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土体的物理

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在工程设计中,土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土层的力学特性,有助于设计出更加可靠、优化的工程方案。

本次实验是围绕土体的抗剪强度展开的,通过不同试验方法对

不同土壤的耐剪强度进行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土体的耐剪强度测试方法;

2. 了解不同土体类型的耐剪强度特性;

3. 通过实验对比,学习土体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三、实验设备及试样

本次实验利用的设备主要包括:直剪仪、剪切试验机等。试样

在实验前应经过充分的取样、干燥、筛分等处理,保证其物理性

质符合实验要求。试样大小应根据实验方法的要求进行制备。例:大三角形试验方法中,试样大小应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00mm。

四、实验方法

1. 直剪试验法

直剪试验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土体耐剪强度测试方法,它通过

单一剪切面的加载来测定土体的结果。实验中,试样在直剪仪中

放置,上下两个板子同时沿一个方向运动,施加相对位移。在测

试中需要控制加载速度、停顿时间等参数,并测定剪切荷载、剪

切位移等参数。

2. 大三角形试验法

大三角形试验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耐剪强度测试方法,它的理

论基础是应力平衡原理。在试验中需要先利用标准切割口,切割

巨型三角形试样,然后对其两侧施加载荷,通过精密仪器测试其

强度、变形等参数。

5、实验结果

针对不同类型试样的不同测试方法,我们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1. 直剪试验法

对于黏土等性质松散的土体,它们的耐剪强度较差,随着剪切

位移的增加,失稳现象就会显现出来。

2. 大三角形试验法

对于性质坚硬、致密的土体,其耐剪强度较高,大三角形试验

法通常比直剪法更适用于这类情况,可以有效地测试土体的耐剪

强度。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土体类型的耐剪强度特性、掌

握了基本的耐剪强度测试方法。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土壤应采

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以求得尽可能准确的数据。同时,进行实验

前要认真制定实验方案,把每个操作细节务求做到极致,以保证

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

《土力学》含水率的测定实验

《土力学》含水率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实验目的: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也就是土在105C~110C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称为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来表示。含水率是标志土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含水率小,土干;反之,土湿润或饱和测定土的含水率,能够了解土的含水情况,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和液性指数等其他理力学指标。土的含水率试验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实验原理:土样含水量是指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称为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实验方法: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炒干法等。本实验使用烘干法测量土的含水率。 烘干法: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它是室内实验标准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试样盒 (2)电子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 (3)烘箱:能控制温度范围为105℃~110℃。 三、实验步骤 1、称试样盒质量。记录试样盒的盒号,在天平上称量干燥试样盒的质量(应保证铝盒干净干燥,否则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试验人员用数字钢印(也可使用铅笔标记,用以区分不同试样,避免混淆)在一个试样盒的盒身和盒盖上印上同样的编号,并将所有常用的试样盒(本次实验有三组共六个铝盒)的质量列成

表,以备试验时查用(必要计算数据)。 2、称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取两份具有代表性的土样15~30g,(本次实验要求多组对照,共六份)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本次实验所用的是有机土,故取15~30g)放入试样盒,盖好盒盖,称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 3、烘干土样。揭开盒盖,将土样和试样盒一起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重。黏质土的烘干时间不少8h,砂类土不少子6h,对含有机质超过主质量5%的应将温度控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重。 4、称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将装有烘干后土样的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将其冷却至室温的必要性),称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实验记录及成果整理。本试验称量应精确至0.01g。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含水率计算公式:ω=(m1-m2)÷(m2-m0)×100,式中ω——土的含水率,%;m1——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g;m2——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g;m0——试样盒的质量,g。 平行测定误差要求。本试验每一土样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本次实验有三组,故有三个平均值),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果土的离散性大,宜增加试验次数。允许平行差值须满足以下规定: ①当含水率小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1%; ②当含水率大于或等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2%。 数据见表 五、注意事项 (1)代表性土样的选取。含水率试验时,常因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如土层不均匀、扰动土样拌和不均匀、土样数量过少、土样在运输和存放期间保存不当等。这些影响中,有的属于土样客观原因,有的属于人为原因。为此,

土力学实验报告

一、密度试验 (环刀法 )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 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 1.环刀:内径6~ 8cm,高 2~3cm。 2.天平:称量500g ,分度值0.01g。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 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 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 m m 1 m 2 = V V 3 式中:ρ —密度,计算至0.01g/cm; m—湿土质量, g; m2—环刀质量,g; 3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3,取其算术平均值。

密度试验 (灌砂法 ) (一)试验目的 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二)试验仪器 1.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1-1)。 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 165mm,尾部有孔径为13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砂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1-1 密度测定器 2.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 500g,最小分度值0.1g。 (三)操作步骤: 1按规定挖好试坑尺寸,并称试样质量。 2 向容砂瓶内注满砂,关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砂的总质量,准确至10g。 3将密度测定器倒置(容砂瓶向上)于挖好的坑口上,打开阀门,使砂注入试坑。在注 砂过程中不应震动。当砂注满试坑时关闭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余砂的总质量,准确至 10g,并计算注满试坑所用的标准砂质量。 (四)计算公式 容砂瓶的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直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量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与粘聚力。 二、实验原理 利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别测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剪切所需要的切应力,将所得结果描点连线,所得直线即为试样的抗剪强度包线。抗剪强度包线的斜率与其与纵轴的截距即分别为内摩擦角的正切值与粘聚力。 三、仪器简介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其中环刀,内径61.8mm ,高20mm.。位移量测设备,百分表和传感器,百分表量程应为10mm ,分度值0.01mm ,传感器的精度应为零级。秒表。 四、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2)对准剪切容器上下盒,插入固定销,在下盒内放透水石和滤纸,将带有试样的环刀刃向上,对准剪切盒口,在试样上放滤纸和透水石,将试样小心地推入剪切盒内. (3)移动转动装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依次加上传压板,加压框架,安装垂直位移量测装置,测记初始读数. (4)利用1.275kg ,2.55kg ,3.825kg ,5.1kg 砝码,使垂直压力分别为100、200、300、400kPa 。 (5)垂直压力施加后,拔出固定销,立即开动秒表,以0.8mm/min 的剪切速度进行。 (6)当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或者后退时,记下破坏值。当剪切过程中测力计百分表读数无峰值时,则剪切至剪切位移达6mm 时停止。 (7)剪切结束,吸掉盒内积水,退去剪切力和垂直压力,移动压力框架,取出试样,测定试样含水率。 五、数据整理 (1) 按下式计算每一试样的抗剪强度 100 ??= A R c τ 式中:1、τ --相应于某一垂直压力的抗剪强度(kPa) 2、C —试验温度下的量力环应力系数(kPa/0.01mm )3、R —剪切时量力环中百分表的最大读数(0.01mm )4、A 0—试样的初 始断面积(cm 2 ) (2) 作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的关系图

土力学实验报告

六、固结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土的固结试验可测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体积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竖向固结系数、水平向固结系数以及先期固结压力,为计算分析土的变形特性提供依据。 (二)仪器设备 固结仪、测微表、含水率、毛玻璃板、圆玻璃板、滤纸、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日期:;小组: 密度试验记录表

固结试验记录表

思考题: 1、根据e〜p曲线求a12,并说明该土的压缩性? 2、详述试验步骤? 3、根据上述试验数据,如何确定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一) 试验目的 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可提供地基强度计算和 稳定分析所需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可作为综合设计性试验。 (二) 试验方法 根据排水条件及剪切速度,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 (三) 仪器设备 直剪仪、测力钢环、环刀、切土刀、钢丝锯、毛玻璃板、圆玻璃板、百分表、 秒表等。 试验记录表 土样编号:; 试验方法:; 日期:; 小组: 仪器编号: 应变钢环号码: 应变钢环系数K (kPa/0.01mm ): 七、 直剪试验

四、计算公式: 应变钢环读数差:A R =R-R0(0.01mm); 剪应力:s = A R - K (kPa) 剪切位移:A L = 20n - A R (0.01mm) n——手轮转数。 五、成果整理 1.对每一垂直应力,以剪应力s为纵座标,剪切位移A L为横座标绘制剪应力s 与剪切位移^L 关系曲线,并求出相应的抗剪强度n 2.绘制。~ T曲线,求出内摩擦角中及内粘聚力c。 六、思考题: 1、试验过程中依据什么来判别试样达到抗剪强度?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T ~ 8曲线?

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土质土力学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土质土力学实验报告 专业道路桥梁工程 姓名文李 学号 14 组别 湖南网络工程学院

实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固体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检测方法的练习,掌握材料基本物理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利用所测得物理状态参数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等构造参数,从而推断其对材料其他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直尺、天平、 李氏瓶、试样筛、量筒、天平。温度计、漏斗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A、表观密度测量 1、用天平称量出试件的质量m(kg) 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长,宽,厚),并计算试样的体积V。(m³) B、密度试验 1、往李氏瓶注入与试样不发生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V 1 ) 2、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 3、微倾并转动李氏瓶,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冲入瓶内液体 中,待液体中气泡排出后,记下液面刻度(V 2 ) 4、取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5、计算瓶中试样所排开水的体积:V=V 2- V 1

四、实验结果计算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 (二)水泥粉的密度 (三)水泥石孔隙率的计算 %100)/1(01⨯-=ρ ρP =(1-1.663/2.255)×100%=26.6% %100)/1(02⨯-=ρ ρP =(1-1.355/2.255)×100%=39.9% 五、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水泥石的性质差异) 由P 1

好 实验二混凝土用砂实验 试验原始记录 试验时间2013.3.29 温度22℃相对湿度82%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二、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三、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报告

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报告 引言 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是土力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对土样进行不同加载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可以获得土体的力学性质参数,为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 1.了解土的三轴压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3.研究土的随应力变化的变形特性。 实验原理 1. 应力与应变 在土体内部,受到的外力作用会导致土体发生应力和应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一般用σ表示,单位为kPa。应变是土体体积、形状或者密实程度的变化,一般 用ε表示,没有单位。 2. 应力路径 应力路径是指在三轴试验中,施加应力的变化轨迹。常见的应力路径有p-q路径、p’-q路径等。不同的应力路径会导致土体的变形特性产生差异。 3. 应力状态与强度 土体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特性。常见的土体强度参数有极限强度和摩擦角等。

4. 孔隙水压力 土体中的水分存在于孔隙中,当施加外部应力时,孔隙水会受到压缩。孔隙水压力能够影响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质。 实验方法 1. 样品制备 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土样。首先将土样清洗干净,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土样的尺寸和形状,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最后将土样放入模具中。 2. 实验仪器设备准备 准备好三轴试验的仪器设备,包括三轴仪、荷载框架、应变计、应力传感器等。 3. 实验流程 1.将土样装在三轴仪中,并施加初次重量以使土样与模具底部接触; 2.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应力路径和加载方式,调整荷载框架,施加有效应力和孔 水压力; 3.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并随时监测土样的变形情况; 4.根据实验要求,不断调整应力路径,使土样遵循预设的应力路径; 5.继续记录应力和应变数据,直至达到预设的终止条件。 4. 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记录的应力和应变数据,计算得到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其他相关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土样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应变数据。据此,可以绘制应力- 应变曲线,分析土样的变形特点和强度特性。同时,还可以计算得到土体的极限强度和摩擦角等参数,进一步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

土力学密度实验报告

土力学密度实验报告 土力学密度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土力学密度实验是土力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用于测定土壤的密度和 含水量等参数。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研究土壤的密度变化对土壤力学性 质的影响,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 1. 土壤密度的定义 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通常用单位体积土壤质量与水分质量的比 值来表示。 2. 实验装置和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主要包括土壤采样器、天平、烘箱、砂盘等。实验步骤如下:(1)采集土壤样品: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使用土壤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土壤。 (2)称重: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天平上称重,记录土壤的质量。 (3)烘干: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一定时间,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4)再次称重:取出烘干后的土壤样品,再次称重,记录土壤的质量。 (5)计算: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土壤的含水量和密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了一组土壤密度和含水量的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 的土壤密度可以反映土壤的紧密程度,而含水量则可以反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土壤的密度与含水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土壤的含水量增

加时,土壤的密度会相应降低。这是因为水分的存在会填充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导致土壤的密度降低。 此外,实验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密度和含水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 黏土质土壤的密度相对较高,而砂质土壤的密度较低。这是因为黏土颗粒较小,形成的颗粒间接触面积较大,相对密度较高;而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颗粒间的 接触面积较小,相对密度较低。 四、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主要的误差来 源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称重的准确性以及烘干的时间等因素。为减小误差的 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采集土壤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尽量避免混入杂质。 (2)在称重过程中,要确保天平的准确性,并注意零点的调整。 (3)在烘干过程中,要控制好烘干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烘干导致土壤质量的损失。 五、实验应用与展望 土力学密度实验在土壤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测定土壤的密度 和含水量等参数,可以评估土壤的力学性质,为土壤的承载力、渗透性等性质 的研究提供依据。此外,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工程施工中的土壤处 理等方面。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土壤密度与其他土壤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索更精确 的测量方法和理论模型,提高土壤力学性质的预测和设计准确性。 六、结论

土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土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土力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研究土壤力学基本特性,掌握土体的复合应力状态以及与土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土力学实验是研究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基本试验,例如剪切试验、压缩试验和排水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得到一系列土体的力学参数,例如黏聚力、内摩擦角等,从而为理解土体的力学行为提供基础。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各种试验设备和工具,例如土壤试验箱、剪刀、铁锤等。

2. 进行剪切试验。选取适当的土样,并将其放入土壤试验箱中,进行剪切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不同剪切应力状态下的 剪切应变以及剪切强度,从而得到土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等重 要参数。 3. 进行压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选取适当的土样,并将 其放入土壤试验箱中,进行压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 不同压缩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和应力,从而得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 系以及重要的力学参数,例如压缩模量等。 4. 进行排水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选取适当的土样,并将 其放入土壤试验箱中,进行排水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 不同排水状态下的剪切强度和内摩擦角等参数,从而得到土体的 复合应力状态和水分对土体力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原理,可以获得土体的多项力 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和关系,可以得到土 体的力学特性和行为,从而为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结论:土力学实验是研究土体力学行为的重要实验之一,可以 通过实验获得土体的多项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从而为土木

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对土的工程勘探、建筑设计、土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分析与设计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价值。

土力学固结实验报告

土力学固结实验报告 通过固结试验,研究土壤在施加一定固结应力下的固结变形规律,并获得土体的固结曲线和固结参数。 实验原理: 土体的固结是指土体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体积发生减小的过程,主要包括剪切刚性、孔隙水压力变化和土壤框架应变变化。固结曲线则描述土体固结程度的曲线。固结参数主要包括固结压缩模量、固结指数和固结系数。 实验步骤: 1.准备样品:采用孔隙比较大的细骨料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试样。 2.装置试验仪器:将试样放入固结仪器中,仪器上设置有负荷框架、测量器等。 3.施加固结应力:根据试验要求,施加一定固结应力在试样上。 4.收集数据:记录不同应力下的固结变形和时间,并计算孔隙比和固结指数等参数。 5.绘制固结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固结曲线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得到如下结果:随着施加应力的增加,试样的体积逐渐减小,固结变形逐渐发展。通过绘制固结曲线,可以得到固结指数和固结压缩模量等参数,进一步分析土壤的固结性质。

实验结论: 1.土壤在受到一定固结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固结变形,体积缩小。固结变形的程度与施加的应力大小有关。 2.通过绘制固结曲线和计算固结指数等参数,可以描述土壤的固结性质和压缩特性。 3.固结试验可以为土壤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对土壤的固结特性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1.试样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导致试样的固结性质不准确。 2.仪器的测量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3.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操作技巧的不熟练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改进方案: 1.在制备试样时,应尽量保证混合均匀,避免试样中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 2.在使用仪器时,应校准并考虑测量误差,尽量减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在进行实验时,应加强操作技巧的培训,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 通过土力学固结实验,可以研究土壤的固结变形规律,获得固结曲线和固结参数,为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和参考依据。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土力学剪切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力学剪切实验,研究土壤的抗剪特性,了解土壤的剪切强度和 抗剪力的变化规律,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土壤样本(取自实际工程现场) 2.实验设备:剪切试验仪、土壤箱、荷载控制系统、位移测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土壤样本:根据实验需要,取适量土壤样本,经过筛选去除颗 粒较大的土壤。 2.土壤湿度调节: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土壤湿度,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土壤填充:将土壤均匀地填充到土壤箱中,并进行压实,以消除土 壤内部的空隙。 4.样本制备:在土壤箱中放置剪切试验器,调节试验器的位置和尺寸,制备具有标准尺寸和形状的土壤样本。 5.施加荷载:通过荷载控制系统,向土壤样本施加垂直荷载,记录施 加的荷载大小和变化情况。

6.施加剪力:通过剪切试验仪,施加水平剪力,产生土壤的剪切变形,记录剪切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7.测量位移:借助位移测量系统,测量土壤样本在剪切过程中的位移 情况。 8.数据处理:结合实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剪切力-位移曲线等,计算土壤样本的抗剪力和剪切强度等力学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和剪切力-位移曲线,得到土壤样 本在不同荷载和位移条件下的抗剪特性。根据曲线的形态,可以得出以下 结论: 1.荷载-位移曲线: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土壤样本的位移逐渐增大,但位移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 2.剪切力-位移曲线: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剪切力也逐渐增加,并 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分析,可以计算土壤样本的抗剪力和剪切强度。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得出土壤剪切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土壤 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土力学剪切实验,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剪切强度和抗剪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可以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数和依据,帮助工程师选 择合适的土壤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工程结构。

土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土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土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引言: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为 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 深入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并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土壤颗粒的颗粒度分析 1. 实验目的: 通过颗粒度分析,了解土壤中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土壤的工程性质。 2.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 范围的颗粒。 b) 将筛分后的颗粒进行称重,并计算各个粒径级配的百分比。 c) 绘制粒径级配曲线,分析土壤的颗粒分布情况。 3.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壤样品的粒径级配曲线。曲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土壤的 工程性质,如砂土、黏土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D10、D30、D60等 参数,来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可塑性指数。 实验二:土壤的压缩性试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的压缩性试验,了解土壤的压缩性能和变形规律,为土木工程的设计 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放置在压缩仪中。 b) 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土壤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相应的应力和应变数据。 c)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土壤的压缩曲线,并计算相应的压缩模量和压缩指数。 3.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壤的压缩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压缩模量和压缩指数。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可压缩性和变形特性,对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土壤的剪切强度试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的剪切强度试验,了解土壤的抗剪性能和变形规律,为土木工程的设 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放置在剪切仪中。 b) 施加一定的剪切力,观察土壤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相应的剪切应力和剪切应 变数据。 c)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土壤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相应的剪切强度参数。 3.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壤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剪切强度参数。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抗剪性能和变形特性,对土木工程的设计和 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 XX: 学号: 小组成员: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试验一 含水量试验 一、目的 本试验之目的在于测定土的含水量,借与其它试验相配合计隙比及饱和度等;并查表确定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二、解释 (1)含水量w 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颗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不超过干土重5%的土。若土中有机物含量在5~l0%之间,应将烘干温度控制在65-70℃,并在记录中注明)。 三、设备 (1)有盖的称量盒数只; (2)天平,感量0.01克; (3)烘箱(温度100~110℃) (4)干燥器(内有干燥剂CaCl2)。 四、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l5-30克(砂土适当多取)放入称量盒。盖好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至恒重。烘干的时间一般为: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土不得少于6小时。 (3)将烘好的试样连同称量盒一并放入干燥器内,让其冷却至室温。 (4)从干燥器内取出试样,称盒加干土质量。 (5)实验称量应准确至0.01克以上并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 (6)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 %100221⨯=--m m m m w 式中: w ——含水量,%;

m1——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m2——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 m——称量盒质量,g(根据盒上标号查表)。 本试验须进行2次平行测定,其平行误差允许值; 当含水量w小于5%时,允许平行误差为0.3%; 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5%而小于40%时允许平行误差为l%; 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40% 时,允许平行误差为2%。 五、注意事项 (1)称量盒使用前应先检查盒盖与盒体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换相符者进行称重。 (2)禁止用手取用砝码。读记重量时,注意不要漏读砝码或读错(1克=1000毫克)。 (3)烘干土从烘箱内取出时,切勿外露在空气中以免干土吸收水蒸气。 六、附:快速含水量试验法(酒精燃烧法) (1)选取有代表性土样若干克(粘土3~5克,砂土20~30克)。放入称重盒内,称盒加湿土质量。 (2)用滴管将浓度为96%以上的酒精注入称量盒内,直至盒中呈现自由液面为止,使酒精浸没试样。 (3)点燃酒精,烧至火焰熄灭。 (4)将试样冷却一分钟左右,重新滴入酒精,再重复烧两次。 (5)称盒加干土质量。 (6)注意事项 ①应采用滴管加酒精,酒精瓶用后立即加盖,并远离燃烧的称量盒。 ②燃烧的称量盒应放在瓷盘内,以免烧坏木板及桌面。 ③第二次加酒精于土中时,应等火焰完全熄灭后进行,切勿用酒精瓶倒入以免火焰燃及瓶内酒精.发生爆炸危险。

土力学实验报告

园林学院 土力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1 指导教师李西斌 组别第三组 成绩

实验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含水量试验 (2) 实验二密度实验 (5) 实验三液限和塑限试验 (8) 实验四固结试验 (13) 实验五直接剪切试验 (21)

前言 土是矿物颗粒所组成的松散颗粒集合体,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其他材料不同;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土的强度和变形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学科。 土的天然含水率、击实性、压缩性、抗剪强度是水利工程中的四大问题,他们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安全问题,因此在工程中作好土料的指标实验,确定出相应标对水利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一 含水量试验 一、概述 土的含水率 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 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二、实验原理 土样在在105℃~110℃温度下加热,土中自由水会变成气体挥发,土恒重后, 即可认为是干土质量s m ,挥发掉的水分质量为w s m m m =-。 三、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量,供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等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并查表可确定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四、实验方法 含水率实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实验的标准方法。在此仅用烘干法来测定。 烘干法 烘干法是将实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工试验报告 班 级: 组 号: 姓 名: 同组人: 成 绩: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6年5 月18 日 试验一 土得基本物理指标得测定 (一)记录 土样编号_________________ 班 组_________________ 试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 1.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环刀号 环刀质量 /g 环刀加土质量 /g 土质量 /g 环刀容积 /cm3 密 度 /g/cm3 平均重度 /kN/m3 402 43、53 168、2 124、7 60 2、07

238 43、57 169、6 126、7 60 2、10 2。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烘干法) 盒号 盒质量 /g 盒加湿土质量/g 盒加干土质量/g 水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含水率 /% 平均含水率 /% A35 16、92

41、69 6、91 24、77 27、9 28、1 118 15、55 50、19 42、57 7、62 27、02 28、2 3。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限试验记录表(圆锥仪液限试验) 盒号 盒质量 /g 盒加湿土质量/g 盒加干土质量/g 水质量 /g 干土质量

/g 液限 /% 液限平均值 /% 142 15、8742、1337、374、76 21、5 0、22 0、21 071 15、31 25、28 23、6 1、68 8、29 0、20 •塑限试验记录表(滚搓法) 盒号 盒质量 /g 盒加湿土质量/g

盒加干土质量/g 水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塑限 /% 塑限平均值 /% 128 16、64 41、77 35、00 6、77 18、36 0、36 0、36 073 16、33 52、00 42、46 9、54 26、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