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文讲解及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文讲解及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在一线师生中,很长时期都有一种惯性的认识,觉得鲁迅生活的年代与环境与当代学生生活相距太远,思想上有隔膜,难以产生共鸣。且鲁迅的作品常给人一种投枪匕首式的冷峻印象。这些都对学生走近鲁迅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中学语文界对于鲁迅的解读更加强调立体、丰满,希望还原一位“活”的鲁迅,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地走近这位思想文化的巨人。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心灵感受,再现出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的“活的鲁迅”,让读者看到鲁迅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加深对鲁迅的感性认识,并能放松地走进这位伟人,

感受其精神魅力,为今后学习鲁迅甚至进行鲁迅研究做一个铺垫。这也是教材选编本文的主要目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提示学生理解各个片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旁批对文本进行细读,从具体的细节中去感受鲁迅的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去把握鲁迅的形象,感受鲁迅的魅力,并在各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之间找到一条贯通的情感脉络。本文中的细节看似信手拈来,零碎不连贯,读之却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繁冗、无序。这是因为这些细节片段中贯穿着作者对鲁迅的深沉厚重的情感,

仿佛一入笔端,感情便喷薄而出,文字便一气呵成。随着作者情感的流动,鲁迅形象在一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细节的揣摩、品味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容易读完这个片段,只停留在某处场景、某个印象的层面,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概括性的、笼统的。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深入品析。比如,第11节,写鲁迅陪客人以及忘我的工作。这一段是特别富有感情色彩和意境的一段,有不少细节值得细细揣摩。比如开头一段,作者连用了若干个“陪”字,不厌其烦地提醒“陪客”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流逝,鲁迅不属于他自己,他的生命,属于大家,属于所有需要他的人。第2段,写到了下半夜,许广平、海婴、保姆都“睡着了”,烘托出夜的宁静,此时人也最需要休息,鲁迅却“正要开始工作”。接下来的第3段至第6段,是对鲁迅夜间工作的具体描述,意境肃穆、深远,鲁迅的“背影”在这里极富象征意味。第7段至第9段,写“人家都起来了”,世界恢复了喧哗,点出天真、尚不懂事的海婴,勾勒出一幅生活图景,侧面写鲁迅“才睡下”,让人不由得想到,这时的鲁迅,该是疲倦至极了吧?随后的三段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课文中还有不少动词运用非常传神,比如,“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高”,一般用作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富有动态,并与“睡下”形成鲜明对照。“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

背上站着。”“压”字,“站”字,尤其是“站”字,精练传神,敬重中带有一丝朴稚的孩童式的淘气味道,正是萧红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停”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与鲁迅“睡着了”的安静的静态形成反衬,充满回忆的温馨色彩。

教学建议

课前不妨预先布置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或者写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阅读,丰富对鲁迅的认识。如果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鲁迅生活化、人性化、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愿意接近这位思想文化的巨人,甚至对鲁迅及其思想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本课语言精练隽永,耐人寻味,非常适合运用做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教材编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旁批,进行了阅读中的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旁批进行阅读,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旁批,勾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其他细节,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疑惑、评价,帮助自己更深入地解读课文。

对于鲁迅形象及其精神品质,容易流于概念化或者标签式的解读。教师要避免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或者他人的解读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而是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尤其是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通过作者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自己去发现,去感受。

课文在语言和结构上也富有特色。比如语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不同于平常表达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文章由诸多片段连缀而成,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从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走路姿态写起,之后回忆了先生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等诸多生活场景。这些片段的组合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其实就是鲁迅日常生活点滴的纪实,作者信手拈来,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在平淡的生活状态下呈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思想,从细微之处显示了鲁迅伟大的品格。嘱咐许广平给萧红付车费的细心,和萧红开玩笑的诙谐,深夜读青年来信的负责,对有人用他的手稿包油条的不在意,工作到凌晨的刻苦辛劳,尝鱼丸的严谨求证,包书的认真细致,等电车时候吸烟的悠然……萧红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让读者“不仅认识了思想家的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肖凤《〈萧红散文选集〉修订版序言》)。

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这恰恰是萧红写作的特点:貌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对鲁迅深刻的了解,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情感。写日常琐事,却不落痕迹地展现了伟人情怀。文章以其别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怀念鲁迅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

二、素养提升

阅读能力培养。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量较大,结构松散,在指导自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意的能力。自读时要借助文旁的批注切入文章本身,为阅读引路,变无目的阅读为有目标阅读。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教学中可结合本文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字里行间塑造了鲁迅怎样的形象特点,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语句去体会,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批注的形式简洁地记录下来。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简短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引导学生尊重个体阅读体验,写出个性化的批注是教师阅读教学行为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