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2024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比一比》,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同样多等概念;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能运用比较结果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
2. 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结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比较卡片,包括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组图片里的物体多?哪组少?哪组一样多?”2. 探索比较方法(10分钟)(1)学生自主尝试比较方法。
(2)小组讨论,分享比较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答案,强调比较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比较方法。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较结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1)比较方法:一一对应(2)比较结果:多、少、同样多(3)解决问题:运用比较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哪组一样多?①小明的铅笔比小红的多3支,小明有10支铅笔,小红有多少支?②小华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2个苹果,小芳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内容:P17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一一对应”、数一数等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谁多谁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出多、多了几个;少、少了几个;或一样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一、看图编故事,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玩碰碰车动画图片书上第17页题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给大家讲个故事?(学生思考3分钟)生:(编故事)例:秋天到了,小朋友到公园去游玩。
公园里玩的节目可多啦,最有趣的是玩碰碰车了。
瞧!小朋友都朝那儿走去。
师:你们都玩过碰碰车吗?那么如果要让这些小朋友每人坐一辆碰碰车,这些车够吗?生1:我数了数,小朋友有6人,碰碰车只有5辆,所以每人坐一辆碰碰车,碰碰车就不够了。
师归纳: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2:图上已经有4个小朋友坐进了碰碰车,还剩下2个小朋友和1辆碰碰车,所以碰碰车也不够。
生3:我想一个小朋友坐一辆碰碰车,另外一个小朋友再坐一辆,一个一个这样坐,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
所以碰碰车不够。
师:(放大题1左下角一一对应图片)谁再来说一说?生:可以连连线,一个小朋友对着一辆碰碰车,一个小朋友再对着一辆碰碰车,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所以碰碰车比小朋友少。
也可以说小朋友比碰碰车多。
归纳小结:大家的方法真妙,有的用数一数的方法、有的用一个对着一的方法、还有的小朋友看图中还剩下部分来比较,都知道了碰碰车和小朋友比较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应与比较》。
(出示课题)二、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1.出示两组散乱的学具:铅笔与铅笔套、小瓶子与瓶塞。
师:你能有哪些方法比较出铅笔与铅笔套谁多?多几个?或者是小瓶子与瓶塞谁多?多几个?请任意选择一组,看哪组方法多。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师:你们比较了什么?怎么比较的?交流汇报:略。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汇报人: 202X-01-15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和技巧。
学会用数字表示比较 结果。
理解大于、小于和等 于的概念。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 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
反思与改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自信心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 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面 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教师评价
全面性评估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从多个 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等。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性建议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 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反馈
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家长通过反馈,了解孩子在学校 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关注孩子的
学习进步和成长。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促进 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知识点解析
01
02
03
知识点1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 高矮等属性
知识点2
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知识点3
理解并运用“>”、 “<”、“=”等符号表 示大小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属性,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比一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并在比较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对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学生可能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并能够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需要。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比较的方法。
4.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比一比说课稿(优秀3篇)
比一比说课稿(优秀3篇)《比一比》说课稿1在现有的教育学专著中,对教师备课提出的要求一般是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比一比》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一、说教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五课时《比一比》,教材第3637页。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万以内的大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了相应的海拔高度,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大数的方法。
在这里,我对教材稍作处理,根据该班教学进度,学生已经学了本节课的知识,所以,为了激发兴趣,我将这里改为小兔种萝卜的童话情境。
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体会比较在估计中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09数字卡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比一比(一)比多少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
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6、动手摆一摆(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
(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1、物体有长短之分(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a用眼睛看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至13页: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 ”、“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共3课时比多少............1课时比高矮 (1)课时比长短............1课时五、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识。
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
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
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
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
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
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
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
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
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
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
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
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
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
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
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
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
你们有信心做对吗?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举手,建立自信心。
)⒉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
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
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篇一」板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比一比及第6页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
卡片。
复习旧知。
数数新授。
教学高矮。
创设情境。
在黑板上方贴一个五角星,下放也贴一个五角星,师: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为什么小朋友只能摘下下面那个五角星,老师能摘下上面那个?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个差不多高的同学站在讲台两端,问: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小组讨论,交流比高矮的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
比长短。
引导学生观察:看看你桌子上的纸袋里有什么?交流、汇报:有两枝铅笔,两把尺子。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请学生说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短些?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小组汇报。
比大小。
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大小。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比多少。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真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说。
一个同学摆,同桌摆时和他一样多。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课堂活动。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看一看,数一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数,数数。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人、对物的爱。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比一比”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较规范地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比××长”,“××比××短”……来描述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关系,从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练习中的轻重的比较难理解,对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教学中,便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我把教学的“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板书出来,同时注上拼音,让学生跟着读几遍,让学生能逐渐养成自己去审题,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要求什么,在练习中,出现的相关词,我让学生自己认读一下,或看着黑板说说是什么意思,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能认读今天的几个相关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慢慢来,相信孩子每天进步一大截.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2.小组活动汇报.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3.揭题.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B.提问题.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2.做一做.P.8摆一摆1.2.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的第1题:(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1.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2.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一、说教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四、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比较有趣的数学练习!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比较有趣的数学练习!。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学生:1、能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2、学会运用“比”这个词语进行大小比较。
3、能基于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选择比较的方式。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程讲稿、PPT。
2、准备足够数量的卡片、计数器和积木等教具。
3、找几个自然场景图片,如花园、书房等,并准备一些图片和文字配对的练习。
4、准备曲线图和柱状图的实例以及小组练习。
5、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次课程内容。
三、课程具体安排1、引入(5分钟)我们来谈一谈比较这个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今天的天空比昨天的天空更蓝。
”“我的书包比你的书包更重。
”你们有什么感觉?你们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呢?请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2、教学内容(30分钟)(1)分类、排序和比较的练习。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卡片和计数器。
让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和排序,例如颜色、大小、形状等等。
请学生在进行以上分类排序的过程中,把卡片上的数字数字组合填写到计数器上,对比看看哪个分组的结果最高和最低。
(2)比较图片和文字的配对。
找几张有趣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让孩子们进行图片和文字的配对。
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比较,还可以帮助他们练习语言和阅读技能。
(3)曲线图和柱状图的小练习。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曲线图和柱状图,使用颜色进行分类,并且简单标注坐标轴上的值,让学生通过手机、手工画、粘贴等方式将数据展现出来,进行比较。
3、结束(5分钟)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应该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次课程的小测验。
请他们自己完成并交卷。
接下来,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反思本节课程的不足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进行改进。
四、总结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孩子们理解比较和分类,并且帮助他们学会了基本的比较技能。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简单比较!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简单比较!!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较的概念,会进行简单比较。
2.能够用大小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
2.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
3.掌握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帮助孩子掌握比较的概念。
2.如何让孩子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
3.如何让孩子掌握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1.道具:比较符号、小球、卡片等。
2.游戏:闯关、小组竞赛等。
3.实践:如称重、比较大小等实践操作。
五、教学内容:1.比较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明确比较是用来判断两个事物的大小、长短、质量等关系,也是用于寻找相似和差异的方式。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比较练习,例如将小球分为两份,让孩子比较两份小球的数量谁多谁少,并使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通过不同的物品比较它们大小和重量的差异,如称重,用纸片表示不同的重量等。
六、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教师问学生比较大小和重量时,有哪些方法;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讲解比较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让孩子知道比较是用于判断大小、长短、质量等关系,并让学生了解易于比较的物品种类。
3.游戏练习将小球分为两份,让学生比较两个小球数量大小关系,并使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对大小的比较有实践经验。
4.实践操作进行称重实践,让学生了解称重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让他们感受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异,并掌握用不同重量纸片表示不同重量的方法。
5.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比较的核心思想,以便更好地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知识背景生活离不开数学,“多、少”在生活中无处不有。
生活中的物体有多有少,数量有多有少,书包里的学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园里的树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教学理念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查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预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能够比较的内容,要紧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
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得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能够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依照支架的倾斜情形作出判定。
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得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能够先说说自己打算如何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如何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看研究图中是如何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
要看明白图中是如何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摸索假如没有支架只凭观看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摸索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舞学生查找比的对象。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舞学生查找对象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6~8《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若干。
本教案由QQ网名收集整理提供。
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数量1~10。
(媒体出示课本第6~7页的主题图。
)师:从图上你能看出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在造房子;他们在帮助小兔造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小兔的家呀?(学生可能回答:房子上有小兔的头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昨天我们已经学会了数一数,你能用我们昨天学的本领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图上有4只兔子;有3只小猪;有4块砖;有4根木头;有一张桌子;有4只凳子;盘子里有3只苹果;桌上有4根胡萝卜;岸上有5朵花;河里有2条鱼等等。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引入童话故事,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得真好,图上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信息,那么哪个多?哪个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授探究一:学习“同样多”。
1、讲解“同样多”。
(媒体出示课本第6~7页的主题图。
)师:小兔在搬砖,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砖一样多。
因为小兔有4只,砖有4块;因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的章节为《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比较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和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较情景,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身高的高矮等,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概念。
2. 讲解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让学生说出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相比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1. 实物模型和卡片展示2. 例题讲解3.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
2. 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
3. 比较两个小猫的高矮。
答案:1. 大的苹果是____,小的苹果是____。
2. 长的铅笔是____,短的铅笔是____。
3. 高的小猫是____,矮的小猫是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比较大小的情景,如比较衣服的大小,比较书籍的厚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数一数 比一比 人教版
数一数比一比[课程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脚本正文]一、谈一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是你们作为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数学世界,数学不仅很有趣,它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校园,从数一数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图1二、数一数(一)初步进行观察,建立有序的观察意识大家看,校园里真热闹,请你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有的同学正在向老师问好;有的小朋友正在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有的同学正在进行体育锻炼,玩双杠的、跳绳的、踢足球的;还有的小朋友正在看书呢……为了了解得更全面我们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比如:可以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观察;还可以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观察。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接下来请你数一数你看到的事物分别有多少?相信大家一定数得特别认真,现在我们就一起先从数量比较小的物体数起,好不好?1.初步感知数量相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同学们,请你数一数校园里有几面国旗?对,一面国旗,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
请你们再数一数,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1”来表示。
大家看,无论是什么事物,只要它的数量是“1”,我们就可以用“1”来表示。
图22.自主学习,掌握点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数一数,看一看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呢?它们的数量可不可以用“2”来表示呢?伸出你的小手数一数:1、2,一共有两个单杠,可以用“2”来表示。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比一比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比一比2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
(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教案(一)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
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
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
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
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
一样长。
(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
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
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
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
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
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
这个是小
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
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
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
教师演示游戏玩法。
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比一比》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一一对应”、数一数等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表述比较的结果。
3、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图给大家讲个故事?
(学生看图编故事)
二、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
师:如果每个人坐一辆碰碰车,这些车够不够?你有什么好方法很快就知道?(小组讨论)
生1:我数了数,小朋友有6人,碰碰车只有5辆,所以每人坐一辆碰碰车,碰碰车就不够了。
师归纳: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板书:数一数)
生2:图上已经有4个小朋友坐进了碰碰车,还剩下2个小朋友和1辆碰碰车,所以碰碰车也不够。
生3:我想一个小朋友坐一辆碰碰车,另外一个小朋友再坐一辆,一个一个这样坐,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
所以碰碰车不够。
(板书:一个对一个)
师:(题1左下角一一对应图片)谁再来说一说?
生:可以连连线,一个小朋友对着一辆碰碰车,一个小朋友再对着一辆碰碰车,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所以碰碰车比小朋友少。
也可以说小朋友比碰碰车多。
(板书:连一连)
归纳小结:大家的方法真多,有的用数一数的方法、有的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还有的小朋友看图中还剩下部分来比较,都知道了碰碰车和小朋友比较的结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应与比一比多与少》。
(出示课题)
(二)探究二
(出示瓶子与瓶塞图)
1、师:你能有哪些方法比较出小瓶子与瓶塞谁多?多几个?小组合作动动手,看哪组方法多。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师:怎么比较的?
生1: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瓶盖有7个,瓶子有5个。
瓶盖比塑料瓶子多,多2个。
生2: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
瓶盖比塑料瓶子多,多2个。
生3:还可以用连一连的方法。
瓶盖比塑料瓶子多,多2个。
小结:我们在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还可以用连一连的方法。
三、课内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数一数、连一连、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接下来我们运用这些本领来比一比、说一说。
(一)练习一:比一比,说一说
1、(出示蛋糕和碟子图)
师: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1:用一块蛋糕对着一个碟子的方法,比较出碟子比蛋糕多2个。
生2:用数一数的方法,蛋糕6块,碟子8个,所以蛋糕比碟子少2个。
生3:小巧正在把蛋糕装在碟子里,已经装了2盘,还剩下4块蛋糕,碟子还多6个,所以碟子比蛋糕多2个。
2、(出示杯子和吸管图)
师:这幅图你又是怎么比较的,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同桌互说。
(2)交流汇报。
(二)练习二
(出示背心和裤子图、孩子和篮球图)
师: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三)练习三
(出示乒乓图)
师:四个小伙伴想打乒乓球,2副乒乓拍和3个乒乓球够吗?为什么?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生活经验,仍然运用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生:四个小伙伴打乒乓球,2副乒乓拍和3个乒乓球够了。
因为要一副球拍、一个乒乓球对应两个小朋友,不能像刚才那样一个对着一个。
小结:对呀,我们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时还要注意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