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以及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以下是关于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的一些内容。
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感染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猪。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以及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如车辆、工具、衣物等。
感染的母猪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猪。
病毒存在于垂直传播的几率非常高,并且可以在猪场中长期存在。
雌猪在第一次妊娠时感染病毒,可能会导致晚妊娠期死胎、新生猪死亡以及产仔率下降。
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猪的年龄和妊娠状态。
感染未妊娠的成年猪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感染妊娠的雌猪可能导致流产、死胎和妊娠期死胎。
新生猪也可能感染病毒,在感染后2-3周内死亡,这被称为新生猪病。
新生猪病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虚弱、食欲不振、死亡等。
诊断: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对怀疑感染的猪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
可以进行分离和鉴定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如PCR和ELISA。
也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防控: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和设备,防止病毒的积聚和传播。
2. 严格检疫措施:引进新猪时应进行检疫,确保其没有病毒感染。
也要对患病猪进行隔离。
3. 强化饲养管理:合理饲养,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免疫力。
4. 疫苗接种: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提高猪的免疫力。
5. 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加强猪场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重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检疫措施、强化饲养管理、疫苗接种以及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猪细小病毒感染
血凝性: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常用 于试验)、小鼠和鸡的红细胞。
抵抗力:病毒对热、消毒剂等的耐受性都 很强,对PH值的适应范围也较宽。
病毒形态
PPV 病毒颗粒模拟图
流行病学
易感性:仅猪易感,不论性别、年龄都可感染。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母猪和公猪。
传播途径: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 儿,其它猪群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交配感染。 特点: ①本病多见于初产母猪,在本病发生后,猪场可 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 ②猪感染病毒1~6天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 经粪便排毒;7~9天后可测出血凝抗体,21天抗体 效价达高峰(1:15000),免疫力可持续数年。
临床症状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 流产等不同表现。 妊娠30天内感染,胚胎死亡、吸收使产仔数减少。 在怀孕30~70天之间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死 胎。 怀孕70天以后感染者,常造成流产,产出瘦小弱 胎,这些胎儿常带有抗体和病毒。
流产胎儿见有充血、出血、水肿、体腔积液、畸 形等。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VI)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概况和历史
本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其特征为受感 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 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延迟分娩,母猪 本身无明显症状。病 原猪细小病 Nhomakorabea(PPV)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
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
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
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
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
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
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
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
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
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
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PPVD)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影响了猪类的生产和经济利益。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只、间接接触污染环境等。
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耐受性,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存活多个月。
此外,母猪对PPV的感染也是该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母猪感染PPV后,会导致流产、死胎和畸形仔猪等现象,使得出生的仔猪很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流产、死胎、畸形仔猪和生长缓慢等,常常伴随有白色胎盘滋生病灶的出现。
一般来说,母猪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感染PPV后,仔猪会死亡或畸形;在怀孕的四到五个月内感染PPV后,则会导致流产或死胎。
如果仔猪能够顺利出生,则其免疫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很容易被PPV感染,从而产生典型的症状。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窒息等。
三、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在防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品种选育和防疫措施。
选育猪种时,应考虑其对PPV的抗病性;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喂水槽及饮水器等饲料设施,防止病毒在猪舍内传播。
2.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感染PPV的猪只,应采取隔离的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同时,及时进行病毒清除消毒,彻底消灭病源。
3. 加强疫苗免疫防控。
针对PPV的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总之,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中,重要的是预防为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合理运用疫苗进行免疫防治,减少疫情对猪场的危害。
猪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导致易感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及屡配不孕等,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
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大多数感染猪场呈地方性流行,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从而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现已是我国较常见的猪病之一。
二、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自主型细小病毒,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目前所有分离株的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性及复制装配特性等均十分相似或完全相同,而且猪细小病毒与同型的其他自主型细小病毒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成熟的猪细小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直径约为25~28nm。
本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 30min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 2h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 5min 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均有一定抵抗力;但是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 即可被杀死。
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的O型、豚鼠、大鼠、鸡、猫、猴的红细胞,但是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猪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为最好,在凝集鸡红细胞时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防治策略•病例处理与报告•展望与建议01概述定义与特点仔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仔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主要引起1-3周龄的仔猪发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通常以生殖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仔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则通过感染母猪的胎盘和子宫,导致胎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
病毒对干燥和高温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危害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可导致不孕、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等。
仔猪成活率下降:感染仔猪出现生长受阻、死亡和淘汰率增加。
继发感染:病毒可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
免疫抑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2诊断方法母猪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有的出现黄疸、震颤、体温稍升高,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时,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后,脱水、剖检可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和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采取病猪的粪便和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染色法: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磷钨酸钠负染,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ELISA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
03防治策略针对仔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猪细小病毒病
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发生本病后,猪场可
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
致病机理
• PPV的致病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母猪受精卵 细胞的影响,其次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PPV能 顽固地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层的外表面, 同时部分PPV能穿过透明带而进入卵细胞,并且 其透明带外的卵细胞层里可以看到细胞碎片。 PPV还能使母猪的黄体发生萎缩。如果怀孕母猪 感染了PPV,则妊娠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了 正常时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最终出现流 产、死胎、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和不规律的发情 周期。
• 血清学诊断主要包括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 验(HI)、血清中和试验( SN)、乳胶凝集试验 ( LA )、 免疫荧光技术(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单克隆单克隆抗体技术、 PCR、核酸探针技术、银加强胶体金技术、 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LAMP等。
可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灭活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
一旦发病,应将发病母猪、仔猪隔离或淘汰。所有猪场环境、
用具应严密消毒,并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群猪进行检查,对阳
性猪应采取隔离或淘汰,以防疫情进一步扩大。
仔猪的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在HI抗体效价≥1﹕80时 可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因此,在断奶时将仔猪从污染猪群 转移到没有本病污染的地区饲养,可以培育出血清阴性猪群。
病理变化
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
胎儿在子宫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 (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 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变化,是本 病的特征性病变。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猪细小病毒病
3
消毒
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病死猪的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深埋
对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无害化处理
采用高温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方法,消灭病毒传染源。
消毒
对病死猪接触过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05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 病学和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
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可引起大批量感染和死亡,对猪只 的种用价值和肉质也有不良影响。
02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和检测
临床诊断
母猪繁殖障碍
表现为不孕、流产、死胎、木 乃伊胎等。
新生仔猪感染
表现为弱仔、死胎仔猪,或存活但 有缺陷。
生长育肥猪感染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厌食、沉郁 等。
实验室检测
01
02
06
猪细小病毒病的科研 与教育推广
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
诊断方法
不断优化和改进诊断方 法,提高准确性,降低 误诊率。
疫苗研发
研究新型疫苗,提高疫 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 久性。
药物研发
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 择。
技术培训和教育推广
培训基层兽医
01
加强对基层兽医的培训,提高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认识和防治水
。
与其他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鉴别: 如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
肺炎等。
03
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 和控制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质量优良、抗原含量 高的疫苗,根据猪只年龄 、体重和健康状况选择适 当的疫苗剂量。
免疫时间
在母猪产前21-28天进行 免疫接种,确保母猪在产 后形成足够的免疫力,并 将抗体传递给仔猪。
咋预防猪细小病毒病
采集病猪的血液、组织等样品,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 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别,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免疫血清等进行治疗。同时,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对病毒无效的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要防 止病毒的传播,对病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途径。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研究结果与贡献
本次研究通过对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 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 控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该病的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 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防控方法和技 术,如通过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为养猪业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确防疫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疫苗接种
02
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确保猪
只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消毒措施
03
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毒传播
途径。
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
定期检测
对猪只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预警系统
建立疫情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可导 致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 障碍,以及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
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 可通过空气、污染物等间接传播
。
易感动物
猪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各种年 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PCR检测
通过PCR方法检测疫苗接 种后猪体内病原的数量, 以评估疫苗的防疫效果。
临床效果观察
发病率和死亡率
观察疫苗接种猪群与未接种猪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评估疫
苗的保护效果。
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比较疫苗接种猪群与未接种猪群的 生长性能,如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 ,以评估疫苗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接种剂量与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按照疫苗说明书推荐剂量进行接种,一 般为1-2ml/头份。
VS
接种途径
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选颈部或后腿肌肉 丰满处。接种前应充分摇匀疫苗,确保接 种剂量准确。
接种后观察与护理
01
观察时间
接种后应持续观察猪群状态,至少观察3-5天,以确保无异常反应发生
。
02
观察内容
注意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呼吸、排泄等方面,如出现异常情况
在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进 行全面评价,确保疫苗对目标动物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同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02
疫苗特点与优势
高效预防猪细小病毒
高抗原含量
疫苗中含有高浓度的猪细小病毒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有效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
交叉保护
疫苗对猪细小病毒不同血清型具有一 定的交叉保护效果,降低因病毒变异 导致的免疫失败风险。
应及时处理。
03
护理措施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应激因素。对于出现轻微反应的猪只,
可适当增加营养和护理,一般可自行恢复。对于严重反应的猪只,应及
猪细小病毒感染
主要发生于春、夏。
一旦发生该病,不易被清除。
五、症状与病变
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形式,
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是母猪的繁殖障碍。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
和流产等不同症状。
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现体腔积液,脱水(木
乃伊)及坏死等变化。
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中被溶解,以及吸收
体试验等。
七、防制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坚持
自繁自养,防止将带毒猪引进猪场,对污染场所用
0.3%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应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免疫接种 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死产,主要发生在妊娠猪受到初
次感染时,故疫苗接种对象是初产猪。后备母猪和
公猪在配种前1-2个月首免,2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灭。
四、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包括感染的
母猪、公猪和持续性感染的外表健康猪。
病毒
可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精液排出。
死胎、活胎和子宫分泌物都含有病毒。
感染母猪的
感染途径:本病除了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还可
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
流行特点:发病者大多为初产母猪。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无明显季节性,通常
年投入高达750万美元用于防制PPV感染。
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病原学
猪细小病毒(PPV)属细小病毒科。 外观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 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大鼠、人“ O” 型,猴、
小鼠、猫和鸡红细胞。
对外界抵抗力强,对热和常用消毒剂有较强抵抗
猪细小病毒PPV(完整版)
猪细小病毒(PPV)
不同阶段的木乃伊和死胎
该病的防控
•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 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 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 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 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 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 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 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 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弱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上经过50多代已驯化成为一种活疫苗。将疫苗 经口服、鼻内接种血清阴性的怀孕小母猪不引起胎儿感染,但子宫内 接种对胎儿有致病性。 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的病毒用β 丙内酯、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 (AEI)以及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可制成灭活 疫苗。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加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灭活疫苗可使 猪产生HI抗体,至少持续4个月 。
电子显微镜下的猪细小病毒
2.致病性
• 该病毒最早由Mary和Mahncle于1966年发现,接着 Cartwright等在1967年对猪的不孕、流产、死产等进行 病原学研究时,从病料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从而首次证 明了它的致病作用。 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其特征是 出产母猪出现死胎畸形胎现象,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除 此之外还能引起猪渗出性皮炎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 征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0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
急性感染会导致母猪不孕、流产、死胎或弱胎。在怀孕早期,病毒可能通过胎 盘屏障导致胎儿死亡和吸收。在怀孕后期,胎儿可能存活但出生后出现先天性 震颤、共济失调、虚弱等症状。
仔猪感染
仔猪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导致仔猪死 亡。其他仔猪可能存活但出现生长缓慢、消瘦和免疫抑制等症状。
接种方法
可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 射,根据疫苗类型和接种 时间具体遵医嘱。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饲养
对疑似感染的猪只进行隔 离,防止病毒传播。
定期消毒
对猪舍、用具等进行定期 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减少应激
避免过度惊吓、拥挤、运 输等应激因素,减少病毒 的传播机会。
药物防治
预防用药
在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可使用抗菌消 炎药预防感染,同时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
病理变化
母猪
子宫出现炎症和损伤,胎盘部分或全部钙化,胎儿在子宫内 被溶解吸收。
仔猪
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胃和肠道内充满液体,肝、肾、心等 器官出现充血和水肿。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母猪不孕、流产、死胎或弱胎等 临床症状和仔猪呕吐、腹泻、发热等 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观察子宫、胎盘、胎儿等器官的 病变情况进行确诊。
VS
治疗用药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只,可采用抗病毒药物 、抗菌消炎药等进行治疗,遵医嘱。
04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成功案例1
某规模化猪场,通过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成功控制了猪细小病毒病的爆发 。
成功案例2
某小型猪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对病猪进行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措施,有效治愈了 病猪。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自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
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d 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PP)病因及防治技术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本病毒于196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其后在欧洲、澳洲也有此报道,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分离出该病毒。
宁波地区于80年代中期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带入本病。
⒈病原。
为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病毒能凝集人(O型)、猴、豚鼠、猫、鸡、大鼠和小鼠等的红细胞。
病毒耐热力强,60℃2小时也不能灭活。
对乙醚、氯仿、胰酶、胆盐、酸均有抵抗力。
⒉流行特点。
本病既可水平传染又可垂直传染。
消化道、交配、胎盘感染是最常发生的传染途径。
污染物及鼠亦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感染的公猪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一旦病毒传入阴性猪场,于3个月内几乎100%的猪只都会感染。
感染后3~7天开始从口、鼻和肛门排出病毒,以后可不规则地排毒。
被污染的工作服、工具、车辆也是传播本病的一个原因。
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产仔季节。
⒊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是母猪繁殖障碍,表现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胎及母猪不育。
⒋病理变化。
只在子宫内膜和固有膜深层出现单核细胞的聚集。
被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及核内包涵体。
⒌诊断要点。
①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
②实验室诊断,主要有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HI)、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⒍防治措施。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猪,必须从无此病感染的场引进,且严格隔离,直至确定无病才可混群饲养。
②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
③免疫接种。
初产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用灭活苗接种两次(间隔3~4周)。
猪细小病毒病
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 悬液,备用。
防治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 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当HI 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2周以上,当再次检测HI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发 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一胎采食时被感染,可把其配种期拖延至9月龄时,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母源抗 体可持续平均21周),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使其产生免疫力后再配种。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 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疫苗预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是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 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 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 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两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 抗体效价高于1: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 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两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 没有细小病毒(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
猪细小病毒病
• 抵抗力: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现 已确认 PPV能耐56℃ 48h,70℃2h,但 在 80℃经 5min加热后感染性和 HA活性均 丧失。病毒在 4℃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 大的抵抗力,在pH3.0—9.0之间稳定。 能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但0. 5%漂白粉、 10-20%氢氧化钠、970mg/kg的龙安牌畜 禽消毒灵、425mg/kg的栾氏消毒 剂、 1562.5mg/kg的NM金星消毒液等 各种消毒剂5min均能杀灭PPV,2%戊二醛 需20min,甲醛蒸汽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 时间才能杀死PPV。
• 流行病学 PPV感染各种猪,不同的猪, PPV的阳性率不尽相同。经产母猪的阳性 率高达60%-80%,初产母猪一般为80% -100%,公猪为30%一50%,后备猪约为 40%一80%,肥育猪为60%。 •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PPV的母 猪。
• 传播的途径: 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 PPV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 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 道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 与带PPV的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 传播PPV。 • PPV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 仔和交配季节。主要是初产母猪发生繁殖 障碍,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如猪场初产 母猪比例较大时,则损失较重。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实验室诊断
➢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鉴定、PCR、荧光 抗体染色检查等。
➢ 血 清 学 诊 断 : 血 凝 和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 SN、 ELISA、琼扩、补体结合试验等。
➢ 鉴别诊断:注意与PRV、乙脑、蓝耳病、布病 等鉴别。
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疾病 母猪症状 胎儿年龄 胎儿及胎盘病象 诊断
感染途径:除了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还可通 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 别的猪都可感染。
猪细小病毒流行特点
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大多数猪都感 染,其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8~29%, 11~16月龄阳性率80~100%,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可连续几 年内持续发病。
隔2~3周。 ➢ 经产猪通常抗体水平高,不必要接种,但在清
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交配后一段时间。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和胎猪死亡率可达80~100%。妊 娠期55天前感染可产生免疫耐受,感染胎儿出生后无抗体, 终生带毒排毒。
4.症状与病变
仔猪和母猪自身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形 式,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 胎和流产等不同症状。
PRRSV
发热、不吃, 任何年龄,通 皮肤发红发绀 常是相同年龄
脐带动脉坏死炎症、 水肿
病毒分离
细小病毒 感染
无
胎儿常在不同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再吸收,木 乃伊胎常见,死胎, 胎盘紧裹胎儿
病毒分离
伪狂犬
轻度到严重打
胎儿炎性坏死区,
喷嚏,咳嗽, 胎儿常在不同 木乃伊胎,死产。
不吃,呕吐,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吸收,坏死
细小病毒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
本病是由FP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 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肠炎和造血中心受
到抑制,从而发生明显的WBC减少。
细小病毒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
流行特点:
病猫整个发病期以及恢复后几个月内能
从尿、粪、唾液大量排毒。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
症 状:
突然发病, T : 40~41.0℃ ,持续几 天下降, 1~2 天再次上升。呕吐、腹泻、 脱水。死亡率60~70%。 血液学变化: WBC 包括 Lym 和多形核 WBC明显减少,500~2000个/mm3。
细小病毒感染
病变: 回肠下 段最明 显,出 血性肠 炎。
细小病毒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感染猪:感染后 3-7 染而存活下来的胎儿:外观正常、长 期带毒、排毒、甚至终生带毒,若成为种猪,可 使本病长期扎根。 传染途径: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交配感染:种公猪精液分离出病毒。 配种季节性的移动、增加了PPV进入易猪群的机 会。
细小病毒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 PPV )可以引起以胚胎
和胎儿感染及死亡为特征的猪繁殖失能, 通常母猪无明显症状。 世界各国、我国均有本病,并认为是 猪胚胎和胎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细小病毒感染
病 原
PPV 1.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直径20nm 2.常用HI、中和、琼扩、补结测PPV抗体 3. 病毒圆形或六角形,耐热性强,80度5min 才能灭活,对乙醚、氯仿不敏感。
细小病毒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
症状: 通常为亚临床病例,主要表现:母源性繁殖 障碍,不孕、流产、死产、初生仔猪死亡和活力 减弱。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A PPV 特点:经济影响成功的繁殖生产是猪场赢利的的关键;PPV 感染将对母猪和后备猪的窝产仔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未免母猪群几乎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持续至少6个月 PPV 是一种能引发胎儿发病死亡的重要的母猪传染病;1960年首次证实PPV 能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PPV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PPV 是一种病毒病,一旦发生将无法救治; 在英国超过90%的种猪都有PPV 感染; PPV 对消毒剂、干燥和高温等抵抗力非常强;PPV 在猪舍中至少可以存活4个月;猪群更替、人员流动及机械携带运输等都很容易使PPV 感染猪群,即使疫病最少的猪群也无法幸免。
一旦感染,极难消除;B 什么时候最危险? 怀孕期的母猪与后备猪:虽然一般来说后备猪对PPV 最易感,但有时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必须知道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公猪: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传播PPV ,但PPV 并不对公猪及精液造成任何损伤。
新猪群:新猪群可能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发生,所有新母猪都有感染发病的风险,而且其极易暴发PPV 。
增加新母猪淘汰老母猪:淘汰淘汰老的具有免疫力的母猪,或扩群时,新母猪可能没有免疫力。
当猪群中易感母猪的比例增加、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时暴发PPV 在所难免。
美国辉瑞带给您一个健康的猪群PPV是如何传播的?第一期:PPV一般通过口腔传播进入猪群,偶尔也能够交配感染;第二期: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第三期:PPV进入子宫的血液循环;第四期:感染怀孕母猪或后备母猪后2到3周,PPV即经过胎盘进行传播,此时病毒就会缓慢地从一个胎儿传播到另一个胎儿。
在怀孕后期胎儿也许还能存活。
若怀孕35天以内感染PPV则导致胚胎死亡,因骨骼尚未形成,死亡胚胎就会被完全吸收。
怀孕中后期感染PPV,死亡的胎儿将因为吸收不全而出现木乃尹。
第五期:除1—4期外,尤其是当分娩时,感染母猪就会通过生殖道,粪便及鼻腔大量排毒,迅速感染整个猪群。
表1:PPV的感染发病;怀孕期危害0—35天胚胎死亡和吸收35 —70天胎儿死亡和木乃尹胎70天以后也许胎儿存活,发育停止和弱仔主要症状:母猪或后备母猪PPV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若有PPV感染的发生则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下述指征:每窝仔猪中有大小不一的木乃尹胎儿:如果100个仔猪中有不止1个的木乃尹胎儿,就应调查了解更多的生产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小病毒病(PPV )
A PPV 特点:
经济影响
成功的繁殖生产是猪场赢利的的关键;
PPV 感染将对母猪和后备猪的窝产仔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未免母猪群几乎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持续至少6个月 PPV 是一种能引发胎儿发病死亡的重要的母猪传染病;
1960年首次证实PPV 能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PPV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PPV 是一种病毒病,一旦发生将无法救治; 在英国超过90%的种猪都有PPV 感染; PPV 对消毒剂、干燥和高温等抵抗力非常强;
PPV 在猪舍中至少可以存活4个月;
猪群更替、人员流动及机械携带运输等都很容易使PPV 感染猪群,即使疫病最少的猪群也无法幸免。
一旦感染,极难消除;
B 什么时候最危险? 怀孕期的母猪与后备猪:虽然一般来说后备猪对PPV 最易感,但有时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必须知道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公猪: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传播PPV ,但PPV 并不对公猪及精液造成任何损伤。
新猪群:新猪群可能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发生,所有新母猪都有感染发病的风险,而且其极易暴发PPV 。
增加新母猪淘汰老母猪:淘汰淘汰老的具有免疫力的母猪,或扩群时,新母猪可能没有免疫力。
当猪群中易感母猪的比例增加、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时暴发PPV 在所难免。
美国辉瑞
带给您一个健康的猪群
PPV是如何传播的?
第一期:PPV一般通过口腔传播进入猪群,偶尔也能够交配感染;
第二期: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
第三期:PPV进入子宫的血液循环;
第四期:感染怀孕母猪或后备母猪后2到3周,PPV即经过胎盘进行传播,此时病毒就会缓慢地从一个胎儿传播到另一个胎儿。
在怀孕后期胎儿也许还能存活。
若怀孕35天以内感染PPV则导致胚胎死亡,因骨骼尚未形成,死亡胚胎就会被完全吸收。
怀孕中后期感染PPV,死亡的胎儿将因为吸收不全而出现木乃尹。
第五期:除1—4期外,尤其是当分娩时,感染母猪就会通过生殖道,粪便及鼻腔大量排毒,迅速感染整个猪群。
表1:PPV的感染发病;
怀孕期危害
0—35天胚胎死亡和吸收
35 —70天胎儿死亡和木乃尹胎
70天以后也许胎儿存活,发育停止和弱仔
主要症状:
母猪或后备母猪PPV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若有PPV感染的发生则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下述指征:
每窝仔猪中有大小不一的木乃尹胎儿:
如果100个仔猪中有不止1个的木乃尹胎儿,就应调查了解
更多的生产情况。
由于PPV传播非常慢,所以木乃尹大小尺寸很不一致。
死胎增多:
如果每100头仔猪有超过5头的死胎就应深入调查。
窝产仔猪数减少:
每窝分散度增加. 母猪分娩失败率增高 猪群繁殖力下降
应该注意到怀孕35天内感染PPV,由于胚胎还未形成骨骼,因此死亡胚胎能够被吸收。
然而PPV在胎儿之间传播缓慢,所以所有死亡胎儿极难被全部吸收。
因此PPV感染发病不会导致有规律的返情。
PPV所造成繁殖障碍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其它繁殖障碍性疫病,所以猪场兽医很难早期诊断,此外PPV发生后由于病程太长而很难估算其经济损失。
虽然血清学调查有助于证明PPV感染与否,但实验室的病毒分离才可以证实PPV是否繁殖失败的真正原凶。
如何寻求帮助?
PPV一旦感染将无法救治,但如果有你的兽医协助和一个简单、实用的免疫程序的实施,您将高枕无忧。
你的兽医师有助于正确执行免疫计划,确保维持母猪群正常的繁殖生产力,防止因PPV的感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假如您的猪群正处于危险期,或者已有PPV爆发的证据,这时您应首先联系及咨询您的兽医。
哪些猪可以免疫接种?
后备猪、母猪及公猪。
一般来说,什么年龄时应该免疫接种?
猪在六月龄时肌肉注射疫苗可以预防PPV的感染发病。
后备猪和母猪:
配种前两周接种2毫升(1头份)疫苗;
加强免疫:下一次配种前两周免疫,以后每年只免疫一次(1头份),但必须在配种前2周免疫接种。
公猪:6—7月龄免疫一次,隔六个月后加强免疫,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后备猪和母猪的免疫接种
配种胎次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