、废气气体等)。
HBI公司拥有1维,2维和3维空间的计算软件,用它可以模拟复杂的隧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HBI公司还积极参与了“PIARC”工作组的课题研究,并且是“PIARC”的成员之一。
HBI公司愿意与中国伙伴分享下列自有技术,共同在中国开展有关业务:1、隧道空气动力学的关键技术——对隧道内车辆和隧道本身的机械作用力——所需的列车牵引力大小——隧道出入口的空气爆炸效应(空气动力学效应)——列车内乘客的气压舒适度——对列车两侧的气流计算2、隧道气候的关键技术——铁路隧道内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隧道内设备和列车要求的温度和湿度3、隧道通风方面的关键技术——在通常运营情况下的隧道通风——在维修和保养时的隧道通风——在出现事故时的隧道通风技术成熟度:HBI公司拥有的隧道设计模拟工具以及丰富经验在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隧道建设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目前世界最长在建隧道57公里圣哥达(St.Gotthard)铁路隧道,德国慕尼黑磁浮列车工程,汉堡ELb隧道等。
外方提出合作方式:1、同中方伙伴合作,对具体隧道工程的空气动力学、隧道气候和通风的设计方案提供支持以及优化和审核。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
)当列车尾端进入隧道后,由于车尾产生的负压低于大气压 力,原先经过环状空间流到隧道入口外的空气改变流向,流 入列车后方的隧道空间,而且隧道外的空气也流入该空间。 由于经环状空间流入车后隧道空间的空气流量小于列车所排 挤开的空气流量,于是在列车尾端形成了低于洞口外大气压 的压力,即产生膨胀波,该波沿隧道以声速向出口方向传播。 传播到出口端后,大部分以压缩波形式反射回来,沿隧道长 度方向向进口端传播。
2
两者的区别:
4
(最常见的最容易感觉的:耳膜不适;列车风)
、产生隧道 空气动力学 问题的根本
原因
产生空气动力学问题的原因面积比较小造成的。
4、隧道空气 动力学的特性
当列车驶入隧道瞬间,由于空气的压缩性及列车 壁和隧道壁限制了空气侧向流和向上流的空间— (造成列车前方的空气压力突然升高,产生压缩波。 被列车排挤的另一部分空气则通过环状空间向列 车后方流动。随着列车的进一步驶入隧道,环状 空间长度逐步增大,使车前隧道空间的空气压力 继续升高,即压缩波的强度继续增大,直到列车 全部进入隧道为止。该波以声速向前传播。波前 方的空气流速为零,而波后方的空气以一定的流 速随着列车向前流动。压缩波传播到出口后,一 部分以膨胀波形式反射回来,另一部分以微气压 波形式传出隧道出口。
由于壁面摩擦不断消耗波的能量,以及波在隧道两端和列车 两端处多次反射和传递使得压缩波和膨胀波相互重叠,所以 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强度逐渐衰减。同时,各种传递波和反射 波的叠加,形成了隧道内空气压力随时间变化而波动。
单击添加副标题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 动力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
隧道空气动力学:是指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诱 发的一系列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物理现象而逐步形 成的一门分支学科。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问题可以 分为明线空气动力学和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两大部 分。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
1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将隧道内原有的部分空气排开,由于空气粘性和隧道内壁、列车外表面摩阻力的存在,被排开的空气不能象明线空气那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周侧形成绕流,列车前方的空气受到压缩,而列车尾部进入隧道后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因此产生了压力波动过程。
这种压力波动以声速传播至隧道口,大部分发生反射,产生瞬变压力;而另一部分则形成向隧道外的脉冲状压力波辐射,即微气压波。
这些都会对高速列车运营、人员舒适度和环境造成一系列影响:(1)高速列车经过隧道时,瞬变压力造成旅客和乘务人员耳膜明显不适、舒适度降低;(2)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会在隧道出口产生微气压波,发出轰鸣声,使隧道口附近建筑物门窗发生振动,产生扰民的环境问题;(3)行车阻力增大,从而使运营能耗增大;(4)形成空气动力学噪声;(5)列车克服阻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量,在隧道中积聚引起温度升高等。
2空气动力学指标2.1舒适度标准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的舒适度与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变化有关,其压力变化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列车速度越高、压力变化值就越大。
当压力变化值达到一定的强度,列车外部的压力波传播到列车内部,瞬变压力传到人体时,会对耳膜产生影响,使乘客有不舒适的感觉。
因此需要根据压力的变化值和人体对压力变化值的适应性制定出衡量舒适程度的标准,即舒适度。
评估压力波动程度一般需考虑最大压力变化值和最大压力变化率两个参数。
经研究发现,这两种指标单独使用都不能合理地反应乘客舒适度。
因此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例如3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
所谓3s或4s大致相当于完成耳腔压力调节所需的时间。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建有高速铁路国家的舒适度标准。
2.1.1日本高速铁路舒适度标准日本是目前世界上高速铁路最发达的国家,由于其国土狭小多山,因此高速干线上隧道也较多,但隧道断面较小,阻塞比较高。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高速铁路隧道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必须的关键基础设施,它可以加快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上,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空气动力学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速铁路隧道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高速铁路隧道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1.风速高速铁路隧道建设的地点一般都位于山区或高地区域,因此该地区风速较高。
如果隧道布局不合理,会使隧道内部风速达到一定的值,对运行车辆产生极大影响。
通过对风的测定及数据分析,设计者可以为隧道设计出最经济、最优化的几何形状。
2.风向风向是影响高速铁路隧道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风向确定隧道通风口、排气口、烟道口等位置,避免污染物进入隧道内部。
3.气流高速铁路隧道内部的气流是由风压或离线通风系统控制的。
通过在隧道内进行模拟、测试及测量气流,可以确定隧道内部的最佳通风方案。
4.污染物高速铁路隧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烟尘、尾气等。
隧道内部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浓度,确保旅客及运营车辆的安全。
二、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解决方案1.优化隧道布局为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合理的几何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优化气流分布的目的,还可以减少空气阻力、风险等方面的影响。
2.合理布局通风系统隧道内部的通风设备要合理布局,便于管理,便于清理维护。
同时,通风设备的质量要可靠,保证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隧道内部的气流平衡是保证通风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采用高科技气流控制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内,为了控制气流、降低水准风、改善空气质量,采用空气动力学控制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通过在隧道内部采用无人机或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检测气象信息及空气质量信息,通过反馈控制,降低隧道内部的风速及污染物浓度。
总之,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设计者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一直是公路与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研究热点,也是建设安全高效的高速铁路的基础之一。
隧道结构和室内空气动力学性能会直接影响特别是通过隧道的车辆的安全性。
因此,有关控制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先进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开发和扩展,以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更佳的通风性能。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策略主要有:(1)通过控制高速铁路隧道中的气体流动特性和空气流速,来降低隧道内污染;(2)通过改变隧道室内气流和温度,同时降低通风系统能耗,改善隧道内环境;(3)使用透明可视材料,通过增加隧道室内空气流动特性,来增强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4)开发和应用各种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更高效的控制策略。
另外,为了解决隧道高速铁道隧道的空气动力学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达到有利的效果。
比如在通风系统方面,可以使用外部被动式通风或直接供气系统;消声技术可采用应用噪声孔和结构形式等方法。
此外,各种复杂大型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可以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模拟技术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型,在车辆设计仿真中有效应用软件工具,如FLUENT等,并进行效果分析,从而进行判断性和定性的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地控制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行策略和设备内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注意通风系统、负荷、消声、运行安全等问题,以避免污染物在隧道室内滞留。
此外,还要配置和安装通风系统,使用适宜低噪音排气口等,使空气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充分循环,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以降低污染物浓度,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总而言之,控制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不仅要建立有效的控制策略,而且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设备内控制,以确保隧道室内空气条件良好,提供安全高效的通道环境,为乘客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调研报告--邓锷
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调研报告一、概念的提出随着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京津城际客运专线,胶济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等相继投入运营。
由于我国山岭众多及高速铁路的平顺性要求,不可避免的会修建大量的隧道,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以下简称气动效应)问题随之而来。
由于隧道空间的半封闭性,当列车由空阔地带高速驶入隧道时,车体附近的空气被迅速排开,空气的粘性以及隧道壁面和列车表面的摩阻作用使得被排开的空气不能像在空阔区域一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两侧和上部流动,列车前方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压强骤然增大而形成压缩波,并以声速向四周传播[1]。
这种冲击波会对隧道内的附属物如接触网悬挂设备,信号、照明设备等悬挂设备产生的一定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这是一种反复作用的冲击,容易造成附属结构物的疲劳损伤,使用性能下降,从而对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高速铁路压力波的数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因此与普速铁路隧道相比,这种反复作用的冲击力对设备的影响要大得多。
二、隧道气动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高速列车的速度一般都在200km/h以上,也就是说,马赫数将达到0.17以上,属亚音速范围,由此引发的隧道空气动力问题一直困扰着行车安全和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洞口微气压波问题当初始压缩波传播到隧道口的时候,一部分被隧道出口反射,向隧道入口处传播,另一部分则直接向隧道外辐射,形成微气压波,在隧道洞口形成爆破噪声,轻者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影响洞口的建筑物,特别是日本等地高速铁路洞口附近经常有居民住宅,部分新干线通车后造成了住宅窗户玻璃破碎事故。
为此日、德、美等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小迟智和Howe等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2],目前国内外提出了在洞口建缓冲结构、隧道内建浅支洞、增大隧道断面积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洞口微气压波的危害,目前这些措施都已在国内新建的京沪、武广、郑西、石太等客运专线中成功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压力波的变化梯度及乘客的舒适度的研究
列车提速是为了满足乘客快捷、舒适、安全的需要,必 须将乘客的感受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列车车速的提高, 会使列车在进出隧道时引起车内的较大压力变化,造成 乘客耳膜的疼痛不适,因此在车速提高的同时,必须采 用一定的标准,保证列车在进入隧道时车厢内压力的变 化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乘客舒适度(comfort standard of passenger) 指隧道内产生的压力波动,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人体时, 使人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即耳膜压感不适时的最大压 力变化值。通常采用特定时间(3s或4s)内压力单调变 化值作为乘客舒适度的特征参数。(3s或4s,正是人体 自动或人为地完成一次吞咽动作,建立中耳和外界的压 2013-5-17 力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013-5-17
控制措施一
增大隧道断面积
削减压缩波及噪声的最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选取较大的隧 道断面,减低阻塞比。 根据各国高速铁路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阻塞 比小于0.15(德、法等国)时,高速列车进洞诱发的空 气动力学问题基本上可以缓解。由此得出满足压力变动 的临界值(3.0kPa/3s)的阻塞比:车速为250km/h,阻 塞比为0.14;车速为350km/h,阻塞比为0.11。
2013-5-17
隧道空气动力学:是指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诱发的 一系列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物理现象而逐步形成的一门 分支学科。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问题可以分为明线空气 动力学和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两大部分 。 两者的区别: 明线:列车气动阻力;横向风下列车气动特性;列车表 面压力分布;列车空气绕流。 隧道: 与隧道通风问题的区别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各国 学者对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所诱发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已经 从一维数值模拟上升到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S.Aita等 人采用三维可压缩等熵欧拉方程进行了隧道单车压力波 数值模拟。国内采用了非定常的三维可压缩不等熵的 Navier-Stokes方程进行了计算,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2013-5-17
在小沢智通过对列车冲出隧道形成微气压波的大量测试 表明,微压波与列车移动速度的三次方成比例,并建立 了微气压波变化的曲线方程。微气压波的最大值和微气 压波曲线方程。
pmax
ˆV 3 / r K train
2
p(t ) pmax /{1 (t / 1 ) }
压缩波与微压波形成机理
2013-5-17
(2)当列车尾端进入隧道后,由于车尾产生的负压低 于大气压力,原先经过环状空间流到隧道入口外的空气 改变流向,流入列车后方的隧道空间,而且隧道外的空 气也流入该空间。由于经环状空间流入车后隧道空间的 空气流量小于列车所排挤开的空气流量,于是在列车尾 端形成了低于洞口外大气压的压力,即产生膨胀波,该 波沿隧道以声速向出口方向传播。传播到出口端后,大 部分以压缩波形式反射回来,沿隧道长度方向向进口端 传播。
产生空气动力学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但最根本的 原因就是列车速度过高,隧道净空断面面积比较 小造成的。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隧道内最大压力变化值与列 车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阻塞比的幂指数成正 比,这个幂指数的取值范围在1.3±0.26之间。
2013-5-17
4、隧道空气动力学的特性
隧道内空气流动物理特征 (1)当列车驶入隧道瞬间,由于空气的压缩性及列车壁 和隧道壁限制了空气侧向流和向上流的空间,使紧贴车 头前的空气受到压缩并随列车向前流动,造成列车前方 的空气压力突然升高,产生压缩波。被列车排挤的另一 部分空气则通过环状空间向列车后方流动。随着列车的 进一步驶入隧道,环状空间长度逐步增大,使车前隧道 空间的空气压力继续升高,即压缩波的强度继续增大, 直到列车全部进入隧道为止。该波以声速向前传播。波 前方的空气流速为零,而波后方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随 着列车向前流动。压缩波传播到出口后,一部分以膨胀 波形式反射回来,另一部分以微气压波形式传出隧道出 2013-5-17 口。
2013-5-17
列车速度与最大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国内)
6 5 4
Pmax (Kpa)
y = 0.0005x2.0026 R2 = 0.9941
3 2 1 0 0 20 40
V车 (m/s)
60
80
100
120
2013-5-17
有缓冲结构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国内)
p max p1 p 2 p3
2013-5-17
无开口全封闭缓冲结构
D
缓冲结构的长度分为三种: 1:…………….. l 70 mm 2:…………….. l 140 mm ,l / d 1.11 ; ,l / d 2.22 ;
3:…………….. l 210 mm ,l / d 3.33 ; 同时,入口面积又分为三种: 1:…………….. D 77.2m m 2:…………….. D 89.0m m
2013-5-17
5、国内外对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现状
对于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我国起步比较晚, 日本及许多西方国家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其研究范围主 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压力波的变化梯度及乘客的舒适度的研究; (2)压力波和微压波的传播和形成机理及其计算方法 的研究; (3)削减压缩波和微压波的各种方案的研究; (4)实验方法的研究
dp dt hmax
1.36Vtrain
2
1 M a
2
ˆ k 3 Vtrain 0.105 c
1 dp 0.7688 Lh S h dt 0max 1 e 0.39166Sh
~ Vtrain 3 0.64 1.3M a 6 m p 4 f 1 f 2 f 3 0.452 Vtrain 1.147 R 1 M 2 ˆ c t 0 max a
2013-5-17
(3)由于壁面摩擦不断消耗波的能量,以及波在隧道两 端和列车两端处多次反射和传递使得压缩波和膨胀波相 互重叠,所以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强度逐渐衰减。同时, 各种传递波和反射波的叠加,形成了隧道内空气压力随 时间变化而波动。 (4)对于一系列前后相继的隧道空气压缩波,后面的波 速比前面的波速快,最终可能叠加在一起而形成激波。
单位:cm
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示意图
2013-5-17
控制措施二
对于既有线路上,隧道已经建成,无法扩大断面,所以必须在不 改变隧道断面积的情况下,来予以解决。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人们已经有 了许多减小压力波和噪声的方法。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修建附属构筑物的改造措施: 无开口全封闭缓冲结构 有窗口的缓冲结构 开槽式缓冲结构 人为控制车内压力
2013-5-17
2013-5-17
5.3、削减压缩波及噪声的各种方案的研究
微压波问题主要发生在日本的新干线隧道上,在七十年代末,由 于最初的隧道断面较小(60.5-63.4m2),阻塞比(列车断面与 隧道断面的比值)大于0.2,在列车提速到200km/h后,出现了较 明显的空气噪声问题,由于隧道已经建成,无法扩大断面,于是 就提出了多种修建附属构筑物的改造措施。 微气压波(micro compression wave)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压缩波以声速传播到隧道出口时,一部 分压缩波以膨胀波的形式反射回隧道,另一部分压缩波以球面波 的形式向隧道外空间辐射出去,并伴有爆炸声,造成对周围环境 的污染。辐射出去的压力脉冲波形状为尖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度 (压力脉冲的最大值)与列车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与距离隧道 出口处的外部距离成反比。
2013-5-17
隧道压缩波的最大值与列车移动速度的二次方成比例。 并确定了波形变化的曲线。
1 1 (1 RT ) 2 p 0U 2 (1 M ){M (1 RT ) 2 }
2 *
1 1 1 Ut p (t ) p ( tan ) 2 0.3d
*
2013-5-17
2013-5-17
线路
日本东海新干线
列车速度(Km/h)
隧道横断面积(m2)
阻塞比
210
64
0.21
日本山阳新干线
230
64
0.21
日本上越新干线
240
64
0.21
巴黎-大西洋干线
270
71
0.15
汉堡-慕尼黑干线
250
82
0.13
罗马-米兰干线
250
76
0.18
2013-5-17
综合各国的隧道断面图,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由下列空间构成:隧 道建筑界限、轨道数量、线间距、预留空间、减小空气动力学效 应的空间、设备安装空间等。根据各国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经验和 我国具体情况的要求,我国初步确定京沪高速铁路隧道断面参数 如下图(100m2)。
压力波动,隧道内人体舒适性,隧道净空断面设计参数的确定
隧道列车“活塞风”对隧道内工作人员及设备安全性的影响 空气阻力、运行速度、运行能耗 列车 乘客人体舒适性、列车内环境(压力变化及空调通风)、列车外表面 压力变化 气动噪音
车头、车尾的空气动力特性
2013-5-17
3、产生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根本原因
2013-5-17
, , ,
( D / d ) 2 1 .5
2
( D / d ) 2 .0
; ; ;
3:…………….. D 99.6m m
( D / d ) 2 2 .5
缓冲结构降低微气压波的效果
1
与微气压波最大值之比
L11
L21
L31
L33
0.5
L21 L32 L31 L22 L32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
报 告 人: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