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知识

合集下载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七.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七.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七组织文化与环境:拘束力量一、管理者:全能的仍是象征性的1.为何管理全能论在管理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答:全能论在管理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它以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将管理者视为组织的砥柱中流。

由于它反应了管理学理论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假定: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自己的素质。

也就是说,组织的成效和效率的差异,在于组织中管理者的决议和行动。

2.论述管理象征论。

答:象征论指出,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没法控制的外面力量,管理者对组织成就仅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换句话说,是外面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就。

可是,管理者是控制和影响的象征。

3.哪一种看法——全能论或象征论——在现实中更拥有可取性?试议论之。

答:现实是两种看法的综合,管理者既不是脆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

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议的内部拘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面拘束力量(组织的环境。

但,这些拘束力量其实不意味着管理者的手脚被约束住了,管理者有可能改变和影响他们所处的文化和环境,由此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扩展他们可自由商酌决定的范围。

二、组织文化4.什么是组织文化?答: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系统。

这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对文化的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文化是一种感知。

其次,只管个人拥有不一样的背景或处于不一样的等级,他们仍常常采纳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

这就是文化的共有方面。

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对待组织有关,是描述而不是评论。

5.描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答:研究表示,能够用七个维度正确地表述组织文化的精华。

创新与风险蒙受力、关注细节、成就导向、职工导向、团队导向、进步性、稳固性。

每一个特色都是由低到高连续改动的。

在很多组织中,特别是强文化的组织,此中的一个文化维度往常会高于其余维度,并从实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
•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
– Have a distinct purpose (goal) – Are composed of people – Have a deliberate structure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 Explain why managers are important to organizations
• Tell who managers are and where they work
• Describe the functions, roles, and skills of managers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14
Exhibit 1-5: Mintzberg’s Managerial Roles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7
What Do Managers Do?
• Management involves 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确地做事)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做正确的事)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亨利.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当今本教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定量方法——行为方法(早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科学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一般管理理论——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11版中文)ppt课件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11版中文)ppt课件

所谓创新,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不同, 构想出来的事物与别人不同。创新视角就 是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和现象, 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
四、管理者工作是如何变化的
变化的技术、变化的社会期望 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安全威胁 三种必须认真应对的变化: 顾客对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对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性 可持续性对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性 sustainability: meeting the needs of people today
四、定量方法(管理科学理论)
数学和统计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
五、当代方法(管理理论)
过程方法 系统方法 权变方法
六、现代管理实践的发展
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 管理组织更加多样化发展 管理方法日渐科学 管理手段更加自动化 管理实践更加丰富化 管理的责任更加宽泛化
管理(企业)的简要回顾
而使其变得对组织更加有利。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压力集团
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环境的不确定性; 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 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 利益相关群体
环境就是通过这两方面对管理者产生影响。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谁是所有者 不同的全球观 理解全球环境 全球化经营 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
率有详细的论述。)
二、古典方法(管理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罗(美):科学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法):一般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德):科层组织理论
这三种理论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三、行为方法(科学理论)
早期的行为科学研究:芒斯特伯格、霍桑 试验
人际关系运动:马斯洛、麦克雷戈、赫茨 伯格
行为科学: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关于群 体行为的研究、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七、 当前的趋势和问题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组织行为学行为:人们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在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时,我们尤其关注六种重要行为:·员工生产率: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缺勤: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离职: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总体态度。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员工实施的可能会对组织或组织成员产生产生伤害的故意行为。

●态度和工作绩效态度:对物体、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

认识成分:个体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人或某事采取行动的意向。

●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以及重视工作绩效的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认同所在组织及其目标并愿意留在该组织中的程度。

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多么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总体看法。

●员工敬业度员工敬业度:员工关心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敬业度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而且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指出,我们为减少失调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三件事情:(1)造成这次失调的那些因素的重要性(2)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3)这次失调所包含的奖赏●态度调查态度调查:向员工提出一系列陈述或问题来了解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群体、上司或组织。

●人格人格:个体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

这些模式会影响该个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以及其他人互动。

两种最著名的方法:(1)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外向型(E)vs内向型(I) ·领悟型(S)vs直觉型(F)·思维型(T)vs情感型(F) ·判断型(J)vs感知型(P)(2)五大人格模型①外倾性:个体喜爱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和他人相处的程度。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八)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八)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八)第Ⅴ篇领导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一、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1.界定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领域中尤其关注的是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两大领域。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其二,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等课题。

有关群体行为的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与个体单独活动时的行为并不一样。

2.把组织看做"一座冰山",为什么对理解组织行为十分重要? 答:理解组织行为的困难之一在于它针对那些并非明显可见的问题。

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组织行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楚可见的,而相当大量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①可见部分: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②隐藏部分: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3.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由于管理者通过其他人而完成工作,如果它们能够了解行为,则会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管理者必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能够预测员工会对管理者所采取的各种活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并能够进一步影响员工实施具体的行为。

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员工的生产率、出勤率和流动率,还考察工作满意度。

二、态度4.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什么? 答:态度是指对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们反映了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的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①认知成分由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构成。

②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③行为成分是指个人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作出行动的意向。

把态度看成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态度的复杂性。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管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2、管理的定义3、管理的4大职能4、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3个方面)5、卡茨的3种管理技能6、权变理论(权变变量)7、组织的定义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1、管理的历史背景2、泰罗的科学管理(4条原则)3、亨利·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4、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组织5、组织行为的4个早期倡导者(各自的理论简述)6、霍桑实验(梅奥的结论)7、当今管理面临的9个趋势(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是重点)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1、组织文化的定义2、组织文化的7个评价维度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决策4、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5、利益相关者的定义6、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关系重要的原因7、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4个步骤)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1、3种不同的全球观念2、多国公司与跨国公司3、组织走向全球化的3个阶段4、民族文化的4个维度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社会责任的定义2、共享价值观的4个作用3、组织走向绿色的4个方式4、调节管理道德的4个因素5、改善道德行为的方法第三篇计划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1、决策制定过程的8个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评估决策结果)2、决策具有普遍性(分布在管理的4种职能中)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4、4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第七章计划的基础1、计划的定义(182)2、良好目标的特征(189)3、目标设立的步骤(190)4、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191)第八章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定义2、战略管理过程的8个步骤3、组织战略的3种类型4、公司大战略5、竞争优势和5种竞争力量6、3种竞争战略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1、评估环境的3种技术(环境扫描,预测和标杆)2、分配资源的4种技术(预算,排程,盈亏平衡分析和线性规划)3、2种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和脚本计划)第四篇组织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的定义2、组织结构的6个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连,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3、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4、影响组织设计的4个权变因素(战略,规模,技术,环境不确定性)5、3种传统的组织设计(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6、现代的组织结构(基于团队的结构,矩阵型结构与项目结构,内部自治单位,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1、沟通的定义(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2、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信息超载,防卫,语言,民族文化)3、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障碍的方法(运用反馈,简化用语,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5、沟通信息的流向(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6、沟通的3种网络类型(链式网络,轮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

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

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

第一部分•Efficiency效率P8–“Doing things right”–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 •Effectiveness效果–“Doing the right things”–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The Manager: P44Omnipotent or Symbolic?•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管理万能论- the view that manager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认为经理直接负责组织的成功或失败•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管理象征论- the view that much of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ue to external forces outside managers’ control.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大部分是由管理者控制之外的外部力量所造成的观点•What’s Your Global Perspective?全球观(全球视角)P71•Parochialism狭隘主义- viewing the world solely through your own perspectives, leading to an inability to recogniz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Ethnocentric Attitude民族中心论- the parochialistic belief that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are those of the home country.本国取向•Polycentric Attitude多国论- the view that the managers in the host country know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东道国取向•Geocentric Attitude全球中心论–a world-oriented view that focuses on using the best approaches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全球取向•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跨国公司- a broad term that refers to any and all types of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hat maintain operations in multiple countries. 任一或所有类型的在多国维持经营的国际性公司。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六)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六)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六)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一、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战略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根据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而且,还有研究显示出,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称之为高绩效工作实务,会带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同时提升。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2.列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八步骤。

答:八步骤--招聘、解聘、甄选;上岗引导、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所包含的八项活动或步骤是组织选配到合格的员工并使之保持高绩效水平所不可或缺的。

其中,前三项活动可确保组织识别和选聘到有能力的员工;紧接着的两项活动是使得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最后三项活动则保证组织能保有长期保持高绩效水平得能干、杰出的员工。

3.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答: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最直接影响的一些环境因素-员工工会和政府法律及条例。

管理者已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他们将聘用、提升和解聘的人员。

法律条例有力地促进组织减少了歧视和不正当就业行为,但同时也降低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决策地自主权。

注:为使法律规定的"应当与不应当"行为得到平衡,许多组织制定了反优先雇佣行动计划。

它确保组织的决策和实践能有助于增强受保护团队成员在就业、提升和留职方面的地位。

三、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者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所分派任务的一个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过程可以归纳为两大步骤:⑴评价现有的人力资源;⑵预估将来需要的人力资源,并制定满足未来人力资源需要的可行方案。

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定的。

4.为什么职务分析对编写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很重要? 答:职务分析定义了组织中的职务以及履行职务所需的行为。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二章小结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二章小结

一.The Manager: Omnipotent or Symbolic?管理的万能论与象征论1 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Manager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The qua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quality of its managers.·Managers are held accounta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管理者直接负责组织的成功或失败。

组织的质量取决于其管理者的质量。

管理者对组织的绩效负责。

)2 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Much of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ue to external forces outside of managers’control.·The ability of managers to affect outcomes is influenced and constrained by external factors.The economy, customers, governmental policies, competitors, industry condi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actions of previous managers·Managers symbolize control and influence through their action.(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的大部分是由于外部力量的管理者的控制。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01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01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7
Exhibit 1-2: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Decisional roles
Entrepreneur, disturbance handler, 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
Have a distinct purpose (goal) Are composed of people Have a deliberate structure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Management, Eleventh Edition by Stephen P. Robbins & Mary Coulter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3
Who Are Managers?
Manager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七)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七)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七)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一、什么是变革,变革的力量1.应对变革为什么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答:组织变革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包括在人员、结构或技术方面的任何改变。

变革是组织的现实,变革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哪些外部和内部力量导致了组织变革的需要? 答:⑴外部力量:消费者需要的变化,政府法律和条例,技术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

⑵内部力量:组织战略的重新制定或修订,组织劳动力队伍的变动,新设备的引进,员工的态度。

3.谁是变革推动者?他们在变革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组织内的变革需要一种催化剂。

我们把作为催化剂起作用的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称为变革推动者。

任何管理者都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管理者;非管理者,如外部咨询人员(-客观的视角,但对组织的认识有限;相反,内部管理者可能更加深思熟虑和小心谨慎,因为他们必须与其决策的结果终日为伴。

)二、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⑴风平浪静观认为,变革是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

组织被看做是稳定的、可预见的,只是偶尔的危机才扰乱了它的秩序。

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过程--按照卢因的观点,成功的变革是可以策划的。

①解冻:打破现状的平衡状态。

有三种方式实现解冻:一是增强驱动力,二是减弱制约力,三是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②推行变革。

③再冻结:目的是通过强化新产生的行为,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

卢因的三步骤过程是将变革看做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

现状被打破之后,就需要经过变革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⑵急流险滩观认为,变革是持续的、不可预见的,管理者必须面对不断出现的、近乎无序的变革。

这种比喻更适合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它也是与日益由信息、思想和知识主导的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的。

⑶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面临着一种不断无序变化的环境。

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

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

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第一篇:管理学罗宾斯11版中英文对照详解第一部分• Efficiency效率P8 –“Doing things right”–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 • Effectiveness 效果–“Doing the right things” – 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 Manager: P44 Omnipotent or Symbolic? • 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管理万能论viewing the world solely through your own perspectives, leading to an inability to recogniz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Ethnocentric Attitude民族中心论the view that the managers in the host country know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东道国取向• Geocentric Attitude全球中心论–aworld-oriented view that focuses on using the best approaches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全球取向• Mu 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跨国公司an obstacle(障碍)t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a desired goal or purpose.• Why Do Managers Plan?为什么管理者要制定计划• Purposes of Planning计划的目的– Provides direction给出方向– Reduces uncertainty降低不确定性– Minimizes waste and redundancy减少重复和浪费– Sets the standards for controlling便于控制Mission:使命P227 a statement of the purpose of an organization对组织目的的声明• 范围• Organizational Designthe transfer and understanding ofmeaning.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Transfer means the message was received in a form that ca n be interpreted by the receiver.• Understanding the message is not the same as the receiver agreeing with the messag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际沟通-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eople.主要指存在于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沟通;•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组织沟通-all the patterns, networks, and systems ofcommunications within an organization.主要指组织中沟通的各种方式、网络Work specialization工作专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部门化Chain of command指挥链Span of control管理跨度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集权与分权 Formalization 正规化和系统。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四章小结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四章小结

一Workplace diversity and its importance工作场所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1 Workforce Diversity 劳动力多样化-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in an organiz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 to one another.·Levels of DiversitySurface-level diversity表面层次多样性:Easily perceived differences that may trigger certain stereotypes, but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ways people think or feel.Deep-level diversity深层次的多样性:Differences in values, personality, and work preferences.2 Why is Workforce Diversity so Important?二The Changing Workplace变化的工作场所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Population美国人口特征2 What about Global Workforce ChangesGrowing number of population of the world:From 7 billion (2010) (CIA)To 9 billion in 2050 世界人口的增长:从70亿(2010)()到90亿(2050)An aging population:Population aged 80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233% from 2008 to 2040 人口老龄化:80岁的人口将从233%上升到20403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One child of each family·Aging·Declined growth rate of workforce migrants三Types of Workplace Diversity工作场所多样性的类型1 Age -Both 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and the 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 of 1967 prohibit age discrimination.1964和1967禁止年龄歧视的劳动法第七条民事权利法第七条和年龄歧视法。

管理学(第11版)重点整理

管理学(第11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学:以鼓励人的踊跃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需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超级重要。

1.2.1 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1.3.1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附加一一.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1.为每项工作的每一组成要素开发一种科学的方式,以代替陈腐的经验方式2.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诲和培育工人3.与工人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业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完成4.在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尽可能相等地划分工作和职责。

管理者承担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全数工作。

二.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职权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方向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8.集权9.品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的稳固性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三.权变方式1权变方式:因为组织不同,面对的情境不同,所以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2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环境的不肯定性、个体不同四.什么是创业精神?利用机缘开创企业的进程,其三个主题是对机缘会追求、创新和增加第二章2.1.1管理全能论:一个组织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

好的管理者应该预测转变、发掘机缘、改善不良绩效,并领导组织实现目标,如有必要,乃至改变目标。

2.1.2管理象征论:组织的成败专门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经济、顾客、政府政策、竞争者行动、行业环境等)。

2.3.1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2.3.2一强文化1雇员对组织的大体价值观的同意程度和许诺程度越大,文化就越强。

2组织文化的强弱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雇员的流动程度和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而且已形成了明确的价值观。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教材,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实践案例等内容。

本书共分为16章,包括管理与组织、领导、决策等多个方面。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中的知识。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本书首先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组织、领导等。

其中,管理被定义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和其他资产,以达到所确定的目标。

组织则被定义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人员和资源的集合体。

领导则是指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管理学学习的基石。

二、领导的重要性和类型领导在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介绍了领导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各种类型的领导。

针对不同的组织环境和文化,领导的类型也不同。

本书主要介绍了传统领导、情境领导、认知领导等类型,并对这些类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时,作者还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领导理论。

三、企业决策企业决策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书涵盖了关于企业决策的多个主题,包括决策过程、决策者的行为和决策风险等。

在决策过程中,作者介绍了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障碍。

同时,本书还强调了科学决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包括运用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本书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

在这些方面,作者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三章小结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三章小结

一.What’s Your Global Perspective?1 Parochialism (狭隘主义)Is viewing the world solely through its own eyes and perspectives.Is not recognizing that other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living and working.Is a significant obstacle for managers working in a global business world.Is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ignoring others’values and customs and rigidly applying an attitude of “ours is better than theirs”to foreign cultures.只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和观点看世界。

不承认其他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是管理者在全球商业世界中工作的一个重大障碍.被忽视他人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陷阱,严格地运用“我们的态度比他们的”对外国文化更为好。

2 Adopting a Global PerspectiveEthnocentric Attitude (民族中心论):The parochialistic belief that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are those of the home country.Polycentric Attitude (多国中心论):The view that the managers in the host country know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Geocentric Attitude (全球中心论):A world-oriented view that focuses on using the best approaches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种族中心主义的态度:那最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国内parochialistic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管理的角色
运营管理:把各种资源转化为成品和效劳的转换过程
运营管理对组织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要:它涵盖效劳业和制造业;它对有效率、有效果地管理消费率至关重要;它对组织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

●效劳和制造
制造型组织:消费有形的物质产品的组织
效劳型组织:以效劳的形式消费非物质产出的组织
●对消费率的管理
消费率
—产品或效劳的总产出除以创造该总产出所需的投入
—由人员变量和运营变量组合而成
消费率进步所带来的利益
—经济增长和开展
—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利润而不导致通货膨胀
—由于更低的本钱而增强竞争才能
●运营管理的战略角色
如今制造业起源于100多年前的美国
二战后,美国制造商主要关注于其他职能领域,而不是制造领域
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外国竞争者对制造技术进展了整合,正在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
美国制造商做出了应对:投入巨资来改进制造技术,对组织进展重组,在战略规划中包含对消费的要求
●采用价值链管理来施行运营管理
价值:顾客愿意放弃资源〔通常是金钱〕来换取的产品或效劳的性能特征、特性、属性以及其他任何方面
价值链:整个组织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个步骤中依次可以增加价值的工作活动集合
价值链管理:沿着整个价值链来有序管理各种工作活动和信息的完好过程
●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的要求
·协调与协作
·对信息技术的投资
·组织过程的变革
·指导层的支持
·灵敏的工作岗位以及适应才能强的优秀员工
·可以提供支持的组织文化和态度
●价值链战略
组织过程:组织完成其工作的方式
●价值链管理面临的障碍
组织障碍
·回绝或不愿意分享信息
·不愿意改变现状
·对工作保障的担忧
文化态度
·缺乏信任或者信任太多
·担忧失去决策权
才能要求
·缺乏或无法开发出必需的技能来施行价值链管理
人员
·缺乏坚决不移的承诺和执行
·回绝采用灵敏的措施来满足新情况的要求
·没有动机来实现更高绩效
·缺乏训练有素的管理者来指导价值链管理
●当今的运营管理事项
技术在制造中的作用
—进步消费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整合程度,更有效地控制本钱
·预知性维修、远程诊断和设施本钱节省
质量:产品或效劳非常可靠地到达预期要求并满足顾客期望的才能
—改进质量的各种措施
·为质量而方案
·为质量而组织和指导
·为质量而控制
●质量目的
ISO 9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一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这些标准为制造流程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以确保产品符合顾客的要求
六西格玛:一种被设计用来减少瑕疵率以帮助降低本钱、节省时间和进步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方案
●批量定制和精益组织
批量定制:为顾客在他们希望的时间和地点、以他们希望的方式提供某种产品。

精益组织:可以理解顾客需求、通过分析制造这些产品所需的所有工作活动来确定顾客所需的价值、然后从顾客角度出发来优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