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
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
如血虚夹肝阳,肝阳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Ⅰ.外感头痛风寒型头痛【证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
水煎服。
头痛目胀的中医治疗医案
头痛目胀的中医治疗医案
患者,男性,30岁,主诉头痛目胀三天。
中医诊断为: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所致头痛目胀。
治疗方案为:
1. 中药治疗:方剂为桂枝汤加减,包括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川芎、羌活、白芷和桑叶等,以发汗祛风,活血化淤为主。
2. 食疗:建议患者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羊肉、韭菜、姜
醋等,少食寒凉刺激性食物,如西瓜、荸荠、辣椒等。
3. 中医推拿:对患者头部、颈部、肩部进行适当按摩,以活血
化瘀,舒经通络。
4. 安排适当的休息: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熬夜、过度使用眼
睛等。
以上治疗方案坚持7-10天,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有所缓解。
头痛中医治疗方法一(PPT)
03
外治
电针治疗
主穴
配穴
加减
用法
疗效
颔厌、悬颅、悬厘、曲 鬓。
足三里、足临泣。
枕部痛加新设穴(风池 穴直下,第4颈椎旁开约 3.3cm,斜方肌外侧凹 陷处)、玉枕穴;巅顶 痛加百会。
常规消毒,进针后接 G6805型电针仪,连续 波,频率140次/分, 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 为度,留针30分钟,每 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
THANKS
感谢观看
阴经头痛配太冲、内关。
每次取主、配穴各1~2次,每 日或隔日针1次,施平补平泻法 ,留针20~25分钟,隔5~10 分钟行针1次。
共治头痛83例,治愈33例,显 效14例,好转28例,无效8例 。
穴位封闭治疗
01
02
03
04
05
用2%利多卡因按头痛部 位找出压痛点,一般后 头痛,痛点多在风池穴 及附近;偏头痛在风池 穴,头维穴附近。
、薄荷、金银花、淡竹叶;血瘀加桃仁、红花、赤芍;血虚 加当归、丹参、何首乌;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气血两 虚加太子参、黄芪、丹参、白芍;阴虚加熟地黄、玄参、女 贞子;阳亢加生龙骨、生石决明、钩藤;气阴两虚加黄芪、 益母草、白芍、女贞子;呕吐加半夏、茯苓、陈皮;失眠加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香附;肝 寒犯胃加吴茱萸、生姜、大枣;脾肾不足加白术、黄精、补 骨脂、枸杞子。
封闭治疗1次治愈20例 ,2~6次治愈44例。
塞鼻灵外治治疗
【处方】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柰各6g, 冰片0.5g。
【制法】分别研为极细末,混匀。
【用法】用的确良或绸布1小块包药末少许,塞入鼻孔, 左右交替,每日更换1~2次。
左侧偏头痛塞右鼻孔,右侧偏头痛塞左鼻孔。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头痛的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病机多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阻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1.疏风活血汤治慢性头痛[配方]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O克,白芷10克,鸡血藤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疏风,上痛。
用治各种慢性头痛。
2.芎芷二陈汤治头痛[配方]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黄9克,姜半夏10克,天麻10克,荆芥穗1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蜈蚣2条。
[制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量酌减。
[功效]祛风解表,除湿化痰,疏通经络。
用治外感所致痰湿内停、寒邪凝滞、气郁血瘀所引起的头痛。
3.大黄苏打片治疗血管性头痛[配方]大黄苏打片。
[制用法]大黄苏打片7—10片,空腹服,每日2—3次,以出现轻度腹泻为度。
[功效]大黄苏打片含有大黄粉、碳酸氢钠、薄荷油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
大黄苏打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PH、减少血黏度,从而对血管性头痛起到治疗作用。
可使头痛在1小时内减轻,1—8小时内消失。
4.白果治疗头痛[配方]带壳生白果20克。
[制用法1将生白果捣裂,去膜及胚芽,人砂锅,加人水500毫升,水煎,1天分2次服完。
[功效]补肾益肺,扩张脑血管。
治疗脑血管硬化性头痛、头晕。
5.大黄细辛塞鼻孔治疗头痛[配方]大黄、细辛各6克。
[制用法]以上研细奉,左侧头痛塞左鼻,右疼塞右鼻。
[功效]散寒化痰,通窍止痛。
治疗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
6.草决明治疗头痛[配方]草决明60克(炒)。
[制用法]研为末,用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换。
[功效]清热明目。
治疗肝火上炎、风热外袭所至头痛、眩晕、目赤。
7.川芎茶叶治疗头痛[配方]川芎9克,茶叶6克。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头疗中草药大全
头疗中草药大全头疗中草药是指用于治疗头部疾病的药物,包括中药和中草药。
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而中草药则是指以植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头疗中草药大全主要包括了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失眠等头部疾病的常用中草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头疗中草药。
首先是治疗头痛的中草药。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的中草药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川芎、白芷、川芎白芷汤等。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等症状。
白芷具有祛风除湿、宣通鼻窍的功效,适用于头痛、鼻塞等症状。
川芎白芷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具有治疗头痛、偏头痛的功效。
其次是治疗偏头痛的中草药。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的头痛,常见的中草药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包括白芍、川芎、当归等。
白芍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偏头痛、经期头痛等症状。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偏头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川芎当归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具有治疗偏头痛、月经不调的功效。
再次是治疗头晕的中草药。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的中草药治疗头晕的方法包括白术、茯苓、甘草等。
白术具有健脾胃、宽中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安神益智的功效,适用于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
甘草具有和中止痛、缓急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
最后是治疗失眠的中草药。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的中草药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等。
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安定情绪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健忘失眠等症状。
远志具有益气安神、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健忘失眠等症状。
五味子具有安神补脑、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健忘失眠等症状。
总之,头疗中草药大全中包括了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失眠等头部疾病的常用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均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头部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如何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
如何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紧张压力、颈部问题、过度疲劳等。
虽然头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依赖药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中医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天然且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头痛。
以下是几种使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的技巧。
1. 冷敷冷敷是缓解头痛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方法。
可以将冰袋或冷毛巾轻轻敷在头部疼痛的位置,可缓解血管扩张和炎症引起的头痛。
冷敷还有助于减轻神经紧张和压力。
每次冷敷应该持续15到20分钟,并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2.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在人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头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 太阳穴:使用拇指轻轻旋转太阳穴约2分钟,可缓解头痛和眼部紧张。
- 攒竹穴:位于两眉毛中央,用食指和中指点压这个穴位数十秒钟,有助于减轻头痛和眼部疲劳。
- 鱼腰穴:位于两眉毛上方1寸处,用食指和中指点压这个穴位,有利于缓解头痛和脑部紧张。
在按摩穴位时,应用适度的力量,刺激穴位约1分钟。
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缓解头痛。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用来缓解头痛。
例如:- 薄荷茶:将一茶匙干薄荷叶放入一杯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薄荷具有清凉舒缓的效果,对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陈皮茶:将5克干燥陈皮放入一杯开水中,沸腾后煮10分钟后饮用。
陈皮有助于舒缓肝气郁结,缓解头痛。
- 花椒水:将一小撮花椒磨成粉末,加入一杯温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花椒可以活血祛寒,对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这些具体的食物和草药之外,合理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避免过度饮酒或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摄取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营养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4. 中药疗法中医中有许多草药可以用来缓解头痛,其中一些草药可以单独使用,而另一些则需要配合使用。
这些草药通常可通过煎煮成药汤或制成颗粒剂。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不同,寻求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咨询是十分重要的,以了解最适合个人需求的草药配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所致的头痛。
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所致的头痛。
3.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升津舒经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所致的头痛。
4.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所致的头痛。
5.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病所致的头痛。
这些方剂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头痛进行治疗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病因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头痛。
2. 中药治疗:根据头痛的病因,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如果头痛是由肝火上升引起的,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平肝降火的中药进行治疗。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对头部、颈部和肩部的按摩,来缓解紧张和疲劳所引起的头痛。
这种治疗方法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热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熏烤艾叶,以温热刺激来调理身体。
对于一些由寒邪引起的头痛,艾灸可以起到暖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5.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一些头痛可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因此,在治疗头痛时,中医可能会建议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新鲜蔬果和粗粮的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头痛应根据个体具体情况进行,对于病因不明或严重的
头痛病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
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药治疗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针刺疗法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药疗法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头颈部按摩疗法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
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中药疗法治法:祛风胜湿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火罐疗法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疗:疏散风寒;代表方剂:消风散加减。
处方:人参10克、川芎10克、羌活10 克、茯苓20、僵蚕10、藿香10、荆芥10、防风10、陈皮10、蝉蜕5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
加减:头晕者加钩藤25克、天麻10克;畏风自汗者加黄芪25克。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治疗:疏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石膏50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
加减:咳嗽身热者加桑叶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身大热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脉洪大者重用石膏。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治疗: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蔓荆子15克。
加减:风邪胜者加威灵仙30克、湿邪胜者加苍术20克、白术15克;肢倦体重、浮肿者加茯苓50克、泽泻25克。
中医头痛治疗妙方
一、头痛病概述头痛是人们常见的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病症,头痛既可以是单独出现,为病;也可以并发于其他的疾病中,为症。
这个病症,它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中老年人的头痛,一旦发作起来,就更加难搞得好,所以也设专门的节来论述。
中医认为,头痛一症,急性的为“头痛”,慢性的为“头风”。
根据临床的表现,一般又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急性头痛多为外感,慢性头痛多为内伤。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因多因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所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顶之上,唯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以风邪为多,因“风为百病之长”。
为病每多兼挟,故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之分。
内伤头痛多因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足所致,故又有肝火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和痰浊头痛之分。
二、头痛病的“人体大药”(一)近端穴位1、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禁灸)。
2、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太阳治头痛。
3、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4、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5、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百会治头痛。
6、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7、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8、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头痛和偏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除了西药的治疗方法外,中药方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中。
中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及中长期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一、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常用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方剂之一。
它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经期偏头痛等。
逍遥散中的主要成分有川芎、丹参、川芎、川断、苏子、佩兰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引起的不适感。
使用逍遥散的方法是将10克逍遥散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逍遥散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二、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天麻钩藤饮的主要草药成分有天麻、钩藤、赤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热降气、活血化瘀,从而舒筋活络、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天麻钩藤饮的方法是将10g天麻钩藤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天麻钩藤饮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三、穴络通合剂穴络通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穴络通合剂的主要草药成分有丹参、川芎、川断、白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穴络通合剂的方法是将10g穴络通合剂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穴络通合剂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总结:中药方剂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逍遥散、天麻钩藤饮和穴络通合剂都是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带来的不适。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3年-头痛的中药治疗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3年-头痛的中药治疗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关于头痛的中药治疗方案。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中药治疗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以及中草药治疗等。
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1.金银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2.川芎嗪片: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头痛。
3.复方丹参片: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消炎的作用,适用于经络堵塞引起的头痛。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头痛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合谷穴、风池穴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症状。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1.菊花:具有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扰引起的头痛。
2.薄荷: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息风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3.川穹:具有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适用于寒湿外袭引起的头痛。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
2.请遵循中药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3.注意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过敏。
结论继续教育课程中,我们将介绍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中草药治疗头痛的常用方案,以帮助执业药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请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遵循临床医学指导,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注:本文档中所提到的任何药物和治疗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需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治头痛,疏风清肝是关键
治头痛,疏风清肝是关键头痛,作为常见症状之一,经常困扰着很多人。
有的人头痛可能是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不好、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的,但也有的头痛是由外感风邪内蕴、肝气郁结、风热内盛等原因引起的。
如何治疗头痛,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医认为疏风清肝是治疗头痛的关键,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治疗头痛的中医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头痛的种类,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可分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上扰型、气血虚弱型、风寒湿痰型和气血瘀滞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头痛,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疏风清肝是治疗头痛的关键。
中医认为,头痛多由肝风内动、气滞血瘀所致,因此要疏肝痹,操疏经络,平肝息风。
所以在治疗头痛时,首先要疏肝理气,平肝息风。
对于头痛由于肝火上扰、肝郁气滞引起的,首选的药物是柴胡、香附、丹参、枳壳、青皮等。
这些药物能够疏肝理气,平肝息风,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针灸疗法也是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常用的头痛针灸穴位有太冲、风池、阳陵泉、太阳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熏洗也可以治疗头痛。
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药性的挥发性,将中药煎汤后,用热气蒸腾,进入人体的经络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通过中药熏洗头部,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是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头痛的重要方法。
中医认为,调节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减少肝火上扰的情况,从而减少头痛的发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也是减少头痛发作的重要方法。
治疗头痛关键在于疏风清肝。
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通过疏肝理气、平肝息风,针灸疗法、中药熏洗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头痛的重要方法。
在治疗头痛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是指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失调③饮食劳倦,久病体虚
④先天不足,房事不节⑤头部外伤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头痛的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
疼痛性
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
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
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处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
脉—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3.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寒邪客于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
风热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加减:
1.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2.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黄连上清丸泄热通腑。
风湿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常用药:川芎、蔓荆子、独活、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细辛。
加减:
1.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
2.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3.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肝阳头痛
证候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桑寄生、夜交藤、杜仲、山栀、牛膝、天麻、石决明、黄芩、钩藤、益母草、丹皮、白芍。
加减:1.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
2.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血虚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