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1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c020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1.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欣赏着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云彩。
我不禁想起了有这著作时间简史的“宇宙之王”霍金,此时,我能欣赏到这美妙的景色,他呢?此时,他也许正在一件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静静地思考着宇宙的命运。
他21岁便患上了能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便完全瘫痪,已瘫痪的霍金由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
一次学术报告结束的时候,一位女记者问霍金,觉不觉得命运让他失去的太多?霍金告诉她,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此时,大厅里掌声雷动。
霍金让人们的心灵震颤。
对台来说,仅仅有他现在所拥有的就很可贵,他很满足。
我们比他幸运的多,我们不仅有健全的肢体,还具备完整的五官,然而,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们又有谁珍惜它们?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能够使用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再仔细一想,我很幸福。
我们能在教室里学习,而那些山区的孩子呢?同样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有人优秀,又有人不及格呢?上天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有人却一再让老师、家长失望。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他们。
不知不觉间,到家了。
我去做作业了,拜拜!《时间简史》读后感2今天,我看了现代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写的著作——《时间简史》。
这本书重点写了我的宇宙、宇宙和时间、量子物理与相对论、黑洞、时间箭头与时间膨胀这五个方面。
听说,当时霍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全身瘫痪的状态下完成的。
我想,霍金已经只有两个手指能动了,但他还是每天坚持阅读。
这种坚定的意志力是常人不可有的。
在轮椅上的霍金,虽然已经全身瘫痪了,但他的思绪飞出了太阳系,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他写出了现代人最喜欢看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他还发明出了一套科学模组,成为了英国皇家研究院最早的会员。
霍金写的《时间简史》主要介绍了宇宙是怎样由来的到黑洞的形成。
说起黑洞大家也应该知道,黑洞是由一颗恒星衰变只后,变成了白矮星,白矮星衰变了之后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黑洞。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cafc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8.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于是我利用周末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我是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最吸引我的内容,莫过于是虫洞,所谓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在《时间简史》这本书中,我发现,时间原来真的是可以穿越的,可是,以现在的技术来看,确实颇有困难,霍金先生在《时间简史》中说到过许多关于时间旅行的实验,它们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平时上网过程中,我也会浏览一些关于时间穿越的案例,当我看到这一个个案例时,真是目瞪口呆,它们是那样神奇,宇宙是那样的神奇。
《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这正证明了约翰·弥乐顿的名言:头脑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时间简史》读后感2突发奇想,想挑战自己。
我竟然从长长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时间简史》。
一扇通向宇宙奥秘的窗户随之向我打开。
史蒂夫·霍金,那个在轮椅上以一种奇怪姿势坐着,身体只有极少部分可以动的男人,却在思考着我们的宇宙。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5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e75f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3.png)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5篇)《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昨天看完了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在这里谈谈感想。
作为一本科普书,我十分相信作者本人及译者已经尽力了。
如果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还是完全不懂的话,说明这个人在看此书时完完全全没动脑子。
小至夸克,大至宇宙,看似差别巨大的两者,冥冥之中总有联系,宇宙,可以坍缩成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但这个比夸克还小的奇点,却也许是我们宇宙的开端。
书中提到的引力波,则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被我们地球确确实实地接受到了,虽然这条引力波是100多年前的。
在探索宇宙这一方面,科学家无法用实验来验证什么,但这个世界本来就没什么真正的定理,因为我们连1+1=2都不确定。
但我们不能说人家是胡说八道的。
《时间简史》把这个名字拆开来:时间,空间,简要的历史。
看完书后,我也有个疑问了,我们的宇宙究竟是太复杂还是太简单,是否是在上帝的可控范围之内?爱因斯坦刚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据说全球只有(除爱因斯坦外)两人能理解。
但现在,相对论对我们并没有那么陌生,这是这100年来,我们在宇宙学和粒子学上取得的巨大进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哲学。
但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理性分析,反而把哲学看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就像我上条发的说说一样,就和人们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反鸡汤一样。
引霍金先生在《时间简史》中的话:哲学家把他们的质疑缩小到如此程度,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到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
”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种堕落啊!《时间简史》读书心得2宇宙经过无数次的爆炸走向灭亡;又通过无数次爆炸,留下残核而重生。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4篇)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e42a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3.png)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间简史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篇1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考。
史蒂芬霍金写的《时间简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
读完之后掩卷长思其中的哲理,细细品味让人耳目一新。
霍金在20多岁的时候得了卢伽雷氏症病,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
到后来他得了肺炎穿气管手术,剥夺了他说话的功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一蹶不振。
虽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但他却用惊世骇俗、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胆提出了目前最伟大的宇宙学说,解开了许多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
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
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在这本书中,他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特领域。
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示踪”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的宇宙学的奥妙。
记得在整本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再重复一下,由于时间和空间是相关的,一个和逆时旅行紧密相关的问题是你能否进行的比光还快,这一点也许不会使你惊讶。
很容易看出,时间旅行意味着超光速旅行,在你旅程的最后阶段做逆时旅行。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虫洞、我是在一部电影《星际穿越》中看到的,原来虫洞其实就是一个球形空间,能让你不必走直线达到,而是通过扭曲路程来达到快速跳跃的过程,so interesting!甚至里面的主人公回到地球之后已是过了1000多个地球年,而他自己还跟之前一样年轻,多么奇妙啊!在感叹霍金教授带给我们的庞大科学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论证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当代教育引导学生应重点保护的,万万不可有意无意的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e4b0b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5.png)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时间简史》读书篇1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
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
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
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
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
也难怪就连霍金先生在某一场合也曾说过,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的人,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
虽说只学到了点皮毛,但对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个很大的扩充并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我不觉得对霍金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敬佩不已。
首先,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
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
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
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最新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汇总12篇)
![最新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汇总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4e0f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5.png)
最新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汇总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汇总12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0d4f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5.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现代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写的著作——《时间简史》。
这本书重点写了我的宇宙、宇宙和时间、量子物理与相对论、黑一洞、时间箭头与时间膨一胀这五个方面。
听说,当时霍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全身瘫痪的状态下完成的。
我想,霍金已经只有两个手指能动了,但他还是每天坚持阅读。
这种坚定的意志力是常人不可有的。
在轮椅上的霍金,虽然已经全身瘫痪了,但他的思绪飞出了太阳系,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一洞。
他写出了现代人最喜欢看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一洞》,他还发明出了一套科学模组,成为了英国皇家研究院最早的会员。
霍金写的《时间简史》主要介绍了宇宙是怎样由来的到黑一洞的形成。
说起黑一洞大家也应该知道,黑一洞是由一颗恒星衰变只后,变成了白矮星,白矮星衰变了之后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黑一洞。
同时黑一洞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引力最大的物体,它的大的连光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现在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成功=99%的努力+1%的天份。
就像霍金一样,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时间简史》读后感2史蒂芬·霍金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这本不足近10万字的《时间简史》则可能是他最出名的著作。
久闻其名,却一直敬而远之,觉得自己没有读懂它的能力。
[由整理]直到暑假,在侨中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听到比我年轻的H老师说到他读了《时间简史》,颇有收益,这才动了阅读的念头。
将阅读定在了中秋,在有意义的日子里读有意义的书,当然是件有意义的事。
读得比较慢,花了一个晚上和三个上午,每读一章,便起来活动活动,休息一下。
结果——还是感觉没能读懂!该书是谈宇宙学的,谈了时间、空间、宇宙起源及演变……一本书,涉及到了太多的科学家、科学理论和术语。
虽然这是一本致力于普及的通俗的书,但我仍是读得很吃力。
感到了自己的浅薄。
感到了宇宙的无限与神奇。
感到了科学的玄妙与厚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悲乎!H老师说,他读完《时间简史》,朋友惊奇地感到他的眼神变得空明而澄澈。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9ede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9.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
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
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
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
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
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
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住过去而不是未来,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进?这里必须关心一下时间的方向,只有时间有方向的时候才可能出现时间旅行。
这必然出现前后和里外之分,它必然有起点和现在的位点,那么宇宙就有了一个边界,宇宙就是有限的。
只有当我们低于时间的速度时,我们才相对于时间向后运动,我们才能回到过去。
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相对于宇宙的时候都和时间同速,宇宙里的一切都在随时间向前运动。
如果我们超过时间的速度走到时间之前,那里还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一切,那里还是混沌状态,在那里不会看到任何东西,我们也不能在那里存在。
《时间简史》读后感2我利用假期简读了这本《时间简史》。
这本书读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一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全书共十二章,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识,让我们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奥秘,包括:我们的字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字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跟我们讲述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读《时间简史》读后感(通用11篇)
![读《时间简史》读后感(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47d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5.png)
读《时间简史》读后感(通用11篇)读《时间简史》读后感篇1从识字以来,我读过很多书:《西游记》《俄罗斯童话》《上下五千年》……然而,现在五年级的我有些不满足于这些书了,开始对《前世今生》《时间简史》一类讲述哲理、科学的书兴趣盎然。
虽然初看上去,这些书枯燥无味,但是细细品味,却常常引发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
下面,来说说我读《时间简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读《时间简史》时,我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读,略去了那些艰涩难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内容。
但即使这样,仍觉得无聊,先后也只是翻了两页,便束之高搁了。
直到有一天,无聊的我,抱着好奇的心,再次打开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时间简史》,低下头,静心地品味起来。
我随手握起铅笔,点点划划,慢慢记下自己的疑问,一跃而出的灵感……咦!什么时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渐渐生动了起来?慢慢地,我被带入了一个科学的世界:与亚里士多德观赏水、火、土、木几颗星星的变化;与托勒密一起钻研宇宙中心的秘密;与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实来推翻错误的理论……一页一页,我认识了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坚持真理的伽利略,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我了解了反粒子、对偶性、小圆周、光子的概念……与此同时,我也提出了不少疑问: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颗行星的小圆周都是一样的?在恒星光谱中,什么颜色代表最热,什么颜色代表最冷?行星与恒星各是怎么形成的?……一堆数不清的疑问,让我不断地查电脑,翻阅其它工具书,甚至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念经一样在爸妈耳边不停地问,问到二老大声喝斥也浑然未醒。
无尽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我对《时间简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看到后面,不少先前的疑问迎刃而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滋味让我欲罢不能。
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去做试验。
我尝试和伽俐略一样,从楼上同时扔下两个质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们是否同时落地;当看到书上说:“飞船在太空中直线飞行,路径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维影相就显明是弯曲着”时,我也尝试着用铅笔在地球仪上测试;读到“视差”这一段时,我也试过坐在车上看远处一点也不动的太阳……那时的我,竟也感受点儿“科学疯子”的味道。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9f88e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2.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在孩童时期,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布满奇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我们的宇宙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它是否有一天会消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常常萦绕在我们稚嫩的脑海中。
但是随着我们慢慢的成年,这溯本求源的奇怪心、毫无束缚的想象力却淡去了,开头满意于各种现成的似是而非的论断,于是,眼中的世界渐渐地由奇异的立体变成了平淡的扁平。
然而,对自己存身于其中的宇宙的神奇感却永久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普及版〕就试图带我们这些常人去解读时间和空间的神秘。
在书中霍金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异无比的宇宙。
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秀丽。
在这个极其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所处的地位好像微缺乏道。
因此我们试图理解这一切的含义,并且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
”尽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学问水平,很难真正理解霍金究竟想要告知我们什么,所涉及的哲学理论是同样宏大的,我实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浅的体会,因此,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霍金的经受和他的科学奉献一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霍金却制造了奇迹。
由于特征性表现是肌肉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犹如被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
尽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装有马达的轮椅里,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非常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受告知世人:执著的探究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
就是这样一位被渐冻症固定在轮椅上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终点、黑洞的隐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决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宏大心灵的崇拜与仰慕!虽然我不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学问,而且也不行能真正理解一颗宏大的心灵。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锦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fa2c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5.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锦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这种科学著作,如果只是看看,很容易犯困睡觉,不懂在讲些什么,光是那些艰涩难懂的名词,就要理解大半天,更不用说理解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那就大声读出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通过读,确实可以大体理解文中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至少细枝末微,能懂就懂,不懂就过。
好读书,不求甚解!科学与哲学是相通的,有时通过解决科学的问题,可以间接地解决哲学的问题,而哲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开启一个人的思想,就是平时所说的想通了,当一个人想通了一个问题时,生活也就豁然开朗了。
比如说,书中说了实和虚的问题,那是看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可以把实的看成是虚的,也可以把虚的看成是实的,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才构成了世界。
读懂这句话以后,让我明白,其实平时的对与错并没有那么重要。
对对错错,错错对对,我们认为是对的,在他人看来或许就是错的,而我们认为是错的东西,在他人看来或许就是对的。
因此,许多事情,并不需要争个面红耳赤,有时理解就够了。
用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以及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本一直以为人一定要勤劳向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然就会有种负罪感,感觉又浪费了这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做出多少有益的事情。
只知工作,不知娱乐,是这类人的典型特征。
当然,这跟一个人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这里并不想探讨这个问题。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有的,也不说好与坏,但是这种生活状态,确实比较辛苦,没有多少欢声笑语。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既然都是过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一天呢?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读了书中一个章节后,才发现,原来在生活中,追求快乐才是顺应规律的事情,而苦苦坚持反而是违背规律的。
书中用的专业术语叫做熵。
可以这样大概理解,事物发展总是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进行的`。
比如说,我们很容易把杯子打碎,但是却很难把打碎的杯子复原,原因就是原来的杯子是有序的,打碎的杯子是无序的;再比如,喜欢打台球的朋友都知道,刚开始发球时,用一个球就可以把那些堆积好有规律的球打乱了,但是却很难用一个球把那些打乱了的球打回到原来有规律的状态。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2574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a.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读过霍老的专著之后,却让我思维开阔万千。
霍老的宇宙观从时间开始,辞海中的宇宙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但霍金认为,时间是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关的,相对论早有论述。
时间与宇宙的开始有关,宇宙开始之前的时间对我们的认识没有意义。
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
空间和时间始于大爆炸,其后宇宙一直在持续膨胀。
宇宙膨胀的主要证据来源于哈勃的天体观察,红移现象证明恒星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且,离我们越远的天体,离开我们的`速度也越快。
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牛顿的万有引力是静态宇宙的核心理论,认为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是可以根据物理规律来预测的。
但是万有引力必然导致天体的坍塌。
从万有引力必然得出膨胀宇宙的结论。
但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静态的宇宙观束缚了他们的思想。
无限的世界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范围。
霍金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并且不能超越我们这个“宇宙”。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出发,在光速的范围内产生了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椎体。
人类的认识不能超越这个椎体,因为不能超越光速。
这个椎体就是我们的宇宙。
从哲学意义上看,霍金的宇宙观也对人们的思想冲击甚大。
为何先进的思想都是从西方传入我国,这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穷文富武”,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开展开学研究是不可能的。
法布尔、达尔文的例子都很好说明。
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产生了富裕阶层。
未来30年内,我国肯定可以产生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时间简史》读后感2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名为《时间简史》的著作,它的作者就是人们熟知的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残疾科学家史蒂芬·霍金。
这整本书讲的全是关于宇宙的知识,而且还涉及了时间。
它最大的特点在书后,还介绍了几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伽利略和牛顿这些在宇宙学方面有很大贡献的伟人。
整本书告诉我们宇宙的图像、宇宙和时间的关系。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黑洞的奥秘。
黑洞就是由质量大、密度高而且拥有能让光线都逃不出去的`强大引力场。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精选21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ab8b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9.png)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精选21篇)《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篇1慢慢地,就要走到了《时间简史》的结尾。
读这本书,更多地是让我从更广阔的层面去看待人类和宇宙,充满想象而又辩证的。
我知道深邃的宇宙包含许多的未知,我知道黑洞不黑而又非常热情,我知道时空卷曲就像传送门。
站在空旷的草地上,闭上双眼张开双臂,仔细聆听风的声音,你会发现似乎全世界都呈现在你脑海里,思绪纷飞宛若光雨。
要说能够比光快的,应该就只要思维了吧。
生活在这个三维的世界,自然不能体会四维乃至十二维的生命形式。
虽然二维的世界生命不太可能生存,但是更高维的世界应该是一个更加光怪陆离并且有趣的多的世界吧。
是不是那时候所有生命都能够像哆啦A梦一样,拥有穿越空间的百宝箱。
假若我是一个科幻作家,可能我会幻想时空旅行早已存在,并且人群中已经混杂着来自更高维度或者更遥远时空的旅客。
宇宙有意志也好,时空定律也罢,这些旅客被时空防卫,使得他们的记忆丧失――尤其是自身来自未来的记忆。
可是这种来自未来的理论以及意识还有一些残存,于是可以看到历史上卓绝的人物层出不穷,可以看到金字塔悠然耸立……《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篇2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一切都在《时间简史》后,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的作者,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战胜疾病,创造出奇迹,是他让我们知道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的生命践行了他的诺言,为他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20世纪最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捧着这本沉甸甸,装载着千千万万知识的书,我细细的端详着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大大的钟表,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下去,永无止境的时间应该就是它的代表吧。
我曾猜测,这本闻名于世的科普巨著,应枯乏无味,可能还会有些吃力,但现在,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霍金先生将复杂到令人难以理解的句子转化为幽默的语言来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与奥秘,读起来生动有趣,有种急于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知识的渴求。
时间简史读书感悟(精选13篇)
![时间简史读书感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33a12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6.png)
时间简史读书感悟(精选13篇)时间简史读书感悟篇1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他是无限的,所以画任何一条线都可以认为是中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认为是中心。
就像人一样,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坚信,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这边是宇宙给我的启示。
时间简史作为一部物理著作,也让我看世界的眼光有所改变。
时间又初始吗?它有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我开始想许多我原来从不关心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发现了,我认识的世界真的好小啊!!越来越发现,霍金好像一个哲学家,他几乎总是在思考着令我们无法想像的东西。
但这本书无疑使我产生了对外太空的兴趣!我不得不承认霍金真的很伟大,他让我发现物力除了头疼的公式和数字外,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世界!时间简史读书感悟篇2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谜团,他们就像一块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着我们,使我们十分密切的关注着这些谜团的研究近况。
这个假期,我有幸从朋友家中借到史蒂芬·霍金著的《时间简史》,我正襟危坐,准备细细品味一番,感受霍金文字的魔力。
当我翻开书,发现自己果真“不虚此行”,书中观点独到、措词精准,在“相对论”与“弯由空间”之两章节中,作者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把它们阐释得深入浅出,淋漓尽致,霍金用谐恢的笔调向大众展示了观点,而又不让人感到单调与乏味。
我一向不崇信什么牛鬼蛇神,对科学情有独钟,而《时间简史》就是用那些简学先辈的实验结果,以及人们对这种的看法与态度去编写的,而且作者还不失时机的纳入理论和观测的最新成果,使人兴奋不已。
且书中完全没能那些认读者昏昏欲睡的长篇大论,都是用极其精练的短式文章,更是加深了我对它的好感。
被人搅浑的河水,你一时很难看清河底,你越是急躁,就越看不到,只有平静内心,等尘埃、沙石落定,这是河底的游鱼、彩石、蠕虫就一目了然了。
这就是我阅读《时间简史》的心得,虽然书经人修改已变得通俗易懂,可有的地方还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出用意,才能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读懂,倘若你这时心急气躁,就会欲速不达,一段时间内很难读懂。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457cbaa8956bec0875e3b0.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时值暑期,正是充电的好时候。
上一查,100本书一字排开,再仔细一看,我的眼球立刻被一本书吸引了,那本书正是《宇宙简史》。
茫茫书海独见一书,此书当然不同凡响。
自己平时一直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对《时间简史》也早已有所见闻,适逢暑假,又恰见这本仰慕已久的书的姐妹篇,当然立即拍案决定购买此书。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科学巨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最深奥的宇宙原理。
在不断汲取着新知识的同时,从书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其他的东西,这些已超过了知识本身给我带来的启迪。
《时间简史》已给我带来了一轮强烈的冲击,而《宇宙简史》把这股冲击延续了下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漫步在知识的世界中。
曾几何时,自己对于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和渴望,想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天上的月亮。
现在,我依然喜欢眺望星空,看着颗颗流星,看着五彩的星座。
从书中,我了解了更多关于黑洞的故事,揭开了反物质神秘的面纱,知道了更多遥远星系的奥秘。
从书中,我掌握了许多天文学的知识,让自己与遥远的未知更近了一步。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从中学会了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如果他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
”从书中,我感悟到的是那颗对科学执着严谨的心,那颗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心,那颗刨根问底的心。
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为的是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从不曾止步。
所以读罢此书,我更感受到的即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而我更是被作者霍金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
简练的语言,播撒着浩渺的知识;睿智的语言,体现着博大的智慧。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合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f5c44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4a.png)
《时间简史》读后感(集合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这几天看了一本书,但说实话确实没看懂多少,不过我还是努力地把每一段话一遍又一遍地读,还算有一点点收获,当我把《时间简史》看了两章后,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现代物理学似乎比古希腊神话、比宙斯、耶和华、盘古更具有传奇色彩,它颠覆了许多所谓的常识,我终于明白了一点:物理学家似乎比神更伟大,因为他告诉我们许多不可能的事都是真的。
另一个感触,也是让我想了很久的,我无法想象霍金先生的身体病到什么程度,这就像我无法想象加上时间的四维坐标到底是什么样子。
弯曲的身子,扭曲的脸庞,他能做到,似乎只是眨眨眼睛,发出“嗡嗡”的声音。
但是一部时间简史就证明了,这一切都不是障碍。
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有两只脚、一双手,可以走路,可以写字,可以说笑,可以到处跑。
从身体条件上,我比霍金先生要富裕的多,可是他却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而我缺少什么?既然如此,就不要败在一道数学题下,就不要在英语试卷前战战兢兢。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时间简史》读后感2“时间和空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黑洞是什么东西?宇宙的起源在什么时候……?”以前,我总是有这些疑惑,而这些疑惑我一直无法解开。
直到今天,我读了《时间简史》之后,我有一种在沙漠之中口渴难忍突然遇到水的那种喜悦,我的疑团瞬间就被解开了。
《时间简史》是一本科普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二章,讲述了宇宙空间和时间的开始与结束,解释了宇宙膨胀等物理现象,科学地分析了黑洞。
让我们读后受益无穷,这本书并不是生硬地讲述科学,而是以活泼的语言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地了解到了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
但是,你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敢于说:“不是这样的!”有些事情看似正确,实际上他是错误的,但没有人发现它,它有人去发现它时,没有人敢说,而真正敢说出:“它是错的”的人,可能只有一个。
我们应该崇尚科学,相信科学,勇于发现科学,让我们敢于发现错误,说出错误。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8f6d5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1.png)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是霍金,对宇宙的形成和归宿所作了一个诠释!霍金真厉害,他判定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无限大的奇点,是爆炸形成的!最后的归宿有两种:一个是宇宙无限膨胀。
另一种是宇宙先是膨胀,但到一定程度时会缩小最后变成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的奇点也就是宇宙会无限循环!霍金,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虽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但他还是不断探索,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时间简史》真是一本好书,不仅能教会别人知识,还是一本让人思索,给人感悟的好书!时间简史的读后感2霍金小时候很聪明,他竟然发现了八种进入房间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这些碎零件组成了一台简易电脑,电脑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
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时间简史》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宇宙是什么图像》,我开始认为宇宙就是个大圆球,现在发现我错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计。
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阳系,还有黑洞。
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说“黑洞只是四维空间中的一种气流,这种气流受到压迫后,形成了一种旋涡,这种旋涡能吸走任何东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
”如果黑洞吸多了,就会爆炸,里面的东西就会喷出来,就会有一次世界灾难。
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进去。
当我看到《时间简史》的内容时,还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这深奥的知识,才能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全靠她那不屈不饶的心啊!像这些都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象征啊!我们一定要记住!时间简史的读后感3《时间简史》主要阐述了史蒂芬霍金对宇宙中的各种存在的猜想与推测。
其中也不乏理论的阐述与说明。
与一般的认识中认为其过于专业而比较难懂所不同,因为其对基础理论的阐述十分详细,所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难懂。
读完《时间简史》说实话,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学习生活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
但是我们却也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宇宙之伟大与自身的渺小。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1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6fd508f8c75fbfc67db25f.png)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1篇)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观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确定了,那么结果一定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原来是一种‘宿命论’。
天哪,该怎么办?我本来还坚信人的思维也因为过往环境的确定性而属于定数呢。
先姑且不去考虑思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在基于纯物质的理论基础搞清晰前去强迫自己想这个问题,可能无异于思想上的自杀吧。
既然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都随时做好了被推翻的准备,那么,人为定义的一些概念所支持的理论就更不长久了……我深信不疑的数学,也是否有一天被自己的悖论所推翻呢?我感觉自己已经处于半混乱状态了。
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精彩或恶心,总有一天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会坍塌成黑洞里的一个极小的点而已……想到这里我不自觉的伸出手来,要去感受一下这周围的空气此刻是否还真实的存在着。
而这个‘此刻’又意味着什么?也是宇宙永恒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们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称为奇点,奇点之前就不负责任的不追究了?怎么能这样呢?人类的目标,仍然是不断去认识和改造自己周围的世界——无论这种认识会带来多么悲观的结果。
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实终于可怕到再没有人敢于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会的,要不人类怎么会走到今天——在上帝的关怀下生活不是很温暖的么。
我一想到那些为了科学而放弃生活乐趣的人——他们才真正在推动人类的前进——我就不由得要鄙视自己,同时鄙视了其他象我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当同学把我的书寄过来的时候,虽然少了好些,可是也发现多了几本原本不属于我的书。
很让我感兴趣的是有一本侦探小说,可是翻了翻后意味索然,又无意识的拿起了这本《时间简史》。
但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应该是纯兴趣的选择吧,我仍然热爱科学的。
第一次见它的时候好像是大一还是大二吧,不过它的出现并没有转移我们当时打双扣还是电脑游戏的任何注意力。
我记得高二的时候看因斯坦传的时候也是抱着浓烈的兴趣在了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东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1篇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暑假时,我饶有兴趣的简读了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其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
这本科学著作能够说的上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出这点之外,此书还详细的阐述了黑洞效应和大爆炸及宇宙奇点问题。
倘若这本书以数学公式、证明过程和科学术语为主,那么我认为它不可能这么畅销全世界。
这本书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文字、幽默的插图、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读者带入广漠无垠的宇宙,去体会黑洞边缘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壮阔,发人思考,引人入胜。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
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经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十分高。
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很多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
到了之后,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构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
我们的地球,也是经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构成的。
而书中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十分大,物体的逃逸速度十分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
那么这样的空间能够称之为“黑洞”。
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十分黑的洞。
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能够放射出正反粒子,并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
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
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从这本书中我不仅仅独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识,我还读到了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顽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众所周知,霍金出这本书时已是全身瘫痪,能够活动的仅是3只手指。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凭着那充满智慧与知识的大脑,毅然对宇宙发出思索,对真理发出挑战。
最终他成功了,出版了这傲然屹立于科学文献之林的伟大著作。
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我学到的东西远远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华还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阅读,更深一步的探索。
最终我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来结尾:“我不明白世人怎样看待我。
我只觉得自我好像是在海边玩水的小孩,偶尔是到美丽的贝壳,就高兴不已。
但应对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2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呢?很多人一直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当然我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着好奇心在寒假中阅读了《时间简史》一书。
《时间简史》一书是一部关于“宇宙”的书籍。
当我翻开这部书时,我就仿佛走进了宇宙,在宇宙中游历。
不知不觉,我已经读完了这本神奇的书。
读完这部书,我深有感触,尤其是第6章讲的“黑洞”。
让我久久不能忘却……?“黑洞”这一词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
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黑洞”呢?我想绝不会有很多。
在《时间简史》这本书中当然也介绍了“黑洞”,时间简史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黑洞”的定义:超强的引力以至于光都无法照射便被吸回的空洞就叫黑洞。
连光都无法照射出来!我这才感受到了黑洞的力量。
当我真正了解“黑洞”知道了“黑洞”的定义时,我不禁赞叹道:这就是科学啊!真厉害!是啊!这就是科学,是它让我们知道深海底下有什么?是它让我们感知到宇宙!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科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应该感谢科学,感谢那些为科学在奋斗的科学家们!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规定,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上限。
在我看来,就是一切有正质量的物质都只能无限接近于光速而不能到达,就更别提超越了。
读了《时间简史》这本书,我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科学。
科学是无止境的,科学能够探索宇宙,深海等等等等。
我相信,科学一定会越来越发达,拨开未解之谜的迷雾,为人类造福!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五彩缤纷!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3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
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
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职责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
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周日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告诉我们,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1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构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构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构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构成。
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
一本好书不仅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
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
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
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
”这正证明了约翰·弥乐顿的名言:“头脑是他自我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我!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4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观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确定了,那么结果一定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原来是一种‘宿命论’。
天哪,该怎么办?我本来还坚信人的思维也因为过往环境的确定性而属于定数呢。
先姑且不去考虑思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在基于纯物质的理论基础搞清晰前去强迫自己想这个问题,可能无异于思想上的自杀吧。
既然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都随时做好了被推翻的准备,那么,人为定义的一些概念所支持的理论就更不长久了……我深信不疑的数学,也是否有一天被自己的悖论所推翻呢?我感觉自己已经处于半混乱状态了。
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精彩或恶心,总有一天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会坍塌成黑洞里的一个极小的点而已……想到这里我不自觉的伸出手来,要去感受一下这周围的空气此刻是否还真实的存在着。
而这个‘此刻’又意味着什么?也是宇宙永恒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们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称为奇点,奇点之前就不负责任的不追究了?怎么能这样呢?人类的目标,仍然是不断去认识和改造自己周围的世界——无论这种认识会带来多么悲观的结果。
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实终于可怕到再没有人敢于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会的,要不人类怎么会走到今天——在上帝的关怀下生活不是很温暖的么。
我一想到那些为了科学而放弃生活乐趣的人——他们才真正在推动人类的前进——我就不由得要鄙视自己,同时鄙视了其他象我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当同学把我的书寄过来的时候,虽然少了好些,可是也发现多了几本原本不属于我的书。
很让我感兴趣的是有一本侦探小说,可是翻了翻后意味索然,又无意识的拿起了这本《时间简史》。
但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应该是纯兴趣的选择吧,我仍然热爱科学的。
第一次见它的时候好像是大一还是大二吧,不过它的出现并没有转移我们当时打双扣还是电脑游戏的任何注意力。
我记得高二的时候看因斯坦传的时候也是抱着浓烈的兴趣在了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东西的。
当然因为高考的原因,这种兴趣很快给中断了。
可是为什么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呢?这里面当然有个人特性,但是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也着实很有问题。
当爱因斯坦在无聊的专利局里花在总结狭义相对论上的时间,被我们的教授们用来考虑做什么了呢?难道当今的科学研究真的就昂贵到那种程度使得连理论物理学家都完全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如果有人鄙视我们所有的教授和所谓的专家,我至少不会去谴责这个人。
什么叫做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什么是人道?完美的人道只会让社会退步。
必然有些人要牺牲自己的幸福,但是他们终将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专注于科学的科学家是受我敬重的,即便如霍金这样身形难堪,这难堪也只会在我的敬重中增加震惊而已。
那么夫子提倡的仁德又居于何位呢?想到这里,又想打击一下人为神话了的先古圣贤。
都同样是人,为什么先古的就能做到大圣大贤?再更广泛的打击一下那些人为夸张臆想以至于捏造的行为。
不论我的思想触动有多大,神,还是我最讨厌的东西。
那么感情和艺术的地位呢?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里边有些是很崇高甚至伟大的,可是它们毕竟都盘旋在思想体系之内。
要通过它们去创新到思想本身的起源以及意义,是不太可能了吧?而这些东西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必需的。
可见我们这个世界为了发展,所需的额外的代价是多么的巨大!所有的理论,都是总结共性的基础上具有预见性。
所以不要在乎理论是否从字面上看起来是否肤浅,更应该注意它是否有效——在此刻或者以后更长一点的时间。
正如书中处处注意处理科学与神学的关系一样,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应该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哲学理念上的冲击吧。
容我整理一下,让我思想重新有序,才能够再次平和的看待这世界。
有必要补充以下摘录: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
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
然而,在19至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
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
”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5今天,我看了《时间简史》这本书。
读过了《时间简史》这本书,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学的兴趣,因为我小时候以为宇宙只有太阳系,可《时间简史》时这本书却告诉我宇宙不是只有太阳系,而是好大的,所以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