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第六章病因:第三节七情内伤
第六章病因:第三节七情内伤第三节七情内伤七情内伤,是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种致病因素。
七情内伤致病,因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故可导致或诱发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
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有关对情绪的认识,可以明确:情志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其反应和表达方式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情志不同于神志,不象意识那样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不能象意识那样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也不能象思维那样对事物本质进行抽象和概括。
因此,情志是不同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类心理现象。
七情与情志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情志是对包括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七情则是情志概念下的具体的七种情志。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
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并感受到心身的喜悦。
喜的情绪体验的关键特征是紧张的解除和轻松、愉快的体验。
怒,是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的体验。
怒与其他情绪不同,单纯体内气血冲逆足以导致怒的产生。
因此,机体气血亢逆的内在变化,外界因素阻碍个体愿望实现,是导致怒产生的基本条件。
内伤病因
⑵七情内伤的一般规律。
① 首先伤及心神 ②其次伤及五脏, 喜、惊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恐伤肾
⑶灵活对待:虚弱之脏腑易受伤为病
⑷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伤肝,肝气上逆,症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 气满,呼吸急促等症状;气迫血升,血随气逆,则呕血,甚 则昏厥卒倒。横逆脾胃,则腹胀、飧泄、呃逆、吞酸、呕吐 等。 喜则气缓: 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轻则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 不集中;重则神不守舍,失神狂乱。
2.劳神过度
——主要损伤心脾 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及倦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亦可影 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 怒等症状。
3.房劳过度
——耗伤肾中精气 可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 减退等肾虚症状,男子可见遗精滑泄,甚则阳 痿。
(二)情志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人体情志活动是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
⑴生理:五脏精气化生五志: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 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 ⑵病理: 情志太过,可内伤五脏精气 ;怒伤肝,喜伤心---五脏精气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亦产生情志的异常。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三、劳逸过度
(一)过劳
1. 劳力过度
——主要伤气, “劳则气耗。” 劳力过度则喘息、汗出,导致气从内出,从外而越,因 而损耗人体的精气。 形体劳倦日久,损伤筋骨肌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坐伤肉。” 损伤脏腑,以脾病为多见,甚至导致虚 劳病。常见症状如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声 低息微等。
七情内伤(一)
但是这里也说了,病人也必须配合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被情绪破坏了脏腑机能,走入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内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外面配合调理,把身体引导走进良性的平衡健康的状态。
这里的七情是把五志又细化了。其实外伤不可怕,可怕的是内伤,在生活当中,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一、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关于情绪变化与人体内脏腑气血是相联系的,这个观念只在中医里有,西医学是不管这个的。请注意,这个观念是在我们的中医基础理论里,是中医学理最根本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基础理论很简单不重要,任何的事物都是从基础开始,才能有更高深的发展。
谁说改不了?我就改过很多人。其实任何人都不想随便发脾气,情绪变化肯定跟他的脏腑有直接关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女性在例假前后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你问她自己,其实也不愿意发火,这是生理周期到了。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虚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我常劝病人:“要改改脾气”。许多病人说改不了,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改不了的,只要你想改就改得了。”
大家要注意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这句话很重要。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人的七情六欲与五脏都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打破了过去人们的一个思想观念:“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有很多人对我说:“我的性格就这样,改不了。”
七情内伤(一)
我们通常讲到的都是外邪致病的外伤,那什么会导致内伤?――人的七情六欲。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
杨家桥乡卫生院中医学习讲稿08——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清静无为。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
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
(1)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
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但并非那样绝对,它只能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
(2)其所影响的脏腑,多表现为该脏腑的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大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吐血或昏厥等证。
“思则气结”,思虑伤脾,则脾气郁结,健运失常,出现纳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证候。
(3)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
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
七情内伤
4、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燔灼肝经,耗劫津液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1)加速 血行(2 ) 灼伤脉络。 灼伤脉络。 血行( 5、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可结聚于 、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 可结聚于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进而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17
第三节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
七情:是指喜、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持 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 久的情志刺激,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引起疾病发生时七情则 称为“七情内伤” 称为“七情内伤”。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或两者同 时受邪。 时受邪。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时令变化密切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同 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参考课件)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 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 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 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 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 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
4
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 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 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的关系 非常密切。
5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一是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影响:如怒伤肝、
喜伤心、思忧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二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 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 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 为代表,称为“五志”。
2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 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 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 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 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 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 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 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 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 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情志病,系指其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 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郁证、 癫、狂等,以及虽由其他原因所致,但 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7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是可能加重病情。如情绪消沉,悲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能否成为致病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情志异常变化是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与个体耐受和调节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七情内伤的形成主要与社会、疾病和个人体质等多项因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源污染,噪音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不同于外感六淫,常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生各种病变。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有关,不同的情志变化分别体现着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失调致人发病也往往通过不同的变化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出现各脏腑功能失调所特有的症状。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气上,即气机上逆。
喜则气缓:气缓,有缓和、涣散的双重意思。
思则气结:气结,即气机郁结。
悲则气消:气消,即气泄下陷。
惊则气乱:气乱,即气机紊乱。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食量过少或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2.饮食无时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供给全身。
若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常可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病变。
(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三)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片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劳逸过度劳逸过度,是指劳倦过度和安逸过度而致病。
劳倦过度,超过人体生理的适应能力,安逸过度,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减弱,都会损伤机体而导致疾病发生。
(一)过劳1.劳力过度劳力,是指体力劳作而言。
劳力过度是指长时间的持续劳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以恢复体力,使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以致积劳成疾;或超过身体承受力的持重、受压及超大强度的运动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而成为致病因素。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指人的怒、喜、思、悲、恐、忧、惊七种情志变化。
突然、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人的生理调节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本概念基七情致病条件内伤七情伤及多脏直接伤及内脏怒思恐一种情志伤及多脏,以心、肝、脾为多见暴怒伤肝肝气横逆——乘脾犯胃恐惧伤肾肾精受伤——不能上济于心 思虑伤脾伤心——耗伤心血、血不养神怒恐 思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肝气上逆——头晕、头痛,面赤耳鸣、急躁易怒 血随气逆——呕血气血上逆——蒙蔽清窍,昏厥怒则气上心气涣散——心悸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失神狂乱,哭笑无常喜则气缓情 致 病七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肺气耗散——少气懒言,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悲则气消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滑精恐则气下情 致 病七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惊慌、心悸、失眠多梦)惊则气乱脾气郁结——升降失常、纳运失司:纳少、腹胀、便溏思则气结情 致 病七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影响病情变化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高血压患者情志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者迅速恶化。
心脏病患者情 致 病七饮食不节过饥饥而不得食,渴而不得饮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过饱暴饮暴食,脾胃虚弱勉强进食损伤脾胃纳运失常饮食积滞,小儿食积日久生成疳积食无定时脾胃气滯、血瘀痰阻味 偏 嗜五酸苦甘辛咸入肝 走筋 养心入肾 走骨 养脾入肺 走气 养肾入脾 走肉 养肝入心 走血 养肺五味合五脏味 偏 嗜五肝盛乘脾皮肉变厚变皱 口唇干裂掀起伤及所胜之脏肾盛乘心 胸闷气短 面色无华 血脉瘀滞心盛乘肺 皮肤干燥 毫毛脱落脾盛乘肾 面色黧黑 胸闷气喘腰膝酸软,脱发肺盛乘肝爪甲干枯不荣 筋脉拘急不利酸苦甘辛咸饮食偏凉脾胃阳气受损(虚)寒湿内生:腹痛泄泻饮食辛热偏嗜食饮胃肠积热(实)口渴口臭、腹满胀痛、便秘、痔疮饮食不洁饮进食不洁或有毒之物食腹痛吐泻、痢疾、黄疸、肠道寄生虫、中毒等。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气乱,思则气结。这也是有确定的道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证明。 等点缀物品,来增加居室的喜庆气氛;也可做些好菜品尝庆贺;甚至也可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慨可使气横逆上冲,血随着气的逆势也会 以告知邻居们,让大家一起感受喜悦,这样的欢乐兴奋心情会持续而稳定,
向上涌。有成语叫“怒发冲冠〞、“怒气冲天〞,就很形象地道出了“怒 确定不会发生乐极生悲的憾事了。
则气上〞的情志表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气愤时面红耳赤,脖颈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意志消沉。《黄帝内经
青筋怒胀;有的人气得头脑发昏,耳鸣如潮;还有的气得胸痛、呕血,甚 ・素问》认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 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 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及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不解,惊恐损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 的整体,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
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 失调为多见。这是因为,心主管血液,又藏神志;肝藏血液,又主管疏泄;
眠、眩晕、头痛、难过、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 脾主管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并且是气的升降功能活动枢纽,是气血化生
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简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清静无为。
成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
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
(1)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
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但并非那样绝对,它只能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
(2)其所影响的脏腑,多表现为该脏腑的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大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吐血或昏厥等证。
“思则气结”,思虑伤脾,则脾气郁结,健运失常,出现纳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证候。
(3)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
[编辑本段]七情详解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
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
5内伤七情辩证
内伤七情辨证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内伤七情”。
中医应用一、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应答而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故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五脏精气的盛衰及其藏泄运动的协调,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若五脏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
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
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能影响脏腑精气及其功能的,也可影响心神而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
如《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志意。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 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 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 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 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 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 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 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 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 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 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 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 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 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 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 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 则气结。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01
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02
二是可能加重病情。如情绪消沉,悲观失望, 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谢谢!
THANK FOR YOU WATCHING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 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 系非常密切。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一是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影响:如怒伤肝、
老中医:七情内伤如何致病?
“七情内伤”会直接伤及内脏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成为病因,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因此,若脏腑组织或气血发生病变,就会影响人的情志,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即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分属五脏,七情反应太过与不及则可损伤相应之脏。
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过激伤人发病,首先作用于心神,产生异常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对此解释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七情内伤,既可单一情志伤人,又可两种以上情志交织伤人。
由于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活动和精神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
七情内伤:辩证精神疾病的基础
七情内伤:辩证精神疾病的基础远在上古时期已有七情致病的文字记载,但直到宋代,陈无择在《三园极一病证方论》一书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命名为“七情”,划定为内伤致病因素。
中医文献中常见七情和五志的提法。
其中“情”指情感、情绪,“志”不仅包括情感、情绪,还有志向、意志、记忆等含义。
思,指思维活动,虽与情感,情绪有别,但中医传统上亦列入情志的范畴。
情、志两者概念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人的心理精神活动,故常相提井论,称曰“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叫七情,是人对事物的情感变化,即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
“喜怒思悲恐”称五志,是按五行归类的方法,把人的情感变化分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以表述五脏的情志活动。
七情与五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机体,心神做出应答反应,神志动于内,五脏之气化为五志,情感表现于外,则为七情变化。
七情与五志可视为人情志活动的标志。
其中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引起肯定性质的情绪变化,统归于喜;凡不能满足或与人的需要相违背的事物,会引起否定性质的情绪,如忿怒、哀怨、痛苦、失望、凄怆等,分别可概括为怒、忧、悲、惊。
即不同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同一刺激,因人不同,也可产生不同的情志反应。
所以,七情是指正常生理话动时的情志表现,并不使人致病。
七情转变成为致病因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外界刺激超过一定限度,具育突然性(暴怒、骤惊)、强烈性(大恐、狂喜)、长期持久性(过忧、久悲);其二,机体的耐受、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发生疾病。
此时的七情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六淫与七情致病的区别:①六淫邪气自肌表和口鼻而入,七情直接伤及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前者伤于肌表,后者损伤内脏。
②六淫致病初见表证,冶不及时或不当,病邪亦可由表殛里而见重症。
七情致病无表证,直接表现为里证。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是整个机体功能活动的组成部分。
预防七情内伤的方法包括
预防七情内伤的方法包括七情内伤是指情绪波动过大或负面情绪过于频繁而导致的身心不适和疾病。
预防七情内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是导致七情内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工作生活的平衡、健身运动、参与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七情内伤至关重要。
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提高心理素质。
要培养乐观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注意休息和放松:长期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可能会导致七情内伤。
为了预防内伤的发生,需要注意调整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的时间,适当进行休闲活动,放松身心。
4.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预防内伤。
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腻和辛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5.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七情内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不要熬夜,保证每天的8小时睡眠时间;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恶劣的环境中等。
6.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预防七情内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来有效预防七情内伤。
例如,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放松方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等。
7.心理咨询和治疗:如果遭遇严重的七情内伤,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帮助。
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总之,预防七情内伤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人们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和调整。
只有做好情绪管理、保持积极心态、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才能有效预防七情内伤的发生。
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一概述情志,主要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又成为七情,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七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出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长期反复精神刺激时,才会导致人体脏腑气血失调,即情志内伤,也称内伤七情。
二病因情志为病,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后伤形的特点。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说明不同的情志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辩证施治1.喜伤证是指过度喜乐,损伤心神的病症。
症状: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甚则语无轮次,肢体疲软,脉缓。
治法:补益心气。
方药:五味子汤2.怒伤证是指暴怒伤肝,肝气横逆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病症。
症状:烦躁多怒,胸胁闷胀,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甚则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3.忧思证是指思虑过度或过度忧愁,伤及心脾的病症。
症状:情志抑郁,忧愁不乐,表情淡漠,胸胁胀满,倦怠无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溏薄,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或萎黄,脉沉弦。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4.悲恐证是指过度悲伤或惊吓过度,伤及心肾的病症。
症状:善悲喜哭,精神萎靡,少气懒言,气短乏力,自汗,意志消沉,面色惨淡;或胆怯易惊,恐惧不安,心悸失眠,常被噩梦惊醒,甚则二便失常,或滑精、阳痿。
治法与方药:前者养心安神固肾,方用养心汤。
后者镇惊安神,方用磁朱丸。
四预防保健1.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暴怒。
2.玫瑰花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善怒之人,平日可饮玫瑰花茶。
3.多于他人接触,多晒太阳,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七情内伤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七种不同的情感对人体内脏的损伤。
七情内伤的概念起源于《内经》中的“七情伤脏”理论,即七种情绪对七个内脏器官的影响。
以下是七情内伤的名词解释:
1. 怒伤肝气:愤怒、焦躁、暴怒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机升降失调,引发头晕目眩、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忧伤脾气:忧郁、担忧、思虑过度等情绪会伤害脾气,导致脾胃失和,引发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 恐伤肾气:恐惧、害怕、紧张等情绪会伤害肾气,导致肾精不足,引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4. 思伤心气:喜悦、兴奋、悲伤等情绪会伤害心气,导致心神不宁,引发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5. 悲伤肺气:悲伤、悲观、伤感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不利,引发咳嗽、气喘、声音嘶哑等症状。
6. 喜伤肝气:过度喜悦、欣喜若狂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气郁结,引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
7. 怒伤肺气:过度愤怒、烦躁、不满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郁结,引发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七情内伤的理论认为情绪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器官功能。
如果情绪长期处于极端状态,会导致脏腑失调,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通过恰当的调理情绪,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以情绪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而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也会结合具体情绪和脏腑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疏解情绪、调和脏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