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合集下载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通过采集和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进行综述。

一、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性、出血性和肿瘤性疾病,并对病程进行监测和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1. 炎症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是炎症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金标准之一。

在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升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炎症性病变。

2. 出血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炎。

出血性病变时,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增高,颜色变红,且蛋白质含量也会升高。

3. 肿瘤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存在和种类。

肿瘤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以及细胞核增大和核仁增多等变化。

二、脑脊液常规的检查方法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采集、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步骤。

1. 脑脊液采集:脑脊液通常通过腰椎穿刺采集。

患者取侧卧位,暴露腰部皮肤,消毒后麻醉,医生使用腰麻针引导腰椎穿刺针进入腰椎间隙,通过穿刺针引出脑脊液。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脑脊液标本一般分成三份,分别用于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其中,生化学检测常包括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细胞学检测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染色和细胞分类;微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培养和鉴定病原体。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生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细胞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微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寻找致病菌。

三、脑脊液常规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结果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解读,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类含量等。

1. 白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应该在0-5个/μL,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炎症性疾病或感染存在;但也有少数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乳糜脑脊液”。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临床意义:
减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 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神经梅毒、低血糖 增高:脑出血、糖尿病、脑干损伤
CSF
3.氯化物
血浆蛋白>脑脊液蛋白 血浆氯化物<脑脊液氯化物
参考值: 成人:120 ~130mmol/L 儿童:111 ~123mmol/L
CSF
氯化物
影响因素
①血氯浓度
②血-脑屏障通透性

可见致病菌 抗酸杆菌或结 核菌培养阳性

增加,L 主 新型隐球菌源自增加,N 为主无增加,L 为主

CSF
病例分析
某成人男性,突然嗜睡,唤醒后主诉头痛, 不能回答其他问题。体温39℃,脑膜刺激征 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测得压力为 255mmH2O。脑脊液标本检查,外观混浊, Pandy试验(十十十),蛋白定量2.4g/L,葡萄 糖0.9mmol/L,氯化物110 mmol/L,白细胞数 890×106/L,多个核细胞占93%,单个核细胞 占7%,试分析此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并指出 如何进行确诊。
③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④pH值
临床意义
减低: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低氯血症
增高:见于尿毒症、脱水、心力衰竭
CSF
4.腺苷脱氨酶(ADA)
来源于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增高: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 炎、脑出血等
CSF
5.髓鞘碱性蛋白(MBP)
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组织独有的蛋 白质,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 含量与损伤范围、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返回
CSF
一、理学检查
31
透明度
2
颜色
3
凝固性
CSF
1.透明度
参考值:清晰透明 浑浊原因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1。

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3。

标本采集:3。

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3。

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7。

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1)观察颜色。

(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7。

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

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

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 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人体脑 脊液的情况。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采集步骤、理化检 查以及解读结果等内容。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脑脊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了解患者 是否存在脑脊液异常的情况。通过该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一些常见的脑脊 液病理情况。
脑脊液样本的采集步骤
准备工作
打开脑脊液采集套装,检查有无损坏,准备 好采样器具。
穿刺操作
用无菌针头进行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
穿刺点选择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进行脑脊液采集。
处理样本
将采集到的脑脊液样本放入采样管中,严密 封闭,标明患者信息。
脑脊液的理化检查
外观和颜色
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澈透明 的。
特征 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分类异常 脑脊液颜色异常、红细胞计数增高 特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结果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1
注意事项
脑脊液采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意无菌操作。
2
限制
脑脊液常规断。
3
安全考虑
在进行脑脊液采集时要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
1 正常结果
2 异常结果
3 进一步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 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 常,可能存在脑脊液感 染、脑脊液出血等病理 情况。
对于异常结果,通常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脑脊液培养、脑脊液 细胞学等。
脑脊液异常的常见病理情况
病理情况 脑脊液感染 脑脊液出血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检验技术解析

脑脊液检验技术解析
b.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 c.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显著降低,病毒性 脑膜炎CSF葡萄糖正常。 氯化物测定:电极法
参考值:成人(120-130mmol/L),儿童( 111-123mmol/L) 临床意义:a.减低: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氯化物测定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结 核性脑膜炎的鉴别有重要意义,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减低在结核性脑膜炎时明 显。
B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转化型淋巴细胞 淋巴样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吞噬细胞)
抗原 刺激 激活单核细胞
作用 结局
——
效应细胞
细胞免疫
1. 局部变性
2.经血液移行
浆细胞
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吞噬、抗原呈递
3.经淋巴系统引流
一、脑脊液的形成和功能
脑脊液中含有一定的细胞和化学成分。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 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肿瘤、外伤、水肿和阻塞等均可 引起脑脊液性状、化学成分及所含细胞的改变。检查脑脊液的各 项指标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观 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单核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第二级
二级淋巴组织 (腺、淋巴结、肠系
膜淋巴结)
第三级
三级淋巴组织 蛛网膜下腔
初级T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5%Th和30%-

50%Tc为大淋
致 敏
巴细胞)
记忆—效应T淋巴细胞
转化型淋巴细胞 淋巴样细胞
B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三、脑脊液细胞学类型及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CSF细胞变化
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 ④低血糖:低血糖性昏迷、胰岛素过量。
• ⑤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和麻木性痴性痴呆。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早期减低最为明显,甚至测不出 来。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多发生在 中、晚期,且葡萄糖含量越低预后越差。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葡 萄糖多为正常。
• 本卷须知
轻度毛玻璃样混浊。正常脑脊液也可由穿刺时红细胞进入脑脊液引起
轻度浑浊。
• 〔1〕微混: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溃〕。
• 〔2〕米汤样〔脓性〕:化脓性脑膜炎。
• 〔3〕毛玻璃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24h,液面上有白絮状薄膜形成、取出涂 片,枯燥固定后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12
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 体。
红色 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 或脑室出血;
黄色 常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出血、椎管梗阻、脑膜炎和重症黄 疸等;当CSF中蛋白含量>50mg/dl 时,其外观亦呈淡黄色
12
13
白色:化脓性脑膜炎为米汤样,结核 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为毛玻璃样外 观
正常: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性疾
病。
增高:肾脏疾病、呼吸性碱中
毒等。
25
脑脊液
4.酶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测定
➢参考值 LDH 3~40U/L ➢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LDH明显增高 脑血管疾病脑脊液LDH明显增高 脑肿瘤进展期脑脊液LDH活性增高
26
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方法:手工显微镜计数法 ➢报告方式:**×106/L ➢白细胞计数的校正 ➢参考值 ➢ 成人〔0- 8〕×106/L ➢ 儿童〔0-15〕×106/L

脑脊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脑脊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脑脊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一、背景知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简称CSF)是一种存在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隙中的无色透明液体,由脉络丛分泌而成。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份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作业指导书,以便他们能够正确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和诊断依据。

三、检查方法1. 患者准备a) 在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前,需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b) 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以减少脑脊液产生,避免误差。

c) 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如手术史、用药史等。

2. 检查准备a) 检查仪器:脑脊液采集套装、橡胶手套、酒精、棉签、无菌穿刺针、无菌注射器、常规检查用试管等。

b) 核对检查仪器是否齐全,检查仪器严禁交叉使用。

3. 检查步骤a) 选择合适的脑脊液采集部位:常用的采集部位有腰椎间隙和枕额部蛛网膜下腔。

b) 患者取侧卧位,将患者腰椎弯曲并尽量将腿屈曲,或者将患者头部向胸部弯曲,以暴露采集部位。

c) 采用无菌穿刺针进行脑脊液穿刺,先用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然后进行穿刺,穿刺时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

d) 抽取脑脊液:在穿刺后,将注射器连接到穿刺针上,轻轻抽吸脑脊液,避免产生气泡。

e) 抽取足够的脑脊液后,将脑脊液转入试管中,并封闭试管。

四、常规检查内容及操作1. 外观检查:检查脑脊液的色泽、透明度和悬浮物,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a) 将脑脊液试管放置于光源下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

b) 检查透明度:轻轻晃动试管,观察脑脊液的透明度变化。

c) 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悬浮物,如脓细胞、红细胞或白细胞等。

2. 常规检验项目:a) 应进行的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等。

b)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其他相关的检验项目,如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PCR等。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 性能参数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 标本采集与接收4.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 设备和试剂5.1 仪器:复星公司 ACT-2000 超高倍显微镜系统,Sysmex XT-4000i 分析仪。

5.2 试剂:冰醋酸。

5.3 设备:血细胞计数池。

6 容器和添加剂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如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 EDTA 盐抗凝)。

7 操作步骤7.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整理脑脊液常规检验申请条码及标本,审核合格后,对脑脊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7.2 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7.3 细胞计数7.3. 1 手工法: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管壁带有冰乙酸的小试管中,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7.3.2 仪器法:取混匀好的标本直接在 XT-4000i 上用体液模式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7.3.3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7.3.3.1 直接分类法:如果白细胞数不超过 0.015×109/L,可不分类计数;如超过 0.015×109 /L 应分类计数。

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计数100 个白细胞,以百分比表示。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144·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展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检验项目,包括一般形状检查、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定性与定量、葡萄糖定量测定、微生物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检查内容,脑脊液由于采集难度较高,操作繁琐,检查结果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因此,在开展脑脊液常规检查时,需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使实验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有效提高。

本文对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检查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总结,论述如下。

1标本收集与处理流程开展脑脊液检查时,需要抽取脑脊液3管,收集时应选择带盖的无菌管,以避免外界细菌感染脑脊液。

第一管脑脊液开展细菌培养,第二管脑脊液开展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第3管开始一般性状检查、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采集至送检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避免标本采集后放置过久,脑脊液的性质发生改变,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2一般形状检查标本为血性时主要是由于穿刺损伤出现的新鲜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陈旧性出血产生。

想要对出血性状进行检查时,可根据三管试验观察,若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浅则为新鲜出血,而红色均匀一致则为陈旧性出血。

离心处理后,上清液颜色透明无色者为新鲜出血,而呈现黄色或淡红色时为陈旧性出血。

穿刺损伤出现的新鲜血液,经上清液隐血实验为阴性,而观察红细胞形态与白细胞数时均无改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展隐血试验时为阳性,红细胞形态呈现锯齿状、皱缩,白细胞计数可出现反应性增加。

蛛网膜下腔梗阻会因脑脊液长期滞留,检查时,蛋白含量>1.5g/L,颜色变黄,且蛋白含量越高颜色越黄,达到30~50g/L时,脑脊液可自凝,出现黄色胶冻状。

脑脊液胆红素>8.5μmol/L时,可被黄染。

穿刺出血后脑脊液可检出红细胞,出现液体微微浑浊,而白细胞数>300×106/ L时可见明显浑浊。

3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性脑脊液发生后应校正白细胞计数,主要是以白细胞与红细胞1:700比例,根据红细胞数量对白细胞进行估算。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1、脑脊液常规检查(1)颜色:正常为透明至淡黄,深黄至棕褐可能是血清吸收过程中由于有氧代谢产生的代谢物;(2)弹性:正常为黏性;(3)粘度:正常为清澈,不清晰者可能是混有细胞浆;(4)混浊度:可能是脑脊液中细胞聚集导致;(5)尿素氮(UN):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低可能是脊髓功能受损或者疾病早期;(6)葡萄糖(GLU):正常值在3.3-7.8mg/dL,偏高可能有感染或者出血等;2、脑脊液生物化学检验(1)细胞检查:正常脑脊液中细胞基本为零,但可能会有少量白血球、红血球微量存在;(2)盐酸谷氨酰胺(GAP):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高可能是头颅出血;(3)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在5-140u/L,偏高可能是由于肝脏胞质损伤;(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在5-45IU/L,偏高可能是中毒、病毒感染或肝脏病变等;(5)磷酸脢(ALP):正常值在35-115u/L,偏高可能是因脑膜病变、损伤等;(6)乳酸脢:正常值在25-45u/L,偏高可能是由于头部外伤或者脊髓病变;3、其他检查(1)细胞学检查:正常下细胞类型有粒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当细胞类型比例异常及异型细胞明显时可能有炎性反应、感染等;(2)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引起,可用于诊断脑脊液中特定有害细胞的存在;(3)脑炎抗体检测: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诱发,可鉴别微生物感染;(4)蛋白质定量检测:可能是由于脑积水而引起,可以用来判断脑脊液的渗出状态;(5)抗体识别检查:可分析脑脊液中的抗体和抗原,可鉴别不同类型的感染~。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诊断性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下是脑脊液常规检查的解读:
1. 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如果呈现深黄色或者深棕色,可能是由于脑膜炎、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引起。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是透明的。

如果脑脊液混浊,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脓肿、白细胞增多等病理情况引起。

3. 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 H2O,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等疾病引起。

4.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0.15-0.45g/L。

如果蛋白质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

5. 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应该在0-5个/μL,红细胞数应该在0-1个/μL。

如果白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肿瘤等引起。

如果红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出血等引起。

6. 葡萄糖: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应该在2.5-4.4mmol/L。

如果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颜色、透明度、压力、蛋白质、细胞计数和葡萄糖等指标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的实验室检查。
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操作 ,以避免污染。
处理后的脑脊液样本应尽快送 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以获得准
确的结果。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计数、蛋 白质测定、糖测定、氯化物测定等。
氯化物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氯化物 含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 或酸碱平衡紊乱等疾病。
糖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糖含量,有 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低血糖等疾 病。
细胞计数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量,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蛋白质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 含量,有助于判断脑脊液的渗出和漏出 。
03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临床应 用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检测到 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 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 能存在脑膜炎。
脊柱病变
如果患者存在脊柱病变,如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进行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因 此,这类患者应避免进行此项检查。
05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脑脊液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
01
基因测序技术能够检测脑脊液中 的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和预测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神经退 行性疾病等。
诊断颅内肿瘤
脑癌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有助于诊断脑癌。同时,脑脊液压力和成分的 变化也可提供线索。
转移性肿瘤
对于疑似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检测到肿瘤细胞,有助于确定肿 瘤的原发部位。
04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 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准备
在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特别是
长期使用的药物。此外,患者应避免在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水样液体。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是清晰透明的。

3. 细胞计数:正常成人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在(0-8)×10^6/L,儿童为(0-15)×10^6/L,新生儿为(0-30)×10^6/L。

正常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0-5)×10^6 /mL,而且多为单个核细胞。

4. 蛋白定性试验:正常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应为阴性。

5.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脑脊液葡萄糖半定量试验应为1-5管或2-5管阳性。

6.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脑脊液细菌及寄生虫检查应为阴性。

7. 氯化物:正常脑脊液氯化物的正常值是mmol/L。

通过这些常规的监测指标可以大概判断具体的疾病过程,判断属于哪一种感染。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脑脊液常规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下面将从检查方法、检查指标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在进行脑脊液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空腹至少4小时,以避免食物残渣的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脑脊液分析结果的药物,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舒适的状态。

2.检查部位选择:一般选择腰椎段作为穿刺部位。

首先,患者需采取侧卧位,将腰椎弯曲,并尽量保持病人的患侧靠近屈膝胸位,以便扩大棘突间隙。

其次,医生需要找到适当的穿刺点,通常在腰3-4棘突之间水平线低3-4cm处。

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射麻醉剂。

3.脑脊液采集:医生利用特制的针头腰点穿刺器将针头插入穿刺点,直达蛛网膜下腔。

成功进入脑脊液腔后,医生会固定针头,取出针头内芯,使脑脊液自由流出。

通常采集20-30滴脑脊液。

4.脑脊液分析:采集好脑脊液样本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规检查包括外观、压力、乳糜试验、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以及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二、常规检查指标:1.外观和压力:正常脑脊液应呈透明无色,如有混浊、色泽发黄或红色等异常,可能表示炎症、出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80-180mmH2O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脑脊液循环障碍。

2.乳糜试验:正常脑脊液不应含有脂肪颗粒。

在一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脑脊液中可能出现乳糜现象,表明蛛网膜下腔受到破坏。

3.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一般很低,通常不超过5个/μL。

通过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了解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以帮助诊断脑脊液感染、脑膜炎、脑肿瘤等。

4.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5-45mg/dL之间。

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脑脊液炎症、感染、出血、肿瘤等病理状态的指标。

5.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糖含量一般与血浆糖含量相当,通常高于血糖。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外观)、蛋白定性(潘氏试验)、蛋白质定量、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细胞学、糖定性、葡萄糖定量测定、氯化物定量测定、微生物学、等检查内容。

脑脊液是由脑室内脉络丛产生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经脑内静脉系统与体循环相关联,一般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水样液体,不凝结,葡萄糖定性阳性,蛋白定性阴性。

1.脑脊液检查的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是对颜色,透明度,凝固物,压力进行检查,以便对疾病的诊断。

从最基本最容易辨别的颜色来看,如果脑脊液颜色是红色的,其原因主要一般是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的。

如果脑脊液的颜色是黄色的,那么造成黄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胆红素增高、椎管阻塞、多神经炎、脑膜炎等等。

当患者的脑脊液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居多的时候,那么可能是由于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而当脑脊液呈现褐色或黑色时,则很有可能是因为脑膜黑色素瘤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候会患者的脑脊液会出现微绿色,这种情况通常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因此可以通过颜色、透明度、凝固物等不同的状态来区分辨别,很好的帮助患者尽快找准病因,通过检查的数据找到患者的主要病因,让患者可以尽快对症下药的治病。

二、脑脊液蛋白定性检查:一般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大低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的时候,病变组织是可以直接释放出蛋白质的,而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质容易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蛋白定性检查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状态,是反映患者病症状态的一面对照镜。

三、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检查:患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是否正常,是可以及时判断患者的身体状态的,而细胞计数需要注意新型隐球菌和白细胞、红细胞的区别。

目前医学临床中会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脑脊液细胞数,根据全血功能的测定结果对脑脊液的细胞计数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数据。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四、标本处理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

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五、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

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五、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1、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3、操作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CSF脑脊液检查

CSF脑脊液检查
一、临床应用
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与 辅助诊断。
脑膜炎的诊断 依赖CSF检查。 (因影像学变 化不明显)
腰穿适应证
1.脑膜刺激征阳性 2.脑膜白血病的诊断和椎管内给药 (疑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有剧烈头痛,昏迷,偏瘫,并考虑中枢 神经系统病变时首选CT检查)
腰穿禁忌证
颅内压显著升高,有明显视神经乳头水肿者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局部皮肤有炎症者
浆膜腔积液检查的目的: 寻找病因
(良恶性积液鉴别,*渗漏出液鉴别 )
症状: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其他
二、浆膜腔积液的分类
① 漏出液 ② 渗出液
1.漏出液(transudate):
非炎性积液 ①胶体渗透压↓, ②毛细血管内压↑, ③淋巴管阻塞。
2.渗出液(exudate): ① 多为炎性积液 ② 外伤,恶性肿瘤等
病例一:
某患者,一月前开始感到下腹部不适, 排尿时尿道内有烧灼感。因工作忙,未加 重视。近来症状加重,就诊。经按摩发现 前列腺质软,表面凹凸不平,有压痛。前 列腺液常规检查:外观乳黄色、粘稠;镜 下见卵磷脂小体++,分布不均;RBC 8~10/HP; WBC 15/HP;前列腺颗粒细 胞 2~5/HP;上皮细胞2~3/HP 。
(二)标本采集 (三)常规检查
1.理学检查:
名词解释:
液化时间(37℃):精液由胶冻状态转变为流
〈30min
动状态
无精液症: 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
2. 显微镜检查:
活动率与存活率:(方法) 活动力: 精子计数:密度、总数 精子形态观察 细胞学检查 名词解释: 无精子症: 精液液化后显微镜下观察无精子,离心
二、标本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穿刺CSF蛋白含量:0.05~0.15 g/L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较成年人高。
【注意事项】
(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源自应先离心以除去。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应随气温改变,勤做标准曲线。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2.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原理】
邻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了一种在467nm有最大吸收的红色络合物;当这种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时,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
【试剂】
邻苯三酚红缓冲液(2.4 mg/dL)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2)样品检测:取待测脑脊液标本各0.5ml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试管加SS-S试剂4.5ml,另一试管加154mmol/L的NaCI溶液4.5ml作为标本空白管。在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比浊,所得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蛋白质浓度。
【正常参考值】
腰穿CSF蛋白含量:0.2~0.4 g/L
延髓池穿CSF蛋白含量:0.1~0.25 g/L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白色凝块。
【方法学评价】
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操作简单,结果观察较为明确,临床试验室常用此法。但该方法过于敏感,有一部分正常人也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试剂】
(1)磺基水杨酸-硫酸钠试剂(SS-S)
含2水分子的磺基水杨酸3 g
无水硫酸钠7 g
蒸馏水至100ml溶解后过滤后,储存于棕色瓶中,如显色或混浊则不能用。
(2)已知浓度的蛋白应用标准液(100 mg%)
【操作】
(1)制备标准曲线:含蛋白200、400、800、1200、1600mg/L的稀释混合人血清标准系列各0.5ml,加SS-S试剂4.5ml,充分混匀,7~15分钟后,用420nm波长比浊,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所用试剂苯酚如不纯,亦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室温低于10℃,酚饱和度低,亦可引起假阳性结果。
(二)蛋白定量试验
1.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浊度法
【原理】
在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脑脊液,脑脊液中的蛋白与磺基水杨酸-硫酸钠反应,使试剂产生混浊,所产生的浊度与蛋白含量成正比,用比色计进行比浊,求得蛋白含量。
(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l~2小时后,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2)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小时后,液面上形成膜状物或纤细凝块,取此膜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
(3)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肿瘤、炎症性粘连)时:梗阻部远端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放置后可呈黄色胶冻样凝固。
(4)脑梅毒、脊髓灰质炎:可以出现小絮状凝块而不形成薄膜。
(一)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三管试验:先后用3个试管分别采取脑脊液进行比较,若第1管至第3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也逐渐减少,则为人工损伤性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则3管的颜色是一致的,红细胞计数大致相等。
(2)离心试验: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小时。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二、化学检查
(一)蛋白定性
【原理】
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3)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
(1)红细胞过多时,须先离心使细胞沉淀,吸取上清液进行试验。
(2)试验中所用试管应十分洁净,否则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