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碳减排研究及综述

基于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碳减排研究及综述

基于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碳减排研究及综述作者:戴湘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01期摘要: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减排的重难点领域,随着绿色交通、低碳运输的推进,对交通碳减排的研究方兴未艾。

基于此,综述基于运输结构优化角度的碳减排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运输结构优化定义与量化研究方法、运输结构对于交通碳排放的影响、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实现路径等方面,并进一步梳理我国关于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的实施情况,对运输结构优化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运输结构;结构优化;交通碳减排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1-0064-03化石能源燃烧是致使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目前大约60%的石油消耗被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领域已经成为化石能源消耗最多的行业。

另外,国际能源署数据表示,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近1/4,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行业。

从我国现状看,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已成为我国碳排放量最多的三大行业之一,是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双碳”目标的重点关注领域。

我国地域辽阔,运输体量巨大,拥有公、铁、水、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

2022年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06.63亿吨、营业性客运量55.87亿人,其中公路运输占比分别为73.3%和63.5%。

可见,公路运输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承担了我国运输量的绝大部分。

而公路运输多以柴油车为主,碳排放成本较高,其单位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远高于铁路和水路。

据统计,我国交通碳排放量中公路约占74%、铁路占8%、水运占8%、航空占10%。

因此,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是我国交通领域碳减排的有效实现路径,也是国家政策改革及学者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

本文综述了交通运输领域结构性减碳策略相关概念、研究方法、结论与发展趋势,可以为后续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一、运输结构优化研究(一)运输结构定义运输结构是指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市场布局,以及各个子系统、环节、单元、要素等在整体中的存在状态、份额比例、相对地位等,反映了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布局与技术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体现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情况[1]。

交通运输 绿色低碳 综述

交通运输 绿色低碳 综述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承载着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还对城市的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也越来越严重,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在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等。

在城市层面,也出台了一些限制车辆通行、鼓励骑行出行的政策举措,以减少碳排放和交通拥堵问题。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绿色低碳交通是指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的交通方式。

相比传统交通方式,绿色低碳交通有以下几个优势:1. 减少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的碳量,降低碳排放量。

2. 减少能源消耗:绿色交通方式可以采用更为高效的能源,减少燃料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降低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骑行等方式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4.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要实现绿色低碳交通发展,需要在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和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绿色低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2.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3. 鼓励骑行出行:骑行是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出行。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碳排放量的峰值和降至零的目标。

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其次,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碳达峰研究的进展,包括定义与意义、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碳达峰路径与策略措施研究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将阐述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概念解析与重要性、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以及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途径研究。

第四部分将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以及创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和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各国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外,本文还将关注创新技术发展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并探讨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在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碳达峰研究进展2.1 定义与意义碳达峰是指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限制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幅度。

碳达峰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各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目标和承诺。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际民用航空业碳抵消与减排计划综述

国际民用航空业碳抵消与减排计划综述
关键词院国际民航组织曰CORSIA曰抵消项目曰SARPs标准
1 国际民用航空业碳减排的目标设定
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 征遥 全球民用航空业支持超过 6300 万个就业岗位袁占全球 GDP 的 3.5%遥 但我们必须正视袁民用航空带给我们经济利益的同时袁 也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激增与环境恶化问题遥2016 年袁民用航 空业整体排放约 8.1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袁 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 放量的 2%遥 作为应对袁全球民用航空企业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应 对气候变化遥2009 年袁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三个雄心勃勃的全球 性目标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遥 其一袁从 2009 年到 2020 年袁将航 空飞行器的年均燃油效率提高 1.5%袁各大航空公司正按计划实 现这一短期目标遥 其二袁通过了碳中和增长目标袁即将二氧化碳 净排放量稳定在 2020 年的水平遥 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基于市场的 措施渊MBM冤作为主体袁并通过技术革新尧可持续航空燃料尧运营 管理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袁 来保障全球民航业能够实现 2020 年碳中性增长的这一中期目标遥 其三袁到 2050 年将航空业的二 氧化碳净排放量减少到 2005 年的一半遥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袁 需要继续投资新技术和强有力的支持机制袁 并深度推广和应用 可持续航空燃料遥
考虑到各国的特殊情况和各自的能力袁CORSIA 机制将分阶 段实施遥 从 2021 年到 2026 年袁只有自愿参加试点以及第一阶段 的国家之间的航班需要履行碳抵消要求遥 截至 2018 年 3 月 1 日袁已有 73 个国家自愿加入遥 从 2027 年起袁所有国际航班都将 受到抵消要求的制约袁除了往返最不发达国家渊LDC冤尧小岛屿发 展中国家渊SIDS冤尧内陆发展中国家渊LLDC冤和占国际 RTK 数值不 到 0.5%的国家的航班袁当然他们自愿参加的除外遥 然而袁所有国

碳排放文献综述

碳排放文献综述

碳排放⽂献综述1.我国⼆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业经济2010⽅法:⽤DEA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效率,⽤固定效应模型进⾏影响分析指标:CMCPI 累计的Malmquist⼆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指标符号:-+++-收敛性分析:2.能源消耗、⼆氧化碳排放与中国⼯业的可持续发展陈诗⼀经济研究2009⽅法:普通⾯板回归模型3.⽣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指标:R&D投⼊、能源价格、公共投资、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技术溢出4.我国⼆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板数据的研究南⽅经济2010启⽰:查⼀篇已下载含滞后项的英⽂SFA⽂献⾯板数据模型指标:⼈均收⼊、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业结构(重⼯业总产值占⼯业总产值的⽐重)、城市化⽔平、时间趋势⼈均收⼊:在不同的收⼊阶段,⼈们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低收⼊阶段时,⼈们更关注物质⽣活,对环境的要求不⾼,⽽随着收⼊的提⾼,⼈们很可能转⽽更关注环境质量。

因此,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倒U型关。

这⼀理论也被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种类能源消费所产⽣的CO2排放量并不相同。

煤炭燃烧的CO2排放量是天然⽓的1.6倍,⽯油的1.2倍,⽽核电、⽔电、风电、太阳能等则是清洁能源,并不排放CO2。

各省煤炭消费量占该省⼀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重作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代理变量。

城市化⽔平:1、城市化的推进需要进⾏⼤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量的钢铁和⽔泥,从⽽产⽣⼤量的CO2排放。

2、城市化也改变⼈们的⽣活习惯,城市⼈⼝的能源消费要⼤⼤⾼于农村⼈⼝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的⼤幅度增加则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本⽂以⾮农⼈⼝⽐重作为各省城市化⽔平的代理变量。

产业结构和⼯业结构:⼯业的能源消耗往往要⽐农业和第三产业⾼很多,特别是重⼯业,⼀般都是⾼耗能产业。

时间趋势:时间趋势的形成可能是技术进步引起的,也可能是政策变动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电力企业碳排放核查的技术要点综述

电力企业碳排放核查的技术要点综述

电力企业碳排放核查的技术要点综述阐述了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流程及电力企业现场碳排放核查时应注意的内容和要点,有利于提高报送数据的质量,对电力企业和现场核查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标签:发电企业,碳核查,碳排放,核查技术,碳市场0 引言201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的地区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国内企业的碳减排工作,随着国内碳排放相关工作的推进,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我国节能降碳市场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虽然我国已经陆续发布了企业碳排放核查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定,并提供了碳排放帮助平台进行咨询,但是针对电力企业现场核查时应注意的事项及问题归纳总结较少,本文对电力企业现场核查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现场核查人员提供指导。

1 现场核查工作流程要点1.1 现场碳排放的核查的工作流程包括三个阶段:(1)核查准备:签订核查协议,成立核查小组、明确核查准则、任命核查组长;(2)核查实施:文件审核、制定核查计划、现场核查、编制核查报告、技术评审、技术复核及出具核查结论;(3)报告编制与提交:核查报告的编制、技术评审、技术复核及报告提交与归档。

1.2 核查准备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签订核查协议,成立核查工作组,明确工作准则、任命核查组长,并初步与被核查对象建立联系,核查机构在进行核查人员策划与安排时应充分考虑被核查企业与核查员之间的独立性,专业的匹配性,并告知核查组核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确保核查组能够顺利开展并完成核查任务。

1.3 核查实施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文件审核、制定核查计划与现场核查实施。

通过文件审核可获取相关企业碳排放信息,分析评估被核查单位碳排放的范围与复杂性,并识别出可能引起重大误报或违规的风险情况,识别出现场核查的重点,为下一步现场核查奠定基础。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能源转换和传输的核心系统,电力系统在碳排放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电力系统碳排放进行准确计量和科学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促进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碳排放的来源和特点,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碳排放情况。

随后,综述了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的主要方法,包括基于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生命周期评价法等不同方法的原理、应用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电力系统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发电技术、负荷特性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本文还探讨了电力系统碳排放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数据分析、模型模拟、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碳排放分析中的应用。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碳排放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多尺度、多时空维度的碳排放分析,完善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电力系统碳排放的基本概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电力系统中,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

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对于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碳排放主要是指在电力生成、传输和分配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O)排放。

这些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是指燃料燃烧过程中直接释放到大气中的CO,而间接排放则是指因电力生产而产生的其他过程,如电力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的损失,以及电力使用过程中的排放。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1、生物炭的碳储存能力:生物炭由生物质经过热解或气化制得,具有很高的 碳含量。其稳定的碳结构使其在土壤中具有长期的碳储存能力,有助于减少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2、生物炭对土壤碳固定的促进:生物炭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促进土壤 微生物的定植和活动,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进一步促进土壤碳的固定。
四、结论
探讨生物炭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潜力。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推动生物炭产业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全球气候 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碳减排和碳固存成为了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 议题。生物炭作为一种源于生物质的新型炭材料,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和良 好的吸附性能,因此在碳减排和农田效应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次演示将深入探 讨生物炭施用的固碳减排潜力及其对农田效应的影响。
五、
谢谢观看
3、农田施用生物炭的生态环境 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3、农田施用生物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农田施用生物炭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质量,还能改善土 壤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农田 施用生物炭也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生物炭生产的最优条件,降低其生产成本; (2)进一步了解生物炭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和机制;(3)研究生物炭对不同类 型土壤和作物的最佳应用方式;(4)评估生物炭应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包括对非目标物种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物炭的 特性,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综述和建议

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综述和建议

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综述和建议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企业碳普惠发展旨在通过引入低碳技术、改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本文将综述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首先,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政府引导:许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政府通过制定强制性的碳排放限额、实行碳排放交易制度、提供碳排放减免或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采取低碳发展路径。

2.企业自愿行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低碳发展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开始自发地采取减排措施。

企业主动推行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碳管理等举措,以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

3.公众要求:消费者对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推动了企业减排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支持那些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对高碳排放的企业持怀疑态度。

在以上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1.加强政策导向和规范: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碳普惠发展的政策导向,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实施碳减排。

2.建立碳交易市场:政府可以建立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鼓励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增加企业的经济激励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要完善减排核查和监管机制,确保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

4.加强企业和公众的沟通:企业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高公众对企业减排努力的认知度。

将企业的减排行动透明化,主动公开减排数据和方法,并广泛宣传企业的环保成果,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综上所述,双碳背景下企业碳普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在政策导向、规范建设和资源支持方面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减排措施,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的减排行动。

煤化工净化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2)的减排技术研究

煤化工净化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2)的减排技术研究

煤化工净化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2)的减排技术研究摘要:煤化工中CO和CO2的减排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

通过催化剂氧化、煤气化、脱硫脱碳、CCS技术、水合物捕集技术和生物吸收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煤化工过程中CO和CO2的排放量,保护环境、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

关键词:煤化工净化;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减排技术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煤化工作为重要的化学工业部门之一,面临着减少CO和CO2的排放压力。

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中CO和CO2的排放来源及其相应的减排技术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了CO和CO2减排技术在煤化工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1.煤化工中CO和CO2的排放来源1.1煤炭燃烧过程中的CO和CO2排放煤炭是煤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

在燃烧过程中,煤炭中的碳、氢等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CO和CO2。

这些排放物不仅会导致大气污染,还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燃烧过程中,CO和CO2排放的数量和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煤种、燃烧方式、炉膛结构等。

其中,煤种是决定CO和CO2排放特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煤种中的含碳量和灰分含量不同,燃烧产物也会有差异。

此外,燃烧方式也会影响CO和CO2的生成,例如在非完全燃烧条件下,CO的生成量会增加。

1.2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CO和CO2排放除了煤炭燃烧导致的CO和CO2排放外,煤化工生产过程本身也会产生这些气体的排放。

煤化工是利用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过程,包括煤气化、煤制气和煤焦油加工等环节。

在煤气化过程中,将煤炭通过高温和缺氧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主要由CO、CO2、H2、N2等组成。

由于煤气化反应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全燃烧,使得合成气中CO和CO2的含量相对较高。

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综述

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综述

气事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碳中和被视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重要途径,包括巴黎协定中的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 ℃以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 ℃。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企业纷纷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承诺。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致力于推动全球双碳战略的实施。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使各国采取双碳战略,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一战略旨在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建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对于推动低碳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目标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将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特点、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减碳策略,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文献分析1.1 文献检索范围本文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检索分析,相关文章有47篇;检索关键词包括中国、建筑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检索范围为中国知网CNKI 学术文献总库。

其中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文章有39篇,研究碳排放的文章有22篇,研究全生命周期的有16篇(见表1)。

摘要 面对碳中和这一世纪目标,建筑系统的减碳处理势在必行。

传统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已经无法精确地对建筑系统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必须将整个建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特别需要考虑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反馈影响。

为了了解目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的进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文章通过全生命周期方法、能量守恒法、排放因子法对建筑系统各阶段进行了划分。

文章综合考虑到了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等各阶段,通过研究梳理,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ccer研究综述

ccer研究综述

ccer研究综述CCER 全称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以下为你提供关于CCER 的研究综述:一、CCER 方法学适用于多种场景:- 风电、光伏:在碳减排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清洁能源的性质对部分高产能运营企业或可贡献亿元级别收益。

积极推进风光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电力行业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水电: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目前备案项目少且以小水电为主。

未来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成熟的情况下水力发电项目有望被纳入CCER。

- 垃圾发电:与垃圾填埋相比,垃圾焚烧可避免由于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为甲烷);与火力发电对比,焚烧发电用焚烧余热利用代替化石燃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参与CCER 将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 生物质发电: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已成为国际共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农林生物质资源约39.79亿吨,其中可能源化利用部分达3.26亿吨,占比约8.2%。

在逐步改善技术、降低收集和储运成本的条件下,有望从CCER 中获益。

- 沼气:主要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清洁燃料。

借助沼气发电扶持政策,中国已经实现通过沼气资源化利用,产生电能和热能减少碳减排。

- 热电联产:农林生物质行业高效转变、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 林业碳汇:林业碳汇是重要的碳汇吸收方式。

根据《自然》期刊,2010-2016 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将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二、CCER 发展空间大,项目收益可观:从CDM 到CCER,中国碳市场迎风起航。

截至2021年3月,中国已累计备案CCER 方法学200种,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在碳减排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大,项目收益可观。

中国道路交通系统的碳减排政策综述

中国道路交通系统的碳减排政策综述

2 燃油经济性标准
目前 , 油经 济性标 准被 国内外公 认为 政府 控 制机 动 燃
车油 耗 和碳 排 放最 有效 的手段 之 一 。2 0 0 8年 以前世 界 各
重 量
国或 地 区实 际燃 油 效率 数 据 以及 未 来 计 划 实施 燃 油 经 济
性标 准 的 目标 限值如 图 1 示 , 以看 出欧 盟和 日本 的乘 所 可
识 。
2 1 年 上半 年 中国发 布 的《 通运 输 “ 01 交 十二 五 ” 发展
将 中 国的燃 油经 济性 目标折 算 为 C 放 标 准与 国 O排 际对 比 ( 图 2 , 以看 出 , 达 国 家 对 于 控 制 机 动 车 见 )可 发 C O 排放 力 度很 大 , 国下 降 幅度 最 大 , 美 中国 2 1 05年 的 目 标 与发 达 国家相 比, 尚有一 定距 离 。
21 02年
第 8期
用 , 国在 2 0 中 0 1年颁 布 了两项 重 要 标 准 , 变性 燃 料 乙 即《
互 爱
醇 G 130 —20 》和 《 用 乙 醇 汽 油 G 13 1— B 85 01 车 B 85 20 }4。 01[ 3 制定财 政补贴 以及 各 种 税 收优 惠 政 策等 经 济激 励 政 策也 是 推 进 车 用 替 代 燃 料 发 展 的重 要 选 择 。财 政 部 在 20 年 6月 下 发 了 《 于 燃 料 乙 醇 亏 损 补 贴 政 策 的 通 04 关 知》 即 国家 对燃料 乙醇 的生 产及 使用 实 行优 惠 补 贴 的财 ,
段从 2 0 0 5年 7月 1日开 始对 新 车 型生 效 , 年后 对 旧车 一
囊 鬟
1 ; 卜

近年来我国碳减排政策现状及走向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碳减排政策现状及走向的研究综述
为 , 国未 来碳税 政策 应把 握 时机 逐步 推 进 , 活选 我 灵
( ) 建我 国碳 排放 权 交易机 制 的研 究 二 构 宏 观层 面 上 , 文 颖 、 宗 鑫 ( 9 8 提 出两 陈 吴 19 )
Hale Waihona Puke 择征税对象 , 设置税率体 现差异 , 合理选择 征收环 节, 逐步减 少税 收优 惠并统 筹考 虑 相关 配套 方 案 , 并
究集 中在碳排 放权 交易 制 度 、 碳税 制度 及 通 过 调 整 产业 政 策控制碳 排放 等方面 。研究 内容 主要 包括 碳
基础 , 以考 虑 以循 序渐 进 的方 式从 管理机构 设 置 、 可
减排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 国外经验的借鉴研究及如 何构 建适 合我 国的碳 减排政 策等方 面 。
【 关键词 ]碳减排 ; 政策研究 ; 文献综述 [ 中图分类号】 16 X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2 5 2 1 0 0 4 0 10 59 (02)2— 0 8— 5
我 国政 府做 出了把应 对气候 变化 和 实现控 制 温
室气 体排 放纳入 经济 和 社会 发 展 规 划 的重 大 战 略 , 提 出了 国民经济 和社 会 发展 “ 二 五” 间 “ 位 国 十 期 单
等 北欧 国家在碳 税 征 收方 面 的经 验 , 对 我 国碳 税 并
前还不具备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条件 , 应提倡 和鼓励企业和个人 自 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 目的的植
树造 林 活动 。
征收提出了建议。崔军 ( 00 ¨ 杨杨 (00 ¨ 2 1 ) 、 21) 等人通过对 欧盟 国家 的碳税 制度作 比较分析后认
[ 基金项 目] 云南省 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洱海保护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2 1 C 4 ) (0 0 17 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崔慧广 (9 0一)男 , 18 , 河南鹤壁人 , 大理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 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综述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综述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综述摘要:道路设施作为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数量巨大、影响范围广阔,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起到了巨大影响.在道路设施的建造、运行、维修和拆除等工程中,不但需要大量更新的建材,还将带来大批的废弃建筑材料.而在此工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建材的加工制造、配送和工程建设中所有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其间还将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所以,在道路设施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对达到"双碳"目标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字:道路;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对策;引言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系统的低碳交通运输战略,同时也鲜有政策措施直接是关于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亦即狭义上低碳交通运输政策发展相对滞后。

而就实际效果而言,我国为减少城市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空气质量、保障道路交通用能安全和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出台的诸多有关政策措施都对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碳减排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即我国并不缺少所谓的低碳交通运输政府。

文章在深入研究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政策措施和行动,最后针对我国交通运输未来的低碳发展趋势,给出了政策意见。

一、道路基础设施领域的节能减排现状1.1中国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与发展通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建设,中国的道路交通建设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按照我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7],截至二零二零年底,我国公路运输总里程数达519.81万km(包括国有高速16.1万km),公路运输密度达54.15km/(100km2),高速总养护里程数514.4万km,占高速总里程数百分之九十九,累计完成的道路基础设施工程投入2.4万亿.2016—二零二零年,我国高速总里程数和高速密度情况如图一所显示.中国面积巨大的高速和城市道路网,不但给中国众多民众提供了便捷、快速、平安、舒畅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还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建设进行了有力的保护.1.2交通设施建造与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目前,交通产业仍然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污染的重点产业之一,其中世界道路是交通领域的最主要碳排放量来源,在1990—二零零八年,世界道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七点五,中国增加了百分之四百一十点三.世界道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重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中国的占比大约为百分之八十.道路行业的总碳排放量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建设和普通道路设施的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普通道路设施建造过程和运营生命周期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超过了普通道路运输碳排放量总额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而且由于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到了二零三五年的公路网规模和普通高速公路网络面积都将达近四十六万km,仍处在高速开发时期.1.3中国交通领域的低碳政策与行动世界各国事实已证明,环境政策体系的革新与完善是促进交通行业碳减排和促进世界低碳增长的关键推动条件。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碳减排和土壤改良技术,其在农田施用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旨在对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物炭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及其在农田施用中的现状。

随后,重点分析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包括生物炭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生物炭固碳减排效应的关键因素,如生物炭的性质、施用量、施用方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种类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入理解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生物炭的农田施用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也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二、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农田施用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管理措施,其固碳减排效应正日益受到关注。

生物炭作为一种富含碳的稳定有机物质,其在农田土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方面,生物炭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生物炭的多孔性和大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土壤中的理想碳储存库。

当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其表面的官能团能够与土壤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发生吸附、络合等反应,形成稳定的复合体,从而减缓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提高了土壤碳的稳定性。

生物炭还能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进而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生物固碳能力。

另一方面,生物炭的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

生物炭在制备过程中,经过高温热解,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大部分被去除,降低了其在施入土壤后产生温室气体的风险。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在碳排放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文章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碳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包括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减排政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全球碳排放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碳排放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对于碳排放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碳排放的减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能源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一些研究还采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碳排放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一是碳排放量的核算与评估。

国内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评估,为我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还针对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是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制。

国内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碳排放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是碳排放减排政策与措施。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碳排放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同时,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面临的新技术综述报告

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面临的新技术综述报告

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面临的新技术综述报告一、目录1.引言2.石油化工行业现状3.双碳目标对石油化工的影响4.新技术发展现状5.新技术在石油化工的应用案例6.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7.结论二、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追求。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尤为突出。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三、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各领域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然而,该行业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行业。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和转型需求。

四、双碳目标对石油化工的影响双碳目标对石油化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五、新技术发展现状1.低碳合成技术:利用低碳原料代替化石燃料,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2.能源回收技术:将余热、余压等能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碳捕获和储存技术:通过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储存起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智能化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管理。

六、新技术在石油化工的应用案例1.利用低碳合成技术生产低碳烯烧,替代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工艺。

2.在炼油过程中采用能量回收技术,降低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在煤化工领域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实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

4.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七、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低碳化: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将更加注重低碳合成技术和碳捕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2.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将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综述

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综述

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综述
朱黔沫;陈浩;叶建锋
【期刊名称】《净水技术》
【年(卷),期】2024(43)3
【摘要】在当前国家“碳达峰”政策全面布局、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问题仍然是系统性盲点,其当量规模与大尺度区域分布突出了对长效管控的迫切需求。

文章从全球碳排放水平、碳源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描述城市排水系统碳排放特征,进而从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捕集利用3个角度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减排措施,以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碳中和”研究,助力城市“碳中和”。

【总页数】14页(P47-60)
【作者】朱黔沫;陈浩;叶建锋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2
【相关文献】
1.衡阳市城市社区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研究
2.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特征与碳减排路径研究
3.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4.闪速
冶炼过程碳排放量计算和碳排放减排策略5.农村污水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与碳减排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减排技术综述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
难题。

近年来,碳减排技术因其有效的减少碳排放量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碳减排技术进行综述,包括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可再生
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技术。

二、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使用各种方法来分离二氧化碳(CO2)并将
其截留并储存于地下或水下,以减少其在大气中的释放。

其中最
常用的方法是化学吸收法和气体分离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该方法需要大量能源和资金支持,因此其可行性和经济性也受到
了挑战。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地热能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

这种
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其清洁且不排放二氧化碳,同时也具有可持续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的适用范围需要考虑其在不同环境
下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能源效率技术
能源效率技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和高效能源利用技术。

通过采取这种技术,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能够降低能源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碳减排技术将在未来的应用中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碳减排技术的成功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并且将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结合,从而切实推动其应用。

六、结论
碳减排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技术,将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需要不断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以逐步实现全球碳减排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