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牛技术

合集下载

牛的繁殖技术

牛的繁殖技术

人工授精的意义
1.充分利用良种公牛、加快良种繁育
2.节省了种畜的饲养管理费用
3.打破配种的时间、地域限制
四. 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胚 胎 移 植
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
胚胎移植的意义
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在发情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周期性黄 体期),不论是否已受精,生殖系统 均处于受精后的生理状态之下,在生 理现象上,妊娠与未孕并无区别。所 以,发情后母畜生殖器官的孕向变化, 是进行胚胎移植时,未配种的受体母 畜可以接受胚胎并为胚胎发育提供各 种条件的主要生理学根据。
谢谢收看
杨永在 2013.12.20
精液解冻
用镊子把细管冻精从液氮罐 中迅速夹出,在40℃温水中 解冻10秒后迅速取出,用剪 刀剪去封口端约1厘米,然 后将细管冻精棉塞端安放到 输精枪推杆上,套上输精枪 帽,装进输精枪。
人工授精
1.适时输精 产后子宫完全复原,发情后10 -20h输精两次,间隔8-12小时。 2.输精技术 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 打开子宫颈口,输精器插入子宫 5-8cm处输精,授精部位为子 宫体。
产 后 发 情
奶牛一般在产后30 -172天发情,肉牛 46-104天,黄牛58 -83天。
二.妊娠诊断
母牛配种
母牛妊娠
接产方法
母牛分娩
母牛配种
1、适宜的配种时间: 母牛发情后最适宜的配种时 间应在性欲结束时进行第一次 输精,间隔8~12小时进行第二 次输精。 2、配种方法: 自然交配 人工授精
母牛分娩
分娩预兆:乳房腺体膨胀充实,有少量乳汁挤出, 外阴部柔软、肿胀,阴道粘膜变红,骨盆韧带松驰。 分娩过程: 1、开口期:从子宫颈开始阵缩到子宫颈完全扩张称 开口期。平均为6小时(1~12小时),经产母牛较快, 初产牛较慢。 2、胎儿产出期:从子宫颈完全开张到胎儿排出母体 外称为胎儿产出期。产出期一般1~4小时,初产母牛 较经产牛慢,产双胎时两胎相隔1~2小时。 3、胎衣排出期:胎儿产出到胎衣排出称胎衣排出期。 牛的胎衣正常排出期为4~6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 超过这一时间可视为胎衣不下。

《牛的繁殖技术》课件

《牛的繁殖技术》课件

实施繁பைடு நூலகம்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配种、接产 和育犊等操作,确保繁殖 计划的顺利实施。
繁殖记录的管理与分析
记录配种信息
01
详细记录每头牛的配种时间、配种方式、配种公牛等信息,确
保记录准确无误。
记录妊娠和分娩信息
02
记录每头牛的妊娠期、分娩时间、产犊数量等信息,以便对繁
殖性能进行评估。
分析繁殖记录
03
对繁殖记录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繁殖效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使用规范, 对母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
疫力。
繁殖疾病的综合防治
建立繁殖疾病防治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包括疫情报告、诊断和监测等,实现 对繁殖疾病的全面控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牛的繁殖技术水平。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力度,开展繁殖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 科技支撑。
03
精子异常
精子异常包括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和畸形率增加等,可能导致不孕
。诊断依据精液分析和染色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饲养管理、补充营
养和药物治疗。
预防繁殖疾病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均衡的营养、保持牛舍清洁 卫生、加强防疫和消毒等措施,
有助于预防繁殖疾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对母牛进行检查和监测,以 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自然交配技术
01
02
03
自由交配
牛群中公牛和母牛自由交 配,不受人工控制。
栏圈交配
将公牛和母牛分别关在不 同的栏圈中,在特定的时 间进行交配。

任务3-1 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任务3-1 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 接产方法 接产前的准备工作:母牛出现分娩征 状后,首先应将母牛转入产房,产房地面 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并保持安静的环 境。其次要准备接产用具和药品。如脸盆、 纱布、药棉、剪子、助产绳、碘酒、高锰 酸钾等消毒剂。 接产方法:母牛正产时,胎儿两前肢夹 着头先出,倒生时,两后肢先出,这时应 及早拉出胎儿,防止胎儿腹部进入产道后, 脐带可能压在骨盆底下,造成胎儿窒息死 亡。
5、发情的概念 母畜发育到一定年龄,便开始 出现发情。发情是未孕母畜所表现的一种周期 性变化。发情时,卵巢上有卵泡迅速发育,它 所产生的雌激素作用于生殖道使之产生一系列 变化,为受精提供条件;雌激素还能使母畜产 生性欲和性兴奋,以及允许雄性爬跨、交配等 外部行为的变化。把这种生理状态称为发情。
发情持续期是指母牛发情开始到终止所延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牛的生殖机能发育过程
一、 牛的繁殖技术
1、初情期:公母牛开始产生成熟的精子和卵 子,并从性腺分泌激素,出现发情,称为初 情期。不同品种牛的初情期不一样。 我国黄牛 8-15个月 我国水牛 13-24个月 母牛比较公牛又提前2-4个月性成熟。 初情期还受营养、气侯环境因素的影响,并 且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营养好体重增加快 初情期短。
☆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性欲结束后,母牛拒绝爬跨后的
8~12小时,多数牛深夜到第二天早晨之间排卵。 情期在8-12月龄。初配年龄一般掌握在2岁。发情周期17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1-3天。妊娠期平均289.8天, 范围为250-308天。怀公犊比怀母犊的妊娠期长4.4天。产 后初次发情约需77天。
☆分娩过程 开口期:从子宫颈开始阵缩到子宫颈完全 扩张称开口期。平均为6小时(1-12小时) , 经产母牛较快,初产牛较慢 胎儿产出期:从子宫颈完全开张到胎儿排出 母体外称为胎儿产出期。产出期一般1-4小时, 初产母牛较经产牛慢,产双胎时两胎相隔1-2 小时。 胎衣排出期:胎儿产出到胎衣排出称胎衣排 出期。牛的胎衣正常排出期为4-6小时,最多 不超过12小时。超过这一时间可视为胎衣不 下。

牛的繁殖技术

牛的繁殖技术

第五章牛的繁殖技术繁殖是生命的延续,没有繁殖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一切。

繁殖包括内容:发情配种率配种受胎怀孕率受胎产仔率(繁殖率)产仔繁殖成活率成活第一节发情一、初情期(性成熟期)公母牛开始产生成熟的精子和卵子,并从性腺分泌激素,出现发情,称为初情期。

不同品种牛的初情期不一样。

荷兰牛11个月蚝牛24个月娟姗牛8个月我国黄牛8-15个月我国水牛13-24个月母牛比较公牛又提前2-4个月性成熟初情期还受营养、气侯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营养好体重增加快初情期短。

二、体成熟及适时配种体成熟是指畜体的骨、肉、内脏已基本发育完全,并具备成年时固有的形态和结构。

体成熟比性熟晚很多,适配年龄是指牛的体重达成年牛体重的70%时为适配年龄。

适配年龄我国黄牛2-3岁我国水牛3-4岁饲养条件好的早熟品种14-16月龄,体重达70%饲养条件差的晚熟品种18-24月龄,体重达70%过去为了培育高产牛,曾强调育成母牛的初配年龄不能提早,这种方法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说不能认为是正确的。

现在提倡加强饲养管理在营养和发育都良好的情况下适当提前配种,不仅不影响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早配要视其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而决定,并要给以丰富的饲料及特别经致的护理以弥补提早妊娠;泌乳引起的生长延缓。

30月龄以上的的母牛不管是当年是否繁殖一律算为能繁殖母牛,计算繁殖率用。

三、发情及其鉴定:发情——是母牛性活动的表现,是由于性腺内分泌的刺激和生殖器官形态变化的结果,它主要是受卵巢的活动规律所制约。

当母牛血液中雌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引起母牛生殖生理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性冲动,愿意接近公牛,并接受交配。

发情的鉴定方法:一)外部观察法:(外阴变化,动作和爬跨反射等)发情母牛外表兴奋,举动不安,哞叫,眼光锐利,拉开后腿,频频排尿,食欲减退,反色时间减少或停止,爬跨其它牛,也接受爬跨背腰,尻部有被爬跨留下的泥土、唾液。

外阴部肿大充血,阴门附近有粘液结痂或透明粘液流出,体温升高0.7-1℃,泌乳量下降。

中国荷斯坦牛的繁殖技术

中国荷斯坦牛的繁殖技术

中国荷斯坦牛的繁殖技术繁殖是增加中国荷斯坦牛牛群数量和提高奶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措施,其任务是要多、快、好、省、的发展奶牛业,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为达到此目的,熟练地掌握繁殖技术,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提高牛群繁殖力、保证育种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

一、母牛发情鉴定发情鉴定是通过综合的发情鉴定技术,判断母牛的发情阶段,确定最佳配种时间,以便及时进行人工授精,达到较少的输精次数和较少的精液消耗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奶牛配种受胎率的目的。

同时可判断母牛的发情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治疗。

此外,也可为进行妊娠诊断提供参考。

(一)性成熟、体成熟和配种时间犊牛出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系统的发育,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母牛的卵巢能够产生成熟的卵子,公牛的睾丸能够产生成熟的精子,此时期,称为牛的性成熟。

性成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延续若干时间的逐渐发展过程。

性成熟过程的开始阶段叫初情期,母牛达到初情期的标志是初次发情。

在初情期,母畜虽然开始出现发情症状,但这时的发情是不完全、不规则的,而且常不具备生育能力。

性成熟是牛的正常生理现象,性成熟的早晚与品种、性别、营养、管理水平、气候等遗传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多种因素有关,也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的因素之一。

春夏季出生的母牛性成熟较早,秋冬季出生的母牛性成熟较晚。

牛在性成熟后就具有了正常的性行为,即母牛表现为规律性的发情,一般母牛性成熟的年龄为8~12月龄。

体成熟是指公母牛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已基本发育完成,而且具备了成年牛固有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在整个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成熟期要比性成熟期晚的多,这时虽然性腺已经发育成熟,但个体发育尚未完善。

育成母牛交配过早,不仅会影响其本身的正常发育和生产性能,缩短利用年限,并且还会影响到幼犊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

因此育成母牛达到5~6个月龄时,就应与育成公牛分群饲养,以免过早交配。

《牛的繁殖技术》课件

《牛的繁殖技术》课件

05
牛的繁殖经济效益分析
提高繁殖率的经济效益
01
02
03
增加牛群数量
提高繁殖率意味着更多的 牛犊出生,从而增加牛群 规模,为养殖户带来更多 的经济收益。
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提高繁殖率,养殖户 可以减少购买种牛和饲养 成本,从而降低整体养殖 成本。
促进牛产业的发展
繁殖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 整个牛产业的发展,包括 牛肉、牛奶等产品的生产 和销售。
03 野外放牧交配
在野外放牧时,公牛和母牛自然交配。
繁殖障碍及防治
繁殖障碍
受精失败、胚胎发育异常等。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检查母牛健康状况。
繁殖管理措施
01 建立繁殖档案
记录每头母牛的繁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措施。
02 定期配种
根据母牛的生理状况和发情期,合理安排配种时 间。
胚胎移植技术包括胚胎的采集、保存、运输和移植等步骤。 胚胎的采集通常在供体母牛配种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胚胎 的保存和运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胚胎的移植 则需要在受体母牛的子宫内进行。
试管牛技术
试管牛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再将胚胎移植到母牛子宫内 ,使其受孕的一种繁殖技术。该技术可以克服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提高 受孕率。
提高繁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牛群选育
提供适宜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环境和 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提高母牛的健 康状况和繁殖性能。
通过合理的选育措施,选择优良的种 牛进行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的质量和 经济效益。
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如 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以提高繁殖 效率和品质。

牛繁殖与繁育技术

牛繁殖与繁育技术

牛繁殖与繁育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牛是非常重要的家畜之一。

牛肉和牛奶都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因此,牛繁殖和繁育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繁殖技术和繁育技术两个方面,分点列出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繁殖技术1.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通过将精液注入母牛体内,使其受精并怀孕的一种繁殖技术。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牛遗传优势的传递效率,实现品种改良和优化遗传资源的利用。

2. 激素促发技术:激素促发技术是通过给母牛注射激素来刺激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以增加受精的机会和怀孕的几率。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率,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生产效益。

3. 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将高质量胚胎从优良种牛体内取出,然后移植到其他母牛的子宫内,使其怀孕并产下优良的后代。

这项技术可以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速度,提高繁殖效率。

二、繁育技术1. 营养管理:良好的营养管理是牛繁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管理,可以调节牛的体内激素水平,提高发情和受精的几率,提高怀孕的成功率。

2. 健康管理:牛的健康状况对繁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消毒和驱虫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牛的身体健康状态。

3. 环境控制:牛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发情、受精和怀孕。

因此,通过合理的牛舍设计和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可以提高牛的繁殖效果。

三、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益:优良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可以提高牛的繁殖率和子代品质,增加牛肉和牛奶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 优化遗传资源:繁殖与繁育技术能够实现对优良品种的筛选和改良,避免品种退化和遗传缺陷的发生,优化遗传资源的利用。

3. 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繁殖与繁育技术为基础,培育更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从而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牛繁殖技术

牛繁殖技术

牛繁殖技术项目一、公牛的采精教学目标:1、了解公牛的生殖器官;2、使学生了解采精的准备过程。

3、会假阴道的组成,调试与安装。

4、会牛的采精频率。

教学内容:一、公牛生殖器官的组成性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阴茎.二、公牛各生殖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生理机能(一)睾丸1、形态位置长卵圆形,位于阴囊内,成对,左右各一,牛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垂直,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缘,头朝上尾朝下。

睾丸原位于腹腔内肾脏的两侧,在胎儿期的一定期由腹腔下降入阴囊,因此正常情况下,成年公牛的睾丸位于阴囊中,左右各一,大小相同,如果一侧或两侧睾丸并末下降入阴囊,称为隐睾。

这种情况会影响生殖机能,严重时会导致不育。

阴囊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袋状皮肤囊,含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缺少皮下脂肪。

具有保护睾丸、附睾的作用。

而且还可调节睾丸的温度,阴囊内的温度是34℃,体温是37~38℃,阴囊是保证睾丸产生精子的重要环境。

2、组织结构睾丸的外表被覆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下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白膜由睾丸的一端形成一条宽0.5~1.0㎝的结缔组织索伸向睾丸实质,构成睾丸纵隔,纵隔向四周发出许多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伸向白膜,称为中隔。

它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锥体形小叶。

每个小叶里有精细管,腔内充满液体。

精细管在各小叶的尖端先各自汇合,穿入纵隔形成睾丸网,为精细管的收集管,最后由睾丸网分出10~30条睾丸输出管,汇入附睾头的附睾管。

3、生理机能(1)产生精子:精细管的生精细胞是直接形成精子的细胞,它多次分裂后最后形成精子。

精子随精曲细管的液流输出,经直精细管、睾丸网、输出管而到附睾。

每克睾丸组织平均每天可产生精子:公牛2400~2700万个。

(2)分泌雄激素:位于曲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的,又称睾酮。

(二)、附睾1、形态位置附睾位于睾丸一侧的外缘,分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三部分。

肉牛繁殖配种技术

肉牛繁殖配种技术

肉牛繁殖配种技术肉牛的生长繁殖是自然天性,而对母牛进行人工配种是改良牛群的重要手段,下面来看肉牛繁殖配种技术。

肉牛生长繁殖技术1、性成熟性成熟是一个过程,当公、母牛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就会表现第二性征和性行为,特别是能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在这期间进行交配,母牛能受胎,即称为性成熟。

因此性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即母牛开始第一次发情并排卵,公牛开始产生成熟精子。

达到性成熟的年龄,由于牛的种类、品种、性别、气候、营养以及个体间的差异而有不同。

如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早,公牛一般为9个月,母牛一般为8~14个月。

一般公牛的性成熟较母牛晚,饲养在寒冷北方的牛较饲养在温暖南方的牛性成熟晚,营养充足较营养不足的牛性成熟早。

个体之间由于先天性疾病的原因,性成熟也可能推迟。

2、初配适龄公、母牛达到性成熟年龄,虽然生殖器官已发育完全,具备了正常的繁殖能力,但此时身体的生长发育尚未完成,故尚不宜配种,以免影响母牛本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及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公、母牛配种过早,将影响到本身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所生犊牛体质弱、出生个体小、不易饲养,母牛产后产奶受影响,公牛性机能提前衰退,缩短种用年限。

配种过迟则对繁殖不利、饲养费用增加,而且易使母牛过肥,不易受胎;公牛则易引起自淫、阳痿等病症而影响配种效果。

因此正确掌握公、母牛的初配适龄,对改善牛群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母牛的初配适龄应根据牛的品种及其具体生长发育情况而定,一般比性成熟晚些,在开始配种时的体重应为其成年体重的70%左右。

年龄已达到,体重还未达到时,则初配适龄应推迟;相反则可适当提前。

一般肉牛的初配适龄为早熟品种,公牛15~18月龄,母牛16~18月龄;晚熟品种,公牛18~20月龄,母牛18~22月龄。

配种方式自由交配是将公牛在配种季节放入母牛群内自由选择交配。

这种方法简单,可减少母牛漏配,增加生产犊牛数。

肉牛繁殖技术

肉牛繁殖技术

肉牛繁殖技术肉牛繁殖技术,主要是指母牛从发情到分娩的技术应用,其中包括母牛的发情及鉴定、母牛的人工授精技术、母牛的妊娠诊断、分娩与助产等。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肉牛繁殖的方法,欢迎阅读。

肉牛繁殖技术(一)母牛的发情及鉴定1、母牛的发情(1)初情期与性成熟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称为初情期。

发情表现持续期短,发情周期不正常,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仍在生长发育阶段。

母牛到8~14月龄生长发育到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时期,叫做性成熟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母牛已具备受孕能力,但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如果此时配种受孕,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繁殖能力,缩短使用年限,而且会使后代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降低。

(2)发情规律母牛性成熟后,开始周期性地发生一系列的性活动现象。

如母牛生殖道粘膜充血、水肿、流出粘液,俗称“吊线”。

精神兴奋,出现性欲,主动接近公牛,接受公牛或其他母牛爬跨,卵巢上有卵泡发育和排卵等。

通常将育龄空怀母牛的这种生殖现象叫做发情。

(3)发情周期发情的出现是遵守一定时间规律的,两次相邻发情的间隔时间为一个发情周期。

生产中一般把观察到发情的当天作为零天,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18~24天)。

一般将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发情前期:卵巢上功能黄体已经退化,卵泡正在成熟,阴道分泌物逐渐增加,生殖器官开始充血,持续时间4~7天。

发情期:卵泡已经成熟,继而排卵,发情征候集中出现,尤以接受其他母牛爬跨为基本外部特征。

发情持续时间平均18小时(6~36小时)。

乳用品种一般为13~17小时,肉用品种为13~30小时。

发情后期:已经排卵,黄体正在形成,发情征候开始消退。

发情后期的持续时间为5~7天。

休情期:为周期黄体功能时期,其特点是黄体逐渐萎缩,卵泡逐渐发育,从上一次发情周期过渡到下一次发情周期,母牛休情期的持续时间为6~14天。

如果已妊娠,周期黄体转为妊娠黄体,直到妊娠结束前不再出现发情。

牛的繁殖与繁育技巧

牛的繁殖与繁育技巧

牛的繁殖与繁育技巧牛的繁殖与繁育技巧对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繁殖与繁育管理可以提高牛只的品种质量和数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重点探讨牛的繁殖与繁育技巧,包括选种、繁殖方式、繁育管理等。

一、优良品种的选种优良的品种是牛的繁殖与繁育成功的关键。

农民在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品种,包括产奶量高、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强等特点。

2. 根据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饲养条件不同,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3. 了解牛的家族背景和血统,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牛只。

这有助于提高后代的品质和产量。

二、繁殖方式选择繁殖方式是牛的繁殖与繁育的基础,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繁殖方式:1.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最常见的交配方式,具有经济成本低和技术要求低的特点。

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好牛只之间的距离,避免敌对行为或受伤。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精确和可控的繁殖方式,可以提高牛只的品种质量。

但是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对设备要求高。

三、繁育管理繁育管理是牛的繁殖与繁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以下是繁育管理的几个要点:1. 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水是牛的正常生殖活动的基础。

农民应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确保牛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圈舍和清洁的饮水设施可以减少牛只的感染风险,提高繁殖成功率。

3. 疾病防控:注重牛只的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牛只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四、注意事项在牛的繁殖与繁育过程中,农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近亲交配:近亲繁殖容易导致遗传缺陷和疾病的传播。

在选种和繁殖过程中应避免近亲交配,保持牛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 合理控制繁殖频率:合理的繁殖间隔可以减轻牛只的生理负担,提高繁殖成功率。

农民应根据牛只的生理状况和养殖目的来合理控制繁殖频率。

3. 定期检查和记录:农民应定期进行牛只的体检和繁殖记录,及时掌握牛只的繁殖状态和健康状况,为繁殖管理提供依据。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肉牛繁育改良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肉制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肉牛繁育改良技术也变得愈发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肉牛繁育改良技术的要点。

一、品种选育1. 选择良种肉牛良种肉牛是肉牛繁育改良的基础,它们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能力、肉质条件以及适应环境能力。

在品种选育中,应该选用体型壮大、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的肉牛品种,如安格斯、黑白矮牛、利木赛等。

2. 引进外来优良品种除了国内优良品种,还应该适当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改良,以提高我国肉牛品质和产量。

但在引进外来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饲料资源等因素进行适当选择。

3. 提高良种饲养管理水平选择良种肉牛无法保证其后代的品质,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肉牛的繁殖力、疾病抗性和产肉性能。

二、繁殖技术1. 选配种牛和母牛选择优良的种牛和母牛是提高牛群品质和产量的基础。

要选用外形匀称、体型壮实、抗逆力强、遗传疾病少的种牛和母牛,在选配上要求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和肉质条件。

2. 选配原则在选配时,要根据父母的遗传特点,结合牛群的整体配套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以期望后代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

3. 种牛和母牛的合理饲养选配好了种牛和母牛之后,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确保其体质健康和生殖禾。

饲养时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同时注意牛群的空间和卫生条件。

三、饲养管理技术1. 合理饲养制度科学的饲养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合理的饲养制度包括定时定量喂养、科学配饲、定期检疫等。

2. 合理肥育对于肉牛来说,合理的肥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合理的肥育应该包括饲料的合理配比、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及科学的肥育饲养技术。

3. 疾病防治疾病是制约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对肉牛生产的影响。

肉牛的繁殖技术

肉牛的繁殖技术

二)发情周期




未受孕母牛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 时为止,这段时间称发情周期。有时也指 季节性发情的季节发情周期。 黄牛 21天(18-25天) 育成牛 20天(1824天) 水牛 20.5天(16-25天)季节周期每年711月 牦水 (18-25天)
牛性周期的四个时期



1、发情期:从发情开始至结束(发情持续期) 黄牛约25.5小时,水牛约45.7小时 2、发情后期:安静无发情表现,部分牛阴道 流出少量的血。雌激素下降,黄体出现3-4天 3、休情期:出现静止黄体由逐渐发育转为略 萎缩,孕酮分泌↗↘12-15天 4、发情前期:黄体萎缩消失,卵泡开始发育, 雌激素↗ 生殖器官开始充血 粘膜增生,子宫 颈上稍有开放 1-3天

发情母牛外表兴奋,举动不安,哞叫,眼 光锐利,拉开后腿,频频排尿,食欲减退, 反色时间减少或停止,爬跨其它牛,也接 受爬跨背腰,尻部有被爬跨留下的泥土、 唾液。外阴部肿大充血,阴门附近有粘液 结痂或透明粘液流出,体温升高0.7-1℃, 泌乳量下降。
爬跨牛是否发情的区别



发情牛被爬跨时:站立不动、举尾 发情牛爬跨时:阴门搐动、滴尿,公 牛交配的动作 不发情牛被爬跨时:拱背逃走,回头 反击 不发情牛爬跨时:无
三)直肠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随着直肠把握输精的推广而被 广泛采用。 发情牛 子宫颈稍大、稍软 子宫体积增大、收缩反应明显 卵巢体积增大有波动感 卵巢大小3.5-4cmX 1.5-2.0cmX 2.02.5cm(大中型) 卵泡大小 ф2.0-2.5cm
三)直肠检查法

发情初期卵泡ф约为1.2-1.5cm,在排卵前612小时卵泡液增加,卵泡紧张度也增加, 卵巢体积增大;破裂前柔软有波动感,破 裂后不光滑凹陷以后形成黄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殖牛技术
引言:
繁殖是牛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牛的数量和品质。

牛的繁殖技术涉及到配种、怀孕、分娩以及新生犊牛的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繁殖牛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提高繁殖效率和牛群质量。

一、配种技术
1. 选种:选取优良品种的母牛和公牛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注意公牛的繁殖能力和遗传背景,确保配种的品质和效果。

2. 配种方式:传统的人工配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配种的准确和成功。

近年来,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配种的效率和成功率。

3. 配种时间:根据母牛的发情周期,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牛发情后的12小时内进行配种,提高受胎率。

二、怀孕管理
1. 饲养管理:怀孕母牛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饲喂规律和定量等。

保证母牛的营养需求,避免饥饿或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2. 预防疾病:怀孕期间对母牛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和产后疾病。

及时接种疫苗,进行常规检查,确保
母牛的健康。

3. 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对怀孕母牛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都有积极影响。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时间静卧。

三、分娩技术
1. 分娩前期:分娩前的异常行为和症状是预示分娩即将发生的信号,养殖者需要密切观察母牛的行为和体征变化,为分娩做好准备。

2. 分娩过程:分娩时,养殖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安静的环境,确保母牛能够顺利分娩。

如果分娩过程出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母牛和犊牛的伤害。

3. 分娩后护理:分娩后,犊牛需要及时清理口鼻和吸除粘液,保持呼吸畅通。

母牛则需要得到适当的营养和休息,促进身体恢复和下一轮繁殖的顺利进行。

四、新生犊牛护理
1. 犊牛饲养:新生犊牛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包括及时喂食和保持清洁。

母牛的初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要确保犊牛能够及时吮吸初乳。

2. 疫苗接种: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接种预防疾病的疫苗,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犊牛需要一个干燥、温暖和清洁的环境,避免感染疾病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结论:
繁殖牛技术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运用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牛的数量和品质。

养殖者需要掌握配种、怀孕、分娩和新生犊牛护理等技术要点,合理管理和操作,确保牛群的繁殖效率和健康发展。

通过科学的繁殖牛技术,可以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