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对SD大鼠排便状况和粪便菌群的影响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
1272
畜牧兽医学报
卷 48
increasingFirmicutesand Actinobacteriaandreducing Bacteroidetes (P <0.01).Resultsof PICRUStshowedthatthemetabolicpathwaysofcontrolgroupweremainlyassociatedwithbacterialivingandreproduction,whilethepathwaysin HFDgroupweremainlyassociatedwiththe metabolism ofenergyandaminoacids.Thesechangesofpathwaysmightberelatedtothedyslipidemiaandthedecreaseofgutmicrobiotarichness.Thestudyprovedtheharmoflong-termfeedingwithHFDtobloodlipids,liverandgutmicrobiota,andprovidedinformationfordyslipidemia andsomeguidancefordietmanagementofpets. Keywords:highfatdiet;gutmicrobiota;bloodlipid;liver;rat
降 0.001), 低菌群多样性,并显著改变菌群组成,引起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的增加和拟杆菌门的减少(P<0.01);
预 PICRUSt 测对照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细菌的生存与繁殖等,而高脂饲料组主要与能量、氨基酸代谢相关,
这些通路的改变可能与血脂异常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紧密联系。本研究证实了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

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

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

健康广角虽然近年来学者对于“膳食中脂肪供能比到底多少最好”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但不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

最近,权威科学期刊《Gut 》(肠道)发表的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又一次证明,吃太多的脂肪会使肠道的有害菌群增加,有益菌群减少。

这项随机对照人类饮食干预研究募集了217名18~35岁的健康志愿者,没有慢性疾病,也没有肥胖问题。

志愿者按要求食用三类不同膳食长达半年时间,研究者采集他们的血液,测定和炎症反应有关的指标,如IL-1β、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还有PGE2、TXB2、白三烯、LTB4等;收集他们的粪便,对16S rRNA 测序,分析其中的菌群状况。

试验期间,所有的食物和大部分饮料都是研究所提供的。

这三种膳食的热量水平完全一致,平均是2080~2100千卡,膳食纤维摄入量也保持一致,但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不一样。

其脂肪供能比分别为20%、30%、4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66%、56%、46%,蛋白质供能比均为14%。

可能非专业人员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所谓营养素供能比,就是在一天所获得的能量(热量)当中,有多大份额是来自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

类型I ,脂肪供能比20%、碳水66%,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前贫困时代吃的相当低脂的膳食。

食物能量主要来自于粮食,烹调很大比例为蒸煮凉拌,基本上菜里看不到油花,肉也不多。

坚果花生瓜子类都很少,水煮鱼、炸丸子、手撕面包、蛋挞、油条、锅巴、薯片之类,就想也别想了。

类型II ,脂肪供能比30%、碳水56%,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比例,比我国大部分居民目前的饮食略清淡少油一点。

有坚果,但数量要控制;有鱼肉,但不能经常用油炸油煎的方式。

类型III ,脂肪供能比40%、碳水46%,是目前中国很多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

油炸方便面的脂肪供能比大概就是40%~45%。

炒菜放油比较多,经常下馆子,经常吃油炸菜肴,经常吃烧饼油条,经常吃蛋糕饼干,都会提升脂肪供能比。

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体重的影响

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体重的影响
it re t n Co c u i r g t e n r lg o t fr t , e i e G, t e o o e t i l o a e p o h n i g An ma d lb s d ne ni . v o n l s on Du n h oma r w h o as b sd sT o h rc mp n ns n b o d ftk e n c a g n . i l mo e a e i
gop aefdwt i - itg u .T e egt w r mesrd pr d ay ad te b o —a bfr ad ae nevni eet t ru r i hg de r p hi w i s ee aue e oi l n h l d ft eo f ri r tn w r e s e h h o r h i cl o en t t e o s.
S l r t we e r n o y d vd d it wo g o p .3 as i o aio r u r e t r i a y d e d t e 3 as i x e me t l D mae a s r a d ml ii e n o t ru s 0 r t n c mp rs n g o p a e fd wi o d n r ita 0 rt n e p r n a h n h i
20 年 5 09 月第 4 7卷第 1 期 4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 研 究 ・
高 脂饲料对大鼠 脂、 血 体重的 影响
刘 舰 杭 欧 阳军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 新疆 石河子 8 2 0 ) 3 0 8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饲料对大 鼠血脂 、 体重的影响 , 找寻其 中变化规律 。方法 随机将 S D雄性分为体重无差异性 的两组 , 对照组 3 , O只 喂饲普通饲料 ; 实验组 3 , 0只 喂饲高脂 饲料。 定期称重 , 测定干预前后血脂 。 结果 对照组 、 实验组血脂 变化各 有其规律 , T 但 G与 H L C两 组均 呈直线相 关 ; D- 血脂变化与体重变化无相关性 , 干预后两组体重无显著性 差异。结论 大鼠 在正常生长过程 中除 T G外 , 血脂其余各成分是不 断变化的 ; 高脂 饲料喂养法 建立的动物模 型适合应 用于建立单纯性 高胆 固醇血症 ; 高脂 鼠和肥胖 鼠在本质上还是有 区别 。 【 关键 词】 高脂饲料 ; 鼠; 大 血脂 ; 体重

高脂膳食所致大鼠高血糖及其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高脂膳食所致大鼠高血糖及其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PAN Hong, WANG Qiao-me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igh-fat diet 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e-diabetes diabetic rats. Methods: Rats were fed with high-fat diet to construct a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normal diet. The blood and feces of ra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insulin, fecal free ammonia, short chain fatty acid and intestinal flora were measu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6th week (P<0.05)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insulin levels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3rd and 6th weeks (P<0.05) , and the fecal free ammonia levels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3rd, 6th and 9th weeks (P<0.05) . The levels of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butyric acid and total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in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肥胖抵抗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肥胖抵抗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肥胖抵抗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的比较研究王欢;李宛真;汪弋力;胡玲香;丁维俊【摘要】目的比较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及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的差异.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饮食造模组(3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造模8周后,按体重增量的不同,将高脂饮食组小鼠又分为肥胖组(DIO组,22只)和肥胖抵抗组(DIO-R组,8只).搜集并提取3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基因组,采用Illumina 公司的Hiseq2000分析样本的肠道宏基因组功能及物种组成.结果 DIO组小鼠肠道菌群在执行多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基因信息翻译、信号转导、细胞能动性多种功能的基因数与DIO-R组有差异,其余同DIO-R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多项代谢功能及基因信息处理所对应的基因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DIO组小鼠肠道变形杆菌门的相对含量百分比较正常组及DIO-R组显著增高;厚壁菌门的含量较DIO-R组升高,类杆菌门的含量则显著下降,类杆菌/厚壁菌的比值较DIO-R组明显下降;DIO-R 组除变形杆菌门的含量低于正常组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DIO及DIO-R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中的肠道菌群功能存在差异;DIO小鼠肠道菌群门级别与DIO-R小鼠有显著差异,两者与正常组相比,都处于代谢紊乱状态.【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5页(P240-244)【关键词】高脂饮食;肥胖;饮食诱导肥胖抵抗;肠道菌群;元基因组【作者】王欢;李宛真;汪弋力;胡玲香;丁维俊【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R331肥胖病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造成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1],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患病排名的第6位,是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

应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比较3种杂粮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应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比较3种杂粮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应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比较3 种杂粮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王勇,宋歌,庞邵杰,綦文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摘 要:为探究燕麦、荞麦和小米对健康大鼠肠道结构、肠道菌群及肠道中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将48 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空白对照组(饲喂标准维持饲料)、燕麦组(饲喂含22%(质量分数,下同)燕麦的饲料)、荞麦组(饲喂含22%荞麦的饲料)和小米组(饲喂含22%小米的饲料)),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12 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结肠组织及结肠内容物,对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应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SCFAs含量。

结果表明,燕麦可增加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高大鼠结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丰度;荞麦和小米可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降低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燕麦、荞麦和小米均可降低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燕麦和小米可显著提高大鼠结肠内乙酸和总SCFAs含量(P<0.05),小米可显著提高丙酸和异丁酸含量(P<0.05)。

综上,燕麦对大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荞麦和小米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相似度较高,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谷物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燕麦;荞麦;小米;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短链脂肪酸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Coarse Cereals on Gut Microbiota of Rats Explored by Illumina NovaSeq Sequencing TechnologyWANG Yong, SONG Ge, PANG Shaojie, QI Wentao*(Academy of 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oats, tartary buckwheat and foxtail millet on the intestinal histology, microbiot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in normal rats, 48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fed a standard maintenance diet), oat (fed the maintenance diet containing 22% oats), tartary buckwheat (fed the maintenance diet containing 22% tartary buckwheat) and foxtail millet groups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22% foxtail millet). Body mass was recorded weekly. After 12 weeks of feeding,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to collect liver tissue, colon tissue and colonic contents.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and colon tissues were observed.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was analyzed by Illumina Nova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SCFAs in colonic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oats increased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showed higher relative abundance of Lactobacillus and Akkermans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artary buckwheat and foxtail millet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but de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Verrucomicrobia and Bacteroidetes in the gut of normal rats. Oats, tartary buckwheat and foxtail millet de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cteroides. Oats and foxtail mille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s of acetic acid and total SCFAs (P < 0.05), and foxtail mille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pionic acid and isobutyric acid in colonic contents (P < 0.05). In conclusion, oat supplementation has regulatory effect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rats,收稿日期:2020-07-16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X19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901698);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年度项目(2019QNRC001)第一作者简介:王勇(1987—)(ORCID: 0000-0002-0123-228X),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粮油营养与健康。

不同脂肪含量的高脂纯化配方饲料对大、小鼠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不同脂肪含量的高脂纯化配方饲料对大、小鼠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不同脂肪含量的高脂纯化配方饲料对大、小鼠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周云枫;李沙;苏文;黄世铮;蒲丹;管又飞【摘要】Objective To examine potential effect of diets with different fat content on body weight,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h) and triglycerides (TG) concentrations, fatty liver and daily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in rats and mice. Methods Males Sprague Dawley (SD) rats and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fed on diets with 10% fat content (MD10% fat) , 45% fat content (MD45% fat) , and 60% fat content (MD60% fat) for 12 weeks, respectively. Body and organ weight,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and serum Tch and TG concentrations, liver Tch and TG contents and daily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were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 MD10% fat) , the animals fed with high-fat diets ( MD45%f at and MD60% fat)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dy weight,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glucose intolerance, serum Tch and TG concentrations, hepatic Tch and TG contents and albuminuria levels. Furthermore, body weight ga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more profound in animals fed with the MD45% fat diet. Conclusions Both high-fat diets (MD45% fat and MD60% fat) can produce most phenotypes of metabolic syndromein SD rats and C57BL/6 mice, with the former being more effective.%目的探讨不同脂肪含量的高脂纯化配方饲料对大、小鼠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肪肝及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及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D10%、MD45%和MD60%脂肪含量饲料组,喂养3个月,检测动物体重、血糖、血胰岛素水平、血脂和蛋白尿水平,以及主要脏器重量及肝脏脂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MD10%脂肪含量)相比,高脂组(MD45%和MD60%脂肪含量)动物体重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肝脏脂质含量和蛋白尿水平的增加,并且以MD45%高脂组体重增加及胰岛素抵抗更加显著.结论 MD45%和MD60%高脂配方饲料均可在大、小鼠较好地诱导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且前者优于后者.【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5页(P273-277)【关键词】高脂饲料;胰岛素抵抗;肥胖;代谢综合征【作者】周云枫;李沙;苏文;黄世铮;蒲丹;管又飞【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谢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代谢疾病群,包括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脂肪肝和白蛋白尿等[1]。

高脂喂养对子代大鼠营养代谢及GHS-R、GLP-1R基因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高脂喂养对子代大鼠营养代谢及GHS-R、GLP-1R基因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高脂喂养对子代大鼠营养代谢及GHS-R、GLP-1R基因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现代生活中,高脂饮食已成为普遍现象,高脂饮食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并影响代谢功能,进而引发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很多人不了解高脂饮食的危害,此研究旨在探讨高脂喂养对子代大鼠营养代谢及GHS-R、GLP-1R基因表达的影响,帮助人们了解高脂喂养的危害,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保持健康。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内容本研究将选择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喂养高脂饮食,而另一组被喂养普通饮食,分别观察两组大鼠在体重、脂肪含量等指标上的变化。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等,来评估其代谢水平的变化。

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GHS-R、GLP-1R基因表达的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方法(1)动物实验:选用SD雄性大鼠,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高脂组,高脂组的大鼠将接受高脂喂养,对照组将接受常规喂养。

(2)体重测量和组织取样:每周测量大鼠体重,比较两组大鼠的体重差异。

在研究结束后,取下大鼠肠道组织样本并有效保存,以供后续实验使用。

(3)生化指标测定:在研究过程中,测量两组大鼠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等生化指标。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评估高脂饮食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离肠道组织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GHS-R、GLP-1R基因的表达量。

比较两组之间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结论:(1)高脂喂养会导致SD大鼠体重、脂肪含量等指标显著增加,且对大鼠营养代谢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2)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组织中的GHS-R、GLP-1R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

(3)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人们了解高脂喂养对健康的危害,提醒人们重视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高脂喂养对动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提供客观的数据和实验证据,同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营养调节,幸福、健康的成长、生活。

高盐高脂饮食及粪菌移植对肠道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高盐高脂饮食及粪菌移植对肠道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论著·高盐高脂饮食及粪菌移植对肠道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刘亭1宋玮琦2庄佳燕2黄杰2詹晓玲2孙宁1李晓媚1雷超1田应海1李超1刘敏1刘志华1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肠屏障与粪菌移植研究中心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加速康复腹部外科重点实验室510700;2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511400刘亭和宋玮琦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刘志华,Email:liuzhihualzh@,电话:020⁃82029637【摘要】目的探讨高盐高脂饮食以及粪菌移植对肠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D)组、高盐高脂饮食(HSFD)组和高盐高脂饮食并接受ND组小鼠粪菌移植(ND⁃FMT⁃HSFD)组。

ND组用正常饮食饲喂,其余两组用高盐高脂饮食饲喂,连续饲喂6周,在第3周时取正常饮食组小鼠大便,分离肠菌,灌胃给ND⁃FMT⁃HSFD组小鼠,每2天粪菌移植1次,连续3周。

饲喂处理结束后,分析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

结果高盐高脂饮食小鼠肠屏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丰度降低,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及其分类下级的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等及其分类下级的丰度显著降低。

将正常饮食小鼠的粪菌通过灌胃移植到高盐高脂饮食小鼠,显著改变了受体的菌群,但没有改善肠屏障通透性。

结论高盐高脂饮食损害肠道健康,粪菌移植不能缓解其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肠屏障;肠道菌群;粪菌移植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01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480);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5TQ01R334);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2017KZDXM068),广州市教育局创新团队项目(201831828);广州市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62095);2018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B185004141);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570025);2017高校创新强校工程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7A052)DOI:10.3760/cma.j.issn.2096⁃367X.2019.03.011Effect of high⁃salt⁃fat diet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gut and gut microbiotaLiu Ting1,Song Weiqi2,Zhuang Jiayan2,Huang Jie2,Zhan Xiaoling2,Sun Ning1,Li Xiaomei1,LeiChao1,Tian Yinghai1,Li Chao1,Liu Min1,Liu Zhihua11Center of Intestinal Barrier and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Biology,GuangzhouKey Laboratory of Abdominal ERAS,Guangzhou510700,China;2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angzhou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1400,ChinaLiu Ting and Song Weiqi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Corresponding author:Liu Zhihua,Email:liuzhihualzh@,Tel:0086⁃20⁃82029637【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salt⁃fat diet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and gut microbiota.Methods Eighteen mice weredivided into normal diet(ND)group,high⁃salt⁃fat diet(HSFD)group and high⁃salt⁃fat diet with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group(ND⁃FMT⁃HSFD)group.Mice in each group were fed with corresponding dietfor6weeks.In ND⁃FMT⁃HSFD group,at the third week,feces was taken from the ND mice and its肠道菌群紊乱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密切相关[1⁃2]。

高脂饮食在诱导大鼠肥胖及肥胖抵抗中的作用

高脂饮食在诱导大鼠肥胖及肥胖抵抗中的作用

高脂饮食在诱导大鼠肥胖及肥胖抵抗中的作用
何晓烨;石凤英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2(006)001
【摘要】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在诱导大鼠出现肥胖及肥胖抵抗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实验大鼠高脂饮食喂养12及20周,并检测其肥胖评定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及血脂谱.
结果实验组大鼠经高脂饮食喂养后出现了Lee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IR指数的升高及血脂谱的改变,同时存在肥胖抵抗个体.结论含脂量38.9%的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出现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表现.同
一种系大鼠中存在饮食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差异,肥胖抵抗大鼠不易发生
胰岛素抵抗.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何晓烨;石凤英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2
【相关文献】
1.Orexin-A对肥胖抵抗大鼠和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摄食和自由活动的影响 [J], 彭晓燕;张海鑫;郭菲菲;孙向荣;公衍玲;徐珞
2.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大鼠胃组织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研究 [J], 裴晓萌;肖海涛;李显;祝世功;艾华
3.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与肥胖抵抗大鼠肝FAS和ACAT-2的蛋白表达差异 [J], 刘桂;殷亮;王晓慧;娄淑杰;史仍飞
4.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易感及肥胖抵抗大鼠血清网膜素-1水平比较及意义 [J], 索琳娜;金实
5.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血浆抵抗素水平的研究 [J], 刘亚莉;刘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刘雪姬;陈庆森;闫亚丽【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1(032)023【摘要】探讨高脂饮食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

实验期间每周利用传统培养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小鼠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信息的分析。

结果表明:高脂组的小鼠体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呈明显肥胖态;传统培养法与FISH技术得到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FISH技术检测得到的菌落数要明显地高于传统培养法。

高脂组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道中肠杆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提示高脂饮食能显著改变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肥胖的产生。

【总页数】6页(P306-311)【作者】刘雪姬;陈庆森;闫亚丽【作者单位】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300134;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300134;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35.9【相关文献】1.双歧杆菌对高糖高脂饮食与STZ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J], 高雁鸿;王耀;张年萍2.黄酒对高脂饮食小鼠的肥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王丽媛; 秦文; 霍军生; 卓勤; 扬倬; 王晶波; 沈葹; 李岩3.茯苓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 [J], 吴振宁;祁龙凯;陈地灵4.高脂饮食对不同性别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J], 彭利利;丁宁;赵正刚;李芳红;赵子建5.馥郁香型白酒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陈欣怡;丁子元;刘永泉;余枚珠;韩诗雯;郑晓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邱烈峰【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建立肥胖模型,然后测定大鼠体脂、血脂以及脂代谢相关的激素和酶。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①体重增加(P<0.05)、体脂和体脂百分比升高(P<0.01);②血清甘油三酯(TG)(P<0.05)、总胆固醇(TC)(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下降的趋势;③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均升高;④腓肠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下降(P<0.05)。

结论①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②肥胖、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以及骨骼肌LPL活性下降有关。

【总页数】4页(P2815-2818)【作者】邱烈峰【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1【相关文献】1.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内瘦素的变化 [J], 张德利;刘正娟2.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血糖的动态变化研究 [J], 霍瑾璇;李文艳3.盐诱导激酶1过表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调节机制 [J], 周璞;付薇;谢凌波;李倩;邓稀予4.大黄提取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查兵兵;李益明;焦东海;洪晓武;万睿;马春姑;马端5.共轭亚油酸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周晓蓉;孙长颢;刘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分享-高脂饮食对大鼠的胆汁酸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分享-高脂饮食对大鼠的胆汁酸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分享-高脂饮食对大鼠的胆汁酸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是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引发肥胖发病的众多因素中,过度摄入高能量食物是导致大多数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高脂饮食长期干预诱导的肥胖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肥胖发生发展规律或减肥药物干预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多项研究表明,长期高脂饮食干预Wistar或SD(Sprague-Dawley)大鼠可以复制出与人类肥胖发生发展过程十分相似的肥胖表型。

Hong Lin, Yanpeng An, Huiru Tang, and Yulan Wang. Alterati ons of Bile Acids and Gut Microbiota in Obesity Induced by Hig h Fat Diet in Rat Model[J]. J Agric .Food Chem. 2019, 67(13): 362 4-3632.(链接:/doi/abs/10.1021/acs.jafc.9b00249)摘要:为了阐明肥胖发展过程胆汁酸的作用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作用,研究者(博莱克技术人员参与)采用高脂饮食(HFD)在SD大鼠模型中诱导肥胖,收集了粪便、血浆、肝组织和肠道组织,采用UPLC-MS来定量检测其中的胆汁酸组成和浓度,发现无论何种饮食方式,牛磺酸结合的胆汁酸是肝脏中的优势种,而非结合的胆汁酸是血浆中的优势种。

HFD引起总胆汁酸池的轻微增加,HFD组的血浆和肝脏组织中,DCA和TDCA显著性增加,这与肠道组织和粪样中DCA 的增加相一致,这些变化与Blautia,Coprococcus,Intestinimonas,Lactococcus,Roseburia和Ruminococcus属的丰度增加有关。

本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发展过程中胆汁酸流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交互作用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实验动物与样品收集:24只6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而实验组而实验组给予81天的高脂饮食。

高膳食纤维饮食和高脂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高膳食纤维饮食和高脂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高膳食纤维饮食和高脂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影响作者:王梦顿胡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高膳食纤维饮食祀高脂改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

方法取sD大鼠24只,~320-3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膳食纤维组,每组8只。

术后第3天起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膳食纤维饲料,喂养至术后第10天,测量并分析三组大鼠的体置、大便性状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进展。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

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

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的大便性状更加柔软不成形,Brist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出现造口皮肤刺激性皮炎怖积更大。

对照组与高膳食纤维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脂饮食及高膳食纤维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调整饮食策略可能回减少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大鼠:回肠造口;高脂饮食:高膳食纤维改食;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国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19-04回肠造口术通过将末端回肠提至腹壁切口处,与皮肤、皮下组织逐层缝合从而使排泄物途径小肠直接排出体外。

由于缺少回盲瓣及结肠的生理作用,回肠造口中的排泄物较为不成形,极易发生渗漏,排泄物中含有的消化酶易侵蚀皮肤,造成皮肤损伤甚至继发感染,从而形成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

术后患者的进食习惯及种类也会影响回肠造口排泄物的性状。

临床观察发现,因缺乏术后饮食管理,饮食不当加重回肠造口排泄物稀水样化,加剧造口周圍皮肤的损伤,提高回肠造口护理难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其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由回肠造口排泄物性状改变发生的渗漏而造成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感染,能否通过饮食干预有效降低,己成为目前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焦点。

高脂膳食致便溏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学的影响

高脂膳食致便溏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学的影响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03188高脂膳食致便溏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学的影响蒋亦昕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㊀辽宁沈阳㊀110122摘㊀要:目的:考察薏苡仁对高脂膳食致便溏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学的影响ꎮ方法:应用甘蓝与猪油自由进食的方式ꎬ制备脾虚小鼠模型ꎮ并以薏苡仁进行干预ꎬ考察治疗前后小鼠的体态及肠道菌群㊁肠道代谢组变化情况ꎮ结果:薏苡仁可以有效改善小鼠的脾虚症状ꎮPhascolarctobacteriumꎬAnaerovibrio为丰度差异性较大的菌属ꎬ共获得10个已报道或鉴定差异的代谢物ꎬ其缓解的便溏的主要通路为Primarybileacidbiosynthesisꎮ结论ꎻ薏苡仁可通过对肠道微生物及代谢物调节的方式改善便溏的症候ꎮ关键词:薏苡仁ꎻ脾虚便溏ꎻ微生物组学ꎻ代谢组学㊀㊀根据肠道代谢特点可知ꎬ发生脾虚便溏会导致排出粪便粘性增加ꎬ与正常粪便相比ꎬ溏便类似溏泥ꎬ其黏性大ꎬ湿度高ꎮ同水样便相比ꎬ流动性差ꎻ同便秘便相比ꎬ其质地滑腻ꎬ是结肠消化系统异常的一种表现ꎮ考虑到粪便的形态主要受到胃/小肠的消化情况及大肠部位菌群生长发酵的影响ꎬ粪便的形态可以直接反映人体的消化系统及肠道菌群的异常ꎮ从营养代谢的角度出发ꎬ便溏同饮食关系密切ꎮ不考虑消化系统疾病/细菌感染的影响ꎬ油脂(如饱和脂肪酸㊁动物脂肪等)摄入过多ꎬ消化系统无法充分吸收ꎬ是产生便溏的主因之一ꎮ另一方面ꎬ与正常粪便相比ꎬ溏便水分及油脂含量高ꎬ在结肠段囤积的过程中ꎬ亦有可能反向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ꎮ1材料与方法1.1小鼠模型制备模型小鼠共计28只ꎬ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高脂膳食建模)㊁空白组(不进行高脂膳食建模常规饲养)㊁及对照组(高脂膳食建模后饲食常规鼠粮)ꎬ自由进食ꎮ单日喂食甘蓝10 ̄15g/只ꎬ双日灌胃猪油3ml/只ꎬ自由进食㊁饮水ꎮ观察小鼠饮食周期ꎬ一般连续7d后ꎬ小鼠出现便溏ꎮ待小鼠粪便持续呈高湿高黏的塘泥状3dꎬ确认模型建立成功ꎮ实验持续28dꎬ取待测小鼠ꎬ禁食12hꎬ喂食1g对应食物ꎬ3h后处死小鼠ꎬ取全部结肠ꎬ收集肠道内容物ꎬ作进一步研究ꎮ1.2肠道菌群特征应用E.Z.N.A.®StoolDNAKit试剂对样本总DNA进行提取ꎬ对rRNA基因可变区(V3+V4)或特定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ꎮ将合格的各上机测序文库(Index序列不可重复)梯度稀释后ꎬ并经过NaOHaq变性为单链ꎬ再使用MiSeq测序仪进行2ˑ300bp的双端测序ꎮ1.3肠道代谢组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仪TripleTOF5600在正㊁负离子模式下ꎬ分别对小鼠的肠道代谢组检测ꎮ数据处理应用Simca ̄P+14.1软件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ꎮ在MBROLEꎬMetaboAnalyst数据库内ꎬ对Model ̄Coix组内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ꎬ以确定薏苡仁对于模型小鼠代谢调控的机制ꎮ2结果显示经过不同饲养后ꎬ小鼠粪便内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ꎮ由结果可知ꎬ门水平下各组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ꎮ上述三组的优势菌种分别为Bacteroidetes㊁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ꎮ该结果提示ꎬ本研究各组间在门水平下的差异性不大ꎮ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各组在属水平下的差异中列出了丰度最高的20个菌属的构成ꎮ经过对差异性的分析后可筛选出三组在属水平下ꎬ有差异性(p<0.05)的菌属包含:StreptophytaꎬEnter ̄obacterꎬMobilitaleaꎬClostridiumꎬPhascolarctobacteriumꎬCandidatus_StoquefichusꎬFaecalimonasꎬFaecalibaculumꎬAnaerovibrioꎬDeltap ̄roteobacteria_unclassifiedꎬAcutalibacter11个ꎬ其中ꎬ以Phascolarc ̄tobacteriumꎬAnaerovibrio为丰度较大的菌属ꎮ该结果提示ꎬ上述两个菌属为薏苡仁缓解便溏过程中ꎬ影响较大的菌属ꎮ经过对各组内差异代谢物的定量分析后可知ꎬControl ̄Model组内ꎬ共有649个上调和346个下调的差异阳离子代谢物ꎬ781个上调和320个下调的差异阴离子代谢物ꎮModel ̄Coix组内ꎬ共有139个上调和60个下调的差异阳离子代谢物ꎬ213个上调的和99个下调的差异阴离子代谢物ꎮ最终共获得了5个上调和1个下调的差异阳离子代谢物ꎬ26个上调的和0个下调的差异阴离子代谢物ꎮ对上述32个化合物进行KEGG功能富集后ꎬ共获得10个已报道/鉴定的化合物ꎬSpergualinProma ̄zineꎬN1ꎬN12 ̄DiacetylspermineꎬIsolithocholateꎬGymnodimineꎬDi ̄isononyl_phthalateꎬCassaidineꎬ6 ̄Ethylchenodeoxycholic_acidꎬ3 ̄Oxo ̄5beta ̄cholanateꎬ3alphaꎬ7alphaꎬ12alphaꎬ26 ̄Tetrahydroxy ̄5beta ̄cholestane和Paspalineꎮ薏苡仁对于模型小鼠的代谢通路共有38条ꎬ然而ꎬ除了Primarybileacidbiosynthesis通路的p值<0.05外ꎬ其他代谢通路的p值>0.05ꎮ该结果提示ꎬ薏苡仁缓解的便溏的主要通路为Primarybileacidbiosynthesisꎮ3讨论通过深入考察便溏小鼠肠道内的肠道菌群 ̄宿主代谢组学特点ꎬ本研究筛选此过程中的关键代谢产物ꎻ再对比解析便溏小鼠肠道酸环境及菌群构成的影响ꎬ从而递进式的揭示其调控机制ꎮ本研究从代谢角度解释脾虚便溏症候对肠道代谢乃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ꎬ亦可为后续的脾虚症候㊁药物以及复方研究提供研究基础ꎬ并为未来进一步的症候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相应的指导ꎮ课题项目:本项目受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项目支持(编号Ljz2018 ̄qn ̄07)作者简介:蒋亦昕(1988 ̄)ꎬ女ꎬ广西桂林人ꎬ汉族ꎬ硕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ꎮ722㊀科技风2020年1月理论研究。

屎肠球菌B21对高脂饮食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屎肠球菌B21对高脂饮食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屎肠球菌B21对高脂饮食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粪便菌群的影响王严严;杨静;邵则淮;蒋惠男;张江;陈兰明【摘要】本研究分析了摄食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B21菌株对高脂饮食Wistar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影响;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高脂饮食组(HFD)和E.faecium B21干预组(HFD+ B21).NCD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HFD组和HFD+ B21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自第1周起,给予HFD+ B21组每只大鼠每天灌胃0.2 mL E.faecium B21(108 CFU/mL)至第7周.收集第7周大鼠粪便,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3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在第7周时,HFD+ B21组(366.51 g)大鼠体重显著高于HFD组(339.43 g,p<0.05)和NCD组(306.84 g,p <0.05),HFD+ B21组大鼠(7.63 mmol/L)空腹血糖显著低于HFD组(8.75 mmol/L,p <0.05),且与NCD组无显著性差异(7.08 mmol/L,p >0.05).HFD+B21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ACE值398.12,Chaol值398.49)和多样性最低(Shannon指数3.83),NCD组菌群丰度(ACE值700.57,Chaol值698.07)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5.06)最高;E.faecium B21的摄入降低了菌群中致病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比率,同时促进了有益菌属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增长.结论:E.faecium B21的摄入能促进高脂饮食Wistar大鼠的体重,降低其空腹血糖且对肠道菌群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7【总页数】7页(P276-282)【关键词】屎肠球菌B21;体重;空腹血糖;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作者】王严严;杨静;邵则淮;蒋惠男;张江;陈兰明【作者单位】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上海201699;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上海201699;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乳酸菌是公认的益生菌,具有降低宿主血糖、免疫调节、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健康促进作用[1-3]。

等能量高脂饮食对SD大鼠能量代谢及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等能量高脂饮食对SD大鼠能量代谢及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等能量高脂饮食对SD大鼠能量代谢及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陈帅;邓项元;郎和东;张瑞良;饶昕;袁家奇;朱俊东;秦玉;糜漫天【期刊名称】《陆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6)9【摘要】目的探讨等能量的45%高脂饮食对SD大鼠代谢及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喂养组(CON组)、高脂喂养组(HFD组)、常规喂养+训练组(CONT组)、高脂喂养+训练组(HFDT组)。

其中CON组、CONT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HFD组、HFDT组给予等能量的45%高脂饲料喂养;HFDT组和CONT组同时进行中等强度跑步耐力训练,持续6周。

每周测量体质量、脂肪体质量和瘦体质量。

用Pheno Master/Calo Treadmill系统测量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

在大鼠进行力竭测试后,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

结果干预6周后,HFDT组耐力运动能力较CONT组增强(P<0.05)。

等能量喂养的各组大鼠体质量和体成分没有明显差异。

静息时,各组大鼠总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无明显差异,但在4周以前,CON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底物,HFD组则以脂肪为主,而碳水代谢率降低后升高,最终两组底物代谢率于第5~6周时达到相似水平。

HFDT组以脂肪为主要代谢底物,CONT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代谢底物,在训练6周后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高脂饮食升高了HFD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G、HDL-C等指标水平,但经历耐力训练的高脂饮食大鼠(HFDT组)血脂水平有所降低,且HFDT组β羟基丁酸(βHB)水平升高(P<0.05)。

等能量不同饮食对肝肾功能及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等能量高脂饮食可通过提高大鼠脂肪利用的能力,从而延长耐力运动时间,而不改变体成分或影响肝肾功能。

【总页数】12页(P940-951)【作者】陈帅;邓项元;郎和东;张瑞良;饶昕;袁家奇;朱俊东;秦玉;糜漫天【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1;R151.41;R153.4【相关文献】1.有氧运动与山楂籽油干预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2.高脂饮食和丁酸钠干预对大鼠十二指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肠钙吸收的影响3.耐力运动与高脂饮食对W istar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4.大黄提取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5.母鼠长期高脂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雄性子代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小肠菌群改变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小肠菌群改变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小肠菌群改变探讨肠道菌群与高
脂血症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脂血症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患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虽然许多因素(例如遗传、环境、饮食等)都可能影响高脂血症的发生,但肠道菌群的改变已被证明与高脂血症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比较高脂血症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菌群的变化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菌群的功能,探究菌群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
1.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使其出现高脂血症,检测血脂相关指标;
2. 提取大、小肠内容物DNA:分别取高脂血症大鼠和正常大鼠的大肠和小肠内容物,提取其菌群DNA;
3. 16S rRNA PCR扩增:使用通用细菌16S rRNA引物对提取的菌群DNA进行PCR扩增,生成16S rRNA PCR产物;
4. 16S rDNA检测: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 PCR产物进行测定,并进行菌群分析和物种分类;
5. 菌群功能实验: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具有差异表达的菌群在高脂血症发病机制中的功能。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同时,本研究将为肠道菌群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有力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饮食对SD大鼠排便状况和粪便菌群的影响及其意义王志凡;马慧;陈旺盛;杨秀琳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粪便质量及其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脂饮食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2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ND组)和高脂饲料组(HF组),每组10只,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第1、15、30和49天分别取大鼠新鲜粪便进行质量、水分及菌群分析。

结果:第49天 ND组大鼠粪便湿质量和粪便含水率分别为(6.61±0.17)g和(37.07±3.04)%,HF组大鼠粪便湿质量和粪便含水率分别为(4.46±0.30)g 和(18.04±2.23)%,与 N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ND组大鼠比较,从第7天开始 HF组大鼠粪便颗粒数明显升高(P<0.05);第49天 HF组大鼠粪便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计数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而大肠杆菌计数明显上升(P<0.05)。

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粪便质量减少,粪便含水量下降,粪便颗粒变小而粒数增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提示上述改变可能进一步促进肥胖的形成。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high-fat diet in the intestinal flora,fecal weight and its water content in rats, and to clarify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high-fat diet in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forming. Methods Twenty Sprague-Dawley (SD)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diet (ND)group and high-fat diet (HF)group (n=10).The rats in ND group were fed with normal diet,and the rats in HF group were fed with diet rich in oil
and fat.The fresh feces were collected separately on days 1,15,30,and 49 for analysis of weight, water content,and intestinal flora.Results On the
49th day,the wet weight and water content of feces of the rats in ND group were (6.61 ± 0.17)g and (37.07 ± 3.04)%,respectively,w hile those in HF group were (4.46±0.30)g and (18.04±2.23)% (P<0.05).Compared with ND group ,the fecal pellets in HF group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from the 7th day (P<0.05).There were obvious changes in intestin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of HF group. The counts of enterococci, bifidobacteria, Lactobacillus, Bacteroides 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 the day 49, but the count of Escherichia coli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 Conclusion High-fat diet can result in decrease for weight,water content,and pellets of feces;it can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intestinal flora. As resul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all of changes above can promote obesity in the&nbsp;future.
【总页数】5页(P734-738)
【作者】王志凡;马慧;陈旺盛;杨秀琳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甘肃兰州 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R151
【相关文献】
1.抗性淀粉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排便状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王志凡;杨秀琳;陈旺盛;马慧
2.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保和丸对高脂\r饮食SD大鼠血脂的作用 [J], 李玉波;马雪玲;李志更;贾海骅;梁媛;郝改梅
3.屎肠球菌B21对高脂饮食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J], 王严严;杨静;邵则淮;蒋惠男;张江;陈兰明
4.移植NAFLD患者和健康人粪菌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骆庆玲; 阮焕梅; 陈慧婷; 曹创裕; 周永健; 唐文娟; 首第文; 黄红丽; 徐豪明; 黄惠康; 何杰; 杜艳蕾
5.高脂饮食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J], 任婷婷;卢放根;张尤历;程兆明;徐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