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记叙文写作的情理结合

合集下载

记叙文的“情”和“理”

记叙文的“情”和“理”

记叙文的“情”和“理”一篇好的记叙文要具备两大要素:一、要表现出让人感动的“情”记叙文中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写那些人人能体会的人之常情。

有许多情感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比方说对真善美的赞颂,对假丑恶的憎恶等等。

只有传达这样的情感,才会激起别人的共鸣,才会使人感动。

2.写那种超出常规但又合乎常理的情感。

如果说写人人都能感知的人之常情是为了求同,那么,写反常但又合理的情感则是为了求异。

如果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就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一位作家曾经历过一次“二难选择”:一位年老的男车夫和一位中年女车夫同时要做他这笔生意,以致为了三元钱而大吵起来,作家最终坐了女车夫的车,但他内心很痛苦,为没能帮上年老车夫而内疚,为让一位妇女拉自己这个大男人而惭愧。

于是,这位作家的同情心在反常的行为和心理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这位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3.写那种跌宕曲折的情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跌宕起伏的美感,很难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时,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

二、要揭示出引人深思的“理”1.通过人物语言揭示“理”。

一位遭受挫折的年轻人找到一位智者,说出自己的苦恼。

智者带着年轻人沿着山路往前走,越走越险,眼前赫然就是一道悬崖,年轻人不解甚至有些恼怒,智者让年轻人拐了个弯,一片美景出现在眼前。

智者说:“后退固不可取,太过执著也易生妄念,拐个弯可能是另一番天地。

”智者的话,不仅使那位年轻人顿悟了,也使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2.通过心理描写揭示“理”。

如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结尾的心理描写。

这样的心理描写固然是“我”的自我剖析,同时也揭示出蕴含的道理: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应该向他们学习。

3.通过联想、想象揭示“理”。

记叙文重在叙述与描写,而不是议论,因此,对“理”揭示要注意点到即止。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情到真处方动人2

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情到真处方动人2

佳作引路 这段,我干渴万分,于是到饮水房,抽出
一个杯子,倒好茶叶,正准备倒开水时,王老师进来了
。她见到我,笑着放下水杯,帮我拿起开水瓶,说:“
丽,我帮你倒吧!这壶太重。”我惊讶地呆立在那儿,
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的?待我缓过神,她已经打开盖,
往杯中倒水了。王老师用纤细的手扶住我的杯子,另一
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情到真处方动人
你害怕写作吗?
你在写作中都遇到了 哪些问题?
1.不知道写什么 2.不知道怎么写
学习目标: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 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做人要做真人,不虚伪造作。
“为情而造文。” ——刘勰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 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 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教师寄语:
1.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 活瞬间、生活场面。
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 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
3.参考课文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4.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兼顾谋篇布局, 但不可以抄袭。
同学们: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我们要细心观察, 用心感悟,去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让我 们拥有一双发现真情的眼睛,一颗感受爱 的心灵,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 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内 心世界,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吧!
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
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记叙文写作是一种叙述性质的文学作品,它主要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情感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把握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要与事件和人物相结合。

在记叙文中,事件和人物是构成情感的主要元素,而情感则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表现。

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表现,尤其是人物的情感在事件中的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情感的把握要贴近生活。

记叙文是要通过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所以情感必须是真实和贴近生活的。

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情感的灵感和素材,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真实和有力量。

情感的把握要注意节奏和情绪的抒发。

在记叙文中,情感的抒发要有节奏感,要有起伏和变化,不能一味地表现单一的情感,这样会使整个作品显得单调和乏味。

情感的抒发要注重情绪的细腻,要通过细节和描写来渲染氛围和情感,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深刻和打动人心。

情感的把握要注意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触动读者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发要与读者建立起情感共鸣。

作家要通过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表现来引发读者的共鸣,要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情,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记叙文写作中情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与事件和人物相结合,贴近生活,注意节奏和情绪的抒发,以及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作品的最终目的。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动之以情”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动之以情”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动之以情”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而高中生写作记叙文易犯的通病往往是抽象的叙述多,细腻的描写少,空洞的议论多,感人的细节少,苍白的抒情多,完整的情节少,写得似散文或议论文,文体感不强,主题思想不鲜明不突出,加上字迹潦草,卷面不整,习作很难博得评卷老师青睐。

为克服上述不足,让记叙文写得有血有肉,力求以情动人,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尝试训练。

一、题材力求真实,故事趋向完整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注重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切忌无病呻吟,无感而发。

所记人或事要真实可信,合情合理;所抒之情要发自肺腑,真挚感人。

故事情节要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例如《囚绿记》回忆作者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常春藤“囚禁”的真实故事,从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到怀绿,有头有尾,显得真实感人。

《小狗包弟》讲述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包弟到来、相处甚欢、包弟成包袱、痛别包弟到深深忏悔,情节有始有终,跌宕起伏,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之情,催人泪下。

学生习作《有这样一种声音》记叙的是作者与姥姥之间的一段真实经历,写的是一种触动心灵的声音,对姥姥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这与作者一定的生活积淀不无关联。

二、描写生动细腻,细节感人至深记叙文除了使用叙述、议论、抒情外,还要注重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涉及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还有侧面烘托、景物描写,描写必须为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服务。

成功的记叙文大多得力于精当的细节描写。

《背影》写父亲爬上月台去帮儿子买橘子,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巴尔扎克写葛朗台临终时抓取镀金十字架。

吴敬梓写严监生因多点一根灯芯迟迟不肯断气。

孙犁写水生嫂听到丈夫参加大部队消息后好似被苇眉子划破了手。

记叙文如何抒情

记叙文如何抒情

• 老师,您还记得吗?每当我安于现状,满 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又是您 在随记本上及时提醒我:同学,前方有更 美丽的风景等着你,你怎么能贪恋于路边 的小风景而止步不前呢?
• 老师,您还记得吗?当我觉得自己已经拉 满弓,再也没有潜力可挖时,又是您及时 地写下评语,也写下期待和祝福:同学,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怎能这样小看自己。 再努一把力吧!
• 一个蝉鸣稀薄的夏日,窗外阳光正 好,从指缝间看去依旧灿烂如昔。远处 街道上空飘来的细尘气息,记录着这个 小镇特有的味道。
• 我随手关掉音响,刚才还飘荡在房 内的歌声顿时消散。正准备出门,却遇 上行色匆匆的父亲。让我诧异的是,他 并没有系鞋带,显然是忘了。
• 母亲迎面走来,拦住了他。

• 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 鞋带,纤细却不白皙的手在鞋带间飞 快地穿梭。母亲唇角微抿,一缕长发 调皮地从耳际落下。她眼神专注,仿 佛在编制心爱的丝织品。蓦的一阵微 风吹来,空气中便回旋着淡淡的香樟 树的味道。我的心底也蓦然一动,仿 佛有什么要破土而出。
• ——2010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因为爱, 所以隐瞒》
• 这段文字让人读起来好像是在面对着父亲 来真情告白,没有附着物,而是把对父亲 的怀念之情直截了当地宣泄毫无遮掩地袒 露出来。
• 注意:
• 直抒胸臆可以是呼吁、称赞、劝勉、诉说 委屈、倾诉理想、表达希望。这种抒情方 式因其直陈肺腑,坦率真挚,而对读者造 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力,但这样的直抒胸臆 往往在前文是有铺垫的,那些情节事件经 过层层蓄势到了该抒情的时候就更加热烈 奔放,一泻千里了。所以,在同学们的文 章里,如果也有这样的铺垫,到了应该表 白的时候,千万别戛然而止,或几个省略 号了事,因为不表达出来,永远不会有人 懂的。作者在描述 感情时,不借助任何事物和景物,而直接 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作以公开的表白和 坦露。就是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 有怎样的感情,和盘托出,全抒之而后快, 以其浓烈酣畅的特点来感染读者,引起共 鸣。

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的情节与描写

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的情节与描写

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的情节与描写在写作中,记叙文的情节与描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恰当的情节安排和精彩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也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写好记叙文情节与描写的技巧。

一、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在写作记叙文时,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是非常关键的。

情节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起始点、发展点和高潮点,并且这些点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同样重要的是,情节的展开应该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能让读者感到过于牵强和突兀。

为了更好地表达情节,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例如,可以设置冲突点来推动故事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情节的发展可以通过递进和转折等手法进行,增加故事的曲折感和张力,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描写的作用和技巧描写在记叙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在写好记叙文的描写时,有一些技巧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要注重细节描写。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展现事物的特点和细节,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从外貌特征、举止动作、表情等多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要注重感官描写。

通过感官描写,可以营造出更加真实和鲜活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描写一个地方时,可以通过描述气味、声音、颜色和光线等来表达这个地方的特点,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要注意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可以用拟人的方式来描写一个物体的特点,使其更加具有人性化的魅力。

三、营造节奏感和情绪氛围除了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描写的技巧外,还应该注意营造节奏感和情绪氛围。

通过精确的叙事节奏和恰当的语言运用,可以使作品的情节推进更加流畅,读起来更加舒畅。

例如,在写高潮部分时可以借助于较长的句子和生动的动词,来迅速推进故事的发展。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为主的文体,它通过描述叙述事物的经历、情节和环境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在记叙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文中的人物、事件注入生动的色彩,使得读者更加容易被故事所感染,产生共鸣。

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把握好情感,成为了作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写记叙文时要注重情感细节的描写。

情感是记叙文的灵魂,要想让读者产生共鸣,就要通过具体的情感细节来表现。

当我们要写一篇记叙文描述一个人的失恋经历时,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他的哀伤神情、无精打采的表情,或者是流连忘返的回忆,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这些细节性的描写会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心灵世界,更容易感同身受,从而更深刻地被故事所触动。

要在写作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情感的表达。

记叙文中的情感表达并非仅限于文字的描写,还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细腻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动人的对比等手法都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达情感。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情感更加深刻、更加感人,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要注意情感与逻辑的统一,不可因为沉迷于情感而牺牲了作品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情感的表达不能脱离了作品的情节和主题,在情感的表达中,要注重情理的合一,不能为了表达情感而牺牲作品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这需要作家在写作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有情感的冲击力,又要有合理的逻辑支撑,确保作品在情感和逻辑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要通过细节表达情感的变化和发展。

情感的发展和变化是记叙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作家要通过细节的描写来展现情感的变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变化。

在叙述一个人走出困境的过程时,可以通过描写他的挣扎、迷茫,再到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走向光明,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发展和转变。

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使读者更容易被情感所打动。

情感在记叙文中的把握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功力的工作。

作家要注重情感细节的描写,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情感的表达,注意情感与逻辑的统一,通过细节表达情感的变化和发展,来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感人。

记叙文的“情”“理”双翼

记叙文的“情”“理”双翼

得 到 了 更 好 的 体 现 ,这 位 作 家 悲 许 的 恼 怒 ,但 高 僧 让 年 轻 人 拐 了
( 苏 兴 化 中 学 ; 2 7 0) 江 2 50
2. 语戟通 0/ 文学讯 1A 0 5 @
一 中 会 的 人 之 常 情 。有 许 多 情 感 是 人 的 激 荡 。 因此 , 描 述 情 感 时 , 出 “ 件 小 事 ” 所 蕴 涵 的 道 理 : 在 要
们共 有 的 、 通 的 , 共 比方 说 对 真 善 尽 量 展 示 情 感 的 曲 折 和 波 澜 。有 劳 动 人 民 是 伟 大 的 ,我 们 应 向 他
与 一 般 人 不 一 样 时 ,如 果 这 种 反 那 位 客 人 咳 嗽 吐 痰 时 “ ” 于 本 不 该 喜 欢 的 人 或 物 或 事 ,将 本 我 终
常 的 行 为 中包 含 着 强 烈 的 情 感 , 发 作 及 随 后 挨 打 , 日 晚 宴 不 欢 不 属 于 人 的 天 性 的 东 西 变 成 一 种 生 这 种 情 感 往 往 就 具 有 更 强 的 冲 击 而 散 , 后 “ ” 知 道 那 位 奇 怪 习 惯 。 何 对 付 这 种 情 况 ? 好 的 如 最 最 我 才 像 , - J 一 力 , 给人 留下更深 刻 的印象 。 的客 人原 来 是 “ ” 救 命 恩人 , 办 法就 是 , X 付蚊 子那 样 , 开 能 举 我 的
个 道理 。
2 通 过 心 理 描 写 揭 示 “ ” . 理 。 篇 好 的 记 叙 文 一 定 要 具 备 天 悯 人 的 情 怀 也 就 更 容 易 打 动 读 如 鲁 迅 先 生 《 件 小 事 》 结 尾 这 一 的
者 的心 。
两大 元素 : 首 先 。 要 表 现 出 让 人 感 动 的 “ ” 情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描写环境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事件和环境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文体。

而“情感”正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记叙文的始终,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把握好情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巧。

一、情感的渗透和表达在记叙文中,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思想等方面,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表达他们的情感状态。

这种情感的渗透和表达需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对事件的点滴叙述来完成。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神、微表情、行为举止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变化,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物内心。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事件环境的描写和情感的渗透来增强记叙文的感染力。

通过对自然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通过对事件的细节描绘来引导读者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增强记叙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情感的张力和发展记叙文中的情感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起伏变化的。

如何在事件的发展中把握好情感的张力和发展,成为了记叙文写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事件的起伏中,情感的变化会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事件的起伏中,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张力的传递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在人物面临挑战、困境时,可以通过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挣扎来表达情感的张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整个事件的发展之中;而在人物获得成功、获得幸福时,可以通过人物内心的喜悦、激动和愉悦来表达情感的发展,让读者与人物共享喜悦和幸福。

三、情感的共鸣和传递在记叙文中,情感的共鸣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可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共情人物的情感经历。

而通过对事件的描写和情感的传递,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故事。

四、情感的把握和节奏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把握好情感的节奏和变化,对于增强整个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非常重要。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托尔斯泰在探究“艺术活动”时提出“将自己内心曾体验过的感情,用动作、线条、色彩、言辞来表达,唤醒别人从中体验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简单而深刻的表述,让我们将文学创作的秘密锁定于“情感”二字。

写作的过程是情感流淌的过程。

在记叙文写作中,“情感”表达至关重要,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展现叙事情节的重要特色。

初中生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把握好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让文章充满感染力。

那么,如何来表达“情感”,如何注入“情感”,如何展现“情感”呢?一、明确“情感”与文本主题的关系在作文中,“情感”应该排在第一位。

我们说写作是为了表达主题思想,对“思想”而言是必备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思想”的体现,却需要“情感”来支撑。

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思想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刘勰提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也是对“情感”的刻意关注。

我们以屈原所作《离骚》为例,全文体现最为炽热的爱国情感,成为写作典范;还有文天祥的《正气歌》,以济天下苍生,心忧社稷的悲怀情感,来奏响时代的高亢鼓点,成为传世经典。

同样,在李白的《静夜思》里,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些情真意切的词句,那些涓涓细流的情感,无不闪烁着对人性光辉的褒奖,读之无不令人动容。

可见,在突出文本主题思想时,真挚情感的运用可以让作品获得艺术巅峰。

联系到作文实践,情感应该是作文的基础,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赋予文章深刻的情感感知。

当然,情感的表达并非易事,每个学生的生活不一样,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与体验也不同。

如何更好地构思语言情境,需要从情感语言的运用中来提升。

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都可以被赋予“深情”。

正如容本镇在《写作感受论》提出:“生活是感受的源泉和基础,但生活并不等于感受。

生活需要情感的催化和心理的作用才能产生感受。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感到“乏味无趣”,就是因为缺失对生活的“感受”,没有感受,就无法打开写作的思维;没有感受,就找不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

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把握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和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魅力在于情感的抒发。

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表达,通过写作,作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把握好情感,使文笔更加生动、感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要深入思考故事的情感核心。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情感核心,它是故事发展的灵魂,也是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的关键。

作者应该在写作前深入思考故事要表达的情感,明确故事的情感主题,为写作奠定基础。

如果要写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作者可以思考友情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友情带来的喜悦和伤痛等情感方面,从而能更好地展现友情的真实感受。

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细节是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作者可以运用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表情、行为、语言等细节描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读者对故事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当描述一个人因失去摔碎的照片而伤心的时候,可以写道:“她捡起那片碎片,看着上面的面庞和微笑,眼神中纷乱的情感犹如断裂的线缝一样,让人心碎。

”要注重情感的起伏变化。

人类的情感是多变的,由喜悦到忧伤,由惊喜到失望,一个故事中往往会有多种情感交错出现。

作者要通过合理的安排情节,使情感起伏有致,不平淡无味。

可以通过对话、冲突和意外等方式,引发情感的变化,增加故事的紧凑感和可读性。

在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中,可以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种种努力和挫折,以及他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把读者从期待、失望、坚持到喜悦的情感起伏中引领。

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

情感只有真实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观察来表达情感,避免与读者产生太大的代入差距,否则读者很难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要注意情感的温度,不要过于冷淡和做作,也不要过于夸张和浮躁,而是应该根据故事和人物的特点,以及情感的内涵来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

只有真实、饱满且与故事相呼应的情感,才能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作品增添无限魅力。

情理交融的作文

情理交融的作文

情理交融的作文
情理交融的作文是一种兼顾文学思想性和理性思考的写作方式,既要充分考虑情感性的因素,又要考虑理性性的因素,以协调观点、材料、论证与总结相结合,陈述全面、合理的观点和意见。

二、情理交融的作文的重要性
情理交融的作文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客观审美、兼顾理性思考与文学思想性的写作能力,它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从而使他们更好的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形成自己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如何写一篇情理交融的作文
(一)确定主题:写情理交融的作文要明确主题,确定写作策略、文章结构和论证方式。

(二)搜集资料:能够有效地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更多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话题的认知,使观点更鲜明,表达更充分深入。

(三)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分析研究,将情理交融的文章结构进行组织,在论述的时候,要关注点突出,阐明重点思想,有助于较好的说服读者。

(四)完成表达:完成表达时要突出主题,使用多种语言方式,表达出文章中关于主题的思想观点,使用适当的文字、叙事、抒情等文学手段,使文章体现出文学思想性。

- 1 -。

记叙文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常常是以情打动人的,有时表现为内心质朴的倾诉,有时表现为一种激情的迸发;一篇好的记叙文常常还有恰当的议论,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进行阐发,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加记叙文的思想感。

那么,如何在记叙文运用抒情和议论呢?1、缘人、事、物、景自然抒情,情动于中。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抒情,它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的一种方式。

它婉转沉吟,美在渗透,用在灵活。

这种抒情方式在我们初中课文中比比皆是。

《散步》中的记叙性抒情,《背影》中“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性抒情,《紫藤萝瀑布》中结尾的议论性抒情,都是典范的间接抒情;还有一种是直接抒情,它是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心中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的一种方式。

它直白热烈,澎湃涌动,表达酣畅,情透纸背,扣你心扉,令你动容。

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感叹句等。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些抒情都是缘人、事、物、景,扎根在记叙的基础上的抒情,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

它不是叙事主干的附着物,而是叙事主干的渗透物,应当是作者一吐块垒的真实的审美体验。

2、扣人、事、物、景恰当议论,凸显文旨。

在记叙文中进行适当议论,有些学生感到它棘手神秘,生硬突兀,文气不畅。

其实,揭开它的面纱,掌握它的写作规律,那对提升记叙文的思想深度有重大的影响。

我觉得关键是理清两个问题:①议什么,②如何议。

议什么呢?或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议事情的得失、或议经历的意义、或议品质上的影响,或议认识上的收获,或议感情上的看法。

如何议呢?或集中在结尾,或首尾呼应议论,或间夹穿插在记叙中,使文章随处迸溅智慧的浪花,凸现文旨。

当然,议论的文字不宜过多,往往是要言不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些议论要紧扣人、事、物、景,不能议不及题,否则,议论的文字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记叙文写作中巧妙融合抒情策略

记叙文写作中巧妙融合抒情策略

︙︙摘要:抒情是作文写作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方法,学生在写作中,如果能够自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文章就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时,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以外,还要让学生注意在细节描写中融入情感,用拟人手法表达情感、用象征写法寄托情感、用评述议论释放情感,为文章赋予灵魂与生气。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抒情策略记叙文的写作对象通常是人、事、景、物等,通过记录、描述、歌咏等方式来陈述人物的特点、经历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变化等。

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基本文体。

新课程改革提倡:写作要有自己的特点、灵气,给人以感染力,带有个人的风格。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写作中巧妙融合抒情策略,让文章读起来“有温度”。

我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论述并分析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自然抒情。

一、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要素1.思想立意思想立意是指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学生要表达什么思想、传递什么观点,它也是整篇文章的灵魂。

在特定的写作要求中(如指定写作题目、主题、方向等),思想立意还体现了学生是否能正确审题。

因此,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写作,应建立在明确思想立意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容易出现内容空洞、模糊等问题。

2.行文布局行文布局是指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将零散的文字组织成文,它传递并反映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比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等进行排编。

行文布局是否清晰,决定着作者是否能够将事件讲清楚。

因此,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写作必然有较完整、清晰、科学、合理的逻辑思路,使读者易读易懂。

3.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指学生以哪种遣词造句的方式来写它体现了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初中记叙文写作在语表达上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语病。

语言表达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写作风格。

比如,是逻辑理性派还是浪漫感性派;是传统保守派,还是另类创新派;是谨学术派,还是活泼清新派等。

不论哪种风格,一篇优的记叙文必定能够通过语言来打动人心。

记叙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记叙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记叙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关于记叙文的常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记叙的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其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6、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二、记叙文的“三味”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了。

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

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档次呢?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

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

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

探讨小学作文范文中的记叙与抒情结合写法

探讨小学作文范文中的记叙与抒情结合写法

探讨小学作文范文中的记叙与抒情结合写法在小学作文的范文中,记叙与抒情结合的写法非常重要。

通过巧妙的结合,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表达出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小学作文范文中的记叙与抒情结合写法,并分析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优势记叙与抒情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将它们相结合可以给作文带来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记叙可以使作文更具体生动。

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的行为和表情,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而抒情则可以通过感受、情感的描写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记叙与抒情结合,既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又有真挚的情感,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达力。

通过记叙事件的细节和抒情的描写,作者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内涵。

记叙的具体事实和抒情的主观感受相结合,使得作文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更是对事实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记叙与抒情的结合可以给作文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记叙的情节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进入文章的世界,并希望了解故事的进展。

而抒情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提升阅读体验。

二、记叙与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1. 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记叙抒情结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从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叙述,并结合抒情的描写,突出事件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写一次冒险经历的作文时,可以先叙述冒险的起因,如"那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的山上探险",然后详细描写他们在山上的经历,包括山脚的风景如何美丽、登山途中的艰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等。

最后,通过抒情的描写,表达出参与者的兴奋、紧张和胜利的喜悦。

2. 表达情感和思考抒情是作文的灵魂,通过感受和思考的描写可以给作文增加情感色彩,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情感的抒发和思考的表达。

中考记叙文结构布局:夹叙夹议

中考记叙文结构布局:夹叙夹议

写好记叙文并不意味着必须单纯地记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语言或心理刻画,进行抒情或议论,以达到表达情感、阐释心灵体悟的作用。

这种事理结合、情理兼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夹叙夹议。

如果能在行文写作时巧用夹叙夹议式模板,不仅能够起到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得文章更具个性,且富有哲思。

在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写作时,需要注意事、情、理三者的相互融合,为抒情而抒情或为说理而说理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我们应该让“议”在“叙”的过程中徐徐展开,使叙述环环相扣,使议论层层推进,让读者跟随行文思路步步向前,进而引发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读性。

今天与明天一考生元旦和父母出去参加聚会,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位美国姑娘,年龄与我一般大小,却比我成熟许多。

我们聊了很多,从父母、学校、教育到电影、美食、歌手,等等。

身为加州人,阳光海滩般的性格是掩饰不住的,开朗、可爱还有活泼。

但是当她听到我对未来的规划得那么详细时,还是着实吃了一惊。

“But today is not only for tomorrow。

”她轻轻说道。

“但是今天不只是为明天而服务……”(巧妙扣题,提出对今天与明天关系的探讨,可以说,这句话正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想要表述的观点。

)我喃喃地重复着,思绪飘回童年。

(以回忆为由,自然切换叙事场景,引出议论,过渡简洁自然。

)我们的生活,太像计划经济了,僵硬而乏味。

父母按照成人社会的标准为我们画好路线图,去追求财富和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人生的第一个20年纯粹是在为后60年服务。

比如练琴。

琴凳上的10年,是投入;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产出。

算来算去,投入和产出相比还划得来。

但我时常含着泪水对妈妈说:“即使划得来,但是你知道吗,我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灿烂的童年。

”小时候,钢琴摆在窗口,小朋友们总是在楼下向我挥手说:“下来踢球吧,下来踢吧……”妈妈也总是抢先一步推开窗替我回答:“不了,他还要练琴呢!”每每这个时候,复杂的音符之间,充盈着我的汗水与泪水。

记叙文理清思路感悟作者情感

记叙文理清思路感悟作者情感

记叙文理清思路感悟作者情感目送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

我送他到机场。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片留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忽而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此刻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⑽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

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记叙文写作的情理结合
作者:刘浪涛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03期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说的一句话。

的确,那些看了开头便知结尾的文章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只有引发读者在阅读中认真思索、理性感受之后而领悟到文章深刻旨意所在的文章才有诱人的魅力。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情感是人类生命的花朵,当我们睁眼观望世界的时候,对生存的需要和对未来的追求便激起了心灵的律动。

情感又是生命的风帆,她使我们的想象力插上翻飞的翅膀,使思想在情感的激流中遨游。

情感同样是生命的真实写照,她绚丽多彩地映照着我们的心胸、个性、人格、品质。

“五情发而为辞章”,因此,一篇文章的成败,既要看它是否做到“以文传意”,能否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也要看它是否做到“以情感人”。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记叙文既有充实的内容,又有充沛的感情,做到情理交融,情文并茂呢?
一、明确记叙文中“情”、“理”的要求
情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内容。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要叙说、议论,都避免不了情感的影响。

它是人的趣味、爱好、道德、理智在文中的反映。

情感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也是文学表达的对象,记叙文的写作更是如此。

记叙文中的“情”贵真,因为“只有当作者先笑的时候,才能换来读者的笑容。

”如果靠头脑凭空捏造的“情”,自己无法接受,如何感动别人?其次,“情”贵深。

一位中学生面对浩瀚的大海,兴奋无比,可想了半天,竟然说出:“好多水啊!”他的这种情感在写作时就还有待于升华,只有深沉厚重的情感,才能产生撞击他人心灵的力量。

再则,“情”贵实。

情有所感,必有所寄,意有所触,必有所托。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态度,离开了对象的人、事、物,情便无所附丽,成了空洞的口号。

记叙文中的“理”与议论文中所要论证的理有所不同。

议论文中的理是作者通过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阐发出来的。

使读者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而记叙文的“理”是在记叙事情、描写景物之后,可以由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而生发出来的,也可以是读者在对文章内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想象、总结出来的。

记叙文中的“理”要求形象、深刻,富有哲理性,并与读者产生共鸣,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如果只是浮于事物表面的“理”,只会是苍白无力的“理”,没有感染力、说服力。

记叙文中的“情”与“理”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应是由两者的一个相通点或相似点把它们自然和谐地联系起来。

二、找准“情”与“理”的切合点
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

“要有纯真的感触,情动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写。

”没有真情实感而装腔作势地叹息、忧伤只能是无病呻吟,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但有的文章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所写的人、物或事缺乏深刻的、理性的思索,因此其中即使是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因缺乏深邃的思想内容而令人读之无味。

“理”,可以说是对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它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乃至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思索,对于人们认识生活、投入生活及改造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篇文章没有理趣,也就没有“纲维全篇”的砥柱,也就失去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领”。

正因为如此,记叙文写作中首先必须找准“情”与“理”的切合点。

情由事生,情由人生。

在写作之前,真情实感已积蓄于内心。

因而,关键是把自己的情感切入文章之“理”。

首先,要凭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从实际出发,用抽象法把握文章感性材料的整体本质,提炼本质。

然后,找出作者思想情感与这个本质的连结点,即这个本质与抒发感情的相通或相似之处,联系作者写作前积累的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抓住本质中可以抒发某种情感的因素,让读者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使文章之“情”自然地融入文章之“理”。

这样既能做到义深意远,辞盛文工,又能使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找到了情感的归宿和人生真谛。

如读了朱自清的《春》一文,读者之所以会由“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联想到“一生之计在青春”的人生哲理。

正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切入了对人生、生活的积极思索中。

三、注意从“情”的升华中深化“理”
在不少的文学作品中,文章抒发的并不是自己单纯的情感,而是一种更深意义、更高层次的感情。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往往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章最后写道:“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文章抒发的不是单纯的母子之情,更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融化在对革命、人民的深情中。

当然,文章之“理”也随之而深化为“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了。

“情”与“理”密不可分,然而,“情”同“理”却可不同,这就要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程度。

在记叙文写作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可能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所以,要尽可能地提取最能体现文章之“理”的那份情感。

并把它切入文章之“理”。

然后考虑如何把这份情感突破文章思想内容所锁定的这个狭小圈子,从而升华为一种更深意义、更高层次的情感,自然,文章之“理”也会因“情”的升华而深化。

比如在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中,面对浩瀚的大海,我们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好多水啊!”而可以是在赞美海的浩瀚的同时,深化到“人也应当有海那样宽广的胸怀,能包容万物”之“理”。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要紧紧把住“情”“理”的切合点和内在联系,不能为追求“情”的升华、“理”的深化而使“情”“理”牵强附会。

四、力求“情”“理”的完美结合
一篇优秀的文章,应当是情理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写作时,可以将抒情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人、物、景、事谈看法和体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抒发内心情感时,必须始终做到“情由事生、情由人生”,不能为文而造情,为文挤情,这样造来的情、挤出来的情只能是虚假的,没有立足之地。

抒情时,还要力求具体生动,可以把难以言传的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不让人觉得文中之“情”是虚无缥渺的,是空中楼阁。

同样,议论也必须是由事而发,由人而发,切不可是作者思想的随意奔泻,而应当做到“议论须带情韵以行”。

这里的情韵,应当是文章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寓情于理,情从理出,水乳交融。

这样的“理”才是情中之理,这样的“情”才是理中之“情”。

如鲁迅的《故乡》一文的结尾,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自然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再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自己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同时把作者渐离故乡的失望与痛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然而,作者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充实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启示交织一起,主题思想也因此跃然纸上,不言自明,作者的未尽之意也尽在其中,令读者回味无穷,想象无限。

“情”“理”的结合须恰到好处,不宜滥用,须学雄鸡适时而啼,莫学青蛙昼夜而鸣。

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在文章中,情理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它是时时在,处处在。

它既酝酿于作者构思行文之时,又品味于读者阅读揣摩之刻;它既融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同样感悟于读者的内心深处。

因而,写作中应尽量让情理渗透在形象里,渗透在细节里,渗透在独白和对话里,甚至渗透在每个词汇和标点里。

一份真挚而自然的感情是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因此,同学们要细心的去捕捉每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情,使自己的精神随之升华,也使自己不得不“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只有这样,才能使情理熔为一炉,情文并茂,并给读者赏心悦目之感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