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61abd7e53a580216fcfed6.png)
征服学习中的隐性“杀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我国高校一直给人们一种“严进宽出”的印象,但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有效改善了“严进”的局面。
高校扩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毕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目前仍是学生们的梦想,在家长眼中,也是子女未来获得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
然而,真正进入大学,大学生却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厌学现象已是甚嚣尘上,不仅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也制约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
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而我们小组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黄石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与过程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黄石市两所高校(即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了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范围。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
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
(1)文献法:搜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选择题(分别从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和原因)两个大维度调查,共18个题目。
(3)访谈法: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辅以访谈法,与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发现问卷中所体现不出的深层次因素。
3、研究过程:我们调查队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在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学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2份,调查完毕当场回收52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1份,有效率为98%。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69d2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1.png)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学习时间分配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在4-6小时之间,占比超过60%。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占比约为20%。
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管理能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足4小时,占比约为15%。
这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时间管理不当等问题。
二、学习方式选择在学习方式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其中,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占比超过80%。
此外,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实践实习等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方式选择上较为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需求。
三、学习动力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成就的追求等,占比超过60%。
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期望、社会竞争压力等,占比约为40%。
这说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在的自我驱动,但外部因素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四、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中,学习压力是最主要的问题,占比超过50%。
此外,时间管理困难、学习方法不当、课程负荷过重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五、学习效果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较为满意,占比超过70%。
其中,约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满意,占比约为25%。
这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科兴趣不浓烈等问题。
六、学习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学习建议和改进措施。
首先,大学生应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3e573d4b73f242336c5f5d.png)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是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冷漠、迷惑、低自尊等一系列的负性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重要的影响[1]。
本文拟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以安徽省某高校大一大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收回率为78.75%。
(二)研究工具大学大学业倦怠量表,由连榕和杨丽娴编制,共20个题目,分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
量表的Cron bachα系数为0. 865,分半信度为0. 880[1]。
(三)施测程序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施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所得数据采用SPSS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一)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均分都小于中间值3(5级评分制),这说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
5.4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学科性质差异由表3可以看出学业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因子、行为不当因子在文理科上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得分高于文科学生,表明理科学生的学业倦怠要比文科学生严重。
5.5学干与非学干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差异由表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及其各维度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以上得分均高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5.6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活动频率差异由表10可以看出,学业倦怠总分、行为不当因子和成就感低因子均在不同活动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一)学科性质差异理科专业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因子和行为不当因子的水平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
这与王敬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
这可能是因为:学科性质不同,那么不同学科的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理科学生较理智、克制,不容易发泄内心的不快,选择压抑心中的不满,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二)学干与非学干大学生的特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以上的得分均高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04311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b.png)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摘要:为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采用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对200名大学生进展施测。
结果说明,结果显示: 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 行为不当最为严重; 在性别上, 女生在成就感低上高于男生; 在年级上, 大二学生的总倦怠高于大四学生, 大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大四学生; 在学科上, 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都高于文科学生; 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管其下, 共同努力, 其中个体起主要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倦怠〔Burnout〕一词是美国学者费登柏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倦怠是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的现象。
倦怠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工作压力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他们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对方身上的一些职业〔如护士、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
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场关注到了学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倦怠现象。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
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大学生的身心**有着严重的影响。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 学习心理的积极与否不仅关乎他们是否能有效的学习, 而且对他们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 学习倦怠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 有相当一局部同学学业状况不良, 对学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 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 行为上则表现出远离学习的倾向, 如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讨厌作业, 不认真听讲, 违反课堂纪律, 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 考试挂科, 对学习成绩反响麻木甚至上网成瘾等. 他们容易疲乏、无力、迷惑、不满意、沮丧、冷漠、焦虑、抑郁、低自尊, 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和正常的学习过程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功和成才。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1500字(篇)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1500字(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553bb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a.png)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1500字(篇)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学生厌学问卷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活动。
现就本次学生厌学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如下:学生厌学现象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调查当事人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态度。
二是调查当事人自身的学习态度。
三是调查当事人的学习状态。
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学生厌学问卷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活动。
现就本次学生厌学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如下:学生厌学现象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调查当事人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态度。
二是调查当事人自身的学习态度。
三是调查当事人的学习状态。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学生厌学问卷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活动。
现就本次学生厌学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如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是非常可怕的。
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对当事人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调查,通过我们对当事人的调查,发现当事人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态度都是非常积极的。
对于当事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学习提出建议,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并且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调查当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我们应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改进学习态度,以及调节好学习状态。
其次,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当事人对学习的态度:一)、我们在调查当中通过与当事人的交谈,让当事人能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并且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在调查当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当事人对学习的态度:1)、让当事人在一段时期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与当事人沟通,让他们能够在一段时期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与当事人多沟通,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态,并且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78101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1.png)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
调查工具与内容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学业倦怠 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 学习压力、自我认知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学 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学业倦怠 现象,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展望
进一步调查
探讨更多与学业倦怠相关的影响因 素,对研究领域做出进一步补充
实际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帮 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倦怠问题
方法创新
尝试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 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学业倦怠的 主要因素之一。
兴趣缺乏
缺乏兴趣和热情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原 因。
社交支持
社交支持的缺失对大学生学业倦怠也有一定的影响。
PART 04
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学习压力过大
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如 课程难度、考试压力等,可能导
谢谢
汇报人:XXX
02 情绪表现
研究指出,学业倦怠的大学生常表现 出情绪低落、焦虑、无助、自尊心降 低等负面情绪。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程度与特点
倦怠程度
调查显示,有一部分 大学生存在学业倦怠 的情况,不同年级和 学科的学生倦怠程度 存在差异。
倦怠特点
学业倦怠主要表现在 缺乏学习动力、兴趣 和信心等方面,同时 伴随着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
大学生学业倦怠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业倦怠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0eaa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c.png)
大学生学业倦怠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我们开展了一项学业倦怠的调研。
本报告将就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表现、原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位大学生参与。
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业倦怠程度、倦怠原因和应对策略等。
三、调研结果1. 学业倦怠表现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倦怠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不愿去投入时间和精力。
(2)学习动力下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缺乏内在动力和自我激励。
(3)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下降,困难科目的学习进展缓慢,容易出现拖延和敷衍的现象。
2. 学业倦怠原因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常见的学业倦怠原因:(1)学习环境差:教学质量不高,学校资源不足,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和学习目标,导致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动力的指引。
(3)学习方法不当: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无法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效果。
(4)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增加了学业倦怠的风险。
3. 应对策略为了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业倦怠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增强学习的目的感。
(2)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关注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提高学习方法:学习高效的学习方法,如拆分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提高学习效果。
(4)强化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结论通过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力下降和学习效果不佳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学习环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和心理问题等是导致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6a9c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a.png)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缺乏自信、自制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都可能 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长期下来会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学生 的学习状态。例如,有些家庭过于强调成绩,导致学生承受过大的压力,长期下 来也会产生学习倦怠。
对于学习倦怠的解决方法,已有研究提出了多种途径。首先,学生心理疏导 是缓解学习倦怠的重要手段。学校和家庭应该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 咨询和支持。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学习计划也是缓解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 例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学 习计划等。此外,加强师生关系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缺乏动力、情绪耗 竭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的一种状态。在大学环境中, 学习倦怠现象尤为普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 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促 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学习倦怠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 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
3、职业发展:长期的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影响其 未来的职业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学业背 景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
五、解决方案
1、改变教育方式:学校应调整教育方式,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家庭沟通:家长应孩子的成长,加强沟通,理解孩子的压力和困扰,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
大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b0f10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d.png)
大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厌学情况的普遍程度和主要原因,以便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10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要求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回答一系列问题。
调查结果厌学情况普遍存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有厌学的情况。
其中,40%的学生表示偶尔出现厌学,20%的学生表示经常或持续出现厌学情况。
厌学原因分析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我们整理出了导致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近6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厌学的主要原因。
他们表示,课业负担沉重,考试压力大,研究内容难以适应等因素使他们失去了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缺乏兴趣和目标:约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无法找到自己的研究动力和目标,从而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3.教学方式不适合:约2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不适合是导致他们厌学的原因之一。
他们表示,传统的教授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创造性,使得研究变得乏味和无趣。
应对措施建议针对大学生厌学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建议:1.减轻学业压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业负担,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和辅导,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和采用更多互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3.引导学生发现兴趣和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和经验分享。
结论大学生厌学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包括学业压力过大、缺乏兴趣和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不适合。
为应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学业压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发现兴趣和目标。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7b14ac7fd5360cbb1adbbd.png)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的调查研究摘要:学习倦怠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本文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从中探究出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研究表明:(1)本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整体上良好;(2)大一、大二年级比大三大四的倦怠情况严重;(3)文科生比理科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倦怠;(4)女生比男生的倦怠情况严重。
引起学生倦怠的原因包括:客观方面是社会环境、就业压力、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模式及素质、家庭氛围等因素;主观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专业兴趣淡薄、人际关系失调、人口学因素和人格特征。
笔者也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提出了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A Study on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Abstract】Learning burnout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existed studies,the writer mad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ents of her own school 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has explored the causes of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The study shows that(1)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burnout in our school is good;(2)grade 1 and grade 2 is more serious than grade 3 and grade 4;(3)the Arts show more learning burnout than the Sciences;(4)the situation of girls is more serious than boys.The reasons of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include:the objective aspects ar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teacher's teaching pattern and quality, family atmosphere and so on;the subjective aspects includ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not strong,weak in professional interest,imbalance in human relationship, demography factor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also found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students's learning burnout from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students own reason.【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burnout;causes一、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一)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倦怠的定义各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报告
![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d894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c.png)
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报告引言:学生学习倦怠是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生们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业负担和社会压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逐渐下降。
本篇报告旨在对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定义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表现为学习消极情绪的增加、学业成绩下降、学习目标缺乏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抵触情绪等。
2. 学习倦怠的原因:a) 学业压力: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厌学和疲惫。
b) 学习环境: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其学习倦怠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课堂气氛不积极、学校资源匮乏等。
c) 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动机的缺乏也是导致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学习倦怠的影响:a) 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倦怠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下降,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
b) 自信心下降:学习倦怠时,学生容易感到无助和不自信,这对其整体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c) 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倦怠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丧失,进而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4. 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的方法:a)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b)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趣味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c) 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衡量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增加学习动力。
d) 提供个体化的支持: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其学习需求。
5. 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a) 目标设定理论: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有挑战性但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
b) 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赞美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2b8b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2.png)
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目前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1日——2010年11月21日调查地点:xx学院调查对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调查方法:学生访谈调查人:调查分工:设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数据分析——,编写调查报告——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于2010年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
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
共发放问卷邀请200份,回复问卷101份,回收率为50%。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系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
此次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二是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据统计,被调查学生中课程经常不需要重修的占76.8%,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17.9%和5.3%。
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25%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
导致逃课、重修的各种原因中,认为对此课程不感兴趣占73.2%、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占51.8%、缺乏学习动力的占58.9%,其余的,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30.4%、认为自己学校的效果更好的占26.8%、认为学生会、社团、兼职繁忙导致的占16.1%、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占14.3%,这说明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自身。
暑假调研报告学业倦怠
![暑假调研报告学业倦怠](https://img.taocdn.com/s3/m/697d20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暑假调研报告学业倦怠第一篇:暑假调研报告学业倦怠调研报告-----大学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摘要:大学生学业倦怠是大学生在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表现为旷课、考试作弊、低成就感等症状。
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深远的文化历史背景,又有其时代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当代教育机制改革带来的冲击,同时也与大学生自身人格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应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
探析和解决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知识经济”、“学历社会”是21 世纪的主旋律然而大学校园中却悄然出现了一道与此旋律不和谐的风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厌倦学习,经常逃课考试作弊、低成就感,在本应最重视知识与文明的高校校园里何以会出现如此倦怠一族?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探讨其学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探析学业倦怠是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学业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伴随于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究其原因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考虑。
(一)客观原因1,应试教育的弊端。
大学生厌学现象与应试教育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升学的压力,为了能上一个重点中学,他们必须培养自己的“考试能力”,凡是对升学有利的才去做,等考上了中学又面临一个更大的目标———考上大学。
在这长达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天赋被压抑,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一旦进入大学,考试只要达到60分就万事大吉了,这种一直被压抑的心态得到释放,学习没有了目标,学业倦怠便油然而生。
2.教学管理的缺陷。
大学的教学管理比较宽松,不像初高中阶段管理那么严格,逃课现象屡见不鲜,学校、教师对此也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学生逃课即使被抓到也不过是被警告一次而已。
考试作弊虽然有被取消学位的危险,但随着高科技作弊手段(如隐形耳机和手机以及MP3的配套使用)的应用,使得作弊也就越来越难被发现,有些学生看到这种高科技作弊手段屡试不爽,进而也学着作弊,致使学风日下,因而教学管理的宽松与不完善也是学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学生学习疲劳分析报告
![大学生学习疲劳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510f28941ea76e59fa047d.png)
分析报告摘要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来自社会、家庭、学业和就业等压力困扰着我们,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疲劳,而长期的疲劳会诱发亚健康的产生甚至导致心理的或生理上的疾病。
引起大学生产生疲劳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对前途的担忧、学习的压力、缺乏自信、运动不足、睡眠质量差与睡眠时间的不足等。
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疲劳问题已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学习作为一种身心交融的能动过程,和人的任何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是主体的自主活动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也都包含着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而大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学习主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必然表现出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与疲惫的交替状态。
具体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厌倦学习,莫名其妙地不安、焦虑等情绪,应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
学习疲劳会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产生怠倦,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达到不能继续正常学习,降低学习效率。
查找导致学习疲劳的因素,对症下药。
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睡眠,科学饮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调整心态,改善大学生的疲劳状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解决措施目录1疲劳的概述 (1)2学习疲劳的概述 (1)3大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分析 (2)3.1学习动机偏差 (2)3.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认识 (2)3.3难以克服各种干扰 (2)3.4作息饮食没有规律 (2)4疲劳的产生于积累原理分析 (3)4.1神经元是脑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4.2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3)4.3脑力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
(3)4.4脑力疲劳的新发现 (3)4.4疲劳积累的容器模型示意图 (3)5大学生的学习疲劳的解决措施 (3)5.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2要保证睡眠时间 (4)5.3要适当增加营养 (4)5.4要讲究用脑艺术 (5)5.5要注意休息与锻炼 (5)6总结 (5)1疲劳的概述疲劳是一个很难准确解释的概念,由于它涉及到很多现象,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确切定义,但随着对疲劳研究的不断深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一种定义是“所谓疲劳就是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2d8c013eff9aef8951e0601.png)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摘要】学习倦怠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探讨这种状况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量表,对河南大学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目前他们的学习倦怠现状。
结果发现:河南大学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总体上不是很严重,但有一部分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
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其学习倦怠状况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探索性因素分析【正文】一、问题提出(一)社会普遍存在“倦怠”现象—从“职业倦怠”到“学习倦怠”倦怠是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表现。
“工作倦怠”(jobburnout)一词最早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早在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倦怠现象加以研究。
研究表明,除了社会助人工作者会产生职业倦怠以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怠。
虽然学习倦怠与职业倦怠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二)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有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不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综述(一)研究目的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内容,旨在更好地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揭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假设(1)总体情况的调查: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大学生在学习倦息上存在性别差异。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85b7f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4.png)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2
03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大学生学业 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对干预措施 的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 预防和减轻大学生学业倦怠,提高其 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学 业倦怠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如心 理压力、自我效能感等,以提供更全 面的干预措施。
0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了某所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级 、不同专业的学生。
确保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且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未遭受过重大挫折或创伤。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向研究 对象发放问卷,并保证问卷的匿名性和隐私保 护。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了一份包含人口统 计学信息、学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等问题的问 卷。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保持积极向 上的心态。
拓展社交能力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关系 ,提高社交能力。
改善学习环境
提供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资源,提供良 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同学一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互 相鼓励、共同进步。
寻求导师指导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寻求专业指 导和学习建议。
睡眠质量下降
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 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精神 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学习压力,容易引 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 问题。
学业成绩下降
学习动力不足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逃课现象
由于学习倦怠,部分学生会选择逃课,导致课程 知识掌握不全面。
大学生疲倦调查报告
![大学生疲倦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81ca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1.png)
大学生疲倦调查报告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等多重压力的同时,他们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因此,大学生的疲倦程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疲倦状况以及导致疲倦的原因,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疲倦程度、疲倦原因等。
调查结果疲倦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疲倦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轻度:46.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感到轻度疲倦。
- 中度:38.3%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感到中度疲倦。
- 重度:15%的大学生表示常常感到重度疲倦。
疲倦原因大学生的疲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导致:1. 学业压力:81.7%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疲倦的重要原因。
他们表示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使得他们的身心疲惫。
2. 生活节奏快:57.3%的大学生表示生活节奏快也是导致疲倦的原因。
他们表示作息不规律、时间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了疲倦。
3. 社交压力:43.3%的大学生表示社交压力使他们感到疲倦。
他们表示需要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互动等社交活动使他们疲倦不堪。
4. 经济压力:26.7%的大学生认为经济压力是导致疲倦的原因。
他们表示需要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付出更多努力,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了疲倦感。
疲倦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的疲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1. 学习成绩下降:65.3%的大学生表示疲倦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不敏捷,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情绪失控:51.7%的大学生表示疲倦时易怒、压抑情绪。
疲倦使得他们的情绪容易失控,对人对己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 身体健康问题:43.3%的大学生表示疲倦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长期疲倦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2fd7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6.png)
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
制定合理的学习Biblioteka 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 方法,如分散学 习、主动学习等
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如定时复 习、笔记整理等
寻求学习支持, 如与同学交流、 参加学习小组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 资源,如图书、
电子资料等
建立积极的学习 氛围,鼓励同学 之间的交流与合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普遍程度
约30%的大学生存 在学习倦怠现象
学习倦怠在大学生 中具有普遍性
不同年级、学科背 景的学生均存在学
习倦怠问题
学习倦怠对大学生 的学业成绩和心理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业的影响
成绩下降:学习倦怠导致学生 成绩下滑,挂科现象增多。
逃课现象:学习倦怠引发逃课 现象,学生出勤率降低。
学习倦怠与个人成就的关系
探讨学习倦怠与个人成 就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析不同倦怠程度对个 人成就的影响
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学习 倦怠来提高个人成就
制定针对不同倦怠程 度的干预措施,以促
进个人成就的提高
学习倦怠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探讨学习倦怠与 教育改革之间的 关联,分析教育 改革对缓解学习
倦怠的作用。
研究不同教育改 革措施对大学生 学习倦怠的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教 育改革政策提供
减轻学业压力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焦虑 寻求学习资源,如教师、同学、学习辅导等 保持身心健康,注意饮食和运动 学会放松自己,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
激发学习动力
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培养学习兴趣:寻找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调整学习方法: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寻求外部支持:与同学、老师、家长保持沟通,寻求帮助与支持
大学生疲惫程度分析报告
![大学生疲惫程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94d4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0.png)
大学生疲惫程度分析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经历着繁忙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复杂的课程和考试安排,同时还要展开社交活动和参与各种社团组织。
这些任务的累积通常会导致大学生的疲惫程度增加。
本报告将通过对大学生疲惫程度进行分析,帮助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为制定相关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疲惫程度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一所985高校的本科生,共有1000人参与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通过相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疲惫程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 学习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其中,认为学习任务过多的学生占比为79%。
这些学习压力往往使得大学生需要加班加点地学习,导致身心疲惫。
2. 生活琐事除了学习之外,大学生还需要应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压力。
七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这些琐事,如购物、打扫卫生等。
这些琐事虽然看似不起眼,但积累起来也会给大学生增加疲劳感。
3. 社交压力大学生往往需要与各类社交圈子进行互动,如班级同学、宿舍室友、社团组织等。
我们发现有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感到社交压力较大,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表现和交往方式。
这种长期的社交需求也会加重大学生的疲惫程度。
4. 睡眠质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睡眠质量不佳。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成为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状态,还会增加他们的疲劳感。
5. 体育锻炼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普遍存在,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每周只进行一两次体育活动。
缺乏体育锻炼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疲惫程度增加,同时也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疲惫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疲惫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生活琐事、社交压力、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不足;2. 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疲惫程度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睡眠观念的宣传,鼓励规律的生活作息;3. 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于固定于琐碎的琐事,给自己留出更多休息和放松的时间;4. 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服学习中的隐性“杀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我国高校一直给人们一种“严进宽出”的印象,但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有效改善了“严进”的局面。
高校扩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毕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目前仍是学生们的梦想,在家长眼中,也是子女未来获得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
然而,真正进入大学,大学生却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厌学现象已是甚嚣尘上,不仅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也制约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
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而我们小组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黄石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与过程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黄石市两所高校(即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了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范围。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
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
(1)文献法:搜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选择题(分别从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和原因)两个大维度调查,共18个题目。
(3)访谈法: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辅以访谈法,与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发现问卷中所体现不出的深层次因素。
3、研究过程:我们调查队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在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学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2份,调查完毕当场回收52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1份,有效率为98%。
其中,被调查女性占76.5%,男性占23.5%。
4 、数据分析。
调查采访数据由小组成员输入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尽量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解了黄石市两所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一)学习倦怠情绪明显调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或一直感到厌倦、沮丧和疲劳的占47%;很少或没有出现过此类情绪的占53%。
(二)学习不够刻苦,不能充分利用时间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仅有27.5%的学生不会经常旷课、迟到或找借口请假;上课时间认真听讲的仅占56.9%,而其他的43.1%是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发呆睡觉或进行其它一些娱乐活动;能够认真完成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的49%,而认为无所谓或应付一下就行的占51%;能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的仅占49%,而51%的学生不能再课外时间主动学习。
根据上面数据可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对学习感到懈怠的时候,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一)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并且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倦怠是否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我们这样问道:“当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是否还会继续学习?”结果显示,学习能力经常会影响到51%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一直会影响到14%的大学生,也就是学习能力会较大的影响到这65%的大学生,说明了学习能力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习厌倦。
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是推动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但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目标到底有没有关系?根据我们问卷的第九题结果显示,我们了解到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产生学习倦怠的大学生有67%,学习目标对剩下的33%的影响较少或没有影响,67%的大学生足以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大学生缺乏学习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的认识不足,没有树立合适的人生目标。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不恰当根据问卷中12题“在你看来,家庭中的哪个因素最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业倦怠?”的调查情况来看,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文化氛围都或多或少对学生产生学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而导致的占41.2%。
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子女能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
相反,不和谐的家庭中子女会倍感压力甚至分心,从而无心学习,也就会产生学业倦怠。
由父母的教育方式引起的占29.4%。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民主型,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也能为子女提供一种民主化的教育,更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指导。
第三个是家庭文化氛围不浓,所占比例是17.6%,浓厚的文化氛围会给子女一种文化熏陶,让其对学习产生自然而然的兴趣,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最后一个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引起的,占11.8%。
良好的经济的支撑固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无后顾之忧,但即使经济条件不太好,也并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学业倦怠,反而可能促进学生更加发奋学习。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疏于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周围不良的学习氛围当问到“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时,你会选择”,有19.6%的学生选择“自学为主”,54.9%的学生选择“大多数时间会去,但一般干自己的事”,甚至有7.8%的学生选择“能逃就逃,找借口不去上课”,仅有17.6%的学生选择“尽量跟着老师的节奏”。
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度也随之下降。
但当前许多高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改革步伐缓慢,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系统知识。
知识的陈旧和保守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在所难免。
随着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更偏向于科学研究,使得众多教师只对自己自己的科研成果格外重视,对学生疏于管理。
在“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一题中,有51%的学生选择“对我们的学习漠不关心”,超过半数,15.7%的学生选择“对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及时进行引导”,只有33.3%的学生选择“定期对全班学生进行关于学习方面的教导”,越来越多的老师不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科研上面,甚至有的老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校外挣钱上。
这样,在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时候不能够及时发现,进行教育引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众人皆知的谚语。
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无形中对人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
对于“你周围不良的学习情绪或状态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一题,只有7.8%的学生选择“不会影响”,17.6%的学生选择“较少影响”,62.7%的学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1.8%的学生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
可以看到,被影响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因此可以得知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在社会方面,受就业压力和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近年来,“就业”成了一些主流媒体、网络上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之一,尤其是高校大学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校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影响。
那么,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选择和自己在校的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在问卷设计上采用了一个情景假设的题目:“假设你的家人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你会怎么办?”据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人选择了“接收工作,认真努力学习提高技能,为胜任工作作准备”;31.4%的人选择了“持保留的态度,如果自己找不到就接受”;2%的人选择“接受工作,只等拿文凭”;还有2%的人选择“拒绝工作,努力掌握技能,凭自己本领找工作”。
很显然,绝大数的大学生都倾向于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因为有了工作就放松了学习,从而对学习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良好的外部条件反而造成了他们在学业的倦怠。
另外,对于一些非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比如,“毕业就等于失业”,“读书无用”,通过调查数据显示:92.2%的人都持否定的关点,4%的人认为学习就是未来工作和文凭。
因此,对于那部分产生学业倦怠的学生主要还是因为学习动机的不当,把学习作为获取文凭、工作的手段,这种外部动机,长此以往发展就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
四、思考与建议通过此次调查的分析,黄石市两所高校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有的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而,学习倦怠会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那么,为了深陷学习倦怠的大学生们早日回到健康和有序的生活与学习中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当前的状况:(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首先,大学生本身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等确立一个长期目标,并在这个长期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若干个短期目标,学习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怕失败,不仅要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与适应能力,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二)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尽可能为子女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有些家庭状况或许无法改变,但有些是靠努力就可以尽量改善的。
笔者认为避免学业倦怠主要在学生本人,但家庭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子女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父母要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另外,家长要尽量提高其素质,在家庭里创造一种文化的氛围,并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引导子女,从而促进子女的学习。
至于家庭经济情况,可以改善则努力,不过就笔者而言,经济条件固然重要,但也不应该受其左右。
所以,归根到底,学生自己才是决定性。
(三)全面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首先,全面深化教自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校教学要摒弃本本主义,转变教师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沉闷气氛,提倡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学会综合运用实践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与学生以研讨、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其次,完善学生管理体系。
对学生的管理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教育和引导。
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使其主要精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转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思想困惑。
再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生存于校园,校园环境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