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注释.do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注释.do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注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注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①,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②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③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④冈。

【解释】这是北宋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堪称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是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

乙卯(mǎo):北宋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

①思量(liáng):想念。

②纵使:即使。

③顾:看。

④短松:矮松。

【大意】十年生死相隔,思念茫茫,相见无法。

压抑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山坡,就是思念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在爱人逝世十年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苏轼无法抑制对夫人的思念而在梦中与夫人相会,醒后写下这首词,这是深深的怀念,这是浓浓的情意。

十年的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间十年已过。

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自是情深意重,王弗更是蕙质兰心、善解人意。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上天总是厌倦完满。

好端端的陆游与唐婉,硬生生被礼教拆散,如今堪称天造地设的苏轼和王弗也抵不过命运的无常。

逝者已矣,生者铭记,虽然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只是在心中埋得太深而已。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对王弗的英年早逝,苏轼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诉说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苏东坡最经典的10首诗词

苏东坡最经典的10首诗词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了吧。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题西林壁》宋代:苏轼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了吧。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1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

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

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二】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了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理解,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个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文学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高二年级—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二年级—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短松冈”又有“断肠处”一说)【注释】(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对逝者的思念的诗句

对逝者的思念的诗句

对逝者的思念的诗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衍生注释:1.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

2.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的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生死隔绝,双方什么都不知道了。

3. “千里孤坟”:王弗葬于四川眉山,和苏轼当时所在的山东密州相隔千里。

4. “幽梦”:梦境隐约。

5. “小轩窗,正梳妆”:描绘出妻子生前在小室的窗前梳妆的美好场景。

6. “明月夜,短松冈”:这是想象中妻子的墓地所在,明月照着长满矮松的山冈。

二、赏析: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之作。

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如洪水般宣泄而出。

十年的时间,生死的距离,都无法阻断他对妻子的想念,“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情感是深入骨髓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出了妻子孤坟远在千里之外,自己心中的孤寂和凄凉无处诉说的悲苦。

下阕写梦中相见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那是曾经多么熟悉而美好的画面,如今只能在梦中重现。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都化作泪水。

最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回到现实,想象年年在明月下、短松冈上思念妻子而肝肠寸断的情景。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凄美。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壮阔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体现了他婉约词的高超水准。

他的诗词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我爷爷去世后,奶奶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

我就想起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爷爷走了之后,奶奶心里的思念就像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一样,是不需要刻意去想,就深深扎根在心底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原文、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原文、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

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
第1页。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析
解析:“不思量”和“自难忘”看似矛盾,实则透露出词人痛苦的内心世界,此句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将悼亡这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二人深厚的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逝者一路走好的古诗词

逝者一路走好的古诗词

逝者一路走好的古诗词悼念逝者的诗句包括:1、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2、西晋潘安《悼亡诗三首(其一)》原文: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译文:时光流逝,冬去春来,你去了碧落黄泉,层层的土壤将我们永远隔绝了。

我自己也很矛盾到底走不走呢,想留在这里,但是你已经不在了,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看着我们共同居住过的房子,走进去就想到了你以及和你的种种经历。

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

可是墙上挂的你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

恍惚间,你还在我身边,直到看到你的遗物在墙上挂着,才想到你已经离开我了,心中怅然若失,还有点惊惧。

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今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再难以前行。

冬去春来,寒暑流易,你去世忽已逾周年。

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溜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

深沉的忧愁,何时方能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

苏轼悼念妻子的诗

苏轼悼念妻子的诗

苏轼悼念妻子的诗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深切悼念亡妻的词,表达了他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苦。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首先,这首词的标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其内容和主题。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苏轼在正月二十日的夜晚,因为梦到了去世的妻子而写下的。

词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苏轼对生与死的无奈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这里的“十年”并非确指,而是表示岁月漫长,也表明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久。

他无法忘记过去的美好时光,也无法接受妻子已经离世的事实。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现出苏轼的孤独和无助。

他的妻子已经去世,留下他在千里之外的孤坟前独自悲伤,无人可以倾诉他的心事。

这种凄凉和孤独的感觉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进一步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和对自己境况的无奈。

即使有机会与妻子重逢,估计她也认不出自己了,因为自己已经满面尘土,鬓发如霜。

这里的描述既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感情之深,也揭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哀。

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描述了苏轼在梦中突然回到了过去的生活,看到了妻子正在窗前梳妆。

这个描述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温馨,表现了苏轼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绘了苏轼与亡妻相见却无法言语的痛苦。

他们默默相对,只有眼泪千行。

这是对他们深情的表达,也是对他们无法言说的痛苦的表达。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词的结尾,也是对全篇的总结。

这里的描述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苏轼料想亡妻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会因为思念他而痛苦不堪,只有在明月照耀的夜晚,他们才能在短松冈上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
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
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
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
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
十岁,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
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
夜》
动地。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

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
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

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

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

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

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

由此
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

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

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

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

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
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因为在那些琐
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

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

祭奠: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

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1/11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

十二年了。

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

分页: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