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
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
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过去》、《迷羊》形成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郁达夫小说对于青春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则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郁达夫的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点:
自我的写真。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一个以“自我”为原形、渗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着一己的情怀,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
感伤的抒情。轻视情节的营构,注重情绪的倾诉: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或自言自语,或宣泄倾诉,或捕捉外界刺激下感觉心理的微妙动荡,或以“情”景化,或以“景”情化,或精细地把捉隐而无形的潜意识、幻觉…,都让读者听到了人物的心声,成功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事件的单纯(甚至杂乱)可能造成的
性格的贫瘠与偏枯。人物心灵奥秘的连续自白,以其真率中夹带着感伤的倾向,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呼应着五四这个青春时代的社会心理氛围。
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他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流利、清新的文笔。
5、新月诗派: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围绕该刊聚拢了许多诗人,饶孟侃,杨振声、胡也频、朱湘等,形成了新月诗派,除创作之外,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该刊于1926年6月停刊,共出11期。1931年《诗刊》在上海创办了季刊,主要由徐志摩、邵询美主编。这一时期的上海的活动,被称为后期新月诗派。
艺术主张:提出诗歌格律化的主张,在艺术上要求诗歌要“和谐”、“均齐”,强调诗人要带着脚镣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闻一多提出“三美”就是突出代表。“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节制。这是针对郭沫若的而言的。
在创作上,他们反对不在感情强烈时做诗,努力使诗歌和诗人拉开距离,侧重主观感情的客观化。(客观化,指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尽量冷静的、客观的形象描述。)
6、郭沫若《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造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是诗化了的五四精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
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的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体现。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心事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的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
《女神》
思想内容:
1)对五四时代精神的抒发与诗人创作个性高度融合。《女神》中主体部分诗歌都体现了五四革旧布新的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喊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强音。《女神》是诗化了的时代精神。
2)《女神》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凤凰更生则象征着新世界的诞生。《凤凰涅槃》3)《女神》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梅花树下的醉歌》《天狗》,热切的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激情。
4)《女神》还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张扬。
5)《女神》中创造精神和反抗叛逆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
艺术特点:
1)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构成了《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他认为:“诗的主要成分总算是自我表现”。处处可见一个抒情主人公“我”,诗人赋予这个“我”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美好理想。这个我往往具有大气魄,大力量,具有超拔的意志和创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