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翻译与原文 -回复
![三字经翻译与原文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26ed81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a.png)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之一,原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一。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欲子弟,贤胜己。
求知识,学以聚之。
杂记云:养子方知父母恩等句均与此节经文全同或略有文字差异当属杂记性质可以参看但不必尽信或视为当然三字经在流传过程中窜入这些句子是常见现象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蒸民家诵惟生殖如欲子弟尚成行即时可见也说明古人深知儿童诵读教材的重要意义确能把握其关键要领因此三字经在古代蒙学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近百年来蒙学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三字经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像清人王相所撰三字经训诂一书就是三字经类读物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还曾为该书作续呢。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c866ed733d4b14e85246811.png)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黄香温席 故事
![黄香温席 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8fccaea700abb68a882fb10.png)
黄香温席在《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https://img.taocdn.com/s3/m/8e84933b65ce05087732138c.png)
三字经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师生互相介绍。
2、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传颂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中。
在三字经里和我们捉迷藏呢,你们找一找。
3、三字经出示TTP!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师范领读,和学生一起找出香,和融。
2、学生自由读。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4、国学经典,五千年文化经典诵读,让我们用洪亮,清楚的声音把我们的经典读出来吧。
5、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大家读的真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小朋友了。
让我们看看诵读了千年的小黄香为什么会当成榜样被传颂呢?我们认真听故事(课件播放《黄香温席》)(1)、为什么黄香的会被人们传颂了千年呢?(板书:孝顺父母)(2)、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孝顺的时刻?分享给你的同桌。
(3)、谁想和咱们班分享呢?(4)、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5)我们在用我们的声音把黄香的故事刻入我们的心中吧。
2、几千年的文明中,不止有一个孝顺父母的黄香,还有一个有爱兄长,懂得谦让的孔融。
(1)、我们在小学幼儿园都听过孔融的故事,谁想给大家听呢?(2)、老师也想讲一讲孔融的故事?(3)、听完孔融的故事,你想对孔融说些什么?(4)、假如你是孔融的哥哥你会怎样做呢?3、这种主动谦让的行为被父母夸奖,被孔子称赞,传承在我们千年的故文化中。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是友爱的行为呢?出示课件。
三字经的原文
![三字经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2b307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1.png)
三字经的原文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是一本以三个字为一句,共一百句的经典著作。
以下是三字经的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不足则,学武。
凡事须,尽心力。
何事遽,走他辙。
三年学,十年树。
树成后,方可求。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若悔改,前非己。
则勉力,自励也。
拓展: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不仅包含了儒家的基本思想,也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字经的原文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
面,从家庭教育到道德修养,从学业成就到事业发展,从身体健康到环境保护等等。
读三字经,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启迪人生,提高个人素养。
三字经教案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教案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https://img.taocdn.com/s3/m/9329cd2749649b6649d747a6.png)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五子登科、岳飞教子、严是爱,松是害、不死即可、温公警枕、孙权劝学)(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琢义:做人做事的道理【译文】玉石从矿山里开采出来,不经过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为值钱的器皿。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人情、礼仪、道德,就不明白做人的道理。
为什么要持之以恒的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呢?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玉石产品的加工需要四步工序,前两步叫切磋,后两步叫琢磨。
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
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
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
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
接下来是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
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
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说是咱们俩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自己琢磨琢磨。
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就不会做人。
现代科学证明,越是高等动物,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动物生下来就要向父母学习生存技能和捕食御敌的本领。
不同种类动物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同,动物智慧等级越低,其本能性反应越强,学习的时间就越短,越是高等动物学习时间越长。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413d60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e.png)
三字经原⽂及翻译三字经原⽂及翻译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它短⼩精悍、琅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下⾯⼩编为⼤家分享三字经原⽂及翻译,欢迎⼤家参考借鉴。
【原⽂】 【原⽂】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
此五⾏,本乎数。
⽈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黄,及⿊⽩。
此五⾊,⽬所识。
酸苦⽢,及⾟咸。
此五味,⼝所含。
膻焦⾹,及腥朽。
此五臭,⿐所嗅。
匏⼟⾰,⽊⽯⾦。
丝与⽵,乃⼋⾳。
⽈平上,⽈去⼊。
此四声,宜调协。
⾼曾祖,⽗⽽⾝。
⾝⽽⼦,⼦⽽孙。
⾃⼦孙,⾄⽞曾。
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功。
⾄缌⿇,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共遵。
既识字,讲说⽂。
有古⽂,⼤⼩篆。
⾪草继,不可乱。
若⼴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
论语者,⼆⼗篇。
群弟⼦,记善⾔。
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a7d6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9.png)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众游散,及为群,首立道,而后言。
既替衰,三品升,明德慧,日则昌。
身多疾,惟目疾,言多殴,计多忧。
多舆马,非时贡,惟好学,宜时宣。
曰小学,生乎今,毕乎古,无宁弗。
独立立,不惜贵,无恶鲜,世必遗。
子有义,父有耻,无世谅,执子贞。
或承祖,三百余,或继宗,三千世。
若知此,子当谨,勿作劣,行有馀。
若知此,则子时,不时则,成大贤。
谨修身,严脉息,绝嗜欲,不为恶。
清虑慎独,善思议,慎所口,愼所行。
义不辞,情不让,临深履,往见知。
不愧下,不畏上,固志强,何待何。
谓匪优,不可谓劣,小人者,不可与让。
言多侈,行多慢,索古人,作群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所安,勿生憎,亲所谓,力为兴。
亲所顾,勿为争,亲所使,力为承。
亲所令,勿敢违,亲所教,力为效。
友于兄,友于弟,恭而友,慎终始。
齐之相,娶于伯,姑之相,嫁于叔。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五伦,此五常,不容易,言之难。
(史)三字经香九龄《相思》
![(史)三字经香九龄《相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7f096c31126edb6f1a10d0.png)
三字经礼仪篇、古诗《相思》教学设计太谷实验小学史红艳教学内容: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2、古诗《相思》。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学习《相思》,知道作者表达的思念友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7页。
试着读读课文吧!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
(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
(学生跟读)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三字经)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3ee36ea3186bceb19e8bb6d.png)
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字经全文诗词
![三字经全文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cb39fe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b.png)
三字经全文诗词《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所著,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国学教学课件三字经_香九龄能温席
![国学教学课件三字经_香九龄能温席](https://img.taocdn.com/s3/m/ace9248a2af90242a995e58a.png)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tì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 )。 孝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 )。 孝与亲,( )。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 )。 孝与亲,( )。 融四岁, ( )。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8/9/2020
假如你遇到下面这种 情况,你会谦让吗?
放学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楼梯上十 分拥挤。这时,你准备怎么办?
A、往右靠,主动让一让 B、像小泥鳅那样向前钻
8/9/2020
8/9/2020
首孝弟,次见闻。
8/9/2020
8/9/2020
香九龄,能温席。 孝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8/9/2020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8/9/2020
8/9/2020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9/2020
8/9/2020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 给哥哥吃,这种谦让和尊敬兄长的 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8/9/2020
香九龄,( )。 孝与亲,( )。 融四岁, ( )。 弟于长,( )。 首孝悌,次见闻。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e40e82f12d2af90242e6a2.png)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https://img.taocdn.com/s3/m/bcaddf2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0.png)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内容丰富,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演讲人:钱文忠讲师简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
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
内容简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这段三字经中,讲述了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这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礼让兄长,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而像这样的故事,之所以传诵千百年,也正是因为它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
那么为什么在三字经这样的启蒙教材中,首先要教给孩子们孝悌?这种首孝弟次见闻的传统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会还能否适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应该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四集。
全文:接下来《三字经》就开始讲述教育的内容和次第,也就是说,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童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九龄,这里头这个香就是黄香,是一个人名。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人,哪里呢?就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北安陆,是那边的一个人。
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那是正史,诸位,有黄香的传记。
所以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能够进入正史并且有传,还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皇帝曾经委任他担任过尚书令,东郡太守,所以黄香是个不小的官。
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赞叹,八个字,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之所以叫童,说明他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很小的岁数,是个少年英才。
但是传统中国之所以牢牢记住了黄香,并不是因为他的官职,也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召见过,也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夸过,而是因为“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4b62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3.png)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是一本经典的儒家教材,它由南宋末年的王士禛所著,是一本介绍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的入门读物。
三字经中的每一句话都只有三个字,但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呈现三字经的全文及译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窍神,曰五脏。
俱生曰命,死则同。
富贵在天,谦以益人。
男女有别,贵在刚柔。
时间胜金,勤思为良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贫穷乃难,不坚不苦。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字经译文人类出生时本性善良,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性情会有所差异。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会逐渐改变。
教育的方法应该是专注而严格的。
古时候,孟母选择了邻居的孩子作为孟子的同学,如果孩子不学习,那么就要终止他的游戏和玩乐。
窦燕山有个好方法,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很有才华。
如果不进行教育,父母就会犯错,如果教育不严格,老师就会变得懒惰。
孩子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适宜的发展机会。
如果孩子不在幼年时期学习,那么他晚年也不能成为有能力的人。
像玉石一样,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器具。
如果人不学习,就会失去道德和理智。
做为一个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尊敬父母,结交好的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儿童诗歌三字经全文
![儿童诗歌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7ebf3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5.png)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童诗歌三字经全⽂》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
此五⾏,本乎数。
⽈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
与丝⽵,乃⼋⾳。
⾼曾祖,⽗⽽⾝。
⾝⽽⼦,⼦⽽孙。
⾃⼦孙,⾄元曾。
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
论语者,⼆⼗篇。
群弟⼦,记善⾔。
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戴,注礼记。
述圣⾔,礼乐备。
⽈国风,⽈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
有左⽒,有彀梁。
经既明,⽅读⼦。
撮其要,记其事。
五⼦者,有荀杨。
⽂中⼦,及⽼庄。
经⼦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羲农,⾄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王,称三王。
夏传⼦,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师生互相介绍。
2、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传颂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中。
在三字经里和我们捉迷藏呢,你们找一找。
3、三字经出示TTP!
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师范领读,和学生一起找出香,和融。
2、学生自由读。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4、国学经典,五千年文化经典诵读,让我们用洪亮,清楚的声音把我们的经典读出来吧。
5、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大家读的真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小朋友了。
让我们看看诵读了千年的小黄香为什么会当成榜样被传颂呢?我们认真听故事(课件播放《黄香温席》)
(1)、为什么黄香的会被人们传颂了千年呢?(板书:孝顺父母)
(2)、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孝顺的时刻?分享给你的同桌。
(3)、谁想和咱们班分享呢?
(4)、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5)我们在用我们的声音把黄香的故事刻入我们的心中吧。
2、几千年的文明中,不止有一个孝顺父母的黄香,还有一个有爱兄长,懂得谦让的孔融。
(1)、我们在小学幼儿园都听过孔融的故事,谁想给大家听呢?
(2)、老师也想讲一讲孔融的故事?
(3)、听完孔融的故事,你想对孔融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孔融的哥哥你会怎样做呢?
3、这种主动谦让的行为被父母夸奖,被孔子称赞,传承在我们千年的故文化中。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是友爱的行为呢?出示课件。
4、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和同桌说一说。
5、是呀,只有我们相互友爱,相互谦让,有爱发扬光大,我们班的班集体才会和谐,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爱。
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永远记在心中。
让我们再次读读小孔融的故事,齐读课件: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教师小结
诵读经典,三字经。
正是有黄香,孔融这样的人传承五千年的古文明,我们的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名族之林,而接下来的中国文明历史有你,有我,有大家,让我们人人都做文明
的小黄香,小孔融。
3、下面我们再次用我们的声音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板书设计:礼仪篇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懂得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