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史记》选读(精选13篇)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领会司马迁的史学精神,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史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史记》的成书背景及体例2.1 成书背景介绍司马迁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以及《史记》创作的年代,让学生了解《史记》成书的historical context.2.2 体例特点分析《史记》的纪传体、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让学生了解《史记》的literary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第三章:《史记》的重要篇章选读3.1 《史记》开篇——《太史公自序》选读《太史公自序》,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史记》名篇——《项羽本纪》选读《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军事才能及其失败原因,让学生领会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3 《史记》佳篇——《孔子世家》选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对比分析——《史记》与其他史书4.1 《史记》与《春秋》分析《史记》与《春秋》在体例、叙事风格、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演变。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2.掌握本单元的文言知识3.诵读课文,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4.品味《史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建议l.重视诵读,个别篇段要求背诵。
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摘录每课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完整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单元结束后,要从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作小结,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史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概述本单元学习的四篇文言文,一篇节选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三篇节选自《史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理解《史记》深刻伟大的思想意义,进而品味《史记》的语言特点。
1.文言知识《史记》是典范的文言语言。
学习中,要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每课的文言知识,准确识记和理解这些知识,并结合他们高一高二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以便为更好地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知识框架见下表:2.伟大的思想意义学习这四篇课文,要让学生汲取文中光芒四射的思想意义。
《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闪耀着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和价值观。
屈原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态度以及信陵君机智勇敢、仁而下士的精神和品行,都是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3.《史记》的语言风格《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中,每部作品都像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
它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另外,《史记》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关于《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的“士”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史记选读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教案标题:史记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史记》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重点:1. 了解《史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理解《史记》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史记》选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针对《史记》选段的相关课件或PPT4.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史记》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史记》有何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介绍《史记》(10分钟)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包括其生平经历和写作动机。
2. 解释《史记》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步骤三:分析选段(20分钟)1. 分发《史记》选读教材,并指导学生阅读选段。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选段进行文本解读。
2. 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选段中的历史事件是否客观,作者的立场是否偏颇等。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史记》选段,并撰写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史记》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史记》选段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的第一部分,共五个章节。
本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史记》的产生背景、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以及《史记》的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对《史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掌握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地位。
2.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3. 掌握《史记》的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
4. 学会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对《史记》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史记》的产生背景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讲解汉朝的建立和《史记》的编写背景。
2. 第二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动机讲解司马迁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生平。
讲解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和编写《史记》的目的。
3. 第三章:《史记》的主要特点讲解《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讲解《史记》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4. 第四章:《史记》的文学价值讲解《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发。
5. 第五章:阅读《史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阅读《史记》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讲解如何理解和解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的产生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动机、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等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3.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的相关篇章,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史记》的篇章结构和体例讲解《史记》的篇章结构和体例特点。
分析《史记》中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不同体裁的特点和作用。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史书之一,《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用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史记》选读这一教材,设计一份教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一、教材分析《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以“简、明、精”为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史记节选,让学生们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内容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既具备历史学家的意义,又有启迪现代人深度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丰富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認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让学生们在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五帝、尧舜禹、夏商周、世家、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2.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3.晋朝: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桓温4.南北朝:北魏、南朝宋、梁、陈、北齐、北周四、教学策略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历史事件进行问答、讨论、画图等教学方式。
2.知识讲述:通过讲述与学生密切相关、最新、最热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用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看书、写作、同班讨论、并进行展示或比赛。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沟通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作业练习:在课外时间内,布置小组作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观点、谈体会、展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教案:《史记》
小学语文教案:《史记》小学语文教案:《史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史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史记》1一、教学目标: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二、教学过程: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
(板书:司马迁)2、司马迁著写了《史记》,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板书:《史记》)3、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板书:写)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5、学生读后交流。
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
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
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9、齐读。
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11、学生交流。
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14、学生交流。
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
(板书:发奋)16、学生质疑。
(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17、“愤”教师加点。
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18、学生举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20、学生交流:李陵事件。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产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的价值。
第二章:《史记》的体例与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
了解《史记》的篇章结构。
2.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体例特点。
讲解《史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
使用图表法,清晰展示《史记》的结构。
第三章:《史记》的史料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史记》的史料价值。
培养学生运用《史记》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史记》的史料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史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第四章:《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史记》文学艺术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文学风格、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艺术特色。
通过具体篇目,展示《史记》的文学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史记》的文学之美,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史记》知识进行阅读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选择《史记》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深入阅读与讨论。
针对《史记》中的史料、文学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能够分析司马迁的史学观和文学风格;(3)能够欣赏并评价《史记》中的精彩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史记》中的重要内容;(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史记》进行深入分析;(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热爱和敬意;(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史记》的产生及其意义(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史记》的背景;(2)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3)探讨《史记》的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第二单元:《史记》的史学方法(1)介绍《史记》的编纂方法和体例;(2)分析《史记》中的史料处理和叙事技巧;(3)探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局限性。
3. 第三单元:《史记》中的重要人物(1)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评价《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3)讨论《史记》中的人物评价和道德观念。
4. 第四单元:《史记》的文学艺术(1)欣赏《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和语句;(2)分析《史记》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特点;(3)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5. 第五单元:《史记》的研究与评价(1)介绍《史记》的研究历史和现状;(2)分析《史记》的评价体系和观点;(3)探讨《史记》的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史记》的文学特点和史学价值;(2)《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史记》的文学艺术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1)《史记》的史学方法和史料处理;(2)《史记》的研究历史和评价体系;(3)《史记》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史记》;(3)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史记选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史记选读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史记选读的文言文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选取《史记》中的部分篇章,包括但不限于《本纪》、《表》、《书》等等。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史记选读的基本背景和作者2. 阅读史记选读的文言文,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特点和内涵3.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史记》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献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史记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预习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3. 阅读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以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方式,对史记选读的文言文进行解读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以及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文言文运用教师设计相关的文言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表达,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5. 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同时结合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对《史记》的了解更为深入,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古代文献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史记选读教案范文
史记选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史记的概况及其中的代表性篇章,包括《五帝本纪》、《封禅书》、《太史公自序》等。
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成书过程、体例结构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解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献研究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尊重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史记的概况及代表性篇章的学习和了解。
史记的体例结构和运用。
2.难点史记中的文字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史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意义的解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史记概况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完成,包括十二本,共一百三十篇。
b.史记的成书背景史记成书于西汉初年,主要记载了从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c.史记的体例结构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分为纪、表、书等部分,并注重史实的考证和史料的搜集。
2.代表性篇章解读a.《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一篇,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包括黄帝、尧、舜、禹和启。
这段文字揭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并对五帝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b.《封禅书》《封禅书》描绘了太公望向周文王献封禅的场景,展现了封禅礼仪的盛大气派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c.《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对史记的自序,概括了史记的写作目的和方法,提出了“使读者得之以求治”、“不愿炙手之物”,并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3.文本解读与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提问导向等方式展开文本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史记中的文字和思想,掌握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和意义。
4.总结反思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史记的特点和价值,认识到史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理解。
《史记》优秀教案
《史记》优秀教案《史记》优秀教案(通用10篇)《史记》优秀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2课第66—68页教学目标:1.抓语言文字,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3.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写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能感受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难点: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听说读写中感悟人物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在揣摩司马迁的心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他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设计中多次涉及到说、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司马迁矢志不渝精神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课题。
2.师:看课题,“发愤”是什么意思?生:振作精神、决心努力。
3.师: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结果怎样?生自读课文思考。
(点评:如何导入把握好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复习导入、自读课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所学,学生还易有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语文教案 - 《史记》选读教学目标•掌握《史记》选读中关于历史人物的击鼓传花故事,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掌握《史记》选读中关于秦诸公宰相的背叛及其后果的故事,理解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关注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在教学之前,先放一首《大江东去》。
教师语:同学们,这是哪个时期的音乐?是流行还是古典?(等待同学回答)很明显,这是古典音乐,歌曲的来源是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这首歌一样,有着浓浓的历史感。
那么,请大家先看下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史记》选读。
课堂活动一:历史人物击鼓传花(3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一名同学来当“鼓手”。
鼓手需拿着鼓并不断敲打鼓声。
2.在鼓声响起的时候,教师说出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并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本书)递给旁边的同学。
3.传到最后,教师停止鼓声,拿到物品的同学将物品举起来,报出自己手上的物品,并将自己手上的物品传给旁边的同学,并开始响起新的鼓声。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到活动中。
5.此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击鼓传花游戏,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并能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印象。
课堂活动二:秦诸公宰相的背叛(35分钟)1.向同学们介绍秦诸公宰相和他们的背叛故事。
可以向同学分发一定篇幅的《史记》选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读书篇幅)。
2.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背叛故事及其后果,并列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3.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集体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物的选择和作用。
4.历史背叛和事件的影响,通过提问和辩论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
5.教师正确引导同学们,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并分析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的影响。
总结课堂活动(5分钟)教师语: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通过《史记》选读学习了两个故事:历史人物的击鼓传花和秦诸公宰相的背叛。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史记》选读的《淮阴侯列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刘邦的形象分析和历史背景的探索都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学生们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尝试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如何评价一个人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淮阴侯列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史记》中人物评价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用法理解困难,如“短小精悍”、“善骑射”等词语的含义。
-历史背景融入: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背景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理解刘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人物评价的思辨能力:学生需要跳出传统的善恶评价,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刘邦这一历史人物,这对于他们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挑战。
最后,我认为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方便我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枯燥,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教学难点、现代语言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善骑射”中的“善”字在古代的含义,以及这一技能在当时的军事和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史记选读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导语:《史记》是中国历史著作的经典之作,由司马迁所著,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历史学专著。
它详尽地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选读《史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并培养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背景。
2. 通过选读《史记》中的章节,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介绍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末年的一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者。
《史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
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划分和内容。
2. 选读《史记》中的章节选取《史记》中的若干章节进行选读,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时间来确定选读内容。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章节:- 《伯夷列传》:了解周朝时期的忠诚与道德观念。
- 《齐太公世家》:学习齐国的政治变革。
- 《项羽本纪》:探讨项羽的个人魅力和运筹帷幄。
- 《陈涉世家》:了解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事。
- 《刘邦本纪》:研究刘邦的才能和智慧。
3. 阅读活动将选读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并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你对该章节的主题有什么见解?- 你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有何看法?- 你认为这个章节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4. 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进行互动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共识和问题答案。
5.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关于选读章节的作文。
可以用以下问题作为作文引导:- 你觉得该章节中的历史人物有何特点?- 你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何评价?- 如果你是当时的历史人物,你会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困境?6.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作文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史记》的其他章节。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第一章:《史记》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引导学生认识《史记》的价值,培养对古典文献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写作背景。
2. 《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司马迁及其写作背景。
2. 讲解《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 分析《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史记》的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要求。
3.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篇章,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实例。
3. 总结人物描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史记》的叙事技巧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史记》叙事特点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叙事手法。
2. 《史记》的叙事结构。
3. 《史记》的叙事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
2. 《史记》的叙事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篇章,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完美版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完美版(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史记选读》教案全集《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史记》中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现实意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品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品质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史记》的基本概念、文学特色和历史人物评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史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评价和借鉴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基本概念。《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间的历史。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淮阴侯列传》。这个案例展示了刘邦的豁达大度、善于用人,以及司马迁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史记》中历史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精选13篇)语文教案-《史记》选读(精选13篇)语文教案-《史记》选读篇1教案示例一、导入《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确立了《史记》的十大名篇,强调要“精读之”。
节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出自这十大名篇。
而《屈原列传》则再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
阅读节选的三个“列传”片断,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和《语文读本》所选的《史记》里的文章,加深对《史记》这一煌煌巨著的理解。
二、诵读指导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最好手段。
经过两年半的高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这三篇史传应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
要求:①注意生字的读音;②注意古今异义的词;③归纳多义词的词义及词类活用的现象;④归纳通假字;⑤注意文言句式三、鉴赏评价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蔺相如和廉颇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主义精神。
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他的大智大勇,是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是集中地表现他建立在爱国思想基础上的勇和智,将相和则是集中表现他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境界。
秦昭王以十五城易赵国和氏璧,这一悬殊的不等价交换出于强秦之口,显然不是出于诚意。
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
赵国君臣十分清楚秦国的这种政治阴谋。
经过权衡之后,他们决定通过外交斗争以求得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
但是谁可以为此出使呢?在这紧急关头,宦者令缀贤推荐了蔺相如。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人们称之为“虎狼之国”,蔺相如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
但是,由于他事前有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
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企图。
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
这种无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第一场外交斗争的失败。
在“渑地斗智”中,相如请秦王击缻,召入御史书之,请以咸阳为赵王寿,一次又一次狠挫秦王的锐气,直到盟会结束,秦王“终不能加胜于赵”。
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再次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与蔺相如相较,资格老,建功早,他有“攻城野战之功,以勇气闻于诸侯”,位为国家的上卿。
对于蔺相如由一个布衣之上一跃而为上卿,且“位居我上”,廉颇颇不服气。
他认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声言要当众“辱之”。
一个是勇将,一个是智士。
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个在也”。
而今二人相斗,如两虎相朴,“其势不俱生”,这将危及国家的安危。
于是他顾全大局,称病不朝,“不欲与廉颇争列”。
道遇廉颇,“引车避匿”。
相比之下,廉颇意气用事,争个人名位,太渺小了。
但廉颇毕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他的争胜,无非是争个人的面子。
后来当他一旦明白过来,立刻悔愧交加,立即负荆请罪,肉袒谢相如。
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样是出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就是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
《屈原列传》司马迁在这篇史传中,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阐明了他的思想言行,评述了他的代表作《离骚》,著录了他的《怀沙》。
目的之一是推崇屈原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
1.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
叙述楚国和齐奏的关系,是以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主张的正确。
楚怀王重用屈原为左徒时,齐楚从亲,秦不敢侵犯。
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毁谤疏远屈原后,秦国就令张仪来离间齐楚的关系,破坏两国的同盟,以便各个击破。
从此,楚怀王一次次上秦国的当,终至客死于秦。
楚顷襄王继位后,仍向秦屈膝,放逐屈原,楚竟为秦所灭。
楚国亲齐,秦不敢侵犯;亲秦,则吃秦的大亏。
2.司马迁对屈原的政治才能异常推崇。
他认为屈原所理想的政治就是唐虞三代那样的政治,以为屈原的主张是举贤授能。
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还称赞《离骚》“明道德之广崇,治礼之条贯,靡不毕见”。
3.司马迁赞扬屈原的高尚人格和斗争精神。
楚怀王昏庸贪婪,对外亲齐亲秦摇摆不定,对内宠任奸佞,听信谗言。
屈原虽不被重用,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挽救楚国危亡坚持斗争。
司马迁认为屈原“志洁”“行廉”,“皭然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
在叙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时,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称信陵君为“魏公子”,表现出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仰。
魏公子礼贤下土,所养士人如侯嬴、朱亥都是不平凡的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全赖乎客。
写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急人之难的高尚品德。
信陵君礼贤以国事为重,这是司马迁的理想。
这篇文章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侯赢隐身在看门人中,偏偏信陵君知道他是贤者,而且精心设计了礼请侯赢的场面。
魏公子举行宴会,高朋毕至,贵宾满堂。
公子本人率众多人马车辆,亲自去迎接侯赢赴会,这给了侯赢很大的面子。
而侯赢穿戴着破旧的衣帽,表露出满不在乎的轻慢。
公子亲自驾车,他却傲然直登上座。
车到半途,他又下车去访问自己的朋友朱亥,站在喧闹的街市,故意和朱亥谈论了很久,倒把公子冷落在一边。
但公子的态度却越来越温和,没有丝毫愠色。
宴会上,公子当着满堂贵宾,赞誉侯生,又亲自问候生祝酒。
末了,侯生却对公子说:“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
”用侯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用自己的倔傲放诞来反衬公子的礼贤下士和虚己待人,是不同寻常的举动。
后来信陵君在窃符救赵的非常壮举中完全得力于侯生的策划,这才使读者明白“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其意是“今日我侯嬴也够难为公子了”,表示要以身相许了。
侯生后来果然以死励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信陵君是个理想化的人物。
四、品味语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大量的对话描写,《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人物各自的言行,《屈原列传》中的人物对话,都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篇文章记事写人的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
结合三篇课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品味。
五、拓展训练(一)按《廉颇蔺相如列传》书后练习四的要求,让学生读读史论,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质疑问难。
(二)读下面两段文字1.《史记#183;益尝君列传》节文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素相。
人或说秦阳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奏,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益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人奉献之昭王,更无他袭。
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抓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储藏室)中,取所献狐王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益尝君得出。
即驰去,更封传(变更通行证),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驿车)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果追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益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差之,及孟尝君有案难,卒此二人拔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2.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亡所以不至也。
练习:1.两篇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2.你对王安石《谈〈孟尝君传〉》一文的看法写成一篇短文。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篇2教学目标:1、通过文章具体语言的感悟,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在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崇高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切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他55岁那年写成了伟大的《史记》。
课文最后一段对此有一个高度的评价,请看大屏幕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齐读,思考:你最想问的是什么?4、交流:为什么说这部书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为什么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二、自主阅读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出示关键句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2、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a、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自主交流体会,学生补充。
引导理解司马迁内心的想法: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话,完成史记的编写。
(2)找出第一自然段中与此相照应的话,谈谈早年的准备工作的必不可少。
(3)指导朗读,读出司马迁内心的决心之大。
b、引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生读)一场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
(1)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
从这一事件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正直勇敢敢说真说实事求是仗义执言)(2)导: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宫刑吗?在古代,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就是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
请大家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配二胡曲《二泉映月》)。
处过宫刑以后,浑身血肉模糊的司马迁,被扔在蚕室的一堆干草上。
离开他头不到三尺远的地方生着一只火炉,炉火把暖气一点点送到他的头上、四肢上、身上,他渐渐地苏醒了过来。
他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到了浑身钻心的疼痛。
司马迁不愿意睁开眼来,他不愿意看到这里的墙壁,这里的门窗,这里的一切,他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一个刚刚被处了最可怕最可耻的刑罚的自己。
(生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3)理解司马迁为何悲,为何愤?但最终司马迁并没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学生划出司马迁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句子。
(4)交流:父亲的嘱托、人生的价值c、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理解泰山鸿毛(2)司马迁认为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3)看看两个一定,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或诗词?(4)指导感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