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简介
5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5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唐欢欢;曹学章;李小青;张赶年【摘要】根据野外试验采样调查研究,通过5种植物对江西定南县钨矿废渣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的吸收试验,定量分析矿区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百喜草(Paspalumnotatum)、多花木兰(Indigoferaamblyantha)、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5种草本植物对钨矿废渣地重金属As、Zn、Cu的吸收与富集作用各有特点.结果表明:①钨矿废渣地受到As、Zn、Cu的污染严重,狗牙根等植物对As、Zn、Cu作用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富集;②不同植物类型对重金属吸收与富集作用因重金属种类、植物类型和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植物根部对As和Cu的富集作用比根部以上(地上部分)突出,而对Zn相反;③多花木兰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对污染土壤的生物净化能力比其他植物更显著.【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15【总页数】5页(P103-106,110)【关键词】土壤;重金属;迁移系数;富集系数;生物量【作者】唐欢欢;曹学章;李小青;张赶年【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210044;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3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研究表明,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中,矿山的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1]。
矿山开采会直接导致植被大规模破坏,产生的废水、废弃矿石以及尾矿砂等固体废弃物,占据着大量土地面积,是污染矿区周边环境的主要原因[2]。
矿山开采不仅破坏周边植被,污染当地土壤和下游河流,且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危害,导致土壤的退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3—7]。
基于机器视觉的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
基于机器视觉的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HAO Jian-jun;LIAO Gang;LIU Yong-gang【摘要】炮管内孔直线度检测是炮管校直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炮管的自动化校直,对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CCD相机的新型光轴式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检测方法的自定心机构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而引入检测误差的问题.根据所提出的检测方法,设计了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装置;特别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机构能够检测带有膛线炮管的直线度,其结构简单、装配误差小,可以减少由定心机构所引入的误差.通过计算分析,该检测装置可以达到0.005 mm的检测分辨率.实验结果重复性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36【总页数】5页(P194-198)【关键词】炮管校直;直线度;机器视觉;自定心机构【作者】HAO Jian-jun;LIAO Gang;LIU Yong-ga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306炮管内孔是炮管的关键形面,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火炮的射击精度。
如果炮管内孔直线度超出误差范围,会严重影响炮弹的出射,轻则降低火炮的打击精度,更为严重的是阻塞火炮运动,导致膨胀、炸膛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1]。
因此,炮管内孔直线度一直都是炮管制造、验收和问题分析过程中很重要的检测项目。
然而,炮管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由于热处理和机械加工难度大,很难保证其内孔直线度。
所以,炮管一般都需要校直来保证其质量要求。
炮管内孔直线度检测是炮管校直的核心问题。
因此,对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三角阴影法[2]、杠杆法、塞规法等,这些都属于人工检测方法,人为因素对判断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提出过很多关于炮管直线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光电测量法[3,4]、PSD直接法[5—7]、PSD间接法[8]、超声波测量法[9]等,但是这些方法大多还处于理论分析或试验阶段,有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将其应用于炮管校直内孔直线度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第一篇: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提高。
本文将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响和挑战展开论述。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也孕育了众多的科技成果。
在古代,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犁、耕牛等工具,渐渐地掌握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的饲养。
在工艺方面,铜器、陶器、丝绸等的出现,也表明科技的发展对生产生活的贡献。
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是印刷术的出现。
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文化交流、文化进程、思想传播和信息交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盛,而且加速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历经数百年科学技术的推进和创新实践之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机器工具到自动化生产,从蒸汽机汽车到现代航空,从电话电报到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以少量人的劳动为代价,获得了巨大的生产力与生活品质提升。
二、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命质量。
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类更加关注于精神层面的发展和探索。
第二,科技的发展拓展了生产力的水平,使得人类可以免于沉重的体力劳动或重复单调的劳动,有更多时间参与文化娱乐和家庭陪伴,从而带来了更加积极开放的社会氛围。
第三,科技的发展扩大了社会知识,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和科学的正确认知,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行之一来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加速恶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科学技术与工程投稿须知和简介(官方认证)
《科学技术与工程》简介及投稿须知(官方认证)我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1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统一投稿邮箱:kxjsygcs@■刊物特色承诺录用后2个月内发表作者稿件刊载原创学术成果论文、研究简报及综述论文涵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领域。
■刊物内容刊物及时报道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创新性结果,主要登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及国家、省部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短讯以及自然科学各专业、各学科国内外动态和发展前景的综述和评论。
■适用对象适合于希望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情况、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特别是对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进展的读者订阅。
可供自然科学界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高等院校师生、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
该格式供作者参考!具体请直接参阅稿件模板,以稿件模板为准。
为贯彻科技期刊出版的有关国家标准,保证刊物质量,征稿约定如下:1 文稿要求(1) 文稿应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译文稿件须附上原作者的书面许可证明。
内容要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说理严谨、数学推导简明;语言流畅、文字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 学术论文请按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书写,篇幅以版面不超过6 000字(包括图表所占篇幅)为宜。
请在稿件上注明下列几项内容:a) 作者单位、地址、电话、E-mail 信箱和邮政编码;b) 论文题目和作者单位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c) 作者的简历,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当前从事的研究工作等项;d) 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8个关键词,以及摘要和关键词相应的英文文本。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第一作者简介: 张巧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简介: 徐杰,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E- mail: xujie@dicp.ac.cn。
源, 四氢化萘直接催化氧化合成α- 四氢萘酮成为具 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 在氧化过程中, 催化剂的研 究和开发是实现清洁氧化的核心。目前研究的催化 剂体系多为含Cr、Co、Mn、Ru、Os 等的金属化合物为 主[6]。W. S. Ahn等[7] 以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研 究四氢化萘的催化氧化, α- 四氢萘酮的选择性最高 为68%。Yasutaka Ishii[8]小组研究发现, N- 羟基邻苯 二甲酰亚胺( NHPI) 在1大气压氧气下可氧化四氢化 萘为α- 四氢萘酮, 收率为37%。最近研究开发的一 种 新 的 催 化 体 系— — —NHPI与 蒽 醌 及 其 衍 生 物 组 合 , 显 示出优越的 催 化 反 应 性 能 [9], 可 有 效 地 催 化 氧 化 乙苯高选择性生成苯乙酮, 转化率达66.2%, 选择性 高达95.8%。进一步研究发现[10], NHPI与1, 4 - 二氨 基 - 2, 3 - 二氯蒽醌( DADCAQ) 所组成的催化体系 具有更高的催化转化能力。本论文以该催化体系对 四氢化萘高效、高选择性转化为α- 四氢萘酮的研究 为重点, 以氧气为氧源, 探索一种催化氧化四氢化 萘合成α- 四氢萘酮的新方法。
8 Ishii Y, Nakayama K, Takeno M, Sakaguchi S, Iwahama T,
Nishiyama Y. A novel catalysis of N- hydroxyphthalimide in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oxygen. J Org Chem, 1995; 60: 3934—3935 9 Yang G Y, Ma Y F, Xu J. Biomimetic catalytic system driven by electron transfer for selective oxygenation of hydrocarbon. J Am Chem Soc, 2004;10542—10543 10 Yang G Y, Zhang Q H, Miao H, Tong X L, Xu J. Selective
《科学技术与工程》
目录
• 引言 • 科学技术概述 • 工程技术领域探讨 • 科学技术与工程融合应用 •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科学技术快Leabharlann 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领域取 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工 程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工程实践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 类工程实践对科学技术的 需求不断增长。
科学技术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和领域的不同,科学技 术可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 科学、医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发展现状
当前,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人类社会和 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的进步和发展。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 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与工程的 融合应用将拓展到更多领域,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
解决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应用将继 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新技 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5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提出针对工程领域科学技 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 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 。
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 论,展望科学技术与工程 的未来发展前景。
02 科学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定义与分类
科学技术定义
科学技术是指通过研究和探索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 然、服务社会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和实 践活动。
06 总结与展望
最新-《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 精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篇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北大核心刊物征稿要求《科学技术与工程》主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周期: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1671-1815:11-4688邮发代号:2-7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学技术与工程创刊时间:2001《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本刊[1]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
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
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我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2]2001年初创办《科学技术工程》至今已积近8年,坚持办刊方针,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
在读者和作者逐步了解本刊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情况下,编辑部持续进行了发函宣传、向有关检索机构,如我国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组织单位多次介绍刊物情况和性质、已取得的成绩、办刊条件和历史等多方面的情况。
经多方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是:2019年《科学技术与工程》正式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认可的源期刊,所发认领证书已在《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第3卷第3期上公布,成为社会认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此外,2019年本刊已经和即将列入重庆西南信息研究所、中科院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信息中心的源期刊或核心期刊,本刊已成为进入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本刊已于2019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年版(即。
地应力改变对水力裂缝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
地应力改变对水力裂缝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卜向前;周大伟;李向平;吕宝强;张广清【摘要】采用RTM-1大尺寸岩石三轴力学性质测试装置测试人工试件(300×300×600 mm3),模拟在改变水平地应力方向及大小的条件下,研究重复压裂裂缝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已有裂缝的偏转和新裂缝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①重复压裂形成新裂缝的过程中,已有裂缝会重张、起裂偏转,已有裂缝的偏转主要以剪切破坏形式为主;②水平地应力发生改变时,不一定就产生新裂缝:-Kh越小,已有裂缝越容易发生偏转;-Kh越大,已有裂缝壁面上越容易产生单翼新裂缝,产生新裂缝临界条件是-K'h =5/7;③注入速率Q对新裂缝的产生影响较大:当Q较小时,已有裂缝壁面上不易产生新裂缝,仅发生已有裂缝的偏转;当Q较大时,已有裂缝壁面上容易产生单翼新裂缝.【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35【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地应力改变;已有裂缝偏转;新裂缝;物模实验;地应力差异系数K'h【作者】卜向前;周大伟;李向平;吕宝强;张广清【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逐渐认识到重复压裂并不仅仅是已有裂缝的张开及延伸扩展,而是产生了与已有裂缝方位不同的新裂缝[1]。
Chevron石油技术公司在美国的LostHill油田,利用倾斜仪测量重复压裂裂缝方位,发现其与初次裂缝方位相差约30°。
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注采井的注入、生产活动引起地层压力下降,导致水平地应力方向发生改变,Warpinsk和Branagan[2]提出了改变地应力压裂概念,通过现场压裂测试指出压裂施工可以改变邻井周围的就地应力场。
期刊简介(含SCI与国内核心期刊)
看文献,发论文?期刊水平如何?现将油气储运专业论文常见的期刊整理如下,水平从高到低共分5类:SCI核心,SCIE,EI,中文核心,非核心杂志(各类均包含的以最高类别为准)。
SCI核心1.《科学》(周刊,美国,ISSN:0036-8075,SCI)Science2.《自然》(周刊,英国,ISSN:0028-0836,SCI)Nature3.《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季刊,美国,ISSN: 1086-055X,SCI)SPE JOURNAL4.《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月刊,荷兰,ISSN: 0920-4105,SCI)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ENGINEERING5.《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双月刊,法国,ISSN:1294-4475,SCI)OIL & GAS SCIENCE ANDTECHNOLOGY-REVUE D IFP ENERGIES NOUVELLES6.《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月刊,中科院主办,ISSN:1674-7291,SCI)7.《化学学报·中文版》(半月刊,中科院主办,ISSN:0567-7351,SCI)Acta Chimica Sinica8.《物理学报·中文版》(半月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ISSN:1000-3290,SCI)Acta Physica Sinica9.《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月刊,吉林大学主办,ISSN:0251-0790,SCI)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Universities10.《中国化学·英文版》(月刊,中国化学会主办,ISSN:1001-604X,SCI)Chinese Journalof Chemistry11.《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月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ISSN:0256-307X,SCI)Chinese Physics Letter12.《国际多相流杂志》(月刊,英国,ISSN:0301-9322,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FLOW13.《化学工程研究与设计》(月刊,英国,ISSN:0263-8762,SCI)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DESIGN14.《化工科学》(半月刊,英国,ISSN:0009-2509,SCI)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5.《粉末技术》(半月刊,瑞士,ISSN:0032-5910,SCI)POWDER TECHNOLOGY16.《流变学杂志》(双月刊,美国,ISSN:0148-6055,SCI)JOURNAL OF RHEOLOGY17.《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半月刊,荷兰,ISSN:0377-0257,SCI)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Mechanics18.《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半月刊,美国,ISSN:0021-9797,SCI)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SCIENCE19.《兰茂尔》(周刊,美国,ISSN:0743-7463,SCI)LANGMUIR20.《矿物工程》(月刊,英国,ISSN:0892-6875,SCI)MINERALS ENGINEERING21.《化学工程与工艺》(月刊,瑞士,ISSN:0255-2701,SCI)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22.《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双周刊,英国,ISSN:0017-9310,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MASS TRANSFER23.《国际矿物加工杂志》(月刊,荷兰,ISSN:0301-7516,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PROCESSING24.《流变学》(双月刊,美国,ISSN:0035-4511,SCI)Rheologica Acta25.《国际流体传热与流动杂志》(双月刊,美国,ISSN:0142-727X,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FLUID FLOW26.《数值传热》(半月刊,美国,ISSN:1040-7782,SCI)NUMERICAL HEAT TRANSFER27.《传热杂志-ASME学报》(月刊,美国,ISSN:0022-1481,SCI)JOURNAL OF HEATTRANSFER-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8.《传热传质》(月刊,美国,ISSN:0947-7411,SCI)HEAT AND MASS TRANSFER29.《材料与腐蚀》(月刊,德国,ISSN:0947-5117,SCI)MATERIALS AND CORROSION-WERKSTOFFEUND KORROSION30.《腐蚀》(月刊,美国,ISSN:0010-9312,SCI)CORROSION31.《腐蚀科学》(月刊,英国,ISSN:0010-938X,SCI)CORROSION SCIENCE32.《电化学通讯》(月刊,美国,ISSN:1388-2481,SCI)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33.《应用电化学杂志》(月刊,荷兰,ISSN:0021-891X,SCI)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SCI-E1.《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英文版》(季刊,中石化主办,ISSN: 1008-6234,SCIE)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石油科学·英文版》(季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ISSN: 1672-5107,SCIE)PETROLEUM SCIENCE3.《国际石油、天然气与煤炭技术杂志》(季刊,瑞士,ISSN:1753-3309,SCI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 GASAND COAL TECHNOLOGY4.《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月刊,加拿大,ISSN: 0021-9487,SCIE)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TECHNOLOGY5.《日本石油学会志》(双月刊,日本,ISSN: 1346-8804,SCIE)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INSTITUTE6.《石油与天然气杂志》(周刊,美国,ISSN: 0030-1388,SCIE)OIL & GAS JOURNAL7.《欧洲石油气杂志》(季刊,德国,ISSN: 0342-5622,SCIE)OIL GAS-EUROPEAN MAGAZINE8.《石油化学》(双月刊,美国,ISSN: 0965-5441,SCIE)PETROLEUM CHEMISTRY9.《石油科学与技术》(半月刊,美国,ISSN: 1091-6466,SCIE)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季刊,美国,ISSN:1930-1855,SCIE)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11.《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双月刊,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办,ISSN:1005-9040,SCIE)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2.《中国化学快报》(月刊,中国化学会主办,ISSN:1001-8417,SCI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3.《金属学报·英文版》(月刊,中国金属学会主办,ISSN:0412-1961,SCIE)ACTA METALLURGICA SINICA14.《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双月刊,中国化工学会主办,ISSN:1004-9541,SCIE)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15.《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月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ISSN:1006- 706X,SCIE)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16.《天然气化学·英文版》(双月刊,中科院主办,ISSN:1003-9953,SCIE)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17.《化学进展·英文版》(双月刊,中科院主办,ISSN:1005-281X,SCIE)Progress In Chemistry18.《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双月刊,中国金属学会主办,ISSN:1005-0302,SCI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19.《热科学学报·英文版》(双月刊,中科院主办,ISSN:1003-2169,SCIE)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20.《高分子学报·英文版》(月刊,中国化学会主办,ISSN:1000-3304,SCIE)Acta Polymerica Sinica21.《颗粒学报》(双月刊,美国,ISSN:1674-2001,SCIE)PARTICUOLOGY22.《流体和热力实验》(双月刊,美国,ISSN:0894-1777,SCIE)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SCIENCE23. 《传热实验》(季刊,美国,ISSN:0891-6152,SCIE)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24.《天然气化学杂志》(季刊,荷兰,ISSN:1003-9953,SCIE)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25.《流体力学杂志》(双月刊,美国,ISSN:1001-6058,SCIE)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6.《国际传热传质通讯》(双月刊,英国,ISSN:0735-1933,SCIE)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HEAT AND MASS TRANSFER27.《国际流体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方法杂志》(双月刊,英国,ISSN:0961-5539,SCI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METHODS FOR HEAT & FLUID FLOW28.《传热研究》(双月刊,美国,ISSN:1064-2285,SCIE)HEAT TRANSFER RESEARCH29.《应用热力工程》(月刊,英国,ISSN:1359-4311,SCI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30.《腐蚀工程科技》(季刊,英国,ISSN:1478-422X,SCIE)CORROS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TECHNOLOGY31.《腐蚀评论》(季刊,以色列,ISSN:0334-6005,SCIE)CORROSION REVIEWS32.《防腐方法与材料》(双月刊,英国,ISSN:0003-5599,SCIE)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MATERIALS33.《电化学》(月刊,日本,ISSN:1344-3542,SCIE)ELECTROCHEMISTRYEI1673-500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 1000-721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000-0747 石油勘探与开发1000-1441 石油物探0253-2697 石油学报1001-8719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0253-998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672-1926 天然气地球科学1000-0976 天然气工业1003-901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0253-231X 工程热物理学报0253-2409 燃料化学学报0253-360X 焊接学报0438-1157 化工学报1000-7555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671-1637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009-674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0371-0025 声学学报0254-3087 仪器仪表学报1004-6801 振动测试与诊断1000-3835 振动与冲击1004-4523 振动工程学报1000-196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0254-4156 自动化学报1001-605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001-1455 爆炸与冲击1001-4381 材料工程1009-6264 材料热处理学报1006-8740 燃烧科学与技术1001-2060 热能动力工程1005-3093 材料研究学报1673-3363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1000-3851 复合材料学报1001-6929 环境科学研究1000-6923 中国环境科学1007-9629 建筑材料学报1000-6869 建筑结构学报0258-801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0577-6686 机械工程学报0559-9350 水利学报1001-6791 水科学进展1672-9897 实验流体力学1000-4939 应用力学学报1000-0887 应用数学和力学中文核心1000-8144 石油化工1674-5086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1000-4092 油田化学1005-2399 石油炼制与化工1001-4578 石油机械1673-064X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1000-1891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006-6896 油气田地面工程1673-1506 中国海上油气1003-9384 精细石油化工1001-9219 天然气化工1007-3426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001-9731 功能材料1005-023X 材料导报1673-28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0449-749X 钢铁1671-6620 材料与冶金学报1005-4537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001-1560 材料保护1002-6495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001-3660 表面技术1005-0299 材料科学与工艺1000-3738 机械工程材料1007-9289 中国表面工程1005-748X 腐蚀与防护1006-3471 电化学1005-0329 流体机械1001-9669 机械强度1002-7424 水泵技术1000-4858 液压与气动1671-8097 热科学与技术1000-6613 化工进展1003-5214 精细化工0253-4320 现代化工1006-3536 化工新型材料1007-8924 膜科学与技术1005-9954 化学工程0441-3776 化学通报1000-0518 应用化学1001-7631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003-3726 高分子通报1001-4160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001-5493 离子交换与吸附0468-155X 泥沙研究1009-640X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005-829X 工业水处理1000-7857 科技导报1004-132X 中国机械工程1001-425X 工业安全与环保1009-6094 安全与环境学报1671-1556 安全与环境工程1003-3033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002-4956 实验技术与管理1671-1815 科学技术与工程0253-4339 制冷学报1000-6516 低温工程1000-1158 计量学报其他非核心杂志油气储运石油矿场机械管道技术与设备石油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学报化工机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石油规划设计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天然气与石油过滤与分离石油地质与工程石油化工设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后勤工程学院学报常州大学学报化学工业与工程压力容器内蒙古石油化工国外油田工程炼油设计煤气与热力化工装备技术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石油化工安全保护技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焊管炼油技术与工程计量技术节能技术参考文献1.2013年度SCI影响因子2.2013年度SCI收录的中国期刊3.2013年度EI收录的中国期刊4.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5.小木虫SCI期刊点评6.小木虫中文期刊点评。
最新-《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1 精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篇一:《科学技术与工程》模板-网上模板(1)磁感应热疗联合125籽源近距离放疗的可行性蔡**1李*2*赵**3唐**1(名字之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单名与姓之间空两格;右上角按顺序标出工作单位)123(清华大学********,北京100084;中南大学*****,长沙410008;北京******,北京100102)(包括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市邮编;多个单位和地址,每个单位右上角标出序号,单位之间之间用“;”分开)摘要磁感应热疗植入合金热籽与??植入区域内热疗对放疗的增敏作用。
(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关键词近距离放疗磁感应热疗热籽放射籽源琼脂体模(3个以上、8个以下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73058;文献标志码(或)—近年来,125籽??放射治疗[13]。
通??外壳组成,外形总长45327~6000,圆柱型,直径08。
角度为3°~5°,增加了10%~15%。
推导过程见参考文献[4,5]。
??参考文献按顺序注右上角,如文中叙述则平排。
邻近两个文献之间用“,”,三个以上文献之间用“—”(一字)分隔。
数值和单位之间空1格。
表示范围的数值与单位之间不加括号。
采用千分位格式。
1放射籽源产热功率理论计算磁场与??(1)2?π0()(1)式(1)中,为单位长度产热功率,;为热籽半径,;??其中,矩阵如下。
?12??????。
34??式中变量为斜体;上标和下标为解释性字母或数符,则为正体;矩阵、矢量、张量为黑体斜体。
(见公式)??选取交变磁场频率为500,得到不同磁场强度下单位长度热籽和放射籽源的产热功率见表1。
表1产热功率计算结果-1-1(·)(·)产热功率(·-1)16534824848097362实验过程??3结果与分析31植入放射籽源的琼脂体模升温对照组升温在实验样机射频磁场作用下,空白琼脂体模升温结果见图1和图2。
2013 科学技术与工程 稀疏自动编码器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_秦胜君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3 No. 31 Nov. 2013 2013 Sci. Tech. Engrg.
稀疏自动编码器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成为了人们 发布和获取文本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 文本数量 持续地递增, 使文本排序变得杂乱无章, 人们很难 如何对大量 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因此, 的文本进行有效的组织, 帮助用户尽快找到所需的 信 息成 为 当 代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领 域 的 重 要 研 究 课题
图2 DBN 结构图
发平台为 eclipse。 3. 2 分类性能评价 P) 文本分类的性能评价采用准确率 ( precision, R ) 两个指标进行评估。 和召回率( racall, P = a a ; R = 。 a +b a +c
DBN 的训练最开始通过对比分歧 ( contrastive divergence) 方法进行预训练获得生成模型的权值。 然后使用 Gibbs 采样, 隐含层单元和可视层输入之 间的相关性差别作为权值更新的主要依据 。 使用 Gibbs 采样之后, 训练时间会显著减少, 只需要单个 步骤就可以接近最大似然学习, 降低了网络训练时 DBN 通过利用带标签数据对判别性 间。另一方面, 能做调整, 在分类任务中, 其性能比单纯的 BP 算法 训练的网络好。DBN 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 8] 。 此不再详述, 详情可参见文献[ 通过 SEA 算法可以获取输入数据特征, 而 DBN 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因此, 本文结合 SEA 和 DBN 算法, 形成 SD 算法进行文本分类, 整个算法主要过 程描述如下: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简介 篇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北大核心刊物征稿要求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主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 16 开 ISSN: 1671-1815 CN:11-4688/T 邮发代号: 2-73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科学技术与工程 创刊时间:2001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总览》2011 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本刊[1]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 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
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 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
适合科技工作 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我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 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2] 2001 年初创办 《科学技术工程》 至今已积近 8 年, 坚持办刊方针, 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
在读者和作者逐步了解本刊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情况下,编 辑部持续进行了发函宣传、向有关检索机构,如我国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组织单位多次介绍刊物情况和性质、已取得的成绩、办刊条 件和历史等多方面的情况。
经多方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是: 2003 年《科学技术与工程》正式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认可的源期刊,所发认领 证书已在 《科学技术与工程》 的第 3 卷第 3 期上公布, 成为社会认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弱粘接试件的制备方法
3期
艾春安,等: 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弱粘接试件的制备方法
679
σ180°
=
F B
( 2)
式( 2) 中: σ180° 为 剥 离 强 度 ( kN / m) ; F 为 剥 离 力 ( N) ; B 为试样宽度( mm) 。计算每组试样剥离强
度的算术 平 均 值,作 为 该 组 试 样 的 平 均 剥 离 强 度,
2 复合材料粘胶粘剂在同样固化温度条件下,制 备了三组复合材料粘接试样。复合材料粘接试样 的结构为: 上层材料为正交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下 层材料为丁腈 橡 胶,中 间 胶 粘 剂 同 上。其 中 留 出 一 块宽度为 60 mm 的区域不涂胶,目的是为了便于后续 剥离强度实验。试样分为三组,每组 5 个试样。各组 次试样除了固化温度外,其它工艺参数保持一致。复 合材料粘接试样示意图及实物照片如图 4 所示。
根据图 2 中各试样的破坏载荷( 即拉力峰值) , 利用式( 1) 求出各试样的剪切强度,
678
科学技术与工程
13 卷
表 1 各组试样的平均剪切强度
试样编号 平均剪切强度 / MPa
第1 组 13. 6
第2 组 14
第3 组 16. 5
图 2 各组试样剪切强度拉伸曲线
σ
=
F S
( 1)
式( 1 ) 中: σ 为 剪 切 强 度 ( MPa ) ; F 为 破 坏 载 荷 ( N) ; S 为剪切面积( mm2 ) 。通过计算每组试样剪
为了测定各组复合材料粘接试样的实际粘接强度, 从各组试样中选取其中的一块,按图 5 中点划线方向,从 其上面裁取五块宽度为 25 mm 的长条作为复合材料粘 接粘接强度测试样本。其实物照片如图 6 所示。
致病疫霉产孢子囊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的筛选
致病疫霉产孢子囊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的筛选孙志宁;崔海辰;王海丽;任兴波;刘惠荣【摘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菌株P7723不易产生孢子囊.为了获得大量的孢子囊,试验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培养基及7种不同诱导方法对致病疫霉孢子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只有燕麦培养基(OMA)和大豆培养基(BA)能产生孢子囊,分别为(106±6.29)、(273±6.86)个/cm2,其余培养基均未产生孢子囊.在7种诱导孢子囊产生的方法中,40 ℃处理、菌丝丛水培处理(10% V8)、皮氏溶液处理和土壤浸出液处理4种方法能诱导原本不产生孢子囊的3种培养基产生孢子囊;其中,40℃处理的诱导效果最好.此外,40 ℃处理也使原本产生孢子囊的OMA、BA培养基上的孢子囊量显著增加.在所有培养基的不同处理中,40 ℃处理的CA培养基上菌株产生的孢子囊量最多,可达到(767±7.98)个/cm2.试验为研究致病疫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The A2 mating type strain P7723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s not easy to produce sporangia.In order to get a large number of sporangia,effects of 5 kinds of different media and 7 kinds of different inducing methods on sporangia of P.infestan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growing only on oat cultivation base (OMA) and soybean medium (BA) could produce sporangia,respectively (106±6.29) and (273±6.86) cm2,while the strain growing on the rest of the media could not produce the sporangia.Among the seven methods of inducing sporangiaprodu ction,only 40 ℃ treatment,10% V8 treatment,Petri treatment and soil leaching treatment could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sporangia in P.infestans growing on the media without inducing effects and 40 ℃ treatment wasthe best inducing method.In addition,40 ℃ tr eatment also makes the sporangia of P.infestans growing on the OMA and BA culture mediu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sporangium amount of the strain growing on the CA medium with 40 ℃ treatment was the most,reaching (767±7.98) cm2.The foundation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infestan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19【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致病疫霉;孢子囊;诱导【作者】孙志宁;崔海辰;王海丽;任兴波;刘惠荣【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2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要病原菌,马铃薯晚疫病曾在爱尔兰流行并造成饥荒,致使数百万人死亡;因此有效防治致病疫霉菌的病害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2]。
锂渣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微观结构
锂渣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微观结构吴福飞;陈亮亮;侍克斌;慈军;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王欣;张凯【摘要】锂渣是新疆特有的工业废渣,为了寻求其利用,采用锂渣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从力学、抗裂、收缩性能与微观结构等方面探究其增强、抗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锂渣的最大掺量不宜超过45%;随着掺量的增加,收缩率增加不明显,但都较空白组要小;当掺量在20%~ 30%时,其力学、抗裂性能较好;锂渣掺入混凝土后,细化了混凝土的凝胶孔,提高其密实度;且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一定量的AFt,改善了其抗裂、力学性能.【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12【总页数】4页(P219-222)【关键词】锂渣;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微观结构【作者】吴福飞;陈亮亮;侍克斌;慈军;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王欣;张凯【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59锂渣是锂盐厂排放的废渣,是经过1 200 ℃高温煅烧锂辉石矿石后用硫酸法生产LiCO3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工业副产品,外观呈土黄色,内表面积较大而且呈多孔结构,不具有水硬性。
锂渣以具有潜在活性的SiO2和Al2O3为主要组分,因而其表现出较好的火山灰性,故可将锂渣微粉作为矿物混合材(掺合料)[1—3]用于水泥(混凝土)中,掺量适宜时能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4,5]、抗冻性[6]、抗渗性[7,8]等。
目前,乌鲁木齐锂盐厂的废渣(锂渣)主要堆存于乌市仓房沟区,现已排放几百万吨;这不仅占据大量的土地,污染空气,还需耗费人力管理。
PV-LED及太阳光直接加强照明系统的设计
PV-LED及太阳光直接加强照明系统的设计宁铎;赵东旭;姚娜;张琪【摘要】为了利用绿色能源解决公路隧道进出口段"黑洞""白洞"问题,设计了PV-LED(光伏发电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及太阳光直接加强照明系统.该系统完全避免使用蓄电池和光纤,直接利用太阳光进行照明,且创新性地设计了球关节结构导光装置及其配套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不同方向入射太阳光定向反射进隧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对隧道进出口段进行自适应性直接加强照明,切实提高了照明效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30【总页数】6页(P139-144)【关键词】公路隧道;加强照明;太阳光直接照明;PV-LED;定向反射【作者】宁铎;赵东旭;姚娜;张琪【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3.4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公路隧道照明高运营费是制约我国公路隧道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对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常,公路隧道照明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组成。
基本照明是为了改善隧道内部路面状况;加强照明是为了解决隧道进出口路段“黑洞”“白洞”问题。
实际上,加强照明的光照度不应是一个常数,它应随着隧道外太阳光照的变化而进行自动调整(即光强自适应性)。
这样,既能解决“黑洞”“白洞”问题,又很大程度上节省能源[1]。
目前,绩黄高速玉台隧道的照明系统已采用我所自主研制的阳光输送机[2],其跟踪误差小于0.1°,直接高效地实现了光-光转换,无需进行光电或电光转换。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探讨科学技术与工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对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很多繁重的劳动工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让农民们能够更有效地种植作物,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住房条件,例如,高楼大厦的兴建使得人们居住更加舒适和便捷。
因此,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并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其次,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下,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经济得以兴起,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同时,工程领域的发展如高速铁路、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工程领域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环境友好型设计和建设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工程领域的不断进步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都极大地依赖着科学技术与工程。
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竞争力的增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最终产生一种新的技术。
它是通过不断尝试和实验,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开发出一些创新实用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
科学技术范围广泛,应用领域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电气、机械、电子、化学、医学、信息、航空航天、农业等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支持,工程技术的目的是将科学技术的概念与方法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维护产品、系统和设施。
它不仅仅是粗放式的制造生产,更是在制造设计、生产过程、机械优化方面,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制造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工程技术的帮助下,科学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产中,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比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疾病的识别和治疗变得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这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农业领域,透明、智能化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保障率,技术不断创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在能源优化方面,应用工程技术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并推动开发新能源,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瓶颈,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也需要不断的凝练智慧、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从科学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具体方案,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实施,实时监测指标,优化设计、加强维护,精益求精,才能实现技术的进步。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的安全性,做好稳定性把握,防止技术出现故障,减少对人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科学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 )统计期刊的来源搜索、统计的来源期刊。
本刊立即报道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
论和应用研究的创新结果,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和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
论文、研究简报、短信与自然科学各专业,各学科国内外动态与发展前景综述与评论可供自
然界科学工人、工程技术专家、高等学校师生、自然界科学和工程技术部门领导和员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