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儒家伦理与官员腐败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型时期儒家伦理与官员腐败成因
在17 世纪前后,经历了数百年封建文化的西方社会中,有一批上层精英把握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学发展与宗教信仰区分,将公与私分开,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市场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也确立了经济转型的目标,进入了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急速的转型过程中,现有的社会规范不断受到冲击,对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内的造成多重失范,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矛盾;政治领域,官员出现明显的腐败现象;社会领域,整个社会骚动不安,社会犯罪率急剧上升。针对此类失范问题,西方社会利用基督教文化及以此为基础的法律来约束,但是在我国显然不能将基督教文化引入。而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的时间,贯穿中国历史。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儒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儒家思想有条件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规范提供思想支撑,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官员腐败现象日渐突出。许多官员表现出无知、无能、无才、无德、无为、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行贿、藐视公众利益和尊严、假公济私的腐败行为。何以
为官?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意思是说,上天将派遣最具有仁义礼智的人作为君师,治理、教化人民也要具有仁义礼智的本性。为官为何?《礼记·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通过品性的修养,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天下太平。如何为官?《论语·颜渊》中说:“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中国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官员腐败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渊源。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所在。
一、儒家思想的历史变迁
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存在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在秦朝遭受了严重摧残后,又在汉朝获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地位。经过历史的演变,在宋、明两朝又发展为理学与心学,直至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传入导致其统治地位的彻底动摇。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兴起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以“德”“礼”作为统治手段的学说。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以孟子与荀子为代表。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提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天行有常”的观点。
秦朝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而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为了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巩固政权。
汉朝时,董仲舒以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为基础,广泛吸纳诸子百家之长改造儒家思想,特别是法家、道家思想的结合与渗透,形成“内法外儒”的新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而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继而拉开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序幕。
2、儒家思想的演变
任何思想都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儒家思想也不例外。
宋朝时,儒家思想在吸收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后,形成了新儒学——理学。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的朱熹。他完善和发
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明朝时,王阳明在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反对理学中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理学与心学的出现代表着儒家思想的理论化与哲学化,它的发展代表着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近现代时期,封建王朝更替频繁,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得儒家思想推陈出新。明末清初,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倡“农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自由和民主被广泛传播,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学思想在中国影响进一步减弱,彻底拉上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帷幕。
3、儒家思想的地位与价值
儒家思想能够流传三千余年并占据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二是儒家的大一统意识,这种
意识是统治者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武器,是封建制的根本需要;三是不断汲取各家之长,取精华去糟粕,充实和发展自身的体系,但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
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代价值。首先,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亟需以人为本、民为贵的思想;其次,统一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再次,道德规范意识是培养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最后,和谐思想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共同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转型时期的官员腐败特点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加之历史上几千年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存在,以及西方社会实施“西化”、“分化”政治战略的影响,腐败现象在我国不仅存在,而且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也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完全铲除掉的。这段时期,官员腐败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积累性。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构建,社会带有一定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特征。其本质特征是腐败行为连续膨胀,恶性发展,难以控制。
2、团体性。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计划管理依然存在,中央和地方、团体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