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元素成分煤质及煤分析知识普及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影响煤比重的因素:
1. 煤的种类(成因因素);
2. 岩相组成;
3. 煤化度; 4. 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5. 水分及风化。
2. 色
煤的颜
一般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煤的颜色和 煤的性质有关,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变化。 褐煤呈褐色,主要是由于褐煤中含有腐植酸; 烟煤呈黑色;无烟煤呈钢灰色。如果用显微镜 对煤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煤的颜色从长焰 煤到焦煤是有规律地变化,但其也受变质程度 和矿物质的不同的影响,如变质深的褐煤呈深 褐色到黑色。
单位
%
测定值
小数后一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一位
%
小数后二位
小数后一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结渣性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全硫 各种形态硫 碳酸盐二氧化碳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 灰中硅,铝,钛,钙,镁,钾,钠,硫,磷 矿物质 真相对密度 视相对密度
单位
% % % % % % % % % 无 无
测定值 报告值
小数后 二位
小数后 二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汞 氯、灰中锰、磷 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奥阿膨胀度特征温度 胶质层指数(x、y) 坩埚膨胀序数 发热量
单位
g/g % ℃
℃ mm 无 MJ/kg J/g
测定值
小数后三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三位
十位
个位 0.5
1/ 2
十位
个位 0.5
1/ 2
小数后三位 个位
奥阿收缩度 粘结指数 磨损指数 罗加指数 年轻煤的透光率
%1)
%1) 无 mg/kg %1) % 小数后一位 个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火电厂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7、精密度 同一试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 重复测定时其检验结果的分散程度。 极差 平均偏差 精密度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标准差) 相对标准差
极差:一组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的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测定值与他们的平均值之差值的
平方和除以自由度(测定次数减1)的结果 的平方根
恒容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 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 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 热量。等于从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 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 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g、相关国家标准
(1)GB/T483-2007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2)GB/T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3)GB/T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4)GB/T213-2008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5)GB/T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6)GB/T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7)GB/T219-2008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4、煤质分析常用基准
(1)收到基:已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ar) (2)空气干燥基:已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 为基准。(ad) (3)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d) (4)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daf)
5、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 重复性限: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 同一试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 、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 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 值。
外在水分: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 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 湿度达到平衡时保持的水分。 试验方法:将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 13mm(或6mm)的煤样,在空气流(或氮气流) 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的含量。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1.7 误差的表示方法
a、绝对误差
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E=X-u
E-误差
X—实测值
u—真值
b、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
RE= X − u ×100% u
1.8 误差的种类
a、系统误差 1、定义:由于在测定过程中某种固定原因,导致测定结果经常性偏高或偏低,出现比较恒定的正误 差或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准确度=
真值
×100%
b、不确定度:用来表示被测定值的量值范围的值。 用△X 表示 X=u+△X
第二章 煤样的制备
2.1 收到煤样后,应按来样标签逐项核对,并应将煤种、品种、粒度、采样地点、包装情况、煤样质量、收
样和制备时间等项详细登记在煤样记录本上,并进行编号。如系商品煤样,还应登记车号和发运吨数。
复摆动,以使煤样比较均匀地通过二分器。缩分后任取一边的煤样。
2.10 堆锥四分法缩分煤样,是把已破碎、过筛的煤样用平铁锹铲起堆成圆锥体,再交互地从煤样堆两边对
角贴底逐锹铲起堆另一个圆锥。每锹铲起的煤样,不应过多,并分两三次撒落在新锥顶端,使之均匀地落在 新锥的四周。如此反复堆掺三次,再由煤样锥顶端,从中心想周围均匀地将煤样摊平(煤样较多时)或压平 (煤样较少时)成厚度适当的扁平体。将十字分样板放在扁平体的正中,向下压至底部煤样被分成四个相等 的扇形体。将相对的两个扇形体弃去,留下的两个扇形体按图 2 程序规定的粒度和质量限度,制备成一般分 析煤样或适当粒度的其他煤样。
2.2 煤样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制备程序(见图 2)及时制备成空气干燥煤样,或先制成适当粒级的试验室煤样。
如果水分过大,影响进一步破碎、缩分时,应事先在低于 50℃温度下适当地进行干燥。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一、煤质概述 (3)1. 煤的成因及分类 (4)2. 煤的性质与特点 (5)3. 煤质分析的重要性 (6)二、煤质分析方法 (7)1. 采样与制备 (9)1.1 采样原则及方法 (10)1.2 样品制备流程 (11)2. 物理分析方法 (12)2.1 工业分析 (13)2.2 元素分析 (14)3. 化学分析方法 (15)3.1 无机质分析 (16)3.2 有机质分析 (18)三、煤质指标与评价 (19)1. 煤质指标介绍 (20)2. 煤质评价原则 (21)2.1 动力煤评价要点 (22)2.2 炼焦煤评价要点 (23)四、煤质分析技术应用 (24)1. 常规煤质分析技术 (25)1.1 常规物理测试技术 (27)1.2 常规化学测试技术 (28)2. 现代分析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29)2.1 红外光谱分析 (31)2.2 核磁共振分析 (32)2.3 其他现代分析技术 (33)五、煤质分析实验及操作规范 (35)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36)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37)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39)2.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40)2.1 实验前的准备 (41)2.2 实验过程规范操作 (42)2.3 实验后的整理与记录 (43)六、煤质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 (44)1. 质量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 (45)1.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6)1.2 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 (48)2. 标准化管理要求与实施策略 (50)2.1 标准化管理概述 (51)2.2 标准制定与执行监控 (51)一、煤质概述煤是一种由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根据成因和形成过程,煤可分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四大类。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含量最高,氧、氮和硫含量相对较低。
煤质分析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和煤质特性分析等方面。
煤炭元素分析
煤炭元素分析一:煤的相关介绍(003)煤的元素组成,是研究煤的变质程度,计算煤的发热量,估算煤的干馏产物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业中以煤作燃料时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煤中除无机矿物质和水分以外,其余都是有机质。
由于组成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碳为骨架得多聚芳香环系统,在芳香环周围有碳、氢、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侧链和官能团。
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
说明了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其结构单元不同,元素组成也不同。
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氮、硫与变质程度则无关系(但硫含量与成煤的古地质环境和条件有关)。
二:煤质分析在煤质分析化验中,不同的煤样其化验结果是不同的。
同一煤样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测试结果也是不同的。
如一个煤样的水分,经过空气干燥后的测试值比空气干燥前的测试值要小。
所以,任何一个分析化验结果,必须标明其进行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
分析基(a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
干燥基(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无水分状态。
收到基(ar):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干燥无灰基(da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在煤质分析化验中,根据需要换算出的无水、无灰状态。
无水无矿物质基(dmm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也是不存在的,也是换算出的无水、无矿质状态。
恒湿无灰基(maf):煤样的这种状态也是换算出来的。
恒湿的含义是指温度在30c,相对湿度为96%时测得煤样的水分(或叫最高内在水分);三:主要分析项目科标能源检测中心提供关于煤炭方面的主要检测产品: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等主要检测项目: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罗加指数、粘结指数、胶质指数、碳、氢、氧、氮、二氧化碳等元素方面的分析(3.12)。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
煤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炼钢、化工等行业。
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
煤的质量主要由其化学成分决定。
本文将探讨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
一、煤的化学成分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煤质的大部分。
碳的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性能越好。
而氢的含量则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氧和氮的含量较高时,容易导致煤的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硫的含量高会导致煤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煤化学成分对煤质的影响1. 碳含量对煤质的影响碳是煤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着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高碳含量的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高,燃烧效率较好。
因此,高碳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相反,低碳含量的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低,燃烧效率较差,其利用价值较低。
2. 氢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氢是煤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氢的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效率越好。
这是因为氢在燃烧过程中与氧反应生成水蒸气,释放出大量热量。
因此,高氢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3. 氧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氧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氧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燃烧效率较低。
因此,低氧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4. 氮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氮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氮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燃烧效率较低。
因此,低氮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5. 硫含量对煤质的影响硫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硫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低硫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三、煤质的改进方法根据煤的化学成分对煤质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进煤质:1. 煤的洗选煤的洗选是一种常用的提高煤质的方法。
煤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分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煤的工艺用途,比如炼焦、气化等,主要是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决定的。
另外,还含有水、灰等无机质。
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组成。
测定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其官能团主要通过测定煤中这这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来确定。
有机质的元素组成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成及煤化程度有关,是煤质研究的重要内容。
可以计算发热量、产生的化学品等。
由于在煤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碳、氢、氧等,所以在了解煤的有机质元素组成及煤的分类时,应以洗选后的精煤,即干燥无水无灰基daf指标为准。
7.1 碳碳当然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泥煤:50-60%(质量分数),褐煤:60-77%,烟煤:74-92%,无烟煤:90-98%。
大于98%,超级无烟煤。
7.2 氢氢是第二重要的元素。
可燃,含量不高,但发热量大。
氢含量与成煤物质有关。
煤化程度越深,氢含量越低。
7.3 氧煤中氧的变化较大,煤化程度越深,氧含量越低。
煤中以上三种元素占有机质95以上。
7.4 氮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它主要来自成煤物质中的蛋白质,多在质量分数0.8—1.8%的范围内变化。
燃烧时会变成N2、NH3、HCN等。
7.5 硫煤中的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有时有少量元素硫。
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
硫化物硫即黄铁矿、白铁矿等。
当煤中全硫大于1%时,多数情况是硫化物硫,洗选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硫酸盐硫主要存在形式是石膏。
我国煤中硫酸盐硫含量较低,大部分小于0.1%。
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物质中的蛋白质。
组成复杂,主要有硫醚、硫醇、硫酮、噻吩类杂环物等组成。
有机硫与有机质紧密结合,分布均匀,很难清除。
一般在低硫煤中,往往以有机硫为主,经过洗选后,精煤的全硫含量反而增高。
在评价煤种时,必须测定全硫St含量,并以干燥基(分析基)ad表示,为St,ad。
如果煤中硫含量太高(1.5—2.0%),则要测定硫的形态以便根据不同的硫形式确定不同脱硫方法。
煤炭硫分分级标准(G B/T 15224.2 -94)。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煤质特性和评价煤炭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试验,确定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结构。
常用的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其中,元素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测定煤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评价煤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煤的主要化学成分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煤的主要元素,占据了煤质的重要地位。
除了主要元素外,煤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元素,如硫、磷、铁、钠等。
这些杂质元素对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三、煤的化学成分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煤的化学成分在煤质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煤的化学成分可以反映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煤中的碳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性能也越好。
其次,煤的化学成分可以反映煤的灰分和硫分含量。
灰分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硫分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煤的化学成分对于评价煤质的环境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煤的化学成分还可以用于评价煤的可磨性和可燃性。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在磨煤机中的磨煤性能,可燃性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
通过对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预测煤的可磨性和可燃性,为煤炭的选矿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在煤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的热值、燃烧性能、环境友好性、可磨性和可燃性等方面的特性,为煤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煤的元素分析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的概述
煤的概述1.煤的定义煤主要是高等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成煤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2.煤的构成2.1元素: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
化合物: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2.2物理构成:煤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包括各种粘土矿物、硫铁矿、石英、方解石等。
2.3组构骨架:煤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由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组成的,此外,还有醚型的氧在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以桥键组成。
构成煤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彼此也不一样,这不仅体现在不同成煤阶段以及同一成煤阶段的不同显微组分的分子之间即便同一成煤阶段同一显微分子中间,其缩合程度也不可能一样。
孔隙:煤是具有很大表面积的多孔岩石,含有数量众多、大小悬殊、形态各异的孔隙。
其孔径大小变化在毫米级至纳米级(10^-3~10^-9米)之间。
通常按孔径大小分大孔、中孔、过渡孔、小孔、微孔等级别,但无统一划分标准。
多数煤层气储集在孔径为纳米级的微孔内。
煤中孔隙按成因可分成原生孔和次生孔。
原生孔是煤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包括植物组织的孔;次生孔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因挥发作用煤结构变化形成的微孔。
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的微孔可能是煤大分子结构内的空穴。
3.煤质的含义3.1煤质:是指煤的质量3.2衡量标准: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含矸率水分: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CHENLI
35
1.仪器 灰皿
长方形灰皿
CHENLI
36
2.测定过程
称取分析煤样10.1g,于已经在81510℃灼烧恒 量的灰皿中,轻微振动,使样品分散为均匀的薄层, 置 温 度 低 于 100℃ 的 高 温 炉 中 。 在 炉 门 留 有 约 15mm左右的缝隙供自然通风,控制加热速度,使 炉温在30min左右缓慢升高至500℃并保持此温度 30min。然后,升高温度至81510℃,关闭炉门, 在此温度下继续灼烧1h。取出灰皿,于干燥器中 冷至室温(约20min)称量,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 每次进行20min,直到煤样的质量变化小于0.001g 时为止,取最后一次质量计算。灰分<15%的样品, 可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二)煤中全水分(Mt)的测定
(三)分析煤样的水分测定
CHENLI
26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分为两类 :化合水、游离水
1.化合水: 以化合方式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
通常所说的结晶水,例如硫酸钙 ( CaSO42H2O ) 、 高 岭 土 ( Al2O32SiO42H2O ) 中的结晶水。结晶水要在200℃以上才能分 解析出。
从煤的工业分析指标来看发热量主要是煤中固定碳燃烧产生的因此国际上利用工业分结果计算发热量的公式即以煤的固定碳作为发热量的主要来源fcfcdafdaf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参数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参数煤的干燥无灰基固定碳含量与挥发分一样也煤的干燥无灰基固定碳含量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示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参数是表示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参数即煤中固定即煤中固定碳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碳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因此有因此有些国家如日本美国的煤炭分类即以干燥些国家如日本美国的煤炭分类即以干燥无灰基固定碳含量无灰基固定碳含量fcfcdafdaf作为分类指标之一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1.1煤的工业分析组成1.2煤的元素分析组成1.3燃煤分析常用基准a、收到基(旧称应用基——y)计算煤中全部成分的组合称为收到基,用ar表示。
b、空气干燥基(旧称分析基——f)不计算外在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内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称空气干燥基,用ad 表示。
c、干燥基(旧称干燥基——g)不计算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称干燥基,用d表示。
d、干燥无灰基(旧称可燃基——r)不计算分(水分、灰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挥发分、固定碳)称干燥无灰基,用daf表示。
1.4四种基准与工业分析成分或元素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Fc—固定碳V—挥发分A—灰分M—水分C—碳N—氮So—有机硫Sp—硫化铁硫H—氢O—氧Ss—硫酸盐硫Minh—内在水分Mf—外在水分1.5燃烧条件与燃烧产物种类及其相态的关系:注:g—气态I—液态1.6基准的换算a、换算公式 : Y= KXX—按原基准计算的煤的同一成分的百分含量Y—按新基准计算的煤的同一成分的百分含量K—比例系数b、基准换算比例系数1.7误差的表示方法a、绝对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E=X-uE-误差X—实测值u—真值b、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
RE=u uX×100%1.8误差的种类a、系统误差1、定义:由于在测定过程中某种固定原因,导致测定结果经常性偏高或偏低,出现比较恒定的正误差或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产生的原因A .测定方法不完善B .仪器设备的缺陷C .计量器具不准确D .试剂纯度不够E .人为读数的偏差3、修正方法A .测定结果加上一修正值B .测定结果乘上一个修正系数b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它是由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
c 、过失误差过失误差又称粗大误差,它是由于人为的差错如称错、记错、算错、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过大的环境干扰情况所引起的。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1. 煤炭的组成和性质:煤炭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岩石,主要成分有碳、氢、氧、硫和少量氮等元素,含有较高的固体有机物质。
根据其含碳量和热值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气煤和褐煤等不同种类。
2. 煤的形成和分布:煤是在地质历史长期的积累和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地壳上的矿盆中,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3. 煤的分类和等级:煤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热值和使用特性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煤种分类、煤系分类和煤炭品位分类等。
4. 煤储层的测定和评价:通过地质勘探和煤层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煤储层的厚度、质量和储量等参数,并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
5. 煤的燃烧过程: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硫酸雾、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煤气、灰渣和煤灰等副产品。
6. 煤的利用和开发: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目前,煤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石煤气、有机化学原料和煤炭衍生物等方面。
7. 煤炭的环境影响: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8. 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影响,目前正致力于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如煤气化、煤海藻生物质合成气技术等。
9. 煤的资源金融化: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和资本的介入,煤炭资源金融化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过金融工具对煤炭资源进行投资和融资。
10. 煤炭行业的政策和管理:为了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如煤炭资源税、煤炭企业准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1. 煤炭基本组成 (2)1.1 煤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1.2 固体、液体和气相成份 (4)1.3 矿物组分 (4)1.4 煤炭的物理性质 (6)1.5 煤炭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及热值含量 (7)2. 煤质分析方法 (8)2.1 采样及准备 (9)2.2 挥发分分析 (10)2.3 灰分分析 (11)2.4 固定碳分析 (12)2.5 水分分析 (13)2.6 高低位热值分析 (14)2.7 proximate和ultimate分析 (15)2.8 その他分析方法 (17)2.8.1 元素分析(C, H, N, S, O) (18)2.8.2 炭素类型分析 (19)2.8.3 形态学分析(体积、孔隙率) (20)3. 煤炭品质评估指标 (21)3.1 影响煤质的因素 (23)3.2 高低位热值 (24)3.3 挥发分 (25)3.4 灰分及焦化特性 (27)4. 煤炭的使用 (28)4.1 不同用途的煤炭品质要求 (29)4.2 煤炭利用效益及优化 (30)5. 相关标准和规范 (30)1. 煤炭基本组成煤炭主要由碳(C)组成,通常占煤炭干重的70至80。
还含有少量的氢(H)、氧(O)、氮(N)以及硫(S)等元素。
这些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碳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
煤炭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
这些物质在煤炭形成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最终转化为煤中的有机组分。
胶结物是煤炭中的一种重要组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胶结物的存在对煤炭的孔隙结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煤炭的水分含量通常在3至10之间,灰分含量则在5至20之间。
水分和灰分的存在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
煤炭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硫、磷、钾、钙、镁等。
这些元素虽然在煤炭中的含量较低,但对煤炭的质量和燃烧特性有一定影响。
煤炭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碳和氢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 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
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R均逐渐减少。
2.氮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
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煤中的NR通常约为0。
8~1.8%,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
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
3。
氧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 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
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
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
98%。
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
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
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
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
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
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三、煤中的氧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
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
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
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
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
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
5~3.0%。
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
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
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
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
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
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
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
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
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
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
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
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FeSO4·7H 20 )等,煤质及煤分析知识普及一、、基础知识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
凡能产生29。
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二、煤的分类1、种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种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即是、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阶煤。
(20Mj/kg≤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6、烟煤(符号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7、无烟煤(符号WY曾称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8、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即是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Qgr。
maf≥24Mj/kg或Qgr。
maf<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即是或大于0。
6%的煤。
9、长焰煤(符号CY):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10、不粘煤(符号BN):变质程度较低的、挥发分范围较宽、无粘结性的烟煤.11、弱粘煤(符号T段):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1/2中粘煤(符号1/2ZN):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13、气煤(符号QM):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14、1/3焦煤(符号1/3JM):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
单独炼焦时,能天生强度较高的焦炭.15、气肥煤(符号QF):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
单煤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天生强度高的焦炭。
16、肥煤(符号FM):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能天生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17、焦煤(符号JM曾称主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天生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18、瘦煤(符号SM):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
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19、贫瘦煤(符号PS):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
结焦性低于瘦煤.20、贫煤(符号PM):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
不结焦。
21、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22、自然焦(曾称自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镏而形成的焦炭。
三、煤的采样和制样1、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2、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3、采样单元: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
4、批:需要进行整体性质测定的一个独立煤量。
5、子样: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
6、总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
7、分样:一个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一部分试样,供制备试验室样或测试样。
8、随机采样:在采取子样时,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
9、系统采样: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
10、多份采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若干子样依次轮流放入各容器中。
每个容器中的煤样构成一份质量接近的煤样,每份煤样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煤质.11、煤层煤样:按规定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从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
12、分层煤样:按规定从煤和夹矸的每一自然分层中分别采取的试样。
13、可采煤样:按采煤规定的厚度应采取的全部试样(包括煤分层和夹矸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