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物态变化概述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影响时,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1.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关键都在于温度。
例如,金属加热至熔点后,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液态的金属冷却至凝固点时,则会转变为固态。
2. 汽化与液化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而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则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3. 升华与凝华升华是指固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通常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发生,且多见于一些特殊的物质。
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例如,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液化和凝华则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的交换对于理解和描述物态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金属冶炼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天气变化中的雨、雪、霜、露等则涉及到汽化、液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实验与观察在物态变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实验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理解其原理。
同时,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六、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物态变化。
一、固态1.物体的形状在固态下保持不变。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3.固体的微观颗粒呈紧密有序排列。
4.固体的密度比液态和气态大。
5.固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
二、液态1.液体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固态变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3.液体的微观颗粒呈无规则排列。
4.液体的密度比气态大。
5.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流动性。
三、气态1.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完全填满容器。
2.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3.气体的微观颗粒混乱无序排列。
4.气体的密度较小,可压缩性大。
5.气体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四、物态变化1.溶解:把一个物质加入到另一个物质中,使其分子散开。
2.融化:当物质受热后,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逐渐变为液体。
3.凝固:当物质受冷后,液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液体逐渐变为固体。
4.沸腾:液体受热后,液态分子的运动加剧,溶液内部产生气泡并且蒸汽迅速逸出。
5.浸润:液体能够渗透到固体表面并扩展分布。
6.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得到足够能量,从液体逸出,形成气体状态。
7.冷凝: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8.升华:固体受热后,固态分子的能量增加,摆脱相互吸引,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
9.凝结: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固体。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或降低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2.压力:增加压力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3.其他因素:如溶质浓度、溶解度等因素。
六、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1.吸热:物质从固态或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等过程。
下面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1.固体的熔化:固体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称为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是固体分子之间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是固体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结合逐渐减弱。
2.液体的凝固:液体在降温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分子间的结合趋于紧密,形成固体结构。
3.液体的蒸发:液体在室温下,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跨越液体表面逃逸成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由液态状态向气态状态转变的过程,蒸发速率受到温度、表面积和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4.液体的沸腾: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沸点时,液体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液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呈现快速蒸发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5.气体的液化: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作用下,达到其特定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气体开始液化成液体。
液化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于降温或加压而增强,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液体。
6.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固体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7.沸点和凝结点:沸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结点是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和凝结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通过了解以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内容是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热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初中化学物态变化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物态变化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物态变化则是化学中常见而重要的概念之一。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一系列的条件改变下,从一个物态(如固体、液体、气体)转变成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性质、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物态变化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固体的物态变化1. 熔化:固体经过加热,温度达到一定点时,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减弱,固体逐渐失去规则的排列形态,转变为流动性较强的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叫做熔化,是固态物质由固体状态向液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在降温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液体逐渐变得粘稠,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物质由液体状态向固体状态的变化过程。
二、液体的物态变化1. 汽化:液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液体表面部分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跃出液体成为气体。
这个过程叫做汽化,是物质由液体状态向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2. 凝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气体的运动减慢,变得接近液体。
这个过程叫做凝结,是物质由气体状态向液体状态的变化过程。
三、气体的物态变化1. 蒸发:液体在室温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获得的能量能够克服表面张力跃出液体成为气体,但并非液体全部变为气体,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2. 液化:气体在被压缩的同时,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气体变为液体。
这个过程叫做液化,是物质由气体状态向液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以上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态变化的总结归纳。
化学中物态变化的研究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物态变化,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物态变化的学习,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物态变化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着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
及使用程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凝
固态、蒸发态和沸腾态。
本文主要归纳固态、液态、气态和凝固态的物态
变化知识点。
一、固态
1、定义:固态是物体其中一种物态,是物质的分子及原子排列非常
稳定,处于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状态,无法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表现
为固体、晶体或粉末状。
2、特征:a、固体的分子量较大,占体积最大,典型的特点是固定形状,表观构造稳定;b、分子间的距离比较紧凑,相对于液体而言,是坚
硬的;c、固体的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因此比较耐热;d、在常温下,固体的收缩率一般要小于液体;e、固体的密度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强
度或刚度。
3、常见固态物质:石头、泥土、铁、玻璃、白糖等。
二、液态
1、定义:液态是物质处于运动、流动状态,它的温度处于固态与气
态之间的状态。
液体的分子受到力的推动而发生不断的撞击,使它不断地
发生变化,但它的形状保持不变。
2、特征:a、液体的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可以流动;b、液体的密
度比固体要低,比气体要高;c、液体的收缩率一般大于固体,比气体小;
d、液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容器自由流动。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1.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稳定的状态。
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会保持固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挤压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固体逐渐变得松散,最终溶为液体或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固体继续凝固为更紧密的固态。
挤压是将固态物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导致固体变形,但仍保持固态。
2.液态变化液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过渡状态。
液态的物质不具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
液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蒸发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液体逐渐蒸发为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液体逐渐凝固为固体。
蒸发是指液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因为热运动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脱离液体转变为气体。
3.气态变化气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很大,自由运动的状态。
气体不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压缩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气体膨胀。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气体逐渐凝聚为液体或固体。
压缩是指对气体施加外力,使气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缩小,气体体积减小。
物态变化的核心原理是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
热运动是分子或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其速度与温度有关。
相互作用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力,包括吸引力和斥力。
当温度变化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在物质的物态变化中,有几个重要的规律需要注意:1.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体的物态变化1. 熔化:将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内部分子振动增强,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导致固体转变为液体。
2. 凝固:将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分子振动减弱,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最终导致液体转变为固体。
3. 升华:将固体暴露在低于其熔点的极低温度下时,固体表面分子直接从固态跳跃至气态形成气体。
4. 融合:将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形成液态界面,并且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
三、液体的物态变化1. 汽化:将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在表面上形成气体,并将液体分子转化为气态分子。
2. 凝结:将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态分子内部的振动减弱,使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最终导致气体转变为液体。
四、气体的物态变化1. 液化:将气体压缩到一定压力下,并且降低其温度,使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最终导致气体转变为液体。
2. 升华:将固态物质暴露在低于其熔点的极低温度下时,固态表面分子直接从固态跳跃至气态形成气体。
五、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理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利用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观察和研究各种现象。
2.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进行各种加工、制造和处理过程。
3. 生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利用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例如煮饭、洗衣服等。
六、总结通过对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物态变化在实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物理学科和应用科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优秀7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优秀7篇)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公式学习,物理钥匙篇二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
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通过公式想实验公式是实验的原理所在,从公式中想所要测的物理量,从所测物理量想所需的实验器材,再进一步想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外界条件下,所呈现出不同的物态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下是初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状态取决于分子的排列和运动状态,而分子的运动状态又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相关。
2.固体的性质和变化: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固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熔化(固体变液体)、凝固(液体变固体)和升华(固体直接变气体)三种过程。
3.液体的性质和变化: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
液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沸腾(液体变气体)、蒸发(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过渡到气态)和凝结(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4.气体的性质和变化: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气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压缩(气体体积减小)、膨胀(气体体积增大)和液化(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5.物态变化的条件和气体状态方程:物态变化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和物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物态变化。
压力对气体的压缩和液化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态变化的实验观察,人们总结出了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量,T是气体的温度。
6.相变的热效应:相变是物态变化的一种,具有固有的热效应。
当物质发生相变时,吸热过程称为吸热反应,放热过程称为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熔化和蒸发,放热反应有凝固和凝结。
7.物态变化与粒子模型的关系:物态变化可以用粒子模型来解释。
在固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并且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在液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适中,可以自由流动;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自由运动。
通过粒子模型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汽化、液体的凝固、汽化、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固体的熔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是固态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
固体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减弱,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引力无法维持分子的紧密排列,固体物质逐渐变为液体。
液体的汽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是液态分子逃逸出表面蒸发的结果。
液体和气体的分子具有相同的特性,但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比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因此汽化需要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在液体表面处,部分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超过液体中分子的平均速度,逃逸成为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汽化。
液体的凝固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是液体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的过程。
液体物质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互相之间的引力逐渐增强,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形成固态。
液体的汽化是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气体的凝华则是气态转变为液态。
凝华过程是气体分子逃逸出表面,并在其他气体分子附近聚集形成液滴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增强,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分子开始聚集并形成液滴,凝华过程完成。
气体的沉积是指气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沉积过程是气体分子直接转变为固体分子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改变逐渐凝华成为固体。
气体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有霜、雾、云等现象。
总结来说,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液体的凝固、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蒸发定义: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以下是对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归纳。
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状态转变1.固态(solid):固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铁、冰、石头等都是固态物质。
固态的特点是分子之间间距短,排列紧密,分子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固态物质的状态转变为液体或气体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2.液态(liquid):液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的特点是分子之间间距适中,无规律排列。
液体与固体相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可以相对自由地移动。
3.气态(gas):气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的特点是分子间距离较远,没有规律的排列。
气体分子以高速无规则运动,碰撞力较强,容易填满容器。
4.物态之间的转变: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
以下是常见的状态转变方式:- 固体熔化成液体(熔化/融化):加热固体使其温度升高,分子振动增强,间距加大,从而形成液体。
- 液体凝固成固体(凝固):冷却液体使其温度下降,分子的振动减弱,逐渐排列紧密,形成固体。
- 液体汽化成气体(汽化/蒸发):加热液体使其温度升高,液体表面部分分子获得足够能量逃离液面,形成气体。
- 气体凝结成液体(液化/冷凝):通过冷却或增加压力使气体分子减速并靠近,逐渐形成液体。
- 固体升华成气体(升华):固体直接由低温下加热到高温,部分分子足够能量克服固态结构,形成气体。
二、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1.气体压强(P):气体分子的碰撞产生对容器壁的压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常用帕斯卡(Pa)表示。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V)、温度(T)和分子数(n)有关,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表示:P·V = n·R·T。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考纲解读(一)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二)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的熔化规律及熔点,能识别晶体和非晶体。
(三)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制冷作用。
知道沸腾现象、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知道液化现象及液化方法。
(四)知道升华和凝华及升华会吸热。
(五)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二.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
(了解,重在强调应用)(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三)温度、温度计1)温度a)物理意义: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b)单位:①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度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 K→热力学温度c)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1.01*105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分成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提示: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2)常见温度计a)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b)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c)构造:①粗细均匀的玻璃壳,壳上有刻度和符号②壳中间是一个毛细管③毛细管下端内的玻璃泡内装液体d)分类:①实验室用温度计:用在实验室里测试温度,测温物质一般是水银、酒精和煤几种液体。
它的量程是:-20~100℃,它的最小刻度为1℃②体温计:测温物质是水银。
它的玻璃泡容积比一般温度计的大,玻璃管内径也更细,对于微小的体温变化能显示出较长的水银柱变化,因此测量结果更精确。
体温计成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中,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则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而读数。
要使温度计中已上升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需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
它的量程是:35~42℃,最小分度值:0.1℃③寒暑表:家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
它的测温物质是酒精。
量程是:-30~50℃,最小分度值:1℃e)使用:五会①会选。
实验前,应先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然后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计选择不合适造成的后果:把温度计胀破;测不出温度②会看。
对选好的温度计进行观察时,着重看其量程和分度值。
③会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进入到待测液体中,不要使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因为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通常与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有差异,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偏高;另外,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当他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是,很容易破碎。
④会读。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并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问题: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温度计示数会怎么变化?)⑤会记。
记录温度的数值和单位。
3)其他温度计:A、气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某些性质(体积或压强)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支撑的,一般用氢气和氮气制成。
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
这种温度计精确度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B、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
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
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
辐射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是靠接受热辐射来测量温度的。
这种温度计通常用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他能测量高达1600℃的高温。
C、双金属片温度计: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
双金属片通常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且铜片在左,铁片在右。
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
D、转动式温度计:转动式温度计是由一个卷曲的双金属片制成。
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着指针。
两金属片因膨胀程度不同,在不同温度下,造成双金属片卷曲程度不同,指针则随之指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从刻度盘上的读数,便可知其温度。
E、电阻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改变的性质制成的。
金属温度计主要有用铂、金、铜、镍等纯金属及铑铁、磷青铜合金的;半导体温度计主要用碳、锗等。
由于这种温度计测量精确,往往用作测量温度的标准仪器。
它的测量范围为-260℃至600℃左右。
半导体的电阻变化和金属不同,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反而减少,并且变化幅度较大。
因此少量的温度变化也可使电阻产生明显的变化,所制成的温度计有较高的精密度,常被称为感温器。
F、温差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测温仪器。
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
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另两端与测量仪表连接,形成电路。
把工作端放在被测温度处,工作端与自由端温度不同时,就会出现电动势,因而有电流通过回路。
通过电学量的测量,利用已知处的温度,就可以测定另一处的温度。
这种温度计多用铜——康铜、铁——康铜、镍铭——康铜、金钴——铜、铂——铑等组成。
它适用于温差较大的两种物质之间,多用于高温和低温测量。
有的温差电偶能测量高达3000℃的高温,有的能测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G、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差越大,电流越强”的原理制成的。
热电偶温度计是由两条不同金属连接着一个灵敏的电压计所组成。
金属接点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在金属的两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差。
电位差非常微小,故需灵敏的电压计才能测得。
由电压计的读数,便可知道温度为何。
H、光测高温计:物体温度若高到会发出大量的可见光时,便可利用测量其热辐射的多寡以决定其温度,此种温度计即为光测温度计。
此温度计主要是由装有红色滤光镜的望远镜及一组带有小灯泡、电流计与可变电阻的电路制成。
使用前,先建立灯丝不同亮度所对应温度与电流计上的读数的关系。
使用时,将望远镜对正待测物,调整电阻,使灯泡的亮度与待测物相同,这时从电流计便可读出待测物的温度了。
I、液晶温度计:用不同配方制成的液晶,其相变温度不同,当其相变时,其光学性质也会改变,使液晶看起来变了色。
如果将不同相变温度的液晶涂在一张纸上,则由液晶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温度为何。
此温度计之优点是读数容易,而缺点则是精确度不足,常用于观赏用鱼缸中,以指示水温。
J、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根据“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的原理制成的。
K、压力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是利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气体或饱和蒸气受热后产生体积膨胀或压力变化作为测信号。
它的基本结构是由温包、毛细管和指示表三部分组成。
它是最早应用于生产过程温度控制的方法之一。
压力式测温系统现在仍然是就地指示和控制温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测量方法。
压力式温度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不怕震动。
价格低廉,不需要外部能源。
缺点是:测温范围有限制,一般在-80~400℃;热损失大响应时间较慢;仪表密封系统(温包,毛细管,弹簧管)损坏难于修理,必须更换;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温包安装位置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毛细管传送距离有限制。
压力温度计经常的工作范围应在测量范围的1/2--3/4处,并尽可能的使显示表与温包处于水平位置。
其安装用的温包安装螺栓会使温度流失而导致温度不准确,安装时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尽量使温包工作在没有震动的环境中。
(四)物态变化的六种具体形式1)熔化和凝固a)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b)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c)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d)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松香,玻璃、柏油等e)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也在一定的温度下凝固。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f)晶体熔化的和凝固的条件:①晶体熔化的条件:ⅰ温度要达到熔点ⅱ要继续吸热②晶体凝固的条件:ⅰ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ⅱ要继续放热g)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①相同点:ⅰ都是从固态(液态)变成液态(固态)的过程ⅱ在熔化(凝固)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放热)②不同点:ⅰ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即晶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非晶体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
ⅱ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才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ⅲ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不同。
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一条折线,而非晶体的是一条曲线。
h)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2)汽化和液化a)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b)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c)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①蒸发:仅仅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影响蒸发的因素及如何影响:ⅰ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ⅱ液体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及越大,蒸发越快ⅲ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③沸腾: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点: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积气压的大小有关,液面上的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⑤液体沸腾的条件:ⅰ液体的温度能够达到沸点ⅱ能够从外界继续吸热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⑥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ⅰ联系: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ⅱ区别:A、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⑦沸腾与熔化的比较:ⅰ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晶体熔化也在一定温度下进行ⅱ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ⅲ沸腾的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