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蛋白酶产生菌活力测定及果酒酵母分离纯化
实验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
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造纸、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这些酶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2。
1 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并纯化.2。
2 实验原理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或其他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2.3 实验仪器与材料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蛋白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2。
4 实验方法与步骤2。
4.1 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 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2。
4。
2 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含酪蛋白的平板,30-32 ℃培养24—48 h,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直径.2)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那个菌株对应的斜面培养物,可作为进行诱变选育或酶发酵、酶活力测定菌株。
水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给排水工程系2007.12目录页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及计数实验三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2.观察蓝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 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2.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2.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
四、实验原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图1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双目电光源生物显微镜,其构造分机械和光学两部分:机械部分主要包括:1.镜筒镜筒是双筒,两筒间距离可调,长度一般是160mm。
它的上端装有接目镜,下端有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装有3个接物镜。
2.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玻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3.调节器镜臂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载物台,调节接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光学部分主要包括:1.接目镜一股使用的显微镜具有2—3种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其上常刻有“5×”、“10×”或“16×”等数字及符号。
意即使用时可放大5倍、10倍或16倍。
观察微生物时常用放大10倍或16倍的接目镜。
2.接物镜接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3种,其相应的放大倍数常是10、40 (45)、100。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接物镜与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用放大40倍的接物镜(高倍镜)与放大10倍的接目镜时所得的物象的放大倍数为40×10=400。
如果用放大100倍的接物镜则放大倍数为100×10=1000。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湖南农大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生物秀—专心做生物!www.bbioo.com易生物-领先的生物医药商务平台www.ebioe.com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www.bbioo.com/bbs/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8月目录实验一细菌染色技术 (2)实验二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 (6)实验三植物病源真菌的形态观察 (7)实验四植物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13)实验五接合菌门真菌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观察 (17)实验六担子菌门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 (22)实验七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 (27)实验八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28)实验九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菌的生理分化 (29)实验一细菌染色技术细菌个体微小,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直接观察,故常用染色技术使细菌细胞着色。
包括细菌单染技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技术、细菌的芽孢染色技术、细菌的荚膜染色技术和细菌的鞭毛染色技术Ⅰ、细菌的单染技术简单染色通常只用一种染色剂,使细菌整个细胞染上颜色。
但看不清结构。
所以只便于检查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等。
【实验目的】1、掌握单染色的操作技术2、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实验原理】单染色即用单纯的种染料进行染色,多数采用美蓝、结晶紫或石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此法仅能显示细胞的外部形态,而不能辨别其内部结构。
染色前必须将细胞固定,其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它粘附在载玻片上。
此外,还可以增加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尽量使细菌维持原有的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实验材料、药品及器具】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染色液石炭酸品红染色或结晶紫染色液(Stining Solutions)3、无菌水4、洗瓶装蒸馏水5、洗净的载玻片(Slicle)5片6、显微镜、香柏油、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实验步骤】1、涂片:取一片干净无油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无菌水,然后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法取少许培养好的大肠杆菌,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匀,注意菌量不宜过多,否则,不易看清单个菌体。
土壤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土壤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并掌握各种灭菌方法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一)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地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配置而成的一种混和营养基质,用以培养或分离各种微生物。
因此,营养基质应当有微生物所能利用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除需一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求适当的pH范围。
不同微生物对pH 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是偏酸性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是中性或偏碱性的。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对象用稀酸或稀碱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
但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如预先调好pH并在高压蒸气下灭菌,则琼脂因水解不能凝固,因此,应将培养基的成分和琼脂分开灭菌后再混合,或在中性pH条件下灭菌后,在调整pH。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此外,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干热和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守则基本原则:1.在实验台上不可放臵任何非实验必须的物件或私人用品。
2.每次工作开始及终止时,必须清理并用杀菌液擦拭实验台面 (杀菌液的种类及浓度可参考表1中所列,最常用的为 70% 酒精水溶液) 。
表1、常用杀菌药品名称及其溶液的浓度3.在操作过程中绝不可抽烟、吃东西。
4.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上清洁的实验服,若蓄长发须将长发束好,在实验室中任何时候皆应有整齐的装束。
5.实验室内的各种培养基、仪器,尤其是各种实验的样品及微生物培养,皆不可任意移至实验室外。
6.实验室內任何一种微生物样品,在处理时均须遵守下列事项:◎决不可用口吸取任何一种微生物样品。
◎如果微生物样品打翻,必須以吸满杀菌液的卫生纸加以覆盖 15 分钟后,卫生纸才可移除,并依照一般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加以处理。
◎任何微生物样品在室內搬移时都必须加盖。
7.在任何操作过程的开始前及终止后,双手都必须用清洁剂清洗(例如:70 % 的酒精水溶液)。
微生物实验室內,任何微生物的样品、废弃物 (对具感染性的废弃物应特别注意) 都必须高温高压灭菌后,才能以一般垃圾处理。
操作时注意事项:1.机器运转中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实验老师或任课教师,若时间急迫,可先切断电源。
2.发现仪器故障者,应在机器上清楚标示,尽到告知义务,以免发生危险。
3.任何药品使用前需详知其性质及使用方法,配制或使用有毒物品需戴手套口罩等操作,挥发性溶剂则需在通风柜内使用,并应随时加盖,以免发生危险。
4. 挥发性溶剂如酒精、丙酮、乙醚、苯、二硫化碳、冰醋酸、石油醚、甲苯、二甲苯等均易燃烧,故切勿靠近火焰。
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着火时,切勿以水灭火,以免更助长火势蔓延。
5.不得将纸屑、玻璃碎片等流入排水管。
6.当加热试管内物质时,为避免烧破试管或致使试管內物质喷出,应常旋转试管或避免仅加热一处,切勿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邻座同学,以免试管内物质喷出伤害自身或其他同学。
7.稀释浓硫酸或其他强酸应徐徐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轻轻摇晃混合,切勿加水于酸中,以免因稀释时产生大量的热,致硫酸因沸腾而溅出。
微生物学试验
微生物学实验Lab work on Microbiology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实验指导老师:涂 璇实验三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 方法。
•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 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 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 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 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 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 或杆状。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 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 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 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直接取出盖玻片置 于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 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 察效果更好。
• 玻璃纸法:将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 线菌、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
观 察时取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 镜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 纸,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 下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 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 切下,菌面朝上。
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 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 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 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 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枝菌丝的真 核微生物的统称。
分枝菌丝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 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
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
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
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pdf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 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 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 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7
3. 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总的放大率应该是物镜放大率和目
镜放大率的乘积。显然,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并且通过 调换不同放大率的物镜和目镜,能够方便地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放大率也是显微镜 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 倍率。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 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机。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 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3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 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 3%来苏尔液或 5%石炭 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 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须浸泡在 3%来苏尔液中进 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 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 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格中,力求简 明准确,并连同思考题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皖南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2006年5月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课是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讲课内容的明白得和体会,并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并把握微生物学的差不多操作技术,培养独立摸索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成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每次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操作中注意点及其理论依据,幸免或减少错误发生。
二、在实验过程中,应持严肃认确实科学态度,并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刻。
三、在微生物学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严格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四、实验结果须真实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如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应探讨缘故,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要写出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微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必须严格贯彻“无菌观念”,防止实验中自身感染和环境污染是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最重要原则。
一、尽量不带个人一辈子活、学习用品入实验室,必要的用具带入后,应放在远离操作的位置。
二、进入实验室后穿上工作衣,离室时脱下反叠带走。
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有秩序,不得高声谈笑,随便走动或拆卸仪器、搬弄标本。
三、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严禁用嘴吸移液及润湿标签,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头面部及躯体其他暴露部位。
四、如遇不慎而打破菌种管或使有菌材料污染皮肤、衣物、桌面等情形,应赶忙报告指导教师,切勿隐瞒或自行处理。
五、被污染过且需要回收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物应用完后赶忙投入已预备的消毒液中,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槽内。
六、爱护公物,节约试剂材料,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私自带走。
如遇仪器、用品损坏,应报告指导教师并按规定予以赔偿。
七、实验完毕,整理桌面,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最后离开的同学应注意关好水电、门窗,洗手后离室。
实验一自然界与人体的微生物检查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在空气、物体表面及正常机体表面的分布,增强消毒及无菌操作的观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温度低于饱和蒸气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 2—3)
温度/℃
时间/h
干热
4
130-140
湿热 105.3
3
表 2-2 干热温热穿透力及灭菌效果比较
透过布层的温度/℃
灭菌
20 层
10 层
100 层
86
72
70.5
不完全
101
101
101
完全
表 2—3 灭菌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自控高压蒸气灭菌锅(autoclave)的使用可参照厂家说明书。
图 2—2A 卧式灭菌锅
图 2—2B 手提式灭菌锅
1. 安全阀; 2.压力表; 3.放气阀; 4.软管; 5.紧固螺栓; 6.灭菌桶; 7. 筛架; 8.水
(三)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皿(6 套一包),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切勿忘记加水,同时水量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 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气流通而影响灭 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锅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 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 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气压力增加到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 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0.1Mpa,121.5℃,20min 灭菌。 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 维持所需压力。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 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压力一定要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 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 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需摆斜面的则摆成斜面,然后放入 37℃温箱培养 24h,经检 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实验报告 l.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以及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一)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二)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三)掌握压滴法制作标本的方法。
(四)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二、实验仪器、材料光学显微镜,目测微计、物测微计,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细菌、示范片,活性污泥混合液等。
三、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图1)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 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º)。
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
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装在镜臂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臂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1图1 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每台显微镜备有3个不同规格的目镜,例如,5倍(5×)、10倍(10×)和15倍(15×),高级显微镜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20倍(20×)的。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由于加压蒸汽灭菌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而使其升高温度以杀死微生物的,所以,该法只有当灭菌锅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各论自学提纲……………………………………………59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验一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综合性实验)……………………60
实验二常见抗原抗体反应(综合性实验)………………………67
实验三细胞免疫检测I:细胞因子的检测(设计性实验)………86
1.皮肤破损:先除去异物,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净后,涂2 %红汞或2 %碘酊。
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5 %鞣酸或2 %苦味酸。
3.化学药品腐蚀伤: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 %硼酸溶液洗涤中和。如受伤处为眼部,经上述步骤处理后,用橄榄油或液体石蜡1~2滴滴眼。
三、细菌动力的观察(悬滴法)
许多杆菌、弧菌具有鞭毛,有动力,在液体中能从一个地方较快速地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一般球菌无鞭毛,没有动力,但受到所处环境中液体分子的冲击而仅呈位置变更不大的颤动。
四、电镜观察细菌的菌毛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重要途径。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将免疫学的16学时实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包括了解天然免疫的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的检测;常见体液免疫检测指标的设计,使学生能较熟练应用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术,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基本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为了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与科研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第二部分我们开设设计性实验:市场有某一生物制剂有免疫增强作用,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在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证实某产品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设计,掌握与了解常见细胞免疫的检测技术和应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特点、应用、淋巴细胞分离记数技术、淋巴细胞增殖等实验。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2021.7一、?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把握比立全面的微生物学全然操作技术。
2.在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建立无菌瞧念,把握无菌操作技术。
3.通过实验进一步把握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不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和方法。
4.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考虑咨询题、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规那么及实验室意外处理方法1.微生物学实验室规那么由于微生物学实验是以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引起实验人员的自身感染或实验室和四面环境的污染。
因此,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那么,建立无菌瞧念,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并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
〔1〕试验前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本卷须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发生错误,提高实验效率。
〔2〕进进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还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预备工作。
〔3〕非必需物品禁止带进实验室,带进实验室的物品应远离操作区,放在指定的区域。
〔4〕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嬉戏,应维持实验室的宁静、整洁和有序。
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饮水和进食,尽量防止用手触摸头、面部,防止感染,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
〔5〕实验中注重节约试剂,保卫仪器,防止有菌材料的污染,如有传染性材料污染桌面、地面、手、衣服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应马上报告老师及时作适当处理。
〔6〕用过的污染物品应放到指定的地点,经专人消毒灭菌之后再进行清洗,切勿乱丢或冲进水池中。
禁止将本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实验室外。
需送温箱培养的物品,应标记清晰后送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后应将桌面整理清洁,试剂、仪器放回原处,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洁净,清扫卫生,关好水、电、门窗。
〔8〕离室前脱下工作服,反折放在指定的地点;双手在2%来苏液中浸泡5min左右,再用胖皂、清水洗净,方可离开实验室。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48
下:D=λ/2N.A,式中 λ=入射光的波长,N.A=物镜的数值口径,D=显微镜的分辨力。 从式中可见,减少入射光的波长,可以提高分辨能力,但由于可见光波长范围比
较窄,而紫外线只使用于显微摄影而不能用于直接观察。因此,提高分辨力的最好方 法还是增加数值口径。
物镜的数值口径(Numberical aperture),简写为 N.A:表示从聚光镜发出的锥形光 柱照射在观察的标本上,能被物镜所聚集的量。它由下式决定:N.A =nsinθ。式中:n— 标本和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θ 为入射角。
倍、400 倍、1000 倍。观察不同的微生物,要选择适宜的物镜,如细菌是单细胞原核
微生物,形体很小,大多直径或宽度小于 1µm,必须用油镜才能观察清楚;而酵母菌、
霉菌分别要选用高倍镜、低倍镜。
一般说,增大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好尽量选用放大倍数高的物镜,但物镜的放大倍
数越大,焦距就越短,物镜和标本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就越短,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油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3 [2] 周群英,高廷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7-292 [3] 赵斌,何绍江. 微生物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8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教学部初立业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3年12月30日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配合。
2.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三. 教学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按每周3学时安排,共6个实验,总学时18。
目录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3)实验二根霉、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4)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6)实验四灭菌与消毒 (9)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2)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实验七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9)实验八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九细菌的芽胞染色 (22)实验十微生物菌种保藏 (24)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动物科学微生物实验指导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1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2 细菌的芽胞、荚膜、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实验3 微生物细胞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实验4 培养基制作、灭菌消毒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实验5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稀释平板菌落计数实验6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附录1 常用培养基配方附录2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附录3 常用试剂和指示剂的配制参考书目实验1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2、学习显微镜油镜观察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细菌的简单染色;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三、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
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孔雀绿或蕃红)等进行染色,当这类染料解离后,染料离子带正电荷,使菌体着色。
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反应。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这是因为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过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即紫色。
四、实验材料1、活材料:培养12~16h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守则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扎实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牢固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协作攻关的优良作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实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教材,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实验操作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
2.非必要的物品不要带入实验室,必须带进的物品应放在不影响实验操作的地方。
3.实验时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
4.许多微生物有潜在的致病能力。
实验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培养的微生物进入外界环境,并保证所培养的微生物不受污染。
①实验室内严禁餐饮。
②实验前洗手并用酒精棉球擦拭手和台面。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菌体间交叉感染或致病菌对人体造成危害。
④在进行接种操作时,要关闭门窗,以防止空气对流,要尽量减少走动和讲话,以防止尘埃飞扬和唾沫四溅。
⑤用过的带菌吸管、滴管、玻片、涂布棒和移液器枪头等,用酒精或来苏尔等浸泡以后再进行清洗。
⑥离开实验室之前要用肥皂洗手。
⑦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携带出实验室。
凡需进行培养的材料,都应注明菌种名、接种日期、处理方法及操作者姓名(或组别),放在制定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如发生培养菌的器皿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菌液污染实验台面或其他物件时,应及时用3%的来苏尔或5%的石炭酸液擦拭消毒。
6.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以确保仪器的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并做好使用记录,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7.按时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及时的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实验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则需记下每次的实验结果,以便分析。
清晰填写实验报告作业,科学阐述实验结论。
8.节约水、电,适量取用药品等耗材。
9.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审阅及检查,经同意后方可结束实验。
实验完毕,认真清洗个人器皿、保养仪器、清理试剂和清洁台面,确保实验以后各种药品和仪器回归原位,台面干净整洁。
10.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及检查实验室安全状况(门窗、水、电、煤气等)。
实验一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一、目的要求1.熟悉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与设备。
2.学会制作棉塞的与包扎玻璃器皿,了解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二、实验材料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培养皿、三角瓶、试管、纱布、棉花、棉线、牛皮纸、剪刀等。
三、实验内容(一)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1.显微镜显微镜是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应对它非常的熟悉。
根据光源不同,显微镜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前者以可见光(或者紫外光)为光源,后者以电子束为光源。
在我们的实验中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有多种,主要有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
在我们的实验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面介绍它的主要构造。
(1)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此类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可分为两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等部件,是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是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合和灵活调控。
光学部分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光源、反光镜等组成,它们直接影响显微镜的性能,是显微镜的核心部分。
图1-1显微镜的构造图(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
(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1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
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②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放置切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调焦: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约半厘米)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③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
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
④高倍镜的使用选好目标:如果要观察视野内某部分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高倍镜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
再用粗调节器徐徐将镜筒距离调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看清物象止(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
⑤油镜的使用高倍镜下观察的标本,如果放大倍数还不够,可用油镜,换用前,同样要先在高倍镜下观察,把要观察的部分放在视野的正中央。
观察到清晰的物象之后,在盖玻片上表面的中央滴一小滴香柏油,再换上油镜头,使油镜头与香柏油接触,然后由目镜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用手稍移动细调节器(切忌用粗调节器)以看清物象。
用油镜观察完毕后,转开油镜,必须用擦镜纸点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下降镜筒,直立反光镜,使光学部件的光线不再对在一条直线上。
应当了解的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因此移动玻片时,应注意移动方向。
如果要使物象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片,同样要使物象向前移动,就要向后移动玻片。
⑥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
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物镜和载物台处于最大距离处,然后移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
(3)显微镜的保养2①取送显微镜时,必须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②显微镜的使用,一定要按实验指导写的方法和步骤,认真仔细去做,不然,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又达不到看清物象的目的。
③观察标本时,一定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低倍镜能看清,就不必用高倍镜。
④不能用硬纸擦透镜,必须用干净的擦镜纸,朝一个方向擦拭透镜,以免损坏镜头。
⑤不要随便转动粗细调节器,以免机器损伤,调节失灵。
⑥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净,不要让水或其他液体(酸、碱或其他化学药品等)流到台上,以免生锈或腐蚀。
⑦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防潮湿、防灰尘,经常保持镜体和镜体箱的干燥和清洁。
2、高压蒸汽灭菌锅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灭菌器是高压灭菌锅。
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废弃的培养物以及耐高热药品、纱布、玻璃器皿等的灭菌。
其种类有手提式、直立式、横卧式等(图1-2),他们的构造及灭菌原理基本相同。
图1-2-1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普通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圆形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3高压蒸汽灭菌锅主要构造为一双层金属圆筒,两层之间盛水,外壁坚厚,上方或前方有金属厚盖,盖上装有螺旋,借以紧闭盖门,使蒸汽不能外溢,因而锅内压力可升高,其温度也相应增高。
高压蒸汽灭菌锅还装有排气阀,用来调节灭菌锅内蒸汽压力与温度,并保障安全;高压蒸汽灭菌锅上还装有温度压力表,指示内部的温度和压力。
3、超净工作台是进行微生物无菌操作的工作台,它能在局部形成高净洁度的环境。
其工作原理是借助鼓风机将外界空气强行通过一组过滤器,净化的无菌空气连续不断地进入操作台面,并且台内设有紫外线杀菌灯,可对环境进行杀菌,保证了超净工作台面的正压无菌状态。
4、培养箱培养箱又称保温箱,是培养微生物的主要仪器。
培养箱一般为方形或长方体形,外壳是喷漆的铁皮或优良塑料材料,内壁为铝板,夹层填充石棉或玻璃棉等绝缘材料以防止温度扩散。
内层底部安装电阻丝用以加热,利用空气对流,使箱内温度均匀。
5、干燥箱干燥箱又称烘箱,是一种常用于物品干燥的仪器,加热范围一般为30-300℃。
不同类型的干燥箱由于用途、要求不同,构造略有差异。
其构造与传统的培养箱基本相同,只是底层下的电热量大。
主要用于玻璃仪器的灭菌,也可用于洗净的玻璃仪器的烤干。
6、离心机离心机的主要用途是使液体标本达到离心沉淀的目的。
其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浊液固液分离。
(二)棉塞的制作与玻璃器皿的包扎1、棉塞的制作常用的棉塞有试管塞和三角瓶塞,其制作方法基本一致,具体步骤见图1-3。
图1-3 棉塞的制作合格的棉塞不合格的棉塞图1-2 合格与不合格棉塞的对比图42、玻璃器皿的清洗玻璃器皿的清洁与否,常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使用之前,对玻璃器皿要进行洗涤。
(1)新玻璃器皿新玻璃器皿含有游离碱,初次使用时,应先在2%的盐酸水溶液内浸泡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带油污的玻璃器皿可先在50g/L的碳酸氢钠液内煮两次,再用肥皂和热水洗涮。
(3)带菌的玻璃器皿滴管和吸管:投入3%的来苏水或5%的石炭酸溶液内浸泡数小时或过夜,或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载玻片及盖玻片:先浸入3%的来苏水或5%的石炭酸溶液内,然后用夹子取出经清水洗净,再放入95%的乙醇中,使用时在火焰上烧去乙醇,或用软布擦干使用均可。
其他的带菌玻璃器皿:应先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30min后取出,趁热到处容器内的培养物,再用热水和肥皂水刷洗干净,用自来水冲洗。
3、玻璃器皿的包扎试验中的各种玻璃器皿常常要进行灭菌处理,为了使灭菌后仍能保持无菌状态、以及防止在灭菌过程中带有样品的玻璃器皿内的蒸汽冲破棉塞,导致器皿内的样品喷溅出来,所以,在灭菌之前对需灭菌的器皿进行包扎。
①培养皿洗净、干燥后,一般每6套(可视情况改变数量)叠放在一起,用牛皮纸卷成一筒,外面用棉绳捆扎紧,然后进行灭菌后备用。
灭菌后的培养皿,一定要使用时才能打开牛皮纸,以免微生物再次污染。
②试管洗净、干燥的试管,塞上合格的面塞,面塞入管2/3,管外留1/3,同规格的7支(可视情况改变数量)用棉绳捆扎在一起,试管上半部分外包纱布和牛皮纸,再用棉绳捆扎紧后准备灭菌,灭菌后,用时再打开。
如果试管内有培养基等,应注明。
③三角瓶三角瓶每个需要单独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用棉绳扎紧后待灭菌。
灭菌后,用时再打开。
如果瓶内有待灭菌的物质如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应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