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合集下载

甲状腺危象1例

甲状腺危象1例

甲状腺危象1例
冯芸;方芳;郑宏庭;史忠;刘彦
【期刊名称】《激光杂志》
【年(卷),期】2007(28)6
【摘要】患者,女性,58岁,因“体重下降半年,心悸2月,咳嗽1天”入院。

查体:体温37.1℃,脉搏125欢/分,血压180/90mmHg.咽部充血,甲状腺Ⅰ度肿大,质中,无触痛,未触及结节与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式呼吸.双肺呼吸音粗,太闻及于湿罗音。

心率125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亢进,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检查(-)双手细震颤(-)。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
【总页数】1页(P35-35)
【关键词】甲状腺;心脏瓣膜;高血压;病理性;震颤;杂音;体重;心悸
【作者】冯芸;方芳;郑宏庭;史忠;刘彦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6.9
【相关文献】
1.甲状腺危象及亚急性甲状腺危象的临床分析 [J], 王本一;方道顺
2.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J], 王琴;罗飞翔;张培;程晓英
3.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4.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J], 王琴;罗飞翔;张培;程晓英
5.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甲状腺危象1例 [J], 徐晶晶;汪裕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诊疗常规

急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诊疗常规

急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诊疗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risisof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危象),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系列临床表现急剧暴发, 危及生命的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多与感染、手术、劳累、精神刺激、放射性碘治疗或突然使用甲状腺药物有关。

【诊断标准】L病史(1)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或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多时,但未进行诊断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前未进行充分准备。

(3)近期有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或合并感染。

(4)初诊病人病情进展,药物尚未奏效。

2 .临床表现(1)发热:多超过39。

C有时可以达40。

C以上。

一般为持续性高热,常规退热措施及药物往往不易奏效。

(2)皮肤症状:皮肤湿润、发红、多汗,重者大汗淋漓,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与感染性发热在退热时伴多汗有所不同。

至晚期出现循环衰竭及休克时则皮肤转为苍白,末梢发缙、湿冷等。

(3)心血管表现:窦性心动过速为较早出现的症状。

心率一般>140∕min。

心音亢进,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有事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亦常见,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可有周围血管征,随着病情发展,血压逐渐下降,脉压缩小,脉搏细微,最后心音减弱, 心率逐渐减慢,终至不可逆转。

(4)胃肠道症状:常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不少患者可出现黄疸,少数患者发生腹水、肝衰竭、肝性脑病。

(5)神经及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激动、谐妄、嗜睡、木僵、四肢震颤、抽搐,严重时呈现昏迷状态。

部分患者出现幻觉、定向力丧失、精神失常等。

(6)水与电解质紊乱:由于代谢亢进,高热、呕吐、腹泻、摄入减少等因素,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水及电解质紊乱,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钠为常见,其他包括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及低血磷等。

(7)其他:体重明显减轻,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急促。

后期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衰竭。

严重患者常并发循环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肾衰竭。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联合制定,包括5个部分,针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作出40条推荐意见。

《共识》强调临床上需关注老年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增龄变化;推荐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全面评估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及其干预方法对整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推荐老年人在入住养老院、住院、常规健康体检时筛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制定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有别于非老年人的个体化分层管理,包括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控制目标以及诊治流程图。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推荐1:老年人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与代谢性疾病共病率高,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应引起关注。

推荐2:增龄主要影响TSH正常范围的上限值,碘营养状态是影响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及综合评估与筛查推荐3:老年人HPT轴随增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清TSH水平升高、T3水平下降。

推荐4:推荐采用CGA方法,全面评估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及其干预方法对整体健康状态的影响;在疾病初始状态、调整治疗方案时更应进行评估,以指导个体化干预。

推荐5:建议老年人在入住养老院、住院、常规健康体检时筛查甲减,尤其是老年女性和具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筛查指标首选血清TSH。

推荐6:不建议对社区老年人普遍进行甲状腺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人甲亢临床诊治流程见图1。

注: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ATD:抗甲状腺药物▲图1老年人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临床诊治流程图推荐7:老年人甲亢的常见病因包括Graves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及高功能腺瘤;血清TRAb检测、甲状腺超声及放射性核素静态显像有助于病因鉴别。

推荐8: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淡漠型甲亢,更易发生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并发症,出现危象的患者缺乏高热等典型表现,应注意识别和评估;推荐治疗前、后进行CGA,及时发现衰弱进展或者改善,以指导个体化干预。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甲状腺危象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内分泌急症,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急骤增高有关。

它常出现在严重或久患甲亢未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身上,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

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3甲状腺危象的流行病学一项美国研究纳入例在2004年至2013年确诊的甲状腺毒症患者,其中19 723(16.2%)被诊断为甲状腺危象。

总的年发病率为(0.57~0.76)/100 000人,而在住院患者中年发病率为(4.8~5.6)/100 000人。

在日本住院患者中,甲状腺危象年发病率为0.2/100 000人,患者数占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的0.22%,占住院甲状腺毒症患者的5.4%,病死率超过10%。

也有文献资料显示甲状腺危象病死率为20%左右。

4甲状腺危象的诊治挑战甲状腺危象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早期诊治存在困难,导致病死率较高。

在中国,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指导诊治过程。

因此,XXX、XXX等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成立了共识编写组,共同制订了《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旨在规范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流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5共识的制定方法共识的制订方法采用共识会议法,过程包括:题目的选定和申请,成立编写小组,提出关键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撰写专家共识初稿。

初稿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函审,提出修改意见,修订后召开专家讨论会,确定终稿,再次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审核定稿,最终专家组成员得出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推荐意见。

甲状腺危象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肾上腺能神经系统活性增加、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耐受性下降、甲状腺素结合蛋白水平降低、单位时间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儿茶酚胺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潜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甲状腺危象是由甲状腺毒症及诱发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

内科所见的甲状腺危象最常由感染、应激情况(如情绪激动、精神创伤)及突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因素诱发;外科所见的甲状腺危象多由甲状腺手术或非甲状腺手术所诱发,尤其是术前甲亢未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

甲状腺危象的处理PPT参考课件

甲状腺危象的处理PPT参考课件
滴q96 h~q8 h)抑制外周组织T4转换为T3、阻滞TH释放、降低周围 组织对TH的反应、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 降低血TH浓度:以上常规治疗效果不好时,可采用血液透析、腹 膜透析或血浆置换。
2020/1/9
15
9.1 主要措施
• 保护机体脏器,防止功能衰竭。
• 支持治疗:监护心、脑、肾,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 葡萄糖、维生素等。对症治疗:吸氧、防治感染,积极治疗合并 症和并发症。
9 治疗
2020/1/9
13
9.1 主要措施
• 预防危象发生是关键:去除诱因,防治基础疾病,一旦发生需积 极抢救。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
• 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首选PTU,首次600mg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若无PTU可用MM60mg。 继用PTU200mg或MM20mg tid,症状减轻后改为一般治疗剂量。
甲状腺危象
1
1 概念
• 甲状腺危象(thyroid storm or thyroid crisis):也称甲亢危象,是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表现。
• 多发生在甲亢未治疗或控制不良患者,在感染、手术、创伤或突 然停药后,出现以高热、大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呕吐、 腹泻、意识障碍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020/1/9
6
4 发病机制
• 肾上腺素能的活力增加:甲亢的许多表现是由于血中甲状腺激素 增多,使儿茶酚胺的作用增强所致,甲亢危象时产热过多是通过 增加儿茶酚胺使脂肪分解。
• 甲状腺素在肝中清除降低。
2020/1/9
7
5 临床特点
• 体温升高:高热,体温常›39℃,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继而可 汗闭,皮肤苍白和脱水。高热是特征表现。

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甲状腺危象是一种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甲状腺激素释放的急剧增加,导致机体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和严重的代谢失调。

甲状腺危象的发生往往与已存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加重、引起激素释放的急性诱因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相关。

甲状腺危象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创伤、感染、应激状态的加重等。

临床上,甲状腺危象的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直到症状急速恶化时才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高度重视。

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高热、心动过速、增强的神经兴奋性、腹泻、呕吐、意识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险,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能力。

在抢救甲状腺危象时,快速识别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危险状态、评估危象程度及相关合并症的发生,对制定适当的抢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甲状腺危象的定义、病因,以及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等方面。

最后,文章将总结抢救原则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甲状腺危象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改善甲状腺危象的救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介绍甲状腺危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信息,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使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明确的预期。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甲状腺危象的定义和病因、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

在2.1小节中,将详细介绍甲状腺危象的定义以及可能的病因。

这一部分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研究来阐述甲状腺危象的概念,并探讨导致甲状腺危象发生的可能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甲状腺毒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度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4]。

手术被证实是甲亢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5]。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甲亢的外科治疗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规范甲亢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常见问题,提高甲亢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组织国内部分甲状腺疾病专家,依据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讨论并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适用于所有开放、腔镜及机器人甲亢手术。

推荐分级详见表1。

1 甲亢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流程:(1)确定是否为甲状腺毒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甲状腺激素。

(2)确定是否为原发性甲亢及原发性甲亢的病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TRAb)、超声、摄碘率和核素显像。

(3)注意除外非甲亢的甲状腺毒症,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导致的破坏性甲状腺毒症、药源性甲状腺毒症等。

在我国,甲亢的患病率约为1.5%,其在欧洲的患病率为0.8%,在美国的患病率为1.3%[6-7]。

常见病因有: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toxic multinodular goiter,TMNG)、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toxic adenoma,TA)、碘甲亢、垂体性甲亢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相关性甲亢[8],其中与外科治疗相关的原发性甲亢主要包括GD、TMNG 和T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甲状腺危象(thyroid storm,TS)也称甲亢危象,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内分泌急症,需要紧急治疗。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急骤增高有关,多发生于严重或久患甲亢未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美国一项研究纳入121 384例在2004年至2013年确诊的甲状腺毒症患者,其中19 723(16.2%)被诊断为甲状腺危象。

总的年发病率为(0.57~0.76)/100 000人,而在住院患者中年发病率为(4.8~5.6)/100 000人。

在日本住院患者中,甲状腺危象年发病率为0.2/100 000人,患者数占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的0.22%,占住院甲状腺毒症患者的5.4%,病死率超过10%。

也有文献资料显示甲状腺危象病死率为20%左右。

由于甲状腺危象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早期诊治存在困难,导致病死率较高。

在中国,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指导诊治过程。

因此,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成立了共识编写组,共同制订了《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旨在规范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流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1 共识的制定方法共识的制订方法采用共识会议法,过程包括:题目的选定和申请,成立编写小组,提出关键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撰写专家共识初稿。

初稿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函审,提出修改意见,修订后召开专家讨论会,确定终稿,再次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审核定稿,最终专家组成员得出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推荐意见。

2 甲状腺危象的发病因素甲状腺危象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活性增加;②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耐受性下降;③甲状腺素结合蛋白水平降低;④单位时间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⑤儿茶酚胺在某种情况下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⑥潜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等。

大多数甲状腺危象是由甲状腺毒症及诱发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

内科所见的甲状腺危象最多由感染诱发, 其次为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所致,而突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也是诱发甲状腺危象的重要因素;外科所见的甲状腺危象几乎都是甲状腺手术或非甲状腺手术所诱发, 其中多数发生在术前甲亢未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 也有的是由于进行其他手术前, 忽视甲亢的存在。

其他病因及诱发因素见表1,表2。

表 1 甲状腺毒症的病因表 2 甲状腺毒症的诱因3 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甲亢危象的临床表现是在原有的甲亢症状上突然加重,其特征性表现是代谢率高度增高及过度肾上腺素能反应症状,即高热伴大汗。

此特征有别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退热时出汗。

此外还有甲状腺毒症的表现,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3.1 高代谢率及高肾上腺素能反应症状(1) 高热, 体温升高一般都在40℃左右, 常规退热措施难以收效。

(2) 心悸, 气短, 心率显著加快, 一般在160次/min以上, 脉压差显著增宽, 常有心律紊乱(房颤、心动过速)发生,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往往不奏效。

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3) 全身多汗、面色潮红、皮肤潮热。

3.2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 恶心, 呕吐, 腹泻, 严重时可出现黄疸, 多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3.3 神经系统症状极度乏力, 烦躁不安, 最后可因脑细胞代谢障碍而谵妄,甚至昏迷。

3.4 不典型表现不典型的甲亢患者发生甲亢危象时, 以某一系统症状加重为突出表现。

漠型甲亢发生甲亢危象的表现如为表情淡漠、迟钝、嗜睡, 甚至呈木僵状态, 体质虚弱、无力, 消瘦甚或恶液质, 体温一般仅中度升髙, 出汗不多, 心率不太快, 脉压差小。

甲状腺危象的特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甲状腺危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日本的流行病学数据,确诊甲状腺危象的患者中,有41.5%的患者体温≥38℃,76.2%的患者心率超过130次/min,有39.4%存在心力衰竭,84.4%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9.5%有胃肠道症状或肝损伤,另外,76%的甲状腺危象患者出现累及3个以上器官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4 甲状腺危象的诊断甲状腺危象是一种内分泌急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强化治疗将提高甲状腺危象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甲状腺危象的诊断相对困难,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如疑诊甲状腺危象,应尽早开始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很大程度是临床诊断,虽然甲状腺危象时血清游离T3(FT3)或游离T4(FT4)水平升高,但目前尚无明确的血清FT4或FT3截点来区分普通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危象,但是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且可能提示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

因此,对促甲状腺激素(TSH)、FT4和FT3的全面评估是有用的。

推荐意见1.1若临床怀疑甲状腺危象或甲状腺危象前期,应立即评估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1993年提出的Burch-Wartofsky评分量表(BWPS),是一个基于临床经验的评分系统,它考虑了多器官受累的严重程度,包括体温调节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胃肠道/肝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诱发因素,BWPS评分> 45分提示甲状腺危象,见表3。

近20余年来,BWPS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危象的诊断,但该诊断标准过于敏感,假阳性率较高。

2012年,JTA提出了新的甲状腺危象诊断标准,该标准是在99例文献病例和7例现有患者的基础上制定的,甲状腺毒症是诊断甲状腺危象的先决条件,其他标准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胃肠道/肝功能不全。

由于甲状腺危象为多器官失代偿,强调上述症状的组合,症状合并越多,甲状腺危象的可能性就越大,JTA 标准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比其他症状更重要。

在JTA标准中,满足条件TS1为确诊甲状腺危象,满足条件TS2为疑诊甲状腺危象,见表4。

一项研究对比BWPS标准和JTA标准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25例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危象的患者中,20例患者的BWPS评分≥45分且满足JTA标准TS1或TS2。

其余5例患者的BWPS评分为25~44分,但未达到JTA诊断甲状腺危象标准。

在125例非甲状腺危象的甲亢患者中,根据BWPS评分,24例(19.2%)BWPS≥45,JTA标准中21例(16.8%)诊断为TS1或TS2,提示以临床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均存在相似的过度诊断比例。

临床上建议联合使用这两种诊断系统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进一步验证这两种标准的有效性。

表 3 Burch-Wartofsky评分量表(BWPS)表 4 甲状腺危象的JTA诊断标准甲状腺危象的诊断仍然是基于临床的诊断,BWPS≥45分似乎比JTA 标准TS1或TS2更敏感地检测临床症状。

BWPS为25~44分的患者中是否启动积极治疗的决定应该基于合理的临床判断,避免过度治疗和由此产生的药物毒性风险。

推荐意见1.2推荐联合应用Burch-Wartofsky评分量表(BWPS)和日本甲状腺协会(JTA)标准诊断甲状腺危象,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5 甲状腺危象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是常用的评估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其分值高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相关。

日本的一项针对甲状腺危象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另一项调查结果也提示APACHEⅡ和SOFA评分越高表明疾病严重程度更高,且与患者病死率显著相关。

推荐意见2.1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或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可用于评估甲状腺危象病情严重程度。

推荐意见2.2 APACHEⅡ评分在9分以上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建议入住重症监护室。

推荐意见2.3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甲状腺危象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入住重症监护室。

6 甲状腺危象的药物治疗甲状腺危象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s)、无机碘化物、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阻滞剂,其目的是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拮抗甲状腺激素的外周作用,以及逆转系统ATDs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的。

甲巯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的主要功能差异在于大剂量PTU(至少400 mg/d)抑制甲状腺和其他外周器官Ⅰ型脱碘酶活性,比MMI更能快速降低T3的水平;且PTU能够抑制外周T4向T3转换。

因此,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和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联合发布的指南中推荐甲状腺危象首选PTU,而不是MMI。

但日本的文献认为甲状腺危象患者使用PTU或MMI治疗后,在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MI不良反应更少。

因此,JTA推荐优先使用MMI,联合其他ATDs、碘化物、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阻滞剂用于严重甲状腺危象的治疗,严重甲状腺危象患者、意识障碍或胃肠道功能受损的重症患者可接受静脉MMI治疗。

推荐意见3.1推荐甲状腺危象患者使用ATDs,如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治疗,首选PTU。

关于ATDs治疗甲状腺危象的剂量问题,美国的文献建议PTU的口服剂量为600~1 600 mg/d,200~400 mg /6~8 h,MMI的口服剂量为80~120 mg/d,20~30 mg/6 h。

而日本甲状腺协会的数据显示治疗甲状腺危象的MMI给药中位剂量为30 mg(5~120 mg),而PTU的中位剂量为450 mg(150~1 500 mg)。

考虑到人群的相似性,本共识借鉴了JTA指南对ATDs治疗甲状腺危象的推荐剂量。

推荐意见3.2 Graves病引起的甲状腺危象,口服MMI的推荐剂量为60 mg/d,PTU的推荐剂量为600 mg/d。

推荐意见3.3 ATDs治疗甲状腺危象的剂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MMI和PTU的最大剂量分别为100 mg/d和1 600 mg/d。

MMI和PTU可能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味觉异常、瘙痒、荨麻疹、发热和关节痛,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肝毒性和血管炎。

大多数粒细胞缺乏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也可能随时出现。

MMI导致的粒细胞缺乏往往与剂量有关,尤其是每天超过40 mg的剂量;而PTU导致的粒细胞缺乏与使用剂量无关。

有证据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用于治疗ATDs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