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合集下载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由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

研究发现临床上有一组尚不能满足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的局限形式脱髓鞘疾病,它们具有与NMO相似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部分病例最终会演变成NMO。

2007年wingerchuk把上述疾病统一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制定了新的NMOSD诊断标准,取消NMO的单独定义并将其整合入NMOSD的大范畴中。

NMOSD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复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炎,还可表现为大脑综合征、脑干综合征、最后区综合征等,具有反复发作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文对近年来NMOSD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报道。

1NMOSD概述1894年Devic和他的博士生Fernand Gault首次描述了视神经脊髓炎(NMO),因此早期称之为Devic病。

当时仍不清楚视神经脊髓炎到底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仅仅是“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种更严重形式。

2004年,之前推测存在的抗原靶位—水通道蛋白4才被证实存在,至此,这两种疾病通过检测AQP4-Abs才被真正区别开。

最新诊断指南将AQP4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两种形式都统一归为NMOSD中。

最近另一种抗原靶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已经在NMOSD患者中被检出[1]。

2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据报道NMOS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与地理位置和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0.195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刘莎,钱伟东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不常见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神经脊髓炎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脱髓鞘病变。

该病由Devic于1894年首次描述,故又称为Devic 病或Devic综合征。

NMO和多发性硬化均为原发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中的经典疾病,长期以来,NMO与MS的关系存在争议,NMO曾经被划分为MS的亚型。

直至2004年,Lemnon等学者发现了水通道蛋白4抗体后,越来越多证据支持NMO是一种独立于MS的疾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需要不同的干预手段以预防复发和延缓神经功能丧失。

但是否存在NMO向MS转化的过渡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了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标准,取消了NMO的单独定义,将NMO整合入更广义的NMOSD疾病范畴中。

自此,NMO与NMOSD统一命名为NMOSD。

IPND进一步对NMOSD进行分层诊断,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诊断细则。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究表明,HLA基因仍然是NMOSD的主要易感基因。

然而,东西方患者存在差异,高加索NMOSD可能与HLA-DRB1*03及HLA-DQB1*04基因多态性有关,而亚洲NMOSD与HLA-DPB1*0501等位基因相关。

AQP4抗体(主要为IgGl)在NMOS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AQP4抗体通过血-脑屏障与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的AQP4结合,激活补体,动员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造成CNS组织破坏。

然而,目前关于AQP4抗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①20%~30%的NMOSD患者为AQP4-IgG抗体阴性,这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何;②AQP4-IgG如何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进入CNS;③AQP4-IgG 是否破坏丰富表达AQP4的外周器官(如肾脏)。

NMOSD病理表现为累及脊髓数个节段的广泛性脱髓鞘与轴索损伤,灰白质均可受累,伴有空洞及坏死。

活动性病变内巨噬细胞浸润,伴随血管周围大量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周围有明显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M)及补体抗原沉积,支持体液免疫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202X版)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202X版)
1999年,Wingerchuk等的资料显示,NMO患者的临床特征和 实验室、免疫学、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均与MS不同,常可快速致 残,预后不良,这些临床观察和证据对NMO作为MS临床亚型的概 念提出了严重质疑与挑战。
2004年Lennon等在NMO患者血清中发现高度特异性水通道蛋 白-4 (AQP4)抗体,从而进一步区分了NMO与MS,确认NMO是 一种独立的疾病。
状强化,即所谓的“云雾状强化”。这种云
雾状的强化模式有助于与边界清楚的卵圆形 或环状/开环状病灶鉴别,后者为MS较为典型 的特征。侧脑室室管膜表面的线状强化(铅
笔样病灶)也有报道。边界清楚的结节样强 化或脑膜强化也可见于NMOSD患者,但罕见。
云雾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与MS鉴别
谢谢
Wingerchuk DM, Banwell B, Bennett JL, Cabre P, Carroll W, Chitnis T, de Seze J, Fujihara K, Greenberg B, Jacob A, Jarius S, Lana-Peixoto M, Levy M, Simon JH, Tenembaum S, Traboulsee AL, Waters P, Wellik KE, Weinshenker BG.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eurology. 202X Jul 14;85(2):177-89
鉴于上述原因,202X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了新的 NMOSD诊断标准,取消了NMO的单独定义,将NMO整合入更广义 的NMOSD疾病范畴中。自此,NMO与NMOSD统一命名为NMOSD, 它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CNS炎性脱髓鞘 疾病谱。 NMOSD的诊断原则:以病史、核心临床症候及影像特征为诊断基 本依据,以AQP4-IgG作为诊断分层,并参考其他亚临床及免疫学 证据做出诊断,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的国际共识诊断标准2016版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的国际共识诊断标准2016版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的国际共识诊断标准2016版视神经脊髓炎(NMOSD)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视神经和脊髓。

2016年,国际上制定了一份新的共识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共识诊断标准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NMOSD疾病。

一、背景NMOSD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急性的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视神经炎、和横贯性脊髓炎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多发性硬化症(MS)或其他神经疾病。

因此,建立一套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NMOSD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2016版本共识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1.有典型病史和临床特征的患者,可以直接诊断为NMOSD。

典型特征包括典型的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和大脑下神经炎。

此外,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MS等。

2.对于没有典型病史和临床特征的患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抗AQP4-IgG抗体检测。

如果患者血清中存在AQP4-IgG抗体,则可确诊为NMOSD。

如果AQP4-IgG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还需要通过其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

3.共识标准还对NMOSD的影像学诊断进行了规范,包括视神经炎和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表现等。

MRI检查结果需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才能对NMOSD进行准确诊断。

4.此外,共识标准中还介绍了NMOSD的有关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的内容,对于缺乏典型症状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三、对2016版本共识诊断标准的评价新的共识标准相比以往的版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更明确的规定:首先,确定了临床表现的典型特征,使得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更加具体明确;其次,通过AQP4-IgG抗体检测,可以更快速地对患者进行筛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此外,更加详细规范的影像学诊断内容,进一步强调了临床和影像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精品PPT课件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精品PPT课件
7
二、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表现)
2.1脊髓症状:可为脊髓完全横断的表现,从 数小时至数天内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 严重受损,可表现为Brown-Sequard综合 征。Lhermitte征、发作性痛性肌痉挛、根 性疼痛在有复发者中相对常见。
2.2视神经炎:可为单侧或双侧受累。多为使 命使命首发症状。约40%的患眼几近失明。
EFNS NMO诊断处理指南 2010
25
水通道4(AQP4)
CNS -
调星血
节形脑
水胶屏主
平质障要
衡细和水
胞脑通
终 足 表 达 , 主 要
脑 脊 液 屏 障 上 的
道 蛋 白 , 主 要 在
26
NMO可能发病机制
27
J.-i. Kira / Pathophysiology (2010)
三、视神经脊髓炎(鉴别诊断)
NMO患者 IVIG可以试用(0.4g/kg/d×3-5d)
32EFNຫໍສະໝຸດ 治疗指南2010和中国比较复发治疗: 甲级强的松龙1g/d 3-5d;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 无效可以重复一次或血浆置换共7次/隔日;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甲基泼尼松龙1g,静滴1/日×3天,500mg静滴1/日
33
开始免疫抑制剂治疗适应症
AQP4抗体
复发性单侧
+
视神经炎/双
+
侧视神经炎
--
--
长脊髓节段
+
脊髓炎
+
--
--
急性发作严 重/恢复 严重/不好 不严重/好 严重/不好 不严重/好 严重/不好 不严重/好 严重/不好 不严重/好
MS =? NMO(亚洲型MS)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理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的 X射线,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优点 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对骨性结构显示效果好。 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中的应用 可用于评估骨质破坏和钙化等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原理 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 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 ,通过扫描,可得到生物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 优点 分辨率高,无创伤,无辐射,实时成像。 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中的应用 可用于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视神 经的损害程度。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基于AQP4抗体的检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脑脊液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
鉴别诊断
需要与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节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2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
原理 利用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的氢质子进行共振,接收共振后的氢 质子信号,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形成图像。 优点 对软组织层次显示效果好,可多方位成像,无辐射损伤。 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中的应用 可清晰显示视神经和脊髓的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03
基因检测应选择具有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 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急性期治疗原则和方法论述
急性期治疗原则
在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炎症、减轻症状、防止复 发。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激素冲 击治疗、血浆置换等。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
病概述 • 影像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 预防措施与长期管理建议

妊娠前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2024

妊娠前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2024

妊娠前后视神经脊愉炎谎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2024视神经脊瞪炎谓系疾病(NMoSD)是一种在要发生于中青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女:男约为9:1,育龄期女性多见,复发频繁、致残性强,部分患者可遗留终身残疾。

目前研究发现妊娠期NMOSD复发风险非但不降低且产后尤其产后前3个月增加。

此外,NMoSD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如流产率增加、发生先兆子痫或子痫C因此,针对育龄期NMoSD患者如何选择有效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案正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妊娠期及哺乳期为重点、就妊娠前后NMoSD患者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管理策略NMoSD患者妊娠应视为高危妊娠,应尽早进行神经内科和妇产科的会诊交流,评估是否适合妊娠及妊娠期注意事项,在专注从事高危妊娠和特殊儿科诊治护理的医院生产。

妊娠前停用吗替麦考酚楮(MMF)、甲氨蝶吟、环磷酰胺及米托慈醒等高风险药物,洋细沟通获益风险后,可考虑转换为相对更安全的治疗药物,如硫哩嗦吟、环布素A、他克莫司或部分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如意外妊娠,立即结束治疗,进行胎儿器官超声筛杳,咨泡潜在致畸性。

如妊娠期复发,考虑非短化糖皮质激素(GC)治疗、睁脉注射免疫球蛋日(IVIg)X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C产后应详细评估是否适合哺乳。

如无法哺乳,分娩后应立刻重新启动缓解期治疗。

如计划哺乳,应详细泡通更发及治疗风险,可考虑继续或重新开始硫理嗦吟治疗。

如进行单抗类药物治疗,暂不推荐给予早产儿哺乳。

2免疫治疗药物及血浆置换2.1急性期治疗①GC:非氟化GC半衰期l-3h,作用时间12-36h,药物活性形式胎盘转运率很少,胎儿暴露剂量低。

但氟化GC(如地塞米松)体内存在时间长,不适合妊娠期使用.动物研究发现妊娠早期GC暴储与聘裂形成相关,而人体研究发现妊娠期前3个月使用GC与软腭裂形成的关联较弱(3倍比300倍)或无明确关联。

然而仍需仔细评估后使用。

氟化GC可能增加后代低出生体质量或行为异常风险,研究未发现非氟化GC对后代身体成分产生影响,亦未发现应用药物后软聘裂形成,提示胎儿风险与使用GC的类型可能相关。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NMOSD为高复发、高致残性疾病,90%以上患者为多时相病程;约60 %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9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多数患者遗留有严重 的视力障碍和或肢体功能障碍、尿便障碍.
临床表现及分型
(1)
疾病
ON
临床表现
可为单眼、双眼同时或者相继发病,多起病急, 进展迅速,视力多显著下降,甚至失明,多伴有 眼痛,也可发生严重视野缺损.部分病例治疗效 果不佳,残余视力<0.1
脊髓,慢性期 大于3个椎体节段的边界清楚的脊髓萎缩,萎缩的脊髓内可有局部或弥漫的T2 序列信号改变,萎缩的尾端靠近椎体
NMOSD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视神经 单侧或双侧视神经、视交叉T2序列高信号、T1序列增强有强化,病灶累及视 神经后部,长度大于眼眶至视交叉距离的1/2 脑部:典型的NMOSD损伤表现(般只需要T2序列高信号即可,除非有特殊 要求) 延髓背侧(尤其是最后区),般为双侧局限性、靠近上颈段的小病灶 四脑室周围脑干或小脑 丘脑、下丘脑、三脑室周围 融合成片的皮质下白质或深部白质 胼胝体沿长轴不均匀、弥漫性水肿,长度大于胼胝体的1/2 内囊、大脑脚纵向皮质脊髓束
病因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 (MS)的独立疾病实体.是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的CNS炎性脱髓 鞘疾病.
概念的演变过程:
传统概念: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
非视神经和脊髓表现:
多分布于室管 膜周围AQP4高表达区域,如延髓最后区、丘脑、 下丘脑、第三和第四脑室周围、脑室旁、胼胝体、大脑半球白质等.
2004年发现AQP4-IgG,确认NMO是不同于MS的个独立疾病
2007年提出的NMOSD概念
NMO诊断标准(2006) 必要条件:①视神经炎;②急性脊髓炎 支持条件:①脊髓MRI T2序列显示病灶超过3个椎体节段;②头颅MRI不符 合MS影像学诊断标准;③血清AQP4-IgG阳性 诊断:所有必要条件,加上至少2个支持条件 以血清AQP4-IgG为标志,NMOSD包括 1.NMO 2.NMO限定形式:①原发性单次发作或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②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视神经和脊髓,导致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

为了规范我国NMOSD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制定了《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NMOSD的最新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NMOSD患者。

本指南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NMOS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NMOSD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医生与康复科、神经心理科、眼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指南的发布能为我国NMOS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疾病定义与分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以视神经和脊髓为主要受累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谱系涵盖了视神经脊髓炎(NMO)以及其他具有类似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的疾病。

NMOSD 的主要特点包括反复发作的视神经和脊髓炎症,以及高血清学阳性率(如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和高死亡率。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NMOSD可分为典型NMO和非典型NMOSD。

典型NMO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非典型NMOSD则可能包括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受累,如脑干、间脑、大脑半球等,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等。

NMOSD的分类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清学标志物以及病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NMOSD研究的深入,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具体的疾病定义与分类应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业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MOS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补体激活、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细胞凋亡等。
流行病学特点
NMOSD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5/100,000,在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NMOS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NMOSD的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 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视神经炎症状
1 2
视力下降
视神经受损导致视力逐渐下降或突然丧失。小。
3
眼球疼痛
炎症反应导致眼球疼痛,有时伴有眼肌麻痹。
脊髓炎症状
运动障碍
01
脊髓炎症导致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瘫痪。
感觉异常
02
感觉神经受损引起麻木、刺痛和温度感觉异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 方法,推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典型NMOSD表现为视神经炎 、脊髓炎和脑干综合征,而抗 体阴性NMOSD则仅表现为视 神经炎或脊髓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NMOSD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认为与遗传、 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02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激活, 攻击自身抗原,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03
04
预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如感染、疫苗接种、手术等,这些因素可能 诱发疾病发作。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的护理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的护理

2018年7月第25卷第13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的护理涂娅菲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临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为特征表现,具有复发率、致残率高的特点。

2017年1月本科收治了以视神经、胸髓及颅内第三脑室周围病变为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予血浆置换及激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效果理想,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小便障碍26天,双下肢麻木无力半月”于2017年1月31日入院。

患者1月5日出现夜尿增多,排尿不畅,1月15日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障碍加重,麻木自下向上发展,逐渐至肋缘以下,肋缘以下疼痛、瘙痒不适,不能站立行走。

入院体检:体温36.9℃,呼吸20次/min,脉搏82次/min,血压140/81mmHg,意识清,双瞳孔对光反射灵敏。

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张力增高,余肢体肌张力正常,右膝反射(++),腹壁反射未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左膝、双踝反射(+),胸8以下痛触觉减退,双下肢深感觉减退,Babinski征(-)。

辅助检查:1月31日腰穿压力130mmH2O。

脑脊液化验示:白细胞计数110/μl。

脑脊液氯化物119.3mmol/L,总蛋白0.81g/L。

隐球菌未检测到。

2月2日肿瘤标志物常规筛查:鳞状细胞癌抗原2.8ng/ml,铁蛋白774.5ng/ml。

糖化血红蛋白百分率6.1%。

空腹血糖7.35mmol/L。

红细胞沉降率24.0mm/h。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果糖胺、血脂、电解质、心肌酶、甲功、乙肝三系测定(发光)、HIV抗原抗体、梅毒抗体、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正常。

2月4日腰穿压力190mmH2O,头颅MRI及MRI增强示第三脑室旁对称性异常信号。

胸髓MRI增强示下胸段及脊髓圆锥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灶,炎症可能。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目录 Content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重点
N M
三、辅助检查
O
S D
四、诊断
五、治疗
六、护理
重点
(一)概述
基础知识
髓鞘作用:保证神经传导的速度及准确性,当髓鞘受到破坏时,髓鞘神经纤维无法有效传导冲动。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一)概述
➢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 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临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N)和纵向延伸的 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为特征表现。
➢ 2004年, Lennon等在NMO患者体内发现自身特异性抗体NMO-IgG,以及其主要的自 身靶抗原水通道蛋白4(AQP4)抗原,该抗体在视神经脊髓炎诊断中的重要地位亦得到国际 认可。
概念的演变过程:
传统概念: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
非视神经和脊髓表现: 多分布于室管膜周围AQP4高表达区域,如延髓最后区、丘脑、下丘脑、第三和第四脑室 周围、脑室旁、胼胝体、大脑半球白质等。
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 NMO与NMOSD统一命名为NMOSD,它是一组主要由体 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谱。
5
(一)概述
流行病学特点 ➢ NMOSD的患病率在全球各地区均比较接近,但在非白种人群中更为易感。 ➢ 性别构成上:NMOSD女性明显高发,女男患病比例高达(9-11):1。 ➢ NMOSD首次发病见于各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居多,NMOSD常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
(三)辅助检查
• 视功能相关检查: ①视敏度:(最佳矫正)视力下降,部分患者残留视力小于0.1,严重者仅存在光感甚至全盲。 ②视野:可表现为单眼或双眼受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视野缺损。 ③视觉诱发电位(VEP):多表现为P1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严重者引不出反应。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孟德尔随机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孟德尔随机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孟德尔随机化
视神经脊髓炎(Opticospinal encephalomyelitis,简称OSEM)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和脊髓炎。

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是一种用于评估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利用遗传变异作为随机化试验的替代品来探究风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利用遗传变异的自然随机分配,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克服一些传统观察研究中的偏倚问题。

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中,孟德尔随机化可以用来评估某些因素(例如基因变异)对该疾病的潜在因果关系。

通过利用遗传变异作为随机化试验,研究者可以探究特定因素对视神经脊髓炎的影响,以确定其是否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

然而,要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比如所研究的遗传变异必须影响风险因素,但与其他可能的干预措施无关,且不产生其他间接效应。

同时,还需要具备大样本研究数据和可靠的遗传变异数据。

总而言之,孟德尔随机化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来评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但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研究要求。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诊断

概述•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NMO 的病因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独立疾病实体。•NMO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为特征表现,常于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复发率及致残率高。概述•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疾病。

•NMO 高度特异性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NMO 的认识,2007年提出了NMO谱系疾病(NMOSD)的概念,并扩展了NMO 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定义。

概述•NMO 诊断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Panel for NMO Diagnosis,IPND)对NMOSD 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并达成2015 年NMOSD 诊断标准国际共识。

2015年在Neurology杂志发表。

•该诊断标准取消了NMO 的个别定义,而将NMO归入NMOSD。

同时,根据AQP4 抗体表达状态,分为AQP4 抗体阳性和AQP4 抗体阴性NMOSD。

•AQP4 抗体阳性NMOSD 的诊断要求具备6 项核心症状之一;AQP4 抗体阴性或无法进行AQP4 抗体检测的NMOSD 的诊断,要求则更为严格,必须有特征性的MRI 表现。

NMO的诊断标准• 1.至少一个核心临床特征• 2. AQP4-IgG阳性(强烈推荐基于AQP4转染细胞的检测方法)• 3. 除外其他诊断(确实没检测到)或无检测条件时(比如基层,比如患者因经济原因,不愿测)1. 至少两个核心临床特征(可以一次齐发,也可以先后发作)并且符合下列所有a. 至少一个核心临床特征为视神经炎、长节段横贯性急性脊髓炎或极后区综合征b. 空间播散(至少两个核心临床特征)c. 符合MRI的相应要求(就是临床特征要配得上相应的病灶,比如脊髓炎就要有MRI病灶)2. AQP4-IgG阴性或没法测3. 除外其他诊断NMOSD的诊断标准1. 视神经炎2. 急性脊髓炎3. 极后区综合征:呃逆、恶心和呕吐,除外其他原因。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疗进展详解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疗进展详解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疗进展详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反复存在的AQP4-IgG抗体是其典型特征。

该疾病具有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可导致视力丧失和瘫痪,预后极差。

概述临床症状NMOSD首次发病见于各年龄阶段,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居多。

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N)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炎(LETM)为特征表现,6组NMOSD的核心临床症候分别为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和大脑综合征。

NMOSD为高复发、高致残性疾病(图1);常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氏病等发生共病现象。

NMOSD的高复发、高致残性致病机制目前,整体上认为AQP4-IgG是NMOSD致病性抗体。

血清AQP4-IgG主要在外周由浆细胞和浆母细胞产生,并通过内皮胞吞作用或相对血脑屏障通透性或损伤区城穿透进CNS,导致AQP4-IgG与星形胶质细胞上的AQP4蛋白相结合。

抗体依赖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涉及CDC、CDCC和ADCC 等机制,并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少突胶质细胞丢失、脱髓鞘和神经元丢失。

2:NMOSD发病机制遗传影响因素(1)HLA(2)免疫调节基因NMOSD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基因:CD40、STAT4、GTF2IRD1-GTF21、TNFSF4、CD58;NMOSD发病风险减少相关基因:IRAK1。

NMOSD的诊断谈及对于NMOSD患者的诊断,周红雨教授指出,尽管NMOSD与多发性硬化(MS)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诊断却“大相径庭”。

MS的诊断基于影像学寡克隆区带,其病灶具有空间多发性,且脊髓MRI多呈短节段病灶。

而NMOSD的诊断(如图3)以“病史+核心临床症候+影像特征+生物标记物”为基本依据,以AQP4-IgG作为分层。

AQP4-IgG对于NMOS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达90%-95%。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PPT演示课件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PPT演示课件
所以到了2015年,由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把视神经脊髓炎定义为不同于多 发性硬化的一种独立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以反复发作的病程,进展 性加重,预后不佳为特点。
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不同,临床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谢谢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 病)PPT演示课件
演讲人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脊髓和视神经,是中枢神经 系统脱髓鞘类疾病。从疾病发展历史上看,神经学者曾认为,视神经脊髓炎可能是 多发性硬化症的一个亚型,最早也称视神经脊髓型MS,以视力损伤重和脊髓受损后 预后差为特点。
随着水通道蛋白4特异性自抗体的发现,部分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 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的变 异可能增加个体患病的风险。
单基因遗传病
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是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家族聚集性,并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 隐性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性疾病受多个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的变异与环境因 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患病风险。
03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增加个体患中枢神
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02
CATALOGUE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病 因与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机制
01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自身免疫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当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时,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 生。
早期干预
加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采 取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6
CATALOGUE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预 防与日常保健
提高公众认知度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宣传资料
制作和发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包括手册、海报等,帮助公众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预防 和保健要点。
感染与炎症反应
感染因素
炎症细胞因子
某些感染因素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性疾病。例如,某些病毒、细菌 或真菌感染可能引起脑部炎症和免疫 应答,导致疾病的发生。
炎症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 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 可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过程,影响疾 病的进展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概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性疾病。

Devic和Gault首先报道了一系列患者,表现为双侧或相继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或Devic病需要视神经炎、脊髓炎和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为诊断标准。

NMOSD一词最早于2007年引入,除了经典的NMO以外,还包括复发性或双侧视神经炎和纵向广泛性横贯性脊髓炎(LETM)。

在2015年,NMOSD被提议作为一个统一的术语来覆盖该疾病的整个临床谱系,包括局限型NMO,如复发性视神经炎或首次发作的LETM,其复发风险很高,以及不同的脑部表现,例如极后区综合征,脑干综合征和间脑综合征。

近年来,在这一独特的疾病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从更好地了解本病的致病机制和使用新的诊断工具用于亚临床疾病的检测,到开发针对炎症级联反应中不同分子的新型治疗药物。

一些研究表明,根据使用的检测方法,20-30%的NMOSD中可能不存在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

借助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ell-based assay,CBA),已在AQP4血清阴性的NMOSD病例中检测出MOG 抗体。

尽管与AQP4阳性NMOSD有重叠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但MOG抗体相关疾病现已被视为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体积,对本病不同亚型的视神经炎的诊断评估和随访有重要影响。

最近的各种随机试验已经证明了针对补体蛋白C5、IL-6受体、CD19等的不同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尽管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

本综述的目的是根据最新的文献,讨论最新的进展及其对改善疾病结局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研究的范围。

2发病机制/病理学2.1 AQP4抗体阳性NMOSDAQP4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在CNS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end-feet)表达,在室管膜细胞中表达较少。

AQP4蛋白在CNS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大脑和脑脊液腔室之间的水运动、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和胶质细胞瘢痕形成、神经信号转导和神经炎症。

AQP4抗体在外周产生,在疾病急性期穿过血脑屏障。

AQP4抗体与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AQP4蛋白结合导致各种功能后果,包括靶标内化,AQP4功能受损,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补体激活导致活化的巨噬细胞募集,释放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引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破坏。

天然杀伤细胞(NK)的脱粒导致穿孔蛋白和颗粒酶的释放,进而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图1)。

图1:分别针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两种不同细胞类型的AQP4抗体(星形胶质细胞,A)和MOG抗体(少突胶质细胞,Oligo)提出的机制模型。

上排显示MOG特异性效应T细胞可能引发CNS炎症,其特征是淋巴细胞的聚集。

一旦进入CNS,MOG特异性IgG可能与表达MOG的髓鞘和形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结合,从而促进了脱髓鞘和对少突胶质细胞或髓鞘的损害。

下排显示AQP4特异性IgG的产生需要B细胞在抗原特异性T辅助细胞的帮助下分化为表达AQP4-IgG 的浆细胞。

CNS炎症可能是由AQP4特异性效应T细胞引发的,其特征是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

与补体一道,AQP4-IgG1与AQP4水通道结合(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突[end-feet process]中大量表达),并加剧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2.1.1 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sposition)由于本病在非高加索人群中更为普遍,因此推测其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尽管只有一小部分(3%)的NMO病例有家族史,但家族性NMO的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在法国和巴西人群中发现AQP4 IgG阳性与HLA-DRB1*03 (DR3)有关,而在日本和中国人群中发现其与HLA-DPB1*0501有关。

这些HLA单倍型也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Graves病。

此外,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重症肌无力和干燥综合征与NMO相关,并且这些疾病在NMO患者的家庭成员中也更为常见。

2.1.2 自身免疫的诱因已知感染是导致NMOSD患者发病和复发的诱因。

在15-35%的病例中,NMOSD前有病毒感染。

在病毒感染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最常见的。

其他包括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

在细菌感染中,已有文献报道了结核分枝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苍白密螺旋体。

副感染性NMO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涉及以下机制之一:(1)旁观者激活:系统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表达AQP4的上皮细胞受损。

继而启动了导致将AQP4抗原呈递给T细胞并激活AQP4特异性B细胞的过程。

(2)分子模拟:感染性病原体的结构表位和自身蛋白之间的相似性导致抗体对自身蛋白(AQP4)的错误针对。

(3)系统性感染可通过引起能够破坏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触发独立的CNS疾病。

2.1.3 病理学各种病理研究表明NMO病变中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染色明显丢失,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AQP4血清阳性NMOS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脑脊液中检测到明显高水平的GFAP也支持这一结论。

磁共振波谱发现,AQP4血清阳性NMOSD的颈髓中的肌醇和肌醇/肌酐比(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标志物)较多发性硬化要低。

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NMOSD疾病的病理标志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破坏而非脱髓鞘。

已知在NMOSD中存在6种类型的病理改变。

1型:活动性病变伴有补体激活和粒细胞浸润。

2型:囊性和坏死性病变伴严重破坏组织。

3型:以病变相关传导束中Wallerian变性为特征的病变。

4型:AQP4选择性丢失而无结构性破坏的病变。

5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动性病变,胞质肿胀和空泡化,细胞突起形成珠状和溶解,核改变类似于细胞凋亡,这一过程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突破折(clasmatodendrosis)。

6型:星形胶质细胞营养不良和脱髓鞘。

发现皮层灰质中的病变在II-IV层中有皮质神经元的片状丢失,I层的星形胶质细胞AQP4免疫反应性丧失,II层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脑膜淋巴细胞浸润,不伴有任何皮质脱髓鞘的征象。

AQP4缺陷区(如斑块周围的白质区域)的病理损伤机制包括星形胶质细胞Na+依赖性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异常或NMDA受体NR1亚基下调。

其他可能的机制包括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线粒体损伤和轴突能量衰竭。

已经发现,作为IFN-I一种类型的IFN-β被用于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但可加重NMOSD患者的疾病。

在NMOSD患者中还发现了TH17信号的升高,研究表明,此类患者一旦接受IFN-β治疗,其复发频率就会增加。

研究显示,AQP4-IgG与星形胶质细胞上的AQP4蛋白的结合导致AQP4内化和IL-6的产生,并且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表达IL-6。

IL-6下调EC紧密连接分子,降低屏障功能,并诱导趋化因子(CCL2和CXCL8)。

2.2 AQP4抗体阴性NMOSDHamid等对132例患者的研究发现,满足2015年诊断标准的NMOSD病例中有73-90%的患者AQP4血清抗体阳性。

因此,余10-27%被归类为血清阴性。

这些血清阴性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42%)存在针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抗体。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是存在于髓鞘最外层的一种髓鞘蛋白。

MOG已被用作抗原诱导啮齿类动物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

较早的MOG抗体检测方法ELISA和Western blot由于特异性低而被忽略。

这些检测方法特异性较低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检测到了IgM抗体;然而,使用IgG-1特异性抗体可以显著提高特异性。

O'Connor等开发了MOG转染的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以检测构象敏感的MOG-IgG。

通过CBA 法的使用,可在6-23%的AQP4血清抗体阴性NMO和其他疾病表型(例如视神经炎,LETM,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以及脑干和大脑皮质脑炎)的患者中检测到MOG抗体。

Markus Reindl等证实MOG-IgG活细胞CBA法对高阳性和阴性样品显示出极好的一致性(96%)。

2.2.1 病理学MOG抗体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可见2型MS模式脱髓鞘病变,髓鞘丢失区域界限清楚,轴突和星形胶质细胞相对保留。

可见大量含有髓鞘碎片的富脂(lipid-laden)巨噬细胞。

炎性浸润主要由血管周围的T细胞和部分B细胞组成。

还注意到补体与末端复合物C9的沉积。

MOG抗体相关疾病中的脱髓鞘可以是静脉周围或ADEM模式伴白质和灰质部分轴突保留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

皮质脱髓鞘也存在,主要病变位于皮质内而不是灰白质。

MOG抗体相关疾病中的炎症浸润以CD4+T细胞为主,而MS则以CD8+T细胞为主。

在组织病理学或尸检中,已注意到MOG抗体相关疾病活动性白质病变内的补体沉积。

在血清生物标志物方面,MOG抗体相关疾病也与AQP4抗体阳性NMOSD有所不同。

MOG抗体相关疾病复发时血清tau水平较高,而AQP4抗体阳性NMOSD复发时血清神经丝轻链(NfL)和GFAP高于缓解期。

由于不同的病理生理学、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和放射学表现以及疾病转归,MOG抗体相关疾病现在被视为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

有一部分典型的NMO病例呈AQP4和MOG血清抗体阴性。

根据目前可用的检测方法,其中一些可能是假阴性的,但尚不清楚是否存在第三种NMO相关的自身抗体,该问题正在研究中。

3流行病学NMOSD的患病率是0.5-4/100000,在某些种族群体中可达到10/100000。

东亚人群的患病率较高(3.5/100000),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患病率为4.1/100000。

在不同人群的研究中发现,黑人的患病率高于白人,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黑人的患病率为1.8/100000。

在各种全国性和区域性研究中,白人的患病率一致显示约为1/100000。

据报道,白人的年发病率为0.5-0.8/1000000。

在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中,发病率也较高(匈牙利人为132/1000000)。

最近的一项荷兰研究表明,MOG抗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为1.6 /1000000,其中成人为1.3/1000000,儿童为3.1/1000000。

尚未观察到MOG抗体相关疾病的种族优势。

已经注意到不同种族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

黑人和亚洲人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白人(黑人为28-33岁,亚洲人为35-40岁,白人为44岁)。

据报道,黑人和亚洲人更有容易出现脑和脑干发作。

在黑人中,严重的发作更为常见,因此,出现严重残疾的风险更高。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总死亡率(7.0%)相比,非洲血统患者的死亡率往往更高(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